2024年4月23日 星期二

便利店,特斯拉,鴻海墨西哥,SK海力士美國,蘋果機器人,印度電動車,創投巨型基金,亞馬遜超市,英特爾代工,林百里,英特爾,五大車企,文曄,唯晶,智能客服,緯創,AI創新聯盟,加密幣,生技併購,美容保健業

理事長的話:便利店,特斯拉,鴻海墨西哥,SK海力士美國,蘋果機器人,印度電動車,創投巨型基金,亞馬遜超市,英特爾代工,林百里,英特爾,五大車企,文曄,唯晶,智能客服,緯創,AI創新聯盟,加密幣,生技併購,美容保健業

便利店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黃淑玲,1130407

 

不久以前,美國便利商店或是加油站附設商品裡所賣的食物名聲很差。如今,情況大不相同。上市公司7-ElevenCasey's等,還有從賓州起家的未上市公司WawaSheetz,這些連鎖便利商店品牌都在增闢更多手工食品和飲品,同時也以前未有的速度展店。在這個新冠肺炎疫情後的時代,美國便利商店來客量大增,而且目前看起來趨勢會持續下去。

 

道瓊社報導,對消費者和投資人來說,現在堪稱是美國便利店的黃金歲月。費城地區Waga的忠實顧客總愛來買份新鮮的潛艇堡和平價咖啡;全美的小7店裡,重量杯飲料是熱賣品;以德州為基地的Buc-ee's甚至有「全美最乾淨廁所」的美名;還有大型的便利商店,各色食物和商品應有盡有,吸引顧客不斷回流。

 

Placer.ai的資料顯示,2023年上半年美國便利店的來客數,已經遠遠超過速食餐廳、連鎖咖啡店、加油站商店。主要連鎖便利商店的來客數,20237月較疫前基礎線20191月成長逾60%。相較之下,加油站商店成長率不到20%7-ElevenCasey'sMaverikKwik TripBuc-ee's這幾家連鎖便利店的來客數,去年每個月和今年1月,都高於疫情前的2019年。

 

Jefferies分析師Corey Tarlowe說:「業界幾家大公司的品牌強、識別度佳,深度耕耘所在的社區,有著實實在在的長期成長經歷。而且他們也將科技和供應鏈現代化,因應未來成長。」

 

Janus Henderson Investors投資組合經理人塔格曼(Justin Tugman)表示,「便利商店這行動態改變了,小型的經營者愈來愈難跟大公司競爭。」較大幾家公司一直擴大收購力道,寄望藉強化忠誠顧客獎勵計畫、應用程式(App)、以調理食品來提升獲利。「過去十年,便利商店業已明顯整合」。

 

美國人為何會愛上便利店?Vontobel資產管理公司基金經理人Markus Hansen分析,疫後人們又開始出門工作、上學、休閒,他們願意為了方便吃買了就可帶走的新鮮食品,「時間就是金錢」,便利店找到方法從這個概念賺錢。另外,因為通膨,吃速食開銷大增,況且很多人不是沒時間坐在餐廳吃,就是連速食店都嫌貴。

 

便利商店都開在很便利的地方,為顧客省時省錢提供了最佳選擇。專家提議可留意幾檔便利店概念股票。

 

Casey's在美國的門市有2,600多家,主要在中西部地區。今年與明年的每股盈餘可成長到個位數中段到高端之間。25年來,每年的股利都增加。

 

Murphy USA都找沃爾瑪超市的附近開店,就近人潮,在美國南部與中西部有1,700門市。Stephens分析師Ben Bienvenu看好近年市場一直在提高的Murphy USA,以該公司在科技方面的投資,認為股價有潛力由目前的415美元漲到470美元。

 

美國的7-Eleven2021年買下加油站與加油站商店Speedway之後,成為全美最大連鎖便利店營運商,成長潛力雄厚。美國的7-Eleven為日本7&I控股所擁有。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便利店什麼都有

                                    

第二、但美國便利店沒有那麼完整的服務

 

第三、現在美國便利店也開始賣食物

 

第四、這應該是跟台灣學習的

 

第五、未來美國便利地的食物會愈來愈豐富,跟連鎖餐廳形成競爭

 

 

特斯拉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吳慧珍,1130407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駁斥他要棄守平價車款的報導後,5日在社群平台X上震撼宣布,88日將推出無人駕駛計程車Robotaxi,特斯拉盤後股價飆漲。

 

特斯拉5日正規交易時間,收跌3.6%報164.9美元,受Robotaxi今夏問世消息的激勵,盤後股價飆漲4%來到171.48美元。截至5日收盤,這家電動車龍頭股價今年來累跌近34%。

 

路透5日稍早引述知情人士報導,特斯拉開出已久的平價車款上市支票跳票,將利用這個現成平台投入開發Robotaxi。路透指出,特斯拉放棄推平價款Model 2計畫,係因不敵比亞迪等中國電動車品牌的低價競爭。

 

馬斯克利用旗下社群媒體X否認報導,反批「路透(又)在說謊」,但卻未具體指明錯處。隨後他在X投下震撼彈,宣布特斯拉無人駕駛計程車將於88日上市。

 

但分析師指出,有鑑於相關技術的複雜性,特斯拉準備加大火力在無人駕駛計程車研發上,恐面臨更多風險。

 

專研自駕車安全的卡內基梅隆大學學者庫普曼(Philip Koopman)說:「別人以為只需23年就搞定的項目,結果發現得耗時1020年,特斯拉也察覺這一點。」

 

從其他例子來看,發展自駕車的道路崎嶇不平。自駕軟體新創公司Ghost Autonomy甫於3日結束全球業務,理由是獲利前景不明。

 

美國汽車龍頭通用的自駕車部門Cruise,去年秋天因撞傷行人事故被監管機關盯上,通用被迫裁員並削減10億美元支出。

 

部分特斯拉投資人與分析師認為,特斯拉衝刺無人駕駛計程車的難度,恐怕更甚於推出平價車款。

 

 

我們的看法:

 

第一、特斯拉面臨很大的競爭壓力

 

第二、外部謠傳,特斯拉要放棄平價車款

 

第三、馬斯克駁斥要放棄平價市場,但宣布將推出Robotaxi

 

第四、馬斯克真的很會抓題材

 

第五、無人駕駛計程車是否技術已成熟,尚有疑義

 

 

鴻海墨西哥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蕭君暉、林薏茹,1130405

 

鴻海(2317)拿下輝達(NVIDIAGB200訂單,成為台廠最大受惠者之一,輝達「地表最強AI晶片」訂單需求火熱,及美國雲端服務供應商(CSPAI伺服器大單挹注下,鴻海斥資1.2億美元(約新台幣38.5億元)擴大投資墨西哥,未來可望在墨西哥生產美系客戶訂單,以滿足北美AI伺服器市場需求。

 

鴻海日前代子公司Cloud Network Technology Singapore Pte. Ltd.公告,取得旗下工業富聯(FII) 墨西哥子公司AMC MEXICO S. DE R.L. DE C.V.股權,擴大當地布局。

 

鴻海增資墨西哥

鴻海增資墨西哥

鴻海2月底就曾代子公司工業富聯公告將斥資8.27億元,取得墨西哥12.75萬坪土地,外界當時推測,鴻海此舉是為了擴增AI伺服器產能,擴大與輝達在AI晶片模組、基板、伺服器與機櫃等全方面的合作,並就近出貨給北美的亞馬遜AWS、微軟與GoogleCSP

 

鴻海近來積極注資工業富聯墨西哥子公司,擴大 AI 伺服器產線,工業富聯在墨西哥表面組裝技術(SMT)產線已建置完成,加上美國、越南及台灣的既有與新產能加入,持續擴大中國以外的高階AI伺服器組裝產線。

 

輝達今年GTC大會展示GB200新架構AI伺服器機櫃整套解決方案,鴻海為主力代工廠,也是輝達NVLINK技術獨家供應商,成為最大贏家,一掃過去單賣一台AI伺服器的作法,顯示未來要具備整櫃輸出與垂直整合能力的大廠,才具備接單優勢。

 

外資預期,鴻海將是輝達GB200 NVL72伺服器主板主要供應商之一,預估占GB200 伺服器主板供應比重達五成,也是GB200伺服器高速交換器獨家供應商,明年鴻海GB200伺服器整機機櫃出貨可望明顯成長,工業富聯與鴻佰將扮要角。

 

法人也認為,鴻海將持續擴大與CSP廠合作,包括亞馬遜AWS、微軟與Google等,鴻海將會因應亞馬遜和微軟需求,擴增墨西哥工廠產能,規劃生產L10伺服器。至於Google訂單部分,將會在美國威斯康辛州工廠生產L10伺服器與TPU處理器產品。

 

業界人士指出,鴻海在AI伺服器領域掌握三優勢,未來可望進一步提升市占率,包括與CSP廠建立良好關係,且擁有優異機櫃設計能力,並可提供從伺服器、網路系統及散熱解決方案一站式服務,也具備相關零組件供應能力,有利降低成本結構。

 

 

我們的看法:

 

第一、墨西哥變成美國最重要貿易夥伴

 

第二、所有電子五哥都在墨西哥設廠

 

第三、鴻海最近股價飆漲,主要是因為拿下輝達訂單

 

第四、鴻海過去就有很多這一方面布局

 

第五、只是去年大部分是漲廣達,今年總算還鴻海公道

 

 

 

SK海力士美國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吳孟真、季晶晶,1130405

 

SK海力士計劃斥資38.7億美元,在美國印第安納州West Lafayette興建先進封裝廠和AI產品研究中心,預計2028年下半年開始量產。這是拜登政府在尋求增加美國本土半導體產量上的又一項佳績,而中西部地區也再分得一塊正在蓬勃發展的半導體產業大餅。

 

綜合彭博資訊和道瓊社報導,SK海力士3日表示,旗下首座美國先進封裝廠的重點是設置下一代高頻寬記憶體晶片(HBM)的生產線,這些晶片是訓練AI系統的繪圖處理器關鍵組件。新廠預計於2028年下半年開始量產,並在當地創造超過1,000個工作機會。

 

SK海力士在HBM晶片的設計與生產領域領先,成為AI發展熱潮的關鍵參與者,更是輝達(NVIDIA)唯一的HBM供應商。SK集團董事長崔泰源,曾在2022年承諾投資150億美元於美國半導體產業,資金將用於興建相關設施,並支持當地的研發計畫。印第安納州的工廠,便是該計畫的一部份。

 

美國的封裝產能僅占全球的3%,意味在美國生產晶片的公司,仍須將晶片運往亞洲組裝使用。2022年通過的530億美元「晶片與科學法」(CSA),旨在促進半導體產業回流美國,逐漸減少對亞洲供應商的依賴。SK海力士也已透過該法案申請補助。

 

印第安納州州長侯康安(Eric J. Holcomb)辦公室表示,州政府提供SK海力士高達5.54億美元的退稅方案,以及數百萬美元的補助和績效工資。普渡研究基金會(Purdue Research Foundation)和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也提供約6,000萬美元的額外獎勵和服務。

 

受到「晶片與科學法」的激勵,半導體大廠開始前進美國中西部地區。儘管當地缺乏基礎設施,但地方政府以其整體較低廉的成本、勞動力潛能和鄰近關鍵資源的優勢,吸引企業進駐。英特爾如今也將斥資逾280億美元,在俄亥俄州興建兩座工廠,預計2026年完工。

 

 

我們的看法:

 

第一、SK海力士跟台積電合作

 

第二、SK海力士在HBM高頻寬記憶體晶片領先業者

 

第三、SK海力士市值大漲,超過一千億美金,變成韓國市值第二高

 

第四、SK海力士將在美國投資先進封裝廠

 

第五、韓國企業投資美國比台灣更積極

 

 

蘋果機器人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易起宇,1130405

 

知情人士表示,蘋果公司團隊正在鑽研個人化機器人技術,在放棄電動車計畫後,該領域可能成為該公司的「下一件大事」之一。彭博資訊引述匿名人士報導,蘋果工程師正研發一種行動機器人,會在家中跟隨用戶移動,並也開發一種先進的桌上家用設備,使用機器人來四處移動其螢幕。

 

雖然研發仍在初期階段,也不清楚這些產品最終是否會對外發布,但自從蘋果2月中止電動車計畫後,混合實境(MR)頭戴裝置也預計還要多年才能成為獲利主力,蘋果尋找新財源的壓力有增無減。

 

蘋果今年市值蒸發了超過3,000億美元,也將市值最高美國公司的地位讓給了微軟,主要是因為中國大陸市場銷售下滑,監管部門對其網路應用程式商店的審查,以及投資者對其成長前景日益感到擔憂。

 

報導指出,在取消電動車計畫前,蘋果曾向主管們表示,公司的未來將圍繞在三個領域:汽車、家庭和MR。但如今蘋果電動車已不會實現,而蘋果的首款MR產品Vision Pro也已推出。因此,可以想見,蘋果已把焦點轉移到其他機會,包括如何提升智慧家庭市場的競爭力。

 

藉由機器人技術,蘋果將可在消費者家用設備領域取得更大版圖,並利用當前在AI上的進展。

 

儘管蘋果在聊天機器人和其他生成式技術領域正扮演追趕者角色,但AI仍是蘋果的另一個主要重點。這個領域也可能和機器人技術有些重疊。雖然仍在最初期階段,但蘋果AI研究員正在研究使用演算法,來協助機器人穿梭於民眾家裡的凌亂空間。

 

雖然蘋果將不會是第一個開發家用機器人的科技大廠,亞馬遜早在2021就已推出一款機器人Astro,目前每台要價1,600美元,但亞馬遜太慢讓這台裝置進入大量生產,這款產品也依舊屬於小眾市場。亞馬遜去年推出專攻企業版本的機器人,以當做保全使用。而目前市面上最受歡迎的家庭機器人,可能還是掃地機器人Roomba

 

蘋果從賈伯斯時代就一直迷戀於追求「下一件大事」,但要想出一款可以匹敵iPhone的產品已經愈來愈困難。蘋果車之所以有潛力為蘋果增加數千億美元營收,部分是因為一輛車的售價預計可賣到約10萬美元,其他很少有產品能具有這樣的成長潛力。

 

 

我們的看法:

 

第一、蘋果放棄電動車計畫,灰頭土臉

 

第二、現在開始鑽研機器人技術

 

第三、蘋果在機器人方面落後

 

第四、蘋果在AI領域也是落後

 

第五、蘋果如果不能更積極投資,未來會變成酸蘋果

 

 

印度電動車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陳律安,1130404

 

印度3月的電動車銷量比去年同期激增近50%,攀抵創紀錄的206,724輛,因消費者把握3月底到期的政府補助方案。隨著新政策上路,專家看好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在當地的發展空間,據傳特斯拉本月將派遣團隊赴印度,勘查電動車工廠的設廠地點。

 

英國金融時報(FT3日引述知情人士報導,特斯拉將在本月從美國派出一支團隊,赴印度勘查電動車工廠的設廠地點,這項設廠計畫的規模上看20~30億美元。設廠地點,可能聚焦於既有的汽車製造重鎮,例如西部的馬哈拉施特拉邦和古吉拉特邦,以及南部的泰米爾納德邦。

 

一位知情人士說,部分車廠在鄰近首都新德里的哈里亞納邦設有工廠,特斯拉也有可能在首都附近場勘。然而,第二位消息人士說,特斯拉將著重於上述三個邦,因當地為設有港口,較易出口車輛。

 

新德里當局上月已降低高價電動車的進口關稅,前提是業者承諾在三年之內於印度設廠製造電動車,被視為印度政府對特斯拉所做的讓步。41日起新的電能移動推廣計畫2024EMPS 2024)也開始啟動,目標是提高電動二輪車與三輪車的普及率。

 

根據印度電動車製造商協會(SMEV)的數據,在油電混合及純電動車製造業第2期補貼計畫(FAME II)的帶動下,上月當地電動車銷量大爆發,其中二輪車銷量激增60%136,560輛。FAME II的預算規模已從原先的1,000億印度盧比擴大至1,200億盧比(約14.3億美元),促使消費者在該計畫於331日到期前,把握補貼機會。

 

Canalys Insights公司汽車產業分析師安巴克相當看好印度電動車市場所帶來的商機。他說,隨著全球主要市場的電動車需求已降溫,導致特斯拉和比亞迪等大廠已陷入價格戰,進而衝擊其獲利,因此對電動車製造商來說,有插旗其他市場的必要。相較下,中國大陸以外的亞洲市場大致上仍未開發,目前電動車的市占率較低,意味著更大的成長潛力。

 

印度的輕型車市場為全球第四,也正在飛快成長。去年印度的新車銷售電動車占比僅2.2%,與燃油車的價差、里程焦慮、缺乏平價電動車,限制了電動車買氣。

 

然而,印度近期新推動的電動車政策,可望成為轉捩點,對力圖擴張版圖的跨國車廠來說更是如此。在政府的新措施下,有望激勵特斯拉等國際品牌加速進軍印度,並促使越快(VinFast)、捷豹路虎、鴻海等公司布局當地。

 

 

我們的看法:

 

第一、特斯拉計畫投資印度

 

第二、特斯拉在全球各地設立超級工廠

 

第三、印度總理積極招商,給予其租稅優惠

 

第四、台商不可能吃到特斯拉代工的大餅

 

第五、中國電動車更沒有台灣布局的份

 

 

創投巨型基金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林奇賢,1130404

 

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創投業者(VC)愈來愈難籌得資金,動輒能成立「巨型基金」的時代可能就此暫告一段落,因利率上升、報酬不佳,抑制創投的支出,連帶使得投資人缺乏「退出」創投的選項。

 

PitchBook數據顯示,創投業者今年第1季籌得304億美元,籌資速度較去年同期顯著減緩。這些公司的籌資金額在2021年全年達到5,550億美元後就大幅下滑,去年不到這個數字的三分之一,而且還持續減緩,今年恐怕會寫下2015年來最糟紀錄。

 

PitchBook分析師高凱蒂(音譯)指出,根本問題出在缺乏退場選項,讓創投的投資人把資金拿回來,再重新投入,除非看到情況顯著改善,不然籌資困境會持續下去,這會對交易撮合活動帶來下行壓力。

 

對新創公司來說,創投業者籌資趨緩是個不祥之兆,因為這些公司創立初期都仰賴VC的資金來發展。根據PitchBook的數據,創投公司在2021年斥資的金額,達到創紀錄的7,475億美元。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規模達50~100億美元的「巨型基金」出現,為新創公司帶來了空前繁榮的時期。

 

 

我們的看法:

 

第一、過去兩年創投基金募集大量資金

 

第二、但很多資金無法投出去,找到好項目

 

第三、也缺乏退場選項,無法順利上市

 

第四、整體基金募集腳步會放下來

 

第五、PE基金因為現在利率高,根本無法做

 

 

亞馬遜超市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陳苓,1130404

 

電商巨擘亞馬遜揮軍實體生鮮雜貨業,進展不順,旗下的Amazon Fresh生鮮超市,將移除當年紅透半邊天的「無人店」免排隊結帳系統,改採智慧推車技術。

 

亞馬遜發言人表示,該公司將在改裝Fresh超市時,撤除「拿了就走」(Just Walk Out)系統,今年稍晚新開張的Fresh超市,也不會採用此一技術。亞馬遜會更仰賴智慧推車「Dash Cart」,此種推車內建感測器和螢幕,讓顧客可以一邊購物,一邊結算品項,同樣免排隊結帳,還能即時看到消費明細。

 

發言人戈登說,過去一年來重新設計Fresh超市時,聽到顧客說,喜歡不要排隊結帳,但也想在購物時,立即看到帳單和省下多少錢,智慧推車同時具有上述優點。接下來Amazon Go超商和英國部分小型的Amazon Fresh超市仍將繼續使用此技術,亞馬遜也會持續提供給第三方零售商。

 

亞馬遜十多年前開始研發這套無人結帳技術,當時的執行長貝佐斯力促要開發獨特科技,以配合該公司進軍實體市場。亞馬遜2018年在西雅圖總部大廳開設便利商店時,首次引入這套技術,隨後設立的數十家Amazon Go超商及Fresh超市,均導入這個系統,一時間也引發開設所謂「無人店」的熱潮。

 

拿了就走系統運用安裝在天花板的相機,及貨架上的感測器,並透過演算法,來判斷消費者的購物品項。該系統會在客人走出店外時自動結帳,但電子收據要在數分鐘或數小時後才會送達。

 

外界原本預料,亞馬遜跨足生鮮雜貨業,將顛覆市場,可是該公司一直苦於難以拓展市占,這個領域仍由傳統業者沃瑪爾(Walmart)和克羅格(Kroger)等主導。

 

亞馬遜現任執行長賈西(Andy Jassy)在2023年的股東年度信中寫道,該公司正在尋找能在實體雜貨業,擁有更大影響力的正確作法。亞馬遜已關閉一些表現不如預期的Fresh超市和Go超商。

 

 

我們的看法:

 

第一、亞馬遜不斷實驗各種創新

 

第二、但其過去生鮮、雜貨創新,並不順利

 

第三、以往設立「無人店」免排隊結帳系統,並不是很成功

 

第四、未來改採「智慧推車」技術,不再「拿了就走」

 

第五、最主要的原因是,消費者希望知道到底花了多少錢,買了什麼東西

 

 

英特爾代工

資料來源:取自聯合報 編譯葉亭均,1130404

英特爾(Intel)揭露旗下晶圓代工業務營運虧損惡化,而且這項業務在數年內可能都無法達到損益兩平的情況,這凸顯英特爾昂貴的擴張計畫面臨挑戰。

 

英特爾二日提交給美國證管會的文件顯示,負責製造業務的新部門「英特爾晶圓代工」(Intel Foundry)在二○二三年營收一百八十九億美元,較前一年的二百七十五億美元下滑,該事業的營運虧損從二○二二年的五十二億美元擴大到七十億美元。

 

英特爾股價二日在盤後交易重挫約百分之四至每股四十二點二九美元,延續二日收盤時百分之一點三的跌幅,今年來累計跌幅達到百分之十三。

 

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在一場投資人會議中表示,二○二四年將是Intel Foundry晶圓代工事業營運虧損最嚴重的一年,預期到二○二七年左右將實現收支平衡。基辛格在簡報中表示:「我們相信這樣的透明度和可問責性是必要的。需要的轉型正在進行中。」

 

基辛格也透露,英特爾晶片代工業務受到決策錯誤的拖累,包括一年前反對使用荷蘭艾司摩爾(ASML)的EUV(極紫外光)設備。基辛格說,部分由於這些失誤,英特爾已將晶圓總數的約百分之卅委託給台積電等外部合約製造商。英特爾的目標是將這一數字降至大約百分之廿。

 

英特爾現在已經改用EUV設備,隨著舊機器被逐步淘汰,EUV將滿足愈來愈多的生產需求。

 

基辛格說:「在後EUV時代,我們現在在價格、性能和重回領導地位方面都很有競爭力。而在前EUV時代,我們承受了大量成本,缺乏競爭力。」

 

基辛格重申英特爾明年前將恢復其半導體技術上的優勢,隨著時間發展,將改善英特爾產品的功能並降低製造成本,以便從競爭同業手中贏得訂單。基辛格說,這會在二三○年底前帶來多達一百五十億美元的營收。

 

 

我們的看法:

 

第一、英特爾兩年前宣布代工,跟台積電硬槓

 

第二、CEO講了很多大話

 

第三、但現在承認策略錯誤,虧損擴大到70億美元

 

第四、明年虧損會更加嚴重,2027年才能收支平衡

 

第五、台積電已經發展到無人能競爭,「一個人的武林」

 

 

林百里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劉忠勇、陳律安,1130404

根據富比世雜誌(Forbes)最新發布的2024年億萬富豪榜,在人工智慧(AI)熱潮的推波助瀾下,今年共有 2,781位富豪進榜,人數創歷史新高上榜,這些富豪的總資產達到14.2兆美元,比2023年增加2兆美元。

 

不僅輝達(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躍居華人首富,超微(AMD)執行長蘇姿丰也首度進榜。

 

台灣首富寶座則由廣達(2382)集團創辦人林百里奪下。若以即時資料計算,林百里3日個人淨值為126億美元;若以全球榜單截至2日的資料計算,林百里淨值110億美元,在全球富豪榜排名第190

 

根據富比世公布的榜單,LVMH集團創辦人阿諾特和家族連續兩年成為世界首富,淨值較2023年增長10%2,330億美元。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以1,950億美元保住第二,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以1,940億美元居第三。

 

黃仁勳則因AI熱潮帶動輝達市值大漲,個人淨值大增近三倍至770億美元,首度登上全球首富第20名。

 

無論以3日或2日資料計算,台灣首富均為林百里,但第二富豪則稍有變化;若以2日計算,台灣第二富人為「鞋王」宏福實業老闆張聰淵,但若以3日計算,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是台灣第二大富豪。

 

今年仍是以美國進榜人數最多,有創紀錄的813人上榜,合計擁有5.7兆美元財富,34歲的樂壇天后泰勒絲以11億美元首次上榜,全球排名第2,545。中國富豪人數全球第二多,473人(含香港)合計擁有1.7兆美元,其中排名最高是農夫山泉創辦人鍾睒睒,身家623億美元、位列全球第24名;其次為字節跳動創辦人張一鳴,身家434億美元,位列全球第27名。香港首富依然是長和系創辦人李嘉誠,身家373億美元、排全球第38名。

 

不過,就增加的淨值而論,沒有人比得上祖克柏。他因Meta股價翻漲近兩倍,身價一年增加1,126億美元,在全球首富名列第四。

 

AI熱潮也造就不少億萬新富豪,梁見後和劉秋珠夫婦創設的美超微電腦過去一年股價飆漲1,100%,兩人也首度進榜,梁見後淨值一口氣達到61億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輝達黃仁勳躍居華人首富

 

第二、台灣首富則由林百里奪下

 

第三、林百里主要也是發AI的財,但近期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急起直追

 

第四、鴻海股價近期因為AI大漲

 

第五、所有未來財富的創造都跟AI有關

 

 

 

英特爾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葉亭均、記者尹慧中,1130404

外電報導,英特爾晶圓代工業(IFS)受「決策錯誤」影響,將晶圓總數約30%委託給台積電(2330)等外部合約製造商。英特爾的目標是將委外比率降至大約20%。英特爾罕見坦言決策錯誤的調整,也再次讓委外台積電代工的議題浮上檯面。

 

英特爾最新Lunar Lake平台內部設計資料流出,將中央處理器(CPU)委託台積電以3奈米製程代工,台積電首度迎來期待已久的英特爾主流筆電平台CPU大單,加上原本已談妥的Lunar Lake的繪圖處理器(GPU)、高速IOPCH)晶片等合作,台積電操刀範圍擴及英特爾關鍵平台全數主要晶片。

 

除了先進製程,英特爾GPU長期委由台積電操刀,擴大使用台積電7奈米、6奈米、5奈米等先進製程,包含Ponte Vecchio資料中心處理器與Arc Alchemist繪圖處理器,其中Intel Arc系列繪圖處理器採用台積電6奈米製程。

 

台積電一貫不評論單一客戶訊息,產業界則說,從台積電客戶群釋出的產品藍圖與趨勢來看,英特爾自身先進製程產能不敷使用,最快今年Arrow Lake CPU晶片塊(tile)部分也將外包給台積電,為後續逐步導入更先進製程奠基。

 

但業界也指出,英特爾委外訂單遲到是常態,主要是英特爾採IDM模式,內部工廠生產狀況將牽動委外進度。先前Meteor Lake遞延至2024年才會有量,讓委外訂單遞延一季至2024年底或2025年初。

 

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在法人會議中表示,英特爾晶片代工業務受到決策錯誤的拖累,包括一年前反對使用荷蘭ASMLEUV設備。基辛格說,部分由於這些失誤,英特爾已將晶圓總數的約30%委託給台積電等外部合約製造商。英特爾的目標是將這一數字降至大約20%。英特爾現在已經改用EUV設備,隨著舊機器被逐步淘汰,EUV將滿足愈來愈多的生產需求。

 

基辛格也透露,2024年將是IFS營運營虧損最嚴重的一年,預期到2027年左右達成收支平衡。英特爾任命佛羅雷斯(Lorenzo Flores)擔任IFS部門的財務長。

 

基辛格表示:「我們相信這樣的透明度和可問責性是必要的。需要的轉型正在進行中。」

 

 

我們的看法:

 

第一、英特爾進入晶圓代工業決策錯誤

 

第二、CEO決定將晶圓總數30%委託給台積電代工

 

第三、願意承認錯誤很不簡單

 

第四、打不過就加入,是美國人的優點

 

第五、展望未來,台積電的霸主地位無人追得上

 

 

五大車企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謝守真,1130404

 

大陸五大上市車企比亞迪、長城汽車、廣汽集團、上汽集團以及吉利汽車陸續發布2023年財報,五大車企去年合計獲利人民幣609億元(約新台幣2,679億元),其中比亞迪占近半獲利。

 

而在營收表現有明顯差異,比亞迪、吉利汽車表現亮眼,雙雙實現營收、淨利雙增長。廣汽集團的淨利潤近乎腰斬,年減高達45%

 

大陸五大車企財報顯示,以營收來看,上汽集團2023年營收依舊排名首位為7,261億元。其次則是比亞迪的人民幣6,023億元。而第三至五名則依序為吉利汽車(1,792億元)、長城汽車(1,732億元)、廣汽集團(1,287億元)。另,以五家車企淨利合計來看,淨利共計609億元,而比亞迪占了近半獲利。

 

值得注意的是,比亞迪、吉利汽車兩家民營車企均實現營收、淨利雙增長,尤其是比亞迪淨利潤人民幣300億元(約新台幣1,320億元),年增80%。其中,2023年比亞迪全年銷售302萬輛,並且成為大陸首家新能源車年銷量突破300萬輛的車企。而2023年吉利汽車營收人民幣1,792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年增21%

 

對比之下,長城汽車、廣汽集團和上汽集團則出現淨利潤下滑。其中,上汽和廣汽依舊承受轉型壓力。上汽2023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141億元,年減12%。廣汽淨利年減45%44億元近乎腰斬。分析認為,長城與上汽獲利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主在合資品牌於中國市場占有率的下降。

 

展望2024,上汽集團預估,2024年在競爭態勢上,產業「內捲」仍將持續,市場出清過程中,市場將更加向頭部企業集中。

 

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表示,從2023年的數據就能看出來,競爭正在加劇。2024年這股趨勢將更為激烈。

 

此外,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則指出,預期2024年中國新能源車市場將延續強勁成長勢頭,邁進千萬輛時代,滲透率可望再往上突破。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汽車產業蓬勃發展

 

第二、五大車企合計獲利人民幣609億元

 

第三、比亞迪占了近半獲利

 

第四、比亞迪垂直整合非常厲害

 

第五、近期小米來勢洶洶加入市場

 

 

文曄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鐘惠玲,1130404

半導體通路商文曄(30362日深夜宣布,完成收購加拿大同業Future Electronics Inc.,總金額38億美元(逾新台幣1,200億元),合併完成後,文曄在全球半導體通路市占率可望超越美商艾睿(Arrow),躍居業界一哥。

 

台灣目前在全球半導體業已有台積電、日月光投控分別拿下晶圓代工、封測龍頭等世界第一殊榮,文曄透過此次併購成為全球半導體通路市占一哥,讓台商在全球半導體產業又多了一家世界第一的企業。

 

文曄去年9月宣布併購Future,歷經多國反壟斷等相關政府單位審批,以六個多月時間完成程序,42日完成股權交割,比原本預計今年第2季底前完成的時間早。

 

業界人士指出,文曄斥資逾新台幣1,200億元併購Future,創台灣企業史上海外併購案最高金額。此前,一度有機會創紀錄的是半導體矽晶圓大廠環球晶公開收購德國同業世創(Siltronic)股權案,當時提出每股收購價格一度加碼到每股145歐元,若收購100%股權,總額將超過43億歐元,該案最終因為未獲德國相關單位審批而未能成局。

 

文曄此次併購案不僅金額龐大受矚目,收購案完成後,也將讓全球半導體通路業排名洗牌。

 

根據研調機構顧能(Gartner)最新全球半導體通路商報告,2023年文曄全球市占率9.9%,排名第四,Future市占率2.3%,排名第十,加總市占率可達12.2%,高於艾睿(Arrow)、安富利(Avnet)、大聯大,成為全球半導體通路商市占第一。

 

另外,Future是小而美的通路商,獲利率比文曄高出不少,而且零負債。文曄去年淨利約1.3億美元,加計Future後,擬制性全年淨利可跳升到4.14億美元,擬制性去年的毛利率也從文曄本來的3.1%,提升到6.2%。

 

文曄併購Future後,今年可合併計入後者約近三個季度的業績。未來以營收規模來看,文曄頗有機會可正式坐上全球最大半導體通路商的寶座,而且對客戶的服務能力將從原先以亞洲為主,進一步擴及到歐美市場。

 

 

我們的看法:

 

第一、文曄併購加拿大同業成功,總金額38億美元

 

第二、半導體通路變成全球第一

 

第三、這次併購外國公司,非常漂亮

 

第四、大聯大也曾入股文曄,但未併購成功

 

第五、文曄主打大聯大,積極往海外併購,終於躍居一哥

 

 

唯晶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吳凱中,1130403

 

宏碁集團旗下宏碁遊戲(6908)於新加坡掛牌子公司唯晶科技(Winking Studios Limited)宣布,為增強集團全球影響力,將持續探索各種機會,包括但不限於潛在的籌資活動、追求戰略收購、策略聯盟及合資,以擴大集團市占率與客戶基礎,預告即將展開新一輪併購行動。

 

宏碁集團董事長陳俊聖日前透露,正醞釀併購品牌公司,藉此增加感性層面。宏碁遊戲隨即公告上述事項,引發關注。

 

唯晶科技表示,策略上包括但不限於潛在的籌資活動、追求戰略收購、策略聯盟及合資,以擴大集團市占率與客戶基礎,以及該公司雙重上市等對集團具有長期潛在利益的活動前進。如果有任何重大進展,將適時就任何重大進展作進一步的公告。

 

唯晶科技為宏碁遊戲旗下子公司,為新加坡證交所凱利板掛牌上市企業,宏碁遊戲持有唯晶科技50.96%股權。

 

唯晶科技是亞太區規模最大的美術外包及遊戲研發工作室之一,為全球TOP 25的遊戲發行商中的21家提供先進的美術製作及遊戲開發服務,累積經驗超過20年以上。

 

此外,唯晶科技去年底宣布以5,990萬元,收購創點公司(On Point Creative100%股權,該案於今年41日正式完成收購計畫,創點公司成為唯晶科技旗下子公司。唯晶科技指出,此次收購結合藝術與科技創新,將能增強美術外包事業競爭力以及全周期遊戲開發服務。

 

 

我們的看法:

 

第一、宏碁集團旗下宏碁遊戲於新加坡掛牌子公司

 

第二、為了擴大影響力將積極探索各種併購機會

 

第三、集團宣布探討併購可能,是一件好事情

 

第四、重點是以新加坡作為平台

 

第五、過去台灣企業比較少利用新加坡作為平台,未來可以深入了解

 

 

智能客服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孫彬訓,1130405

公股銀運用AI技術,除客服之外也有其他新的嘗試。第一銀行規劃將生成式AI技術,運用於企業內部智能詢答系統作為試行場域,並研發「AI警示帳戶預警模型」;華南銀行則規劃應用AI於銀行內部的實務手冊、SOP問答及海外分行文件翻譯等。

 

觀察公股銀運用AI,最主要還是客服相關業務,其中土地銀行智能客服系統具備自主學習功能的AI人工智慧軟體,可依經常被詢問的熱搜問題,提供顧客答案推薦,將持續優化系統的服務功能;彰化銀行智能客服採用Discriminative AI(分辨式AI),為語意理解引擎,作為判斷使用者意圖並且協助選擇回應的題庫,並透過動態圖片及表情符號增進與客戶互動功能,包含新種業務、熱門問題動態圖卡、行銷專區、跑馬燈、滿意度回饋機制及常見問答區塊等。

 

華銀主管指出,目前銀行應用AI的金融服務包括AI智能理財服務、AI智能客服平台(智能客服小華)及跨通路AI對話式平台(AI金融助理小n)。未來擬規劃應用AI於銀行實務手冊、SOP問答及海外分行文件翻譯等,希望透過生成式AI技術,協助行員快速了解相關規範、作業辦法及提升海外文件翻譯的效率。

 

 

一銀主管強調,現在正規劃將生成式AI技術運用於企業內部智能詢答系統作為試行場域,降低人力詢答成本,並增加文本生成效率,如生成摘要、新聞稿及文宣等。另同步自行研發「AI警示帳戶預警模型」,透過AI模型演算各存款帳戶的異常機率,並針對高異常者進行系統自動暫時禁用措施,利於提升警示帳戶捕捉時效並守護客戶財產安全。

 

合庫銀行規劃,未來將以AI自然語言處理(NLP)技術及機器學習(ML)技術,建立企業戶資金需求模型,協助企業因應產業趨勢並提供對應金融服務。

 

臺企銀在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專案推動下,2022年底上線運用RPA流程機器人優化四項線上信貸集中徵審流程及客戶進件管理,導入前人工作業與後系統化比較,節省約40%處理時間,於去年5月在Hokii數位存款帳戶申辦流程導入RPA運用,大幅提升審查效率及客戶開戶程序。

 

 

我們的看法:

 

第一、生成式AI造成AI領域大幅增長

 

第二、銀行業積極採用

 

第三、很多公股銀行推出各項AI服務

 

第四、未來希望用AI作為業務特色

 

第五、「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也是一個重要未來趨勢

 

 

緯創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林薏茹、宋健生,1130404

代工大廠緯創(3231)昨(3)日公告,因應集團策略投資布局,持股100%子公司鼎創將斥資10億元認購經緯航太私募普通股,取得45.18%股權,進一步延伸工業電腦領域,切入無人機載具範疇,化身軍工、航太概念股,也宣示非PC產品布局再下一城。

 

緯創公告,將以每股認購價格20元認購5,000萬股,緯創集團占經緯普通股之綜合持股比例將達45.18%,成為經緯單一最大股東,屆時也可望取得足夠董事席次及控制力。

 

緯創表示,透過此次認購,有利於緯創投入無人載具開發銷售與服務領域,持續發展工業電腦相關業務。緯創宣布入股經緯航太後,緯創策略工業暨車用產品事業群總經理許美侖也將出任經緯航太策略長,協助公司策略規畫與資源分配等。

 

緯創2017年與廣積合資成立工業電腦廠緯昌科技,成為集團布局AIoT市場的生力軍,著墨物聯網與手持式強固裝置,也持續看好AI雲端與邊緣運算趨勢,拓展多元應用。近年來緯創對緯昌持股比重持續拉升,目前緯創集團綜合持股已超過九成。隨著緯創入股經緯航太,也將進一步深化相關領域布局。

 

經緯航太為無人機國家隊成員,自主開發的無人機系列產品,在國內外市場已獲廣泛應用。經緯航太將於今年股東會進行改選,預料緯創將取得一定的董事席次。另外,經緯航太近日也發布聲明,強調公司未曾委託任何機構或投顧公司進行募資及兜售股票等行為。

 

外傳緯創也曾接觸雷虎科技洽談合作,對此,雷虎科技總經理蘇聖傑不願正面回應,僅表示,雷虎科技是上市公司,本來就歡迎各方面的高科技公司共同合作開發無人機;而雷虎科技每年都有辦理私募,歡迎各界參與投資,但「目前公司還未評估私募的合作夥伴」。

 

經緯航太除進駐嘉義亞洲無人機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外,也剛獲准進駐南科嘉義園區投資3億元設立分公司,研發生產無人應行載具與相關控制系統,同時聚焦此類載具的複合材料電池箱,打造無人機解決方案。

 

另外,經緯航太在國防部「無人機飛操手培訓班」招標案中,經國防部評選為最有利標廠商,將負責承接此案,於3月與國防部完成決標簽約,有助後續強化獲利能量。

 

經緯航太董事長羅方正身兼無人機國家隊長,積極投入國防產業,未來進駐嘉義園區後,將與國際合作夥伴共同提升無人機技術與應用。

 

 

我們的看法:

 

第一、緯創近兩年成功轉型

 

第二、放棄印度市場,將工廠賣給塔塔

 

第三、中國大陸放棄代工,將股權賣給立訊

 

第四、CEO積極轉向AI,如伺服器

 

第五、並且跨入無人機這類的新領域

 

 

AI創新聯盟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簡立宗,1130404

電電公會(TEEMA)為慶祝成立75周年,於日前舉行產業論壇,邀請宏碁創辦人施振榮領銜與眾多AI指標代工廠高階主管共同開講,同為我國產業發展獻策,協助國內企業掌握AI巨浪帶來機會挑戰。

 

當日在總統府沈榮津資政見證下,電電公會聯合台灣人工智慧晶片聯盟、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台灣雲端物聯網產業協會、中華民國資訊軟體協會、智慧產業電腦物聯網協會、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台灣資通產業標準協會等計8單位共同倡議支持「AI創新應用聯盟」,將在交通、製造、醫療、城市規劃等關鍵領域,以發揮最大的影響力。

 

打造臺灣成ICT日不落的產業,是電電公會積極所推動。電電公會理事長李詩欽說,AI是改變世界最大的動力,根據電電公會2022年調查預測,2030年臺灣全球的產值將從2022年的7,700億,於2030年達到一兆甚至更高。這一兆產值中,有4分之1在臺灣,其他4分之3產值在全球,不只是在中國大陸及東南亞,更要推動到USNCA北美共同市場,要推動到歐盟,推動到印度甚至推動到中東或拉美。

 

臺灣是AI革命的中心,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說,黃仁勳總裁的說法令人振奮。AI生態系在臺灣已經落地成形,不管是臺灣PlusOnePlusN,若沒有臺灣就沒有意義的,為了掌握這個優勢,讓產業效益擴大,政府刻正研擬AI行動2.0方案,攜手產業往前走,從教育及產業面,厚植AI的實力,讓臺灣成為AI產業重鎮核心,政府也將與電電公會一起合作,在「AI創新應用聯盟」將有更多的互動,與全球AI發展趨勢接軌,延續臺灣現階段的優勢到下一階段。

 

 

我們的看法:

 

第一、電電公會成立75周年,舉辦產業論壇

 

第二、利用這個機會倡議「AI創新應用聯盟」,很有意義

 

第三、將在交通、製造、醫療、城市規劃等領域,發揮影響力

 

第四、台灣未來應積極打造AI生態系

 

第五、未來應該將生態系的商業模式,向東南亞及全球輸出

 

加密幣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張珈睿,1130404

ASIC公司創意發展HBM IP有成。相較於僅做後段設計,近年創意積極發展先進封裝IPAPT IP)以及前段設計,協助客戶進行更多服務,並獲得AI相關客戶青睞,由HBM2開始導入使用HBM3 P version;另外,加密貨幣客戶伴隨比特幣價格高漲,有望在第二季重啟專案,助創意恢復成長動能。

 

要在ASIC市場做出差異化,只做後段設計容易落入價格競爭,創意以自身優勢,跨入APT IP及前段設計。與台積電先進製造、先進封裝緊密結合,創意自行研發之GLINK D2D介面IPHBM3高頻寬記憶體介面IP為客戶提供完整的APT解決方案,幫助並加速客戶系統晶片Chiplet整合設計、實現及量產流程。

 

從輝達GB200已經可以看到,晶片愈做愈大顆,仰賴先進封裝技術,也能在算力達到突破,未來或許能看到4GPU堆疊之AI晶片。創意認為,透過高階封裝技術,算力能再提升、整體趨勢不變,應用Chiplet概念會愈來愈廣泛。

 

創意分析,以57奈米而言,是10億個邏輯閘為單位計算,愈複雜的內容,檢查機制要花更多時間,尤其AI案件差異度都很大,皆會消耗工程師資源;創意挑困難的來做,除增加研發實力外,也能在未來帶來更佳的利潤。

 

2024年,創意預估營收將個位數字成長,NREMP業務皆有斬獲。成長力道主要來自5奈米AI應用量產,另過往重複性專案動能也將影響成長力道;然而因產品組合變化,整體毛利率將較去年幾個百分點以內下滑,獲利表現約持平於去年。

 

而法人指出,創意並未估列加密貨幣等快錢(Quick money)性質之專案,主要考量延續性不高、波動大,不過隨加密貨幣行情,第二季或將有驚喜市場之營運表現;此外,今年量產之CSP客戶,HBM3已採用創意IP,未來有機會爭取更多前端設計服務,強化產品組合。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加密幣市場有回溫趨勢

 

第二、部分半導體公司也提供相關服務

 

第三、貨幣客戶夥伴伴隨比特幣價格高漲,有望在第二季重啟專案

 

第四、可以帶動一些IC設計專案

 

第五、遊戲產業需要非常複雜的IC晶片設計

 

生技併購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杜蕙蓉,1130407

股東會旺季即將來臨,生技產業近一年掀起的股權搬風潮引發關注。據統計,近一年至少十家公司被併購、入股或引進策略投資人,今年最熱門的戲碼,就是鼎祐健康事業與臺北作想擬以每股16.8元,收購天良25%~35%股權,五鼎則獲可成、三陽入股,讓430日將舉行的股東會改選董事案備受矚目。

 

值得注意的是,以微生物檢驗為主的啟新生技,最新一輪現增2.04億元,引進保瑞、醫揚、樂斯科等策略投資人,生醫產業已成各路人馬爭相卡位的新標的。

 

生技股權異動從開春以來起算,已有四家公司股權發生變化,包括量測股的豪展和五鼎均被相中,豪展更因精湛無預警在1月間宣布擬以每股42元,公開收購5%~20%股權而掀起攻防戰。

 

為避免股權旁落,豪展董事會緊急決議223日召股東臨時會,提前改選董事,並擬辦理1,200萬股私募案,最後精湛拿下6.478%股權,目前尚不致經營權,但是否續加碼有待觀察。

 

另一大案發生在五鼎,分別獲三陽、可成兩家企業入股。至去年底可成旗下投資公司持股已達9.9%,超越五鼎董事長沈燕士的9.74%,躋身第一大法人股東;三陽持股也逾6%。雙方都看好五鼎持續加碼,加上沈燕士年事已高,今年董事改選會出現何種變化是生技圈熱門話題。

 

至於遭到公開收購的天良,是由鼎祐和臺北作想採收購入股,最後期限為423日,後續結果也是市場焦點所在。

 

據統計,2023年以來,若不計海外投資案,生技業股權交易金額最大的公司是北極星-KY斥資20億元併購霖揚,由於霖揚跨足減重藥物及多胜肽領域,開發Semaglutide(司美格魯肽即瘦瘦針)力拚2024年底進入商業化產,帶動北極星將以癌症藥和多胜肽產品為雙引擎,霖揚創辦人徐展平也出任北極星執行長。

 

細胞治療股的向榮則獲義联集團青睞,由燁輝透過鑫陽鋼鐵參與私募案,以每股26元、總金額2.08億元取得14.45%股權,讓向榮擁有「富爸爸」。

 

 

 

 

我們的看法:

 

第一、生技產業興起併購狂潮

 

第二、台灣生技股回溫,值得重視

 

第三、除了生技公司以外,醫材公司也引進策略投資人

 

第四、傳統產業也轉型投資生技

 

第五、台灣生技產業需要進一步整合

 

 

美容保健業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杜蕙蓉,1130407

生技業股權大風吹,又以美容/保健品、檢測業的潛在商機最獲青睞;保瑞、軒郁分別透過換股和現金收購,拿下晨暉和阿原;光鼎生技、大江基因則鎖定基因定序市場,各採取併購開啟基因和入股亞洲準譯20%股權,為產業添加新動能。

 

透過併購帶動營運成長的生技股王保瑞,今年以2.1億美元收購美國百年藥廠Upsher-SmithUSL),第二季起開始納入營收,去年8月下旬透過也出售保瑞聯邦換取晨暉生技36%股權,將搶攻全球每年高達9,500億美元的保健品市場。

 

軒郁在2023年斥資6,300萬元入股保養品牌「阿原YUAN」,取得45%股權。阿原在陽明山國家公園設有全台唯一雙認證的有機農場,並擁有21間實體專櫃與海外23家品牌專門店。受惠營收併入後的資源整合效益,軒郁榮登美容保健品族群獲利王。

 

至於檢測/量測股,豪展和五鼎股權均出現波動,光鼎去年以4,800萬元全資收購開啟基因。由於客戶重疊性高,併入有助客群擴大,第四季可見初步成效。

 

 

我們的看法:

 

第一、生技業股權大風吹,美容/保健品最獲青睞

 

第二、保瑞拿下晨暉

 

第三、軒郁拿下阿原

 

第四、未來市場應該還有類似的保養品併購機會

 

第五、但長期應該要思考,如何將產品走向國際,進軍海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