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4日 星期一

中美貿易戰、英國脫歐,都是大國「自我毀滅」!世界秩序正在瓦解,給台灣的警示

中美貿易戰、英國脫歐,都是大國「自我毀滅」!世界秩序正在瓦解,給台灣的警示

兩週前,我在深圳回台北的機上,看到一篇報導,叫做「世界變局與大國之道」,是《環球時報》做的一份全球民意調查報告。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12.3%的受訪者世界正發生「顛覆性變化」,分別有39.9%和28.9%的受訪者認為發生「明顯變化」和「一定程度的變化」。

有一位中國學者表示,清末李鴻章說當時中國面臨的是「3千年未有宏大變局」,對西方人來說,中國的崛起讓他們也面臨「5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認為這是相當中肯的評論。



我在深圳的時候,參加一場座談,主題是「科技對人類的影響」。一位曾參加過達沃斯的專家表示,人類正走向「Trans-human Code」(超人類密碼)的時代,基本上就是人機結合,AI有可能超越並取代人類,而人類也可能因為AI進化成為「超人類」。

這位專家一直強調科技的價值,認為可以改變人類環境,解決地球暖化以及人口老化等問題,帶領人類加速進入一個美麗新世界。

我提出了不同看法,我說現在很多的問題都是人類產生的,人類當然知道科技的好處,但沒有善用科技,有時候甚至忽略或濫用科技。

以全球暖化為例,今年全球天災不斷,包括美國加州森林大火。川普無視碳排放的嚴重性,可說是罪魁禍首,連我們在台灣都可以感受燃煤空污的問題。所以未來不是科技帶給人類幸福,也不是科技毁滅人類(如魔鬼終結者)的情境,而是人類彼此互相毁滅,和科技無關。

中美科技大戰,其實就是人類相互毁滅的一種型式。中國因為制度,可以收集到14億人口的大數據,未來AI一定會超越美國,川普積極想延遲這個進程。但中國不論是5G或半導體晶片,10年內一定能取得某種程度的科技自主,中國更強大的機率遠高於崩盤。

英國脫歐是另外一個自我毀滅的例子。最近脫歐談判陷入僵局,英國首相梅伊差點地位不保,但問題還是沒有解決。許多英國人非常後悔,希望辦二次公投,扭轉脫歐決定。但已經太遲了,許多外國大企業和金融機構開始撤出倫敦。

英國脫歐對台灣人應有啟示:一般民眾只有看到移民和要負擔費用的負面影響,卻沒有思考歐盟的好處。這就像台灣人為了要維持主體性而選擇獨立,但脫離中國市場對台灣經濟的影響為何?大家其實都已嘗到了苦果,這就是11/24選舉所反映的訊息。

歐盟分崩離析,英國脫歐,新的領袖德國和法國也陷於水深火熱之中。德國總理梅克爾因為移民問題在國內受到挑戰,不會再擔任下一任黨魁。法國總統馬克宏正面臨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示威抗議,連位子都可能不保,又如何能擔任歐盟的領袖?

由以上這些例子來看,台灣人需冷靜思考。世界秩序正在瓦解,川普退出全球多邊協定,重新簽署雙邊協定,以美國利益極大化考量,這對台灣相當不利。因為台灣沒有國際地位,外交孤立,不屬於任何協定,連日本都表示由於禁止核食,將不會邀請台灣進入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

小英的策略是抱緊美國大腿,但代價卻是犧牲台灣企業的利益。台灣政府協助美國司法調查,導致聯電被罰款6,000億元。台灣放棄對高通提公平訴訟,卻重創聯發科權益。

台灣人民現在最關切的是「拚經濟」,前提是兩岸維持良好關係。上周2018雙城論壇在台北舉行,柯文哲指出,兩岸應以對話代替對抗,減少不必要的誤會,增加交流促進善意,鼓勵兩岸人民共同追求美好未來。

期間雖然發生太陽花學生阻撓江宜樺台大演講事件,但沒有引起任何同情,社會大眾普遍站在「兩岸一家親」這邊,說明民心之所向。

台灣人民不一定要把中國當作「情人」,但至少要視為「親人」,待之以禮,多多交流,不應把中國當作「路人」,更絕不可以視為「敵人」,相互對抗,聯美制中,這正是小英所採取的立場。

2018不只政治舞台輪轉,企業經營也起了巨大變化。一些大老不幸殞落,有些企業則遇到亂流。華碩董事長想退休卻無法交棒,但執行長急流勇退,交給兩位中生代擔任聯合CEO。國民黨和民進黨中生代也崛起,光芒遠超過傳統大老。

但我感到最驚訝的是上周康師傅董事長魏應州宣布退休,交棒給他41歲的長子。魏董今年只有64歲,1989年進入中國,是台商中國發跡的典範。我佩服的是他肯交棒,康師傅因黑心油事件名譽掃地,但這次卻樹立了傳承的模範。

康師傅傳承象徵未來「專業治理」會逐漸取代傳統「家族企業」,雖然康師傅仍傳給第二代,但是台灣企業將走向「去家族化」。同樣的道理,未來選舉也會逐漸「去政黨化」,那些能提出清晰大膽願景的人,會變成明日台灣的CEO。

台灣正在起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很少政治人物能帶領台灣走向明天,大多數人都只會活在當下、評論今天,少部分人還走回昨天,以轉型正義之名,行清算鬥爭之實。11/24選舉証明台灣真正的普世價值是經濟「民生」,而非政治「民族」或「民權」。在人民心中,吃得飽比能大聲講話更重要!

台灣的未來希望,可能和韓國瑜的口號相反:「錢進得來」(全球企業和台商到台灣來投資),「人出得去」(台灣人才走向世界開拓新市場),如此才能「台灣發大財」!

雙子星,比特大陸,亞信科技,獨角獸,TTC,瑜珈名店,脫歐,統一&韓國,康師傅,大同,電子菸商


2018.12.24_理事長的話_雙子星,比特大陸,亞信科技,獨角獸,TTC,瑜珈名店,脫歐,統一&韓國,康師傅,大同,電子菸商
雙子星

競標世紀標案「台北雙子星」的唯一外資團隊香港南海控股集團,該集團主席于品海17日和馬來西亞馬頓集團首度公開說明競標雙子星的初衷。他表示,主要是為了發展停滯20年的台北,建立一個客廳,台北需要改變。

南海控股一直被外界質疑有中資背景,于品海昨借用韓國瑜的話說,「貨要出得去,人要進得來,錢也要進得來!」「好像什麼人都被認為是中資,為什麼20多年前在台灣作中天電視時,沒有人質疑,20年後無端端的,我一個港資就變成中資了?」

于品海直批,「問這種問題,是不歡迎外資來、被玷污的一種講法,就正如競爭對手(指藍天電腦和宏匯集團)也有被外界質疑有中資背景一樣,這夠無聊了吧!或許我們的股東有一、兩個是中資,我們是上市公司、至少有幾千個股東。」

于品海表示,曾一度懷疑是否乾脆不要投標,不過,因自己和家人、幾個大股東的持股就超過70%,還是配合政府審查,特別收集前妻、小孩、自己還有大股東的身份證明和股權,交給市府審查。

他說,如果真有中資背景,早在第一關資格標審查時,就被刷下來了,怎麼會一路通關資格標、規格標,跨進現在的價格標。

于品海指出,等待「台北雙子星」這個計劃太久了,台北也已經很久沒有令人心動的感覺!很希望在台北101之後,西區能夠有一個項目、改變台北。希望外界不要把「台北雙子星」當作一個房地產開發項目來看,而是應該讓這個項目幫台北建設一個「客廳」。

針對「台北雙子星」潛藏在投資、政策、私地主整合、招商等風險之下,以從未參與過台灣大型房地產開發經驗的外資,還大膽投標,被有些人說是「不接地氣」,且團隊還樂觀估計短短45年、在民國113年就可完工營運?

對此,于品海坦言,台灣的未來,不應該是從現下來看,確實有外資一聽到要投資台灣,都說「No! Thanks! No!」台灣的投資情況確實令人擔心,但他就不相信,2,500萬人台灣就願意這樣窩囊下去,應該積極往前看。

瑞普萊坊總經理劉美華透露,連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日本伊藤忠等,都紛紛打退堂鼓,確實就是因為看到很多不確定因素。

競標期間于品海曾自問,是他自己太聰明?還是太傻?不過儘管評估過各種風險,于品海說,參與不參與,只是一念之間,「最後,我選擇相信市府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還是以是否有「中資」為考量,這是不對的,于品海說得對:「錢也要進得來」,台灣不應該隨便給外資扣帽子。
第二、一個是大陸台商,一個是港商。

第三、創意才是關鍵。

第四、港商看好台灣,非常難得,大部分港商以投資中國為主。

第五、為何連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和日本商社都打退堂鼓?因為台灣政治不確定性太高。

比特大陸

市場傳出港交所抗拒向礦機龍頭比特大陸上市開綠燈,連同申請失效的嘉楠耘智和最快下周申請到期的億邦,三家礦機商新股恐成空。

香港經濟日報報導,虛擬貨幣比特幣從年內高點迄今回吐逾八成,各採礦機研發商上市夢醒。

比特大陸是加密貨幣採礦機龍頭,今年9月底提交上市申請,並擬採用同股不同權架構。據申請文件,比特大陸上半年收入達28.5億美元,比去年全年25.2億美元還多,九成以上收入來自礦機銷售。

相較前兩家同業申請失效或快將失效,比特大陸申請還有三個多月處理時間,不過,加密貨幣媒體CoinDesk引述消息報導,港交所不願批准比特大陸的上市申請。

報導引述消息人士稱,加密貨幣行業極為波動性,甚至難以判斷能否在一、兩年後仍然存在,在上市合適性和持續經營成疑,港交所不希望成為首家接受礦機上市的交易所,更不想成為首家有相關股份結業的交易所。

對於加密貨幣挖擴機龍頭企業申請審批屢傳受阻,羅兵咸永道企業客戶主管合夥人黃煒邦表示,加密資產行業涉及法律、會計定義問題需要釐清,加上最近加密貨幣價格波動,公司上市估值、資產定價和業務價值再出現大變化。

在三大礦機商IPO申請進度方面,比特大陸926日已提出新股申請,目前進度是傳出港交所抗拒開綠燈;億邦是在624日提出申請,如果1224日沒有新進展,申請就將失效;嘉楠耘智則在515日提出新股申請,11月已失效。

我們的看法:

第一、比特大陸曾經是今年香港最受期待的IPO
第二、但虛擬貨幣全球股價狂跌,時機極差,特別是比特幣。

第三、比特大陸很多IPO條件都不具備。

第四、香港新經濟概念股表現很差,現在應該是夢醒時分。

亞信科技

中國大陸最大電信軟體與服務供應商公司亞信科技19日在香港掛牌上市,首日交易跌破發行價,收在港幣10.02元,下跌4.57%

新浪港股報導,亞信科技發行價港幣10.5元,開平盤後,盤中一度下跌逾6%,走勢震盪,尾盤跌幅收窄。昨日市值為港幣71.52億元。

亞信科技董事長田溯寧、執行長高念書均出席在港敲鐘開市儀式。田溯寧表示,隨著5G落地,萬物互聯的時代全面到來,亞信將把過去在電信行業20多年的沉澱和積累拓展到企業市場,為大型企業的數位化服務。

田溯寧說,互聯網進入另一個輝煌的時期,產業互聯網的時代。雲計算或產業互聯網成為他最想做的事。如今,亞信的戰略規劃中經完整涵蓋計費、採集、帳務、數據倉庫、數據挖掘應用、增值業務等電信運營商企業信息化業務。

資料顯示,亞信科技是大陸最大的電信軟體產品及相關服務供應商,主業包括軟體業務、網路安全兩大領域;主要客戶是大陸三大電信商及中國鐵塔。

2017年亞信科技的市占率為25.3%,同時,也是大陸最大的BSS軟體產品及相關服務供應商,2017年的市占率50%

中證網報導,亞信科技從20世紀90年代起為大陸互聯網提供基礎設施建設,曾被譽為「互聯網建築師」。之後轉型為電信計費,CRM等核心軟體提供商,支撐全國超過10億的用戶,並於2000年成為第一家在那斯達克上市的大陸高科技公司。

2014年私有化後,亞信科技積極拓展新的市場領域,從2016年開始為中國郵政等大型企業提供CRM系統,為招商銀行大型金融機構提供系統級軟體。

此次上市,亞信科技在126日至11日進行IPO發售活動。據公開信息顯示,百度控股、聯想等為基石投資人。2017年公司收入人民幣49.5億元,淨利潤為人民幣3.1億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亞信當年是美國上市名牌股,現重新上市也不敵風景。
第二、這代表投資人不了解科技業的B2B市場。

第三、互聯網的雲計算市場其實大的不得了。

第四、美國私有化,中國和香港這套遊戲規則看來不管用了,香港新經濟的寒冬已經來臨。

獨角獸

2018年在美國舉行股票首度公開發行(IPO)的科技獨角獸公司,創下2000年網路榮景以來最高紀錄,隨著優步(Uber)和Lyft等知名科技公司將於明年上市,預料明年IPO的科技獨角獸將超越今年。

Dealogic數據顯示,2018年共有38家科技和網路公司在上市時市值達到10億美元或更高,創2000年網路榮景以來最高。據追蹤IPO市場的銀行家和基金經理人表示,明年IPO的科技獨角獸家數將超越2018年的水準。

多家的科技公司將在明年上市,包括叫車業者優步和Lyft,以及軟體業者Slack Technologies等。此外,還有許多估值在10億至50億美元之間,但知名度較低的軟體公司,也將在明年舉行IPO

許多商業識別度較低的公司在2018年成為獨角獸公司,但因為名氣不夠響亮,較未引起投資人注意。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美國IPO服務部門主管艾斯瑞奇(David Ethridge)表示,這些公司不是使用者手機內的應用程式,所以民眾較不了解。

艾斯瑞奇指出,雖然2019年市況可能較為艱難,但預期仍有許多公司將進行IPO。強勁的IPO市場將支撐企業的上市步伐。

雖然近來幾個月股市多有顛簸,但是今年上市的科技獨角獸表現依然出眾。今年IPO市值超越10億美元的科技公司,截至周一股價較IPO價格上漲8%。整體而言,2018年上市的科技公司股價平均上漲3%,同期標普500指數下跌4.8%。

科技獨角獸雲端儲存業者Dropbox20183IPO定價高於最初預期,上市時市值突破90億美元,但未能超越2014年時的100億美元大關。該公司目前股價約較IPO價格高出2%。

今年的IPO大贏家還有電子簽章服務商DocuSign4月時以每股29美元上市,周二收盤價為41.87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2018年中國獨角獸發展速度慢了下來。
第二、這當然和川普打擊中港資本市場有關。

第三、美國仍然是全球新經濟成長的引擎。

第四、全球新經濟冷卻下來,不是一件壞事,之前實在是太瘋狂了。

TTC

在澳洲股市上市、有「中國足浴第1股」之稱的重慶富僑集團旗下的澳洲傳統理療公司(TTC),在上市3年後,因未能在期限內公布2018年半年報,而在1217日,遭澳洲證交所(ASX)強制下市。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3年前,重慶富僑旗下企業赴澳洲上市,創辦人胡芝容從「農村洗腳妹」到「足浴女王」的造富神話廣為流傳,如今隨著股票下市,傳奇光環黯然失色。

今年924日,TTC曾公告指出,由於會計師無法獲得授權取得公司截至今年630日的銀行帳戶資料,公司無法按時披露半年報。

1010日,ASX就無法授權等相關情況,向TTC發出問詢函,並提到如果公司不能及時回復,將可能對TTC強制下市。而TTC並沒有對該問詢函作出答覆。

1015日與23日,ASX兩次提醒TTC,可能被強制下市。115日,ASX再次發出提醒信函,重申TTC嚴重違反上市規則,並提議終止TTC上市,但仍未得到公司令人滿意的答覆。

報導指出,TTC近期面臨人事變動。今年93日,TTC駐澳董事和首席財務長相繼辭職。95日,上市公司秘書辭職。ASX曾就此向上市公司問詢。

TTC駐澳董事辭職,正是因為公司無法如期公布半年報,且會計工作難以推展。由於半年報未能如期披露,自今年93日起,TTC開始暫停交易。

根據TTC公布的2017年財報,股權結構中,胡芝容等3人持有公司約1.44億股,持股比率為60.874%;其中,胡芝容持有1.21億股,是公司的實際控股人。

2017年財務資料看,公司的經營情況尚可。財報顯示,該公司2017年營收6,860萬澳元,比2016年成長17%;稅後盈餘1,330萬澳元,年減21%,截至今年第一季底,該公司門市增加到396家。

121517日期間,陸媒曾致電TTC中國公司,即富僑(重慶)控股,但電話為欠費停機狀態。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企業在海外上市,還包括德國、澳洲、加拿大和英國。
第二、但這些國家,因為5G的關係都和美國形成「復仇者聯盟」。

第三、澳洲其實不是一個好的資本市場,很多企業借殼上市,但最終下場都不好。

第四、許多想去澳洲借殼上市的企業本身就不夠規範。

瑜珈名店

耕耘台灣市場許久的知名瑜伽品牌Pure Yoga以在台投資不如預期為由,宣布將於明年125日結束營業,無預警退出台灣市場,讓近百名員工、大批消費者相當錯愕。對此,Pure Yoga低調回應,在25日正式結束營業後,就會按會員未使用的會期退款。

Pure Yoga昨在官方臉書昨突然在官方臉書宣布,考量目前台灣市場的投資狀況不如預期,將於明年125日結束營業,但Pure Yoga也強調變動僅限於台北分公司,集團於香港、新加坡、上海與北京各地之分公司將維持正常營運,不受影響,並按原計畫持續進行拓展。

北市勞動局就業安全科長施貞夙表示,Pure Yoga在台灣登記2家分公司,共計93名員工,但2公司都已在14日以歇業為由,依照《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提出大量解僱計畫通知書,明年1252家公司會先資遣共66人,4月底全數資遣,該公司也承諾將依照《勞動基準法》規定給付資遣費。

北市消保官何修蘭則說,截至目前還沒有接到民眾針對Pure Yoga的申訴案件,可能要過12天後才會陸續進來。

另外,為了防範「貴婦奈奈事件」再次重演,法務局成立「禮券查詢及資訊整合平台」,即日起提供專業律師,可免費解答消費爭議疑難雜症,並協助處理債務清理問題及提供社福轉介服務;另一新服務則是全國首創「台北市禮券查詢及資訊整合平台」,提供禮券持有人查詢禮券是否經銀行承作履約保障或預收款信託。

我們的看法:

第一、許多國外品牌紛紛撤出台灣,代表台灣不是一個好市場。
第二、這和陸客無關,主要是因為消費者習慣。

第三、台灣人貪小便宜,以致很多老師出來自己開工作室。

第四、台灣人不願意為較好的環境付較高的費用。

第五、簡單的說,我們就是因為小吃攤文化,把頂級米其林打跑。

第六、台灣需要服務業整體品質(特別是消費者)的提升。

脫歐

英國脫離歐盟的期限進入倒數一百天,歐盟十九日公布未能達成協議時的應變計畫。歐盟的方案旨在保障航空運輸及金融市場的穩定,表示將視英國有無善意回應,採取互惠措施。

歐盟承諾住在歐盟的英國公民在一段期間內繼續享有居民的權利,前提是英國也對境內的歐盟採取相同的保護措施。

歐盟執委會副主席鄧布洛斯奇斯表示,應變計畫不代表英國可以無痛脫歐,但歐盟有必要採取具時效的措施來減少傷害,重點是明年三月卅日起,應變計畫能馬上啟動,因應沒有脫歐協議的情況。

應變計畫涵蓋萬一沒有協議脫歐,對民眾和企業將造成嚴重混亂的十四個領域,包括金融、空運、關稅和氣候政策。

以空運和金融業為例,歐盟將允許英國業者繼續進入歐盟市場及天空十二個月,避免出現混亂,英國也必須提出相對應的互惠措施。

不過,這些暫時性措施都有但書。例如,歐盟應變計畫雖准許英國航空公司繼續出入歐盟,但不得在歐盟城市之間起降。歐盟和英國間的陸路運輸可暫時維持現狀不用預先申請,但期限只有九個月。歐盟也說,這些措施隨時可能喊停,而且不會預先和英國協商。

歐盟的應變計畫是否讓英國國會更加分歧,鄧布洛斯奇斯不願回應,泰晤士報已率先開砲,批評歐盟只想「軟著陸」,但不願對脫歐協議進行任何微調,減輕對英國企業的衝擊。換言之,如果國會不批准首相梅伊與歐盟洽簽的脫歐協議,航空與金融業將陷入混亂。

在此同時,英國內政大臣賈維德也公布脫歐後的移民政策白皮書,允許數以萬計的歐盟低技術勞工至少在二○二五年前都能夠隨意到英國謀職,希望藉此降低對企業的衝擊。

梅伊發言人十九日表示,仍持續與歐盟進行協商,但歐盟已表明不會重談協議。梅伊內閣十八日公布沒有協議脫歐的應變計畫,但英國五大產業公會警告朝野政治人物黨同伐異,不顧企業界殷切期盼的具體步驟,讓人看得「心驚膽跳」。

我們的看法:

第一、英國脫歐是超級的錯誤。
第二、許多英國人都很後悔,想要第二次公投。

第三、但已經太遲了,許多跨國大公司已準備撤離英國。

第四、台灣要是切斷和中國大陸的關係,就會和英國落得一樣的下場。

統一/韓國

食品龍頭統一企業20日宣布,將斥資2.29億美元(約合新台幣70億元)收購韓國飲料及甜食公司Woongjin Foods股權,為國內外食品業投下一顆震撼彈。這不僅是統一近年來最大的併購案,更是統一布局中國大陸及東南亞(越南、泰國、菲律賓)後,正式揮軍東北亞市場,為該集團布局亞洲版圖再下一城!

統一表示,歷經2個月的協商,旗下100%持股的子公司Kai YuBVI),昨日與韓國私募基金Hahn & Co.簽署股權買賣合約,交易股數共49,102,523股,每單位價格4.67元美金,合計2.29億美金。不過,統一強調,該交易尚需取得韓國公平會及台灣公平會的許可後,才能完成交割。

針對股權併購後的發展,統一指出,未來將與Woongjin Foods現有優秀的經營團隊及夥伴們共同努力,在Woongjin Foods已建立的品牌、通路優勢上,加大對韓國飲料市場的投資與發展;同時,也將藉由Woongjin Foods旗下全資子公司Daeyoung Foods在甜食的優良產品技術及銷售網絡,發展巧克力及多樣化的甜食零嘴產品市場。

之所以瞄準韓國企業,統一表示,主要是伴隨「韓流」在亞洲市場日益增加的流行性,再結合台灣的文化、品牌及特色產品,未來將瞄準全亞洲消費者,提供更優質豐富的產品及服務,積極擴展以亞洲為主要範疇的海外市場,為統一第250年提供強而有力的成長動能,而Woongjin Foods也將成為該公司在亞洲市場布局的重要平台之一。

據統一介紹,Woongjin Foods總部位於韓國首爾,為一家飲料、甜食產品製造及銷售公司,其中,飲料產品涵蓋果汁、即飲茶、水與傳統飲品等,旗下子公司Daeyoung Foods專門製造甜食,包括巧克力、口香糖及糖果等,2017年合併營收超過2,200億韓元(約合60億台幣)。

事實上,Woongjin Foods前身是韓國人蔘飲料產品公司,1976年於韓國忠清南道設立,1987年被韓國知名集團Woongjin Co., Ltd.收購,更名為Woongjin Foods,開始果汁、即飲茶的生產銷售;2013Woongjin Co.因策略調整,再將Woongjin Foods出售給韓國私募股權基金公司Hahn & Co.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很有代表性的個案,因為是投資東北亞,如同當年中信金併購日本東京之星銀行,以及元大併購韓國東洋人壽。
第二、台灣企業正尋找中國以外的第二大市場。

第三、任何消費性台灣企業走出去,透過M&A進入其它國家市場,都值得鼓勵。

第四、這次統一是從PE手中買下,打敗對手,非常難得。

康師傅

康師傅控股20日發布公告,公司創辦人魏應州決定退休,自201911日辭任執行董事兼董事會主席,由其長子魏宏名接任,三子魏宏丞也進入董事會擔任執行董事,完成二代接班。

據康師傅控股公告,魏應州將在辭任後擔任公司資深顧問,就集團的全面策略規劃及業務發展發表意見。委任魏宏名擔任董事會主席兼薪酬及提名委員會成員,魏宏丞擔任執行董事。

魏宏名現年41歲,有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數學學位,英國布魯內爾大學數學碩士學位,以及美國史丹佛大學MS管理學碩士學位,2006年進入康師傅,並於3年前進入康師傅董事會擔任執行董事。

魏宏丞現年36歲,大學畢業於倫敦帝國學院,並獲得日本早稻田大學碩士學位及哈佛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在百仕通集團(Blackstone)與百事公司有工作經驗,於2007年加入康師傅,期間促成與星巴克、迪士尼等企業合作。

魏應州早在數年前便有退休想法,並啟動二代接班計畫,2013年時魏應州規畫將事業交棒給魏宏名與魏宏丞兄弟,決定先由韋俊賢、朱華煦等專業經理人打理事業基底,準備數年後再由魏宏名等人接班,2015年魏應州也卸任集團CEO,交棒給韋俊賢。

魏應州與兄弟於1991年在天津投資成立天津頂益國際食品有限公司。1992年,第一包紅燒牛肉麵誕生,並迅速風靡全大陸,成為康師傅的主打產品之一。1996年,康師傅進軍糕餅和飲料領域,與速食麵事業共同構成康師傅營收三大支柱。同年,康師傅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

康師傅控股昨股價小漲0.38%,收報10.48港元,股價處於年內低點。根據康師傅上月公布的第三季財報,前3季公司營業額為498.59億元人民幣(下同),年增3.32%,淨利為28.61億元,年增47.58%,毛利率為32.04%。但由於當季泡麵銷售額增長微弱,飲品銷售衰退,Q3營收年減4.19%,1127日股價一度大跌逾17%。

我們的看法:

第一、康師傅是大陸台商的典範,比鴻海更厲害,因為是市場不是工廠。
第二、魏應州是超級嚴格的大家長,管理親自介入。

第三、但他毅然決然決定退休,沒有像郭台銘要做到70歲(或更久),張忠謀做到86歲,非常難得。

第四、第二代41歲,是接班的好年紀,可以再幹20年。

第五、台灣企業要加快傳承的速度。

大同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20日在立法院表示,大同陸資案已查到相關資料,年底前會作出處分。這將是陸資違規投資罰鍰上限提高到2,500萬元後首例,此案恐讓市場派啟動「大同條款」自行召開股東臨時會的難度升高。

金管會預計年底前作出處分的大同陸資案,將是第三次,市場外傳陸資持股不低,可能有8%9%以上,不過,金管會證期局表示,目前還在處理中,不便對外說明持股情況。

根據金管會資料,第一次查獲大同陸資案並開罰,是在去年55日,處分時的持股4.06%,金管會罰持股人60萬元。第二次查獲大同陸資案是,去年125日,處分時持股8.78%,罰持股人60萬元。

立委黃國昌昨天在立法院財委會質詢表示,大同被檢舉陸資案,金管會目前調度情況如何?顧立雄說,查證到相關資料,正查核比對中;目前做陳述意見,並請合作的香港監理機關提供協助,年底前會作出處分。

陸資違規投資大同已經是第三次,顧立雄會後受訪時表示,沒有說不能查核,但查核需要時間,畢竟這涉及境外監理機關合作。

如果陸資持股超過三個月,未被金管會發現,就可以引用「大同條款」自行召開股東臨時會?顧立雄說,只要在股東臨時會召開的召集通知發出前,被查獲,就喪失「大同條款」召集權,這樣金管會就有足夠時間查核。以此案為例,目前就來得及。

市場人士表示,金管會查獲陸資後,市場派想要引用「大同條款」,自行召開股東臨時會的難度相對升高,可能需要更多時間才能揪團到持股50%以上,後續動向也更受關注。

此外,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對陸資違規投資罰鍰上限,已從60萬元提高到2,500萬元,金管會若確定在年底前作出處分,將是罰鍰提高後適用的首例。這已是陸資違規投資大同第三次,黃國昌昨天也建議修改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增訂刑責,加以嚇阻。

我們的看法:

第一、今年通過的「大同條款」會如何運用,很多人都在觀看。
第二、目前主要的防守策略好像就是檢查陸資,但這在台灣這是有效的。

第三、我們正進入一個新時代,家族企業要逐漸走上公司治理。

第四、大同最佳的防守策略是引進好的策略股東,落實公司治理。

電子菸商

萬寶路香菸製造商Altria周四宣布投資128億美元現金,收購電子菸製造商Juul Labs公司35%股權。這筆交易將使Juul預估市值達到380億美元,成為全美身價最高私人企業之一。

創業僅3年的Juul在幾個月內預估市值增加1倍以上,足以顯示電子菸市場前景。以380億美元預估市值來看,Juul已超越美國許多當紅新創企業,包括度假租屋網站Airbnb及太空探索公司Space X,甚至能和達美航空及福特汽車等上市公司平起平坐。

近年隨著傳統香菸需求成長減弱,Altria不斷藉由企業購併拓展新市場。該公司在12月初才剛對加拿大大麻製造商Cronos Group投資18億美元,如今又收購Juul股權,無疑是為了搶攻快速成長的電子菸商機,並拓展美國以外市場。

總部位在舊金山的Juul共有1,500名員工,預計今年營收將達20億美元,高於公司先前預期。內情人士透露Juul獲利率高達75%,遠勝傳統香菸利潤。

該公司生產的電子菸目前在加拿大、英國、以色列及俄羅斯等地銷售,未來還將進軍其他歐洲及亞洲市場。

然而,Juul員工面對Altria入股的消息多半感到不滿,因為他們認為公司和傳統香菸製造商結合違背電子菸的健康理念。

Juul執行長柏恩斯(Kevin Burns)特地為此召開內部會議,向全體員工宣稱公司進行任何交易的前提都是投資者必須支持Juul經營理念,讓Juul保有公司自主權。

Juul能在此時衝高市值對投資人來說也算一大正面消息,因為該公司近來飽受教育機構及主管機關批評。

電子菸號稱大幅降低對人體健康的傷害,但調查卻發現過去一年來美國青少年抽電子菸比例明顯增加,平均每5名高中生就有1人抽電子菸,主因是Juul的電子菸設計新潮,反而吸引許多不曾抽過菸或已戒菸的人開始抽菸。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傳產和新創結合的完美實例。
第二、新創公司Juul仍有多數股權,但線下傳產藉由投資變成線上企業第二大股東。

第三、亞馬遜收購Whole Foods和阿里巴巴併購大潤發是另一種結合,由線上併購線下。

第四、380億美元的估值非常驚人,說明獨角獸的浪潮並未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