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8日 星期二

高盛 工行, 達能 蒙牛, 兆豐金 協和銀行, 郭山輝 台企聯, 管中閔 台灣服務業, 大陸外匯局, 雅虎 Tumblr


高盛 / 工行
國際投資銀行高盛20日傳出將手中持有的工商銀行H股全數出清,總計套現11億美元。據指出,高盛近幾年總共6次減持工行H股股票,共套現103億美元,獲利77億美元。
     
路透報導,根據公開資料顯示,這次高盛的配售價格每股5.475.5港元,相比昨日收盤價約折價2.5%到3%。   20日工行H股未受高盛拋售消息影響,上漲0.08港元,終場報收5.64港元,單日漲幅1.44%。
     
報導指出,高盛約在1年內,連續3次減持工行股票,昨天已完全出清持股,也象徵高盛2006年開始投資工行的時代的終結。   前兩次出清,是在去年4月,套現25億美元,其中多數由新加坡國有投資機構淡馬錫接手,第2次今年1月套現10億美元。
     
20096月,高盛在解禁期滿後首次出售19.1億美元工行股份。高盛6次減持至清空共套現103億美元,相比2006年高盛對工行IPO時斥資25.8億美元的投資,高盛等於賺進77億美元。
     
分析師指出,高盛之所以在一年之內出清所有工行持股,一方面是獲利了結,另一方面也是出於對手中銀行持股的審慎風險管理策略。   鳳凰財經報導,隨著大陸近期出爐的經濟數據優於預期,整體宏觀經濟已有築底回穩跡象,也推動銀行股上揚。
     
相關人士表示,去年第3季以來,由於中國大陸宏觀經濟築底企穩,各項經濟指標持續好轉,推動了中資銀行股上漲,工行股價從去年73.99港元一路攀升,漲幅超過4成,也吸引部分境外投資者逢高減持的獲利操作。
     
分析師指出,作為一名投資者,一個基金持有一家企業的時間大概是35年。且大陸銀行業今年因風險控管標準提高,獲利普遍下降,境外投資者普遍不看好陸銀未來幾年的表現,因此選擇在高點套現。   值得注意的是,高盛頻頻出售工行股份的同時,從去年10月開始,貝萊德集團卻在不斷增持工行股份。   從去年1011日至今年122日,經過多次增持,貝萊德占工行已發行普通股股份的份額從5.02%增加至5.81%。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高盛也是所有私募股權基金近年獲利最豐的投資案。高盛投資25.8億美元,套現103億美元,賺進77億美元,比凱雷投資太平洋保險所賺的50億美元還要多。

第二、更重要的意義是中資銀行股普遍地被各大機構看空,渾水 (Muddy Waters) 甚至表示中資銀行的不良資產,遠超過2008年金融風暴時期的西方銀行。

第三、中國大陸背景的經濟學家如胡祖六、謝國忠、陶冬也紛紛提出警告。胡祖六表示下一個金融泡沫在大陸,陶冬最近來台演講時也點出大陸「影子銀行」的嚴重性。

第四、當然也不是每家外資都持相同的看法,高盛賣,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集團卻不斷在買,這主要是看你所持的觀點為何,高盛已經投資七年了,貝萊德卻可能在尋找從現在開始可以長期持有七年的投資標的。

第五、台灣銀行需要注意,在盲目向大陸擴充的同時,是不是已打好了自己的底子? 台灣銀行需要加速整併,創造規模,才能抵擋潛在的大陸金融風暴。另外,台灣銀行更應該積極引進陸資戰略投資人,擴大規模,並且形成策略聯盟。

達能 / 蒙牛
大陸農糧業龍頭中糧集團和法國達能(Danone)日前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成立一家合資公司,透過合資公司進行轉股交易,達能據此可持有中糧下屬的大陸乳業巨頭蒙牛集團約4%的股份。   受此利多消息刺激,蒙牛乳業20日開盤飆至漲停,漲10.41%,以每股27.05港元作收。
     
新華網20日報導,達能和中糧新成立的合資公司,中糧將占股51%,達能占股49%。轉股交易完成後,中糧仍是蒙牛乳業的最大單一股東。達能透過合資公司在蒙牛乳業的首期持股約為4%,成為蒙牛的戰略股東。
     
同時,蒙牛乳業也宣布,蒙牛和達能簽署框架協議,達能中國的酸奶業務將與蒙牛酸奶業務合併(2012年兩者銷售額合計約40億人民幣,市占率約21%,透過這次合作,預期其市占率能超過24%),雙方將成立合資公司專門從事酸奶生產及銷售業務,讓達能和蒙牛乳業兩者品牌的效益互補。
     
對此一合作案,香港信報報導,法國達能藉此成為蒙牛集團的策略性股東,券商美銀美林隨後發表報告指出,此策略性合作有利於蒙牛加快國際化腳步,也可藉此減輕市場上對大陸食品安全問題的疑慮,故調升蒙牛集團評級至「買入」,目標價上調33.3%至30港元。
     
野村證券發表研究指出,蒙牛與達能這次就股權轉讓,以及成立低溫產品合營訂立協議。其中,雙方合營公司的交易相信會對蒙牛股價帶來正面作用,尤其是低溫產品的合作,將有很大機會成為蒙牛下一步擴大乳業市占率的亮點。

我們的看法:

第一、蒙牛的確不簡單,前一陣子收購KKR投資的現代牧業,現在又和達能形成策略聯盟。

第二、新的合資公司,中糧占51%,達能占49%,說明外資進入中國仍然會尋找合作夥伴,而且外資占大股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第三、另外一個有趣的觀察是,和達能合資的是中糧,而不是其旗下的子公司蒙牛,雖然蒙牛的業務才是真正和達能相關。外資了解到進入中國,一定要和集團母公司合作才有意義。達能目前是透過合資公司間接參與蒙牛,不確定達能是否有直接投資蒙牛,也許將來會吧。

第四、達能過去在中國的投資經驗不順利,1996年和娃哈哈成立5家合資公司,後來雙方理念不合分家,結果後來達能打官司輸給娃哈哈,全盤皆輸,對於達能和所有外資來說都是沈重的打擊。

第五、達能和中國第二大食品集團上海光明乳業的合作也不是很成功,然而這似乎不能阻止達能繼續投資中國的興趣,終於又促成了這次和中國第一大食品集團中糧的合作。

第六、台灣食品公司康師傅、旺旺和統一中國在大陸都有不錯的成績,但是將來不一定什麼事情都需自己來,在某些領域仍然可以考慮和陸資企業合作,共創雙贏。

兆豐金 / 協和銀行
據可靠消息人士透露,兆豐金控及旗下兆豐銀行已重啟併購陸銀評估。在結合設子行及併購陸銀加速擴點的全盤策略下,兆豐金已鎖定浙江省寧波市的協和銀行,並針對該行積極研議全面收購的可行性,不排除在近期內將併購計畫正式提報財政部。
     
兆豐金控暨兆豐銀董事長蔡友才對於登陸布局已有一套完整的想法。據了解,蔡友才在兆豐內部已確立「併購而非參股」的發展策略,以取得逾50%股權、完整拿下經營主導權為原則,且必須是商業銀行。因此,蔡友才先前不僅婉拒多家投行提出的參股邀約,對於多個省份邀請投資村鎮銀行也不為所動。
     
在上述條件下,協和銀行成為兆豐銀在大陸的首要併購標的。根據兆豐金及兆豐銀內部評估,協和銀行大股東近年來一直要出售協和銀行,且業務已在縮編,因此兆豐銀行最佳狀況下,只要用約1020億元人民幣,就可買下協和銀行,取得現成的一張銀行執照。
     
比起富邦金及富邦銀共以人民幣56.51億元併購華一銀80%股權,兆豐金這張入場門票,顯然便宜得多,而且由於可100%取得經營主導權,因此等同於取得一張具子行效果的「通行證」。
     
兆豐銀內部也評估,併購協和銀行主要有3大優勢,包括:1、協和銀與華一銀都是大陸「股改」標的,符合大陸金融政策考量,且一次可取得超過50%以上股權,具經營主導權;2、協和銀行業務及人力已在縮編,價格不會太高,且可由兆豐銀經營團隊進駐改造;3、寧波當地已有台塑、永豐餘等大型台資企業進駐,具金融發展潛力。
     
據了解,併購協和銀行一案,現在已被兆豐金及兆豐銀內部列為最高機密,相關主管全部三緘其口。不過,對此案投行圈人士並不意外,資深投行人士分析,對國內尚未在大陸設置子行的金控而言,「買下協和銀行,等於『以小搏大』,取得登陸設置子行的捷徑!」
     
熟知內情人士指出,協和銀和華一銀都是1994年,大陸國務院核發「唯二」2張具台資背景的外資銀行執照,華一銀大股東是寶成集團,協和銀大股東則為台灣石化業起家的協和集團老闆汪世忠,儘管汪世忠近10來逐漸淡出台灣市場,但他在香港及大陸業界非常有名,現在更是中國地產集團的理事主席,整個泛協和集團在大陸當地的投資,高達人民幣200億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華一銀行高價出售,讓其它台灣銀行也覺得心癢癢,於是才會有寧波銀行也計畫出售的傳聞。

第二、1994年大陸釋出的銀行執照,其實不只有華一銀行,還包括香港的汪世忠家族和印尼金光集團的黃奕聰家族,只是做得不好,大家不知道他們的存在。

第三、如果花1020億人民幣就可以買下協和銀行,比起富邦花56.51億人民幣購併華一銀行,價格顯然划算的多。

第四、兩家寧波銀行經營得不好並非重點,反正賣的只是殼 (執照) 價值。

第五、台資銀行搶進大陸,不管是子行或透過併購,預計還會有一波熱潮。

郭山輝 / 台企聯
大陸「全國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簡稱台企聯)」今日在北京召開年度大會,21日上午舉行換屆改選。由於是同額競選,現任會長郭山輝將篤定當選台企聯第3屆會長;當日下午,大陸中央領導將會見台企聯全體會員,外傳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可能出席並致詞。
 
本報特此就台企聯擬推動的工作專訪郭山輝,他說,當前兩岸和平穩定發展是台商最大的福祉;郭山輝並指出,轉型升級是高度資金密集的過程,但台商在此方面缺乏資金援助,他呼籲加速讓台資銀行到大陸設立分行。以下是專訪內容:
 
問:大陸台商面臨轉型升級挑戰,當前台商的現況為何?
答:製造業台商面臨的環境比較嚴峻,各項成本都在上漲,除缺工、缺電,轉型升級還有缺資金的問題,如果向海外借錢,有外債額度(實際投資額與註冊資本的差額)的限制。除非有投入新項目,多數台商外債額度都已用完了,因此,在大陸從事製造業的台商面臨愈來愈大的困難。
 
尤其近年大陸環保標準一直提高,加上勞動合同法造成許多勞資不和諧的情形,挑戰很多,大家一直在尋找出路。不過,台商在大陸發展多年,在大陸的人脈與資產等各方面都有基礎,底子比較好,應該說有8成台商都在努力轉型升級。
 
但不管是升級還是轉型,都需要一段時間發展,且需要大量資金支持,畢竟這是高度資金密集、且需要大量人力與技術投入的過程。體質較好的台商開始轉型,包括加速自動化,以及建立通路轉型內銷,而不論內銷外銷都要做的是建立品牌;部分體質較差的台商,不能轉型通常選擇轉移,要不轉移到其他國家,要不遷移到大陸中西部。
 
不過,也有很多轉移到中西部的台商,不是為降低成本,而是出於分散風險考量。然而,分散生產基地會升高管理成本與物流成本,所以普遍都有獲利下滑的情形。至於轉移到國外,則有文化差異以及再投資的問題,大多數台商還是選擇就地轉型升級。
 
問:台商在大陸想轉型,最迫切需要的支持是哪方面?
答:大家都需要資金,尤其中小企業取得資金較不易,在上述外債額度限制下,多數台商早就都用光外債額度了。因此,加速讓台資銀行到大陸設立分行是最好的辦法。台資銀行可以掌握台資企業的信用資訊,相較之下,多年來大陸政策性銀行雖然都有專門安排給台商的授信額度,但由於中小企業有資訊不透明的問題,還是很難取得貸款。

我們的看法:

第一、郭山輝先生三年來做了不少突破與努力,有目共睹,當選連任第三屆台企聯會長是理所當然的。

第二、台商的關鍵字是轉型與升級,面臨的挑戰相當嚴峻,但台商不得怨天尤人,只能怪自己轉型升級太慢。大部分台商以往到大陸投資只是為了廉價的勞動成本,但是現在人口紅利不在。大陸領導很早就有宣導中國製造優勢不再,不過許多台商都沒有警覺,現在為時已晚。

第三、轉型做內銷是一條路,但是需要投入很高的成本。東莞台商協會集合當地台商,創設了一個大賣廠「大麥克」,並建立自有品牌,是相當值得學習的模式。

第四、當然台商也可以轉型其它行業,郭山輝本人就從家具製造逐漸轉型投資醫院、酒店、百貨和商業大樓等。

第五、郭山輝說得很對,轉型升級是一個高度資金密集、需要大量人力與技術投入的長期過程。但我們認為過度強調資金的重要性會造成誤解,好像只要有資金及萬事OK。資金一定要有選擇性,對於那些沒有長期投資決心、往高附加價值發展的台商,我們非但不應該只因為他們是「台商,就給其資金援助,還應該加速其淘汰。

第六、我們對「加速讓台資銀行到大陸設立分行」的建議也有所保留。台商銀行本身就是需要轉型的族群,大部分台商銀行規模過小,缺乏競爭力,大陸環境萬一有什麼風吹草動,這些體質欠佳的銀行首當其衝,更遑論提供協助給大陸台商了。另外,台資銀行目前在大陸,也不以台商為唯一的放款對象,參與許多大陸中小企業的放貸,中租迪和就是很好的例子。

第七、我們認為銀行不是唯一途徑,更應該加速引進PE (私募股權基金)。大陸的PE現在遇到瓶頸,不知投資什麼產業,而且在A股上市不易,我們為什麼不鼓勵他們投資台商企業,成立兩岸產業整合基金,將來還可以將企業到台灣上市,不管是F股或T股都可以,總比短期性的銀行貸款要來得更合適。

管中閔 / 台灣服務業
台灣最近發布的經濟數據讓人受挫,經建會主委管中閔今提解方,認為應該提升台灣服務貿易,特別是以金融、資通訊服務為主的現代服務業。他說,兩岸經貿關係密切,台灣發展服務業,應從大陸推動的藍圖中尋找機會。

管中閔今天出席商總舉辦的「第三屆海峽兩岸服務業論壇」,專題演講「兩岸服務貿易新展望」。他指出,2012年全球服務貿易約8.6兆美元,占總貿易比率19%,雖然不多,但持續在增加。又以先進經濟體美、英服務輸出名列前茅,不僅高於世界平均值,在全球金融海嘯時期,相對於商品貿易萎縮,服務貿易反而異軍突起,確保國內經濟穩定。

他感嘆,台灣過去談貿易多半聚焦商品,服務貿易談得太少。根據亞洲發展銀行(ADB)2013年報告,亞洲地區應將服務輸出是為主要成長動能,更應特別著重現代服務的發展。該報告指出,亞洲地區的優勢在於大量、受過訓練的良好人力,且部分現代服務的資本要求遠較於商品貿易低。

管中閔分析指出,服務業分為傳統與現代服務業,前者是勞力密集,以生活性消費服務為主,如運輸、營建、旅遊等,後者是知識密集,以生產性、專業服務為主,如金融保險、資通訊服務、專利權商標,及各種專業技術服務。他說,台灣雖在現代服務業占比較高,但近年已持續衰退,不啻為警訊。他更點出,台灣輸出的現代服務貿易中,一大部分得利於三角貿易,也就是台灣接單、海外生產的情形,「但這是虛胖。」

管中閔認為,台灣的優勢是人才、創意、ICT技術與區位等,應結合既有優勢,順應大陸擴大內需對服務業的需求,從中找到機會。他舉例,台灣有穩定金融環境和金融監管,且擅長通路經營及維繫客戶關係,大有進軍大陸發展財富管理的利基。

另管中閔也指出,應持續透過貿易談判,降低市場進入門檻,讓服務貿易增進擴張,才有辦法改善目前台灣經濟持續遭受抑制的困境。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第一次台灣的政府長官很清楚的表示「台灣發展服務業,應從大陸推動的藍圖中尋找機會」,過去我們的政府官員都閉口不談大陸,現代服務業就是要去大陸才有成長的機會。

第二、管主委也很清楚的指出服務業包括傳統與現代,前者是大家熟知的勞力密集型,和後者是知識型密集。

第三、知識服務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金融服務,台灣在這方面有相當程度的優勢,包括服務的細緻度,金融身品的創新以及通路的經營管理,台灣自由經濟示範區沒有將金融服務納進來是相當可惜的事,最大的一塊餅不見了。

第四、台灣的優勢是人才創意,但人才正在不斷流失當中。政府和企業應積極創造平台,讓台灣人和外國人、大陸人都能夠利用平台發揮專業,當年新竹科學園區就是一個很好的平台。未來的平台不只是實體平台,還包括虛擬的電子平台,台灣應該加速推動網路發展和電子商務,集結網路社群的力量,鼓勵網路創業,並和資本市場相連結,讓更多年輕人找到希望,將創意資本化,早日實現夢想。

大陸外匯局
大陸外匯管理局正在美國開拓包括私募股權、房地產和其他資產類別在內的新一波投資業務,期望在美國的龐大投資組合可以進行多元化配置,而不僅止於投資美國國債。

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人士指出,大陸外匯局已在紐約第五大道新設立公司,以方便在美國市場從事投資業務。新公司團隊和以往在美國經營多年的業務分開,後者主要專注於購買政府債務,及少量企業債券和資產擔保證券。消息人士強調,這項業務是大陸外匯局首次在美國進行的新投資,雖不會太快改變大陸外匯儲備對美國國債依賴性,不過這表示大陸已開始降低美國債務持有量。

曾任職大陸外匯管理局的君投集團董事長彭俊明認為,在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極可能退出量化寬鬆長期趨勢下,促使大陸外匯局將外匯儲備投資在美國國債的傳統行為,轉向其他資產類別延伸的緊迫性更加明顯。

在大陸外匯局3.4兆美元外匯儲備中,有相當大的部分是美國國債。不過大陸從未具體說明過去高速增加的外匯儲備是如何配置投資。大陸目前仍是持有最多美國債券的國家,不過大陸自2011年開始陸續減持美國政府債券,據美國財政部公布最新資料顯示,大陸在3月已減持美債至1.25兆美元,逼近第二大美債持有者日本的1.1兆美元。

報導指出,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下月將結束每個月採購850億美元債券,預示提早終結寬鬆貨幣政策,這也意味債券需求降低,債券資產價格產生下降壓力。

消息人士表示,目前已有十幾名大陸外匯局員工投入這項新業務,近期也分別拜訪多家華爾街大銀行商討投資機會,不過目前並不清楚是否達成任何協議。並指出,新的業務並沒有給予固定資金配額投資,而是需要按每筆交易提出申請,以便從外匯管理局獲得資金撥付。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外匯局在美國成立投資公司符合地域分散、資產分散和專業管理的精神。

第二、之前已經有中國投資公司 (CIC) 的成立,其資金部分也是來自於大陸外匯存底。

第三、大陸3.4兆美元的外匯儲備中,有相當大的部分是美國國債,實在有必要進一步減持,分散為其它資產。

第四、新加坡政府成立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 (GIC) 和淡馬錫 (Temasek),是另一個成功利用國家外匯存底成立主權基金的典範。

第五、這傳遞了很重要的一個信息,大陸將進行更多另類投資”(Alternative Investment) 的資產配置,包括私募股權基金和房地產,這是全球的主流趨勢,但很可惜台灣政府卻從來沒有了解到其重要性。

第六、最近有立法委員提出台灣應該將四大政府基金合併成主權基金,學習新加坡模式,但財政部長仍然在規避這個議題,表示主權基金的名稱並不適用,請看看中國外匯局的例子吧,這才是主流。

雅虎 / Tumblr
搶年輕人市場! Tumblr創辦人兼執行長卡普將獲留任!「華爾街日報」(WSJ19日報導,雅虎董事會已同意以11億美元的現金,收購擁有全球1.17億個用戶的Tumblr部落格網站。

雅虎董事會據說19日已召開會議討論這項收購案,最快20日就會宣布達成交易。消息人士指出,Tumblr將繼續以獨立的公司形式經營下去,公司創辦人兼執行長卡普(David Karp)也將獲得留任。

Tumblr是由卡普於2007創辦,上月全球瀏覽人次累計逾130億,該網站讓用戶能方便地張貼部落格文章與照片,並追蹤其他用戶的動態消息。華爾街日報指出,該網站的單純設計降低了線上出版的門檻,有效地將部落格與社
群媒體結在一起。

Tumblr曾經告訴洛杉磯時報,他「相當反對刊登廣告」,但仍從去年開始接受廣告,並帶進1300萬美元的營收。comScore的數據指出,Tumblr的擴張速度十分驚人,一年前的獨立用戶只有5800萬,到今年3月已躍增到1.17億。

雅虎收購Tumblr後,可以立即取得龐眾年輕族群匯集的人氣社群網站,Tumblr則可靠雅虎的協助,創造更多的廣告營收。Tumblr公司並未回應各方求證,雅虎發言人也未發表意見。

雅虎執行長梅爾上任以來,不斷藉收購擴大規模,最近並喊出要「再酷起來」的口號,收購年輕族群喜愛的網站,符合公司的方針。華爾街日報指出,梅爾幾個月前才開始對Tumblr發生興趣。梅爾積極翻新雅虎各項服務,包括雅虎首頁與電子郵件,但在扭轉陳列式廣告業務上並未有太大進展,反而Google與臉書則不斷地攻城掠地。

我們的看法:

第一、雅虎來自Google的空降CEO梅爾做得很好,她真正地了解網路行業,而且有技術和商業的敏銳嗅覺,如果說這筆昂貴的交易有什麼令人放心的地方,那會是因為決定來自梅爾,而非傳統財務出身的人員或是一般的投資銀行家。

第二、雅虎太依賴傳統的廣告收入,需要靠社群服務和移動互聯網來增加客戶群,Thumblr可以達成這個目標。

第三、很難想像,在互聯網世界中,雅虎已經是一家「祖母級」的老互聯網媒體,需要靠併購才能接觸到更年輕的客群,並且達成轉型升級的目標。

第四、雅虎在1996斥資36億美元收購的GeoCities大為失敗,為本收購案蒙上一層陰影,不知是否會重蹈覆轍。


第五、任何收購最重要的是併購後的整合 (post-merger intergration),策略可能是對的,但唯有良好的執行才能將兩個業務性質完全不同的企業做完美的結合,創造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2013年5月21日 星期二

富邦 大陸劵商 建商 借殼 台灣 欠缺創新 李嘉誠 港證劵經紀 陸開發商 倫敦 鴻海 夏普 碩禾 太陽能 三星 創新平台



富邦 / 大陸劵商
富邦金控(2881)董事長蔡明忠上午主持第五屆「海西2013兩岸經濟暨金融研討會」致詞時強調,大陸證監會前主席郭樹清曾宣布「積極考慮允許符合條件的台資證券公司,在上海、福建、深圳各新設一家合資的全牌照證券公司,且台資持股可達51%,大陸股東不限證券業者」,他期待此一開放措能儘速落實,進一步展開兩岸資本市場的合作。

「海西2013兩岸經濟暨金融研討會」513日福州登場,兩岸產官學界菁英齊聚一堂,針對目前大中華區經濟及金融市場改革與開放三大發展主軸:後貨幣清算時期兩岸金融交流如何抓住新契機、兩岸三地資本市場的整合與全球化,及人民幣國際化之機遇與挑戰,進行意見交流。

研討會由廈門大學主辦,富邦金控、富邦財產保險及廈門銀行協辦,支援單位為福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福建省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承辦單位則為廈大經濟學院與王亞南經濟研究院、北大光華-富邦兩岸金融研究中心。除兩岸三地的學者專家外,台灣出席者,包括香港北威國際集團董事總經理劉憶如、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吳壽山、證交所總經理許仁壽、金融研訓院院長鄭貞茂等。

蔡明忠致詞時表示,富邦金控長期深耕海西地區,2008年,透過富邦銀行(香港)參股廈門銀行;2010年,富邦產險子公司富邦財險在廈門開業;20105月,富邦證券與福建省投資開發集團簽署合資設立「海峽證券」意向書。富邦金控的大陸布局,以海西經濟特區為重心,未來期望在兩岸金融合作領域,持續扮演先行者角色。

蔡明忠指出,412日,富邦金控與福建省金融學會、福建省證券經濟研究會,在福州共同舉辦「兩岸資本市場體系合作發展」研討會,呼應今年1月底「兩岸證券及期貨監管合作會議(金證會)」中,大陸證監會前主席郭樹清宣布「積極考慮允許符合條件之台資證券公司,在上海、福建、深圳各新設一家合資的全牌照證券公司,且台資持股可達51%,大陸股東則不限證券業者」。蔡明忠特別重申期許此一開放措施期能盡速落實,進一步展開兩岸資本市場的合作。

富邦金控在三年前透過富邦證券,與福建省投資開發集團,簽署合資設立「海峽證券」意向書,就是希望能掌握這一波開放契機,爭取證券全牌照業務資格,使得兩岸證券合作展開新猷,共創兩岸資本市場的雙贏。

我們的看法:

第一、富邦是台灣最有實力的金融機構,他們跳出來爭取證劵全執照並不令人意外。

第二、然而富邦對台灣 證劵市場的看法卻相對保守得多,由於證所稅的因素,成交量大幅萎縮,富邦證劵已開始悄悄裁員。

第三、富邦證和永豐證劵都想搶福建這張51%股權牌照,誰比較有機會很難說,永豐因為銀行端取得工商銀行入股20%的承諾,士氣大振,頗有後來居上的氣勢,但富邦看來並沒有認輸改走49%的溫州和泉州 (均為金融改革試驗區) 路線。

第四、兩岸金流交流以及三地資本市場的整合與全球化,已經說了很久了,但到底如何執行是一大學問。未來是兩岸政府執行力的競賽,台灣應該大力掌握人民幣國際化的機遇,開放陸資金融機構來台,帶動兩岸金融的創新與全球化。

建商 / 借殼
不動產代銷業霸主甲山林廣告董事長祝文宇,宣布吃下金尚昌,成為新任掌門人之後,已連拉出18根漲停!未來將更名,重返房地產市場購地推案。甲山林借殼上市,也成為近期股市、房市的雙重熱門話題。
 
調查顯示,近9年,就有28家上市櫃公司被建築業「借殼」,堪稱史上最大借殼潮。主因在於房地產景氣這一波長達9年的大多頭,造就一批批身價百億的地產大亭,雄厚的資本成為「借殼」最大籌碼,也成為這些建商藉以擴大資本市場、以永續經營房地產事業的捷徑。
 
最近,房地產業「借殼」上市最令人驚豔案例,是原記憶體模組公司力廣,被代銷業「天王」海悅廣告正式入主,以及上市營建股金尚昌被代銷業「一哥」甲山林廣告董事長祝文宇接掌股權和經營權。力廣(已更名海悅)、金尚昌股價在易主後迅速跳升,獲買單認同。
 
力廣原為力晶子公司,日前更名為海悅國際,過去4年半,股價一直「躺」在3元附近。在海悅「四大天王」董事長黃希文和3位總經理曾俊盛、王俊傑、林輔政,正式主掌董監事後,股價噴出,上周五躍升至37.4元,股價跳升達10幾倍。
 
此外,金尚昌自新任董事長祝文宇浮上檯面,每天拉出漲停板,上周五股價已飆到21元,連續拉出18根漲停,創下近2年新高。
 
祝文宇表示,金尚昌需要辦理新一波增資,他將逐步挹注現金、吃下宏國建設所有持股,並擴大股本至10億元。未來,不排除更改公司名稱,打造一個全新的品牌再衝刺。祝文宇指出,最近正以每股11.3724.77元的參考價,自市場公開收購金尚昌股票;並擬辦私募,以為擴大經營規模舖路。
 
9年建商「借殼」上市家數至少28家,其中不乏新東家入主、轉型後,繳交出獲利大躍進的成績單,股價也水漲船高。像三圓入主原本作紡織的福纖後,去年EPS高達21.16元,創下歷年新高,股價也維持在3位數,上周五收盤價達140元,面子裡子兼顧。龍巖在李世聰入主上櫃營建股大漢,股價也大放異彩,上周五收盤價103元,爭氣又神氣。
 
上市營建股「營收王」興富發,董事長鄭欽天從台灣頭席捲到台灣尾,集團經營規模逐年擴大後,也順勢吃下潤隆,成為家族之一,如今股價也翻倍到34.75元;高雄華友聯市地重劃公司正式入主福益後,股價也翻2倍,上周五以53.4元作收。

我們的看法:

第一、借殼上市從去年起逐漸變成台灣資本市場的主流,而建商又是背後的大推手。

第二、台灣建商這幾年景氣復甦,賺了很多錢,股市不振,導致許多股市資金轉進房地產,辦地產成為台灣下一個重要的產業。

第三、建商以往上市不易,透過借殼可以說是一個捷徑,但現在反而借殼變成主流途徑了,沒有人希望循傳統方式上市。

第四、台灣借殼上市以往都是偷偷摸摸,非常不透明,自從龍巖後借殼上市的透明度提高許多,形象也大有改善,高雄華友聯入主福益是另一個將借殼動機說明得很清楚的案子。

第五、中國大陸企業這幾年上市不易,對於在台灣借殼上市也很有興趣探討,除了那些在A股上市困難的企業外,另外是一些已經上市但有興趣在海外打造一個投融資平台的大型集團。台灣是大陸公認較佳的「走出去」跳板,除了資金以外,還有人才優勢。

台灣 / 欠缺創新
紐約時報十二日報導,創新是今年台灣企業領袖與台灣政府的共同口頭禪,理由是台灣的龐大消費電子產品產業已開始陷入嚴重困境。紐時指出,創新不足、人才流失導致台灣科技產業優勢漸失。紐時發自台北的報導指出,台灣科技產業市占率逐漸下滑,台灣廠商掌控全球個人電腦(PC)九成以上的終端設計與製造,但PC銷售正不斷下滑。

台灣的筆記型電腦和其他Windows系統PC於市場節節敗退,先是輸給蘋果的平板電腦,現在則在Android系統相關設計上落後,連微軟也對台灣的PC創新步調緩慢表達不滿。向來嫌惡硬體的微軟,最近推出Surface平板電腦。ISI研究公司高級常務董事懷曼說:「Surface平板電腦對台灣整個PC生態系統發出極其強烈的訊息,他們已不夠創新。」

紐時同時引述華碩集團董事長施崇棠的話說:「我認為台灣人在啟動創新心理上,沒有非常好的訓練。」報導中說,除華碩之外,其他廠商都陷入困境。華碩推出的多種新Android平板電腦已使它今年第一季超越亞馬遜,成為全球平板電腦市場老三,僅次於蘋果和三星。

紐時說,台灣需要仰賴像施崇棠這種六十歲的企業家來創新,令台灣政府官員感到憂慮。政府與業界官員指出,隨著台灣經濟成展停滯,新工廠遷移到中國大陸,年輕人對加入公職與學術界的興趣提高,對產業界反而不感興趣。台灣科技產業的另一隱憂在於學校與政府實驗室無法將他們的新點子商品化。行政院國科會主委朱敬一說:「我們的團隊認為,問題出在發明者並不追求商品化的目標,讓他們的發明進入市場。年輕人害怕失敗,他們並未準備好面對失敗。」

另一個問題則是台灣電子業為了服務不同客戶,採取的嚴格保密流程,例如嚴格區隔不同客戶的工作人員與研究團隊,以確保各個客戶間的商業秘密不會在工廠內洩漏。但這種服務,同時讓台灣產業失去了快速學習對手優點的大好機會。台灣人才嚴重流失也是一大問題,台灣引以為傲、曾催生台積電與聯華電子的工研院,都失去不少經驗豐富的研究人員。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人才大量流失是缺乏創新力的原因之一,但是人才的訓練方式不對也是問題,我們有許多不錯的技術人才,但是對市場缺乏敏銳度,沒有辦法開發出來讓消費者心動的產品。

第二、商品化過去是台灣的強項,但現在企業界商品化的能力好像下降了。

第三、微軟Surface平板電腦對台灣PC生態系統發出強烈訊號,但Surface可能也有台灣企業參與開發。

第四、蘋果正在手機高端市場已被三星超越,而三星和中國大陸白牌產品又在席捲低端市場,台灣不上不下,又缺乏品牌,地位和處境越來越艱難。

第五、台灣應轉向全面性的創新,以創新文化、創新組織、創新流程啟動創新產品與創新服務,這需要類似像施崇棠這樣有經驗的領導者才可能達成,但問題是夠資格的人才太少了,宏碁人才濟濟,曾是台灣IT產業的搖籃,一樣沒有辦法突破目前的困境,目前只能全力主攻Android低價電腦市場。

第六、從長期來說,大陸IT產業有可能追上台灣,因為其掌握中國市場,現在又逐漸厚植中國製造實力,下一步將會是中國研發和中國設計。

李嘉誠 / 港證劵經紀
香港明報報導,長和系主席李嘉誠擬再擴大生意範圍,搶進未涉足的證券買賣,旗下尚乘集團已向香港證監會申請證券買賣經紀業務。業界擔心,有「超人」之稱的李嘉誠,選在港股清淡的此刻入市,恐為廝殺激烈的證券業帶來不小震撼。

報導指出,尚乘集團(AMTD)近年主營財務策劃、按揭(貸款融資)及企業保險等業務,但一直沒涉足證券買賣。近期有消息人士透露,擁有證券買賣牌照的尚乘,已向香港證監會申請放寬做經紀業務的限制,希望在經紀市場上分一杯羹,搶攻散戶,繼續擴張在金融業的勢力。

根據證監會紀錄,尚乘集團財富策劃目前持有1號(證券交易)、4號(就證券提供意見)及9號(提供資產管理)的牌照。尚乘雖持有1號證券交易牌,但僅為做獨立投資顧問業務使用,仍不能經營客戶買賣股票的經紀業務;公司正向證監會申請放寬限制,允許為現有客戶進行買賣。

明報指出,尚乘集團2003年初成立,旗下有財富策劃、風險管理及零售等業務,主要為客戶提供財富管理、保險、私人貸款及投資移民等服務,同時也有與基金公司合作推出強積金。截至去年底,上市公司長實間接持有尚乘55.06%股權。

我們的看法:

第一、李嘉誠多年以前就有涉足證劵業務,早年持有怡東證劵(CEF),和加拿大皇家銀行合作,後來賣掉,另外他也是九十年代香港赫赫有名的百富勤證劵(Peregrine)的原始大股東之一。

第二、證劵事業對於李嘉誠這種做大事業的人來說,只是小生意,若從事投資銀行業務還有些道理,但股票經紀業務賺的是微利,不了解李嘉誠為何要參與?

第三、有一種可能是藉由經紀業務轉型「私人銀行」和「財富管理」。中國大陸的有錢人都想把資產移到海外,人民幣國際化是大趨勢,深圳前海就是中國政府進行人民幣自由兌換的試點,這一塊餅太大,不論是中資、港資、台資、外資都想積極爭取,而且現在正處於方興未艾之際,肯定有很多資產管理的大商機,假如李嘉誠是以這個為考量點,那它真的很有遠見。

第四、台灣應該加速人民幣離岸中心發展的進程,現在台灣和香港的地位不相上下,香港雖然規模較大,成立較早,但是台灣成長速度快,且和中國大陸有貿易順差,正急起直追,未來有資格成為大中華財富管理的重鎮。李嘉誠都跳進來了,台灣人你還在等什麼? 假如台灣能夠發展成人民幣財富管理中心,台灣證劵業就有救了。

陸開發商 / 倫敦
金融海嘯後曾大舉收購海外資產的中國企業又有新動作。中國房地產開發商「總部基地」(Advanced Business Park)及其英國項目合作夥伴Stanhope規劃,投資10億英鎊重振英國皇家碼頭打造「中國城」,這項投資這將是中國在英國的最大投資項目之一。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根據「總部基地」(下稱ABP)設想,規劃靠近倫敦城市機場(London city Airport),倫敦皇家碼頭附近一塊面積35英畝的土地,為中國及亞洲其他國家企業建設一系列辦公樓、商舖和住宅。藉由這個計畫,可望將是倫敦東區從主要港口所在地轉型為國際商務中心。
     
ABP的管理人員並在近期一個全球投資會議上會晤了英國首相卡麥隆,並與倫敦市長詹森舉行會談,後者並稱這間公司對位於倫敦空港附近的土地有「非常有趣的提議」。   雖然詹森指出這筆交易「還未達成」,但據了解協商內容的消息人士表示,倫敦市政府希望ABP可以在本月晚些時候,宣布這個10億英鎊的投資項目。
     
對於英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紐漢區而言,ABP的計劃代表著經濟復興的機會。紐漢區議會負責經濟復興事務的執行董事Clive Dutton甚至表示:「這是一個讓該地區翻天覆地的項目。」
     
倫敦皇家碼頭是規模為125英畝的皇家船塢(Royal Docks)的一部分,在大英帝國時期曾輝煌一時,如今卻因水太淺無法停靠大型船隻而迅速衰落。   倫敦市長詹森曾在2011年將其列為倫敦唯一獲得創業區地位的地區,目標是將投資和就業吸引到這個失業率高企且技能低下的地區。
     
不過,英國房地產業人士卻對此項目的可靠性提出懷疑,尤其是10億英鎊的開發投入,這顯示中國投資者及其合作夥伴的投資回收期將很長。   一名地產開發商說:「在一個房屋高度受限(因為緊鄰機場)的地產項目上花費這麼大一筆錢不合情理。房子租金會比該區過去的房租高得多。」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開發商正積極走出去,倫敦是中資非常喜歡投資的房地產標的,不論是辦公室或住宅。

第二、值得注意的是大陸房地產商懂得創造群眾效應,他們採用整體式的城鎮開發方式,在當地建設中國城。在倫敦建造「總部基地」是很聰明的做法,許多大陸企業都會希望至少宣稱在倫敦有總部,現在已經有大陸開發商在紐約大廈內規劃「中國城」概念的樓中樓。

第三、大陸最想去設立總部的地方是台灣,很可惜台灣不懂得發展「總部經濟」。台灣的政府官員從來沒有好好深入研究外資和陸資投資者的目的及內涵,一句話「大陸會炒高台灣的房地產」就把投資之門給封死了。

第四、我們應該設計一個機制,引進大陸開發商來投資開發房地產,但限定不得短期轉手,要求其有整體的規劃和招商計畫,並且要引進其它投資項目,建造陸資總部、大型購物商場以及陸籍幹部配套生活住宅。

鴻海 / 夏普
將接任夏普社長的高橋興三(Kozo Takahashi14日接受日本媒體訪問時坦率表示,鴻海與夏普的資本合作協商已終止,外界解讀鴻夏戀寫下完結篇,雙方的資本合作宣告破局。

夏普高層人事大地震,將由副社長高橋興三接任社長,原社長奧田隆司轉任無代表權會長,原會長片山幹雄轉任顧問。

根據日經新聞15日報導,高橋興三被問到「鴻夏戀」進展時表示,鴻海入股夏普的期限為2012327日起的一年內,雙方經過一年的協商,很遺憾並未就相關條件達成共識,資本合作協商已於今年326日暫時中止。

受惠日圓貶值提振出口競爭力、並帶動日股狂飆,夏普過去一段時間股價大漲,14日收盤更一度衝上531日圓,接近鴻海去年3月底宣布的收購價格550 日圓,原本外界寄望夏普股價回升,可為「鴻海戀」重新點燃希望。但高橋興三的談話,間接透露出夏普新高層的態度,為鴻夏戀澆了一盆大冷水。日本媒體直接解讀:鴻海與夏普的協商已終結。

我們的看法:

第一、事實上在今年稍早三星入股夏普的時候,鴻夏戀就已經破局了,只是鴻海那時為了面子問題,不肯承認,表示說一年內都還是可以繼續談判。

第二、現在夏普的原社長下台,夏普新社長單方面對外宣布,和鴻海的合作協商已經終止,對鴻海來說是一個無情打擊。

第三、當然實質上可能也沒什麼,大家都看得出來,這對男女早就貌合神離,要再在一起應該是不可能了,所以最後分手的結果也不特別令人感到意外。

第四、破局的關鍵是鴻海想要介入夏普的的董事會,參與經營管理,但姿態過於強硬,把日本人嚇壞了。鴻夏戀的破局對所謂的台日合作是敲響一記警鐘,台、日之間雖然彼此頗為友善,但畢竟文化還是有很大的差異。

第五、鴻海可能錯估了情勢,認為夏普一定只會跟他合作,沒有什麼其它的路可走,但沒料到人被逼急了也會狗急跳牆,做出意想不到的事。

第六、如果連鴻海這樣的企業都出師不利,鍛羽而歸,台灣其它企業想要整合日本公司更是難上加難。

碩禾 / 太陽能
歐盟對中國大陸太陽能業者的「雙反」判決進入倒數計時,預料大陸模組、電池和矽晶圓廠將受創。國內太陽能導電漿廠商碩禾看好歐洲本土廠重新崛起,因此宣布入股歐洲排名前3大的一家太陽能模組廠,不僅立即新增導電漿客戶,未來雙方還將共同建置太陽能電廠,快速拓展太陽能上游材料和下游出海口的「微笑曲線」布局。
     
碩禾宣布,投入228.7萬歐元(約新台幣8,800萬元),取得歐洲排名前3大的一家太陽能模組廠的可轉換公司債。從金額來看,其實並不多,但效益卻是相當顯著。
     
碩禾指出,歐盟的雙反判決即將出爐,極有可能比照美國的判例,另外還將範圍擴大,從模組端放大至電池、矽晶圓,對於大陸太陽能業者來說,將會是沉重打擊,但對於歐洲本地的業者來說,則可扭轉過去數年的困境,未來當地一線品牌廠,將有極大獲利改善及市場占有率提升空間。
     
碩禾表示,入股的歐盟太陽能模組廠是當地前3大品牌,而且也積極卡位太陽能電廠,以2013年第1季業績表線來看,模組的出貨量達128MW,年增率高達83%,今年度上看700MW   而藉由此次購買可轉債,碩禾將可立即導入導電漿的銷售,預計兩年內可帶來200噸鋁漿等訂單,此外還將共同拓展太陽能電廠。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雙反案逼近,國內的太陽能電池廠今年以來訂單大增,包括新日光、茂迪、昱晶、昇陽科等第2季的訂單已全滿,營收確定會逐月創新高,接下來則要挑戰單月、甚至是單季由虧轉盈。而電池廠業績大好,導電漿的用量更是水漲船高,以碩禾第1季的EPS就高達4.25元、未來還將伴隨電池廠而增溫來看,全年將從賺進2個股本起跳。
     
此外,國際銀價近期下跌不少,而碩禾的銀漿因都採同步避險,因此並不受影響,反而因為銀價下跌,占總成本比重降低,毛利率還有機會因此拉高。   法人指出,在銀價下跌的同時,碩禾的4月營收反而逆勢創單月歷史新高,凸顯實際的出貨量成長幅度更大。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太陽能產業有一波小小的反彈,台灣業者是最大受益者。

第二、台灣和歐洲業者策略聯盟是正確的選擇,我們特別讚許碩禾投資歐洲前三大的太陽能模組廠,從業務合作擴展到股權合作。

第三、台灣的太陽能業者應該團結起來,思考如何成立”Taiwan Inc.”,打造一個台灣版的產業控股集團。

第四、從長期來說,太陽能仍然有過剩的隱憂,需要產業整合,所以業者不要因為現在短期的反彈,沾沾自喜失去長期整合的動機和努力。

第五、懂得先整合的人是贏家,現在回頭看,去年新日光和旺能的合併時機抓得恰到好處,真是漂亮的結合。

三星
三星電子在全球Android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吸金功力無人能敵,今年第1季三星出貨的Android手機拿下近95Android產業利益,獲利更甚谷歌(Google)。
     
據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報告顯示,第1季三星在全球Android智慧手機的營業利益將近51億美元,占整體市場的獲利比重逼近95%。   排名第2的樂金電子營業利益僅有1億美元,利益比重只占2.5%。
     
Strategy Analytics估計,第1季全球智慧型手機產業的營業利益達125億美元,Android手機占其中的53億美元,市占率達43%。   Strategy Analytics分析師莫斯頓表示,「三星堪稱Android智慧型手機產業的全球獲利王,我們認為三星從Android平台賺得的獲利甚至高於推出該平台的谷歌。」
     
Strategy Analytics資深分析師Woody Oh表示,「有效率的供應鏈、流暢的產品和強力的行銷,皆成為三星賺取龐大獲利的主要推手。」   莫斯頓認為,三星可能運用其龐大的影響力,左右Android體系未來走向,並要求最新或獨家的Android更新軟體。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三星在Android的成就真是無與倫比,一般來說,都是平台業者賺得錢比較多,很少有device maker賺的錢超過平台。

第二、Google / Android是開放的平台,三星卻是垂直整合的商業模式,加上品牌和全球布局,而且同時兼具高端和低端產品,基本上壟斷了這個市場。

第三、未來的商業模式垂直是整合的,從研發、生產製造到市場行銷,樣樣都要強,鴻海只有生產強,R&DMarketing輸給了三星,蘋果是靠品牌和研發,生產靠鴻海,行銷部分也是靠別人,所以很難和三星競爭。

創新平台
上市資服大廠精誠資訊(6214)今舉行「人文科技有感生活」高峰論壇,論壇上,精誠集團總經理林隆奮宣布要建立「生活數據創新平台」及「文創交易公益平台」,呼籲政府加快Open Data開放的速度,透過IT技術的加值,活化Open Data,才能用科技、創新、人文拉動台灣經濟。

櫃買中心董事長吳壽山則回應,微型企業在台灣占82%之上,顯示中小企業是台灣經濟命脈的最大動能,櫃買中心將推出文創板(創櫃板),鼓勵微型企業上市籌資。吳壽山解釋,台灣的成長動力是來自IT產業的升級及創見,櫃買中心研擬的「創櫃板」最快今年問世,未來文創產業如國片或小規模創意公司等,都可以上市籌資,鼓勵更多中小企業發展。

林隆奮則回應,「文創交易公益平台」服務對象是台灣微型文創企業,協助有創意的小企業成長;「生活數據創新平台」則針對生活數據進行加值與創新。精誠要率先在3年內培育300個數據科學團隊成員,主攻發展「生活數據創新平台」。林隆奮今亦提出「心經濟」概念,強調未來IT服務將與生活結合,無論是網路經濟經濟、宏觀經濟、消費經濟、微經濟、個體經濟及範疇經濟,都囊括在知識社群、社群經濟及體驗經濟。他解釋,就像今日的活動中,每位參與者都拿到一張感應卡,無論是場內消費、參觀區域、食衣住行都會紀錄到卡片內,幫助民眾了解自己的消費情況及身體狀況(如今日攝取的卡路里)。林隆奮並以王品(2727)、誠品生活(2926)為例,強調上述公司用文化賣百貨、以精緻賣餐飲,就是產業結合創意,帶來獲利、拉動經濟的成功案例。

今日上午的高峰論壇由精誠集團總經理林隆奮、櫃買中心董事長吳壽山、遠流出版社董事長王榮文及台灣Open Data催生者徐子涵對談,從文創產業談起,討論創新科技。另一「趨勢對話」論壇則邀請雄獅旅遊集團總經理顏子欽等人,針對「科技Mix人文」主題發表論述。

下午並由HPIBMMicrosoft等國際一流原廠擔綱,針對「人文科技」與「有感生活」提出最新服務應用與技術趨勢,說明雲端運算、行動商務、巨量資料、資訊安全等應用。

我們的看法:

第一、最近電子商務引起較多的討論,讓大家更關注這個題目,這是好的現象。

第二、馬雲退休和阿里巴巴重新上市,讓大家了解到中國電子商務的潛力有多大,海量資料 (big data) 又會如何徹底顛覆改變未來的商業行為模式。

第三、雖然我們不是很清楚「生活數據創新平台」是什麼概念,但應該是收集各種生活有關數據。

第四、成立一個平台很好,重點一定要將規模做大,廣為宣傳,眾人參與,才有資格做為平台。

第五、台灣有很多微型企業,值得建立平台,透過平台聯繫,讓各個企業資源共享和策略聯盟,並且可以形成群聚效應。

第六、台灣平台一定要轉型成大中華平台才有意義,網路無國界,這是台灣微型企業走出去的方式。

2013年5月14日 星期二

百度 PPS 蒙牛 現代牧業 大陸面板廠 同仁堂 中美晶 中陽光伏 A股IPO 馬雲 淘寶 台商



百度 / PPS
大陸網路視頻市場再傳巨變。百度7日宣布以3.7億美元收購大陸最大網路電視服務商PPS視頻業務,未來PPS將與百度旗下視頻網站愛奇藝合併,可望成為大陸最大的網路電視平台,這也是繼優酷土豆網之後,大陸另一大型網路視頻平台誕生,對於搜狐視頻、騰訊視頻而言,更是一個重大利空。
     
根據百度的規畫,未來PPS與愛奇藝合併後,PPS將作為愛奇藝的子品牌繼續為視頻用戶服務。原愛奇藝CEO龔宇將出任合併後的新愛奇藝公司CEO,負責新公司的統一管理。PPS創始人張洪禹、徐偉峰則任聯席總裁,繼續負責PPS相關業務及新公司的新業務拓展。

根據PPS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32月,PPS移動用戶端的裝機量已達1.34億,在iPad以及iPhone平台的下載量,更位居行業第3位和第1位,業內人士因此認為,擁有大量移動端用戶的PPS,將足以彌補愛奇藝所缺少的那塊市場拼圖。
     
值得注意的是,愛奇藝2012年總收入在6.5 億元(人民幣,下同)左右,居業界第2名,這一數字雖高於搜狐視頻、騰訊視頻等競爭對手,但若衡量用戶數量,則愛奇藝仍與搜狐、騰訊等視頻網站有一段差距,因此,在收購PPS之後,愛奇藝將在收入、用戶數上建立絕對的市場優勢。   事實上,愛奇藝與PPS的合併並非大陸視頻網站的首例,過去的優酷網與土豆網即已完成合併,成為優酷土豆網。
     
業內人士指出,一旦愛奇藝與PPS管理層的融合順利,則合併後的愛奇藝將改變目前優酷土豆網獨大的局面,甚至進一步壓縮搜狐、騰訊等視頻網站的生存空間。此外,分析人士進一步指出,百度收購PPS也與愛奇藝未來走向獨立分拆上市的規畫有關。
     
據知情人士透露,PPS併入愛奇藝後,將意味著愛奇藝IPO步伐已經啟動,由於百度在過去諸如新浪微博的入股案受挫,加上搜索業務屢受360等同業挑戰,導致近期股價明顯偏弱,一旦合併後的愛奇藝展現營運績效,將是百度賴以重建資本市場信心的重要憑藉。

創辦於2005年,是全球最大的網路電視服務商,這是集P2P直播、點播於一身的網路電視軟體,能夠在線收看電影電視劇、體育直播、遊戲競技、動漫、綜藝、新聞、財經資訊等,完全免費,亦無需註冊,下載即可使用且播放流暢,是廣受網友推崇的上網裝機必備軟體。20128月,PPS網路電視的覆蓋人數突破1億,占相關行業整體的三分之一。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優酷網與土豆網已完成合併,帶動了百度旗下愛奇藝與PPS的合併。百度PPS這次的整併創造了一個足以和優酷土豆網競爭的平台,也提升了其整體產品的完整性。

第二、大陸網路視頻的市場規模非常可觀,也是兵家必爭之地,都積極想打造網路電視平台,但看看台灣,壹電視胎死腹中,情何以堪?

第三、大陸的網路巨人如百度、騰訊和阿里巴巴,現在都成為市值數百億美元的巨人,虛擬經濟正以無比的速度成長,和實體經濟相抗衡,而且每一家公司都變得越來越像,包含各種服務,已不是單純的電子商務或搜尋引擎了。

第四、將來這些大型互聯網公司會再將旗下部門分拆上市,形成一個互聯網集團。

第五、任何併購成功的關鍵在於之後的整合,這類併購在戰略上有想像空間,但是能夠在執行上成功有賴於創造更高的綜效 (synergy)

第六、台灣的電子商務和網路生態還在剛起步的階段,應該急起直追,讓網路變成生活的一部分。

蒙牛 / 現代牧業
大陸主要乳業集團蒙牛乳業8日發布,以每股港幣2.45元(約新台幣9.27元)、總價31.78億元(約新台幣120億元)購入現代牧業26.92%的股份,蒙牛持股比例將從1%增至28%,成為現代牧業最大單一股東。

投資人顯然不看好蒙牛收購現代牧業這項投資,蒙牛乳業昨天在港股市場收盤,蒙牛乳業小漲0.23%,收盤港幣21.08元(約新台幣79.4元)。現代牧業大跌6.45%,收盤價2.61(約新台幣9.84元)。

路透報導,此收購價較現代乳業7日收盤價2.79元(約新台幣10.52元)折價約12%。蒙牛在交易所發布公告指出,本次購股交易將加強集團與現代牧業間的合作,並成為集團優質牛奶供應的穩定來源。蒙牛乳業總裁孫依萍表示,增持現代牧業股份,是為了加強保障奶源質量和數量,加強對優質牧場的投入和建設,使蒙牛建立更穩定安全的乳製品產業鏈。

大陸媒體報導,蒙牛收購現代牧業後,現代牧業管理層不會改變,蒙牛不打算近期內進一步提升股權。雙方十年承購協議至2018年也保持不變,使現代牧業可以繼續出售原奶產能給蒙牛,同時保持30%自行分配。

蒙牛和現代牧業關係一直很密切,現代牧業由蒙牛創業元老和部分高層聯合創立。根據雙方簽訂的框架協議,現代牧業生產的70%以上奶源供給蒙牛,實際供應量最高達95%以上。現代牧業一直是蒙牛最大的原物料供應商,蒙牛奶源98.5%來自現代牧業,但最近已下降至80%以下。

蒙牛表示,投資原奶供應商的股權,可保證長期穩定供應奶源。蒙牛收購現代牧業有利於控制生牛奶食品安全。2011年大陸國家質檢總局驗出蒙牛產品,含超標致癌物質黃麴黴素(M1),市場多位分析師認為,蒙牛收購現代牧業後,可更加確保原料乳質量安全。蒙牛是大陸乳製品生產龍頭企業之一,從事生產及分銷乳製品業務,牛奶和冰淇淋產量曾是全大陸第一。

我們的看法:

第一、蒙牛和現代牧業都是資本運作的典範,蒙牛當年取得Morgan Stanley PE的資金,快速壯大上市,現代牧業則是得到KKR的支持,成為蒙牛的上游,以穩定的長期客戶支撐其業務發展。

第二、蒙牛持股從1%增至28%,成為現代牧業第一大股東,這是非常合理的舉動,KKR則出售大部分持股,只剩下3%持股,據了解,KKR和鼎暉 (CDH) 的回報率約2.9倍。

第三、現代牧業剛成立的時候,幾乎為一個草創公司 (start-up),但是因為和蒙牛配套,所以能夠取得KKR的大量資金。KKR真的是用buyout fund的手法,將各種元素有效整合,把一家新公司拉拔到今天這樣的規模,只花了幾年的時間,真的非常不簡單。

第四、現代牧業成立不到三年就上市,在當時也是一個奇蹟,這個案子從公司成立、引資、上市到最後M&A出售,幾乎沒有遇到什麼障礙。

大陸面板廠
根據近期面板廠陸續公佈的財報,大陸面板廠擺脫虧損,在2013年第1季轉虧為盈。京東方營業利益率約5%、華星光電營業利益率更是高達14%,優於LGD、友達的2.2%、0.2%,還勝於三星的11%,獲利率居全球之冠。
     
京東方第1季營收達人民幣80.59億元,營業利益約4億元,營業利益率約5%。至於TCL集團轉投資的華星光電,第1季營收約人民幣33.62億元,營業利益約3.52億元、營業利益率更是高達14%。相比之下,大陸面板廠獲利率更勝於台韓面板廠,華星更是居全球之冠。
     
分析其獲利原因,DisplaySearch大中華區副總裁謝勤益指出,其實大陸面板廠的情況不能僅僅從財報數字來衡量,大陸面板廠亮麗的財報成績,從政府的投資援助,到稅率、貨幣政策等有形無形的補貼,都相當可觀。所以產業流傳一句話「南韓面板廠擅長拼產能,日本人專長在技術,台灣人以靈活度見長,至於大陸面板廠最大的優勢就是政府補貼。」
     
京東方和華星在過去幾個季度都拿了大約5億到30億元的資金,而且去年度大陸政府把面板進口關稅提升到5%,而本土面板廠得以享受免稅的好處,擁有較高的銷售單價。
     
謝勤益表示,大陸的8.5代線大約晚了台韓面板廠2~3年的時間,因此可以取得比較便宜的設備。大陸面板廠折舊年限長達7~10年,遠比南韓和台灣要來得長,因此每年的折舊負擔也比較小、每單位折舊費用較低。市場推算大陸8.5代廠的成本相比南韓面板廠,足足低了20%之多。
     
從生產面來看,京東方和華星有高達90%的產能用來生產32吋,單一而且大量的生產有助於提高生產效率,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日圓持續貶值,也讓大陸面板廠得以享受零組件成本下降的好處。但是大陸面板產業也積極推動在地化供應,以進一步降低運輸成本,市場推估華星有70%的零組件是由本地廠商所供應。

我們的看法:

第一、今年IT產業令人驚奇的一大事件是大陸的面板廠鹹魚大翻身,擺脫虧損,繳出亮麗的成績單。

第二、大陸面板廠獲利驚人,政府補貼占了很大因素,在太陽能和LED產業也都是如此,但有時候補貼太超過,例如太陽能,造成產能過剩,打壞了整個市場秩序。

第三、台灣業者必須面臨的現實是「中國本土製造」的興起,特別是因為他們有本地客戶如華為和聯想的關係,更如虎添翼。

第四、台灣面板廠已經失去了最好去大陸擴充的時機,以前都要照規定「N1」,只能以次世代的技術去大陸投資,但現在大陸追上來,再開放也沒有什麼意義了。

第五、大陸另一個快速崛起的原因是大量利用台灣人才,薪水不變,但是幣別從新台幣改成人民幣,TCL旗下的華興光電就是挖角奇美電200人快速縮短了學習曲線。

第六、台灣面板廠應該加速和日本合作,Japan Display合併三家中尺寸面板公司重組成功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台灣不要再想「聯日制韓」這不大可能,現在是如何「聯日以免被中超越」。

同仁堂
北京同仁堂集團第三次「分拆」後,旗下第三家上市公司同仁堂國藥7日在香港創業板以發行價港幣3.04元(約新台幣11.5元)掛牌上市,股價在開盤10分鐘後暴漲84%,盤中最高漲到7.19元(約新台幣27.3元)。市場認為,同仁堂集團三次分拆公司的主因,是要拓展海外市場。

截止收盤,同仁堂國藥首日上市漲幅達到114.80%,報港幣6.53元(約新台幣25元),成交額達6.99億元(約新台幣26.6億元)。
同仁堂國藥共發售2億股新股,其中1億股優先給持有同仁堂科技的合資格股東認購,餘下1億股作配售。

新華社報導,同仁堂國藥從事中藥和保健產品的生產和海外分銷,目前已在11個國家及地區共擁有36家零售店舖,銷售2,000餘種中藥產品。在香港上市後,與母企業同仁堂及同仁堂科技,形成「三代同堂」特殊情況。

2000年時,同仁堂科技從A股上市的同仁堂集團「單飛」登陸港交所,成為當時大陸第一個「分拆股」。20113月,同仁堂科技提出分拆上市要求,但這項申請在2011829日失效。

去年111日,同仁堂科技再次遞交分拆上市申請案。同仁堂科技在香港聯交所發布公告,建議分拆同仁堂科技附屬公司「北京同仁堂(香港)國藥有限公司」在創業板獨立上市,終於在昨天成功上市。

業者分析,準備往海外拓展市場是同仁堂多次分拆上市主要原因。大陸知名營銷專家楊昌順認為,大陸醫藥政策使企業成本上升,醫藥企業在大陸市場幾乎占不到優勢;相比之下,利潤較多的國外市場,是驅使大陸醫藥企業赴海外發展重要因素。

我們的看法:

第一、生物醫藥產業還是很有熱點,台灣資本市場在這方面正逐漸超越香港中。

第二、大陸的生物醫藥業者想要走出去,台灣業者想要進入大陸市場,兩者有互補的空間。

第三、大陸很多醫藥公司在海外上市,但都不持久 (sustainable),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沒有強勁的核心技術或踏實的商業模式,另一個原因是炒作意味太濃。

第四、同仁堂分拆太多次,會造成投資者概念的模糊,誰搞得清楚同仁堂、同仁堂科技和同仁堂(香港) 國藥彼此之間的差別?

第五、第一天漲84%有一點誇張,我不認為這個價格可以維持下去。

中美晶 / 中陽光伏
中美晶(5483)總經理徐秀蘭7日宣布以每股7.05元現金合併與昇陽光科合資的中陽光伏,將旗下太陽能事業進行整合,交易總額約8.1億元,合併基準日為今年81日。中美晶同時公布首季純益2.19億元,每股純益0.41元,為近五季來首次轉盈,優於預期。徐秀蘭昨天親自前往櫃買中心,說明這次太陽能事業整合案。

徐秀蘭說,中陽光伏是100年由中美晶、昇陽科及王雪紅所屬的欣東投資公司合資成立,原規劃為國內首家由長晶、晶圓到太陽能電池技術與管理的太陽能公司,但後來碰到太陽能景氣急轉直下,中陽光伏即把原規劃設廠的20億元,轉投資到中美晶旗下的單晶太陽能電池廠旭泓全球光電。她強調,目前旭泓單晶太陽能接單相當不錯,而且從近期太陽能市場出現逐漸好轉的訊息,「整體產業最壞情況已經過去」。

徐秀蘭說,台灣廠商無法靠規模經濟與其他廠商競爭,必須走出一條不一樣的道路,塑造與其他廠商的差異化,高轉換效率的產品是為中美矽晶的特點,而旭泓也是優秀的高轉換效率太陽能電池生產廠商。

徐秀蘭表示,目前中美矽晶直接持有旭泓15.23%股份,中陽光伏持有旭泓32.25%股份,另中美矽晶持有中陽光伏41.88%股份計算,透過此次合併案,中美矽晶對旭泓的直間接持股,將由原本的28.74%增加為47.48%,對旭泓經營將可增加決策影響力,且可收重直整合之效,可滿足中美矽晶對客戶不同層面的需求。
中美晶昨天也公布首季財報,首季合併營收為49.11億元,年增133%,稅後純益2.19億元,每股純益0.41元,是自2011年第4季以來首次單季轉盈,也是國內少數獲利的太陽能矽晶圓廠。

中美晶強調,首季轉盈,除太陽能虧損縮減,半導體事業大幅成長。展望下半年,中美晶表示,智慧型手機及超輕薄筆電新機百花齊放,且半導體晶片應用將朝更高階發展,成為驅動市場成長的主要動力,子公司環球晶圓訂單能見度到今年6月底;加上太陽能訂單也隨歐盟雙反即將最終裁決而訂單大增,預料雙主流都將為集團營收貢獻挹注強大動能。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美晶是台灣最擅長併購和產業整合的高科技業者。

第二、我們非常同意中美晶總經理的觀點:「台灣廠商無法靠規模經濟與其他
廠商競爭,必須走出一條不一樣的道路,塑造與其它廠商的差異化。」

第三、太陽能產業正在大幅反彈,虧損大規模縮減,這是好事情,但有可能讓整合變得更困難。

第四、中美晶原來就是中陽光伏的股東,由原股東來接手本來就比較make sense,更何況中美晶是M&A的專家,而王雪紅最近更應該集中資源將宏達電救起來。

第五、台灣太陽能產業應該團結起來,進行全球產業整合,先打造資源整合平台,再積極和外國業者合作,現在是最佳時機。

AIPO
市場消息指出,大陸證監會已經通過兩家公司的IPO(新股首次公開發行),A股的IPO就將要開閘,券商指出,按審核工作流程推算,最快會在兩周後重啟,A股是否會因重啟IPO而衝擊行情值得關注。

鳳凰網援引大智慧阿思達克報導指出,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已有兩家擬IPO企業接到監管層的封卷通知,意味著已順利通過財務檢查,正等待批文下發。表示兩家公司可擇日上市,A股的IPO即將重新開閘。

上述人士解釋,封卷工作即將申請文件原件重新歸類後存檔備查,是在企業首發申請通過審核後、落實發審委審核意見後的步驟;如沒有發審委審核意見需要落實,在通過發審會審核後即封卷。根據證監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審核工作流程,封卷是整個流程的倒數第三步。該工作完成後,將進行會後事項審核,便可核准發行。

鳳凰網報導,華南某券商保代分析,企業在過會(證監會通過)後才可以封卷,由此可見,已經接到封卷通知的兩家企業屬於此前已經過會的90家企業中的兩家。按照正常程序,一般擬IPO企業封卷後大約兩周可以拿到批文,他認為,IPO開閘將在兩周之後。報導指出,本周IPO財務專項檢查已開始對第二批15家企業展開現場核查,意味著離IPO開閘更加接近了。對於IPO重啟,A股股民有著「談虎色變」的心態。法治周末報導,股民對IPO重啟的恐慌,主要是擔心IPO重啟,會使二級市場資金大量流失到一級市場,導致股市下跌。

根據證監會網站公開數據,此前已有90家企業通過發審會。在這90家企業中,機械製造類企業數量最多,共23家;TMT(科技、傳媒、通信類)企業數量緊隨其後,有22家。能源化工及節能環保類企業共11家。

其餘企業為:農業類7家、有色金屬及新材料7家、醫藥生物類7家、汽車交運類5家、旅遊零售類3家、建築工程類3家及紡織服裝類2家。從主承銷商情況看,國信證券8IPO企業過會數量最多,民生證券有7家企業過會;海通證券和平安證券各有5家。

我們的看法:

第一、AIPO停擺多時,這次重新開閘,相信大家仍然會謹慎看待,不敢有太樂觀的期待。

第二、之前已有90家企業通過發審會,其中TMT企業有22家,說明大陸正在大力鼓勵發展電子產業。由於白牌山寨的快速成長,以及台灣電子業遇到的結構性問題,未來中國供應鏈會形成台灣企業強烈的競爭,從IPO的準上市企業就可以看得出來。

第三、其餘的準上市企業和中國大陸的國家戰略發展方向息息相關,包括節能環保、醫藥生物和旅遊零售等。

第四、值得注意的是,最多在排隊等待IPO的居然是機械製造類。最近台灣機械代表性企業上銀董事長卓永財跳出來表示,央行總裁沒有適度讓新台幣貶值,損害台灣機械製造業經爭力,許多訂單都流失給日本。台灣過去在日本的高價優質產品和中國大陸的評價劣質產品中,有一個獨特的平價優質利基,如今受到日本和中國大陸兩邊的夾擊,的確前途堪憂,也難怪業者會說重話。

馬雲
48歲的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10日結束集團CEO生涯,將其權力交給與他有13年共事經歷的陸兆禧。馬雲表示,阿里巴巴本來是不會成功,會成功是因為信任,他表示,「今晚後,我將不是CEO,明天開始商業就是我的票友。我為自己從商14年深感驕傲!」  至於卸任後,馬雲說,他將投身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如教育環保
     
淘寶網昨晚在杭州黃龍體育館舉辦成立10周年慶,現場有來自全球的阿里巴巴員工,及其合作夥伴,約有5萬人。馬雲也在晚間慶祝大會發表一番感性的談話,並上場演唱「我愛你中國」及周華健的「朋友」二首歌曲。
     
馬雲昨日表示,淘寶及電子商務能在中國成功,是因為人與人之間建立起信任關係,他表示,自己很榮幸來介紹阿里未來的團隊,「他們和我一起工作了很多年,他們比我更加瞭解自己。」   他並再次提及自己給年輕人機會的理念,表示工業時代是論資排輩,永遠需要一個「rich Father」,但如今變化的時代是年輕人的時代。
     
他表示和陸兆禧工作了13年,經歷了很多崗位和磨難,13年眼淚和歡笑一樣多,而「接馬雲這個位置非常難,他自己能走到今天,是大家的信任,因為信任所以簡單」,他並懇請所有人,向支援他一樣支援新的團隊,支援陸兆禧,像信任馬雲一樣信任陸兆禧。
     
他並表示,阿里人堅持為小企業服務,因為小企業是中國夢想做多的地方,「10年前我們提出了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幫助小企業成長,今天這個使命落到了你們身上。」  談到自己的未來,馬雲說,他將會從事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比如教育、環保。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2011年,馬雲以TNC(總部位於華盛頓的環保組織)全球董事會董事的身份實名開設新浪微博,20105月,馬雲決定從2010年起,將阿里巴巴集團年收入的0.3%,撥作公益基金。

我們的看法:

第一、馬雲是真的退休,拿得起,放得下,無論如何,他已經創造了一個不朽的傳奇。

第二、馬雲讓年輕人變得更有力量,這一點他又是走在時代前面,互聯網這個行業需要年輕人,馬雲給了許多年輕人持續下去的動力與希望。

第三、阿里巴巴堅持為小企業服務,中國大陸小企業抬頭的時候正逐漸到來,雖然仍有許多艱困和障礙,現在和十年前相比已經好很得多了。

第四、馬雲創造了一個以「信任」為基礎的團隊,這在中國今天是最困難的事情,換言之,他成就了一個企業文化。雖然他個人是極負影響力的傳奇,但是他卻努力為將個人的光環導引到企業的決策過程中,一直堅守團隊合作的經營模式。

第五、台灣的企業家應向馬雲看齊,郭台銘十年前就打算喊退休,但後來自己又推翻了這個說法,張忠謀八十多歲到今天都還沒有退下來的想法,台灣許多企業都是傳給第二代而非專業經理人,所謂「傳賢不傳子」在台灣看來還是挺遙遠的。

淘寶 / 台商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有望5月簽署,受惠大陸終於允許台商可以福建為據點、持股55%在陸經營電子商務,讓電子商務成為今年最大亮點,不少台商龍頭、中小企業及個體戶都躍躍欲試。淘寶網海外業務總監李芃君強調,在大陸開店很容易,但開店後的營運才是成功關鍵,中國網購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和台灣有所差別,應建立與台灣市場不同的策略。

李芃君表示,要進軍大陸電子商務市場有許多挑戰。據悉,目前約有2000多家台灣賣家在淘寶網和天貓開店,但這是截至去年底的數據,事實上過去幾年鎩羽而歸的企業、個體戶不計其數。因此儘管大陸此次在服貿協議上大讓利,台灣人摩拳擦掌,但要在大陸浩瀚的電商海中大賺人民幣,並不如想像中簡單。

李芃君提醒,要進軍大陸電子商務市場有許多挑戰,雖然大陸市場胃納量大,但無論走大眾化路線還是聚焦小眾市場,都需要完整的前期籌備及營運計畫;產品也要具有獨特性、有吸引力、有貨源、懂得生產及銷售管理,才能經營長久。

我們的看法:

第一、在大陸開拓虛擬市場,和實體市場一樣,對台商而言是新挑戰。

第二、即將簽署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允許台商可以福建為據點,持股55%在陸經營電子商務,這是一大突破,但仍然困難,台商除了要投資許多資金以外,也要有好的合作夥伴,才能成功。但至少較從前根本不知如何切入這個市場,現在總算是邁進了一大步。

第三、至去年12月底,台灣已有60萬註冊用戶,香港有140萬註冊用戶,台灣和香港正成為淘寶開發全球華人市場的第一步,去年在台灣的交易總額已高達新台幣469億元,台灣一定要加速發展電子商務,不僅對台灣經濟或年輕人就業的提升都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