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7日 星期一

Q&A

Q&A:

Q1:
Dear Mr. Huang, As you've mentioned, Taiwanese firm owners seem to be more conservative when directly investing and managing operations in foreign nations (especially the ones with language barriers). From an investment banker and financial advisor's perspective, 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ncept you introduce to your Taiwanese clients? How do you support them to get over this mental barrier? Thank you. Mike
由Mike於 2010/12/12張貼在台灣宏觀-「TAIWAN OUTLOOK」

Q2:
Dear Mr. Huang, How do you think Taiwanese financial holding firms or just boutique investment banks in general can take advantage of the unique Sino-Taiwan relationship as well as Taiwan's early exposure to the foreign capital market compared to that of China, in order to compete with Wall Street Bulge Bracket banks such as Goldman Sachs, Morgan Stanley and UBS's operations in China? Thank you. Sincerely, Mike
由Mike於 2010/12/12張貼在台灣宏觀-「TAIWAN OUTLOOK」

Q3:
Why is that we observe more Taiwanese firms coming back to Taiwan for their IPOs rather than staying in China or Hong Kong? - Mike
由Mike於 2010/12/11張貼在台灣宏觀-「TAIWAN OUTLOOK」


---------------------------------------------------------------

Dear Mike, Sorry for my very late reply.

A1:
The lessons for Taiwanese firms in managing overseas operations are (1) train and utilize local talents; (2) establish central management and report system; (3) deveop global thinking and mindset; (4) develop a strong corporate culture and core value; and (5) constantly enhance mutual communication and understanding.

A2:
The opportunity for boutique investment bank is tremendous in the Greater China Region. Taiwan and China don't understand each other and need middleman to bridge the distance. In additon, ECFA paves the road for further cross-strait investments.

These golden deal opportunities are too small for Goldman Sachs and Morgan Stanley. Also, there Taiwan and China office don't talk or collaborate with other. I set up FCC Parnters as a boutique merchant bank in August exactly because of that.

A3:
Taiwan Stock Exchange did a good job in attracting Taiwanese firm to go back to Taiwan for IPO. Home is always better. Hong Kong is only for big market cap players and not suitable for high-tech companies. China A shares takes too long to wait and there are a lot of uncertainties.

However, TWSE has been extremely slow in approving IPO from overseas Taiwanese issuers. So far only 6 out of 67 got listed during the last two years. Taiwanese issuers might change to other bourses if the speed of TWSE approval continues to be slow.

Best regards,

CY

2010年12月24日 星期五

凱雷 / 太平洋保險/凱雷 / 凱擘/沃爾瑪 / 好又多/

凱雷 / 太平洋保險

凱雷投資的中國太平洋保險H股,上市後鎖定期屆滿,五年獲利高達7倍,合計48億美元,這是亞太地區PE單一投資項目最大的獲利金額。

中國大陸PE和保險公司特別有緣,第二大平安保險當年也有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投資,近期泰康保險則由高盛入股。大陸PE和金融機構形成一種良性的互動關係,大家只看到今天凱雷獲利的風光,卻沒有注意到五年前剛入股太保時的風險,從一家國有企業轉型成民營企業,並且從台灣聘請專業經理人(潘燊昌,前安泰人壽總經理)。

如果我記的沒錯,尹衍樑先生當年應該也是跟隨凱雷的投資人之一,難怪現在有大筆資金去投資南山人壽。


凱雷 / 凱擘

凱雷集團賣凱擘,意外成為協助央行守匯的有力工具之一!為消除民眾對台幣匯價升值的預期心理,央行外匯局長21日傍晚主動宣布,央行已接獲經濟部投審會的核准函,同意凱雷集團轉讓凱擘股權給大富媒體,總金額為新台幣412億元,折合超過13億美元,21日就可開始匯出。

所幸這次新聞的焦點,沒有在放在攻擊私募股權基金獲利多少上面。我們希望透過最近新聞報導,更多人能認識了解PE的內涵。沒有PE當時接手出事的東森多媒體,現在又怎會有富邦蔡氏家族進行數位匯流整合的機會?PE是台灣企業進行產業整合、大陸投資和全球布局的最佳工具,金管會對PE的負面解讀並不代表台灣除了金融以外的其他行業未來都不能和PE合作。

陸資鬆綁

儘管這次江陳會談,兩岸不會簽署投保協議,但大陸海協會長陳雲林罕見地替「為數不多陸企」發聲,希望減少陸資來台限制,增加人員往來便利,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則強調兩岸投保協議應從「保護投資人角度」思考。兩岸為投保協議納入陸資鬆綁議題,隔空較勁意味濃厚。

這大概是半年來,中國大陸政府高級官員,從王毅、商務部長陳德明到陳雲林,第三、四次呼籲台灣放寬陸資投資限制。現在選舉已經結束,也不見政府高層有進一步提出第二批陸資來台開放名單,雖然台灣表示投保協議談判和陸資鬆綁不會掛鈎,但是從大陸企業和官員的憂心反應來看,陸資來台真正遇到了極為嚴重的障礙。

沃爾瑪 / 好又多

全球最大連鎖量販店沃爾瑪在中國大陸吃癟了!原本今年可望併購台資的連鎖量販店「好又多」一案,時程將延後至2011年5月,由於契約中某些交易條件「明顯談不攏」,無法在預定時間之內完成。

2007年2月開始,沃爾瑪正式宣布收購「好又多」,已經過了三年卻不見進展,由於收購過程中彼此歧見太多,雙方從文化到管理模式都南轅北轍,讓兩個企業處在對立面,而非合作對象。

2007年2月沃爾瑪宣布,以2.64億美元(約新台幣78.82億元)收購廣州好又多控股公司35%的股權,同時向其他股東提供3.76億美元(約新台幣112.25億元)的貸款,換取另外30%的投票權。因此,沃爾瑪雖然只持有好又多35%的股權,卻有65%的投票權,全面掌握好又多的經營。

被併購的好又多,須從台資企業轉換成外資企業,在公司內部的產權問題和採購系統的整合上,也始終無法和沃爾瑪「搭上線」。

我們有幾點感想:1、台灣企業高價賣給外資,結果都不理想,之前頂新魏家將樂購賣給英國特易購(Tesco),也有很大的文化融合問題,業績一落千丈。2、大陸台商不擅上市資本運作,又太過於家族導向,將來恐怕唯一出路還是將事業高價拱手賣給外資或中資。3、好又多也該檢討,三年都不能將狀況調整過來,究竟是甚麼原因?沃爾瑪出價高達10億美元,但是有前提條件,不是兩手一攤就可以等著數鈔票了,只能說台灣人財務運作能力和sense太差,不了解國際業務。4、大潤發明年將在香港上市,今年已經打敗家樂福,成為大陸量販業一哥,看來台灣服務業的未來真的是在中國大陸,台灣人一定會比外國人會做得更好。

2010年12月17日 星期五

KKBOX / KDDI- 全球科技50強- 香港IPO- 友達/面板

KKBOX / KDDI

經營之神王永慶外孫、同時也是大眾集團董事長簡明仁長公子簡民一所成立的線上音樂服務KKBOX(願境網訊),本周同意日本第二大電信公司KDDI收購案;KDDI以6,000萬美元(約新台幣18億元),取得KKBOX海外控股公司76%股權。

KKBOX將納入KKDI電信集團,明年初將在日本推出線上音樂服務。

KKBOX雖然賣給了KDDI,但創始股東及經營管理團隊仍保有24%股權。由此交易規模推估,KKBOX目前市值約有8,000萬美元(約新台幣24億元)。

我們的感想如下:第一、台灣互聯網產業不振,本案算是一大突破。第二、數位匯流時代成形,凱擘出售給富邦、蔡衍明買下中嘉,將來產業鏈各個環節M&A會不斷發生。第三、華人市場受到重視,日本借助台灣平台,可以進軍大中華市場。第四、此次估值頗高,雖然和中國大陸互聯網業者相比還有一段距離,已相當難得。

全球科技50強
  
彭博商業周刊票選今年全球50家表現最好的科技公司,中國企業迅速崛起,騰訊、百度分居一、三,話題不斷的美國蘋果電腦排行第二。蘋果iPad電腦供應商台灣新普科技表現不俗,與加拿大的黑莓機製造公司RIM公司並列第23名,是唯一上榜的台灣企業。

台灣新普科技受惠於為蘋果iPad供應大部分電池,今年表現搶眼。目前新普不但為其他平板電腦和筆電製造商供應鋰電池,明年還計畫跨足電動車的電池市場,企圖心十足。

台灣廠商只有一家入榜,是一大警訊。本票選重要指標是銷售和獲利成長、ROE、股價表現等等。台灣企業若不利用大陸市場,成長速度肯定快不了。另外傳統代工模式面臨轉型,也是重要原因。台灣科技產業迫切需要新的戰略、新的定位和新的市場。

香港IPO
  
2010年香港是全球最耀眼的IPO市場,Dealogic的資料顯示,至12月初為止,香港交易所IPO籌資規模超過528億美元,遙遙領先紐約的420億美元,可望連續兩年登上「全球最大IPO中心」寶座,中國大陸各證交所IPO融資總額更達669億美元,凸顯中國正崛起為金融強國。
  
香港和上海是募資重鎮,但名列中國第二大的深圳證交所今年也急起直追,以中小企業為主的190家公司在深圳共募資280億美元,另有104家企業在深圳證交所創業板(ChiNext)募資129億美元。
  
我們的感想:第一、香港資本市場今年的成績不完全來自中國,許多外國企業到香港第二上市,是一大成就。第二、大型外國企業到亞洲來上市是好事,台灣可以沾光,多吸引一些小型企業來台上市。第三、在香港上市不完全是為了募資,打響品牌進入中國市場也是重要考慮。第四、台灣今年IPO雖然到高峰,但和亞洲其他國家比較起來實在微不足道,關鍵在審批太慢、法令過於繁雜,應該以創新思維大刀闊斧積極改進。

友達/面板
  
友達投資中國大陸,久久未獲經濟部批准; 三星向歐盟告密,造成多家台灣面板業者被處以巨額罰款。
  
鴻海郭台銘董事長實在看不下去,高分貝砲轟主管機關,立刻得到回應。台灣政府真是開放的最大障礙,韓國和台灣正在進行經濟戰和政治戰,台灣處境險惡,政府非但不幫忙,還是絆腳石。本協會大聲疾呼「讓台灣產業走出去,外國企業走進來」已久,但是和郭董事長一吼震山河的氣魄比起來,相差以千里計,真的希望恭請他擔任本會名譽理事長。

2010年12月10日 星期五

華碩,研揚,陸資來台政策,優酷,紐約上市

華碩/研揚

華碩昨日宣布,將透過轉投資公司,以總收購金額53億元公開收購上市公司研揚科技,為進軍物聯網、智能電網及遠距照護醫療做布局。每股收購價格為57.5元,收購完成後研揚將下市。研揚表示,將與華碩在通路、研發及採購三方面先展開合作。

華碩表示,收購研揚主要是考慮到未來雲端時代,物聯網及智能電網都需要用至工業級的產品,藉由投資研揚可以切入工業電腦及雲端時代相關產品,在醫療領域將會率先合作,鎖定歐美市場,且不排除未來華碩品牌ASUS也將跨入工業電腦領域,與研揚自有品牌AAEON雙軌並進。 研揚強調,與華碩共同成立合資公司,主要考量是希望公司的未來成長可以更有前瞻性,並突顯研揚在工業電腦產業自有品牌的價值。

我們的觀察如下: 第一、這對華碩來說是一個重要的策略,跨足工業PC,並強化華碩的企業雲端解決方案實力。第二、針對的市場如物聯網與智能電網皆是中國大陸七大新興戰略產業,將深化大陸佈局。第三、華碩自身「有機成長」面臨瓶頸,滿手現金,未來勢必以併購來帶動成長。

陸資來台政策

由監察院財政及經濟委員會,本週赴經濟部進行巡察。會中,監委也相當關切陸資來台布局及大陸市場的拓銷。監委認為對外招商,爭取外資來台投資,「該來大都來了」,現階段對外招商引資,應該以爭取陸資來台布局為重點。

據了解,儘管五都選舉已經結束,且兩岸ECFA即將在明年生效,但有關人士透露,面對五都選舉國民黨得票率降,有人認為政策走得太快,也因此,國民黨內部正就現行大陸政策,進行全面檢討,也使得至年底前,大陸政策呈現觀望氣氛。

我們覺得這是相當莫名其妙的作法,國民黨選舉結果不理想,和選舉人個人形象及能力有關,但不應於把帽子扣在陸資開放政策上面。事實上,到現在為止政策都還未真正開放,現在不但放緩邀請陸資參訪團,更放慢公布第二批開放陸資來台名單,放慢陸資企業TDR審批速度,這樣只為讓企業更加背離台灣。今年大陸台商有6家A股上市,超越台交所二年來爭取「台商因台上市」總和(4家),是一大警訊。若再要作繭自縛,台灣和亞洲其它四小龍的差距,恐怕只會越來越遠。

優酷/紐約上市

中國優酷網,成為全球首家在美獨立上市的視頻網站。首日該股股價收於33.44美元,漲幅高達161.25%,成為美國上市首日漲幅第2大新股。僅次於中國入口網站龍頭百度,表現亮眼。

經歷3次上市高潮,今年中國網路企業又在海外密集上市,並在美股接連創下佳績。據統計,中國網民規模已經超越4億,網路普及率攀升至33%,新興產業發展潛力無窮。

優酷網市值35.24億美元左右,位列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網易、新浪之後,成為大陸第6大網路公司。

我們有幾個觀察: 第一、美國資本市場認可創新,給予新興企業高P/E,雖然企業仍然在「概念」階段。第二、美國又開始吹中國熱,今年在美上市中國公司表現佳。第三、中國大陸資本市場已有自成一格的互聯網版塊。第四、美國上市快,台灣上市審批必需加速,否則將來企業會轉往A股、美國和香港上市。

2010年12月3日 星期五

Morgan Stanley ,CICC,瑪麗米克,KPCB,鴻海,矽谷,美傑華,第一,TDR,台灣佈局,光線,米高梅,復星,歐洲

字數3230
Morgan Stanley / CICC

中國證監會日前公告顯示,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中金公司)的股權結構變更申請已獲得該機構批准。據了解,該股權變更為私募股權基金KKR和TPG從摩根士丹利各自購得11%的中金股權,該筆交易總金額約10億美元。

摩根士丹利在1995年中金公司成立時,投資3,700萬美元取得34.3%股權。若以10億美元出售其中11%股權,意味著這部份股權的投資回報率高達84倍。

我們有幾項觀察: 第一、外資PE可以投資中國大陸一流證券公司,這是值得台灣金管會參考的。第二、Morgan Stanley最早就佈局中國,雖然後來水土不服,喪失主導權,但是造就了中國最佳的世界級本土投資銀行,至少在財務上獲得了豐厚的回報。第三、Morgan Stanley現在大陸又成立一家新的中外合資投資銀行,外資券商看好A股市場,雖然有持股上限33%,仍會絡繹不絕的建立JV投資銀行。不過是否能拿到案子又是另一回事,2010是中國A股IPO的大豐收年,但95%的案子都由大陸國內券商囊括,合資券商如UBS和高盛只分到很小一杯羹。第四、台灣券商已錯失最好時機,將來若拿到合資執照,最大的機會應在輔導大陸台商A股上市。

瑪麗米克/KPCB

Mary Meeker瑪麗米克是美國投資銀行Morgan Stanley的首席internet分析師,也是華爾街最具影響力的指標性人物。

Meeker女士在Morgan Stanley工作20年之後,最近宣布退休,加入矽谷最著名的老牌創投公司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作為合夥人,KPCB過去曾經投資的案子包括Amazon和Google。KPCB進入中國大陸較晚,作得並不成功,最近又錯失了兩個最熱門的網路案子-Facebook和Twitter,故欲急起直追。

Meeker最看好的未來投資領域是Mobile Internet,包括行動軟體應用及行動上網裝置(mobile devices),另外她還看好social networking(社交網站)和電子商務。

Meeker認為整個新一代網路熱潮仍在第一、二局(以棒球賽來作比喻) 起步階段,KPCB則認為在這個領域的投資機會令人眼花瞭亂,不知從何下手。

對於台灣來說,有幾個啟示: 第一、internet應用現在才真正開始成長,尤其在mobile internet領域。第二、台灣最大的機會是mobile internet device,這也是行政院「全球十大招商項目」之一。第三、中國大陸是最大的市場,而且已經和美國走出不一樣的路,百度、騰訊和盛大都是例子,台商不可忽略。第四、電子商務是新世紀兩岸連接的橋樑,台灣應將其作為策略發展重點。第五、要重用年輕人才,網路不是四、五十歲的人可以看得懂的,連KPCB這樣的矽谷老將都不得不認輸轉型。

鴻海/矽谷

鴻海最近一次與三家矽谷一流創投(包括NEA,DCM等)簽署MOU,將與其合作,由創投將先進技術移轉給鴻海,利用鴻海的平台將其商業化。

我們對此大表喝采。郭台銘董事長宣稱要從「製造的鴻海」轉型「科技的鴻海」已經多年,但一直沒有什麼突破,鴻海仍然被人認為是代工的廠商,只會衝營業額,壓低成本,從事水平式的規模產業整合。今年以來大陸廠區一系列員工跳樓事件,充分地暴露了鴻海的弱點,並且說明代工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

值得令人警惕的是,鴻海並未和國內創投合作。台灣VC以往是帶動高科技產業成長,企業蛻變的火車頭,但是隨著國內投資環境的轉變、政府產業政策不彰、大陸投資限制、全球佈局緩慢,早已和產業完全脫節。中國大陸剛頒布「七大戰略新興產業」,企業和創投爭先恐後佈局電動車、綠能、互聯網和生物醫藥等新領域,政府全力配套,並以「創業板」資本市場作支撐,短期成長迅速。

在我們為鴻海慶幸的同時,是不是應該深刻檢討台灣科技自主創新的未來?

美傑華/第一

英國最大保險集團英傑華(AVIVA)和在台合資夥伴第一金控不合,要求分手,停止第一金人壽(原名第一英傑華人壽)的業務。保險局長黃天牧表示外資「不能說來就來,說走就走」,強調保險是長期經營,兩大股東必須繼續試著磨合,不能輕言離婚。

英傑華是在現任金管會主委陳裕璋在其擔任第一金控董事長任內和第一金合資的,不知這是否因為這會讓陳主委很沒面子,才不准其撤資?

我們堅決反對金管會的作法。第一、資金自由流動是一個國家開放的指標,只准進、不准退,還有誰敢來台灣投資? 第二、政府應該檢討為何外資保險公司紛紛要退出台灣市場,是否是經營環境出了什麼問題,而不是一昧要求「長期經營承諾」。第三、南山人壽出售失敗,雖有其背景及因素,已經創造了一個高難度的「退出門檻」,現在又來了英傑華個案,對外資心理會有不利影響。第四、我們要放棄對外國策略性投資者的迷思,金融海嘯後外資在亞洲是賣出方,陸資和PE才是未來全球的金主和主流投資者。

TDR/台灣佈局

大陸在港上市的地產開發商花樣年控股正式向台灣證券交易所申請發行1.2億單位TDR,且宣布TDR的集資淨額12億元新台幣將全數用於成立台灣子公司。花樣年將與台灣商用遊戲廠商泰偉,合作開發金門旅遊及渡假村。

花樣年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潘軍表示,台灣與大陸的經濟融合,已經成為兩岸發展趨勢,兩岸簽定經濟合作架構協定(ECFA)已更加有力地推動兩地經濟互動,花樣年因此看好衍生出的商機。

目前泰偉在金門有近2萬坪的土地,預計初期投入50億元資金開發、興建大型渡假村,明年可望正式動工,4年內建成五星級度假飯店、免稅購物精品商店、特色小吃與主題餐廳,及部分海島型度假設施。

本週另外一家中國大陸著名時尚運動品牌特步也宣布發行TDR,一半新股,另一半老股,由其股東凱雷私募股權基金提撥,總金額約8500萬美元。值得注意的是,特步此次發行的資金用途,也是要用於台灣展店,其代言人是台灣著名的男女歌星蔡依林和潘瑋柏。

由花樣年和特步的例子可以看得出來,ECFA對於陸資企業來台已經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大陸對台灣的興趣正不斷增加,而且逐步化為實際投資行動,TDR的開放更可讓陸企「台灣籌資、台灣投資」。台灣應該加速排除投資障礙,政府至今尚未公佈第二波陸資來台投資的產業類別,而經濟部和金管會的政策也有許多不一致的地方,應該藉著TDR的東風,儘速召開跨部會的政策協調會。

光線/米高梅

大陸三大非國有電影公司之一,光線影業(Enlight Pictures)總裁張昭指出,近來盛傳中資將入股好萊塢電影公司米高梅(MGM)的消息,並非空穴來風,是有根據的。

光線影業自2006年成立以來,四年內已經自行投資發行了24部大陸國產電影,總裁張昭表示,光線影業將打造Made in China的電影第一品牌。

今年上映的《唐山大地震》,對中國電影產業而言,是個史無前例的拍片模式。其仿效好萊塢電影產業鏈「投融資→製片→發行→上映→衍生商品」流程,讓每個流程環節中的各路人馬都賺飽。

《唐山大地震》票房收入超過人民幣6億元(約新台幣27億元),但不只如此,影片帶動的後續衍生收入更驚人,這也是好萊塢電影產業發展的秘訣,透過電影在全球上映,達到文化「出口」,相關周邊產品以及觀光效應。然而,《唐》片的成功也成為今後大陸電影發展標準。

我們的觀察如下: 第一、大陸不只強調硬實力,更加速發展軟實力和文創產業。第二、大陸文創影視發展將走向集團化、全球化,未來其文化輸出的影響力將如同韓國偶像劇一般,遍布亞洲甚至全球。第三、台灣現已成立文化創業基金,這是很好的開始,但是不要只是小打小鬧,應迅速建立商業模式,規模化產業化,才能在全球華人文化舞台占有一席之地。

復星/歐洲

中國復星集團(Fosun)計畫大舉進軍歐洲市場,對奢侈品牌、小型科技公司和學名藥產業展開投資;該集團董事長郭廣昌表示,公司正在深入討論3項領域的多個潛在投資目標,且任何一筆投資都可能高達20億美元。

郭廣昌表示,該集團正深入討論上述3個領域的多個潛在投資目標。而復星的任何一筆投資,金額都有可能高達20億美元,儘管初始的投資可能會限制在1億歐元(約合1.31億美元)到2億歐元之間。

據郭廣昌介紹,復星將特別關注服裝與鞋子品牌的投資機會,並計畫將醫藥業務擴展至歐洲,建立研發中心和分銷管道,也將投資學名藥產業,加強集團的新藥開發能力。

復星是中國大陸最成功的民營企業,今年上半年和凱雷成立了一個一億美元的「走出去」基金,希望到國外收購技術、品牌和道路,此次高調表示要投資歐洲。

值得注意的是,郭廣昌想投資的鞋子和服裝,也有很多台灣企業涉足,但是沒有看到什麼台灣消費類企業表示要收購國外品牌,只有高科技企業如宏碁比較積極從事海外M&A。歐洲名牌如歐舒丹和PRADA正先後到香港掛牌,品牌才是價值的泉源,而中國大陸市場正是機會。台灣企業除了自己建立品牌外,更要加速收購國際品牌,才能和大陸企業競爭。

2010年11月26日 星期五

中國併購公會年會/好孩子

中國併購公會年會

中國併購公會本週四在上海舉辦第八屆年會,於香格里拉舉行,非常熱烈,但是並未有特別的新意。

今年併購的主題包括「產業整合」與「全球佈局」,大陸企業「走出去」已成趨勢,現在討論的重點不再是Why,而是How,如何確保跨境整合的成功,不會造成文化和管理的衝突,這是大陸企業關切的重點,看來大陸和台灣M&A討論的境界已經不一樣了。

「區域發展」與「東北亞併購合作」是這次討論的新題目。大陸重視和鄰近各國的關係,這次並計劃發起「亞洲併購協會」,由中日韓三國共同成立,等於是一個「東北亞」的經濟體策略聯盟。

台灣在ECFA之後,更應重視「區域發展」,但新加坡、香港等區域積極建立關係。經建會本週也由劉憶如主委帶領,前往新加坡介紹台灣投資環境。我本想大力推銷ECFA後的台灣,希望宣揚台灣在區域發展的重要性,但是大陸朋友更關心的反而是五都選情。看來萬一國民黨輸了,兩岸互動的進行曲很可能會變調成清唱或慢板歌曲,怎不令人擔心。

好孩子

中國大陸最大的兒童用品專業設計製造企業-好孩子在香港聯交所掛牌。雖然最近香港股市不振,許多IPO紛跌破發行價,但是好孩子第一天上市,股價上漲18.37%,表現一枝獨秀。

好孩子是位於大陸昆山的一家民營企業,上市前引進PE,很多年都無法上市,沒有想到這次的上市那麼成功,超額倍數1483倍是香港有史以來第三高,凍結散戶資金是香港今年第二高,僅次於四環醫藥,上市本益比高達34倍是相當驚人的數字,只略遜於四環醫藥的39倍。我認為十二五之後,中國內需股被看好,投資人都在尋找品牌和通路概念,前一陣子另外一家嬰童服飾品牌「博士蛙」香港上市也被追捧得很厲害。

好孩子總裁宋鄭還是一位典型大陸民營企業家,作風比較野蠻,和比亞迪的王傳福很類似。第一家引進的PE在十年前,是香港/上海背景的「第一上海」金融集團,總裁為勞元一。大陸人對大陸人,打得水火不容,很多年勞和宋彼此鬥來鬥去,影響企業發展很大,最後第一上海在四年前賣給另外一家外資PE Pacific Alliance。去年Pacific Alliance欲出售持股,委託摩根史丹利找了很多其它PE和戰略投資者出售,由於要價太高(EV / EBITDA 達10多倍),最後無疾而終,沒想到這次竟能用超高價上市。

我們有幾個觀察: 第一、IPO市場變好,PE要投資恐怕因為價格,出手越來越難。第二、已經投資的PE反而可以利用IPO高價退出。第三、時間決定一切,好孩子用十二五內需的題材大獲成功,但是若在本週兩韓事件後上市,恐怕也會折翼。第四、大陸新興民營企業家利用A股和港股市場崛起,將對台商形成重大的威脅。

2010年11月22日 星期一

中鋼/寶鋼、阿里巴巴/仲躋偉、 必和必拓/Potash、 通用IPO

中鋼/寶鋼

為了確保礦源,提高原料自給率,降低採購成本,中鋼繼拿下韓國東部金屬5%股權後,中鋼董事長鄒若齊最近證實,中鋼與大陸寶鋼已達成共識,未來將攜手赴海外投資煤、鐵礦場。

中鋼每年都會和寶鋼舉行一項鋼鐵論壇,主要集中在技術交流議題上。中鋼董事長表示,希望彼此長期在技術交流以外,能夠延伸到礦源的投資,讓彼此得利。

我們對此有幾個觀察: 第一、兩岸的合作早該從技術合作走向股權合作,中鋼的政策方向非常正確; 第二、中國大陸礦業公司和中國投資公司這兩年積極在海外進行礦源和礦業的併購,證明這是策略性的關鍵資源佈局; 第三、兩岸併購共同「走出去」是大趨勢,可以優勢互補,創造雙贏。台灣搭中國大陸的順風車更容易進入全球關鍵資源和企業,而中國大陸藉由和台灣的合作,可以降低「中資威脅」的形象。我們認為經濟部或經建會應該積極推動這種兩岸龍頭企業攜手合作的「全球M&A」,擴大台灣的視野和格局。

阿里巴巴/仲躋偉

中國大陸第一大網路公司阿里巴巴最近挖角台灣前中國信託仲躋偉,加入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寶」公司。

仲躋偉是台灣人在大陸消費金融市場最早發跡的人物,8年前就在大陸,協助台灣中國信託和大陸招商銀行信用卡業務的合作,奠定招商銀行今天在信用卡業務的領導地位,後來更被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挖角。

馬雲挖角仲躋偉有幾層意義: 第一、阿里巴巴由網路走向「第三方支付」,終將成為另類銀行新勢力,這和美國Google和iPod的經驗很類似; 第二、馬雲是最早認同台灣中小企業實力的大陸人士,曾呼籲台灣中小企業要透過網路方式進軍大陸市場,此次挖角仲先生,說明他不但看好台灣中小企業經驗,更肯定台灣人才的經驗與實力; 第三、「中國市場」對台灣既是機會也是威脅,其中之一是台灣人才的流失。台灣舞台太小,企業老闆又不尊重專業經理人,當中國企業變成世界領導者後,越來越多台灣人才會轉投效大陸企業。第四、「商業模式」和「速度」是企業成功的關鍵。看馬雲轉型網路銀行新商業模式,以及它落實新模式的快、狠、準,不禁擔心台灣企業未來是否還有實力與大陸民企一爭高下。


必和必拓/Potash

全球最大礦商必和必拓公司(BHP Billiton)14日宣布放棄以390億美元收購加拿大鉀肥生產商Potash,理由是無法滿足加拿大政府開出的條件。必和必拓不但面臨大型併購對象漸少的窘境,其監管環境也愈來愈嚴苛。

在G20之後,全球面臨新的挑戰,企業彼此既競爭又合作,敵意併購會很難進行,而且全球監管和公司治理越來越嚴格,國家主權意識抬頭,台灣金管會否決南山人壽案就是一例,AIG雖然非常不爽,也沒有辦法。投資銀行要賺M&A的Fee,難度將會越來越高。

通用IPO

美國通用汽車重新上市,募資231億美元,創下全球IPO最大紀錄,股價第一天即上漲,非常驚人。美國政府的紓困手法實在高超,不管是AIG或通用汽車,在很短時間內都能收回大部份資金。我認為其成功最重要的關鍵是「效率」,掌握了時間點。台灣政府主管機關效率太過緩慢,企圖討好多方,平衡彼此利益,但到頭來誰都無法討好。美國政府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鏡。

2010年11月5日 星期五

中遠/陽明;遠雄/ 阿布達比;REITS/ 下市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第67期電子報

中遠/陽明

中國遠洋運輸集團最近表明希望投資陽明海運在高雄港的第六貨櫃中心意願。交通部表示,現階段政府僅允許陸資企業投資台灣的公共建設,但不能參與”經營”。

中遠與招商局在兩年前就表明希望投資興櫃20%的股份,但是根據興櫃BOT合約條件,需等到完工以後才能讓其它企業入股。有意投資興櫃的還包括新加坡港務局,美國PAG碼頭公司等。

中遠表示,為了能停靠萬箱貨輪,中遠需在高雄有自己的碼頭。中遠希望和陽明合作,與陽明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開發陽明計劃要在高雄港開發的地段。

ECFA之後,台灣的投資價值浮現。物流是重點,而高雄更是兩岸三地航運的關鍵樞紐,台灣應加快開放的腳步。全球基建投資是大趨勢,陸資來台開放了192個項目,但不是「營造業」就是一些不痛不癢的小基建項目,檢討第二波陸資來台名單,此其時矣。


遠雄/ 阿布達比

遠雄企業團、全世界規模最大的主權基金阿布達比穆巴達拉開發公司(Mubadala Development Company)本週共同簽署跨國造鎮合約,雙方將在索沃島攜手進行一項高達新台幣320億元、10億美元造鎮計畫。

遠雄表示,阿布達比索沃島開發案將在2011年第3季正式開工,5年內完工,預計2016年全面啟用並營運。第1期是在阿布達比六星級四季酒店、克里夫蘭診所、旗艦商務旅館Rosewood Abu Dhabi旁,開發4座頂級奢華海濱豪宅大樓,2014年可完工。

台灣企業需要「走出去」,去年底遠雄在天津生態城,邀集全球一流開發商合作,最近又和香港財團新鴻基、恆基及大陸許榮茂(世茂集團)共同成立大中華房地產基金,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台灣企業的未來不只在台灣,而在全球像房地產那麼本土化的行業,遠雄能有如此國際化的觀點,值得鼓勵。


REITS/ 下市

三鼎、基泰兩檔REITS,由於股價長期低迷,決定下市,並經受益人大會表決通過。

三鼎與基泰之星持有不動產極佳,幾乎都是一時之選,金管會核准通過清算、公開標售旗下不動產時,將出現忠孝東路四段整排店面出售的史上罕見狀況,因此身價極具想像空間。

不過,金管會對此態度模糊,表示不一定會批准。台灣主管機關無法用健康的心態去面對企業下市,認為下市就是不好,就會損害投資人權益。一個企業或金融商品,若不能在集中市場保持流動性,甚至呈現大幅折價,即代表投資人對這項商品或這家企業不認同,上市已無意義,倒不如讓其早點下市,才能重新創造價值。


【本文作者為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 黃齊元】

2010年10月31日 星期日

從博智南山案,深入了解PE本質

【台灣銀行家月刊╱黃齊元】 2010.10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姚剛日前表示,下一步要建設場外市場,大量發展私募股權投資(PE)、風險投資(VC)。美國私募股權基金TPG最近宣布成立人民幣50億元的PE,成為繼黑石、凱雷之後第三家外資人民幣基金業者。
博智資本投資南山人壽遭到否決,主因是適格性,因其本質是PE而非保險業,被認定財力與經驗不足。南山大股東AIG透過競標選擇博智為最佳買主,但台灣主管當局有不同看法。金管會近日表示,財務健全上市公司及金融機構原則上不得私募,除非引進策略投資人。

博智案是一個指標案件,外界對此有很多解讀,但基本上因為博智是一家PE,而主管機關認為PE不是長期投資者,而且判定健全的金融機構不得引進私募投資基金。跟博智/南山相似而最近遭否決的另一個案件是中信金控欲引進郭炎先生(前美國信孚銀行台灣區總經理及中信嘉華銀行總經理)作為特定投資人。

博智本身的問題,除了對台灣市場環境不夠了解及公關不足以外,還包括投資架構設計太過複雜。由於博智本身基金規模不是很大,所以找了一家香港上市公司中策作為策略合作夥伴,並由中策對外發行巨額可轉換公司債,由特定人認購。問題是中策是一家小型借殼上市公司,原先業務是製造電池,被主管機關認定適格性不足,以致後來必須找來前香港金融業高級官員和業者出任中策高管。另外中策股東成份複雜,被懷疑背後有中資,雖然最終認定無中資,但是浪費了好幾個月時間,折損了博智/中策的信譽。博智+中策等於是PE+陸資,都觸到了主管機關的敏感決策點,而其投資架構以「私募股權基金」搭配「上市公司辦理特定人私募增資」的方式,也難以獲得主管機關認同。

博智案對台灣的影響是深遠的,我們關心的是三個重點:第一、今天即使是全世界一流的PE如凱雷或KKR想要投資南山恐怕也無法成功,因為無法滿足長期(七年以上)不出售股權的要求; 第二、健全的金融機構不得辦理私募,這和國際上通行的作法相違背。第三、策略投資人的定義太狹隘且不現實。

南山人壽出價最高的競標者是中信金而不是博智,請向中信金是否算策略投資人?它是銀行但無保險經營經驗,另外,它有間接中資(中國投資公司投資摩根史丹利10%,後者又投資中信金5%)。根據報載,前ING安泰大股東尹衍樑先生有意和凱雷合組團隊,投資南山,請問這樣是否適格?凱雷是全球一流PE,但它不是策略投資人,尹先生也不算真正的策略投資人。主管機關加諸於本案的高監理標準,將會使未來許多投資案面臨重大挑戰。

新版巴塞爾協定可能造成公股銀行現金增資壓力,據中央銀行揭露的銀行6月底資本適足率,第一類資本不到8.5%的銀行有15 家,其中公股銀行就有六家;這15家金融機構在2019年前面臨的增資需求,合計約新台幣1,000億元。難道我們要期待這些銀行慢慢靠現金增資以及盈餘轉增資達到主管機關的要求?

為何國際上及大陸對PE的看法和台灣有如此大的落差?大陸第二大壽險公司平安保險由高盛和摩根士丹利PE部門投資成立,第三大壽險公司太平洋保險大股東是凱雷,第五大泰康人壽大股東法國AXA最近出售持股,由高盛得標。雖然這些PE不是絕對控股股東,但也都是大股東,可見中國大陸對於PE投資壽險公司的態度是正面的。

中國大陸龍頭金融機構均有PE投資人:新加坡淡馬錫在2005、2006年分別投資中國建設銀行及中國銀行,高盛有史以來獲利最高投資是中國工商銀行;TPG 2004年投資並控股深圳發展銀行,六年後獲利七倍出場。深發展案是一個特別指標,不僅因為這是中國大陸第一家讓外資控股的國有銀行,更因它是一家A股上市公司。TPG在賣給平安保險時,選擇部份價金用股票代替現金,最近賣掉,又多賺了三倍。在證券公司方面,大陸最佳證券公司中金大股東摩根史丹利最近出售持股,由KKR及TPG兩家基金以總價10億美元得標。

最近美國Mass Mutual 宣佈計劃撤資三商美邦,成為最近兩年第七家撤出台灣人壽保險市場的外國保險公司,之前較著名的案例還包括ING賣給富邦,以及大都會人壽賣給國票金控等。大部分國際策略投資人對台灣沒有興趣,如果要在中國和台灣間選擇,外資會選擇大陸。許多國外策略投資人現在是賣家而非買家,陸資已成為全球主要策略買家;金融海嘯後,PE是全球主流投資人。

博智不是一家有名的基金,但其負責人是花旗集團前亞洲區總裁,選擇在無人看好台灣之際投資台灣。台灣要思考的是:我們憑什麼吸引全球一流企業和基金投資台灣?我們想像的適格投資人是不存在的,政府要到哪裡去找?我們又憑什麼阻止AIG停損?金融海嘯時,AIG適時輸血南山600億元,但在全球景氣復甦時,美國政府卻無力阻止南山價值日益減損。根據七月統計,南山市占率掉到第八名,遠落後國泰及富邦。由於出售延遲所產生的相關成本,造成南山每個月虧損高達新台幣百億元。博智案是一個企業、股東、投資人和台灣政府四輸的結局。

金管會最近公布公開發行公司私募新規定,強調要引進策略投資人。我非常支持規範私募股份轉讓予內部關係人,但不贊成硬性定義策略投資人。現行規定企業可以引進巴菲特作私募投資人,但若主管機關不認為巴菲特是策略投資人,除非三年後公司比現在賺錢,私募股票不得上市,這等於要巴菲特保證未來獲利。世界變化太快太複雜,勉強去定義會把自己綁死。

健全企業為何不能私募?假如台積電要募300億元投資新事業(既非垂直又非水平整合),請問找小股東好還是找特定人?這個決定應該留給企業。企業籌資管道要多、越靈活越好,政府的任務是維持市場秩序,不須介入誰能作什麼。金管會出發點是限制大股東利用私募圖利自己,但作法好比公車上有人不守法坐博愛座,為了要懲罰壞人把博愛座給廢了。安隆事件後美國制定沙賓法案,嚴格規範企業上市資訊批露,原意雖好,但美國資本市場自此一蹶不振,外企也不願在美上市。

台灣金融機構和產業需要整併,PE是最佳的工具,過分限制PE和外資,只會鼓勵本土財團坐大,讓財富分配更不均。最近蔡宏圖先生借款760億元收購國泰金控股權,以及富邦蔡氏家族借款650億元收購凱擘有限電視股權,其本質和PE非常類似。我們應以正確心態來看待PE,視其為策略投資人的一種。

全世界所有的大型PE都想投資中國大陸,但是大陸不缺資金,人民幣基金興起及A股上市排擠了外資PE投資大陸的空間。台灣應該掌握這個歷史難得的機遇,順著ECFA的東風,因勢利導,讓PE協助台灣企業轉型、產業整合和全球併購,創造台灣的新價值,邁向全球招商的新境界。

【本文作者為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 黃齊元】

2010年10月29日 星期五

新澳證交所/福斯汽車/台商A股/旺旺 中嘉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第66期電子報

新澳證交所

新加坡交易所(SGX)上週以83億美元,收購澳洲證券交易所(ASX),合併後市值達120億美元,創造全球第五大證交所,總管理市值1.9兆美元,日平均成交量高達1兆美元。

ASX-SGX合併後,公司規模大舉擴增,有利吸引股票高交易量企業掛牌上市,同時有助於與香港交易所競爭IPO上市企業。新加坡證交所正積極爭取成為亞洲金融中心地位,欲達成此目標需吸引市場流動性資金湧入其股市。新交所現任CEO是前Nasdaq的CEO,對併購非常有經驗,上任不到一年,一鳴驚人。

我們對此的觀察是: 第一、全球資本市場正在亞洲化,越來越多公司到亞洲上市,合併有助提升新交所的區域競爭力。第二、M&A、創新與國際化是亞洲交易所提升競爭力的不二法門。第三、A股對亞洲各國形成強烈競爭,各國證交所必定會進一步開放。第四、台灣在這波潮流中已遠落後於港、新,應該徹底檢討現有承銷制度,才能急起直追。

福斯汽車

經濟部長施顏祥表示,福斯汽車有意到台灣設廠,主要是看上「MIT」品牌形象及ECFA之後對台灣市場的重新定位。

ECFA提高了台灣的形象和投資價值已是不爭的事實,現在的重點是如何落實「全球招商」,吸引外資、陸資來台。我們認為有三個重點: 第一、創造具有代表性的指標性個案; 第二、積極排除法令障礙; 第三、找尋真正可能的投資對象,福斯當然是外資策略投資者的指標性企業,但是現階段最有興趣和可能的應是陸企和PE私募股權基金,政府應該深思現有政策是否會對其造成限制。

台商A股

位在蘇州工業區的寶馨科技,已獲得大陸證監會審批,成為台灣第14家在大陸A股中小板上市的公司。證明只要公司獲利前景佳,小公司也能在大陸股票市場上市。

由財報看來,寶馨成長幅度驚人,2007年營收人民幣1.2 億元,2009年營收1.7億元,今年上半年營收就超過人民幣1.2億元(約新台幣5.5億元),公司前景頗佳。
寶馨的產品並不特別,就是數控板金,但客戶很多元,包括關鍵能源商APC 、台達電、ATM設備商NCR、還有生產醫療設備系統的潔定等,客戶範疇涵蓋力設備、通訊設備、醫療設備、金融設備、新能源等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有六家台商在大陸A股上市,代表台灣在爭取企業回台上市商機的同時,大陸也在吸納優秀廠商進入A股市場,兩岸資本市場出現競合關係。

我們有幾個結論: 第一、越來越多台商將選擇A股上市; 第二、台商回台上市速度太慢,若不能改進,台灣證交所會逐漸喪失其優勢及信譽; 第三、台灣證交所應進一步開放,全力吸引外企和陸企來台第一及第二上市; 第四、大陸政府不斷對台商釋出善意與政策,台灣在兩岸結合關係中,急需找到自己的新定位。

旺旺/中嘉

旺旺董事長蔡衍明、國泰金控前副董蔡鎮宇及東森國際王令麟團隊,已成立「旺旺寬頻」,並與有線電視中嘉大股東MBK簽訂MOU,預計以715億元收購中嘉,將成為繼富邦後,另一方的數位匯流新霸主。

根據報載,蔡衍明團隊需準備兩成自有資金,向銀行聯貸金額高達五百七十億元以上。根據NCC統計,中嘉基本頻道訂戶105萬,僅次為凱雷持有的凱擘111萬,市占率超過兩成。中嘉旗下有十個系統台,僅次於凱擘的十二個。

台灣主管機關把外資私募股權基金(PE)擋在門外,卻造就了一批變形的”本土類PE”,包括蔡宏圖先生借款八百億元購回國泰金控股權,富邦蔡氏兄弟借款750億元自凱雷手中收購凱擘有線電視,再加上此次旺旺收購中嘉。財團收購的手法和外資PE是完全一致的,只是他們不叫”PE”。阻止外資PE來台,只會加速讓本土財團坐大,造成財富分配更加不均。南韓被稱為「Samsung Inc.」,看來台灣正在朝這個方向邁進。


【本文作者為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 黃齊元】

2010年10月27日 星期三

名家觀點: 新澳證交所合併對台灣的啟示

【經濟日報╱黃齊元】 2010.10.27

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上週以82億美元收購澳洲證交所,震驚亞太,預期將對港交所和東京交易所形成強烈競爭,創造無國界的亞洲資本市場新典範。

全球資金正大量流向亞洲資本市場,各地上市IPO均創歷史高峰。AIA友邦香港IPO,最多可集資200億美元,將超越中國工商銀行,創有史以來最高紀錄。歐美及新興市場企業紛紛轉香港上市,包括已上市的俄羅斯鋁業、內蒙古煤礦,及準備中的PRADA和計劃發行HDR(香港存託憑證)的巴西礦業龍頭淡水河谷。

今年前三季香港有53檔新股上市,集資239億美元(7400億台幣),同期紐約IPO集資額107億美元,倫敦只有70億美元,亦超過上海和深圳水平。不同往年集中於大陸,香港今年上市企業來自各地,是名符其實的全球集資中心,明年香港並將開放”人民幣”IPO。

新加坡政府(GIC)物流地產公司剛成功上市,集資27億美元,為有史以來第二大。雖然許多新加坡企業來台發行TDR,但新交所剛宣布一次引進19家在美國發行ADR的中國大型企業到新加坡再次上市,並引入全球最新的黑池(Dark Pool)股票交易平台,可以大批量交易港股。另外,印度煤礦正在進行35億美元印度有史以來最大的IPO。

台股前三季募資金額519億元,其中IPO只有50億元,規模是香港的150分之一,即使加上第四季宸鴻及85°C也多不到那裡去,遠遠落後香港、新加坡及亞洲其它國家。

其實台灣在去年第四季有很好機會,TDR接連不斷,變成全球單一國家最多DR市場,並給中、港、星很大壓力。但是外國公司來台第一上市進度緩慢,至今只有一家掛牌,TDR也改為嚴審,雖有陸資揚子江成功上市的驚喜,但從數字上看,台灣已被亞洲其它交易所給淹沒了。

為什麼會這樣?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主管機關上市把關嚴格,台商及外企制度和台灣法規難以接軌。現有六十家企業申請第一上市,預計年底前可通過五家。第二、主管機關對TDR發行面及交易面態度轉趨保守,放慢審批腳步。第三、外資對台灣定位及賣點仍不清楚,缺乏來台上市動機。第四、A股市場興起,部份台商被其吸引,改變方向。

吸引外資來台上市也是一種招商,台灣全球招商碰到的難題,包括政策不夠清楚、法令障礙仍多、以及價值取捨原則(世界配合台灣,還是台灣配合世界?)看到亞洲各國招商的積極度、魄力及靈活度(香港允許虧損的俄羅斯企業有條件上市、新加坡開放賭場),台灣焉能不多加警惕?金融監理和產業長期發展策略,何者孰重?如何拿捏?宜詳細討論。

我有幾點建議: 第一、徹底修改目前承銷審批制度。現有制度太過於繁瑣,而且不夠國際化。第二、積極吸引更多國家、不同產業公司來台上市,不要侷限台商。第三、「台灣籌資、台灣投資」,讓上市和招商連起來。現有政策要求陸資將募集資金用在台灣,卻限制其投資範圍。第四、儘量排除政策法規障礙。第五、逐漸開放陸資來台第一/第二上市。A股興起對亞洲市場形成巨大衝擊,間接帶動各國開放潮流,台灣若不能跟進,絕對會被淘汰。

所有到台灣的觀光客,都能感受台灣的人情味,對於外國企業和陸資,我們是否也能一樣開放、包容、理性與熱誠呢?台灣證交所及櫃買中心,相對其它部會,早已是最佳模範招商單位,但可以更上一層樓。台灣的未來沒有界限,若能夢想新世界,感受新國界,我們終會看見,那十倍大的明日艷陽天。

【本文作者為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 黃齊元】

2010年10月22日 星期五

投資銀行

投資銀行

華爾街投資銀行高盛,摩根史丹利和瑞士信貸公布第三季業績狀況,獲利數字較去年較去年同期均大幅下降,摩根史丹利並為虧損,主要來自交易自營部門。

交易(Proprietary Trading)的下降是三家投信影響獲利的重要因素。第一、根據美國SEC新規定,投資銀行不得以自有資本從事自營交易,只能代替客戶操作。第二、市場的交易量也相對比較清淡,很難找到好的交易策略。

令人驚奇的是,亞洲市場的表現比歐美要好很多。全球資金正大量流向亞洲資本市場,各地上市IPO紛創歷史高峰。AIA友邦香港IPO正在承銷,最多可集資200億美元,將超越中國工商銀行,創有史以來最高紀錄。歐美及新興市場企業亦轉向香港上市,包括已上市的俄羅斯鋁業、內蒙古煤礦,及準備中的PRADA和計劃發行HDR(香港存託憑證)的巴西礦業龍頭淡水河谷。心血管藥公司四環醫藥本週在香港上市,本益比高達40倍,比去年本益比最高的國藥IPO(30倍)還要高,說明市場熱到頂點。

今年前三季香港有53檔新股上市,集資共239億美元(7500億台幣),同期紐約IPO集資額107億美元,倫敦只有70億美元,亦超過上海和深圳水平。不同往年集中於大陸,香港今年上市企業來自各地,是名符其實的全球集資中心,明年香港並將開放”人民幣”IPO。

新加坡政府(GIC)的物流地產公司剛成功上市,集資27億美元,規模為有史以來第二大。雖然許多新加坡企業到台灣來發行TDR,但新交所剛宣布一次引進22家在美國發行ADR的中國大型企業到新加坡再次上市,並引入全球最新趨勢的黑池(Dark Pool)股票交易平台,可以大批量集合訂單交易港股。另外,澳大利亞昆士蘭鐵路計劃上市(50億美元/有史以來第二大),印度煤礦(35億美元/有史以來第一大)、馬來西亞石油(34億美元/有史以來第二大)亦規劃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股市的IPO集資額正被大幅超越,雖然仍有10家左右外資TDR,但總金額遠遠落後香港和新加坡。這有幾個原因: 第一、主管機關審批太嚴; 第二、外資尚不夠認識了解台灣; 第三、台商轉往其它市場(如A股)上市。不論如何,台灣已到了應徹底檢討承銷制度的關鍵時刻。

2010年10月18日 星期一

CNOOC/美油氣開發案;惠普CEO;頂新/Uny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第64期電子報

CNOOC/美油氣開發案

在經過五年的沉寂後,中國大陸龍頭企業中國海洋石油(CNOOC)再次進軍美國,斥資21.6億美元投資美國Chesapeake能源公司的油氣田開發案,一旦交易完成,中海油將取得該開發案33.3%的權益,也將成為首家大規模收購美國陸上能源項目的中國公司。

中海油曾在2005年計畫以185億美元併購美國優尼科(Unocal)石油公司,但美國國會卻以國家安全的理由否決了收購案,而中海油在歷經該次挫折之後就一直對海外投資與收購行為採取非常保守的態度,中海油這次的投資不用經過美國監管單位的核准,因為這起交易完全符合美國政府所提倡的引資政策,也就是引入外國資金來開發美國的本土油田並減少對進口原油的依賴,還能創造數千個就業機會。

我們對此有幾個觀察:第一、能源併購是中國海外M&A大趨勢,短期內不會改變; 第二、中國大陸態度和作法都有改變,從控股改成參股,不再刺激美國人; 第三、即使如此,在中美展開匯率大戰之際,美國政策政府對中國投資還是會謹慎面對; 第四、台灣應利用ECFA機遇,和中國企業聯手出擊,共同推動海外併購。

惠普CEO

繼甲骨文執行長艾利森之後,前奇異(GE)執行長威爾許(Jack Welch)也加入砲轟惠普董事會的行列,抨擊惠普董事會嚴重失職,從未落實培養下一代領導階層的使命。
威爾許不留情面指出,「惠普董事會這10年來過失連連,他們從未盡到身為董事會成員的主要職責,就是為下一代領導班子鋪路。」威爾許聲稱,培養領導階層對惠普高層來說不具優先性。惠普日前才延攬前商用軟體大廠思愛普執行長阿普特克(Leo Apotheker),接替捲入性騷擾醜聞下台的前執行長赫德。甲骨文執行長艾利森還因此批評惠普董事會用人失當,該集體辭職。
我們對此有幾個觀察: 第一、惠普股價在Hurd離開後大幅下滑,並無起色,說明CEO去職影響甚大; 第二、董事會一直強調高道德標準,但是對於繼任人選的調查及決定,卻似乎顯得草率; 第三、新CEO是德國人,會不會有文化適應問題; 第四、SAP思愛普在前CEO任內,有盜取別人智慧財產權的官司,這對於惠普強調的”道德”標準來說,是一大諷剌,也是未來的隱憂。

頂新/Uny

日本中部超市巨額Uny看好大陸都會民眾購買力,與頂新集團合資3300萬美元,在大陸開放連鎖百貨商場。
頂新表示,新公司日方有七成股權,頂新有三成股權,未來將由日方主導經營,頂新則提供企業在中國經營的實務經驗。
在Uny從日本中部地區起家,主要經營連鎖百貨商場為超級市場,銷售商品大多為食品、服飾與家具器具。
本案有幾個有趣的地方: 第一、頂新看起來和日資策略聯盟是上癮了,這是第七或第八家; 第二、頂新(老二魏應交)五年前將樂購賣給英國Tesco,現在又重新跳入零售,不過型態偏重百貨超市,和大賣場不一樣,避免conflict of interest; 第三、ECFA簽定後,更多日本企業會透過台灣進軍中國,這種日-台-中「創新走廊」在中日關係趨於緊張之際,看來是較穩健可行的模式,值得經濟部多多參考。


【本文作者為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 黃齊元】

從AIA友邦香港上市,看南山的未來

【工商時報╱黃齊元】 2010.10.18

美國AIG旗下友邦保險(AIA)計劃在香港上市,造成轟動,不僅獲得中東科威特及亞洲其它國家主權基金入股,香港富豪更爭先恐後擔任”基礎投資人”,國際機構配售多倍超額認購,最後有可能以上限定價,加計20%增發權及15%超額配售權,最多集資1591億港元(205億美元),可超越中國工商銀行,成為香港有史以來最大的IPO。

AIA原計劃去年中在港上市,後來改以355億美元賣給英國保誠人壽,出售失敗後,再次捲土重來,雖然估值降到310億美元,仍是了不起的成就,不僅AIG及美國政府贏足面子裡子,更是香港資本市場的一大勝利。

美國政府對AIG高達1800億美元的重整紓困方案,進展順利,AIG歐美業務Alico以150億美元出售給大都會人壽,日本業務以42億美元賣給保德信人壽,根據紐約時報所作的估算,重整完成時,不僅可償還所有債務,甚至還可能稍有盈餘。美國財政部以行動表示信心,將持有的490億美元優先股轉成普通股,對AIG持股從79.8%增加至90%。

相較於其它市場的重整順利,台灣想必是AIG心中難以言喻的痛。原先台灣南山有可能成為AIG最先出售成功的資產,現在卻像洩了氣的皮球,被人丟在一邊,價值嚴重減損,前途茫茫。AIG在其它地方的形象都是不幸落難的優良企業,然而在台灣卻被視為傲慢自大的外資財團。金管會表示,將會對AIG作監控,要求其定期報告,了解其資金匯出,希望其繼續維持南山營運。

看南山失敗對比AIG全球處置資產的成功,大部份人都會問”What went wrong”?與其繼續爭辯博智/中策的不適格性,更重要的議題是”What’s next”?主管機關除了說”No”,更應思考如何才能”Yes”,並成為解決問題的積極推動者。AIG當然可繼續推動第二次標售,但價格可能大幅降低,新買主適格性標準也難以界定,我認為另外還有兩條路可以走。

第一、 賣給AIA。如果要出售,賣給兄弟公司總比賤賣給台灣財團好。AIA涵蓋亞洲十三個市場獨缺台灣一塊,再加上其香港上市正熱,價值水漲船高,有助於整合南山。雖然美國政府在AIA的持股會再增加,但將來可以慢慢賣,在香港區域金融中心上市,更有助於順利實現股東價值。我認為AIG有可能徹底離開台灣這塊傷心地,不願浪費美國納稅人的錢於台灣再試一次公開標售。

第二、 特批南山以外國公司在台第一上市,豁免獲利標準。南山本是一家好企業,因為政策及外在問題才造成其短期虧損。主管當局既然不贊成私募,就應該支持「全民釋股」,讓南山變成一家全民擁有的優質龍頭企業。投資人不需要被過度保護,AIA股票在亞洲瘋狂熱賣,南山有四百萬保戶和無數營業員,難道股票會賣不出去嗎?全球最大的IPO中國農業銀行和AIA的重組上市,都是在三個月內完成,如果說南山要一、兩年才能上市,只會突顯我們的缺乏效率。參照AIA經驗,南山IPO可拿出一半給「策略投資人」競價認購,進一步提昇公司價值。

全球資金湧向亞洲,各地區市場陸續完成有史以來超級規模IPO,台灣IPO缺乏激勵人心的指標性IPO,已很明顯被香港及新加坡超越。若要成為亞洲經貿的Hub,台灣需要更開放的思維、更靈活的政策。給南山一條實際可行的活路,不僅是給台灣搖搖欲墜的市場形象一線生機,更能給受制於政策障礙的全球招商計劃一劑超級強心針。

【本文作者為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 黃齊元】

2010年10月8日 星期五

阪急 / PRADA / 爾必達

阪急

統一阪急百貨本週開幕,湧進10餘萬人,並引進日本Uniqlo,一開門2小時即銷售破百萬元,造成轟動。ECFA的效果正不斷在發酵,看來即使再開三家百貨公司,應還是會有人潮,台灣正走向香港消費、旅遊帶動的新經濟模式和成長曲線,值得注意。

PRADA

義大利精品名店計劃到香港上市,若以其目前財務情形計算,總市值可能高達80億美元,募資將近20億美元。

PRADA是繼法國歐舒丹之後第二家宣佈到亞洲上市的歐洲企業。歐舒丹上市極為成功,募集7億美元,股價至今上漲40%。香港股市現正變成全球最大IPO上市地點,除了有俄羅斯企業前來掛牌以外,還有拉丁美洲的代表性公司如巴西的淡水河谷宣佈將在香港以HDR方式第二上市。

資本市場全球化是大趨勢,越來越多企業會兩地甚至三地掛牌,亞洲特別是香港會成為新的集資中心和交易平台。台灣這兩年資本市場的開放至今吸引了超過二十家外國企業發行TDR,第一上市(IPO)也急起直追,已有五家獲得核准。台灣應該專注於中小企業、高科技和成長型企業,利用ECFA所帶來的機遇,再造亞洲投融資樞紐的地位。

爾必達

日本DRAM大廠爾必達表示,計劃明年在台發行TDR,未來不排除入股台灣廠家2-3成股權,力晶、茂德與華邦電是可能入股目標。

爾必達社長表示,台灣DRAM業者獨力發展可能性不高,而爾必達自己若不積極開始展開整合,也很難生存,因為規模不夠龐大,而在日本擴大規模,也不是好的選擇,因為日圓持續走強。過去三年日圓升值40%,韓元卻貶值19%,所以日本希望聯合台灣力抗三星。

經濟部兩年前曾經希望整合台灣DRAM產業,並請聯電副董事長宣明智主導,結果因為不能擺平日本(爾必達)和美國(美光)的利益衝突及政治角力,以致最後胎死腹中,非常可惜,現在等於是爾必達自己來作一樣的事情。

台灣政府沒有「戰略產業」發展觀,企業又不熟悉M&A,如此下去,將來勢必淪為外資及陸資整合的對象,必須徹底從心態及策略上改變,積極發展「產業控股公司」,才能急起直追。

2010年10月1日 星期五

華爾街(金錢萬歲);淡水河谷HDR;朝日

華爾街(金錢萬歲)

華爾街電影續集上映,造成轟動,歐美媒體都大輻報導,我上週也不能免俗地跑去先睹為快。

作為一部商業影片續集,華爾街(金錢萬歲)其實拍得不差,靈魂人物當然是麥克·道格拉斯,飾演一位欲重返江湖的股東大亨,歷盡人情冷暖事故,仍然堅持不倒,越挫越勇,只是在父女親情上展現了柔情的一面。

麥克·道格拉斯在劇中到大學演講,提到今天的槓桿金錢遊戲比起他多年前因為內線交易時,已超過太多倍,所以他在鐵窗內往外望時,不禁懷疑是不是大家都瘋了。2006-08時,金融資產證券化是華爾街最熱門的商品,但沒有人想到它會是金融海嘯的元兇。

主角的名言是「Greed is good」,然而華爾街今天的貪婪已超越道德標準,所以受到制裁,所有投資銀行業務都會受到影響,我認為M&A業務相對衍生自營交易,未來將會受到更多的重視。



淡水河谷HDR

全球最大的鐵礦石商淡水河谷宣布,決定年底以前以HDR(香港存託憑證)方式在港上市。該公司認為,亞洲作為全球成長速度最快的資本市場,市場規模非常可觀,這對該公及股票流動性,股東基礎和股票定價有積極關係。

該公司營收57%來自中國大陸,成長強勁,根據第二季財務報表顯示,營收年增95.3%至99.3億美元,當季淨利潤則達37.1億美元。該公司股票目前在巴西聖保羅、美國紐約、法國巴黎所和西班牙馬德里證券交易所掛牌,市值約1480億美元左右。

淡水河谷這個案子有幾個重大意義。第一、這是第一家在香港第二上市的中南美洲企業,年初俄羅斯鋁業在港集資20多億美元上市,現又加入另一BRIC國家,香港變成真正的國際集資中心。第二、不同於今年稍早的保誠,淡水河谷採用的是HDR架構。台灣TDR揚眉吐氣,對亞洲其它市場造成很大的啟發,新加坡最近也一次性引進20多家ADR企業在證交所掛牌。淡水河谷的HDR代表香港聯交所想急起,亞洲勢必成為全球最活躍的DR市場。第三、未來全球不管是IPO(初次上市)或SPO(二次上市)都會更偏向亞洲資本市場,這是台灣的機會,香港吸引大型公司,台灣則適合全球中小型成長企業,台灣證交所硬要和香港去搶揚子江這種大型企業,成效不一定會好。第四、巴西是明日之星。巴西石油剛上市,募資700億美元,實在是太可怕了,比之前紀錄中國工商銀行超出2倍,台灣在和中國大陸交流的同時,不要忘了這個重要的「新興市場」。


朝日/頂新

朝日啤酒本週宣布以股權置換的方式入股頂新集團6. 54%股權,換算入股總金額高達5.2億美元,這也是繼先前伊藤忠之後,頂新集團再度釋出股權引進策略合作夥伴,不過相較於兩年前伊藤忠入股頂新集團,朝日的入股單位價貴了1.23倍。

伊藤忠集團在2008年底,以7.1億美元現金,以及出清康師傅飲品控股股權9.999%的方式入股頂新集團20%,同時還取得頂新集團一席董事,朝日啤酒此次入股的模式也相同,只不過朝日啤酒的單位入股成本不僅貴了超過一倍,也未取得董事會席次。

康師傅飲品控股的三大股東原先為康師傅、頂新集團與AIB 公司,AIB公司就是伊藤忠集團與朝日啤酒共同合資成立,不過歷經股權交易之後,目前康師傅飲品控股以康師傅持股50.005% 最多,朝日啤酒持股39.996%居次,頂新集團則為9.999%左右。

我對這個案子有幾個觀察。第一、康師傳會加速國際策略聯盟; 第二、日本企業將更依賴台灣策略夥伴進入大陸市場; 第三、頂新控股一年內漲了一倍,未來在中國內需帶動下,還會不斷升高。

2010年9月24日 星期五

上汽/通用


上汽/通用
美國通用汽車最近計劃重新上市,預計集資20億美元。全球最大汽車業者通用因為全融海嘯衝擊,於2009年申請破產保護。目前股權結構中,原通用汽車有10%股權,工會有17.5%,美國財政部則持有60.8%

中國大陸汽車銷售今年高達十六萬輛,比美國本土高出40%。上海通用是通用集團最耀眼的明珠,現在已成為中國大陸汽車領導品牌。這次通用重新上市,上汽有意認購10%,作為戰略投資人,這是很合理的安排,可以增加IPO發行吸引力。今年福特旗下的Volvo賣給浙江吉利汽車,大陸汽車產業正式「走出去」,佈局全球。SAIC(上汽)小額參股通用,自然不足為奇。

我們有幾個觀察和心得: 第一、中國汽車市場未來仍會大幅成長,誰掌握中國市場,誰就是世界龍頭。豐田雖然稱霸全球,中國市場卻缺乏突破,以致摔得很慘。裕隆納智捷已成功進入中國市場,前途不可限量。第二、中國對世界既是助力又是威脅,歐美企業只可能釋放少量股權給陸資。第三、台灣要對中資持平常心對待,因為中資參股外國企業是不可阻擋的趨勢,現在投審會很多時間都在檢查外資背後是否有陸資成份,沒有意義,政策應通盤檢討。

兩岸合作
北京清華大學台灣研究所所長劉震濤指出,大陸明年展開「十二五計劃」,是兩岸產業合作的重要契機。

劉震濤主張,兩岸應共同撰寫產業願景規劃,他以「把握發展趨勢、發揮綜合優勢、深化產業合作、擴大共同利益」為主軸,具體闡述兩岸產業合作的願景。我非常同意劉教授的觀點,上個月在旺報週年慶論壇時,就聽過他的見解,只可惜台灣報紙沒有一家對此報導,這次經濟日報因為是論壇主辦方,終於抓住了重點。簡言之,兩岸就是要互信、互動、互補、互合、互利,創造「共同」價值。

金融海嘯後,各國的金融監理機構和央行,都開始探討如何「跨國境」進行政策協商。ECFA的主要精神,也是要建立兩岸共同的政策架構和遊戲規則。劉教授此次提出「共同願景」,著實精彩,格局超出台灣一般政界人士許多,一語道破關鍵,值得我們深思。



AIG

本週AIA香港上市計劃獲得通過,全球九家承銷商共組超級承銷團,計劃募集150-200億美元資金,為今年香港最大上市案之一。同時,保誠即將成功收購日本AIG兩家子公司,交易總額高達40-50億。當然,所有國外報章雜誌也都報導了AIG在台出售南山人壽失敗的故事。

本週MAPECT舉辦高峰論壇,會中專家對博智/南山案有略為評論。第一、遊戲規則一開始就要講清楚,不要見招拆招; 第二、政策前後要一致; 第三、審核速度要快,不要拖太久。

我們非常感謝行政院陳沖副院長不畏風雨,專程前來致辭。陳副院長表示,PE不要只帶來資金,更要帶來技術,這是正確的觀念,也就是必須有Value-add。陳副院長從「金融時報」引經據典,說明PE的趨勢和重要性,比起其他人單純全盤否定PE,要來得更全面和前瞻得多。

2010年9月17日 星期五

揚子江/TDR,2010併購論壇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第60期電子報

揚子江/TDR
江蘇揚子江造船最近在台成功第二上市,發行TDR,共募集一億四千萬美元,上市後表現良好。揚子江是一家純陸資的企業,在新加坡上市,上市後股價表現平平,成交量不活絡。今年本來有另一家大陸造船企業欲赴新加坡上市,但最後取消,所以揚子江TDR在台灣成功掛牌,實屬難能可貴,預計應會帶動更多陸資背景企業來台發行TDR
值得注意的是,揚子江此次募集的資金,完全使用於大陸,並未投資於台灣,不過已有陸資背景的企業表示,希望來台發行TDR,而且會將資金用途全部或部份使用於台灣,「台灣籌資,台灣投資」,這是正確的模式,對全球招商、陸資來台均有正面助益。
不過目前仍有一些投資障礙,應積極設法排除。舉例來說,陸資來台投資現在只有192項目獲准,許多行業仍不得投資,即使陸資有心將TDR募集資金留在台灣,也無法取得批准。另外,金管會對於TDR募集資金用途會詳細追蹤,有些陸企只是原則決定投資台灣,尚無法決定細節,基於主管機關的僵硬要求,只好放棄,非常可惜。我們認為,將來應建立跨部門協調機制,才能成功吸引陸資來台。
2010年併購論壇

2010年兩岸併購與私募股權高峰論壇,下週一將在台北舉行,協會的同仁盡心盡力,為此次活動投入大量的心血,希望將最好的成果呈現給大家。
 今年由於ECFA剛剛簽訂,兩岸交流是熱門話題。我們認為大陸企業對投資台灣絕對是有興趣的,但是要加強彼此溝通了解,努力排除投資障礙。大陸投資台灣有三個思考角度-台灣市場、中國市場和世界市場。取得台灣Know-how,應用到中國市場,是目前最普遍的陸企投資思考模式,宏碁/方正的策略合作,和京東方併購美齊資產,都屬於這種情況。
 兩年前,中國併購公會代表應邀來台訪問,當時有人提到應開始探討「海峽併購」(Cross-Strait M&A)而不要只是「海外併購」,現在看來非常正確。兩岸併購最需要的是「想像力」,如果沒有ECFA,絕不會有宏碁/方正這種兩岸資源合作、優勢互補的新模式,有了ECFA,我們也不可能只靠過去的經驗來設計未來合作模式。所有個人、企業和主管機關,都應該徜開胸懷,探討一切合作的可能,允許最大的包容,像這次證交所沒有強制要求美齊下市,就是正確的抉擇。
 台灣主管機關對陸資的態度,至今仍未見特別友善,如果情況繼續下去,我們認為陸資可能會放棄將資金匯入台灣,而以海外平台尋求和台灣企業戰略合作,這對台灣來說是非常可惜的事,希望透過這次論壇雙方能建立新的共識。


【本文作者為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 黃齊元】


2010年9月10日 星期五

數位內容,惠普/3 Par,必和必拓/Potash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第59期電子報
 
數位內容
經建會在國內辦五場「投資台灣招商說明大會」,據主委劉憶如表示,文創及數位內容最夯,指引了台灣未來投資的新方向。
 
2010兩岸互聯網論壇本周在台舉行,帶動「數位內容週」熱潮,來訪業者包括遊戲、電子書、動畫、互聯網、行動應用等五大類。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高新民表示,以上半年電子商務成長輻度預估全年成長率將超過50%,達4.5兆人民幣。
 
台灣的網路業過去侷限在台灣,一直未能有效運用大陸市場。阿里巴巴總裁馬雲曾表示,台灣中小企業介入中國大陸最好方式是利用網路。大陸政策性推動「三網合一」,台灣在硬體製造和數位內容上有優勢,雙方結合可以擦出火花。
 
2002年台灣政府曾經提出「兩兆雙星」,其中一星就是數位內容,早已被人遺忘,看來現在是重新認識網路、電子商務和數位內容的大好時機。
 
 
惠普/3 Par
惠普和戴爾競標雲端儲存設備商3 Par,最後由惠普勝出。
 
戴爾816日戴爾出價12億美元或每股18美元現金收購3Par,惠普24日打出每股24美元搶親,戴爾加碼至每股24.03美元,惠普跟進,開價扶搖直上,最後喊到每股33美元,總值207000萬美元,比戴爾的最早出價高83%,是3Par當時股價的三倍。
 
戴爾想走的策略和IBM/惠普這些年的轉型類似,從低檔/硬體/薄利定位走向高檔/服務/厚利,但是起步較晚,銀彈也不如對手充裕。
 
惠普過去五年在Hurd的帶領下,繼IBM之後成功轉型,站穩步伐,說明具有遠見的領導人對企業何等重要。台灣未來幾年是關鍵轉型時刻,懂得在ECFA下找到自己新定位並快速轉型的企業,將大輻拉開和同業的差距。
 
 
必和必拓/Potash
本週必和必拓(BHP Billiton)將對加拿大鉀肥公司Potash的收購價提高至390億美元,實在太瘋狂。雖然有消息表示大陸中化和私募股權基金厚有興趣結合新加坡淡馬錫加入戰局,但是至今尚未明確。
 
中國是Potash最大進口國,中國擔心一旦必和必拓成功收購Potash,中國將間接受制澳洲公司,中國目前大量使用鉀肥以提高農地產能。
 
業內人士表示,由於中化官方色彩濃厚,因此必需強拉攏非中國投資人如淡馬錫等加入,才有可能完成收購。
 
中國擔心世界威脅,世界擔心中國威脅,多年以前,中海油收購美國Unocal功敗垂成,這次的角力競逐將影響全球財富重分配,值得大家關注。
 
 
【本文作者為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 黃齊元】
 
 
 

2010年9月6日 星期一

別讓防弊變成反商

【經濟日報╱黃齊元】 2010.09.06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姚剛日前表示,下一步要建設場外市場,大量發展私募股權投資(PE)、風險投資(VC)。美國私募股權基金TPG最近宣布成立人民幣50億元的PE,成為繼黑石、凱雷之後第三家外資人民幣基金業者。

博智資本投資南山人壽遭到否決,主因是適格性,因其本質是PE而非保險業,被認定財力與經驗不足。南山大股東AIG透過競標選擇博智為最佳買主,但台灣主管當局有不同看法。金管會近日表示,財務健全上市公司及金融機構原則上不得私募,除非引進策略投資人。

為何國際上及大陸對PE的看法和台灣有如此大的落差?大陸第二大壽險公司平安保險由高盛和摩根士丹利PE部門投資成立,第三大壽險公司太平洋保險大股東是凱雷,第五大泰康人壽大股東法國AXA最近出售持股,由高盛得標。

中國大陸龍頭金融機構均有PE投資人:新加坡淡馬錫在2005、2006年分別投資中國建設銀行及中國銀行、高盛有史以來獲利最高投資是中國工商銀行;TPG 2004年投資深圳發展銀行,六年後獲利七倍出場。大陸最佳證券公司中金大股東摩根史丹利最近出售持股,由KKR及Bain兩家基金以總價10億美元得標。

大部分國際策略投資人對台灣沒有興趣,如果要在中國和台灣間選擇,外資會選擇大陸。許多國外策略投資人現在是賣家而非買家,陸資已成為全球主要策略買家;金融海嘯後,PE是全球主流投資人。

博智不是一家有名的基金,但其負責人是花旗集團前亞洲區總裁,選擇在無人看好台灣之際投資台灣。台灣要思考的是:我們憑什麼吸引全球一流企業和基金投資台灣?我們想像的適格投資人是不存在的,政府要到哪裡去找?我們又憑什麼阻止AIG停損?金融海嘯時,AIG適時輸血南山600億元,但在全球景氣復甦時,美國政府卻無力阻止南山價值日益減損。博智案是一個企業、股東、投資人和台灣政府四輸的結局。

金管會最近公布公開發行公司私募新規定,強調要引進策略投資人。我非常支持規範私募股份轉讓予內部關係人,但不贊成硬性定義策略投資人。現行規定企業可以引進巴菲特作私募投資人,但若主管機關不認為巴菲特是策略投資人,除非三年後公司比現在賺錢,私募股票不得上市,這等於要巴菲特保證未來獲利。世界變化太快太複雜,勉強去定義會把自己綁死。

健全企業為何不能私募?假如台積電要募300億元投資新事業(既非垂直又非水平整合),請問找小股東好還是找特定人?這個決定應該留給企業。企業籌資管道要多、越靈活越好,政府的任務是維持市場秩序,不須介入誰能作什麼。金管會出發點是限制大股東利用私募圖利自己,但作法好比公車上有人不守法坐博愛座,為了要懲罰壞人把博愛座給廢了。安隆事件後美國制定沙賓法案,嚴格規範企業上市資訊批露,原意雖好,但美國資本市場自此一蹶不振,外企也不願在美上市。

台灣金融機構和產業需要整併,PE是最佳的工具,過分限制PE和外資,只會鼓勵本土財團坐大,讓財富分配更不均。我們應以正確心態來看待PE,視其為策略投資人,制定清楚的遊戲規則,規範不守法的大股東,不要讓防弊變成了反商,模糊了法規的目的和全球招商的真諦。

【本文作者為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 黃齊元】

2010年9月3日 星期五

博智/南山,聯想電腦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第58期電子報

博智/南山

本周金管會否決博智/中策收購南山人壽,主要理由是「適格性」,金管會認為博智不符合「長期經營承諾」及「有能力因應長期增資需求」。

博智是PE,PE是要下車的,博智已承諾股票要鎖七年,並且提供3.25億美元作為增資準備,仍然沒有辦法說服金管會「長期承諾」和「增資準備」。從做案子的角度來看,這對投資人已是極嚴苛的要求,只能說台灣主管當局不了解或不喜歡PE。

台 灣強調適格性,也就是希望賣給「策略投資人」。但是台灣不了解的是:全世界策略投資人對台灣都沒有興趣,保險公司撤資尤其嚴重,最近Mass Mutual退出三商美邦,AVIVA也傳聞要退出第一金人壽; 目前全球策略投資者大都是賣家而非買家;陸資成為全球最主要買家(AIA香港上市就有陸資人壽公司欲入股);全球金融海嘯後,PE成為主流投資人。

台灣政府另外不喜歡博智的原因是懷疑有「中資」,雖然後來證明沒有,但是「中策」的名字及股東組成還是讓人起疑。台灣有嚴重的「恐中症」,「博智+中策」的組合等於「PE+中國」,正好是致命的deal-breaker。

博 智也犯了錯誤,我認為沒有做好公關和lobbying是主要因素,另外也低估了台灣的選舉和政治文化。博智負責人Bob Morse是前花旗亞洲區總裁,形象正直,資歷豐富,我在寶來服務期間曾將華僑銀行賣給花旗,當時彼此深入交手過。但博智選擇讓香港前恒生銀行總裁柯清輝 打前鋒,結果其大陸政協身份又被查到,成為一大敗筆。另外博智為了過關,不斷變更投資架構和股東成份,反而被主管機關認為誠信有問題。

博智案是企業、股東(美國政府)、員工、投資人和主管機關(台灣政府)五輸的結局,對於台灣來說,現在最大的課題是如何協助AIG儘快順利出售,保障其投資權益才不致對剛起步的「全球招商」造成重傷害。


聯想電腦

聯想最近公佈財務數據,成績亮眼,首季營收較去年同期增長50%,第二季成長速度在全球五強中排名首位。

聯想五年前從IBM手中買下PC業務,當時的想法是成為一家「真正全球化的企業」,並聘請前Dell亞洲區總裁擔任CEO,由於業績節節下滑,去年創辦人柳傳志重披戰袍。

聯想轉型策略是固守中國市場,變成新興市場專家,而放棄全球擴張策略。五年前,海外市場營收占聯想總收入一半,現在則有1/3。中國市場營收雖只有一半,但貢獻了所有獲利,大陸市占率比第二/三名HP和Dell加起來還要多2/3。

掌握中國市場才能贏得世界,無怪乎宏碁最近要和方正聯手合作。明碁五年前若不併購西門子,今日可能會是中國前三強。台商還有很多「中國內需市場經營」學分要補修,策略聯盟和併購是較快途徑,值得企業深思。


【本文作者為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 黃齊元】

2010年8月27日 星期五

私募,亞洲跨國併購,博智/南山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第57期電子報


私募
全球正在掀起私募狂潮,今年上半年根據Thomson Renters的計算全球私募總額正高達274億美元,逼近去年全年285億美元,預計全年可以高達410億美元,這將會是2003年以來的最高紀錄。

私募的風潮反映銀行的角色將逐漸降低,過去幾年企業過度舉債,造成金融危機,現在則必須適度充實資本。另外,過去幾年大量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成功募集,銀彈充裕也是私募盛行的原因。

全世界經濟進入轉型時期,企業需要「轉型資本」,私募可以量身訂製,是理想的工具,也是為何其盛行的原因。企業越能靈活的籌措資金,才會越有競爭力,台灣不需要防制私募股權基金,而應多暸解接納並運用這個全球重要的融資管道。

亞洲跨國併購
根據PwC總計,今年上半年亞洲企業跨國併購大增,較去年同期增加50%,總交易金額達231億美元,其中有七個案子規模超過10億美元。

由於亞洲企業投資的金額較全球比起來仍偏低,PwC預期動能還會持續下去,特別是亞洲企業今年透過IPO(香港為主)募集了許多資金,而也有很多新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成立,所以資金來源絕對不是問題。

天然資源是最近併購的主軸,但是PwC預期會有越來越多高科技以及傳統製造業的亞洲跨國併購出現。大陸企業對於購買國外品牌不遺餘力,比如說吉利最近成功收購瑞典Volvo,而陸企上半年對日本企業的收購也達到新高峰。

我們覺得陸企全球併購剛進入黃金十年,台灣企業要掌握這個趨勢,以自身的人才、技術、管理和國際經驗優勢,尋求和陸資策略結盟,共同打開全球市場和新興市場,利用陸資東風加速自身產業升級。


博智/南山
博智併購南山人壽遲遲未獲准,AIG執行長日前來台拜訪金管會,未能獲金管會主委接見。AIG表示,如果10月前南山股權移轉案未審查通過,AIG將不再延長合約日期(先前已經延了三個月),也不會出售給本土金控,將緊縮南山人壽業務,並停止對南山人壽增資。

蕭萬長副總統日前表示,台灣的新思維應是「開放」,新作法應是「鬆綁」,唯有如此台灣發展的契機才會越來越多,確實台灣金管會對金融業的管控「過嚴」了,因此近期將同行政院協商,看看能否給出一點「彈性」。

謝天謝地,總有長官出來說話了,台灣現在最需要的是「興利」而不是一味的「防弊」,台灣主管機關現在將95%的精力都放在「防弊」上,還談什麼「全球招商」?

台灣主管當局對博智審批的拖延有幾大理由:第一、它是PE; 第二、因為是PE,所以沒有「適格性」; 第三、它「可能」是中資。台灣一直期待有國外的策略投資人會來買南山,但是沒有。本週美邦表示,可能出售三商美邦股權,成為第七家撤出台灣的外國人壽保險公司。南山拖延的結果是公司的價值一天天流失、員工離職,客戶離開,而AIG只會選擇「停損」(cut loss),同時政府損失「全球招商」的大好政績,這是一個三輸的局面(AIG,台灣政府,南山),我們是否有智慧來扭轉這個局面呢?



【本文作者為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 黃齊元】

2010年8月20日 星期五

惠普新,加坡/賭場,京東方/美齊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第55期電子報

惠普

美國電腦巨人惠普總裁 赫德(Mark Hurd)近日正因為性騷擾指控下台,但事後證明無性騷擾,只有浮報公帳。這件事情在美國引起很大的討論,大家覺得惠普董事會是否反應過度? 赫德是超級經理人,過去五年成功將惠普轉型,變成世界第一。然而惠普偏偏在道德上是高潔癖的公司,不能容忍任何員工道德上的瑕疵,最後董事會6對4票,赫德黯然下台,連女主角都表示這並非其本意。惠普的市值在新聞宣布後,下滑了十億美元,台灣宏碁想要超越惠普,看來又近了一步。

在這個動盪的時代,「興利」和「防弊」彼此要取得平衡。防弊是短期最能討好大眾的作法,從歐巴馬打擊肥貓,到最近金管會嚴格規範私募,都是防弊。然而台灣需要有更多像李國鼎、孫運璿等具有遠見、膽識,能夠不畏圖利他人流言,勇於"興利"的政務官,才能帶領我們走向黃金十年。

新加坡/賭場

最近新加坡變成顯學,高雄縣市長候選人楊秋興脫黨參選,高喊要成為新加坡第二,新加坡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可高達13~15%。

新加坡兩家賭場,雲頂和金沙,開幕至今生意超爆,雲頂第二季純盈利高達六億三千萬美元(8.6億新元),高於原先估的6.3億新元,兩家賭場全年營運可達40億美元。

一個國家要招商,必須有振奮人心的大計畫,新加坡這兩座綜合休閒中心,已超越單純的"賭場",而成為星國政府帶動未來十年旅遊、服務、金融業的大計畫,其遠見跟魄力值得台灣學習。我們覺得新加坡"定位"成功,在美國拉斯維加斯和澳門賭場之間,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成功地吸引了亞洲、中國大陸和歐美遊客。台灣全球招商,找到自己的定位至關重要,至少需要有振奮人心的宏偉計畫,現在的十大旗艦計畫,只是一個口號,沒有血與肉,而且決策的過程也似乎比較草率。

台灣在ECFA之後的經濟成長動能,將遠超亞洲其他國家,政府官員全球招商最需要的是想像力,包裝力和執行力,值得全國民眾,齊心協力,共同推動台灣形象改造工程!

京東方/美齊


大陸京東方集團以2.9億人民幣併購美齊電腦顯示產業務及相關資產,經濟部投審會同時通過京東方匯入新台幣3.1億元。這原來是一件很好的兩岸產業合作案,而且可以創造雙贏。不過八月三日,證交所表示由於美齊切割出售後,營收與獲利可能衰退超過50%,因而必須下市。

證交所的出發點是要保護小股東權益,但是如果公司下市,對小股東權益傷害更大。台灣很多證券法規都欠缺商業價值判斷,不符合實務趨勢。主管機關應該鼓勵企業轉型,分割是轉型的一種手段,但是現在的焦點變成切割就是損害小股東權益,好部門不能切割,壞業務也不能切割,所以要下市,實在不甚合理。

【本文作者為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 黃齊元】

2010年8月17日 星期二

陸資來台,AIG, PIPE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第55期電子報

陸資來台
ECFA簽訂效應正在發酵,多家大陸企業近日申請來台投資,而且金額都不小,包括紅籌股北京控股申請匯入2.5億台幣,及大陸最大的面板業者京東方科技申請匯入3.108億元台幣等。

這些案子代表陸資已經看到台灣的價值: 北京控股是傳統產業,業務包括食品、飲料等,其投資出發點為「台灣市場」;京東方則是看中「台灣能力」,主要是針對「大陸市場」。未來,兩岸攜手還可以共同發展「全球市場」包括新興市場。兩岸聯手的經濟價值,應該是乘數效果而不是加數效果。

AIG
美國AIG正在積極推動亞洲保險業務AIA的上市,保誠(Prudential)收購的失敗似乎並未阻撓AIA的香港上市,許多國際保險公司,國家主權基金以及中國金融機構都希望入股AIA做為策略投資人,總共募集資金將高達200億美元,只比剛完成的中國農業銀行220億美元IPO稍微小一點。

值得注意的是,AIG執行長本週悄悄來台,與南山人壽高層見面,希望能盡快完成97.57%股權移轉。AIG明確表示,仍堅持要將南山人壽97.57%股權出售給博智資本,也深信台灣主管機關會盡速核准,同時重申「不會」將股權轉售給其他買家。

金管會及投審會對此案的審批一直很緩慢,已經造成國際關注。在中科二招商失敗後,台灣不能再讓外資看到我國行政效率的不彰以及官僚體系互相推諉的問題,也不能讓政治力或媒體無限制擴大對外資的指控,台灣的主管官員應該正視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PIPE
PIPE(Private Investment in Public Equity),或稱私募股權基金對上市公司的參股,正成為亞洲新的投資趨勢。

以前PE多半是投資未上市企業,但現在越來越多改投資上市公司,今年至今,投資中國1/3的PE案件為PIPE,去年全年中國PE案件的PIPE比例高達43%,2006年只有8%。

為什麼有這個現象?第一,未上市案件不夠多,而PE手上錢又太多;第二,上市公司流動性較佳,PE可以立即變現;第三,資本市場因素,導致IPO越來越難,不確定性高,PE只好尋求已上市公司的投資標的;第四,上市公司以「公募」形式募資不易,改以私募替代。

看到全球金融主流,再看看台灣最近對「私募」設立的諸多限制,真的令人啼笑皆非,長嘆三聲。
【本文作者為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 黃齊元】

2010年8月9日 星期一

有線電視, 宏碁/方正

有線電視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第54期電子報

台灣三大有線電視系統經營者,三年前由MBK Partners, Carlyle和Macquarie買下,最近中嘉和凱擘再度傳出易手,售價從四百億元,暴漲到六百億元,引起社會議論,投出對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許多質疑。
我們看法如下:
第一,台灣有線電視投資案是政府最近幾年引進的最大外資投資項目,說明私募股權基金比策略性投資者更有影響力。
第二,台灣三大有線電視系統都由外資掌握,比例的確是太高了,但這不是PE的錯,該檢討的是台灣的產業政策。
第三,PE在高獲利的同時,應加強產業升級、設備投資以及引進優異國外管理技術,才不致淪於「短期玩家」的形象。
第四,NCC質疑PE的錢是借自國內金融機構,就如同金管會質疑PE槓桿操作一樣,基本上都對PE本質不夠了解,充滿了偏見。併購融資利潤高,銀行當然會承作,屬於各銀行的風險利潤評估。當然從宏觀的角度,主管機關可以對過度的槓桿操作提出質疑,但是請問若金融行庫將幾百億貸放給沒有經濟實力而又無法轉型的企業,何者風險較大?
第五,台灣正在推動「全球招商」,應積極鎖定滿手現金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將其視為策略性投資者的一種類型,否則台灣所想的策略投資者不會來,想來的PE又被擋在門外,招商恐怕不易看到實質成果。外資賺錢不是罪過,我們要讓外資相信,台灣真是賺錢投資的好地方。


宏碁/方正
宏碁和大陸第二大PC品牌方正展開全面合作。宏碁擬於未來七年內,支付不超過7000萬美元權利金方式,取得方正品牌使用權並負責方正的PC品牌規則、產銷及供應鏈業務。
2009宏碁大陸市占3.1%,排名第六;方正6.3%,排名第四。兩家結盟後,市占9.4%,擠下Dell7.2%,躍居第三名,僅次於聯想和惠普。
這是一個劃時代的兩岸資源優勢互補案,非常具有想像力,雖然不是合併,但是透過合作,達成更好的效果。我們對此有幾個觀察:
第一、宏碁現在NB正為全球第二,但中國大陸遙遙落後,故必須急起直追。
第二、中國大陸市場有其獨特之處。大陸人民有優越民族性,外資不一定吃香,比如說聯想就排名第一,雖然全球排名掉到第四,宏碁和大陸業者不直接競爭對抗,而用合作取代,是非常聰明的作法,而且讓大陸消費者覺得,連宏碁都妥協依附大陸品牌,宏碁是輸了面子,贏了里子,方正則正好相反。
第三、ECFA簽訂後,兩岸支援合作的層面與效應不斷擴大,需要有想像力,創造更多互補雙贏的經營模式。
第四、「世界市場」和「中國市場」是台商必經征服兩大領域,宏碁已立足世界市場,現在又透過捷徑進入中國市場,未來成為全球第一指日可待。
【本文作者為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 黃齊元】

2010年7月30日 星期五

Hermès, 必翔/俄羅斯, 中投/大摩

Hermès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第53期電子報

法國著名的時尚集團Hermès最近推出了專門為中國市場設計的品牌「上下」,初期將以餐具和家具為主。

Hermès(愛瑪士)是最高級的品牌,但是為了進軍中國市場,也必須在策略上作調整:第一、中國品牌價位可能較低,可以區隔全球品牌;第二、中國客戶可能有特殊的需求與品味,不同於歐美客戶;第三,雙品牌可以創造更大的市場份額,如Lexus/Toyota;第四,可以另外創立完全本土化的行銷團隊。

台灣企業正極需轉型,邁向品牌之路,如果愛瑪士在中國也是從零開始,那麼台灣企業又何需擔心自己不可能在中國市場的品牌經營上取得成功?


必翔/俄羅斯

必翔宣布與俄羅斯政府簽約合作,採購其生產的航太用電池,下一步將購買鋰動力電池等產品。另外,必翔也表示傾向以技術入股方式,在當地與俄羅斯業者合資設廠。

這個案子之所以特別,在於俄羅斯市場。俄羅斯地大物博,資源豐富,屬於「金磚四國」之一。俄羅斯航太技術先進,上世紀六十年代曾和美國爭霸太空。必翔產品經過嚴格測試,在零下四十度還可以放出80%電量,實在不簡單。

台灣過去只有關注中國和歐美市場,未來更應積極開發新興市場如東歐、印度和中南美洲,以台灣優異的生產製造能力,創造「平價優質」的產品,這絕對不是歐美大廠如GE等的強項,台灣不要自己放棄,把大好市場拱手讓給韓國人和中國大陸企業。


中投/大摩


中國主權基金中國投資公司日前減持摩根史丹利股權,以每股27.17和27.13美元賣出,套現1.39億美元,但成交價遠低於2007年認購價50美元,也比2009增持價27.44美元低。

這有兩個意義:第一、美國將實施新的金改法案,「證券公司」將受到更多拘束,賺錢不易;第二、現在世界賺錢最佳的地方在中國,農業銀行220億美元香港上市不過幾天,歐美基金即開始積極掃貨,股價大漲,實在沒有必要到歐美去投資金融機構。中投這樣不顧自己和大摩的情面形象地將股票殺出,已經很明確的說明了獲利的風向球在那裏。
【本文作者為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 黃齊元】

2010年7月23日 星期五

光明乳業, 諾基亞/蘋果/微軟, Nokia Sieme

光明乳業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第52期電子報

大陸最大的食品集團光明經過了2個月的時間,最近併購紐西蘭第五大獨立牛奶生產商Synlait Milk,這是繼上個月光明併購澳洲糖業集團失利,輸給新加坡財團後,第二次向澳紐出擊,終獲成功。

大陸的乳業自從二年前毒奶粉事件後,受創慘重,一直未能恢復元氣,中國也背上「黑心食品」的惡名,併購歐美先進國家技術,是最佳策略選擇;對於希望進入中國市場的外國企業來說,也是飛上枝頭,可謂雙贏。在未來兩年,為市場、技術而進行的中國海外併購將會持續不斷。


諾基亞/蘋果/微軟

最近蘋果的股票市值超過微軟,成為美國市值第二大企業,僅次於Exxon Mobile。另外,蘋果第二季營收,很可能超越微軟,就智慧型手機而言,蘋果(iPhone)在美國已占有24.9%的市場。

微軟兩個月前推出其自己的手機,叫做Bing,結果慘不忍賭,不到兩個月就下架,比起其音樂播放器Zune的壽命更短。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微軟推出了手機。

全 球最大手機大廠Nokia由於在智慧型手機慘敗,市占率節節下滑,CEO可能被換掉。蘋果去年第三季已超越Nokia,成為全球最賺錢的手機製造商。蘋果 該季賣出740萬支手機,獲利16億美元;Nokia同季雖狂賣1.085億支手機,獲利卻僅11億美元。台灣宏達電營收及獲利卻大幅成長,不但成為台灣 股王,還成為全球第四大智慧型手機製造商。

每個企業都要不斷創新,不斷進步,沒有人是永遠的贏家。從摩托羅拉、諾基亞、微軟到蘋果,我們看到了時代不斷的更替,誰說台灣不能成為明日的贏家?


Nokia Siemens/摩托羅拉

全球第二大無線電信設備製造商諾基亞西門子網路公司19日宣布,同意支付12億美元,收購美國手機大廠摩托羅拉旗下無線網路資產,以拓展北美與日本市場。

諾 基亞、西門子和摩托羅拉都是90年代的通訊設備大廠,曾幾何時,淪落到要相互整合的地步。這有兩個意義:第一、中國大陸華為的興起,將使全球電信設備產業 重新洗牌;第二、互聯網4G、及數位匯流將帶動下一波電信業的投資,台灣本週遭逢英特爾退出WIMAX的亂流,未來應謹慎尋找下一步策略與佈局。


高盛

高盛上周與美國政府達成和解,付出5.5億美元罰款。本周公布上季業績,獲利大減82%,是自從2003年以來的最差數字,這有幾個原因:歐債危機,五月的 「閃電崩盤」、高盛的官司以及其因詐欺案而受重創的形象。就如同股票交易,沒有人可以永遠是「不敗章魚」,金融界靠自營而賺大錢的日子將一去不再復返。 
【本文作者為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寶來證券大中華資本市場處總經理 黃齊元】

2010年7月17日 星期六

文創產業, AIA/中資, 亞太置地

文創產業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第51期電子報

台灣開始掀起「文創產業」投資熱潮,第一家以文創為名的創投公司「文創一號」成立,由聯電副董事長宣明智主推,第一階段募資5億元。

早期對文創業的投資都是屬於贊助性質,前國泰金控副總經理劉奕成投資「海角七號」,純屬個人興趣,沒有想到後來賺了大錢。郭台銘也投資電影「白銀帝國」,耗資千億,但結果並不成功。

上週MAPECT邀請中華創業投資協會理事和本會會員進行午餐會,並介紹台灣文創產業,大陸朋友聽得津津有味,一致認為台灣在這方面的「軟實力」遠超過大陸許多。

文 創產業不只是影視文藝,而是利用文創元素,融合到其它產業,創造成功商業模式。另外,結合大陸市場也很重要,台灣人不要只強調在地化、本土化,而應以大陸 華人、全球華人、甚至外國人為目標市場,創造像「功夫熊貓」這樣成功的商業產品,才能產生價值,形成真正的產業和「文化創投」。


AIA/中資

英國保誠集團上個月初宣佈放棄收購美國友邦保險(AIA),消息傳出,至少有四個中國財團表達接手意願,包括上海復星國際,中渝置地控股、太平洋投資集團和宏創金融。

中 國大陸保險機構的海外併購,雖然有之前平安保險投資比利時富通(Fortis)失利,慘賠二十億美元,但完全沒有澆熄大陸金融業海外擴張的萬丈雄心。中國 的資金實在是太多了,看到台灣主管機關對於陸資來台投資金融機構百般阻撓,實在令人搖頭。陸資錢不是沒有地方去,到台灣來投資也不是就能把台灣吞併,我們 自己太沒有自信,再加上政治因素干擾。大家應及早思考當全球金融機構一家一家被中國收購或參股以後,台灣的下一步策略是什麼?


亞太置地

私募基金亞太置地投資(Asia Pacific Land)砸下30.5億元新台幣,吃下西門町漢中街的「新萬國廣場商業大樓」,這是2010年首宗外資法人收購大型商用不動產案例。另外,據聞敦化北路 長春路口的商用大樓,因為松山虹橋直航,最近將被高價收購,創造松山區的新天價。

央行彭總裁不遺餘力打壓房市,看來威力不及ECFA的發酵,這應該不是投機,而是台灣邁向「後ECFA」時代的Re-Rating。
【本文作者為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寶來證券大中華資本市場處總經理 黃齊元】

2010年7月10日 星期六

農行IPO, 華潤/太平洋咖啡

農行IPO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第50期電子報

雖然全世界股票市場表現不佳,但是中國農業銀行仍然順利完成190億美元的A+H IPO,若加計超額發行部份,總金額可能到達220億美元,將超越工商銀行的記錄,成為全世界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IPO。


農行的IPO給我們什麼啟示?中國大陸的金融市場實在是太誘人了,這也是為什麼台灣銀行前仆後繼,拼命要到大陸設點的原因。ECFA簽署,最大的贏家是銀 行,但是台灣銀一定要思考自己的定位,衡量是針對台商還是大陸客戶?佈局一二線城市還是三四線城市?專注消企還是企全?這些問題都應深思,不宜躁進,否則 不一定賺得到錢。


華潤/太平洋咖啡

香資四大中資企業之一的華潤集團,最近跨足連鎖咖啡,取得香港第二咖啡連鎖店太平洋咖啡(Pacific Coffee)80%的股權,希望以其為進軍大陸咖啡市場的先鋒,希望超越星巴克成為大陸咖啡連鎖業的市場龍頭。太平洋咖啡大本營在香港,有83家店面, 多於星巴克100多家,但尚未進入中國大陸,華潤在中國大陸有200家超級市場,將來都將在裡面設立Pacific Coffee店中店。現星巴克在中國大陸有380家店面,未來太平洋咖啡有可能後來居上,成為龍頭


連鎖咖啡及餐飲是台灣人的強項,兩岸咖啡、,迪歐咖啡以及著名的85℃都是很好的例子。ECFA之後,很多的連鎖服務業台灣企業可以進軍「中國市場」,應該創意思考,不管是引進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或者是被大陸的陸資或台資購併(如華潤/太平洋),都是可行的方向。


投資沒有什麼訣翹,抓住趨勢就對了。從陸資龍頭的動作來看,中國消費和內需是長多的投資主軸,台商宜善用財務融資工具,加快腳步,才能成功佈局「中國市場」。【本文作者為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寶來證券大中華資本市場處總經理 黃齊元】

2010年7月2日 星期五

讓世界參與台灣帶台灣走向世界


讓世界參與台灣帶台灣走向世界

工商時報【林燦澤】2010-07-01

     寶來證券去年以來主辦五家TDR(台灣存託憑證)大幅領先同業,而且在大中華區搶占先機,靈魂人物就是副總裁兼大中華資本市場處總經理黃齊元 (C.Y.Huang),目前還是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黃齊元要讓寶來證券成為優質的投資銀行,也是市場的領導者,將世界的資金引進台灣、將台 灣的企業帶向世界。

     黃齊元長達二十多年投資銀行及創投經驗,曾主辦多件港股、紅籌股、H股、B股、台資企業股票上市、私募股權融資、企業兼併收購項 目,1987美國史丹福大學MBA畢業後,進入美國摩根大通銀行紐約總部國際債券部經理,1988年轉任英商怡富證券投資銀行部總經理,1994年出任里 昂證券(亞洲)大中華地區投資銀行部董事總經理,1998到2000年擔任美商中經合創投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其後設立美商漢宇資本,而寶來集團已故創辦人 兼總裁白文正,在2000年買入漢宇股權,並且延攬黃齊元擔任寶來金融集團副總裁,讓寶來證券快速取得進入中國的入門票。
     寶來金融集團旗下的僑銀與中央保兩家轉投資事業,在熟悉外資人脈的黃齊元引介下,身價三級跳,黃齊元先是在2005年引介紐約人壽與僑銀 策略聯盟,2006年讓美國國際集團(AIG)投資中央保,以及2007年讓寶來證券持有的僑銀股權以市場一致性認為「亮麗」的價格,出售給花旗銀行。
     去年力推TDR 成果斐然
     黃齊元在白總裁充分授權布局積極布局中國市場,在去年主管機關大力推動TDR元年,寶來證券就開出了亮麗票房,一口氣主辦新焦點(中國汽 車維修通路)、陽光能源(首檔太陽能TDR)、越南控股(東協概念股)以及歐聖集團(星股TDR)等四件,占當年市場總件數十件的四成比重。
     今年除首季友佳國際掛牌外,世界前三大咖啡品牌的超級集團,預計最快在第三季掛牌,而6月底又傳出和新加坡手機大廠Z-Obee簽約,由 於Z-Obee已是星港雙邊掛牌上市公司,在下半年TDR掛牌後,更將成為第一家星港台三地掛牌公司,寶來證券再添證券業界紀錄。
     在市場兵家必爭的港股市場,股票要下市困難度遠高於推動股票上市,以去年港股有香港電信在內的11家公司要讓股票下市,卻有多達9家是失 敗,只有兩家成功達到下市,其中一家國內優質科技大廠台達電旗下的達創科技,主辦下市的寶來證券再次展現非凡的功力,黃齊元曾獲2008 中國大陸併購公會「最佳併購交易獎」。
     放眼未來 要做優質投資銀行
     黃齊元認為,寶來證券不同於證券同業只是單純的TDR承銷商,寄望成為大中華區圈的優質投資銀行,寶來證券不要做市場的追隨者(me too),而要做市場的領導者,除了協助台商到香港掛牌、企業進行併購(M&A)、國外企業來台發行TDR,兩岸簽訂ECFA後,引介陸資進入台 灣商機,因為黃齊元堅信:「ECFA只是兩岸經貿的一扇小門,卻是台灣重返世界舞台的一扇大門」。
     黃齊元慶幸台灣企業很幸運,能夠同時掌握台灣市場、中國市場以及世界市場,成功關鍵是要有兩手策略,利用外資進入中國市場,以及協助陸資 開拓歐美市場及新興市場,而且台商企業應該以併購為轉型手段,善用私募股權基金資源,進行產業整合與策略聯盟。黃齊元更另類思考,認為國人不應該只是關注 台商回流數字,而是要有新思維,應該思考如何吸引外資與陸資進入台灣市場,寶來證券也必然會在其中承擔重要角色。
     迎接ECFA新時代 持續領先
     在寶來證券大中華區領先優勢,讓黃齊元揚名立萬之際,黃齊元特別追思與感謝白總裁給予專業經理人一個可以揮灑的大舞台,也希望在ECFA後大力投入爭取中國與台灣兩地市場交流商機,讓寶來證券榮耀更加發光發熱。
     處女座的黃齊元學過速讀,每周可以快速閱讀一、二十本書籍,廣泛接觸與吸收最新財經資訊,由於平日工作異常忙碌,而且每個月達一半的時間 在中、港及東南亞等大中華區公務往返,身心備極辛勞,因此舉凡看電影、聽音樂、唱歌、品嚐美食、泡湯與SPA,都是黃齊元讓身心紓壓的活動,快速獲得新能 源,在異地可以短時間內投入工作主要關鍵。

ECFA, 李寧/轉型, 大陸股市投資方向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第49期電子報

ECFA

兩岸29日在重慶正式簽署ECFA,進入一個新時代,馬總統隨即召開記者會,宣告「後ECFA新經濟戰略藍圖」,將全面向外資招商,「從世界走進台灣,從台灣走向世界」,真正將台灣轉型成為外資在亞太及大中華地區的營運樞紐,並將統合各行政部門,成立一站式服務窗口。

我們覺得這是非常正確的作法,台灣的未來並不是只有中國大陸,而應利用中國大陸資源,藉由ECFA的東風,改變外人對台灣的看法,重新定位台灣,引進外資及陸資,創造台灣新價值,成為全球和中國大陸之間的橋樑及門戶。「亞太營運中心」的口號空轉了十七年,如今終於看到一線曙光,大家都應奮力轉型,迎接台灣新世界的到來。


李寧/轉型

中國大陸最大體育用品廠商李寧去年營收高達400億新台幣,可望首次超越Nike在中國大陸市場的營收,證明了「中國市場」將帶動新一批「中國品牌」的興起。外國品牌都是走「高端市場」,隨著大陸中產階級的崛起,未來的商機在金字塔的中或底層,優質平價的產品將取得最大市場份額,而這正是台灣人的強項,應該積極發展台灣人的品牌,比如像85℃及克莉絲汀都是「平價奢華」的成功例子。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李寧也更改logo及口號,不再抄襲Nike。就像比亞迪一樣,中國大陸企業的經營模式正從「模仿創新」走向「自主創新」。未來台灣企業在中國大陸最強的競爭對手,將逐漸由外資轉變成陸資企業,值得注意。


大陸股市投資方向


今年上半年,大陸股市跌幅勇奪全球之冠,上海證券報調查30家券商,選出下半年黑馬產業,前七名的得票數為1.生物醫藥(12);2.新興產業(11);3.食品飲料(10);4.商業零售(9);5.傳媒(6);6.金融(5);7.新能源(5)。

以上排名,值得台灣創投及PE同業參考。「中國工廠」將取代「中國市場」,內需消費將成為新主軸。另外大陸剛公佈「國家七大戰略產業」,也會影響投資的方向。台灣的生物醫療產業一直沒有形成氣候,雖然有40多家上市櫃公司,但專精於生物醫藥的創投就屈指可數,投資界應該在這個方向加強,才能急起直追。
【本文作者為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寶來證券大中華資本市場處總經理 黃齊元】

2010年6月23日 星期三

復星國際, 聯電私募, 台積電/太陽能

復星國際

上海及中國的民營企業龍頭復星,最近又出手海外併購,先是收購法國渡假村運營企業地中海俱樂部(Club Med)7.1%股權,17日又公告與美國醫療上市公司Chindex International(美中互利)結成戰略聯盟。

Club Med的投資是中國企業首次參股法國上市公司。至於Chindex,去年復星就收購11.18%股份,最近是增持,將股份提高至25%,成為其第一大股東。由此可見復星看好大陸人民出國旅遊消費的潛力,特別是人民幣最近又升值。

美中互利是Nasdaq上市公司,其經營的和睦家醫院和診所遍佈全國,復星計劃和美中互利設立一家合資公司,用以整合雙方旗下的醫療器械業務。

由 這兩件併購案,我們有幾個觀察:第一、中國大陸企業將加速以「海外併購」形式走出去,復星最近和凱雷(Carlyle)成立合資海外併購PE就是這個目 的;第二、中國大陸的投資方向已從「中國工廠」轉向「生活品質」(quality of life)的提升,反映經濟的轉型;第三、醫療產業有廣大市場遠景,ECFA大陸甚至對台灣開放5個地區醫院的投資。醫療器械(medical device)涵蓋電子製造,應該是台灣人強項,值得注意。


聯電私募

聯電最近宣佈將進行私募,日本大廠爾必達傳說是策略合作夥伴口袋名單之一。

由於最近報章雜誌對私募大加撻伐,聯電董事長特別提出三大保證:第一、不會在現在股價發行;第二、未來發行價會貼近市價;第三、聯電大股東及經理人不會參與私募增資案。

台 灣正處在經濟轉型的關鍵時刻,私募與策略聯盟是重要的手段。固然有些大股東利用私募價差圖利自己,但是一百多家上市宣佈私募,證明市場需要引進「有價值的 投資者」。大家宜以正面態度去了解私募內涵。我們誠摯地希望中國信託引進郭炎案和博智資本收購南山人壽案能夠成功,不要受到政策不當影響,以致胎死腹中。


台積電/太陽能

為擴大太陽能產業佈局,台積電宣佈投資5000萬美元取得美國薄膜太陽能模組廠Stion 21%股權,這是TSMC自斥資62億參與茂迪私募後再次出擊,在太陽能領域佈局從晶矽技術擴展到薄膜技術。

我們對此正面看待,作為台灣企業龍頭,TSMC過去的M&A實在太保守,現在開始全力衝刺還不算遲,國內/國外/大陸併購都應加快腳步。
【本文作者為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寶來證券大中華資本市場處總經理 黃齊元】

從海西到海東,定位台灣迎向未來

從海西到海東,定位台灣迎向未來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第47期電子報

最近富士康員工跳樓及隨後加薪事件,不僅對鴻海集團早成重大影響,而且震撼中國勞動經濟,重創同業及大陸台商,轟動全球。

對於台商而言,現在已不是要不要轉型的問題,而是如何轉型?西進、南進、品牌、通路還是回台?關於回台也有是否需成立「經貿營運特區」,以及是否應拋開代工模式等討論,產業界瀰漫著一片徬徨、悲觀和缺乏自信。

不到兩年的時間,「海峽西岸經濟特區」成為新興焦點,隨著ECFA簽約漸近,對「海西」關注也日益升高,福州平潭躍升成海西交流合作「先行先試」示範區。

海西是一個完全以「對方」為思考角度的規劃,否則以大陸地理位置來說應稱作「東南沿海經濟特區」。在後ECFA的台灣,確定「海東」新定位似乎比「海西」更 重要。海西讓我想起了村上春樹的小說「國境之南,太陽之西」,書中所謂的太陽之西是一種想像和憧憬,象徵不確定的未來。男主角突然覺悟到生命失去了什麼, 飢渴地追求新的自我,不願再一成不變地活在過去。

台灣的覺悟是什麼?富士康12條生命改寫了中國的未來,台灣去年至今多少人燒炭結束生 命,也未見有什麼社會深層的反省和結構性的改變。ECFA的重點不僅在中國市場,更在台灣市場和世界市場,我們不要擔心台商再大舉佈局「中國工廠」,應思 考如何吸引外資和陸資進入台灣市場,而非只關注台商回流數字。回台就要有新思維,創造比較競爭優勢,追隨龍頭回台也脫離不了昨日代工巢臼,像鴻海這樣的龍 頭早就轉型佈局中國通路了。

蔡英文說民進黨是「由世界走向中國」,而國民黨則是「由中國走向世界」。對於台灣,「由世界走向中國」當然是較佳戰略,但前提是簽訂ECFA,讓台灣拿回世界的身分證。從這點來說,ECFA的形式意義大過實質。

談到海峽經貿,不管是福建或台灣都沒有很先進的政策,應該大膽超越現有框架。福建招商的重點不應只針對台商,而應由中央給政策,成為陸資中小企業進入台灣的 橋頭堡。台灣則應對福建企業入台給予優惠,比如說可以放寬持股比例,或允許其來台上市。另外,台灣更要讓自己加速成為全球企業的大中華管理總部,透過台灣 平台連結對岸。

儘管全球經濟動盪,很少人像台灣企業這樣幸運,能同時掌握台灣市場、中國市場和世界市場。關鍵是要有兩手策略,利用外資進入中國市場,協同陸資開拓歐美市場及新興市場。轉型不要只靠自己,應結合外力集體轉型,更需從「本地轉型」過渡到「跨地轉型」。

台商應以「併購」為轉型手段,善用「私募股權基金」資源,進行產業整合及策略聯盟,台灣企業可以協助外資進入大陸,聯合陸資進軍歐美,或結盟陸資進入台灣, 創造最大策略槓桿。作為資源整合者,台灣企業可以有尊嚴地活著,體現「台灣價值」,扭轉「台灣折價」。2010年是“中國製造”本命年,卻是“台灣資源整 合”元年。

台灣的好,自己不一定感受得到,但別人卻看到了。全球第一汽車大廠希望「MIT」在台灣設廠,福建、浙江、南京多家大陸民企近日投資台灣,計劃開拓台灣市場,或結合台灣能力,發展大陸及全球市場。虹橋台北直航,雙城一日生活圈將改變兩岸經濟分工,引爆新投資熱點。

扭轉台灣的宿命,台灣人應學習work smarter,而不只是work harder。politics是local,而economics是global;台灣人要go global,而不要只go local。我們要讓世界踏著台灣的肩膀進入中國,讓大陸和台灣攜手,邁向世界;讓世界進入台灣,讓台灣融入世界。

台灣要超越台灣,必須跳出台灣人和台商的格局,要從台灣的台灣,變成世界的台灣。ECFA只是兩岸經貿的一扇小門,卻是台灣重返世界舞台的一扇大門。我們應不顧一切奮力轉型,相信改變自己、改變國家、改變世界的力量,營造世界的新台灣,迎接台灣的新世界﹗
【本文作者為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寶來證券大中華資本市場處總經理 黃齊元】

2010年6月11日 星期五

宣揚台灣上市及投資,併購協會轟動香江

宣揚台灣上市及投資,併購協會轟動香江


由香港創業及私募投資協會所舉辦的第九屆中國私募投資高峰會,6/7(一)及6/8(二)在香港盛大舉行,與會嘉賓達三百多人,均為亞洲區重量級的私募股 權投資基金,管理資金超過千億美元。台灣方面,由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黃齊元,秘書長楊正秋,中華開發總經理曾垂紀及櫃檯買賣中心代表等參加,並 發表專題演講,備受矚目。

今年度會議的重點在中國大陸人民幣基金的快速發展及相關法規問題,中國大陸充沛的流動性對原先以美元為主的國際基金造成龐大壓力,不但影響投資機會,改變亞洲投資策略,也強迫其思考成立人民幣基金,進入不熟悉的市場領域。

企 業上市地點也是投資人關切的重點,今年主辦單位挑選了四個市場比較:大陸A股、韓國、台灣及德國。A股超高的本益比及創業板的興起雖然吸引了很多人的目 光,但是全場最生動的演講是寶來證券副總裁黃齊元對台灣資本市場的介紹,他強調台灣過去一直被人忽視,不過經歷過去一年多的發展,現在已經變成全球最佳中 小型、成長型和高科技企業的上市地點。矽谷企業IML(安恩)上市及新加坡歐聖TDR的成功,已樹立新標竿,將帶動更多外國企業來台第一上市櫃及發行 TDR。黃齊元的發言引起許多基金的詢問及熱烈迴響,基金經理私下表示A股雖好但看得到吃不到,相對比較起來,台灣資本市場實在多了。

中 華開發曾總經理以陸資對台投資的趨勢發表演講,說明台灣不僅是籌資上市中心,也是投資熱點。他表示,ECFA有助於兩岸關係的正常化,將帶動外資及陸資加 碼台灣。另外,雖然大陸和台灣可以直接交流,但是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不會動搖,因為外資還是比較了解香港,中華開發也會持續利用香港,作為兩岸資金交流的 平台。

翌日,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受邀參加由香港創業及私募投資協會所舉辦的“亞太地區創業投資暨私募股權圓桌高峰會議”,會中包含了 北京、上海、日本、韓國、新加坡、英國等地的創業及私募股權協會皆派代表出席。黃齊元理事長受邀擔任首位發言人並於會議中表示:過去台灣一直處於金融及資 本市場發展中心的邊緣,但過去一年來由於兩岸的互動交流頻繁,再加上ECFA的簽訂在即,未來國際的私募股權業者將可透過台灣,掃除諸多限制直達中國大陸 市場,創造台灣、中國與國際業者三贏的局面。楊正秋秘書長會後表示:藉由此次的圓桌高峰會議,就產業政策、法令、規範等多方面議題進行意見交換,並於會中 達成共識,透過未來各國私募股權及創投協會間相互交流,追求未來跨地區的合作。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自去年成立至今,已經多次舉辦跨地 域的研討會及考察活動,不僅是「引進來」,還有「走出去」,為台灣爭光。楊正秋秘書長表示,台灣的未來趨勢是全球化,併購及私募股權投資則為重要手段,協 會下半年還有多項大型活動,將繼續扮演台灣和世界的橋樑,讓全球及海外投資者了解台灣能量與台灣價值。

宏達電

宏達電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第46期電子報

智慧型手機大廠宏達電再次出擊,以1,100萬歐元,併購知名手機軟體開發商Abaxia,強化宏達電軟體設計能力。Abaxia創於2001年,總部設在巴黎,是專為全球電信業及手機製造商提供手機解決方案的軟體開發商。

宏達電手機在美超級熱賣,銷售額直逼Apple iPod,不僅自有品牌HTC大放異彩,幫忙Google代工的手機Droid以及和美國電信業者Verizon合作兩款Android手機Evo及Incredible,創造門市有史以來最快銷售一空紀錄。

我們有幾個感想:第一、智慧手機是未來趨勢;第二、軟體開發比硬體製造更加重要;第三、更多的台灣企業會以海外併購的方式取得自身缺乏的關鍵能力;第四、 台灣企業的未來在創新、國際化和自有品牌。Apple的市值現已超過微軟,我們慶幸台灣還有一個宏達電,讓大家了解,台灣的未來不只是血汗工廠。同樣是智 慧型手機業者,一個只拿到了5%利潤,一個變成全球第四,何者是台灣未來,答案已很清楚。
【本文作者為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寶來證券大中華資本市場處總經理 黃齊元】

英國石油

英國石油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第46期電子報

英國石油因為漏油事件,必須賠償巨額損失,可能高達400億美元,對股價造成重大打擊,市值蒸發了一半,據聞有可能變成被收購對象,而收購者最佳候選人是中國石油。

最近英國保誠收購AIG亞洲業務,由於小股東反對而失敗,同樣CEO遭受股東責難,有可能下台。歐美就是這樣,成者為王,敗者為寇;保誠剛宣佈收購AIG時,全球一片叫好,CEO被捧成英雄,現在卻又面臨一片撻伐聲。

併購在歐美已經變成了企業成長的手段,面臨個位數的成長,唯有M&A才能創造新的Synergy。但是全球金融海嘯帶來更多不確定性,雖然M&A對象資產價值縮水,但是併購者同樣也變得較不敢出手,另外股市的波動讓融資難度提高,保誠此次就是因為200億美元現金增資無法取得超過20%小股東同意,雖然有多家銀行提供承銷保證,最後還是以失敗收場。

中國大陸企業「走出去」已成趨勢,下一波全球產業整合中國會有很重要的角色,台灣企業全球化刻不容緩,我們要以「併購」作為台灣產業轉型升級和全球佈局的手段,才不會在未來被洗牌出局。
【本文作者為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寶來證券大中華資本市場處總經理 黃齊元】

2010年6月3日 星期四

大聯大

大聯大

上週MAPECT沙龍邀請大聯大董事長黃偉祥,作了一場精闢精采的演講。大聯大已經成為亞洲「系列併購家」(Series Acquirer)的典範,如同上個世紀的GE,以及過去十年的Cisco。重點不在於其併購許多公司,而在於每次收購後,都能迅速整合,創造綜效。

大聯大的成功有兩個關鍵:第一、創造「產業控股」資源整合平台,後台整合,前台分工,既合作又競爭。有趣的是,這次晶電的財務顧問和大聯大是同一組團隊(前元大現大華證券黃幼玲資深副總),兩者設計有異曲同工之妙。第二、有強烈的共同核心價值與企業文化,形成真正的「融合」,而不是貌合神離的「結合」,難怪能夠從台灣的巨人,變成亞洲甚至逼近世界的產業龍頭。
【本文作者為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寶來證券大中華資本市場處總經理 黃齊元】

晶電/廣鎵

晶電/廣鎵

興櫃LED磊晶廠廣鎵宣布通過與晶電策略合作案,廣鎵股東與晶電進行股份交換,晶電將取得廣鎵增資後總股數的47.88%,換股比例2.36:1,對現有股東的股權稀釋9.2%,這是晶電自入股泰谷光電後,另一個成功的平行整合。

LED市場需求強勁,各家紛紛擴充產能,這次策略聯盟的重點為(一)晶電得以最快時間擴充產能並進入量產;(二)廣鎵仍由現在經營團隊主導運作,晶電的身份是「策略合作夥伴」;(三)廣鎵仍將持續推動公司申請上市櫃;(四)雙方技術進行專利交流,形成合作平台,而業務市場項則分頭各自進行。

對於晶電來說,這有兩層意義。第一、晶電變成國內磊晶超級一哥,迅速拉開與第二名的距離,未來股價必將可以享有「龍頭溢價」。第二、增加全球競爭力和市占率,在南韓政治局勢不穩之際,吸引國際照明大廠下單採購或是策略合作,增加與南韓三星/LG競爭抗衡的籌碼。

晶電在過去兩年,進行了一系列的併購與產業整合,速度之快以及價值創造之高,已經超越當年的友達,非常難得。而資本市場也非常給予其肯定,最近一次GDR,輕易募集三億美元,取得併購籌碼。我認為晶電下一個挑戰已不在台灣,而在世界市場開拓和大陸策略聯盟佈局,祝福晶電早日從「台灣的晶電」邁向「世界的晶電」。
【本文作者為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寶來證券大中華資本市場處總經理 黃齊元】

2010年5月31日 星期一

黃齊元:台灣為私募股權投資提供更多機會


鳳凰網財經訊 2010年5月27日-28日,中國金融高峰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和瑪雅島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會議主題為“金融重建與經濟發展”。鳳凰網財經作為大會獨家新媒體合作夥伴,對大會進行全程直播。

台灣寶來金融集團副總裁黃齊元在會上表示,台灣為私募股權投資提供更多機會。以下為黃齊元講話全文:

黃齊元:大家下午好,今天很高興能夠來參加這個盛會,我今天來參加這個盛會有兩個身份,第一我是台灣向夠與私募股權的理事長,我上次才率領我們台灣的理事來參加中國股權投資的一個年會。第二個身份是台灣寶來金融集團副總裁,寶來是一家台灣非銀行的券商,除了證券以外我們還有兩家公司,一個是全國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也是台灣ETF的專家,我們在去年的時候將滬深300指數拉到台灣掛牌上市增長很大的轟動,我們也將台灣的指數帶到香港上市。我們今天也在跟大陸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華夏進行合作,希望在年前通過上證指數也能夠拿到台灣上牌。

由於中國大陸股指期貨剛剛開放,目前大家有很多國內機構也跟我們進行探討。今天,我想用一個比較不同的角度來探討這個私募股權投資,這個項目,因為我是來自於台灣,台灣現在對於大家來說可能了解可能不了解,兩岸的關係在過去一年來有急劇的改善,胡錦濤總書記在農曆春節前後還去台灣參觀了那邊了投資。台灣和大陸在6月底即將簽訂一個劃時代的協議,建成ECFA,這就如同2003年香港和大陸所簽訂的CPAI(音譯)一樣,大家都知道香港和大陸簽訂這個協議之後香港的經濟漲了兩倍,我們台灣也是相當看好這方面的。台灣雖然跟大陸是同文同宗但是還是有一些的差距,不要說大陸的朋友不了解的ECFA,連台灣民進黨的主席就ECFA也做了一個調查,說台灣對ECFA有多少人了解,65%的人是不了解的。所以,看的出來其實是很重要的,但是我想兩岸彼此之間其實有很好的歷史淵源,台灣的企業在大陸投資已經高達了20年的歷史。最近中國大陸到台灣幾個方向,第一很多光觀客。台灣目前也開發大陸的企業到台灣去做投資,在去年5月中國移動[73.15 0.07%],中國大陸最好的企業宣佈以5個億投資台灣一個民營運營商,但是台灣政府最後沒有通過,我們預計未來幾年期間我們項目合作會越來越多。

我想從兩個層面來講,第一台灣作為一個投資的對象,作為一個項目的來源,這個是大家過去可能比較沒有思考到的。其實,台灣有很多很好的公司,台灣也有一些優勢,台灣很多企業在大陸也投資很久的時間,今天兩岸的中國人事實上更加探討如何優勢互補,不管是開拓中國市場還是世界市場。我覺得台灣和大陸合作有兩個方面,第一在高科技領域,如同各位所知道台灣在高科技,特別是電子行業有某些先進的地方,今天在未來大家所關注的一些高科技領域,比如說LED、比如雲端運算,對於這一些台灣還是有很多很好的機會。我想將來如何建立一個兩岸合作分工的模式是很重要的,因為中國大陸在高科技這邊變成一個相當重要的市場,台灣的企業不能夠只是在把中國大陸當做工廠。工廠工廠中國也是一個市場,在所有的電子發展裏面兩岸的高科技企業能夠互相地合作創造出來一個民族品牌,清華研究所的一個教授提到中華牌非常好,不是中華牌,不是台灣牌而是兩岸共同創造的,台灣的優勢是人才技術管理以及與國際接軌的經驗,兩岸如果能夠很好的結合就會得到更好的發揮。南韓去年曾經提出南韓+中國,他一看到中國大陸把這個政策的優惠給了台灣之後他們很緊張,我想兩岸的中國人結合在一起絕對可以跑在世界的前面。

第二個機會剛才竺稼也講了消費,我想消費的領域是台灣的強項,中國大陸最大的食品企業,不管是康師傅、旺旺很多都是來自台灣,台灣在連鎖消費、餐飲服務這邊有一定的優勢和強項,我覺得這是兩岸第二個可以合作的地方。

第三個台灣和大陸可以合作我覺得是文化創意,大家現在談到很多文化創意,軟實力這方面的合作。台灣其實講到這個軟實力有一個跟台灣的環境有關,台灣比較民主,當然民主的一個代價是亂,民主很自由大家可以很開放,在很多開放平臺上面可以激發很多思想火花。但是不管是新加坡、香港、大陸都在講創意,我覺得台灣和大陸之間這個方面是可以合作的。

另外一個我覺得台灣跟大陸今天我所講的第二個層面,除了投資的機會以外,第二個層面在於說台灣作為一個上市的地點,以及PE退出的渠道。這個對於大家來說可能是很新鮮,台灣怎麼有市場上市,其實台灣的證券交易所在過去一年間做了非常大的開放,台灣證券交易所剛開始的開放就如同上海成立一個國際版,他一開始的目的不是要吸引外資,或者是中國大陸的企業。他原來吸引在海外上市的台灣公司,台灣過去在民進黨執政時期由於限制台灣企業在大陸的投資,很多台灣企業不想在台灣上市,就跑到香港上市,所以現在修改一些規定允許境外上市的公司,以紅籌的形式去到境外上市。去年台灣有十家境外上市在香港、新加坡上市的企業,到台灣做第二上市,這個英文叫TDR,台灣在非常短的時間裏面變成全世界單一市場最多發行台灣承托憑證。之前有4家,所以台灣加起來有18家企業發行,台灣開放的平臺對於很多區域性的公司有影響。但為什麼對於中國大陸的企業會有興趣,會有影響到台灣做IPO或者第二上市,我覺得這有幾個原因,也說明這是台灣證券資本市場的優勢。

第一個優勢是因為台灣的非常適合中小型企業、成長性企業,以及高科技企業的集資。台灣上市一般規模都是屬於中小型企業集資在1千萬到3千萬美金之間,不像香港動輒幾億甚至幾十億。第二台灣的郵資非常充沛,的活躍,台灣很多的投資人他自己本身就是成功的創業家。所以,他不是一般的散戶,是非常有實力的個人投資者,他對於高科技的產品,比如手機所有元件的了解比一些香港、新加坡專業人理解的更深刻,從我們過去一年所做的發行的的確確這樣子,很多在海外上市不怎麼好的股票到台灣去馬上就可以上市,而且上市的價格比原來價格高出50%,流動量也比過來市場高出1倍。

另外台灣適合高科技板塊,大家也都知道台灣有非常完整的高科技產業鏈,以及產業群,不管是上游、中游還是下游。中國大陸雖然市場很活躍,但是高科技的部分還沒有,我想這是第三個台灣的吸引力。

最後想說大金融板塊正在成型當中,我在亞太地區看到一個是區域複雜化,很多事情大家都追求一個簡單,ETF變成很重要的金融創新產品。以前大家講到金融創新很複雜的,現在很多講ETF,ETF帶動了國際化,將來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國大陸企業在國內上市也可以到香港去做第二上市,中國台灣也是,很多時候是兩岸三地的交流,會體現在ETF的兩岸三地同時交互的掛牌。或者,以D2的形式甚至兩地上市或者是三地上市,可以看到一個並購案可以看到一個公司不僅在英國上市,同時在中國上市,在新加坡上市,我覺得兩岸三地在大的趨勢環境中間一定是有機會的來臨。我能夠給各位帶來兩岸的投資機會,台灣跟大陸會更好,將來香港是一個經濟金融中心,台灣不管是作為投資對象還是融資平臺,將來都有它的優勢,我們熱切希望我們將來彼此之間能夠有機會在這個領域上面共同的合作,謝謝大家。
【本文為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寶來證券大中華資本市場處總經理 黃齊元先生於2010年中國金融高峰會之演講內容】

2010年5月26日 星期三

如意/Renown

如意/Renown

大陸前十大的紡織廠山東如意集團,宣布以40億日圓(US$44M) 購買日本知名服裝生產商Renown 41%的股權。Renown擁有著名的西服品牌D’urban,去年並將有158年歷史的名牌Aquascutum出售。

所有的日本廠商都在學習Fast Retailing公司的Uniglo模式,以「平價奢華」定位產品進軍中國市場。然而時不我與,預期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大陸企業直接到海外併購品牌,畢竟中國錢太多了,而企業提昇附加價值的企圖心又超級強烈。看看別人,真的很替台灣企業著急-”黃金十年”,can we make it?
【本文作者為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寶來證券大中華資本市場處總經理 黃齊元】

台積電/大陸

台積電/大陸

台積電宣布透過子公司投資華登半導體創業投資企業500萬美元,成為台積電第一起大陸投資VC的案例,台積電目前大陸IC設計業客戶訂單日趨增加,為績極提供客戶服務及看好大陸IC業務發展,投資將更為靈活及多元化

不同於聯電,台積電從來不從事業外或VC的投資,連併購都很少。但是自從今年起,情形已有變化:首先是策略聯盟並入股太陽能電池大廠茂迪20%股權,接著又佈局LED,投資美國Bridgelax;自從”間接”取得中芯半導體10%股權後,又投資大陸IC設計業,看來已經是把中國大陸作為home market,並將中芯看作是一家人了。

華登(Walden)是最早進入亞太市場的美國創投,1986年進入台灣,1994年成立「中國基金」,當時基金經理是現富邦執行長龔天行,在那個中國VC土壤還不甚肥沃的時代,我經常在大陸的飛機上和他相遇,還記得他當時投資的一個項目是從事家電產品的無錫小天鵝,因為沒有高科技案子可投。

華登在2001年和美國NEA入股中芯半導體,當時參加的anchor investor還有在香港上市的「上海實業」,但是最後結果卻令人大失所望,說明台灣的IC產業鏈和群聚還是有不可取代的優勢。

對本案有幾個看法:第一、兩岸高科技交互投資必成趨勢,政府應正視這個需求;第二、智慧型手機及移動上網裝置的興起,將帶動下一波IC設計的潮流,而且如同聯發科,一定會和中國市場息息相關;第三、創投及PE的佈局應擴張到兩岸,像「行政院開發基金」對台灣VC大陸投資決策有過多的限制,終將會影響台灣未來高科技產業的競爭力。
【本文作者為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寶來證券大中華資本市場處總經理 黃齊元】

宏達電/丁丁網

宏達電/丁丁網

上海知名生活資訊服務網絡「丁丁網」獲得宏達電900萬美元投資,持股10%,將用於投資無線網絡及拓展上海以外市場。丁丁網結合了位置資訊和搜索技術,向人們提供選定地點附近餐飲娛樂、購物等各點生活資訊。

智慧型手機未來無限,HTC乃世界佼佼者,很高興在其全球品牌價值不斷提升之際,還能向「內容」端邁進,同時聚焦中國大陸市場,真是台灣之光。
【本文作者為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寶來證券大中華資本市場處總經理 黃齊元】

2010年5月16日 星期日

海普瑞,亞泥/鑫凌雲,查爾斯河/藥明康德

海普瑞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第42期電子報 2010-05-14

上週中國大陸剛出了一 個新股王,叫做海普瑞,是一家作肝素鈉原料製藥企業,在深圳中小板上市,上市價格高達140元人民幣,是中國大陸有史以來IPO訂價最高的股票,創辦人李 鋰夫婦身價按掛牌第一天收盤價175元人民幣計算,高達504億人民幣,超越比亞迪王傳福,成為大陸新首富,不過由於陸股連日大跌,股王和首富寶座幾天就 沒有了。
從海普瑞我們有幾個啟示:第一、中國大陸生物製醫和醫療產業潛力無窮,除了是屬於國家七大戰略產業外,又有8500億人民幣醫改政策,應 該可以有十年的榮景。第二、創投應多注意此塊領域,美國高盛三年前投資400萬美元在海普瑞,如今帳面獲利高達六十六億人民幣(約十億美元),實在太驚 人。第三、中國大陸A股資本市場雖然近況不佳,但許多中小企業卻越來越有潛力,值得PE和VC注意。


亞泥/鑫凌雲

亞泥宣布通過香港上市的子公司亞泥(中國)以2.36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10.94億元),取得武漢鑫凌雲水泥七成股權,估計可為亞泥新增產量200萬公噸。
台 商已經很久沒有在大陸進行併購了,一般都是獨立建廠,自行運營。早期外商和台商與大陸合資多半不成功,糾紛常有耳聞。隨著大陸經濟爆發式的成長及新內需經 濟帶動,這種思路必須改變。外資擁有技術、管理和國際化能力,隨著內需市場的開放,併購大陸「中小型」企業可能是一個新策略方向,中小型陸企未來遲早會被 整併,但他們寧可賣給有技術的台灣人,也不要被其它中大型國企收購。聰明的台商應該結合PE,在大陸積極展開M&A佈局。


查爾斯河/藥明康德

美國Charles River Laboratories最近斥資16億美元收購中國藥物研究外包大廠無錫藥明康德(WuXi PharmaTech),這是近年在外資對中國最大的M&A之一。
查爾斯河公司發表聲明說,這項交易將促成全球第一座外包研究機構,可為全球客戶提供完全整合的早期藥物研發服務。瑞士信貸銀行表示,收購藥明康德不但使查爾斯河減少一個可能的競爭對手,也獲得「超大型的動物先進測試設施」。
我們有幾個觀察:第一、大陸已從「中國製造」轉向「中國研究」代工;第二、美國有健保改革,中國有醫改,生物醫藥的投資及產業整併活動肯定會大幅增加;第三、中國大陸國營事業比較難為外資併購,但民營企業的整併應仍會持續發生。
【本文作者為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寶來證券大中華資本市場處總經理 黃齊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