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5日 星期二

兩岸服貿協議 陸企 尼加拉瓜運河 寶島債 波頓 金改 聯電 華為 諾基亞 樂天 統一超


兩岸服貿協議
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與大陸海協會會長陳德銘昨天下午簽署「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台灣開放六十四項服務業給大陸,而大陸則對台開放八十項服務業,且每項均優於WTO待遇。這項協議為兩岸經貿往來再創高峰,並成為台商進軍大陸內需市場的後盾。

此外,兩會並就解決金門用水問題達成共同意見,列入附件中。兩岸兩會第九次高層會談昨在上海市東郊賓館舉行,也是兩會新任領導人上任後的首次會談。林中森表示,台灣服務業者最希望赴大陸經營電子商務、文創、運輸、金融、醫療、電信及觀光旅遊等,陸方開放的八十項都是超WTO待遇;至於大陸關切的金融、醫療、電信等服務業,我方也開放了六十四項。

海協會副會長鄭立中表示,台商不僅可在大陸成立建築設計、建築工程等企業,還可以參與工程投標;台商可在大陸所有的省會城市和直轄市設立獨資醫院;台商赴陸經營旅行社,不但沒有年旅遊經營總額的限制,且在營業場所、營業設施和最低註冊資本方面,與陸企享同等待遇。

鄭立中說,大陸允許台灣的銀行在福建設立異地支行,並在大陸發起設立村鎮銀行,「這條很了不得!」為台灣的銀行拓展很大的市場空間;台資銀行在大陸的營業性機構,經批准經營台資企業人民幣業務時,服務對象納入依規定,視同台灣投資者的第三地投資者在大陸成立的企業。

鄭立中表示,大陸還大幅開放台資設立證券、基金、期貨公司;同時允許台資金融機構以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的方式,投資大陸資本市場,初期的投資額度為一千億人民幣。

經濟部分析,大陸對台灣開放重點,包括電子商務、證券業、銀行業、保險業、文創產業、運輸業、技術檢測與分析業,其中最令外界關注是電子商務及文創產業莫屬,大陸承諾台灣電子業可在福建經營電子商務持股比例可達五十五%,超越大陸對各國現有承諾,文創產業方面,大陸則承諾對進口台灣研發的線上遊戲產品內容審查的工作時限為兩個月。

兩會昨也確認下次協商重點。雙方將推動貨品貿易協議、爭端解決協議,爭取於年底前完成協商並簽署;還納入避免雙重課稅及加強稅務合作、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地震監測合作、氣象合作等四項議題。雙方也同意就環保議題推動主管機關間的交流。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一個不平等條約,對大陸不平等,說明大陸對台灣讓利很多。

第二、台灣服務業和大陸相比,仍然享有相對優勢,特別是在服務創新和服務意識上面。

第三、金融業是最大受益者,可以到大陸設立控股51% 的證劵公司,這是連CEPA都沒有的優惠。

第四、有人說開放美髮會讓台灣洗頭小妹沒有工作,充滿謬誤。大陸市場較台灣大太多,充滿商機,非常不可能到台灣市場來投資美髮,更不可能造成這個行業從業人員失業。如果說有什麼可能,那就是台灣人才技術較大陸高出許多,被大陸請去開發高端市場。

第五、傳統服務議會朝現代服務業轉型,以後小型個體戶會越來越少,走向品牌、專業、高端以及整合的大型連鎖店轉型,有了規模與品牌,才能融資,進而進軍中國大陸市場。

陸企 / 尼加拉瓜運河
尼加拉瓜國會的基礎設施委員會已同意一家中國大陸企業開鑿橫貫瓜國中部的運河,挑戰美國近百年前開鑿的巴拿馬運河。尼國國會最快12日就會通過開發計畫。

新運河將耗資400億美元 (台幣12000億美元),按照計畫,可吸引全球航運總量的4.5%。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可能要開鑿208公里的水道,工程期長達11年,可創造4萬個就業機會,將尼加拉瓜的每人平均GDP提高一倍。尼國是拉美最貧困的國家之一。

先前的可行性研究顯示,運河跨可能路線有六條,其中五條要通過尼國西半部的尼加拉瓜湖。尼加拉瓜政府計畫給予香港註冊的尼加拉瓜運河開發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經營運河50年的特許權,可能在此基礎上再展延50年。

根據規畫,計畫啟動的前10年,開發公司每年將支付給尼加拉瓜1000萬美元,此後將支付一定比例的運河營收給尼國政府,從1%逐漸提高,在特許權有限期內增至一個目前尚未公布的比例。特許權到期後,香港公司將把運河相關的所有建築和其他基礎設施移交給尼加拉瓜。

法國1881年開始興建巴拿馬運河,因技術問題和工人罹患疾病死亡比率過高而停擺,後來由美國接手開發,1914年完成,長度超過77公里。美國1999年將運河交還給巴拿馬政府,巴國後來斥資52億美元擴建,以讓更大的船隻通過。為期七年的擴建計畫將於明年結束。巴拿馬運河兩端的港口設施目前由香港大亨李嘉誠旗下公司營運。

巴拿馬運河管理局副局長貝尼蒂茲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尼國新運河「不是必須立即擔心的事」。他說,尼加拉瓜的運河計畫即使通過,真正開鑿完成還要很長一段時間。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條運河將挑戰巴拿馬運河,從某個層面上更像是中國和美國彼此之間的角力。

第二、新運河耗資400億美元,我們不知道中國哪個機構有能力買單,可能最終還是要來自中國政府吧!

第三、台灣和尼加拉瓜有外交關係,但也大部分是「金錢外交」,這條運河不知道會不會改變現況。

第四、中國大陸正在全球新興國家大幅投資基礎建設,這也是一種全球戰略布局。

第五、這種「走出去」是兩岸可以共同攜手合作的項目,台灣只要能參與就有很大的利潤和商機。台灣被邊緣化太久,和大陸合作可以到全球多走走。

寶島債
金管會近日內將發布行政命令,鬆綁所有外幣計價或台幣計價的債券規範,發行人及債券雙雙可免除信評規定,大幅減輕發債成本。證期局局長黃天牧17日表示,此舉除了意在簡化發行的申請程序,更希望能提升國內外企業發行寶島債的意願。

值得注意的是金管會不排除併同這次債券鬆綁同步檢討開放陸企來台籌資發債,以利擴大債券市場發展。高層官員表示,進一步鬆綁陸企發行寶島債,才能擴大債券市場,讓境內人民幣存款有去化的管道。

金管會20日於行政院會報告「促進債券市場發展」時,將說明國內寶島債市場發展的規劃,並提出相關鬆綁規範。黃天牧表示,初期國內推動寶島債,銷售對象僅有機構法人,而不包括自然人,因此都較具有專業知識與判斷力,未來申請發行的相關作業鬆綁,可增加市場規模的快速成長。

據了解,櫃買中心今年原本規劃5檔寶島債發行的目標,現在已有最新目標,力拚10檔發行,規模也擴大到100億人民幣,目前掛牌已有4檔,金額28億人民幣,德意志銀行21日也將掛牌1檔。不過,金管會對於債券發行有許多既定規範,銀行業者指出,就國際作業流程來說,部份已成為「限制」,金管會廣泛匯整市場建議,展開檢討,最終可望以行政命令方式發佈,加速進一步鬆綁債券發行規範。

官員說,若是本國的寶島債發行機構,也可望大幅簡化申報生效程序,惟受制於公司法規定,國內企業發債仍需向證券主管機關申報核准。

除了國內企業都對發行寶島債有高度興趣,金管會先前與歐洲商會、美國商會接觸時,更接到反應,如果相關申請程序簡化,外國企業的意願同樣很高,能廣泛吸引國外公司、國內在海外的子公司,讓發行主體多元,債券市場更蓬勃。

至於陸企來台發債籌資,黃天牧說,還需要再研究,惟據了解,金管會併同這次法規鬆綁同步檢討,但是否同步開放,仍需與陸委會等相關機關會商,知情人士說,最快並同這次行政命令鬆綁開放,最遲下半年也一定會開放。

我們的看法:

第一、我們對證期局這次主動開放陸企來台發行寶島債,致最高敬意。台灣主管機關過去都是管制重於興利,但是在證期局黃天牧局長的領導下,我們可以感到主管機關的思維和風格正在起實質變化。

第二、不只是陸企,我們相信美國商會和歐洲商會的看法,外企意願同樣很高。

第三、台灣資本市場要蓬勃發展,不能只依賴本國企業,一定要打開門引進外資和陸資企業。

第四、台灣寶島債的市場預計可以迅速發展,從長期來說潛力不遜於香港點心債。

第五、我們同意寶島債初期銷售對象應以機構法人為主。

第六、如果寶島債能夠成功,未來T (人民幣計價) 也會大有前途。

波頓
被譽為歐洲股神的英國最有名基金經理之一安東尼波頓,宣布辭任富達中國特殊情況基金經理,他坦言自己的中國基金表現沒有達到預期,但仍看好中國。外界及波頓自己歸咎投資失利原因,除了水土不服,更主要是投資時機不佳,他進入中國大陸的三年正是中國基金表現最差的時間。波頓偏愛中小型股,這些股票抗跌性較差,偏偏他又踩到一些財務造假的中概股。

華爾街日報報導,波頓18日在電話會議時強調,他決定離開中國市場,與中國經濟情況無關。他表示,隨著中國向消費驅動型經濟轉變,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在所難免,且市場的最佳表現往往就出現在高速增長放緩企穩之時。

2010年,不會說中文的波頓結束退休生活,到香港成立了富達中國特別形勢基金(Fidelity China Special Situations),基金管理規模最高達6.1億英鎊。但三年後,該基金的年化收益率為-4.93%,今年以來的回報為1.78%

波頓因英國特別形勢基金(U.K. Special Situations Fund )的輝煌業績而聞名,1979年至2007年該基金的年回報率為19.5%,同期英國市場的年回報率為13.5%。英國金融時報援引分析師表示,波頓無法複製在英國的投資業績,表明「在中國賺錢有多麼難」。

波頓2010年重新出山之際,大陸正是炙手可熱的投資場所。當時大陸剛公布11.9%GDP季增幅,且上證綜指在雷曼兄弟破產後,漲了約70%。但之後中國市場旋即下探,過去三年中國股票基金虧損0.6%,而英國股票基金卻盈利40% 。「顯然,我原本希望基金能夠大獲全勝,沐浴在榮耀的光芒之中。但中國市場令人失望,一開始我並沒有預料到這種情況。」波頓說。

波頓的基金組合也被認為與眾不同。許多中國基金偏好具壟斷性的大型國企股票,如中國電信、中國石油與一些大型銀行股,但波頓青睞由個人或家族經營的中小企業股票。其中一些中小股一度深陷會計醜聞,也讓波頓吃了不少苦頭。富達中國基金最大的持倉是網路公司騰訊控股,持股比例為4.7%。該股今年迄今累計上漲21%

安本資產管理公司(Aberdeen)首席投資官李查斯表示,很多國家的GDP高增長和股市回報率之間最多只是「弱相關」,需要將宏觀局面與微觀表現區別對待。富達基金表示,駐新加坡的太平洋基金經理尼可斯將接替波頓的職位。波頓將在明年4月正式退休後,返回倫敦,擔任富達基金顧問和其慈善基金的受託人。

我們的看法:

第一、波頓的遭遇很有趣,說明外國人進入中國市場的困難,外資不是過於冷淡,就是過於興奮,才會有決策判斷上的盲點。

第二、我認為找一個不會說中文的人來管中國基金是絕對錯誤的,香港和新加坡基金公司現在很少有不會講普通話的基金經理人。

第三、波頓完全不了解中國這幾年的趨勢是「國進民退」,國有企業和金融機構壟斷了大部分資源,小企業根本沒有生存的空間。

第四、中小企業另一個問題是,很多作假帳,管理部規範,波頓是老外,名氣又大,自然吃了悶虧。

第五、中國股市過去三年是全球表現最差的股市,和經濟成長完全不成比例,而且大型股表現超過小型股,波頓管理基金的績效當然不會好。

第六、波頓很專業,但中國股市不是一個專業市場,至少現在還不是,還外上市的民企更不規範,這些都是波頓失敗的原因。

金改
中國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9日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取消和下放32項行政審批。其中最讓人注意的是會中決議,將推動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鼓勵民資參與金融機構重組改造、推進個人對外直接投資試點工作,以及引導信貸資金支持實體經濟等8項金融改革政策。
     
大陸金融改革一直受到外界期待,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的8項措施,也是大陸新領導人上任以來,對金融改革最具體而明確的一次。
     
據新華社報導,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等8項政策措施。包括:第一、引導信貸資金支持實體經濟,堅持穩健貨幣政策,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支持調整過剩產能。
     
第二、全年「三農(農業、農村、農民)」和小微企業貸款增速不低於各項貸款平均增速、貸款增量不低於去年同期的水準。   第三、支持企業「走出去」。創新外匯存底運用,發展出口信用保險。推進個人對外直接投資試點工作。   第四,助推消費升級。創新金融服務,支持居民家庭首套自住購房、大宗耐用消費品、教育、旅遊等信貸需求,擴大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等。    第五、加快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擴大債券發行。    第六、發揮保險的保障作用。推廣涉農新保險項目,試辦小額信貸保證保險,推動發展國內貿易信用保險。    第七、推動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金融機構重組改造,探索設立民間資本發起的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和金融租賃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進一步發揮民間資本在村鎮銀行改革發展當中的作用。    第八、嚴密防範風險。加強信用體系建設,排查和化解各類風險隱患,提高監管有效性,嚴守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此外,會議中也決定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等事項。諸如台港澳投資者在大陸設置獨資醫院,原本由大陸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負責審批,今後將把審批權下放給省級衛生和計生部門。會議還決議下放電力業務許可、外國醫療團體赴大陸短期行醫審批職責下放給市級單位等。

我們的看法:

第一、金改是大陸的政策重點,台灣為何忌諱改革? 為何不能將金改當作一回事?

第二、大陸推動多層次資本市場和債劵市場的試點值得注意,台灣除了寶島債,在股權交易上也應該有新思維。

第三、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是大陸積極支持企業「走出去」。台灣企業需要國際化和轉型,政府應該成立「產業再生基金」,協助推動產整合,這不是傳統金融機構所能做的事。

第四、大陸正在鼓勵民間資金參與金融機構重組改造,這是很重要的一步,也是為了要扭轉過去國有銀行獨大壟斷所有資源的局面,台灣金融機構應該重視這個新契機。

第五、但首先台資金融機構必要有健全的財務結構,因此規模相當重要。如果金融機構自己財力都不足,又如何有能力投資參股中國大陸金融機構?

聯電
晶圓代工廠聯電昨日宣布,擬以3億美元(約新台幣90億元)在亞洲投資晶圓廠,藉由增加新市場與新客戶,擴大成長動能。這是聯電董事長洪嘉聰上任以來,金額最大的一筆收購計畫,以尋求同業共組「抗台積電聯盟」。

不過,聯電財務長劉啟東表示,還沒有明確的投資標的,會以亞洲為範圍,不限定哪一國家,也不限8吋或12吋廠,「有合適的晶圓廠,條件合理,就會接觸」。

外界點名大陸中芯、華虹NEC、格羅方德等都是可能的合作對象。據了解,聯電除了評估購買晶圓廠,也可能向業者購買設備或入股。業界解讀,聯電除了布局先進製程,也希望抓住8吋晶圓供貨緊俏的商機,擴大攻擊面,在利基市場一舉超越台積電。

這項收購計畫是由洪嘉聰在董事會上臨時提出,經由董事會討論通過後宣布。聯電曾因投資大陸和艦而被調查,從此各項重大決策與規劃,即使沒有確切內容,都會先開董事會討論。

聯電近幾個月動作頻頻,在新加坡以1.1億美元(約新台幣33億元)成立特殊研發中心、在南韓設立辦事處、與美商IBM10奈米合作,如今又要收購晶圓廠。產能規模較小的聯電,一向以多元、彈性為競爭優勢,希望與龍頭廠台積電走出不一樣的路。

聯電今年資本支出15億美元,相較於台積電的100億美元,差距很大。但過去聯電在8吋晶圓廠時代,成功透過分割獨立,扶持IC設計公司聯發科、聯詠等聯家軍崛起,誰都不能抹煞聯電對台灣半導體市場的貢獻。

僅管這幾年來,聯電在先進製程研發上,遇到美商格羅方德、南韓三星等競爭對手搶灘,聯電並未加入不斷升高的資本支出競賽,反而穩紮穩打地透過財務調配,有多少錢做多少事,尋求利基市場切入。因此,即使聯電與台積電的產能規模差距越拉越大,但這幾年仍保持獲利狀態,比起晶圓代工新進者格羅方德仍在虧損,聯電財務體質相對良好。

聯電深知,追趕28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急不得,反而想靠著已經折舊完畢的8吋產能,還有已經很成熟的9065甚至40奈米來反攻,恰巧遇到4K2K電視、穿載式裝置應用興起,為成熟製程創造出新的需求。

聯電上周股東會通過私募案,額度不通超普通股10%,外資圈認為,最有可能由格羅方德(Global foundries)、阿布達比主權基金這兩方勢力中的一家參股聯電;未來不管誰來參股,都可說是國際間跨出「抗台積電聯盟」的關鍵第一步。

更值得觀察的是,聯電公告評估投資亞洲的晶圓廠,外資圈推測,這是「抗台積電聯盟」布局的第二步,即聯電與其他晶圓廠互相參股、合組聯盟。

巴克萊亞太半導體首席分析師陸行之提出「聯合晶圓廠」(United Foundry)的觀點,聯盟由英特爾執牛耳,具有技術領先的地位;三星有良好的執行力。至於格羅方德、聯電、中芯,因為是獨立晶圓廠,沒有與客戶競爭問題,最讓客戶放心。

外資投銀主管認為,半導體是高度資本與技術密集的行業,大概只有前二名能活下來,即使連英特爾都感受到台積電強大的競爭壓力。基於產業競合與生存的大前提,未來「聯合晶圓廠」極可能出現。然而,格羅方德與背後大股東阿布達比主權基金,兩者利益並不一致。格羅方德高階主管可能擔心參與聯電私募,未來將造成二家經營高層的異動,因而不願意看到私募,因此亦有可能由阿布達比直接參股。

究竟是由格羅方德或阿布達比參股聯電,還需進一步協調。但無論是那股勢力率先參股聯電,這班全球晶圓廠的整併列車已經啟動,聯電就是關鍵的啟動開關。

我們的看法:

第一、聯電和台積電的距離越來越遠,因此整合其它業者形成聯盟卻有其必要。

第二、形成聯盟的目的不一定是單純為了對抗台積電,因為台積電已經遙遙領先第二名太多,而是形成一股強大的第二勢力,加強彼此的競爭力。

第三、聯電以前是世界第二,現在已掉到第四名,落後格羅方德和三星。

第四、格羅方德有阿布達比這個富爸爸在背後撐腰,這兩年出手越來越積極,業績蒸蒸日上,令人刮目相看。

第五、聯電應該會和其它同業交叉持股,所以一方面準備資金投資別人,另一方面便安排私募現增額度讓他人投資。

第六、從長期來說,聯電可能是被整合者,由阿布達比將格羅方德和聯電合併,成為世界第二,拉近和台積電的距離。新加坡可以將特許 (charter) 半導體賣給阿布達比成立格羅方德,台灣聯電為什麼不能也賣給格羅方德呢?

第七、整合是未來全球的大趨勢,台灣人如果自己不能整合,就應該開放機會讓外資併購台灣企業,不要坐以待斃,我們為聯電大膽突破的思維喝采。

華為 / 諾基亞
大陸智慧手機大廠華為董事長余承東18日對外透露,該公司正在考慮收購諾基亞,以幫助華為挑戰三星、蘋果,進而站上全球智慧型手機業者的領導地位,儘管後來余承東對此說法加以否認,但仍強調對於收購諾基亞,「持開放態度」,也讓華為後續動作更加引人關注。
     
18日華為在英國倫敦圓屋劇場為其最新款智慧手機Ascend P6高調舉行發表會。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余承東是在會前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華為考慮收購諾基亞的訊息。余承東指出,「我們正在考慮這類的收購,合併或許會產生一些協同效應。但這也要取決於諾基亞的意願,我們持開放態度」。

不過,或許是收購諾基亞的消息太過敏感,在《金融時報》發表上述報導不久後,余承東便「有條件」的否認了此一說法。他表示,「我們(對收購諾基亞)持開放態度,但並不意味著我們要去做,我們的答覆是沒有去做」。
     
余承東並在微博上針對收購諾基亞一事,表示是媒體斷章取義,因為他已在當場對媒體有關此事的提問,給予明確的否定答覆。   但諾基亞的股價倒是因此得利。18日該股在紐約交易所的股價一度大漲11%,來到4.12美元。但在余承東出面否認相關訊息後,諾基亞股價便迅速回落,收盤時以3.86美元作收,漲幅逾4%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Gartner的統計資料,2013年第1季,華為在智慧型手機的銷售量僅次於三星、蘋果、LG,排名全球第4大;而諾基亞雖然在手機總體銷量(功能手機及智慧型手機)仍居全球第2大,但在智慧型手機的銷量排名卻逐年滑落,至今年首季已跌至全球第10名。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華為在市占率上雖然仍難以撼動三星、蘋果,但其挑戰這兩大手機巨頭的雄心不容小覷,余承東雖否認了收購諾基亞的消息,但卻附了一個對此事「持開放態度」的但書,正如華為在智慧手機領域的進取和高調,對照諾基亞在智慧型手機市場的躊躇不前,讓外界對華為收購諾基亞的後續發展,增添更多的想像空間。

我們的看法:

第一、華為是全球電信設備的龍頭,現在已正積極拓展智慧型手機的市場市佔率。

第二、諾基亞在智慧手機的排名大幅滑落,位居全球第10名,已完全沒有競爭力。

第三、華為若收購諾基亞,主要問題是管理能力。十年前TCL收購全球第六大手機公司阿爾卡特,交了十億美元學費,損失慘重。

第四、華為現在智慧型手機排名全球第四,諾基亞能夠帶給華為的價值似乎不高,如果有什麼也僅是傳統功能手機的市占吧!

第五、大陸有錢又有市場,應結合台灣人的管理與專業,兩岸攜手共同併購全球企業。

樂天 / 統一超
日本最大電子商務公司樂天集團與台灣超商龍頭統一超商結束合資關係。樂天公司21日宣布將向統一超商買回台灣樂天所有持股。未來台灣樂天將由日本樂天主導,將在台灣擴大樂天生態體系的相關投資。

樂天公司與統一超商昨日共同發表聲明,因應雙方集團未來電子商務事業的發展策略與藍圖需求,樂天將取得統一超商所持有之台灣樂天市場全數股份,此股權交易預計於六月底前完成。台灣樂天市場將仍會維持與統一超商的合作關係,如7-11到店取貨服務等。

日本樂天市場在2008年時正式進軍台灣。並與統一超商成立合資公司台灣樂天,日本樂天持股51%,統一超商持股49%,目前資本額5.54億元;過去五年來,台灣樂天市場一直處於損益兩平的情況。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一則小新聞,沒什麼人注意,但是卻頗耐人尋味。

第二、樂天是日本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統一超是台灣通路之王,照理說是天作之合,為何現在要拆夥?

第三、電子商務及第三方支付最近在國內引起大規模的討論,所以這個離婚案特別讓人不解。

第四、一個可行性是統一超突然覺得電子商務在台灣大有前途,決定自己玩,所以不再和樂天合作了。

第五、不過將來樂天還是會利用7-11到店取貨,7-11仍是物流的最佳通路。

第六、台灣需要全民來共同正視電子商務,不管是金流或物流。坦白的說,It is too little, but never too late!


2013年6月18日 星期二

捷星 鴻海分拆連接器部門 萬達 英遊艇 薛琦 金融業 金融整併 第三方支付 太陽生命 宏泰人壽 聯發科 晨星 高通 夏普


捷星 鴻海分拆連接器部門 萬達  英遊艇 薛琦  金融業 金融整併 第三方支付 太陽生命  宏泰人壽 聯發科  晨星 高通  夏普

捷星
曾經兩度投資航空事業均告失利的的澳門「賭王」何鴻燊,近日梅開三度,透過旗下的信德集團,斥資5.15億港元(下同),取得廉價航空公司捷星香港3分之1的股權。計畫以香港為中心,飛航包括中國大陸、日韓及東南亞等地區,勢將衝擊廉價航空產業。

香港明報報導,廉價航空公司捷星香港尋覓香港股東一事,出現峰迴路轉的發展,這家由中國東方航空與澳洲航空合資成立的企業,6日忽然引進澳門「賭王」何鴻燊旗下的信德集團。

捷星香港首席行政總裁劉仲威指出,信德已正式與捷星簽約,以5.15億元價格取得3分之1股權。信德的加入令捷星公司取得牌照的機會大增,該公司將在數天內向香港政府遞交牌照申請,預計今年底正式獲准,主打以香港為中心的5小時航程,包括大陸內地、日本、韓國、東南亞航線。

21世紀經濟報導指出,為抵制捷星,外傳國泰航空聯手港龍航空引用香港「基本法」第134條,向香港政府投訴捷星香港,指其並非以香港為主要營運地的航空公司,致使捷星的民航牌照遲遲未能到手。

何鴻燊之女、信德集團董事總經理何超瓊說:「我們沒資格,也沒必要挑戰國泰航空。但香港作為亞洲首屈一指的航空樞紐,完全可容納不同類型的航空業者共存。」她表示,香港是該擁有自己的廉價航空的時候了,入股捷星香港是信德的長遠策略性投資,看好港珠澳區域的協同發展。

大和證券駐港分析師劉健恒表示,國泰、港龍與香港航空作為香港本地僅有的3家航空公司,近年來獲利成長緩慢,當局擔心此時引進來勢洶洶的廉價航空,勢將加劇在地業者競爭,不利航空業整體發展。

根據亞太航空中心的預測,香港航空業正處於急速的結構性轉變,預計廉價航空所提供的座位總數佔比,將從2013年初的5%提升至2015年的15%。目前,包括春秋航空、日本樂桃航空、亞洲航空與捷星航空等廉價航空公司,已進駐香港國際機場。

我們的看法:

第一、亞洲廉價航空發展迅速,已成必然趨勢,當然會引起現有業者抵制。

第二、馬來西亞低價航空公司AirAsia X (亞航X) 正計畫IPO,希望募集2.75億美元資金,這是亞洲最成功的廉價航空公司之一。

第三、龐大的固定成本和燃料價格正侵蝕航空公司獲利,即使是廉價航空也不得例外。

第四、台灣廉價航空遲遲未能推動,雖然已經有在談,但在發展進程上已落後亞洲其它國家,應該趕快尋求共識。

鴻海分拆連接器部門
外電路透社報導,鴻海7月計劃分拆連接器部門,成為百分之百的子公司,鴻海預計在本月26日的股東會宣佈該計畫,未來鴻海可望成為母以子貴的控股公司。   對此,鴻海表示,組織再造能夠提高經營績效,各事業群的組織再造,向來是集團內部不變的原則,若一旦確定,會立即對外公佈。
   
法人則預警,若鴻海分拆順利,該連接器部門將在明年躍升為全台最大連接器廠,連接器產業恐將步入紅海市場,對中小型連接器業者將產生重大衝擊。
     
鴻海去年NWinG事業群營運業績約26.8億美元(約新台幣800億元),占公司整體營收比重約2.5%,略低於正崴去年合併營收1,028億元,客戶包括英特爾(Intel)、索尼(SONY)、諾基亞(Nokia)和Google旗下的摩托羅拉移動。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之前多次提及連接器及機構兩項業務時,都相當自豪地表示,「連接器及空機殼是一個被別人看不起的行業。別人不看好的東西,我們都把它做大了!」郭台銘亦多次強調鴻海在台灣連接器產業具有領頭羊的地位,在鴻海帶領下,台股也出現53檔與連接器產品相關的公司上市櫃。
     
外電昨日引述兩位消息人士報導,鴻海計劃在7月分拆連接器事業,使其成為分離獨立事業體,主因是PC市場需求持續疲軟,為搶食連接器其餘大餅,因此連接器事業部進行切割,預估在今年股東會626日宣佈其分割大計。
     
外電指出,鴻海製造代工連接器的NWinG事業群(The Network Interconnection Business Group),主要供應需求停滯不前的PC產品,但也負責蘋果相關連接器等產品供應。
    
根據證交所資料統計,目前以連接線及連接器業務為主的上市櫃公司共計53家,扣除鴻海集團旗下廣宇已淡出連接器產業之外,包括正崴、信邦、維熹、宏致、宣德、鎰勝等52家,合計資本額高達556億元,市值達1,342億元,佔大盤比重達2.58%,若鴻海將連接器產業切割,恐將衝擊國內連接器廠商的業務。

我們的看法:

第一、鴻海是靠連接器起家,現在連接器在鴻海集團總營業額中已相對很小,分拆是正確的決定,就如同鴻海分拆PCB部門一樣。

第二、分拆可以進一步提升事業群股東價值,而且可以加強其獨立性,對外承接更多業務。

第三、台灣有完整的連接器族群,高達53家,鴻海分拆之後絕對會變成這個產業的龍頭,並享有溢價。

第四、鴻海正在逐漸變成「產業控股公司」,這是正確的做法,唯有將部門獨立出去,子公司才會有真正的業務和策略獨立性,否則在集團中恐怕永遠沒有足夠大的話語權。

第五、鴻海的老臣也是連接器事業部的主管盧松青這次並沒有繼續留任在鴻海的董事會中,說明鴻海已對連接器事業部分割做好事先的準備。

第六、連接器部門單獨上市後可以用雄厚的市值,再去兼併其它國內外同行,成為全球連接器霸主,這是分拆最有意義的地方。

萬達 / 英遊艇
國外媒體報導,大陸地產集團大連萬達將以3億英鎊,約28.7億元(人民幣,下同)收購英國最大豪華遊艇製造商聖汐公司(sunseeker),此舉顯示大陸買家對歐洲奢侈品資產的需求日益增長。熟悉內幕知情人士透露,這樁交易有望在6月底前確定。萬達集團董事長兼創辦人王健林證實,該集團的確買下了英國最好的遊艇公司。
     
網易財經報導,被萬達收購的這家位於多塞特郡普爾的遊艇製造商表明,越來越多的大陸企業試圖收購歐洲高檔品牌和技術,滿足大陸消費者對西方奢侈品和時尚的需求。而萬達即將以28.7億大手筆收購該公司,事實上,王健林很早就對歐洲企業顯現併購計畫的雄心壯志。
     
不過,王健林這次收購除了商業利益外,他也是聖汐遊艇的知名愛好者,更曾在2010年買下聖汐戰艦108特別版遊艇,這款遊艇曾經出現在詹姆士龐德007電影中。
     
聖汐遊艇通常設有寬敞客艙、活動天窗和水療浴缸,名流客戶眾多,法國足球運動員馬塞爾德塞利、前一級方程式車隊老闆埃迪喬丹和車手曼塞爾,都是聖汐遊艇的愛好者。
     
萬達除收購聖汐公司外,還考慮大力投資倫敦豪華酒店,王健林表示,這2項投資加起來價值超過10億英鎊,交易已經獲得相關監管部門的批准。

我們的看法:

第一、萬達去年已經斥資26億美元買下美國AMC影城,這是其第二次出手海外併購。

第二、綜觀萬達海外併購,集中在民生娛樂方面,和其房地產業務有一定程度相關性。

第三、中國富人崛起,擁有強大的消費力,全球品牌不管是中檔或高檔,預期都會有許多中國潛在買家。

第四、民營企業在中國大陸海外併購的重要性將追上甚至超越國有企業。

第五、台灣企業只有去海外買技術,很少去買品牌,這是未來可以思考的方向。

薛琦 / 金融業
哪個部會讓政務委員薛琦想打零分?答案是金管會。薛琦昨(7)日再批金管會,他表示,金融業開放不足,導致國內經濟活動衍生的金融服務需求,必須由外資金融滿足,香港成為最大的受惠者。

薛琦出席台大財務金融論壇致詞時指出,若要提升國內金融競爭力,需進一步開放金融業務及調整結構,「金融整併確實有必要。」薛琦指出,「近12年來台灣金融業產值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下降,表現遠不如星、港、韓」,對於這點,相關機關(指金管會)回應這顯示「星港偏重金融業,發展不如我國均衡」。他說,相關機關的回答顯然未了解問題嚴重性。他直言,「如果我的學生寫這個答案,我會給他打零分。」

薛琦表示,近12年來台灣金融業產值占GDP比重下降,表現不如星、港、韓等;台灣經濟高度開放、貿易依存度高,同期間經濟成長率高達3.72%。這表示台灣本身經濟成長、對外經貿活動衍生的金融服務需求,無法由國內業者充分滿足,香港金融業成為最大受惠者。

薛琦已經不只一次在公開場合對我國金融產業產值占GDP比重下滑示警。他在今年2月間表示,「台灣金融及保險業占GDP比重,在亞洲鄰近國家中不增反減」;金管會隨即以新聞稿方式回應「各國經濟環境差異會影響產業比重消長,如香港及新加坡以金融業為重點產業,其製造業占GDP比重則明顯下降;我國製造業為重點產業,尤其電子科技近年來相對成長速度快,但我國金融產值亦大幅增加。」

薛琦指出,台灣金融業就業成長緩慢,同樣是四小龍之末,且過去十年金融及保險業所增加就業人數,相對其他行業,落後甚多。對於外界總是埋怨國人的平均薪資很低,薛琦說,統計顯示,金融業中的銀行業平均薪資水準,幾乎是工業或服務業的二倍,換言之,平均薪資較高的部門就業人口逐漸下滑,國內平均薪資自然無法提升。

他認為,金融是「根」,產業是「葉」,健全金融業對產業平衡發展與消費、理財很重要,國內金融業開放不足,導致國內經濟活動衍生的金融服務需求,必須由外資金融滿足。

我們的看法:

第一、薛琦說得很對,台灣金融業成長相對緩慢,落後亞洲其它國家,金管會應該負起最大的責任。

第二、馬總統也是罪魁禍首,在他首任任期內,避而不談金改,沒有任何行動,造成金改就是洪水猛獸的錯誤認知,以致台灣金融業和亞洲同行差距越來越遠。

第三、金管會文不對題,居然說星馬偏重金融業,發展不如台灣均衡。這不僅是官僚,而且是多麼可怕的被動心態,誠如詹宏志先生所言:「有此政府,何須敵人」?

第四、有關金融整併的研討會,不知開了多少次了,我過去二個月就應邀參加兩個座談,有沒有用? 一點都沒有! 哀莫大於心死。

第五、薛政委出來講話是我們政府官員對金融整併最高層次的一次呼籲,我們對此有一定程度的期待,希望馬總統能夠覺悟,以具體行動拯救台灣的金融業。

金融整併
國內對推動金融整併的呼聲不斷,財政部長張盛和10日首度公開表示,最需要整併的是26家規模不大的民營銀行,而不是八家公股銀行,他認為,「民併民」(民股銀行間的整併)更具急迫性。根據金管會今年第1季資料,以資產市占率來看,八家公股銀行市占率,除台企銀及彰銀外,多在5%以上,最大的台銀更高達11%。反觀,民營銀行市占率,5%以上者只有中信銀一家,其餘規模大小落差很大,有不少小型銀行連1%都不到。就連金控旗下銀行,也有多家規模不到2%

張盛和昨天下午與媒體茶敘時,對於公股金融機構整併議題表示,財政部不會亂點名誰併誰,整併一定要綜效,「一加一要大於二」,要有互補性,不是規模變大就可以了,不是同質性的併一起,所以要再觀察那家跟那家併較有綜效,目前沒有任何案例。張盛和說,八家公股銀行的市占率超過51%,其餘26家銀行占四成多,所以這26家銀行整併的需要性更強,大家不要一直把焦點放在這八家公股銀行,這26家銀行的規模更小,更需要整併。

對於「民併民」的急迫性是否更高?張盛和表示,如果說國內銀行的規模太小,其實是指那26家民營銀行,不是這八家公股銀行,八家公股銀行大多數都已經併過一次,像台銀、合庫及兆豐都推動過合併了。他說:「大家都逼這塊(公股銀行整併),忽略掉那塊(民營銀行整併)。」

對於「公併公」(公股金融機構間的合併)是否沒有互補性?張盛和反問:「哪家是互補的?」他表示,「公併公」無急迫性,現在每家公股金融機構都經營好好的,都有其特色,都發展得很好,像兆豐金大陸最近要買子行(指外傳的併浙江寧波協和銀行案),這些都發展很好,有些到柬埔寨,有些到緬甸。

此外,對於「公併民」(公股銀行與民營銀行整併)可能嗎?張盛和表示,如果是「民併掉公」,那就不太可能。他說,如果外界對推整併的意思是,民營銀行吃下公股銀行就變大,那是吃不下的,因公股銀太大了。

至於公股銀行去併小的民營銀行?張盛和說,那是另外一件事,他不會排除「公併民」,不過,他也強調,八家公股銀行跟國際規模比是不夠大,但在國內是相對夠大,經營也不錯,「公併民」再說吧,畢竟金融產業政策不是財政部主管的。

我們的看法:

第一、財政部原先對銀行整併的議題完全漠視,現在大概是抵擋不住外界強烈要求整併的聲浪,所以丟出來這個移轉注意力之計。

第二、財政部只是單純的站在其為公股看管人的立場,捍衛其公股權益,但是卻忽略其作為中華民國財政部的角色和責任,應該表示一個願景,不要推託這完全是金管會的責任。

第三、我們不同意併購應該由小小併來發動,一定是大併小,如果說要加速小銀行整併,金管會應允許陸資或PE控股小銀行。大銀行不整併,台灣永遠沒有機會成為「區域冠軍」(Regional Champian)

第四、民營財團如國泰或富邦應該沒有意願再去併購小銀行,即使要併的話也只會出很低的價格,對小銀行原有股東來說不划算,主管機關不允許陸資和PE併購小銀行,可以說斷了小銀行股東的退出機制。

第五、台灣主管機關需要有整體的設計和規劃藍圖,訂定時間和數量,才能成功地完成金融整併,如果繼續搬出「尊重市場機制」那些老話,恐怕十年後台灣銀行還是在原地踏步。

第三方支付
針對第三方支付爭議,金管會態度軟化。金管會主委陳裕璋昨(10)日定調,要替平台業者尋找空間,「讓台灣的PChome能跟大陸的淘寶網競爭」;陳裕璋也要求銀行局今日提出報告,了解淘寶網如何預收款項。
     
金管會官員表示,淘寶網規模極大且成立時間已久,先前各種儲值方式,到大陸人行介入管理後,可能有又變化,初步了解,淘寶網收取網民儲值現金後,有部分可能要採取「信託」方式,仍是將資金交給金融機構保管。
     
至於具體運作情況,銀行局將透過國內與淘寶網有合作的銀行先蒐集情報,再由陳裕璋主持會議,了解是否有空間可提升國內平台業者的競爭力。 銀行局強調,第三方支付業務目前大部分是透過信用卡支付,在交易上也都沒有問題,但平台業者爭取的是「儲值」及「匯款」兩大業務卡在銀行法相關規定,只有金融機構可以從事吸收存款及匯款業務。
     
銀行局先前是開放線上開戶,無論大陸的網民或台灣的民眾,在台灣網路平台購物,都要透過國內金融機構開戶儲值,這樣也能提升資金的安全度及防制洗錢等弊端。
     
但平台業者連日砲轟下,據悉,陳裕璋昨天在內部會議表示,銀行局應檢討是否過度保護銀行業者的權益,卻忽略了可能有空間讓平台業者也能經營類似的業務,協助業者提升競爭力,且應想辦法讓PChome能與淘寶網競爭。
     
銀行局表示,非銀行業者要辦理儲值業務,且要自己管錢,在現行法規架構下「可能性不高」,一般民眾也會擔心資金是否安全,但仍有一些空間可以思考,如何讓平台業者收款後,又兼具資金安全、保證支付等。   金管會今天內部將先討論可能的方案及方向,近期內也會再分別找銀行業者及平台業者,討論後續可能開放方向。

我們的看法:

第一、淘寶的興起及第三方支付的快速成長是全球現象,我們要正視並深入研究相關機制。

第二、台灣直到今年才開始重視電子商務,但很多業務已經被淘寶拿走了。

第三、金管會可能要向外借將,才能了解問題的核心。台灣政府的腳步跟不上社會和產業的創新,將來這種現象會越來越多。

第四、中國大陸是跳躍式創新,將來不管在移動互聯網、4G、電子商務、第三方支付的發展上都會超越台灣甚至美國。以前中國大陸金融證劵法規是向台灣學習,將來台灣主管機關可能要向中國大陸取經。

第五、金管會態度軟化,要求銀行局提報告,了解淘寶網如何預收款項,至少是一大改進。主管機關一定要願意聽,願意學,知有所不足,再全盤考慮,不要連狀況都沒有弄清楚就加以否定。

太陽生命 / 宏泰人壽
台日保險業爆出史上頭一遭投資糾紛。宏泰人壽大股東、日本前10大壽險公司之一的「太陽生命」,不滿宏泰人壽董事會上月決議減增資,致使「太陽生命」持有宏泰人壽股權遭嚴重稀釋。「太陽生命」已向金管會及投資人保護中心跨海申訴,並委託理律法律事務所,考慮對宏泰人壽提告。太陽生命是宏泰人壽第2大股東,持股10.09%,次於宏泰林家。但當初入股時,太陽生命並沒有進入宏泰人壽董事會,因此股權雖大,並沒有決議權。

宏泰人壽董事會4月底決議,將大幅減資再增資。先減資191.17億元,比率達資本額85%;減資後,再採「私募洽特定人」方式,以44筆土地作價增資。
「太陽生命」因無法參與宏泰人壽的減資後增資,股權將自10%稀釋到只剩0.79%,連1%都不到,投資金額幾乎泡湯。宏泰人壽昨天強調,「太陽生命」對宏泰人壽恐有誤會,目前仍在溝通,希望不要對簿公堂。

宏泰人壽副總經理嚴成均說,宏泰決定減資再增資,是為符合金管會要求改善財務結構,董事會在決議減增資案前,已與包括太陽生命在內的所有股東溝通,洽詢過股東意見後,才做成以「土地作價增資」決議;並非一開始就有意排除某些股東參與。他還表示,為避免影響股東權益過大,股東會後來決定減增資案「分次」進行,上周股東會只通過先減資15%案。

宏泰人壽在上周一舉行股東常會,太陽生命派出4名代表來台參與。太陽生命常務董事熊田在股會中提出異議,並考慮對宏泰採取法律行動。金管會保險局官員表示,已接獲太陽生命來函抗議,保險局已要求宏泰說明,但到昨天為止,宏泰還未提出說明。保險局官員說,保險法及公司法,准許保險公司大股東可以「現金」之外的資產,例如土地、不動產或股票、債券進行作價增資;但是「外國股東」的確不能參與土地作價增資。

投保中心表示,這是歷年來,首次出現有外資股東「跨海申訴」,但投保中心沒有調查權,只能就宏泰人壽減增資程序是否合乎規定,進行了解。宏泰人壽前身是「宏福人壽」,宏福人壽因發生烏龍保單事件,由三重幫之一的宏泰集團在1999年接手,隨後在2009年引進日本上市公司、太陽生命入股。太陽生命當時是以每股13.245元認購宏泰近11%股權,交易金額為新台幣10.69億元,但太陽生命在宏泰董事會中並未擁有任何席次。

宏泰人壽將洽特定人增資,特定人將以44筆土地作價增資,增資上限117.6億元,而參與本次私募的「應募人」名單上,部分是宏泰集團內部人及關係人。宏泰人壽在本次股東會的議事手冊中揭露,減資後,將採「私募」方式辦理資產「作價增資」。「私募對象」是對該公司未來營運,能產生直接或間接助益的內部人或關係人。

根據宏泰人壽公告,此次參與資產作價增資的10名應募人當中,首名應募人就是宏泰建設總經理林鴻南的妻子王琬玲,另外還有宏泰集團創辦人林堉璘的二房四子林鴻基等人。所謂「資產作價增資」,是指參與私募的應募人(或特定人),不是拿出現金認股,而是以土地充當股款,成為股東。也就是說,10名應募人將以44筆土地充當股款,成為宏泰人壽股東。

日本太陽生命質疑,宏泰人壽說未來要引進策略投資夥伴,但這些特定人顯非宏泰人壽未來所須的「策略性投資人」。宏泰人壽副總經理嚴成均則表示,股東會決議,是授權公司可去向這些「應募人」爭取以土地作價增資;但目前10名應募人是否全部都參與,還要看最後洽詢的結果。根據宏泰人壽公告,這10名應募人將拿出的44筆土地,是集團北市士林區、內湖、松山、中山區及新北市淡水區、林口及汐止區的土地,市價加總117.6億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雖然我們並不是很清楚詳細交易的條件,但如果我是太陽生命也會很生氣,原有股權10%,居然被搞得只剩下0.79%,相信任何人都會覺得很難以交代。

第二、太陽生命是2009年入股宏泰人壽,正好在金融海嘯之後,認購又是溢價13.245元,佔有11%的股權,卻未擁有任何董事席次,太陽生命等於是在最危急的時候及最寬厚的條件對宏泰伸出援手,卻在四年後被宏泰無情地掃地出門。

第三、宏泰說要引進策略投資人,結果卻是關係人,而且還是以土地資產作價增資,連錢都沒有拿出來。

第四、外資投資台灣金融機構,很少人賺到錢,除了台灣金管會管制過嚴,台灣企業沒有正確的心態,以對等的角色和外資建立長期策略合作的關係,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聯發科 / 晨星
亞洲手機晶片龍頭聯發科合併電視晶片龍頭F-晨星本月進入關鍵時刻,市場傳出,聯發科已通知大陸分公司,與晨星的據點合併計畫延後三年,同時重啟內部的電視晶片產品藍圖(roadmap),等於雙方實質合併要展延三年,換取大陸對合併案點頭,避免合併期限二度跳票。

對此,聯發科發言窗口10日表示,任何與合併案相關的訊息都會以重大訊息方式宣布,但目前沒有這樣的通知,現階段對於合併案仍持審慎樂觀看法;若在6月底前仍未取得大陸許可,使得8月的期限被迫展延,也會進一步公告。聯發科去年6月下旬宣布合併晨星,打造這樁交易規模達千億元、僅次於群創合併奇美的科技業合併案。完成後,「新聯發科」的營收將挑戰輝達(NVIDIA)全球第四大IC設計廠的地位。

聯發科原訂雙方合併基準日為今年1月,但因遲未取得大陸和南韓兩國的公平會點頭,因此將合併期限展延到51日。雖然聯發科3月已取得南韓公平會同意,惟因大陸尚未點頭,因此再度宣布將合併期限延後到81日。由於取得大陸商務部點頭後,還要完成國內的增資等程序,大約需要一個月的作業時間,因此聯發科若未在6月取得大陸同意,恐怕無法如期在81日完成合併。

為讓合併綜效快速顯現,聯發科和晨星已就雙方的產品線、營運據點等逐一討論,以便順利接軌,包括電視晶片產品線未來將由晨星主導、手機晶片則由聯發科掌舵。不過,市場傳出,聯發科日前已通知大陸分公司與晨星的據點整併計畫將延後三年,聯發科也將重新擴增電視晶片的研發人力。

業界認為,大陸當局遲遲不願對大小M合併案點頭,主要考量兩家廠商在當地的電視晶片市占率超過五成,整併後,在失去價格、產品競爭下,可能影響當地電視廠的競爭力。業界分析,聯發科主動同意「有條件合併」,將與晨星的實質合併延後三年,給予客戶端緩衝,希望爭取大陸點頭放行。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一筆很高調、眾人期待的交易,但現在看來可能會胎死腹中。

第二、雙方實質合併要延後三年,等於沒有合併,我還是第一次聽到這種合併,就像是夫妻宣布結婚,但是要三年後才能行房,有沒有搞錯?

第三、大陸看得出來的確是以技術手段block聯發科和晨星的合併,因為這樣一個超級大的IC龍頭可能會阻礙未來大陸電視廠的競爭力。

第四、大陸正在發展自己的製造供應鏈,以對台灣形成強烈競爭,大陸電腦廠如聯想已成為世界第一,將來本地家電大廠在數位匯流的時代也會崛起,TCL的華星光電今年起已開始賺錢,成為大陸TFT-LCD面板的領導廠商,兩岸電子業今年起正式從專業分工走向競合。

高通 / 夏普
法新社報導,夏普上周五收盤後宣布高通投資案的第2批資金將在624日完成交易,令擔心夏普財務危機的投資人鬆一口氣,推動夏普股價在周一大漲15.2%。   周一收盤夏普股價上漲61日圓至462日圓,當天日經指數收盤大漲4.9%至13,514.20點,不無受到夏普股價勁揚的若干支撐。
     
夏普上周五表示,高通第2階段以每股502日圓買下1,190萬股夏普股票,投資額約59.6億日圓,交易完成後高通將成為對夏普持股3.53%的第3大股東。   夏普表示,公司將透過與高通在財務與技術上的合作關係來「提升產品品質」,以期日後「穩定獲利並提升企業價值」。分析師也認為,高通在智慧型手機中央處理器(CPU)晶片領域的優勢有助夏普長期發展。
     
去年12月高通和夏普簽下總額1.2億美元的投資案,並同意和夏普建立合資企業發展智慧型手機液晶螢幕。高通先前提供第1批資金時,以每股164日圓買下3,000萬股夏普新股,已讓高通對夏普持股比重達2.56%。   雙方原定在今年329日完成第2批資金交易,但合作條件一度談不攏,導致第2批資金延宕至今,所幸夏普還是順利化解僵局。
     
另一方面,日經新聞報導,夏普預期醫療保健與機器人等新事業營收將在2015會計年度(20163月底止)達到800億日圓。

我們的看法:

第一、高通去年第一次億美元換得夏普2.56%股權,現在已增加到3.53%,成為第三大股東,和夏普關係更加緊密。

第二、高通只是很單純地當一個財務投資人,並且和夏普策略聯盟。

第三、鴻海姿態太過於強硬,錯過了最好的時機,把機會拱手讓給別人,令人扼腕,這不只是鴻海的挫敗,也是台灣的挫敗。

第四、郭台銘董事長講得好像很有道理,他不要單純出錢,而要參與經營權。但他可能誤判情勢,願意追逐夏普的人很多,鴻海不是唯一。另外他也不可能只投資10%就要參與夏普經營管理。

第五、投資有三種,第一種是控股,第二種是參股,第三種是很少股權的策略聯盟,夏普要得是第三種,這也是鴻海所不能接受的。


第六、台灣企業規模不夠大,當然不願意隨便撒錢。這種情形在金融業也會有,將來要是工商銀行願意出讓3%股權給台灣金控,相信台灣也沒有人能夠承接的了。這更加說明了規模的重要性,台灣產業不加速整併,在國際舞台上永遠沒有和別人平起平坐競爭的條件。

2013年6月4日 星期二

復星 地中海, 陸白領來台, 凱雷 購物中心, 巴菲特 中美能源, 博士倫, 總部基地 倫敦, 雙匯, 新三板, 前海OTC, 菜鳥網絡


復星 / 地中海
法國度假村集團“地中海俱樂部”(Club Méditerranée)的最大股東擬對該集團發起善意收購,這一收購將該集團的價值估為5.56億歐元。此前地中海俱樂部曾透露,其最大市場——歐洲市場的度假預訂量有所下滑。

總部位於巴黎的安盛私人股本(Axa Private Equity)以及中國最大民營企業集團復星集團(Fosun)周一表示,它們將與地中海俱樂部管理層聯合發出收購要約,出價每股17歐元,較地中海俱樂部股票上周五晚的收盤價每股13.85歐元高出23%。安盛和復星目前已持有地中海俱樂部19%的股份。

這一收購要約的消息傳出之後,地中海俱樂部的股價在本周一上漲了22%,收於每股16.95歐元。

地中海俱樂部首席執行官、法國前總統之子亨利•吉斯卡爾•德斯坦(Henri Giscard dEstaing)稱,這一收購要約為給地中海俱樂部帶來了“好運氣”,將給予該集團喘息空間,幫助其向高端市場進軍和在快速發展的經濟體中擴張業務。該集團計劃在中國建立五個度假村,其中一個已經開放。

地中海俱樂部1950年於馬略卡島創建,以“全包式度假村”聞名。在度假村裡,游客們白天運動、夜晚游樂的場面,在1978年的電影《艷陽假期》(Les Bronzes)以及塞爾日•甘斯堡(Serge Gainsbourg)的歌曲“Sea, Sex and Sun”中得到呈現。
上世紀90年代末,由於競爭十分激烈,地中海俱樂部的度假模式陷入困境,導致該集團遭遇多年虧損。

2003年起擔任首席執行官的吉斯卡爾•德斯坦,已帶領該集團轉向高端市場,並通過一項1010億歐元的投資,在歐洲之外建立了更多的度假村。不過,該集團四分之三的銷售額和顧客依然來自歐洲。在截至今年4月底的半年裡,該集團銷售額下降了2.5%,至7.83億歐元;法國和歐洲其餘地區的銷售額分別下降6%3%;美洲和亞洲的銷售額則分別上漲6%4%

2011年起即為地中海俱樂部股東的安盛和復星表示,考慮到“歐洲旅游市場嚴峻的商業環境”,該集團在戰略上需要“擺脫短期掣肘”。安盛和復星的目標是聯手將地中海俱樂部稀釋後股份的50.1%納入囊中,二者在其中各持一半股份。如果其要約的接受率達到95%,它們可能會將地中海俱樂部退市收歸私有。地中海俱樂部的目標是,到2015年年底時,讓中國度假者成為其第二大顧客群,從而將歐洲銷售額的占比降到三分之二。

在被問及這項有中國人參與的收購時,吉斯卡爾•德斯坦表示,他還未註意到有什麽跡象表明這項收購會受到政治上的反對。吉斯卡爾•德斯坦稱,地中海俱樂部將通過其管理層和安盛的參與來保持自己的“法國風格”。

根據協議條款(仍有待地中海俱樂部董事會批準),安盛和復星將分別持有一家控股公司46%的股份,餘下8%的股份由地中海俱樂部管理層持有。這家控股公司將投標收購地中海俱樂部的股票。這項收購的全部開銷為6.78億歐元,包括買斷可轉換債券以及2800萬歐元的費用。法國興業銀行(Société Générale)曾擔任過復星和安盛的顧問。

我們的看法:

第一、地中海俱樂部是復星集團二年前第一個往海外發展的投資項目,當時投資的股權是19.9%

第二、復星集團以往的投資以房地產和工業(鋼鐵)為主,但是在十二五計畫後轉進內需消費項目,參股地中海俱樂部和Folli Follie都是瞄準大陸新興中產階級的需求。

第三、地中海俱樂部的投資最初是少數股權,後來才轉為全面收購,這或許會成為復星集團將來海外投資的標準模式,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先少再多,不要躁進,好的話可以再加碼,不好就壯士斷腕,至少不會賠得太多。

第四、地中海集團現在75%的銷售來自歐洲,但法國和歐洲銷售額今年下降6%3%,美洲和亞洲銷售額卻增加6%4%,說明管理層有資源錯誤配置的問題。所以換一個角度來說,地中海的介入也有可能是重整,希望將公司導引到新的方向。

第五、復星非常懂得借力使力,找到法國的安盛 (Axa) 私募股權基金一起共同投資是聰明的做法,不僅可以只出一半的錢,而且還可以借助安盛的知識和關係。有效地在法國進行經營管理。

第六、如果連法國的國寶和著名品牌都可以賣給中資企業,台灣的主管機關實在應該更加法令鬆綁。

陸白領來台
為爭取陸資來台,政府擬放寬大陸白領勞工居留限制。移民署昨(29)日表示將增列「商務居留」,現行停留4個月限制,得放寬為3年,並得延長2年,配偶子女也能一併申請來台,對象以陸資來台時的經理人為主,視來台投資的資金與規模,給予申請人數的限制。
     
現行「大陸地區人民在台灣地區依親居留長期居留或定居許可辦法」規定,中國人為專業人士、跨國企業員工、商業人士申請來台停留,最多僅4個月。
     
台聯黨團昨天召開記者會指出,根據移民署內部的修法資料,擬將法案名稱改為「大陸地區人民在台灣地區居留或定居許可辦法」,原本適用於中國配偶在台的依親居留、長期居留、定居,將增加「商務居留」,為大陸白領勞工在台居留解套。
     
申請資格也大幅放寬,包括申請人的配偶、子女可一併申請,並從「停留」改成「居留」,4個月改成60個月。
     
總召林世嘉表示,過去能在台灣居留的中國人士只有中國配偶,移民署受上級指示修改辦法的原因,看似為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而修改辦法,其實就是準備開放中國勞工來台居留,台聯一定要求嚴格審查,不會讓這樣的辦法僅備查就通過。
     
副總召許忠信表示,兩岸服務貿易談判目前已大體已完成,未來中國企業包括食、衣、住、行、育、樂,只要和國安沒有直接關係的,都可以來到台灣,經濟部也承認要給大陸來台人士國民待遇,可預期大陸服務業將會大量進到台灣,需要的人力就通過這樣的修改辦法來到台灣,造成國人就業衝擊。
     
與會的移民署科長黃英貴表示,移民署是配合陸委會修改此辦法,商務居留部分,會依來台投資的資金與規模,給予申請人數的限制。
     
據修正條文,陸資來台在設立登記後,其台灣地區事業負責人得於入境後,向主管機關申請商務居留,投資金額20萬美元以上者,得申請2人;投資金額每增加50萬美元,得申請增加1人,最多不超過7人。
     
陸委會科長劉稀琪則表示,目前的政策都沒有要開放中國勞工來台,商務居留僅是針對陸資來台經理人的配套措施。   根據統計,去年中國勞工申請獲准來台停留的專業人士有168,597人、跨國企業員工965人、商業人士83,156人,共計25萬人。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白領的開放對於引進陸資來台有其一定必要性,不可以和「開放中國勞工來台居留」混為一談。

第二、台灣「自由經濟示範區」當然應該引進陸籍白領人員,經建會管中閔主委已表示將計畫引進陸籍白領人員。

第三、台灣的「自由經濟示範區」不能只依賴大陸台商,應該將焦點轉到陸資和外資。

第四、台灣一直抱怨人才流失,現在是反向吸收外國和大陸人才的時候了。

第五、台灣最大的危機就是民粹和恐中症,到時候自己的人才跑光,外面的人才進不來,台灣只有死路一條。

凱雷 / 購物中心
美國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凱雷集團29日宣布,與深圳深國投商用置業(集團)有限公司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並收購深國投旗下蘇州、杭州兩購物中心49%股權;此舉代表外資仍熱衷大陸房地產投資。

華爾街日報報導,昨日新聞稿表示,凱雷將分別收購蘇州印象城購物中心,及杭州印象城購物中心49%的股權;收購資金來自凱雷亞洲房地產集團(Carlyle Asia Real Estate ),但沒有披露具體的交易金額。

報導稱,此舉是境外投資者仍然熱衷投資大陸房地產的最新跡象。境外私募股權投資公司最近頻頻加碼大陸房地產投資,今年4月,凱雷已先斥資2.67億美元,從新加坡上市房地產基金Forterra Trust手中,收購上海中區廣場的辦公大樓。

此外,黑石集團也於去年底,收購了正陷入財務困境的華敏帝豪大廈。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房地產正在降溫,但具有地理位置優勢的購物中心仍然相當受到投資人的追捧。

第二、外國PE紛紛在亞洲建立大型房地產基金,其中最成功的是黑石,近期凱雷和KKR也先後成立專門的房地產基金。

第三、凱雷從新加坡房地產基金Forterra手中收購上海中區廣場項目,說明新房地產基金的二級市場交易也已形成氣候。

第四、由於新加坡多個REIT先後成功上市,建立了良好的退出機制,間接帶動房地產基金的發展。

第五、目前房地產基金的投資,仍然集中在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還不是投資標的。

第六、大陸城鎮化的發展,也將帶動大型購物中心建置,因此會創造許多房地產投資機會。

第七、大陸正在打壓房地產,本地房地產開發商資金將會更加緊俏,對於外商投資基金來說是難得的介入機會。

巴菲特 / 中美能源
股神巴菲特向來用獵大象比喻大規模收購,日前他又獵到一頭大象!看好內華達州豐沛的再生能源資源,巴菲特掌管的柏克夏海瑟威旗下子公司中美能源控股,宣布將斥資56億美元現金收購該州電力公司NV能源(NV Energy)。

   受此利多消息激勵,NV能源周四早盤跳漲22.56%至每股23.68美元。   這不僅是中美能源有史以來最大規模交易,也超出柏克夏麾下所有子公司在2012年的收購交易總額。
     
這起收購案是在美股周三收盤後宣布。中美能源將以每股23.75美元現金,收購總部位於拉斯維加斯的NV能源所有股份,與NV能源周三收盤價格相比,溢價達23.1%。
     
這兩家公司表示,雙方董事會一致通過該交易,並指稱NV能源的「企業價值」約為100億美元。該交易預定將在2014年第1季完成。NV能源將維持原名,在中美能源旗下持續獨立營運。   周三的收購交易金額遠超過柏克夏麾下80多家子公司在2012年支付所有收購案的總額。去年柏克夏子公司約支付23億美元收購26家公司。
     
由於投資神準,被外界譽為股神的巴菲特讚揚這筆交易「對柏克夏而言是天作之合」,他說很高興能對內華達州經濟進行長期投資。   該交易將讓中美能源能在日益增長的內華達州經濟擁有操作的籌碼,NV能源為130萬客戶提供電力與天然氣。此外也供應來自地熱、太陽能、風力、沼氣的再生能源。
     
NV能源總裁兼執行長雅克拉(Michael Yackira)聲稱,這起交易讓中美能源擁有管道可以投資再生能源。他還說結合中美能源對於再生能源的專業與內華達州的豐沛再生能源,對於NV Nnergy的顧客與內華達州都是雙贏局面。
     
近來中美能源進軍能源市場的腳步相當積極,它在過去曾收購管線公司Northern天然氣與能源大廠PacifiCorp。此外它還對風力與太陽砸下重金投資,目前中美能源共擁有美國風力發電電能的6%。

我們的看法:

第一、巴菲特的投資哲學很奇怪,有時投資很熱門人人皆知曉的股票,如可口可樂,有時又投資大家都不看好的產業,太陽能就是一例。

第二、巴菲特看來對再生能源真的是情有獨鍾,自去年起即收購一系列的公司,令人驚奇的是,他的時機點好像是對的,太陽能股票已從去年起反彈至今。

第三、本案的規模很大,說明巴菲特不是小打小鬧,是真正砸下重金來布局這個產業。

第四、巴菲特是死忠相信並支持美國經濟復甦的大多頭,歐巴馬一直強調再生能源,雖然成效並不是很好,巴菲特還是以具體行動表示他對再生能源的支持。

博士倫
全球最大隱形眼鏡供應商博士倫(Bausch & Lomb)易主。加拿大製藥商Valeant宣布,從美國華寶投資(Warburg Pincus)手中收購博士倫,現金作價87億美元(約678.6億港元)。經此交易後,Valeant可望躋身全球最大醫藥企業行列。受到上述消息刺激,Valeant在多倫多交易所曾報收95.85加元、大幅上升10.17%8.85加元),其市值亦驟增至291.045億加元(約2,183.074億港元)。

博士倫為全球最大隱形眼鏡和相關藥水供應商,擁有160年歷史。於2012年銷售額30億美元(約234億港元)。該公司除了本身品牌之外,還有處方和非處方品牌《Besivance》、《Lotemax》、《Ocuvite》;視力保健品牌《Boston》等。
  
根據公布,Valeant將會向華寶投資為首之投資者支付現金45億美元(約351億港元)、以及承擔博士倫尚未償還債務42億美元(約327.6億港元),即收購價合計87億美元。
  
Valeant表示,他們將會透過債務和股票融資,當中配售新股集資介乎15億至20億美元(約117億至156億港元),高盛集團亦已承諾向Valeant提供餘下債務融資。此項收購可望增強Valeant眼藥、隱形眼鏡、隱形眼鏡護理用品產品線,還將帶來眼科手術設備和儀器等產品。
  
Valeant行政總裁Michael Pearson接受外國媒體訪問時說,收購博士倫是Valeant迄今為止進行最大一宗收購,Valeant借此躋身全球最大15家醫藥企業之一。

他說,這是擁有160年歷史企業和品牌,其影響力讓他們受益,該交易提振Valeant2013年盈利。Pearson說,Valeant計劃全部保留博士倫三大業務,即隱形眼鏡、醫藥和外科手術儀器,平息了有關該公司可能尋求將博士倫外科手術儀器業務全部出售揣測。
  
Pearson說,收購博士倫還給Valeant帶來其缺乏的中國和中東等新興市場大規模業務。Valeant預計這項收購將助其在2014年底至少節省約8億美元(約62.4億港元)年度成本,這將通過裁員、節省採購和法務成本來實現。該交易預計將在第三季完成。目前還需滿足成交條件和通過監管當局審批。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又是一個大項目,華寶是著名的私募股權基金,此案收購價高達87億美元,本案應該可以為其創造2~3倍的回收。

第二、Valeant是加拿大製藥公司,但並非全球前十名的巨人,將來如何協助博士倫開拓中國大陸和亞洲等新興市場,會是成功的關鍵。

第三、全球製藥和醫療產業正在進行大整合,這對台灣來說是一個好消息,台灣有活躍的生物醫藥產業資本市場,本益比都很高,將來台灣應該和國際大廠合作,協助他們進入中國大陸市場。

第四、另外一個可行性是由台灣生物醫藥企業收購歐美有技術的小公司,這些公司在外國不可能上市,而且也無力單獨進入亞洲,中國大陸企業已經開始在瞄準這些有技術的小公司,台灣不要錯過了這個機會。

總部基地 / 倫敦
中國房地產開發商「總部基地」(Advanced Business Park)近日與倫敦方面簽署協議,預計投資10億英鎊,在位於東倫敦的「皇家碼頭」打造成英國首都的下一個商業區。
     
這是迄今為止英國此類開發項目中規模最大的一個,有望為東倫敦的復興提供強大動力。該項目將於未來1218個月內開工建設,計劃於未來810年後投入營運,預計將為該地區創造2萬個工作機會。ABP將分五個階段開發該項目,但未透露投資成本。
     
路透與新浪網報導,當地時間29日,ABP董事長許為平與倫敦市長詹森(Boris Johnson)簽署協議,該地塊位於皇家阿爾伯特船塢,面積約35英畝。   ABP將聯手英國開發商Stanhope,將其打造成320萬平方英尺、由商辦大樓、住宅和店鋪組成的「亞洲商務港」,為尋求在英國和歐洲建立商業分支的中國及其他亞洲公司提供辦公場所。
     
詹森在簽約儀式上說,「在倫敦打造第三金融區,將為英國帶來數以萬計的就業機會,以及數以10億英鎊計的投資。」他也強調,倫敦市政府將盡一切所能為這個項目的開發提供便利的交通基礎設施條件。   許為平則說,「落後是商業機會,現在它(英國)沒有到落後,只是發展速度太慢,而這個時候對中國(企業來說)就是機會。我堅信這是一個成功的項目。」
     
許為平指出,該項目目前尚未簽租戶,但已有中資企業表示有意進駐。該公司希望能將該商業區70%的空間賣給亞洲企業,因中國企業往往更傾向於買下辦公場所而非租用。

我們的看法:

第一、皇家碼頭19世紀曾是英國最大碼頭,近年沒落,所在地區為倫敦最貧困地區之一,總部基地等於是在英國進行一項龐大的舊城改造計畫。

第二、值得注意的是,未來該商業區70%的空間將賣給中國企業,中國企業要是能夠在倫敦有一棟總部,那就像登上了世界的頂峰,這是總部基地敢於大手筆出手投資的原因。

第三、中資企業這幾年在英、美大幅投資房地產,一方面是基於對這個領域的看好,再來也是因為大陸政府正在國內打房,還有是配合中國企業全球走出去的潮流。

第四、台灣雖然有開放投資房地產,但是已經有不少大陸人士透過各種管道悄悄地進來了。

第五、台灣應該開放陸資投資房地產,鼓勵像英國皇家碼頭金融成這種整片的大型開發計畫,可以要求陸資長線持有,避免短期炒作,將會有很強的周邊帶動效應。如果要問陸資是否有興趣在台灣建立「走出去」平台及「亞洲區域」管理總部,我相信大部分的答案會是肯定的。

雙匯
中國大陸又有令人震驚的大手筆收購案,這次主角是大陸最大的肉類加工企業雙匯集團。雙匯和美國史密斯菲爾德(SFD,紐交所上市)昨(29)日晚間聯合公告稱,雙方已達成一份最終併購協議。雙匯將收購SFD已發行的全部股份,價值約71億美元,包括雙匯承擔SFD的淨債務。
 
這項協議達成後,雙匯將一舉成為中美兩國的肉類加工大王,在全球同業中獲得舉足輕重地位。同時,雙匯也可藉此收購成為跨國企業,順利進入美國市場,並以此自美國進口高品質的肉產品來滿足大陸市場日益提升的需求。
 
據美聯社報導,世界最大的豬肉加工商美國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SFD)昨日宣布,已同意接受中國大陸肉類加工商雙匯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的收購,交易價格約為47.2億美元。包括史密斯菲爾德的債務在內,此項交易價值約7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37億元)。
 
報導稱,根據協定,雙匯將為每股史密斯菲爾德股票支付34美元,較該股週二美國時間收盤價25.97美元、溢價31%。目前此項交易已獲得雙方董事會的一致批准,但尚須獲得史密斯菲爾德股東批准,兩公司預計此項交易將於今年下半年完成。不過,華爾街日報昨日稍早時的報導指出,這項協定尚有變數,因為收購需要美國境外投資委員會批准,對此,史密斯菲爾德董事對此表示擔憂。
 
按照協議,若這項收購因為監管原因而流產,史密斯菲爾德將付給雙匯龐大的「反向分手費」。而在過去,美國境外投資委員會在大陸企業中海油、華為企圖收購美國企業時,都曾扮演難纏的守門員角色。
 
雙匯集團總部位於河南省漯河市,目前總資產達200億元人民幣,員工有4萬多人,年肉類總產量300萬噸,是中國大陸最大與市值最高的肉類加工企業。成立於1936年的史密斯菲爾德是全球最大的養豬及豬肉生產企業,在全球12個國家開展業務,2012年美國500強企業排行榜中排名第218位。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中國企業近二年對美國最大的收購案,相等於之前的石油投資案。

第二、中國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嚴重,購買SFD至少是買下一家全球最知名的品牌。

第三、溢價31%事相當可觀的數字,證明雙匯的企圖心。

第四、美國將這件事情當作和國家安全有關,實在是有一點小題大作。美國境外投資位元會在過去中海油和華為的收購案中,都扮演反對者的角色。

第五、相信本案只是開始,未來會有更多歐美食品業上下游併購案。

新三板
今年1月,北京成立全國性證券交易市場(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又稱「新三板」)正式上路。成立後,台灣樂陞科技旗下北京曾孫公司「樂升股份」28日搶得頭香,成為首家獲審掛牌「新三板」的台資企業。
     
大陸為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在北京市設立「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28日的掛牌儀式中,北交所成立後首家掛牌企業由台商實際控股的樂升股份拔得頭籌,為首批掛牌7家企業之首。樂升公司隸屬於主攻網路遊戲的母公司樂陞科技,後者目前是台灣上櫃公司。
     
原先在新三板掛牌的企業家數為212家,樂升股份為北交所成立後由證監會批覆通過的代碼為「430213」,即第213家。       參加掛牌的企業來自北京、天津、上海的高新技術園區,分屬資訊技術、科研服務、高端製造等新興產業領域。
     
樂陞科技也寫下多項歷史紀錄,包括第1家在兩岸皆有掛牌的遊戲公司、北交所成立後第1家掛牌企業、新三板掛牌中唯一具有台資背景、實際控制人為台商公司。
     
樂升公司認為,大陸國務院已將新三板列為今年經濟工作重點,整體交易制度與系統預計將在第4季落實。此外,上海、深圳股市已暫停審查新股上市多時,新三板可能將成為大陸龐大資金的另一標的。
     
樂陞科技集團董事長許金龍表示,樂升掛牌後,受限於股改1年內,原股東不得出讓持股的限制,掛牌後暫時沒有任何股票可以進行交易,但洽特定人辦理增資不在此限。因此,預計在10月交易制度落實前,完成新的增資計畫,市場就會出現成交紀錄。
         
他指出,由於樂升股份資本額為1600萬元人民幣,預計10月將洽特定人辦理私募,股本將增加1倍達3200萬元人民幣。   屆時,以每股10元(新台幣,下同)基準來看,用IFRS(國際會計準則)來計算,母公司樂陞每股淨值增加將從20元起跳,由原本淨值37元,成長到57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多層次資本市場不斷推陳出新,新三板如同台灣的興櫃,是另外一種集資渠道,

第二、新三板比台灣的興櫃更近一層,興櫃只有二級市場交易,只要為創投提供退出渠道,新三板卻可以募資,雖然資金的募集量並不是很大。

第三、大陸證監會有引導部分IPO排隊企業從交易所改赴新三板的意圖,企業雖然不願意,但在上市遙遙無期的狀況下,也只好在新三板屈就。

前海OTC
大陸前海股權交易中心30日開業,首批掛牌展示企業超越預期,達1,200家。深圳證券交易所總經理宋麗萍表示,前海股權交易中心可彌補滬、深交易所不足,提供新型融資管道。前海股權交易中心董事長胡繼之說,掛牌展示的企業數量大幅超越「首批300家、今年內500家」目標,可望成為大陸最大櫃檯買賣市場(OTC)。

前海股權交易中心在去年5月就已展開籌備,是國有企業控股、市場化運作的區域性交易市場。目前有中信證券、國信證券等8家股東,公司註冊資本人民幣5.55億元(約新台幣27億元)。新華社報導,宋麗萍出席開業及首批企業掛牌儀式時表示,交易所市場有一定門檻,只有達一定規模企業才能在交易所上市。

宋指出,滬、深兩個交易所僅2,500多家上市公司,對大陸龐大的中小企業群體來說不夠,前海股權交易中心有助彌補交易所不足。對於前海股權交易中心的定位,宋麗萍建議,對於尚在初期發展階段,及還未進入滬、深交易所的中小企業,可透過私募股權、私募債等方式幫助企業籌集資金,開闢另一個融資管道。

胡繼之強調,企業在融資時不需強制披露資訊,融資成本只有交易所市場的十分之一,「這是交易中心一大優勢。」根據交易中心網站顯示,開業當天便有1,200家企業掛牌展示,包括知名的深圳市建工集團、深圳市中瀛鑫科技等,這些企業註冊地在深圳就占逾80%。

深圳市長許勤表示,前海股權交易中心將打造城全方位創新型中小企業融資平台,對緩解深圳及大陸中小企業融資,將發揮積極作用。前海股權交易中心目前已簽署9大類、25單業務,並與71家機構建立合作關係。

我們的看法:

第一、前海經濟區才剛成立,就有1,200家企業掛牌OTC,潛力實在驚人。

第二、前海是真正的OTC,不像台灣的OTC已經形成類似交易所的電子化交易。

第三、前海相當有企圖心,大陸有許多地方都有中小企業群聚,但卻從未能形成OTC交易中心,這說明深圳金融發展以及中小企業的優勢。

第四、前海OTC是私募性質的市場,適合私募股權和私募債等工具。

第五、未來兩岸的股權交易平台勢必互相接軌,但是台灣主管機關好像還看不到這個趨勢,沒有將腳步跨出去。

菜鳥網絡
由阿里巴巴、銀泰、復星集團,以及順豐等物流企業,28日在深圳前海聯合宣布,成立菜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菜鳥網絡」)。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擔任公司董事長。同時並啟動中國智慧物流骨幹網(CSN)的專案建設。

菜鳥網絡計劃首期投資人民幣1,000億元(新台幣4,883億元),在未來58年內打造遍布全大陸的超大規模物流基礎設施網路,讓全大陸任何一個地區能做到24小時內送貨必達。

鳳凰科技、新聞晚報28日報導,「我原以為辭任阿里CEO,只當董事長就不用再出來,沒想到董事長的主要職責,就是公開出面和走秀。 」馬雲笑著說,阿里早在四、五年前就開始籌備智慧骨幹網的建設,這一天他盼望已久。

「我剛做互聯網的時候,大家覺得我和李彥宏、馬化騰等人都是菜鳥。事實上,只有菜鳥才能飛向千家萬戶。」馬雲指出,取名「菜鳥」用意,是希望提醒自己要對社會、對未來有敬畏之心。這也是繼「天貓」之後,馬雲取公司名字,頗具話題性。

馬雲表示,菜鳥網絡計畫首期投資1,000億元(新台幣4,883億元),第二期繼續投入2,000億元(新台幣9,772億元),希望用58年的時間,建立一張能支撐日均300億元(新台幣1,464億元)網路零售額的智慧骨幹網路(CSN)。馬雲指出,2012年大陸網路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達1.3兆元(新台幣6.4兆元),比上年增長64.7%。按增長速度,幾年內網路零售交易額將觸及10兆元(新台幣48.8兆元)。

「以後預計每天會有2億個包裹。但現今的物流體系沒辦法支撐。未來可透過中國智慧骨幹網,讓全大陸2,000多個城市,在任何一個地方,能夠24小時收到貨。」他說。

菜鳥網絡CEO沈國軍表示,目前CSN已在十幾個城市開建,拿下多個地塊,包括浙江杭州、金華、海寧、廣東廣州、湖北武漢、天津等,北京也已在推進,上海的談判進度較慢。

「並不是說菜鳥網絡要去做一家物流公司,我們要做的是整個基礎設施,在物流網路上採取一部分自建、一部分合作的方式,由其他第三方倉儲、快遞、配送公司和我們的平台來對接。」阿里巴巴資深副總裁童文紅說。

我們的看法:

第一、馬雲是退而不休,以他這樣地有前瞻性和能量,未來肯定會有更大的格局。

第二、菜鳥網絡主要是物流,未來和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業務息息相關。

第三、馬雲所要做的不只是阿里巴巴的事,而是全中國物流基礎的建立,這並不容易,就如同網路建設當初要光纖高速傳輸,建立基礎設施,也燒光了好幾家歐美知名公司的錢。

第四、從新聞中可以大略得知所謂智慧骨幹網的雛形,並不是要去做一家物流公司,而是要打造一個平台,由其它第三方倉儲、快遞、配送公司和平台來對接。搭平台一向是馬雲最擅長的事。

第五、假如這個物流網絡建起來了,將來全中國電子商務前途不可限量,會變成全世界最大的市場。

第六、2012年大陸網路市場規模已高達人民幣1.3兆元,比上年增長64.7%,未來幾年就會衝到10兆元,這是何其驚人的數字,馬雲並沒有為此自我陶醉,反而預見現今物流體系將無法支撐未來的成長,這就是卓越領導人成功的地方。


第七、台灣現在才開始探索大力發展電子商務,但很多條件都不具備,法規窒礙難行,政府應該組成專案小組積極研究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