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5日 星期二

兩岸,越來越遠》騰訊砸500億變特斯拉大股東,台灣還在為分到iPhone8訂單沾沾自喜

兩岸,越來越遠》騰訊砸500億變特斯拉大股東,台灣還在為分到iPhone8訂單沾沾自喜

「我們的產品能在最短時間內,找到這個行業所有相關服務提供者,進行配對。」

在某酒店大堂,我和一位新創企業的朋友見面。他們開發了一款App,就像Uber一樣,能夠迅速找到共享經濟服務提供方,進行撮合。

但這畢竟不是Uber,Uber在不同時段、不同地點,都可以找到符合客戶需求的車子。但別的行業就並非如此,台灣市場小,某些服務搜尋可能只有初期價值,比如說按摩,經過幾次你就知道哪些師傅適合自己,不必每次透過App重新再找。

IT是一種工具和手段,但各行各業的domain know-how才是關鍵。假如是租車,時間很重要,但如果是按摩,選對的人更重要,所以價值不在IT。

我們正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所有的行業都要邁向「數位化」和「智慧化」,不同的知識會匯集碰撞,產生新的火花,一方面是垂直的(vertical)行業領域,另一方面是各種水平的IT解決方案(horizontal),協助企業走向智慧化。

我們正從「互聯網+」進入「智慧+」,現在大家都在談「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家庭」,這裡所謂的智慧是人工智慧(AI),也就是把人的智慧予以系統化、數位化。未來管理電腦的人要懂得各行各業,不同行業的人也要有系統性思考能力,能將知識邏輯性整理歸納。

AI已成為許多行業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最佳途徑。在少子化的日本,老牌輪胎廠商普利司通為了因應輪胎技師青黃不接的問題,透過AI將老師傅的經驗與技術進行自動化品質管控,大輻減少人為失誤。

台灣的電子產業依賴電子五哥,以硬體製造為主。未來的趨勢是軟體與網路,而且需要結合行業專門知識,這正是台灣的軟肋。近年電子大廠開始投資跨入汽車、醫療等領域,但成效有限。

台灣直到今天,依然沒有脫離替外國代工的心態,在智慧上的著墨太少。Intel上周決定取消舉辦20年的英特爾開發者論壇(IDF)活動,持續從「以PC為核心」轉型為「以資料為核心」的科技公司。反觀台灣,大家普遍仍在為iPhone 8所能創造的龐大訂單而沾沾自喜。

台灣的錯誤,是把「智慧化」的重擔全部交到IT業者手上。傳統IT廠商缺乏對行業的深入理解,往往以技術眼光來做決策,不符合實際需求。我們要學習從「IT專業化」逐漸轉向「專業智慧化」。

想要成為一個智慧的台灣,政府或企業領導人必須有「從上到下」的策略思考,重新定位自己的商業模式。換言之,必須以CEO的角度看未來,而不是以CTO的觀點提出囫圇吞棗式的智慧化解決方案。

台灣過於民主的結果,就是整個社會陷入「bottom up」而非「top down」的思考模式。近期政府推動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就是最好的例子,整個計畫看不到審慎周延的整體思考,只是由各個城市的需要拼湊而成。

同樣的道理,當我們推動「亞洲•矽谷」或「物聯網」計畫,也會有類似的迷思。台灣把「智慧化」和「IT化」混為一談,覺得只要花錢採購各種軍火,台灣就會變成一個智慧的社會,大錯特錯。誰是目前智慧化的推手?device manufacturer,有些甚至沒有軟體和SI(系統整合)能力,因此我們經常會花很多錢,做出無法滿足user需求的東西。

AI發展速度遠超過台灣的認知,上周Financial Times登了一篇DeepMind Technologies CEO Demis Hassabis的文章,該公司去年開發出打敗南韓棋王的AlphaGo,聲名大噪。

DeepMind的AI是靠深度學習,傳統第一代的AI則是「expert system」,如1997年IBM打敗俄羅斯西洋棋王的Deep Blue,專家系統集結很多大師的智慧,然後將其予以電腦程式化。

但深度學習做法不同,它讓電腦擁有類似人類的神經網絡,可以透過不斷學習和實戰經驗,讓機器變得更聰明。練習越多,技能也就更精進,最終無懈可擊,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甚至超越人類。人會犯錯,但機器不會犯錯。

Hassabis表示AI有無窮的潛力,未來可應用在很多行業,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並且創造更有效率和更美好的生活,讓機器更聰明可改變人類未來的命運。

中國大陸在AI領域的投入無人能及,阿里最近宣布NASA計畫,百度上周也啟動「阿波羅」計畫,打造自動駕駛平台和生態系,從這些命名即可看出大陸業者的雄心壯志。

騰訊、阿里和百度都是網路平台,不像台灣IT業者多半為硬體製造商,因此較有條件發展各種智慧eco-system,雖然他們也不具備各行業專業知識。

傳統的整合是由技術發展到商業模式,再走上金融。但在中國大陸、互聯網業者擁有龐大市 場價值,可以整合實體產業,加速O2O融合,比如說阿里入股零售巨人。這種情形在台灣不會發生,富邦可以切入網購,但PC Home不可能併購玉山銀。

我們正邁入一個O2O的社會,即馬雲所預測的「新零售」。上周小米宣布未來3年計畫開1,000家小米之家,5年內收入破700億元人民幣,回想幾年前雷軍還不斷強調其「網路行銷」模式呢!

最近有一場FinTech演講,專家表示「科技不了解金融」,其實反過來說亦然,台灣很多產業都不了解科技,特別是網路和AI。

郭台銘說「互聯網+」應該是「+互聯網」,也就是由實體經濟跨入互聯網。台灣的IT業者不是互聯網專家,因此革命必須從實體經濟端發動。

在未來智慧的洪流裡,台灣正越漂越遠……

理事長的話:聯想人工智能,越蓮花新建鋼廠,安邦,螞蟻金服,彰銀,台泥,東芝,最具投資價值公司


理事長的話:聯想人工智能,越蓮花新建鋼廠,安邦,螞蟻金服,彰銀,台泥,東芝,最具投資價值公司
聯想/人工智能

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楊元慶日前表示,未來四年聯想將在人工智慧、物聯網和大數據方面投資超過12億美元(約新台幣366.8億元),占總研發預算的20%以上。

智通財經網報導,至20213月之前,聯想集團研發開支將約為60億美元,其中有超過兩成將用於人工智慧及物聯網等研發項目。

聯想集團收盤價港幣5.08元,下跌0.78%

同時,聯想集團將與谷歌、亞馬遜在產品開發方面合作,促使來自智慧手機和其他新業務的營業收入占總營收的比率能提高至50%。目前,上述比率為30%

楊元慶預期,未來筆記型電腦將變得越來越個人化,集團為開發人工智慧技術的終端,計劃與美國企業開發新軟體,同時會尋求開發新系統,利用人工智慧技術連接個人電腦、電視、智慧電話及車載娛樂設備。

這不是聯想集團第一次展露出在人工智慧領域的野心。新浪財經報導,201611月,聯想集團請來前微軟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芮勇將擔任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在加入聯想之前,芮勇在微軟任職十多年,領導關鍵的人工智慧團隊和研究院的所有工程團隊。

今年2月,聯想集團也在其20163季財報中提到,集團將開發新的智慧設備,由雲提供支持並配合雲服務。此外,集團正在探索智慧家居、智慧辦公室、智慧醫療及其他領域。

一個月後,聯想宣布成立人工智能實驗室,由曾擔任德國人工智慧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的徐飛玉作為副總裁負責實驗室的研發工作。

我們的看法:

第一、聯想的地位就如同台灣電子五哥,但台灣除了鴻海,無人大規模投資AI
第二、聯想現在的智慧家電產品用的是AmazonAlexa作為引擎。

第三、台灣大廠缺乏B2C視野,仍然沉醉在B2B代工中。

第四、沒有趕上AI,台灣未來註定會被別人踩在腳底下。

越蓮花新建鋼廠

越南國家電視台VTV報導,越南總理阮春福(Nguyen Xuan Phuc)週日因環保疑慮,喊停越南蓮花集團投資額達106億美元的新建鋼廠申請案,深怕發生第2個「台塑事件」。

越南蓮花集團是越南第2大鋼廠,去年公布此投資案,佔地4200英畝,完成後的鋼鐵廠每年產能將可達數百萬噸;當地媒體報導,這項名為加拿(CaNa)的鋼廠興建案,計畫設立在越南中部寧順省,已獲得地方政府批准,但仍需中央政府同意才能動工。

越南總理阮春福表示,他不希望再發生第2次「台塑事件」,要求暫停這項新建申請案,並表示投資案的相關單位應提交市場需求和環境影響評估等報告。蓮花集團在接獲停工消息後,不願多加評論。

去年4月,台塑越南河靜鋼廠違法排放廢水,導致越南中部4省海岸污染,大量魚類死亡等事件,污染綿延200多公里,危及當地漁業及旅遊業者的生計,引發當地民眾激憤抗議。

台塑事後承諾賠償約5億美元(約台幣160億)給越南政府,但在幾個月後,漁民及居民仍持續向越南政府和台塑抗議,越南政府此後便加強對此類投資的審查,今年2月,越南政府表示,不會批准任何高環境風險的投資案。越南副總理鄭廷勇(Trinh Dinh Dung)也要求環保部門重新檢視相關規定,在此類投資的建設階段加強檢查和監督。

本月5日越南環境資源部宣布台塑越南河靜鋼鐵廠通過環保部門的檢核,達到可以進行試產的標準,台塑越鋼廠發言人張復寧接受路透訪問時表示,「我們已經記取教訓、向前邁進」,希望今年底有望點火;本月6日在台塑事件1年後,當地居民再次於陸上及海上舉行示威遊行,抗議政府和台塑處理這起事件的態度。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塑已經在越南被罰巨款,難道還沒有學到教訓嗎?
第二、這不只是環保問題,台灣根本是越南政治角力中的犧牲者。

第三、政府應該放慢「新南向」的腳步,必須先排除政治風險。

第四、相較之下,台塑投資美國的效益更高,風險絕對比越南會更低。

安邦

「路透」引述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安邦人壽將放棄以16億美元收購美國年金和壽險業者Fidelity & Guaranty LifeFGL)的交易,主要因為未能取得美國各級政府監管單位批准。

這個發展再讓外界質疑,安邦人壽在美國的其他交易是否還能持續下去。去年安邦人壽也放棄以140億美元收購喜達屋酒店集團(Starwood Hotels & Resorts Worldwide),最後後者被萬豪國際酒店集團收購。

安邦人壽收購FGL的交易已獲得美國外商投資委員會(CFIUS)批准,卻無法通過美國幾州監管單位的審查。

安邦人壽是在201511月與FGL簽署收購協議,原本預定交易截止日期為28日,但已展延至417日。若安邦人壽能在417日獲得愛荷華州金監單位批准舉行公聽會,就能再將交易截止日期展延至531日。

但消息人士透露,安邦人壽未能符合進一步展延的條件。該公司原本還需紐約金監單位批准,但已放棄尋求批准的行動。

消息人士並未說明,安邦人壽在拿到CFIUS的同意書後,為何無法獲得美國幾州金監單位的批准,但指出該公司不願依照規定公布若干交易細節。

FGL2月時曾表示,在把交易截止日展延至28日時,曾與安邦人壽達成協議,將尋求其他的收購邀約。FGL與百慕達再保公司Athene Holding等其他競標者的協商仍在持續中。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海外併購資金匯出不易,還會受到外國政府管制。
第二、安邦雖然獨得CFIUS批准,沒想到卻被美國州監管單位否決。

第三、中國大陸企業去美國併購會越來越困難,這是台灣的絕佳機會。

第四、未來兩岸或許可以探討全球合作併購的機會,這是一個新模式。

螞蟻金服

今年春節前即傳出阿里巴巴關聯企業螞蟻金服擬收購美國金融服務公司速匯金(MoneyGram),在經歷3個月的競爭後,螞蟻金服17日拉高36%的報價幅度,與速匯金董事會達成協議,以約12.04億美元的交易金額完成這起一波三折的收購交易。

路透引述螞蟻金服、速匯金兩方說法稱,螞蟻金服將這起收購報價由每股13.25美元上調至每股18美元,收購速匯金所有普通股和全面攤薄的優先股,並承擔其未償還債務。而速匯金董事會全票通過此出價。

螞蟻金服和速匯金表示,2家企業已贏得美國反壟斷部門的許可,在完成交易需要的監管審批方面取得進展。但這筆交易尚待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批准,外媒報導,稍早多名美國議員敦促CFIUS全面審核這筆收購,該部門此前也數次喊停中資對美交易。

陸媒引述市場人士稱,螞蟻金服擁有全球最大的第三方行動支付平台、速匯金於全球有24億個帳戶,兩者對接後將產生巨大影響力,幫助各國民眾在跨境購物、支付匯款時更加方便。此外,螞蟻金服也努力拓展印度、韓國等亞太市場,速匯金也得以將其業務擴展至亞太區。

今年1月底,螞蟻金服傳出將以約8.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速匯金,帶動速匯金股價大漲。但在3月中事件生變,美國電子支付公司Euronet宣稱,以每股15.2美元,相當較螞蟻金服高出15%的價格,加入競購。

雖然一直有消息指出,速匯金較希望與螞蟻金服完成交易,但在中美緊張關係下,作為美國企業的Euronet顯然更具收購優勢。對此,螞蟻金服國際事業部總裁費根反擊,Euronet的發源地、多數資產與業務重心均在東歐,在美國也僅有150名員工。

速匯金執行長Alex Holmes日前表示,Euronet對速匯金和螞蟻金服保護美國軍方人士個資的能力質疑,此質疑是毫無根據的。對絕大部分客戶,速匯金收集和傳輸的用戶資訊很有限,這些資訊儲存在美國的設備中,螞蟻金服收購案後也會保持此模式。

我們的看法:

第一、Fintech領域的發展速度會遠超過乎我們的預期和想像。
第二、Apply Pay橫掃台灣,說明網路支付的重要性。

第三、當支付寶成為新世界行業標準後,我們是否仍然要阻止其進入台灣?

第四、這是一個平台式的併購,誰掌握了平台,誰就是未來的霸主。

彰銀

彰化銀行6月舉行董事改選,以財政部為首的泛公股陣營目前持股約三成,加上委託書助陣,預計可掌握股權將近五成。法人指出,從雙方股權實力來看,公股陣營可望取得過半席次,續掌經營權。

今年的彰銀改選,除了台新金與財政部廝殺外,還多了第三大股東龍巖參戰。龍巖在本屆改選提名兩席一般董事。以持有股權約7~8%來看,龍巖預期可拿下一席,屆時勢將壓縮公股或台新金的席次。

彰銀董事會有六席一般董事、三席獨董。法人分析,以龍巖取得一席的情況推估,公股陣營取得三席一般董事、二席獨董的機率較高,台新金可望維持現狀,也就是二席一般董事、一席獨董。

彰銀2014年改選,在第三大股東龍巖集團助陣下,讓公股陣營意外取得三分之二席次壓倒性勝利,台新金不甘心丟失經營權,憤而對財政部提出民事告訴,目前官司已進入二審階段,高等法院預計426日舉行言詞辯論庭。

今年的彰銀改選,財政部與台新金延續2014年對峙局面,兩大股東三天兩頭齟齬不斷,目前看來似乎難有溝通協商的空間。公股陣營為求勝選,再度商請券商龍頭元大證券出面,搭配長龍企管與全通事務等通路,全力爭搶委託書,同時也透過公股券商,積極加碼彰銀。

觀察彰銀今年以來的主力進出明細,公股陣營已在市場上加碼逾10萬張股票,厚植籌碼實力應戰。目前財政部持股加上泛公股陣營,持股比已約有三成,如果委託書徵求狀況理想,粗估公股持股將突破四成。

至於台新金的策略是,希望在616日股東會改選前,取得二審宣判的有利判決(即確認契約關係存在),以此做為跟財政部談判的籌碼。但根據經驗,敗訴一方勢將繼續上訴,因此台新金想要以二審判決結果,要求財政部禮讓,取得過半席次,機率並不高。市場人士分析,本屆彰銀改選,財政部雖然有勝券在握的優勢,但因多了龍巖集團參戰,可預見的是,在三大陣營爭搶委託書的局面下,將使本屆改選戰況格外激烈。

彰化銀行6月將進行董事改選,財政部在積極部署備戰之際,也秀出績效表現,爭取小股東認同及支持,國庫署署長阮清華表示,公股自2014年底接掌彰銀以來,經營績效有目共睹,不僅獲利連年成長,而且獲利結構來自金融本業的比重超過八成,靠回收呆帳的比重已不到二成。

阮清華指出,公股在201412月接掌彰銀以後,獲利持續成長,2015年彰銀全年稅也可發現,這兩年彰銀獲利結構中,超過八成是來自本業挹注,而非呆帳回收挹注獲利。

根據資料顯示,彰銀在20092010年台新金執掌兵符時期,稅前盈餘分別為57.17億元、110.66億元,但當中來自呆帳回收比重均高達8成以上,也就是每100元的獲利,有80元是靠回收呆帳,只有20元是靠本業賺的。

反觀公股進駐後,經營團隊除了固樁既有的企金業務強項外,也積極重振消金業務,包括財富管理、頂級信用卡、數位金融等業務都持續有新進展。2015年、2016年,由公股掌權時期,不僅獲利逐年成長,且來自呆帳比重已明顯下降至二成以下。

彰銀去年稅前盈餘為 140.83 億元,年增3.37億元,持續刷新歷史紀錄,每股稅前盈餘(EPS)則為1.57 元。

彰化銀行6月舉行董事改選,法人認為,目前看來公股爭取經營權態度不變,預期屆時可能比照過往,由公股陣營周邊機構與盟友加碼持股固樁,美國升息助攻,可望帶動改選行情。

彰銀改選,財政部與台新金的經營權之爭,一直是市場焦點,回顧2014年改選,公民股為了董事席次無法取得共識,雙方各自在委託書、股權加碼角力。法人表示,目前看來,公股爭取經營權的態度「應該是玩真的」,屆時公股陣營可能比照以前,號令公股行庫加碼彰銀股票。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公股又再度介入彰銀的股權爭奪,樹立公司治理最差的案例。
第二、全世界很少地方會有人投資10億美元(300億新台幣)至一家企業,卻喪失經營管理權。

第三、第三大股東龍巖不應該支持公股,台新金應該和龍巖探討共同治理彰銀的模式。

第四、如果台新金能將彰銀拿下來,可以創造公民營銀行徹底整合的新案例,為台灣金改提供新的方向,上次富邦併台北市銀行已是15年前的事了。

台泥
台泥19日因有重大訊息公布停牌,但晚間卻公告因董事會重大決議未通過,停牌延至今日,連二日停牌,可說是台灣證券史上頭一遭,引發市場高度關切。

據了解,台泥這次原擬以每股3.9港元價格,向嘉泥收購其台泥國際持股,昨日將此議案提交董事會討論,據傳少數董事認為,該收購價格較台泥國際昨日停牌前溢價達50%,價格並不合理,且張安平除了是台泥董事長外,本身也是嘉泥股東,是否因家族淵源、而訂出對嘉泥有利的收購價格也有疑慮,因此未能達成一致決議。

台泥提出每股3.9港元的收購價位,據了解,定價標準來自於第三方會計單位所評估的公允價格,之所較停牌前價格與之前收購價格都高出許多,是因大陸水泥產能受控,景氣長期看俏,促使台泥國際的潛在價值顯著提升。

台泥董事會昨主要討論台泥國際股權收購案。台泥去年9月砸下26億元,以每股2.2港元(約新台幣8.6元)從嘉泥手上取得台泥國際3.03億股持股,讓台泥持有台泥國際股權增至63.05%,昨日再次啟動,擬以每股3.9港元(約新台幣15.2元)價格收購嘉泥手上、剩下約9.7%台泥國際股票,希望推動台泥國際私有化下市。董事會歷時逾三個小時仍未達共識。

據了解,董事會主要爭議在於少數董事對收購價格有疑慮,討論過程相當激烈,儘管可採多數決就可通過,但張安平為顧及和諧,盼董事會做出一致決,因此決定將該案延至今日再議,也造成今日持續停牌。台泥發言系統表示,依法令停牌期間屬緘默期,無法說明董事會具體情況,也澄清未能做出決議和董事反對無關,今日應有具體結果。

台泥國際為台泥旗下子公司,在港股掛牌,多年以來台泥持續透過收購嘉泥手上持股,為讓母公司台泥100%全數認列在陸業績。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泥國際併購嘉泥中國,因此台泥國際有嘉泥的持股。
第二、兩家公司整合是必須的,關鍵在於價格。

第三、張安平先生現在有雙重角色,既是台泥董事長,也是嘉泥股東,當然他會有決心推動台泥收購嘉泥剩餘9.7%股權,完成整合。

第四、收購溢價50%,以市場慣例來說是高,但這是會計師所評估的公允價格。

第五、亞泥在中國大陸山水水泥的投資也遇到挫折,和對方股東有法律糾紛。

東芝

搶親東芝半導體,讓鴻海集團的「美國製造」夢愈做愈大,不但傳聞中的投資額由最初的70億美元暴增至200億美元,且找來的搶親團成員都是一時之選,蘋果、亞馬遜、戴爾、夏普全榜上有名,「美日台大聯盟」雖由董事長郭台銘帶頭喊衝,但據日媒披露,鴻海出資比將限縮至2成,其餘8成則由日、美陣營平分。

20日日本每日新聞自稱取得鴻海相關資料,將鴻海集團競標細節全數曝光,直指鴻海已商請蘋果、亞馬遜、戴爾、夏普以及其他日本企業,形成「美日台」聯合陣線,將全力搶標東芝半導體股權。

就連出資比也在昨日全都露,據日媒指出,原本預料應會佔大股的鴻海,為成就併購大事,同意將出資比下修到只佔2成,與蘋果持平,餘下2成持股則由亞馬遜和戴爾分食,至於含夏普在內的日本企業出資比約佔4成。換言之,即將成型的「美日台大聯盟」,將呈現鴻海出資2成,美企佔比4成,日企佔比4成的新態勢。

為了徹底堵住日本政府擔心技術外流中國大陸的嘴,郭台銘不但將爐主的位置讓出,就連搶親成功後預定投資的半導體廠,也會連根搬到美國去。

根據日媒報導,鴻海在提親企畫書中,也提及收購東芝記憶體後,計劃在美國投資新工廠,初估投資額上看200億美元(折合台幣約6,085億元),預期可以為當地帶來1.6萬名的就業人口,新廠預訂2019年出貨,此招一出,不但成全了美國總統川普「美國優先」的美意,也可讓「擔心技術外流」的日本政府安心,可謂一箭雙鵰。

不只鴻海集團忙著擘畫「美日台大聯盟」,此番最強的競爭對手美國晶片大廠博通(Broadcom)也沒閒著,據日本朝日新聞日前引述關係人士的報導指出,博通有可能找上日本政府支持的產業革新機構(INCJ)合作,此外,外傳投資基金KKR集團也有意參一咖。

雖然博通未獲蘋果、戴爾、亞馬遜這種國際級大廠加持,但找來INCJ合作,無異是得到日本政府的背書,搶親實力也不容小覷。

我們的看法:

第一、郭台銘做併購越來越靈活,懂得打群體戰。
第二、鴻海拉蘋果、戴爾和夏普入夥,形成「美日台」大聯盟,可以提高勝算。

第三、值得注意的是這其中並沒有PE,完全是策略投資者。

第四、據報導郭台銘願意將持股下修至20%,很聰明,因為所需金額太過於龐大,而且IC並非鴻海主業。20%是作為策略投資人的一般最低門檻,只要能成功,就可以在未來投資團隊中扮演舉足輕重的關鍵角色。

最具投資價值公司

中國大陸已經成為全球想要「點石成金」的投資人首選投資地點,美國商業期刊《富比士》雜誌評選出2016年為投資者創造最大價值的10家公司,其中有一半是大陸公司,阿里巴巴位居榜首,其他分別為京東(4)、小米(6)、滴滴出行(8)、中通快遞(10)。

富比士每年都會公布一份「Midas List」(點石成金榜),首先在全球範圍內評出100位最佳投資人,這些投資人身後便是全球最具投資價值的10家公司,這10家公司中,有5家是大陸公司,大陸政府及消費者支持的科技熱,是這些公司成功的重要因素。同時,這次上榜的許多著名美國公司,也對其中一些大陸企業進行了投資,顯示了大陸是全球風險投資家極其看重的地區。

10家公司中,阿里巴巴繼續占據為投資者創造最大價值公司的龍頭位置。《富比士》指出,大陸消費者開支的增加讓阿里巴巴在雲端計算和電子商務領域獲得持續高速的成長。此外,阿里巴巴一直在提升數位娛樂領域的投資,預計今年會繼續投資數位內容和生活服務領域。2017年以來,阿里巴巴股價從88.6美元一路上漲至110.76美元,漲幅達25%,在全球經濟不振、中概股普遍被低估的大背景下,阿里巴巴的股價成長,為投資者創造了顯著價值。

另外,滴滴出行和菜鳥網路合作夥伴中通速遞是本次首度上榜,兩家公司都致力於科技驅動的運輸行業。中通速遞在去年10月在紐交所上市,成為2016年僅有的三家上市募集資金超過10億美元的企業之一,同時也是繼阿里巴巴2014年上市之後在美國上市的最大中國企業。

滴滴出行從最初的80萬元人民幣白手起家的互聯網企業,到當前估值超過350億美元的獨角獸企業,成就的不僅僅是自己,還帶紅了中國的「共享經濟」生態圈。為大陸400多座城市的4億用戶提供高效、便捷和多樣的出行服務。

富比士認為京東在農村電商的布局很早,在縣區的占有率達到了90%。京東的絕大多數物流體系是自營的,京東將從農村地區的銷售獲取更大的利潤。

另外,小米今年雖然估值可能有所下滑,但仍為投資者創造豐厚利潤,持續在榜上;明年,預估隨著螞蟻金服的可能上市,大陸科技新創公司,將繼續為投資人創造更多價值。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些有投資價值的公司都是網路相關企業,足以說明一切。
第二、騰訊不在前10名,有些奇怪。

第三、中通快遞入榜,說明物流的重要性,其實順豐更有資格。

第四、前10名當中,大陸占了5家,代表中國大陸已是由新經濟在帶動整體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