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9日 星期一

軟銀、中國滴滴...一出手就募百億美金!台灣不宜再妄想靠自己,要活就要快點選邊站

軟銀、中國滴滴...一出手就募百億美金!台灣不宜再妄想靠自己,要活就要快點選邊站

「恭喜成立新的平台,請問你指的生態系包括什麼?」

我收到一個客戶的簡訊,他是大陸台商,在網上讀到新聞關於我協助亞馬遜AWS在台灣成立創新中心,將引進全球AWS生態系相關資源,不太懂是什麼意思。


這個老闆從事傳統製造業,替國外大廠代工。我告訴他這就好比替Nike代工,任何上下游廠商,以及相關技術和授權,都算生態系的資源。傳統對此的理解是「產業鏈」,但生態系涵蓋更加廣泛,核心概念是「平台」。

以AWS為例,未來將引進人才、技術、培訓,所有在這個雲端平台上的其他創新企業,都可能和台灣連結,甚至前來布局。

生態系好比小宇宙,我們正進入一個大爆炸的時代,許多新生態系快速成型,又不斷和其他生態系連結,快速擴張。台灣在這個過程中迷失了,陷在黑洞中,不知所措。

但歷史並非如此,我們在傳統的生態系活得很好。30年前PC時代,只有兩大生態系──英特爾和微軟,台商只要follow平台標準,幾乎無往不利,一方面在中國生產,另一方面和美國大廠配合,可謂成功方程式。

曾幾何時,遊戲規則變了,現在全世界有許多新的生態系, IT行業就有Apple、Samsung、Google和Amazon,更不用說新興的中國業者,如阿里、騰訊、百度BAT三劍客、華為還有小米。另外在其他領域也有新的平台,如Uber、Airbnb及串流音樂的Spotify。

這些新生態系成長的速度遠超過我們想像,騰訊市值已達5,700億美元,阿里也有5,200億美元。中國業者發展特別快速,因為大陸現已成全球最大互聯網市場,而且資金充沛、創新動能強勁,加上政策強力支持,所以創造出一個名詞「中國速度」。

原有的生態系也起了很大變化。在手機領域,原先三強是Nokia、三星和蘋果,現在Nokia已經出局,華為取而代之,直追蘋果。PC領域則剩下HP和聯想兩強之爭,但還有人在乎嗎?這個平台已不再重要。

上周騰訊買下家樂福中國,代表O2O「新零售」的趨勢已經成形, 阿里、騰訊雙雄競爭白熱化。台灣唯一可以欣慰的,就是至少有人走在趨勢前面,尹衍樑早已將中國大潤發賣給阿里,實在是高瞻遠矚。

台灣沒有龐大市場,又缺乏新經濟環境,因此很難形成自己的生態系。第三方支付就是一個例子,我們等到外商兵臨城下,才開始認真思考整合。

新經濟時代,贏家通吃,沒有所謂利基型生態系,通常只有2個贏家,囊括絕大部分市場,騰訊和阿里即為代表。

全世界除中國外只有兩大新經濟強權,擁有自己的生態系,並足以和中國業者抗衡,第一是日本孫正義的軟銀,另一是美國貝佐斯的亞馬遜。

軟銀去年成功募集1,000億美元「願景基金」,手上彈藥充沛,正積極整合全球新經濟體系,以排山倒海之勢,幾乎無往不利。

去年底軟銀以30%的折價,入股Uber,該公司因為經營管理層變動而陷入危機。Uber是全世界估值最高的獨角獸,原先不同意軟銀低價投資,但是沒有什麼選擇,因為只要軟銀換邊站,他們就完了。

軟銀也是中國大陸最大叫車公司滴滴的重要策略股東,該公司現在估值已達560億美元,超越調整後的Uber。


對於台灣人來說,很難想像新經濟企業可以募集到的資金。滴滴去年兩輪融資總共募到95億美元,開始積極布局全球。最近一則新聞是滴滴計劃進入台灣市場,又有立委準備予以封殺,殊不知我們阻擋的是世界標準、不是中國。

新經濟龍頭的全球擴張,和300年前東印度公司的全球布局,並無二致,本質上都是一種經濟掠奪。孫正義的策略是強取,如果對方不同意就支持第2名,把第1名打垮。但他最近在印度踢到鐵板,和郭台銘、馬雲共同投資第2名電商,卻仍輸給龍頭業者,只好反手加碼後者。

台灣強調公平,中國大陸卻重視整合。滴滴和快的兩大對手在5年內整合成一家公司,現在又躍居世界龍頭。共享單車ofo和摩拜可能即將整合。在外賣領域,阿里支持的餓了嗎去年併購百度外賣,激戰騰訊支持的美團。有人說中國人團結起來,賺全世界的錢,然而把中國2字改成台灣,就不會work。

生態系整合未來將會延伸到個各垂直領域。去年中國最大互聯網保險平台眾安上市,乃香港年度第2大IPO;今年陸金所上市,將成為香港最大Fintech概念股。此外,互聯網的小米和醫療的平安好醫生,今年上市後都有可能成為超級平台和生態系。

在這個跑馬圈地的時代,台灣該怎麼辦?我們不宜再妄想打造自己的生態系,而應思考加入誰的陣營。未來最大最好的生態系大都和中國有關,台灣如果不願意加入,就必須積極探討和美方合作的可能。

最近阿里巴巴推出的智能語音助手天貓精靈,進駐神旺飯店,客人只要說一句話,就可以控制房內的燈光和電視設備,儼如小管家。其實最早推出類似產品是亞馬遜的Echo,在美國大賣,但從生態系的角度,在大中華區阿里已經超前,台灣應加強和亞馬遜生態系的合作。

發展AI,我們不要只懂得埋頭研發,策略聯盟可能更為重要。

兩股強大的寒流正朝向台灣而來,政治上的「統一」和經濟上的「一統」。

我們準備好了嗎?

寶成&寶勝,子樂,賽諾菲,台微體,萬達體育,蘇寧,Netflix,家樂福,鴻海,谷歌,陸資收購

2018.01.29理事長的話
理事長的話_寶成&寶勝,子樂,賽諾菲,台微體,萬達體育,蘇寧,Netflix,家樂福,鴻海,谷歌,陸資收購
寶成/寶勝

寶成工業(9904)董事會21日決議通過,為簡化集團架構與策略發展考量,擬支付港幣109億元(約新台幣410.9億元)私有化間接持股31%的寶勝國際(香港聯交所股票代號3813)。

寶成發言人何明坤表示,寶成擬透過持股100%子公司Wealthplus Holdings Limited依照百慕達公司法所定之協議計畫(Scheme of Arrangement)方式私有化寶勝,本私有化計畫尚待相關先決條件成就及完成法令程序後生效,屆時寶勝將成為寶成的全資子公司,並於香港聯交所下市。

寶勝去年自結營收人民幣188億元(約新台幣859.1億元),年增15.7%,去年前三季稅後純益人民幣3.37億元(約新台幣15.2億元)。

若私有化順利,有助於寶成投資結構簡單化,營收雖未改變,但寶成認列的寶勝稅後純益將由目前的31%提升至100%,對獲利動能挹注頗豐。寶成19日股價收38.65元,下跌0.25元。

根據協議計畫,寶成將向寶勝股東支付每股港幣2.03元的註銷代價,此註銷代價將不會提高,且寶成工業不保留提高註銷代價的權利。

寶成預計,完成本私有化計畫需支付現金約港幣109億元。寶成持股49.99%之重要子公司裕元工業(香港聯交所股票代號0551)目前持有寶勝約62.41%的股權。

我們的看法:

第一、寶成需要重新定位,資源整合。
第二、台商未來不會再分拆子公司在香港上市,但會在A股上市。

第三、或許寶勝會改在A股上市,因為獲利足夠,而且寶成在大陸關係又好。

第四、但是台商普遍忽略了香港的戰略地位,未來2年香港股市絕對看好。

子樂

台北市信義區將再增加2家國際觀光飯店!亞洲私募基金子樂投資201510月以151.2億元標下信義A7土地後,又斥資100億元在原址興建46層的Taipei Sky Tower複合式大樓(簡寫TST),子樂投資總裁、碩河開發董事長詹偉立將於23日與凱悅國際酒店集團亞太區總裁David Udell簽約,引進凱悅旗下柏悅酒店(Park HYATT)與五星級潮牌酒店安達仕酒店(Andaz),以「雙品牌雙五星」切入信義區飯店市場,新飯店預計2020年開幕。

原址為中信金舊松壽總部的信義A7,被旅館業界視為「蛋黃區中的蛋黃」,子樂投資標下後欲興建以飯店為主題的複合式大樓,包括四季酒店、希爾頓酒店團、法國Accor酒店集團、併購喜達屋的萬豪國際,以及洲際酒店集團都曾上門「提親」,如今子樂投資決定攜手凱悅酒店集團打造台北市新地標,並一口氣引進雙品牌,為競爭日趨激烈的台北國際觀光飯店市場投下震撼彈。

樓高280米的TST落成啟用後,將是台北市第二高樓、也是全台第一座有2個國際酒店品牌進駐的複合式大樓。而柏悅酒店、安達仕酒店進駐信義區,除將使同樣位在信義商圈的台北W飯店、寒舍艾美酒店面臨競爭壓力,2家新飯店進駐信義區,台北君悅酒店投資業主新加坡豐隆集團是否願意繼續與凱悅酒店集團續約合作?更受到市場高度關注。

信義A7的土地面積達2,000坪,TST大樓完工後樓地板面積約2.7萬坪,地上46層、地下5層,約300個停車位。大樓管理權與土地所有權均為子樂投資所屬碩河開發所有。

子樂投資打破傳統思維,將有150間客房的柏悅酒店規畫在1325樓,而有300間客房的安達仕酒店則位在2742樓,賓客乘電梯於4344樓的Sky Lounge登記入住後再以電梯下至房間。

詹偉立透露,台北柏悅酒店營運後,年均房價目標訂在1.5萬元~1.6萬元;安達仕酒店則希望做到1.1萬元,兩家飯店年均住房率目標為75%。若以客房年均產值(Rav-par)論,這將是全台之最,超過全台現有所有的觀光飯店。

我們的看法:

第一、信義計劃區永遠是蛋黃區,有資金追逐。
第二、外資私募股權基金這兩年有參與幾件大型房地產併購案。

第三、外商永遠只會在黃金蛋黃區投資。

第四、信義區仍然有引進五星級酒店的空間,地點是關鍵。

賽諾菲

法國藥廠賽諾菲(Sanofi)周一宣布,斥資116億美元收購美商Bioverativ所有在外流通股,藉此拓展血友病藥物實力,並強化該公司在罕見疾病的領導地位。

受此影響,賽諾菲周一股價重挫2.8%至70.91歐元,在法國CAC 40指數表現敬陪末座,分析師認為,此交易價格太過昂貴。

賽諾菲表示,將以每股105美元的價碼全現金收購Bioverativ,此較Bioverativ上周五的收盤價溢價64%,預計3個月內完成交易。這是賽諾菲2011年以來最大規模併購案。

近期大型藥廠對收購規模較小的同業興趣升溫,專家預料,2018年合併和併購活動再度大幅增長。

Bioverativ鑽研血友病等罕見血液疾病療法,總部位於麻州渥森(Waltham),2016年營收8.47億美元,去年初才從Biogen公司分拆獨立。

賽諾菲執行長白理惟(Olivier Brandicourt)表示,「Bioverativ身為持續成長的血友病市場領導者,在合併之後,將提振賽諾菲在特別護理領域的實力,強化罕見疾病的領導地位,有助於打造其他罕見血液疾病成長平台。」

賽諾菲預期,此交易立即在2018年提升每股盈餘表現,估計2019年每股盈餘再增5%。
Bioverativ執行長寇克斯(John Cox)則說,「賽諾菲的實力有目共睹,相信可讓我們的藥物更迅速地推廣至全球,達成我們治療罕見血液疾病患者的期許。」

賽諾菲強調,血友病是罕見疾病領域的最大市場,估計全球患者約有18.1萬人,年銷售額約100億美元,預料2022年以前,市場規模將以年平均成長逾7%的速度持續擴張。

2011年斥資逾200億美元收購健臻(Genzyme)後,賽諾菲就站穩罕見疾病藥物市場的領導地位。該公司201719月罕見疾病藥品收入年增逾5%,達22億歐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前兩年全球藥廠大併購,後來停滯一段時間,現在又開始。
第二、以前有些案子是外商為了享受海外租稅優惠,所進行的交易。

第三、隨著川普稅改成功,外商上可以專注為核心競爭力而做併購。

第四、台灣生技廠最好的出路是被國際大廠併購,這是2018年趨勢。

台微體

台微體(415222日宣布與中國Jixi Biotechnology公司簽約,以Jixi Biotechnology投資台微體香港子公司TLC Biopharmaceuticals的方式進行合資,目的是讓台微體旗下產品,透過Jixi Biotechnology的經驗和資源,於中國地區更有效率地推廣及銷售其藥物。

台微體表示,由於中國近來大力推動醫藥改革,致力加快藥物審批的速度,改革後的法規不但能接受國外臨床試驗數據做為中國新藥藥證申請(NDA)的審查依據,臨床試驗申請也更接近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IND(臨床試驗申請)制度。

由於台微體旗下已有多項產品於美國FDA進行505b)(2)精簡型新藥申請,因此依據CFDA(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修改後的審核過程,台微體的新藥也可望於中國加速上市;而台微體與Jixi Biotechnology的合資關係,能確保台微體產品以最有效率的策略進入中國市場。

依據合作內容,Jixi Biotechnology2000萬美元買入台微體香港子公司33.4%股份。不過,台微體於簽約後仍持有多數股權,處分股權後尚未喪失控制力,所以處分損益為0

台微體目前旗下產品包含疼痛及眼疾的長效治療藥物與抗癌用藥,長效緩釋關節炎用藥TLC599為其主導產品,藥效可長達36個月,目前中國約有4200萬膝關節炎患者。
TLC399乃治療黃斑部水腫等眼疾的長效緩釋藥物,可望將注射頻率由目前的每月1次降低為每46個月1次,目前中國約有740萬名黃斑部水腫患者。

TLC590是一款非鴉片類的長效緩釋術後止痛藥物,目前中國每年約有4000萬名手術病患,可減緩其術後疼痛;更重要的是,降低他們對鴉片類藥物的依賴及成癮性。TLC178則是一微脂體包裹的抗癌化療藥物,日前獲美國認可成為治療橫紋肌肉瘤的罕見兒科疾病用藥,在藥證送審時可申請的「罕見兒科疾病優先審查憑證」,能將藥物審查期由10個月以上縮短為6個月,或以高價轉賣予其他公司。

我們的看法:

第一、把海外子公司賣給大陸業者,以前只有電子業,現在擴張到生技業。
第二、主要原因都是台灣不歡迎陸資直接投資台灣上市公司。

第三、這只會加速台灣資本市場的邊緣化。

第四、但對於企業來說,是正確的作法,因為可以擴張中國大陸市場,符合企業的戰略考量,並加深和陸企公司的合作關係及雙方利益。

萬達體育

大陸萬達集團已經與花旗、瑞銀、中信里昂證券共三家銀行接洽,讓他們安排萬達體育的首次公開發行(IPO)。

路透報導,在IPO之前,萬達將進行一系列資產出售,以按期償還債務。兩名消息人士表示,萬達體育正在同時考慮香港或紐約來IPO。其中一名消息人士指出,萬達希望透過上市融資10億美元(新台幣294億元)。

大陸政府去年對一些大陸企業在海外的激進併購行為進行打擊,萬達是其中之一,消息人士指出,政府要求銀行不要對一些併購交易提供資金。

萬達這次欲納入IPO的體育資產,包括瑞士體育行銷公司盈方體育傳媒集團(Infront Sports & Media),和經營知名鐵人三項賽事的美國世界鐵人公司(WorldTriathlon Corp),這兩家企業於2015年分別以12億美元和6.5億美元被萬達收購。

界面新聞報導,預備打包IPO的盈方體育和鐵人公司,是目前萬達旗下體育板塊的最主要資產。

盈方體育是全球領先的體育行銷公司,尤其在足球領域頗有分量,是當今世界足壇各類賽事專案的合作方和助力者,此外在體育電視內容製作上,水準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美國世界鐵人公司,則是鐵人三項賽事的組織者和發起人。

正是因為成功將這兩家公司納入囊中,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早年曾豪氣誇下海口,萬達體育已是「世界最大規模」。

作為早年萬達多元化戰略的布局,體育產業近年來被劃歸到文化集團旗下,而隨著去年7月萬達文旅項目的出售,萬達文化集團在最近半年已經歷多次調整,這包括把部分資產打包裝入萬達酒店發展,梳理部分海外資產歸屬等。

正因如此,體育資產的調整看起來倒也順理成章,王健林之前雖然並未對這半年文化產業的變動做出明確表態,但過去一系列的行為均顯示,萬達對其在文化產業的布局已有新的想法。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的民生消費概念股,已從食衣住行基本需求轉到育樂。
第二、然而台灣缺乏體育概念股,過去只有運動鞋製造。

第三、萬達以前將電影院分拆上市,現在則是轉到運動產業。

第四、文創商業化也很有前途,這是台灣的機會。

蘇寧

蘇寧控股集團日前宣布,將「蘇寧易購」這一蘇寧智慧零售的通路品牌名稱,升級為公司名稱,也就是將原企業名稱「蘇寧雲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蘇寧易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蘇寧昨(22)日股價收人民幣13.84元,上漲3.59%

證券日報報導,蘇寧公司2013年將名稱從「蘇寧電器」改為「蘇寧雲商」,也是「觸網」(跨足網路產業)的一種方式,這代表著公司將原有線下的資源和能力拓展到線上,展開數據化的營運,將線下網路化,成為「雲商」。

從目前的數據來看,蘇寧的「觸網」似乎是成功,尤其是蘇寧於2015年和阿里結盟之後,線上交易增速迅猛。2017年第3季報告顯示,蘇寧易購線上平台實體商品交易總規模為人民幣807.25億元,年增55.64%

蘇寧董事長張近東指出,不斷改造和優化線下業務流程和零售資源,並逐步將線上線下多通路、多業態統一為全場景網路零售「蘇寧易購」。

張近東對智慧零售寄予很大的期望,近期舉行了鄭重的簽約宣誓儀式,將在2018年共同挑戰人民幣2兆元的交易規模。

張近東表示,2018年蘇寧提出,智慧零售要像3D印表機一樣,在全大陸各地快速複製出各種零售業態,實現新開5,000店的宏偉目標。

我們的看法:

第一、沃爾瑪改名Inc.,拿掉Store,蘇寧也跟著學習。
第二、上次改名「雲商」,現在改名「易購」,代表未來線上和線下的融合,將走上新零售。

第三、中國大陸已全面走上智慧零售發展,速度快的不得了。

第四、台灣還沒有準備好面對這翻天覆地的變化。

Netflix

影音串流服務商Netflix的市值跨越1,000億美元大關,主因是該公司上季財報十分亮眼,訂戶數和盈餘成長幅度遠遠超越市場預期,股價應聲飆漲。

Netflix在美股22日盤後公布,去年第4季每股盈餘比前年同期大增近兩倍至0.41美元,營收成長三分之一至32.9億美元。上季訂戶數也增加833萬人,優於分析師預期的634萬人。
Netflix去年10月調高會費,全球訂戶去年仍增加2,400萬人,逼近1.18億人。Netflix22日盤後應聲大漲9%23日盤初勁揚13%,市值正式突破千億美元大關,與高盛、高通等較老牌的知名企業不相上下。

Netflix的自製影集「怪奇物語」和威爾.史密斯主演的電影「光靈」大受歡迎,帶動業績不斷上衝,Netflix今年將再接再厲,預定砸80億美元製作原創內容,並將20億美元用於行銷。Netflix也積極增加非英語的原創節目,並計劃今年推出30種語言的原創內容。這些努力都是為了抵禦來自迪士尼、蘋果、亞馬遜等勁敵的競爭。

研究公司BTIG分析師格林菲爾德說:「Netflix為原創內容投入愈來愈多資金,這也直接轉化為更多訂戶他們發現一個大好機會,正以最快的速度掌握這個機會。」

Netflix的訂戶成長主要來自海外市場,也是未來成長的關鍵。海外市場上季訂戶增加636萬人,優於分析師預期的505萬人。Netflix在美國市場的增長已放緩,但仍有動力。美國去年第4季增加198萬位新訂戶,不僅高於前年同期,也優於分析師預期的129萬位。

Netflix預期本季將新增635萬位訂戶,較分析師平均預期的518萬位來得高。

不過,自製優質內容也要付出相對代價,Netflix今年將「燒」掉40億美元現金,並將再度借貸,該公司的支出何時才會穩定,也成市場觀察重點。

我們的看法:

第一、Netflix超越1,000億美元市值,說明內容股絕對是未來主流。
第二、亞馬遜AWS最大客戶之一就是Netflix

第三、亞馬遜自己也自製各種影音內容。

第四、可惜台灣數位匯流日期卻遙遙無期。

家樂福

沃爾瑪、大潤發後,又一家外商零售業家樂福也撐不住,向陸資招手賣股。法國零售商家樂福23日宣布,騰訊與永輝將對家樂福中國進行潛在投資,且家樂福與騰訊已達成戰略合作協定。

法國家樂福昨天也宣布大裁員,將把法國人力裁減2,400人,自西班牙Dia超市手中買下的273個門市也將關閉。台灣家樂福表示,不受法國家樂福母公司縮編裁員政策影響,今年小型超市將再開20店,全台總店數將超過130家。

經濟通報導,騰訊連同永輝超市與家樂福昨日簽署初步投資協議,兩間公司將入股家樂福中國,並將整合家樂福的全球零售資訊、騰訊的技術優勢及永輝的業務行銷,今後由其重點發展生鮮零售領域。

騰訊將在家樂福生態圈內,進一步發展社交平台所提供的零售服務、推廣微信的使用與微信支付、雲計算等服務。

三方合作還包括大數據整合、智慧零售、行動支付、實體體驗和資訊分析,計畫提升家樂福客流量,強化市占影響力。

不過,家樂福沒有披露騰訊、永輝入股的具體比率例,僅稱投資完成後,家樂福仍將是家樂福中國最大股東,並沒有完全交出經營權。

家樂福1995年進入中國市場,據聯商網統計,家樂福中國的實體店總數達269家,包括230家大賣場,39家便利店,電商業務也已在18個一、二、三線大城扎根。

比大潤發更早布局中國市場的家樂福,2009年銷售額首次被大潤發超過,2010年店數又被沃爾瑪趕上,市占影響力從2012年開始不斷下降。

家樂福目前是僅次於沃爾瑪的全球第二大零售商,在亞洲市場銷售逐年下降,運營虧損擴大,尤其家樂福雖在台灣發展不錯,但在大陸業績不佳,平均店銷售額年減7.6%

家樂福雖然力圖調整轉型,但成效不佳。以至於2017年起市場頻傳家樂福恐將出售中國大陸業務。

大陸互聯網巨頭進行線下零售布局,最早是京東20166月從沃爾瑪手中收購1號店,201711月阿里巴巴拿下大潤發,原本今年1月初市場盛傳阿里將乘勝追擊併購家樂福,不料,201712月騰訊投資永輝超市,昨日再將一軍聯手入股家樂福。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已實現真正的線上線下「新零售」。
第二、從這點來看,尹衍樑又跑在趨勢前面,真是非常有前瞻性。

第三、家樂福和大潤發都是外資,但也必須和中資結合。

第四、台灣在這波調整過程中,完全沒有動作,未來在數位轉型方面將大為落後。

鴻海

鴻海集團31日將召開股東臨時會,討論子公司富士康工業互聯網(FII)首次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股票、申請在上海證交所上市案,日經新聞昨引述消息報導,鴻海正考慮把iPhone手機組裝的核心業務納入FII,以追求可能達到數兆日圓規模的企業價值,並有助於鴻海獲得鉅額融資。

報導指出,在全球智慧手機需求減緩之際,鴻海面臨促進核心業務成長的挑戰加劇,這項措施符合鴻海分拆部門的主要策略,即透過首次公開募股(IPO)來分拆部門,以籌措資本和挹注財務情況;一直以來,鴻海有意讓旗下子公司在香港或中國上市,因兩地本益比都高於台灣。

鴻海本月31日臨時股東大會上,將和股東討論子公司FII上市事宜。報導引述多位相關人士表示,鴻海正在討論將iPhone製造部門轉至FII;鴻海在中國、美國正大肆投資建廠,旗下事業上市將有助於獲得融資。鴻海先前聲明指出,鴻海集團將對擬在上海掛牌上市的FII仍保留85%持股。

報導引述消息人士指出,FII業務在網路服務和雲端運算,可能成為鴻海尋求擴大iPhone業務價值的工具;FII上市後,將容易增發股票和發行公司債等自主融資,鴻海也能出售部分持股以取得現金。

報導表示,鴻海董事長郭台銘除了集團事業分拆的策略之外,已整合並把一些先前投資的子公司IPO上市,例如乙盛精密(模具和機械零組件)、臻鼎科技(印刷電路板)、GIS業成(觸控模組),其中臻鼎和GIS業成都是蘋果供應商。

鴻海不願回應日經新聞的報導。鴻海在股東臨時會開會通知書上指出,FII上市目的在於整合網路通訊、雲端運算等相關製造公司及業務,以拓展中國快速成長的相關產業市場,吸引和激勵當地優秀專業人才,增強集團全球競爭力。

鴻海指出,FII「若在中國A股成功上市,可為集團搭建獨立的融資平台,為公司未來的營運資金、資本支出需求,提供有效率的融資環境,也可提升集團總資產、淨資產規模」;FII募資用途的8大項目,包括新世代5G工業網路系統解決方案研發、提高製造手機機械零組件的能力、償還銀行貸款和補充流動資金在內。

我們的看法:

第一、鴻海分拆子公司不是第一次,但把蘋果iPhone製造切給FII,意義重大。
第二、未來鴻海上市公司會控股公司化,主要是骨架,但肉會漸漸切出去。

第三、站在大股東立場,這沒有錯,因為A股或港股可募集更多資金、本益比高。

第四、這是一家關鍵企業在關鍵時刻向關鍵市場所做的關鍵動作。

谷歌

全球科技巨頭谷歌(Google)在大陸的動作愈來愈頻繁,繼上周和大陸巨型互聯網企業騰訊達成專利結盟後,雙方在24日共同投資深圳人工智慧(AI)製藥企業晶泰科技,這同時也是繼直播平台「觸手」後,Google30天內第2度投資大陸新創企業。

路透報導,晶泰科技此次的B輪融資是由紅杉資本中國領投,共計融資規模為2千萬美元,其中有1,500萬美元由Google、騰訊、紅杉資本中國3家機構所投資。

晶泰科技主要業務為藥物研發,特點是利用AI、雲端運算、量子物理等高端技術來改良藥物設計流程。晶泰科技的總部位於深圳,在北京、波士頓等城市設有分部。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投資是Google和騰訊在達成專利合作後的首次聯合投資。上周市值位於全球之巔的東西方網路科技巨頭宣布,雙方簽署1份包括多項產品和技術的專利交叉授權許可協議,未來可能共同開發技術、打造產品。

外界猜測,該協議除更有利騰訊向海外擴張,也能讓Google重返大陸市場更加順利。本月中旬,Google宣布在深圳設立大陸第3家辦公室,並在約1個月前投資大陸手機遊戲直播平台「觸手」、宣布在北京成立AI中國研究中心。

晶泰科技是Google2家在大陸投資的AI企業,2015年,Google曾在大陸投資自家工程師創辦的AI新創公司Mobvoi,該公司主業務是將AI語音助手植入手機、汽車等裝置設備中,實現人機語音交互。

此外,騰訊近年積極投入醫療AI領域,已發布AI醫學影像產品騰訊覓影,其AI醫學影像對早期食道癌有著高達9成的發現準確率,並被大陸官方選為首批國家AI開放創新平台中的醫療平台負責企業。

我們的看法:

第一、最近谷歌越來越重視中國大陸市場。
第二、之前在北京設立AI中心、深圳又設立第3個辦公室,現在又投資新創公司。

第三、微軟和AWS在中國有投資加速器,也是為了新創。

第四、全世界都在向中國大陸靠攏,台灣不應該忽視中國市場。

陸資收購

美國總統川普對中美貿易戰開出第一槍後,美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24日批評,「中國製造2025」戰略規劃已對美國造成「直接威脅」。同日,白宮聲明支持美國國會修法,賦予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更大權力。該修法被認為主要目的是阻止中國收購美國科技企業。

路透報導,針對外界對美國將發起貿易戰的疑義與指責,羅斯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表示,「下一個挑戰」將是高科技領域的競逐。他說,「中國製造2025」的目標非常明確,即讓中國在一切新技術領域成為在世界領先、擁有巨大市占率的科技強國。這是一種透過科技轉移、不尊重知識產權、商業間諜以及各種不當做法來實現目標的直接威脅。

羅斯表示,目前美國貿易當局正在調查是否需要對中國侵犯智慧財產權採取行動。

也表示,美國沒有挑起貿易戰,而是試圖為全球商業創造公平環境,以及抵禦中國的貿易保護主義。他批評,長期以來,中國人非常善於鼓吹自由貿易,但是更加精於保護主義極強的行為。

羅斯並抨擊中國和歐盟從高關稅中獲得了不公平的好處,他要求這兩大經濟體將進口關稅降至美國的水準。羅斯並稱,美國的保護主義程度確實最低,這從美國的貿易逆差可以得到印證。

另外,美國白宮發布聲明指出,川普政府支持美國國會有關收緊美國外商投資法規的兩黨法案。該項法案將透過強化CFIUS,來擴大政府阻止外商收購美國企業的權力。
報導稱,CFIUS本就在審核高科技交易方面給外界留下較為嚴苛的印象,尤其是交易涉及到中國時。自從川普就任美國總統以來,隨著中美兩國政經緊張局勢加劇,該委員會也變得益加謹慎。

對於中美貿易衝突加劇,中國商務部發言人高峰25日強調,中美經貿關係已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交融的格局。雙方合則兩利,鬥則俱傷。中方希望中美貿易摩擦不會升級,並能以建設性的方式,妥善化解矛盾,推動務實合作。

高峰指出,對於不符合世貿組織規則的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的做法,中方將採取所有適當措施,堅決捍衛自身的合法權益。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貿易保護主義這頂帽子無論如何也扣不到中國的頭上。中國將張開雙臂歡迎各國搭乘中國發展的高速列車,持續向外國開放市場,也將堅定捍衛自身的合法權益。

我們的看法:

第一、美國對中國公司併購美國企業,限制會越來越嚴格。
第二、中美貿易戰開打,中國被定義為敵人。

第三、美國特別提出「中國製造2025」是威脅,因為川普想把製造業引回美國。

第四、這對台灣來說很好的是機會,台灣應該更積極投資併購美國的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