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8日 星期一

中國大學生買不到宵夜,創「餓了吧」外送平台以9億美金賣給阿里...台灣做不到的關鍵原因?

中國大學生買不到宵夜,創「餓了吧」外送平台以9億美金賣給阿里...台灣做不到的關鍵原因?

上周應邀演講,主題是創新,會後有年輕的學生說要和我請教,主要是關於創業的方向,我雖然急著趕車,但還是和他們聊了一會兒,因為覺得這是很有意義的題目。

這群年輕人想要創業,參加了一個社團,但卻找不到合適的方向。他們總共有8個點子,都是想解決某些問題。這是正確的出發點,創業通常和「problem solving」有關,他們的idea涵蓋了兒童、社會、農業、工程等領域,這是團隊成員花了很多時間所想出來的。


問題是什麼?有些領域太專門了,問題的確存在,但不是一般人能解決的,除非你深入了解這個行業,這就牽涉到「domain expertise」。還有些問題受限於法規,有很多制約因素,影響成效,這往往是外商將國外很好的想法引進台灣卻失敗的原因。

我問學生是如何產生這些idea的,他們回答主要是根據個人的生活經驗,在現實世界裡觀察到一些問題,所以有了靈感。這並沒有錯,但我們的世界實在太狹隘了,沒有辦法了解外在的世界,也不知道外面究竟進步到了什麼程度,這就構成了創新的限制。

中國大陸著名的外送點餐平台「餓了嗎」,成立只有9年,最近以95億美元現金賣給阿里巴巴。其起源來自一個年輕的上海學生,當年他在宿舍熬夜讀書,突然肚子餓想要吃東西,但是半夜很不方便,於是有了成立一個外送平台的想法,成為今天的行業龍頭和趨勢領導者。

這說明了什麼?周遭生活環境的確是創業靈感的來源,但要看市場而定。如果在台灣,你下樓到隔壁7-11就行了,加熱食品,應有盡有。不過如果在非洲,即使幅員寬廣,也不會有這種需求。中國大陸市場大、進步快,又有先進的數位生態系統,因此有很多idea可以快速成型,提供現實生活中的有效解決方案。

對於台灣的創業家來說,不管你是什麼年紀,首先一定要學習跳出台灣的環境,以世界的角度來思考。因此要多吸收知識,多看台灣以外的事物。中國大陸網路社會的發展成熟度已超越美國,為世界第一。若有機會,台灣年輕人應爭取任何到中國大陸實習的機會,相信會眼界大開。

台灣人不了解的是,全世界變化的速度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很多idea早已有人設計出解決方案了,我們不需要再閉門造車。以往人家說C2C(Copy to China),意思就是把美國的成功模式複製到中國,今天我應該嘗試C2T(Copy to Taiwan),這沒有什麼好羞恥的。阿里巴巴的商業模式並非第一個,但其今天在許多領域(如支付寶)青出於藍更勝於藍。

由於外在環境的複雜化,今天我們面臨幾種新挑戰:第一、產生我們以前沒有見過的問題;第二、問題和問題結合,形成複合式問題;第三,問題發生的速度越來越快。

AI就是以往沒有的問題,它可以解決問題,但也是問題的一部分。AI正逐漸取代人類,未來許多工作均會消失,它究竟是提高生產力的工具,還是製造社會問題的來源?可能兩者皆是。

馬雲提出「新零售」,代表線上和線下的結合(O2O),也就是虛擬+實體,未來O2O會發生在每一個行業,不只是零售業,這就產生「複合式」問題:傳統產業需要轉型,但新經濟也要學習和傳統經濟接軌,管理學並沒有教我們如何處理這類問題。

既然是新情況,就不能侷限於過去的思維,也不能用傳統方法來解決問題。現實是,不可能每個人都有新思維,因此當務之急是訓練傳統的人轉換腦袋。

最近台灣IPO家數變少,許多企業想到大陸A股去上市,這對主管機關來說,是一種新挑戰,因為問題根源來自於海外。然而我們除了鼓吹台灣好、別人不好以外,似乎沒有什麼有效的解決辦法。

同樣的現象發生在學校,由於台灣高等教育制度混亂,越來越多青年學子計劃赴彼岸求學,竟然引起教育部關切,要求高中校長想辦法阻止,這就是一個錯誤解決問題的示範。

再來看投資,台灣投資長期不振,問題在於「五缺」-缺地、缺電、缺水、缺工、缺人才。政府的確有嘗試對症下藥,但光「缺電」一項就讓努力破功,以錯誤的方法解決問題,反而造成空污的新問題,整體問題越來越嚴重。

解決問題的高手是尹衍樑。大潤發中國業績下滑,他看出問題的根源是電商,立即和馬雲合作,將大潤發高價賣給阿里巴巴,sleeping with the enemy,創造雙贏。

另外一個解決問題專家是川普。他為了平衡中美貿易逆差,不允許高通賣晶片給中興通訊,打中對方要害,但並不置對方於死地,馬上回到談判桌上,暫時休兵,爭取所要的東西。

面臨複雜的問題,我們需要系統性思考,戰略比戰術更重要,必須破釜沉舟做出重大關鍵的決定。舉例來說,人才往大陸跑,代表台灣的環境出了問題,解決之道要不然徹底轉變台灣的生態系統,要不然就必須從兩岸合作,探討共贏的可能。

這是一個非常時代,決策的智慧比方法重要,而決策的時機又比過程重要。

周末在杭州聽馬雲演講,他說一般人通常「因為看見、所以相信」,但科學家和企業家的特質是「因為相信、所以看見」,這也是他演講的題目。

如果你看見了台灣的未來,請相信你的直覺,終有一天,它會實現。

AI,ICO,潤泰&新能源,國巨&普思,富士康&FII,李梅會面,中交建,福建自貿區,洛桑競爭力排名


2018.05.28理事長的話
2018.05.28_理事長的話_AI,ICO,潤泰&新能源,國巨&普思,富士康&FII,李梅會面,中交建,福建自貿區,洛桑競爭力排名

AI

美國是全球公認人工智慧(AI)大國,但顧能(Gartner)全球研究部門執行副總裁Peter Sondergaard表示,受益於龐大的市場及數據體量,中國在AI發展、投資競賽中已具優勢,而小型、初創企業將逐漸加入與BAT等巨頭的AI競賽中。他預測,至2020年,AI將為全球新增50萬個工作機會。

中新社報導,Sondergaard指出,在AI競賽中,資訊與數據就是「21世紀的石油」,當前全球AI企業正透過軟體和技術能力,萃取數據與資訊中的價值,展開激烈競爭。

Sondergaard表示,在龐大的市場與人口體量下,中國的AI優勢就此展現出來,龐大人口體量與市場意味著更多的數據,同時中國在AI領域的投資規模亦在全球有優勢,這是中國另一大強項。

當前中國AI發展最受矚目的無疑是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巨頭企業,但Sondergaard預言,當前中國正在轉型過渡階段,未來將有更多小型、初創企業加入這場AI競賽。

且不僅中國有該趨勢,全球範圍中,BAT加上谷歌、臉書、微軟、亞馬遜等7AI企業,都在面臨這場小企業的挑戰,Sondergaard預計,自2019年起,一些小微初創企業就會在某些AI應用上超越這些巨頭。

此外,在論及AI與就業問題,Sondergaard指出,AI不會取代人類所有工作,他更預測,未來23年,AI將透過催生新的產品、服務,進而帶來數十萬新增就業機會,至2020年,全球與AI相關的工作機會淨增長預計將達50萬個,故在這個面向,中國對AI的龐大投資有望帶來可觀的回報。

Sondergaard還表示,通訊、資訊技術和服務業將率先迎來「現象級」的AI應用,下一步則有可能是如航空、造車等重型行業,以及醫藥、醫療等領域。

我們的看法:

第一、AI對各種產業的衝擊越來越大,速度越來越快。
第二、中國大陸因為人口、市場政策與科技等因素,有無與倫比的AI優勢。

第三、未來的機會在於智慧+,也就是傳統產業和新經濟結合。

第四、我認為醫療是AI應用最有潛力的領域,汽車自動駕駛也很有潛力,但可惜和台灣無關。

ICO

首次代幣發行(ICO)在近2年如雨後春筍般崛起,愈來愈多企業透過這種新型又有爭議的手法籌資。據《華爾街日報》調查發現,每5ICO募資計畫就有1件可能是詐騙,但擔心錯失機會的投資人仍然前撲後繼湧進ICO市場。

《華爾街日報》檢視1,450ICO案,發現其中約有19%透露出警訊,包括投資人文件是抄襲來的、保證投資報酬,以及沒有列出或捏造管理階層。這些ICO案總計募資約10億美元,反映投資人擔心錯失加密貨幣投資機會。

ICO募資是公司將發行的數位代幣出售給投資人,以換取現金或加密貨幣,通常是比特幣或乙太幣。

儘管全球主管機關對ICO的審查日趨嚴格,區塊鏈研究公司Smith+Crown向美國財經媒體表示,ICO吸金的速度愈來愈快。今年第1217ICO計畫共募資66億美元,比2017年第4季的39億美元激增65%。

ICO最初主要來自區塊鏈新創公司,但如今許多其他類型的公司也湧進ICO,甚至業務與區塊鏈無關的公司也透過ICO籌資。

雖然發行和投資ICO存在高風險,但發起人能籌措必要資金,投資人也能從中獲利,持續吸引市場興趣。乙太坊(Ethereum)是迄今最成功的ICO案之一,2014年乙太坊出售6,000萬枚乙太幣,籌得3.1萬枚比特幣。乙太幣現已位居全球第2大加密貨幣。

Skype的早期投資人Mangrove Capital研究指出,如果投資人參與現有的每一起ICO案,包括多起已經宣告失敗的ICO,報酬率將是原始投資的13.2倍。Mangrove並未揭露研究的ICO樣本數量。

由於ICO詐騙屢見不鮮,美國證管會(SEC)持續調查和關閉ICO計畫。證管會上周設立了一個假ICO網站HoweyCoins.com,目的在教育投資大眾注意ICO投資陷阱。

我們的看法:

第一、ICOIPO要容易許多,當然有許多詐騙。
第二、ICO要將募資主體設在境外,才能規避主管機關審查。

第三、ICO通常要和社群網站的募資結合,例如M17,這是新經濟的一種募資型式。

第四、ICO不屬於有價證券募集,更增加其風險性,投資人比較缺乏保障。

第五、ICO如此流行,說明人性的貪婪。

潤泰/新能源

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強攻新能源,近期指派集團綠能、生醫團隊包括旗下關係企業立凱電能、潤泰精材等前往俄羅斯考察,並確定攜手俄羅斯工程院;據了解,雙方將合作發展固態電池、生質能源等領域結盟合作,最快9月締約,三年內雙方將合組能源公司,共同搶進全球新能源市場。

由尹衍樑創辦的俄羅斯國際工程院台灣分會(TCIAE),日前由理事長陳振川率團前往莫斯科,訪問俄羅斯工程院等九個技術單位,成員除了立凱電能董事長張聖時、潤泰精密材料副總經理鄭瑞濱,還包括台大土木系教授曾惠斌及台科大教授黃炳照等十人,由台灣駐莫斯科大使耿中庸接待。

尹衍樑在新能源領域布局已久,最受人樂道的是近年積極投資Gogoro,發展創新的電動機車與電能交換系統,目前已經獲得美國、德國的青睞來台取經,除了已經與德國博世集團BOSCH旗下的子公司COUP進一步合作,正因為已投入電動車領域,因此對於電池領域展現濃厚興趣。

據悉,當前發展電動車的瓶頸在「電池」,而革命性的突破在於將液態電池轉換為固態電池,立凱董事長張聖時指出,固態電池的成本將是液態的一半,效能卻可能翻倍,將是未來電動車能源供應的主流。

俄羅斯國際工程院台灣分會(TCIAE)理事長陳振川21日表示,俄羅斯擁有很多高科技、稀有金屬等資源,此次率團前往俄羅斯深化產業合作,歡迎台灣有意與俄羅斯發展科技業之業者可透過用TCIAE之免費平台,做大台俄合作產業版圖。

潤泰集團與TCIAE此次前進俄羅斯,由陳振川率團,他指出,俄羅斯擁有許多高科技、稀有金屬等資源,台灣若能進一步發掘,雙方以互惠互利方式合作,可有效提升台灣的產業能量。陳振川表示,台灣業者若有意,我駐俄羅斯代表處及俄方之俄羅斯工程院、俄羅斯科學院均會給予最大協助。

我們的看法:

第一、潤泰開始投資新能源,是正確的做法。
第二、這是資本募集、技術密集的行業,適合潤泰。

第三、此外由於技術來源和市場應用,也需要廣泛和全球業者合作。

第四、台灣缺乏想像力和市場,才會錯失這塊全球熱門的投資領域。

國巨/普思

被動元件大廠國巨昨日宣布,斥資7.4億美元(約新台幣220億元)全資收購美商普思電子(Pulse Electronics),以強化車用、工規產品布局。業內認為,國巨擊敗台、陸、美三組競標團隊脫穎而出,未來在5G核心、即高頻與無線通訊兩大領域可望邁入新的里程碑。

國巨推算截至今年520日止,現金部位超過250億元,因此本次收購計畫將全部以自有資金支應,不會辦理增資,而此收購規模超越國巨在2000年收購飛利浦元件事業創下的180億元紀錄,在電子業收購案中,也僅次於明基併購西門子的350億元,以及綠點以289億元售予美商Jabil的案例,堪稱被動元件產業最大型的收購計畫。本次收購案,高盛是美方(賣方)的財務顧問,花旗則擔任買方的財務顧問。

國巨表示,最快將在今年第4季將普思電子納入合併報表,以普思電子去年營收120億元、營業利益13億元估計,初估若僅認列第4季營收,國巨年營收有望挑戰600億元,若是全年認列,營收將挑戰700億元,對國巨EPS貢獻度約3.71元。

國巨於周二召開臨時董事會通過這項收購計畫,將透過全資子公司Pluto Merger Corporation,現金收購普思電子,總交易金額達到7.4億美元,雙方已於昨日簽約,將在各項準備作業完善及得到主管機關核准後完成合併。

普思電子為美國橡樹資本管理公司(Oaktree)旗下所管理的投資組合公司,橡樹資本於20154月透過其投資基金持有普思電子全數股權,並於同年將普思由紐約證交所申請下市,轉為私有化公司。

普思是美國電子零組件領導廠商之一,包括高階變壓器、整合式連接器、高頻晶片電感、無線元件、電源供應器等產品均主攻高階市場,並長期耕耘車用、工規領域,擁有70年以上的全球知名度,專注於5G、電動車發展,生產工廠位於大陸,在全球都掌握關鍵專利。

由於普思在高階零組件夙負盛名,據悉這回共有四組團隊參與競標,其中一組大陸隊自行撤案,國內一家大型電子代工廠、國巨及一家美商共三組團隊參與最後競標,最終由國巨脫穎而出。

我們的看法:

第一、國巨併完了國內企業,開始將目標轉向海外。
第二、這次併購跨入車用、工業用電子領域,實在漂亮,和原有業務互補,陳泰銘不愧是併購高手。

第三、7億美金,對國巨來說,是很合適的併購規模。

第四、2011年前國巨和KKR結合就是為了海外併購,但被主管機關否決,因為不希望國巨下市,雖然這是遲來的正義,但仍然很可惜。

富士康/FII

鴻海旗下富士康工業互聯網(FIIA股上市,24日發行新股,眾所矚目的FII今日新股抽籤,發行價格今日開盤前一早披露,據上交所今日刊登的發行公告,富士康工業互聯網(代號601138、簡稱工業富聯)發行價每股人民幣13.77元,發行市盈率高達17.09倍。
這次發行新股FII將募集資金總額達人民幣271.2億。

FII掛牌上海證券交易所,創下登陸A股市場的獨角獸新紀錄,無論是新締造的A股速速,還是對富士康這家巨型企業,都具有戰略轉型意義。

FII今(23)日正式啟動發行新股抽籤,網下申購時間為24日的9:30-15:00;網上申購時間為同日的9:30-11:30/13:00-15:00

據招股書計算,FII發行費用人民幣4億,其中承銷保薦費3.39億、律師費1580萬、會計師審計驗資費3398萬,發行費率為1.49%左右,募集資金淨額達人民幣267.1億。

富士康工業互聯網擬發行不超過 1,969,530,023股人民幣普通股(A 股)股票,發行股份數量占發行後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約為10%,全部為公開發行新股,不設老股轉讓。初始戰略配售發行數量為590,800,000股,約占發行總數量的30%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上市本益比17倍,以中國大陸來說不算高,但以台灣IPO而言很高。
第二、募集資金271億人民幣,等於1,000多億新台幣,非常驚人,在台灣絕對不可能做到。

第三、創下A股獨角獸上市新紀錄,算是台灣之光。

第四、富士康未來一定會成為比鴻海更重要的資源整合平台。

第五、大家仍然認為FII是硬體製造出身,多少影響其價格。

李梅會面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4日與前來中國訪問的德國總理梅克爾舉行會談時表示,中國在自動駕駛、人工智慧(AI)、車聯網等新興產業領域持開放態度,並將嚴格保護智慧財產權,願與德國在上述領域加強合作。

華爾街見聞報導,本月2425兩日,梅克爾前往中國進行正式訪問,這是她第11次訪問中國,梅克爾上次訪中是在20169月初的杭州G20峰會期間。本次隨同梅克爾前來的,還有20家德國企業的高管,梅克爾此行還將前往深圳訪問。

昨日上午,李克強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東門外廣場為梅克爾一行舉行歡迎儀式,隨後雙方進行會談。稍晚,梅克爾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習近平表示,中德兩國關係得到長足發展,合作廣度和深度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中國已連續兩年成為德國最大的全球貿易夥伴。

習近平強調,歡迎德國以科技創新為引領,與中國共同做大市場,中國願與德國一同推動兩國關係不斷邁上新高度。

數據顯示,2017年,中德雙邊貿易額達1,866億歐元。目前德國跨國企業在中國設立各類企業約700家,在中國的銷售額超過2千億歐元,占其全球銷售額的15%,近年雙邊投資關係呈現不斷上升態勢。

據中國政府網報導,梅克爾在與李克強會晤時,李克強表示,希望德國企業搶占中國擴大開放的先機,實現互利共贏,中國也願意與德國推展第三方市場合作,特別是在中東歐地區先行先試。

同時,雙方並就中德自動駕駛領域合作達成意向。李克強表示,中方在自動駕駛、人工智慧、車聯網等新興產業領域持開放態度,將嚴格保護智慧財產權,願與德國在上述領域加強合作。他還提到,中方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已經放開合資企業的股比限制。

對此,梅克爾表示,德國非常願意與中國共同開發新能源汽車和自動駕駛等技術,希望中國為此提供更多便利。

另在共同推進中歐投資協定談判上,梅克爾表示,德方願為促進歐盟同中國關係的發展做出努力。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德長久以來關係密切,中國大陸除了美國以外最重要的經貿夥伴就是德國。
第二、加強中德交通合作意義重大,自動駕駛、AI、車聯網和IP保護都是重要題目。

第三、兩個討論子題均和汽車有關,因為德國是世界汽車強國。

第四、IP保護自從川普掀起話題以後,相信會更加得到世界其它國家的重視。

中交建

國安問題已愈來愈成為中國企業走出海外併購的一大障礙。近期,加拿大政府否決了中國交通建設公司(簡稱中交建)12億加元收購加拿大建築公司Aecon集團的交易。加拿大政府表示,收購案涉及敏感領域,否決這起交易案主要是出於國家安全考慮。

華爾街見聞報導,加拿大創新部長NavdeepBains的一份聲明提到,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23日宣布安全審查後的決定,否決了中交建下屬中交國際控股以12億加元(約合9.34億美元)收購Aecon Group Inc.的行為。Aecon隨後也證實,中交建的收購要約已被拒絕。

中交建是全球最大的工程和建築公司之一,也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最大承包商,其核心業務包括基礎設施建設、設計以及管道疏通,該公司2017年營業收高達4,601億元人民幣。

報導稱,這是杜魯道2015年擔任加拿大總理以來,首次否決外國公司收購案。

Bains表示,在加拿大投資法案基礎上,加國政府官員已經聽取了國安機構的審查建議。根據調查結果,為了保護國家安全,加拿大政府否決了中交建的這一項投資計畫。

對此,市場分析人士指出,Aecon的建設工作可能會涉及到國家電信網路、核電以及軍事住房和培訓設施等敏感領域。

根據Aecon官網介紹,該公司主要經營採礦、基礎設施、能源和服務行業,從事包括工廠、道路、下水道、劇院、書店和飯店建設等項目開發。譬如,多倫多市的地標性建築加拿大國家電視塔,就是Aecon集團所承建。

報導指出,除了加拿大之外,美國政府先前也收緊了對外國投資的審查和監管。今年522日,美國參議院金融委員會通過一項法案,旨在加強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許可權,收緊對外商投資監管,從而加強出口控制。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不只是美國,連加拿大也開始封殺中國大陸的併購。
第二、基礎建設牽涉到電信網路,這是敏感話題。

第三、現在終於明白為何川普要禁止高通出售案,原來有長遠戰略考量。

第四、台灣不同於美、加,不能動輒把外人投資扣上國安帽子,最終的損失還是我們自己。

福建自貿區

廣東、天津、福建自貿區自20154月正式掛牌,上路屆滿三周年,大陸國務院24日公布,進一步深化廣東、天津、福建自貿區改革開放方案,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
大陸商務部及廣東、天津、福建三省市領導,昨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廣東自貿區改革開放方案提出建設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範窗口等18個重要舉措。

具體指標包括建設廣東區域性股權市場,設立以碳排放為首個交易品種的創新型期貨交易所。

以及發展金融科技,加快區塊鏈和大數據技術運用、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協同發展的合作體系,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在航運、金融、科技創新的國際領先地位。

天津自貿區就打造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示範區,提出16個重要舉措。
重要指標包括支持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開展跨境投融資,允許外資金融機構在自貿試驗區設立外資銀行,允許民營資本與外資金融機構在自貿試驗區共同設立中外合資銀行。

並且創新汽車平行進口試點、建設人工智慧產業研發、製造、檢測、應用中心和先進通信技術創新基地。

福建自貿區則提出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加快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的21個舉措。

尤其是針對加強閩台金融合作,將允許境外企業和個人開立新台幣帳戶,建立兩岸貨幣現鈔調運機制。並試點新台幣區域性銀行間市場交易、支持自貿區內的台資金融機構在銀行間債券市場開展承銷業務。

還要將海峽股權交易中心建成服務台資企業的專業化區域性股權市場,並建立與台灣徵信產品互認機制。

而產業發展方向則以深化積體電路、光學儀器、精密機械等先進製造業和冷鏈物流、文化創意、健康養老、中醫藥等現代服務業的對台合作。

大陸自20139月在上海成立第一個自貿區,2015年在廣東、天津、福建第二批掛牌,到2017年有遼寧、浙江、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陝西等第三批七個自貿區接棒成立,這1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制度創新,已經形成四批改革試點經驗,包括貿易通關便利化、行政簡化單一窗口、檢驗檢疫採事中事後監管創新等,已向全大陸複製推廣達153項。

我們的看法:

第一、隨著廈門惠台60項政策出台,未來福建戰略地位會更加重要。
第二、福建是大陸未來計畫和平統一台灣的跳板,就如同粵港澳大灣區一樣,海岸兩岸會逐漸整合成一個經貿板塊。

第三、福建自貿區開放新台幣帳戶,意義重大,可以加速和台灣金融合作,兩邊產業快速融合。

第四、福建以前比較落後,但未來會在AI等領域給開放台灣企業,成為創新的試驗場。

洛桑競爭力排名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24日公布2018年世界競爭力排名,美國擠下香港成為第1。台灣在63個受評比國家位居全球第17,比去年退步3名,並且被擠進第13名的中國大陸超越,落居亞洲第4,寫下2009年以來最差表現。

2018年「IMD世界競爭力排名」,台灣總體表現排名遭大陸超越,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昨表示,世界競爭力衰退確實是警訊,政府注意到了,將從增加基礎建設、鼓勵企業投資以及解決五缺方向著手改善,呼籲國人一起努力、投資台灣。國發會主委陳美伶昨表示,會正視落後大陸的事實,大家擔憂的地方都將改進。

根據2018世界競爭力報告,今年全球前5名與去年相同,但名次出現變化,美國去年第4,今年坐上第1名,重返全球競爭力榜首,擠下去年第1的香港。香港退居第2,其次依序為新加坡、荷蘭與瑞士。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大陸今年排名大幅躍升5名,競爭力排名晉升至全球第13、亞太第3IMD全球競爭力中心主任布里斯分析,大陸排名上升的主因為實質與無形基礎建設的投資,以及法規制度面的改善。

IMD評比有4大項目,包括「經濟表現」、「政府效能」、「企業效能」及「基礎建設」,台灣排名全數倒退。「企業效能」比去年下滑5名至20名,主要是勞動市場細項指標從去年26名大幅退步至38名,行為態度及價值觀指標也從去年的16名退至23名,其餘包括金融與經營管理兩項指標,表現也比去年差。

「經濟表現」方面,今年比去年下滑2名至第14名,其中,國際貿易與國際投資排名退步最多,但就業與價格表現相較去年佳。台灣在外國直接投資(FDI)指標排名第54,可說是吊車尾。

「政府效能」今年雖比去年退步2名,從第10名滑落到12名,但租稅政策與社會架構2項指標比去年改善,可是經商法規與體制架構排名大幅退步。

台灣的「基礎建設」類別今年排名小跌1名至22名,基本建設從去年30名跌落9名至39名,技術建設指標表現也欠佳,下跌3名。科學建設表現排名與去年相同,醫療與環境及教育兩項則比去年好,分別進步3名與6名。

綜觀台灣近年IMD競爭力排名,2009年全球排名23,是表現最差的一次;2011年排名第6,是最佳的一次。

我們的看法:

第一、近年台灣政府執行力出了很大問題,排名下滑,並不讓人意外。
第二、FDI外人直接投資排名吊車尾,慚愧啊政府沒有任何藉口,希望新成立的投資台灣招商事務所能改變這個現象。

第三、勞動力排名也下跌了許多,這是「一例一休」後遺症。

第四、中國大陸進步很快,許多策略都令人耳目一新,最近又加大開放市場的力度,排名上升是應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