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3日 星期一

台灣邦交危機,美國無能為力...一場經濟論壇,老總看見宣揚台灣價值最好的時機

台灣邦交危機,美國無能為力...一場經濟論壇,老總看見宣揚台灣價值最好的時機

上週我在美國,參加史丹佛「中國經濟論壇」。為了方便進出,我特別挑了一個靠近門邊的座位。

會議開始沒多久,突然一位坐著輪椅的老人,被人推了進來,坐在我的旁邊,他看上去至少有90多歲,很多目光往我這邊望來。我看了一眼他胸前的名牌,George Schultz,不錯,他就是雷根時期美國前國務卿舒茲,我趕快用Wiki查了一下,他已98歲。

這場活動有300人參加,冠蓋雲集。今年是第二年舉辦,去年在北京舉行,我也有參加。中美貿易大戰正進入高潮,我想知道美國主流精英的想法是什麼。

史丹佛校長親自開場,他表示做為世界一流的學府,獨立性很重要,他也要確保和全球各領域最聰明的人(brightest minds)合作,因此會持續和中國交流。他舉了幾個例子,強調這是未來趨勢,不管政治風向如何,Stanford絕對不可能把門關起來。

主題演講者是前美國財政部長鮑爾森(Henry Paulson),他曾擔任投資銀行高盛主席。他表示,假如美國脫離了全球創新生態系、和全球供應鏈脫鉤,不再和其他國家及創新的人才合作,美國將損失全球領導地位,最終損害自己的利益。「孤立中國,就是孤立自己」,鮑爾森強調,國際貿易必須win-win。

我聽了有些驚訝,去年活動雖在北京舉辦,但也沒有這樣赤裸裸的表態。這是真心的意見,因為學術中立在美國極端重要。最近MIT媒體實驗室負責人因為接受不當捐款,被迫辭職;另外一位大明星,由於用賄賂的方式將女兒送進名校,也被法院判刑。

學界和政界的意見只是一部分,更直接的是商界。全球最大超市沃爾瑪(Walmart )的董事長表示,貿易對中美消費者都很重要,帶動合作與競爭。競爭的結果讓產品價格更廉價,最終受惠的是美國消費者,但如果關稅不斷上升,將損及消費者的利益。沃爾瑪除了向中國採購產品外,也持續會在中國擴張網點。

最有趣的發言,來自一家新興生技公司「百濟神州」,CEO是美國人,董事長是中國人,研發團隊分散2地,在美國有400人,北京有2000人。CEO強調,該公司成功的關鍵在於中美合作研發,充分整合優秀人才,並且得以進入全世界最大的市場,享受政策紅利,如果只有在美國絕不可能成長那麼快。

整個活動友中和挺中的意味相當濃,意見非常一致,來自不同各方最高層級。對於經常接受中國威脅訊息的我、這個台灣人而言,還真有一點不習慣!

但挺中其實不是重點,整場活動有2個名詞不斷被提到:「脫鉤」(decoupling)和「分流」(divergence)。世界已經改變了:全球化進入一個新的世代,以前很多連結的東西現在都走上「去連結化」。台灣面臨這個趨勢,應如何轉型,才是最重要的省思!

美國人關注的焦點仍然以經濟為主,政治很少著墨。有中國學生提問,表示整場討論沒有觸及熱門的香港話題,令人驚訝。當被問到為何西方和中國,對香港問題的媒體意見差距如此之大時,老美專家根本講不出所以然,因為完全問錯了對象。

無論如何,這個論壇給我很多啟發,特別是政治的風向。川普最近撤換國安顧問波頓(John Bolton),他是超級鷹派,主張對中國、北韓、伊朗立場強硬,也公開挺台。川普是精明的商人,當政治算計影響到美國經濟利益,甚至影響到選票時,他當然會重新考量,這就是為何華為制裁雷聲大而雨點小,關稅提高也暫時延後。

經濟大於一切,川普就是因為抓到經濟問題核心,才當上美國總統。川普不care政治外交,也不care人權價值,美國人連香港問題都看得如此膚淺,又如何能了解台灣?這也是上週當索羅門群島和吉里巴斯先後和台灣斷交,美國除了言論譴責外,基本上無能為力。

這次在美國另外一個感覺,是美國的衰退與中國的崛起,美國很多機場、公路等基礎設施老舊,連中國二線城市都不如。大陸很多地方都在推動「智慧城市」,將AI快速應用到各個城市建設和產業發展上。川普在華為5G等議題上下重手,因為差距已經出來,未來只會更明顯,但美國企業如高通、思科和沃爾瑪並不領情。

我1987年畢業時,商學院還沒有中國學生,這次每一桌都有中國臉孔。我試著和一些大陸來的校友交流:第一位是一個新創企業創辦人,目前募資已來到D輪,估值高達4億美元;另外一位給我名片,上面特別註明「紐交所上市企業」。他們都太有成就了,我搖搖頭苦笑,趕快收起名片,不敢再自取其辱。

我和雅虎創辦人楊致遠打招呼,全場除了我們和2個小留學生外,再也找不到台灣人。但其實這是台灣最好的時機,我們與其繼續花錢和一些南太平洋小國做公關,不如在美國頂級的場合宣揚台灣價值,不是政治價值,而是經濟和科技價值。

最好的例子是台積電。最近該公司股價和市場頻創新高,上週並宣布已在規劃2奈米製程,大敗競爭對手三星。這是為什麼全球一流企業如蘋果、高通和華為都要與台積電往來的理由,也說明技術的創新與領先、不是政治,才是台灣受全世界肯定的原因。

我剛做完手術,照理說不宜遠行,但我很高興這次出來,呼吸不一樣的空氣、聆聽不一樣的聲音。

台灣的未來不是民主價值之戰,我們應趕快脫離自我封閉的視野,這是過去與未來的選擇,the future is now!

新加坡,索尼,軟銀願景基金,宏達電,交大陽明合併,迪士尼,阿里,南山人壽


2019.09.23_理事長的話_新加坡,索尼,軟銀願景基金,宏達電,交大陽明合併,迪士尼,阿里,南山人壽
新加坡
今夏的台灣顯得格外焦慮。先是執政的民進黨總統候選人爭奪戰,在野的國民黨追隨其後。舉國傾其資源聚焦明年1月大選。產業界擔心的中美貿易戰火影響以及台灣產業的競爭力,卻未見政黨領導人悉心對待因應。
亞洲首富新加坡,雖因電子業受中美貿易戰火波及、第二季成長下滑衰退3.4%。但生醫製藥業(占GDP總值近3%、整體製造業之15%,僅次於半導體之17%)20191月至5月產值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2.9%;去年新加坡製藥業出口749,000萬美元,進口額為221,000萬美元,填補中美貿易戰電子產業受到的影響。
這些產業的持續成長,不受中美貿易戰的波及,主要是受惠於新加坡20年來執行的技術密集、多元化的產業政策。2016年元月、蔡英文政府當選的同時,新加坡政府即宣佈繼續投入190億美元,啟動第二個五年先進科研計畫「RIE2020」,聚焦包括半導體、健康生醫科學、未來城市永續發展、服務與數位經濟(Services and Digital Economy)等四大領域。
此一計畫目標國際前沿的跨國企業及先進產業的高階人才,經由科研、產業合作項目,協助新加坡研究機構及人才養成。以建構先進製造、科研技術的創新,並連結企業的產業生態鏈,且配合新加坡「2025智慧國Smart Nation」國家總體發展目標。
新加坡政府多年來發展的半導體產業,即是顯例。美光新加坡近日完成64NAND快閃記憶體擴廠,以及與當地兩所大學的合作計畫即是「RIE 2020」其中一環。
儘管今年全球半導體行業因中美貿易及科技戰,導致全球不確定性及終端市場的需求疲軟,使得連年成長超過35%半導體產業受到嚴重波及。但半導體大廠美光新加坡,仍按計畫於8月中旬順利完成64NAND快閃記憶體、數十億美元擴建工程。
美光新加坡擴廠著眼全球半導體需求依舊強勁,估計2020年的隨後幾年仍將以29%之間的速度增長。尤有甚者,新加坡地理位置可同時兼顧美國、中國及歐洲市場。目前美光累積在新加坡投資超過150億美元,用人達8500人。尚不包括從天然氣供應商在內的各個環節的相關產業供應鏈。
目前半導體產業佔新加坡GDP 7%、全球半導體市場佔比11%,全球60多家半導體公司在新加坡設廠,創造35,000名就業機會,與能源化學產業並居製造業雙雄。
另外,7月底芬蘭納斯特Neste能源公司,投資超過20億新元(約470億台幣)在新加坡擴建工廠,製造再生能源,是「RIE 2020」計畫的另一案例。納斯特是全球利用動植物油生產燃料油的最大能源公司,新加坡為其歐洲以外第一個投資地點,目前在當地每年生產100萬噸再生能源。此次投資專案,除為新加坡創造更多優質的工作機會,也將為已在傳統石化產業居領先地位的新加坡(全球第三大煉油中心,能源化學業產值為GDP 6~7%),於再生能源化學產業推升至嶄新的領域。
Neste總裁指出,選擇新加坡是因為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經商環境,涵括當地先進科技、優質的基礎設施、效能卓著的物流系統。更重要的是「新加坡人力素質,以及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的招商規劃的專業能力以及支持企業的合作態度。」簡而言之,即是對新加坡政府長年建構的親商環境肯定。
長期執政的人民行動黨悉心致力規劃產業政策與國家發展連結,新加坡不但以運輸物流、金融等商業服務業著稱;其技術含量高的先進製造業,也在國際佔有一席之地。地圖上只有小紅點大的新加坡,用多元產業創造財富,2018年人均所得55千美元,超越荷蘭、全球排名12,為亞洲首富。2018年世界銀行的人力資本指數,新加坡在全球157國家中排名第一。
上一世紀90年代與我國並列的新加坡,人均所得、人力素質目前都遠遠超前。相較新加坡鎖定科技前沿的全球跨國企業,引進人才、技術,提升國家競爭力為目標的產業政策;這波中美貿易戰中我國政府則從政治、選舉考量、以低利融資吸引台商回台。不見科研、產業政策、企業連結等長期整體發展方向。
產業政策涉及租稅、投資、土地、能源、人力、薪資等多重法令,皆須中央政府整合。台灣原為四小龍之首,惟當今政黨領袖忙於爭取大位、全力聚焦於選舉操作,無一潛心於產業政策與國家未來發展為訴求。近20年延宕,使台灣經濟奇蹟的成績單,淹沒在區域競技的洪流中。政治領導人的不作為,實為台灣全民的經濟焦慮的源頭。

我們的看法:

第一、新加坡今年GDP肯定會被台灣超越。
第二、但是新加坡轉型的力度很大,涵蓋領域也非常全面。

第三、新加坡對半導體、生技、環保、AI等各新興產業都有投資。

第四、新加坡贏台灣的地方在於國際化,許多多國籍企業亞洲總部均設點於新加坡,未來更有可能從香港搬移到此。

索尼

日商索尼(Sony17日回絕激進派投資人羅布(Daniel Loeb)的半導體事業分拆提案,強調該事業生產的影像感應器是索尼長遠未來的「重要成長動力」。
17日收盤索尼股價維持在6,542日圓,漲幅不到0.1%。
索尼17日公布長達8頁的聲明,內容指出索尼董事會已匿名表決通過保留半導體事業,因為分拆該事業不僅會讓索尼付出更多專利授權金,未來徵才也會有困難。
對沖基金Third Point創辦人羅布自2013年起已二度發動事業分拆提案。2013年羅布試圖逼索尼分拆電影及音樂事業,最後遭董事會回絕。
今年6月羅布又向索尼投資人發函表示:「索尼市值縮水的主因是事業太過龐雜,若不徹底改變將永遠擺脫不了問題。」
近來羅布不斷施壓索尼分拆半導體事業,並出脫索尼在醫療設備製造商Olympus及線上音樂串流服務業者Spotify等公司的持股,目的是讓索尼轉型為全球娛樂集團。
索尼在8月出售對Olympus持有的5%股權,但堅決不分拆半導體事業。索尼是全球最大手機影像感應器供應商,客戶包括蘋果及華為等手機大廠。
索尼執行長吉田憲一郎表示:「影像感應器是索尼最重要的技術,將在長遠未來為索尼增添企業價值。」
索尼於聲明中表示:「我們預期影像感應器將結合人工智慧,廣泛應用在物聯網、自動駕駛、遊戲及先進醫療等領域,也期望影像處理器能從目前的硬體事業轉型為解決方案及雲端平台事業。」
除了保留半導體事業之外,索尼也將保留對索尼金融控股公司的股權,並針對Spotify及醫療網路服務商M3的股權進行估價。

我們的看法:

第一、索尼經過了許多年投資,終於開始看到有轉型的績效。
第二、索尼的事業群中早已不再強調家電,台灣的大同就是轉型太慢。

第三、索尼30年前併購的電影和音樂事業,現在變成很重要的資產。

第四、影像感應器在IOT時代,也很重要,索尼變成IOT概念股。

軟銀願景基金

軟體銀行(SoftBank)在2017年設立的第一檔千億美元願景基金(Vision Fund),所投資的公司今年來表現欠佳。Slack和優步股價較2019年初的IPO價格,分別大跌36%和25%。共享辦公室服務業者WeWork也因估值不斷縮水,傳將延後至10月才IPO

獲願景基金投資並且上市的6家企業中,只有美國醫療保健公司Guardant Health,和日前上市的10x Genomics,股價位在IPO定價之上。

願景基金迄今約投資80家公司,其中不乏優步(Uber)、SlackByteDance等多家全球大型獨角獸公司。軟銀大手筆的投資無疑重塑科技投資環境,不過投資成果卻不易衡量。

軟銀重金投資的共享辦公室服務業者WeWork,原本正在籌畫股票首度公開發行(IPO),WeWork上市可讓軟銀的股東掌握實際報酬率。 不過投資人對WeWork上市的反應並不如預期熱烈,恐難讓該公司維持最近一輪募資的估值。軟銀於2019年初再對WeWork投資20億美元,將後者的估值升至470億美元。即便WeWork日前宣布將上市計畫延後至2019年稍晚,市場預期估值可能不到470億美元的三分之一。

New Street Research分析師費拉古(Pierre Ferragu3月曾在研究報告指出,「2019年將是願景基金的轉捩點。」

軟銀許多投資人對願景基金又愛又恨,軟銀出資250億美元成立願景基金,根據最新年報顯示,願景基金宣稱有淨報酬29%。

然而批評者認為,外界難以衡量願景基金投資新創公司的報酬,因為已經上市的公司屈指可數。市場擔心軟銀可能被迫沖減投資,使得軟銀的股價自7月底以來大跌18%。

我們的看法:

第一、軟銀也會踢到鐵板,今年以來有幾大投資失誤。
第二、Uber股價大幅下跌,說明當初訂價太高。

第三、WeWork估值從470億元降到100億美元,代表原先的估值錯誤得離譜,我們陷入獨角獸迷思。

第四、WeWork的創辦人太貪心,另外也有公司治理的問題。

第五、軟銀通常只投第一和第二名的公司,問題是誰能決定產業龍頭的合理價值?

宏達電

宏達電董事長暨執行長王雪紅昨(17)日宣布卸下執行長職務,並聘請Orange電信前執行副總裁梅特(Yves Maitre)出任執行長。王雪紅仍擔任董事長,專注未來科技策略與企業方向的制訂。
梅特表示,5G會為未來帶來很大的改變,他深信擁有生態系(Eco System)者將是最後的贏家。宏達電是打造首款智慧手機的業者,也是一家具備5G視野的企業,有完整的5G願景及團隊,他上任後會推進宏達電目前的方向,提出更好的營運策略。
王雪紅表示,宏達電從智慧型手機到虛擬現實(VR),正朝VR、擴增實境(AR)、人工智慧(AI)、5G、區塊鏈的Vive Reality願景邁進,不僅在VR的硬體、軟體、內容持續精進,也已發表全球首個5G Hub。四年前她擔任執行長,立志要重塑宏達電成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提供者,並在5GXRAI領域上蓬勃發展,此刻正需要一位很好的領導者來掌舵,讓宏達電邁向新的科技世代。
王雪紅強調,梅特多年來一直很支持宏達電,認同宏達電Vive Reality願景,既瞭解VR平台、內容,也懂5GAI,很幸運也很感動梅特願意搬到台灣,與宏達電一起打拚。
宏達電目前在營運方面仍面臨多項挑戰。梅特指出,任何公司每天都面臨各種挑戰,宏達電是一個全球品牌,現在5G要改變科技產業面貌,不僅是對B2B,也有B2C,宏達電是VR領域的領導廠商,也積極準備5G,希望扮演舉足輕重的地位。他迫不及待能與同仁、客戶和投資人共同攜手邁向5GXRAI 的未來,持續打造容易使用、開發的全球最佳硬體與全方位服務。宏達電昨天股價小跌0.45元,收在36.65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宏達電終於交棒給專業經紀人,這是一件好事。
第二、台灣很多企業就是因為家族治理問題,才會一蹶不振。

第三、宏達電跨足布局VR,效益至今仍未顯現。

第四、宏達電沒有提早徹底退出智慧手機市場,是一大策略錯誤。

交大/陽明合併

陽明大學與交通大學推動合校,今(18)日分別召開校務會議,表決通過合校計畫書,暫定合併後的「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明年81日正式掛牌成立。

陽明與交通大學自去(2018)年推動合校,歷經一年的時間,今(18)日召開校務會議,陽明大學以同意65票、不同意20票、無效票2張,通過與交通大學合併計畫書;交通大學也於同日召開校務會議,並以同意59票、不同意15票獲通過。同意率分別為74.71%(陽明)和79.72%(交大),都超過2/3門檻。

合併計畫書將於近日送達教育部審查,待行政院正式核定,並遴選陽明交大新校長後,將正式合校。

待教育部核定通過後,預計花6個月遴選合校後第一任校長,暫定明年81日正式掛牌成立。根據國立陽明大學暨國立交通大學合校工作委員會擬定的合校計畫書內容,中文校名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簡稱「陽明交大」,英文校名為National Yang-Ming Chiao Tung UniversityYMCT)。
根據合併計畫書,生醫研究為主的陽明及電子通訊研究為主的交大,合併後將有1200餘位教師、18000餘名學生,初期隸屬於19個學院,此外還有6個新設研究中心、1個附設醫院,共分布於9個校區(除現有8個校區,尚有配合亞洲矽谷計畫, 桃園市政府即將進行土地移撥的桃園青埔校區)。

雖然陽明大學學生會昨日公布民調,有過半的學生(58%)反對合校,但針對校務會議結果學生會也表示尊重。交大學生聯合會日前則發布聲明,表示交大就如同永不回頭的列車,告別青澀的過去,正式接軌陽明,共同駛向未來的彼岸。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一個跨時代的合併案,雖然不是企業。
第二、這也是一個跨地域、跨領域的合併案。

第三、台灣大學過多,當年教育部主政者不可以原諒。

第四、大多的M&A在今年將興起風潮,M&A or die (不合併就死亡)

迪士尼

與蘋果一向友好的迪士尼執行長伊格(Bob Iger),確定辭去擔任近8年的蘋果董事職務。外界咸認與蘋果準備強攻影音串流服務有關,Apple TV+大舉搶市,勢必和迪士尼緊接著推出的Disney+對打,兩家料變成相互競爭的敵對關係。
蘋果公司上周五向美國證管會(SEC)遞交文件,簡短一句交代伊格已於10日退出蘋果董事會,當天恰巧是蘋果秋季發表會舉行日。蘋果執行長庫克在發表會上除推出iPhone 11系列新機,也宣布全新影音串流服務Apple TV+,將於111日正式上線,月費4.99美元。
這給11月中旬才開張的迪士尼串流服務Disney+帶來壓力,Disney+的月費訂在6.99美元,逼近7美元,但仍比影音串流龍頭網飛(Netflix)的標準月費12.99美元便宜。
由於影音串流市場進入百家爭鳴的戰國時代,蘋果刻意將Apple TV+的收費壓低,普遍認為是想迎頭趕上網飛、迪士尼的領先地位。
2005年起接下迪士尼CEO棒子的伊格,他於201111月,亦即已故蘋果共同創辦人賈伯斯病逝後1個月,加入蘋果董事會。伊格與蘋果的淵源要追溯到2006年,迪士尼收購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而創辦人之一賈伯斯時任皮克斯董事長。
自蘋果展現跨足影音串流市場的雄心,有關伊格退出蘋果董事會的揣測已傳了數月時間,係考量到與他迪士尼執行長的身分明顯產生利益衝突。
蘋果在聲明中並未點明伊格辭職理由,僅盛讚伊格是盡職且有遠見的CEO,是整個世代企業領袖的典範。伊格也以聲明回敬,能進入蘋果董事會是他的榮幸,他向蘋果掌門人庫克、他在蘋果的團隊、董事會成員致上最高敬意。

我們的看法:

第一、迪士尼正式跨足串流影音市場,意義重大。
第二、Netflix的優勢不再,股價看跌。

第三、AppleDisney分別是硬軟體巨人,都要切入串流市場。

第四、未來是「大分流」(Great Convergence)的時代。

阿里

阿里巴巴在台灣加大投入B端電商,為解決人才問題,16日在台北啟動校園電商活動,提供學生與企業媒合平台。阿里巴巴B2B台灣總經理張岳博指出,馬雲退休前喊話B端是集團未來主軸,將持續加碼為台灣B端電商提供環境。
馬雲910日在阿里巴巴20週年年會上卸任董事局主席一職引起外界關注,張岳博16日指出,馬雲在年會前曾赴阿里B端大本營濱江園區,馬雲當時也表示,有B端作為橋頭堡,才成就如今淘寶等外界熟知的C端電商,B端貿易是集團未來主軸,要在此業務加大投入。
對於台灣市場,張岳博分析,當前台灣成立5年以上的中小企業占7成,多數實力穩固,不過面對瞬息萬變的新時代,中小企業傳統思維不一定來得及反應,需要有新思維的電商人才為企業注入新能量,進一步打寬外貿通道。
例如瞄準台灣電商人才缺口,阿里巴巴B2B多年來持續舉辦校園電商競賽提供學生操作電商場景,和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中華國際經貿研究學會共同舉辦的「第四屆全國大專院校B2B跨境電商競賽」16日也正式開跑。
張岳博指出,多年舉辦下來,台灣電商教育的課件、講師、體系已經形成,最困難的時間已過去,企業與學生透過競賽平台媒合,各自獲得所需,至今也累積有400多個參加過競賽的學生直接就在中小企業中就業。
不過部分中小企業仍有不太信賴學生的情況,張岳博表示,下一步將會從細分行業,競賽活動從原本多與資訊、國貿等科系合作,將擴大與專業科系對接,例如教導香妝品、化工系學生電商技巧,幫助台灣美妝業者,因為原本就有產業的相關知識,也能增強企業對學生的信賴。
張岳博指出,馬雲說阿里要做好公司,目前致力為台灣電商人才創造環境,不過節奏仍有加快空間,希望找到更多夥伴、電商平台一起投入。

我們的看法:

第一、阿里樹立了公司治理的新典範。
第二、馬雲提出「B端電商」的願景,實在是太正確了,未來是B2B的時代。

第三、台灣中小企業一定要加速和電商結合,才能轉型。

第四、阿里在台灣投資新創,已50多家,有很大的成就。

第五、阿里提早看到「產學合作」的潛力,也比別人跑得快。

南山人壽

南山人壽更換境界系統出包,金管會對南山人壽開罰3,000萬元,連同子公司南山產物一共被罰3,600萬元,停辦投資型保單業務,且南山人壽董事長杜英宗被停止董事及董事長職務2年,期間不得領取任何報酬與福利;同時南山人壽總稽核楊君亦被減薪30%,為期一年。
此罰案是由保險局長施瓊華親自宣布,也是保險法修法提高罰度後,最重的一次罰案。
金管會表示,南山人壽專案管理團隊之建立未落實內控三道防線架構,且未就該專案重要內容之研商過程與決議事項建立妥適之內控監督機制,不利內控之有效運作,又境界系統上線未進行平行測試,或相關完備之替代測試方案,草率匆促取代舊系統上線,致產生諸多問題,影響保戶權益甚鉅。
金管會指出,境界專案之採購係直接與特定廠商合作,未依一般採購程序辦理及比價,該公司初始採購即未依其內部採購作業準則辦理,且未能在採購前完整評估掌握專案需求及時程,致專案進度延遲並大幅追加預算,上線後之投資型保險商品帳務處理系統錯誤,導致帳務不正確,影響財務報表記載不實,且仍無法確認調節金額,影響金額龐大。
對於人員裁處,金管會表示,杜英宗應負決策失當,未善盡督導南山人壽辦理「境界成就計畫專案」之責,嚴重影響保戶權益及公司正常營運,有礙公司健全經營,在本專案於重新議約並調整合作模式時,卻未尋求外部專家意見並審慎評估,決策顯有失當。
即便到今年7月,許多項目未依南山人壽所報時程改善完成,杜英宗未確實善盡督導南山人壽辦理「境界成就計畫專案」之責,嚴重影響保戶權益及公司正常營運,有礙公司健全經營。

我們的看法:

第一、南山被重罰,只有2種可能:南山錯得很嚴重,金管會有偏見。
第二、南山引進新系統,出發點是對的,但執行出了問題。

第三、台灣主管機關對於小額投資人和小型保戶,一向是關切重點。

第四、南山要強化「專業經理人」的管理模式,改走團隊決策模式,才能讓主管機關放心。

2019年9月16日 星期一

台灣30年前的「十大企業」,只有遠東成功轉型?談企業轉型4個重點

台灣30年前的「十大企業」,只有遠東成功轉型?談企業轉型4個重點

最近做了一個縮胃手術,把胃切除了2/3,目的是為了減重。有人問我為何要用那麼激烈的手段?因為我試一些方法,都無法有效控制體重,連帶引起糖尿病等症狀。為了走更長遠的路,保持身體健康,我只好採用「休克療法」,現在什麼東西都只能吃一點點。

我經常協助企業轉型瘦身,沒想到有一天也會套用到自己身上。台灣企業面臨全球環境劇烈變化,經歷前所未有的衝擊,必須積極轉型,手段包括傳承、跨界、國際化、產業整合和數位化等。

由於外在環境的嚴峻,近期很多企業必須採用極端手段轉型。一個例子是大同,這是一家百年老店,近期宣布旗下公司「華映」將歇業,裁員2000人,先前該集團另外2家子公司,尚志半導體與綠能已先後下市,令人不勝唏噓。

華映提醒我們轉型的重要,該公司是台灣最大的電視映像管製造商,所以才叫華映,然而傳統電視早已被取代,不知為何不改名?這是很重要的事情。1950年成立的台灣火柴公司,到1994年才改名台火,其實也太晚了。

比較好的例子是「中興保全」,最近宣布改名為「中興保全科技」,因其早已超越傳統保全業務:在AI和物流網時代,每一個物件都可連結,透過智慧監控,創造出許多可能。

未來當AI不斷融入我們的生活,很多企業可能都必須重新定位與改名。2000年左右,互聯網熱潮時期,一大堆公司把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上e或i或@,連我自己的公司,都不能免俗的在資本前面加上「網絡」(cyber)2個字。

但我們要區別「真轉型」和「假轉型」。最近聽到一個故事,某朋友的公司號稱「AI概念股」,但連他們員工都承認不是那麼智慧,有時用傳統方式運作反而更有效率。

另一個轉型失敗的例子是燦坤。該公司什麼領域都很早跨入,20多年前,在中國大陸就B股上市,也曾跨入網路旅行社以及連鎖餐飲,但都不成功,據了解是執行出了問題。

當然傳統產業也有轉型成功的個案,代表者是遠東集團,從早期的紡織和水泥,到今天跨足電信和金融。另外一個是華新麗華,由電纜開始,現在已跨足多個科技領域:半導體(華邦)、PCB(瀚宇博德)、面板(瀚宇彩晶),均有一定水準。

美國企業也有不少轉型成功的例子。最有名的是蘋果,賈伯斯改造了這家搖搖欲墜的個人電腦公司,變成全美第一大企業。IBM在90年代曾經歷一次轉型,從賣硬體轉型服務,現在又跨足雲端,大概是受到微軟啟發了。

然而也有失敗的美國企業,典型代表是百年老店、相機發明者柯達,因沉迷於過去榮景,未積極向數位轉型,以致破產。反觀日本同業,不論是富士、Nikon或Canon,都還能活下來。

不過最近日本數位相機公司又遭受另一波寒流:由於智慧手機都可以拍照,數位相機市場快速萎縮,全球出貨量從2008年的1億台,跌到不及2成,要看日本人如何轉型度過難關!

日韓貿易戰中,日本針對高科技關鍵原料進行管制,其中焦點是JSR株式會社。該公司原生產橡膠,2000年時,看中半導體不可或缺的光阻劑使用樹脂,發現這是成長產業,全力發展,吸引IBM合作,帶動積體電路產業,取代過去的真空管,JSR也成為全球龍頭,這是轉型成功的典範:傳統產業及早和未來成長趨勢掛勾,免於被淘汰的命運。

歐洲大廠西門子最近裁員2700人,將擴大到裁員1萬人。西門子和飛利浦都曾是家電大廠,但很早就開始轉型,兩者有志一同押寶醫療,可是調整的速度仍不夠快,諾基亞(Nokia)也因沒有及早布局智慧手機,而遭淘汰。

談到轉型,中國大陸企業最有魄力。「比亞迪」原來是做電池起家,後來切入富士康的電子組裝業務,這幾年又跨足電動車。浙江吉利從電冰箱零件起步,1997年進入汽車行業,現在已成賓士母公司戴姆勒大股東,2018年列世界500強第267位。

上週台灣老牌汽車廠裕隆宣布轉型,將所有製造移往三義,同時跨足代工,承接義大利的單子,以往裕隆只生產自家品牌汽車。這是一個痛苦的決定,為了生存,裕隆只好大刀闊斧改造自己。

台灣汽車業現在連越南都不如,越南VinFast大汽車廠,2017年5月成立,整合全球一流公司技術,預計今年10月量產。

我找了一下資料,1980年台灣前10大企業是南亞、台塑、裕隆、大同、台化、台泥、遠東、台灣松下,福特六和、聲寶。
30年後的2010年,前10大改為鴻海、廣達、仁寶、台塑、中油、緯創、奇美、友達、台積電、英業達。

裕隆、大同、遠東都在1980年的前10大裡面,但只有遠東成功轉型,其餘不是深陷泥沼就是被大陸同業超越,令人非常感概!

企業轉型需注意什麼?我認為有4大重點:第一是「願景」(Vision),第二是「敏捷」(Agility),第三是「按部就班」(Step),第四是「從上而下」和「群策群力」(Top/Team),我稱為「VAST」法則。

其實不只企業要轉型,城市和國家也需轉型。最好的例子是深圳,以不到30年的時間從小漁村發展為國際級創新城市,直逼北京、上海。反觀香港,就是因為沒有跳脫金融地產,才會淪落到今天的地步,變成可被犧牲的卒子。

歷史永遠會重演,20年後,誰會從今天的前10大名單中消失?台灣又會變成什麼樣子?

港交所/倫交所,資金港,出口,A股,印度,外送,脫歐,Google



2019.09.16理事長的話:港交所/倫交所,資金港,出口,A股,印度,外送,脫歐,Google
港交所/倫交所

全球資本市場11日爆出震撼彈,香港交易所將以296億英鎊(約366億美元)收購倫敦交易所,較11日倫交所收市價每股溢價22.9%。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兩者如能成功結合,將是東西方資本市場第一次強強結合的聯姻,可望創造一個覆蓋亞歐美三大時區、同時為美元、歐元和人民幣等主要貨幣提供國際化金融交易服務,且合計市值有望超過700億美元的交易所集團。
港交所11日在港股收盤後後發出公告,已向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董事會提議合併,擬以20.45英鎊現金加2.495股新股,換1股倫交所股票,估值約296億英鎊,消息一出,倫交所股價旋即飆漲逾15%。
李小加11日在《踏上「連接全球」的新征途》網誌中宣告,此一收購是千載難逢的跨國聯姻,倫交所與港交所均為全球最重要市場的金融基礎設施,且業務高度互補,兩者如能成功結合,可向全世界市場參與者提供前所未有的互聯互通平台,屹立於全球資本市場之巔。
如以今年第二季市值排名,港交所以3.94兆美元名列全球第五大,倫交所則以3.77兆美元居第七。一旦交易成功,港交所將挑戰「亞洲一哥」東京證券交易所地位,位列紐交所、那斯達克交易所之後,成為全球第三大證交所。
成立於1801年的倫交所,業務涵蓋各種國際股票,債券和衍生品市場,最大股東為卡達投資局,持股比例為10.3%。若按上述交易條款,日後卡達投資局對港交所持股量為3.92%,而香港政府持股比例將降至3.49%,失去單一最大股東地位。
針對此一收購案,倫交所11日傍晚表示,港交所的提議是未經請求的、自發的,會考慮港交所的提議。李小加強調這並非敵意收購,而是向所有投資者說明其意圖和宏願,且前提是倫交所交易要暫停對金融數據交易平台Refinitiv高達270億美元的收購案。
至於港府及英方,均持正面看法。香港政府表示樂見港交所按戰略規劃的方向。英方則表示,會仔細研究任何可能對英國產生安全影響的投資。英國商務大臣Andrea Leadsom接受外媒訪問時兌,政府一向期待外國對英國投資,及與不同國際持份者合作。
李小加11日強調,在國際形勢充滿不確定性的情況下,目前也許不是進行巨額跨境交易的最佳時機,但現實是「時不我待」。港、倫兩大交易所合併後,香港不再僅是外資進出中國的門戶,也成為香港連接中國與世界提供新動力、新空間。對英國而言,可以鞏固倫敦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一個劃時代的併購案,今年最重要的亞太M&A
第二、香港和英國都陷入危機,可以說是難兄難弟、抱團取暖。

第三、香港2012年曾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但意義和層次和這次不能比,以前只是戰術,產品線的延伸,但是這次是戰略。

第四、我相信中國政府有在背後支持這個併購案,這會是「一帶一路」政策的一大延伸。

資金港

「台灣不當資金港,去投資全世界真的太可惜!」國泰金投資長程淑芬昨(9)日對這波政府引資回台的政策,提出創意建議。
程淑芬說,台灣投資人很有發展全球投資的經驗與潛質,她也為國內金融業抱屈,2000年台灣、新加坡及香港的金融業產值占GDP比重都是8%左右,如今台灣還是8%, 但星港已占12%16%
程淑芬昨天出席國泰台大產學合作團隊公布「經濟氣候暨金融情勢 」記者會,她受訪時表示,台商大筆資金都往外流,貢獻新加坡、香港的金融業,程淑芬建議,可開放銀行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開戶,而且該大刀闊斧從現行以「國籍」區分,改為「幣別」區分,讓台商或國人海外資金可放在OBU,進而投資全球。
台灣可以新加坡為範例,星國腹地小、製造業少,但全力發展金融業,極快速度發展其私人銀行業務,如今已可媲美瑞士。
多年來政府鼓吹海外資金能回台投資、或回台理財,發展台灣金融業的財富管理業務,這是件好事,但程淑芬表示,「台商回流若沒有案子可以投資,台商資金還是會出去」。
她指出,台商要回流實質產生好的長期收益,有沒有好的案子投資才最關鍵;發展資金港,首先要讓人家信任,包括政策與政治環境,另外國內商品多元性還是不夠,例如私募目前也只有投信能做。
程淑芬強調,有開放才會出現創意的業界,她建議政府主管單位,除了從處罰遶道壞行為角度思考之外,也要獎勵好行為。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商資金大舉回流,是發展財富管理的良機。
第二、台商的確可以從香港市場分到一杯羹。

第三、台灣對回流資金直接投資減免稅免,是一大突破。

第四、政府應有清楚的願景和整套的相關措施。

出口

美中貿易戰牽動訂單移轉,財政部昨天公布八月出口規模達二九○億美元,不僅在七月翻黑之後再度翻紅,更創下歷年同月新高,年增百分之二點六,表現較預期亮眼,最主要歸功於資通產品、積體電路出口暢旺,雙創歷年單月新高。
不過展望九月出口,在去年高基期因素下,預料恐將呈現衰退,預估年減幅度將在百分之一至二點五之間徘徊。
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表示,八月出口規模是「久違的高水準」,除了創歷年同月新高,也是有史以來第六次突破二九○億美元。她表示,儘管中美貿易衝突未間斷,但台商持續移回生產線,以及訂單移轉效應、國際品牌手機新機備貨需求出現,帶動八月出口呈現小幅正成長。
若從出口貨品觀察,蔡美娜指出,電子科技產品與傳產貨品呈現「強弱分明」兩樣情,其中以資通與視聽產品成長最為顯著,八月出口三十八億美元,再度突破歷年單月最高紀錄,年增率達百分之三十一點四,是近八年來最高增速。
另一項表現亮眼的貨品是電子零組件出口值一○四點八億美元,是歷年單月次高,年增百分之七點五,其中積體電路出口顯著彈升,出口九十三點七億美元,創下歷年單月最高,主要受惠於旺季以及貿易戰提前拉貨效應。反觀傳產貨品,包括礦產品、化學品、塑橡膠及其製品等貨類,都遭到原料行情疲軟打擊,加上買氣低落,年減幅都超過百分之十以上。
展望九月出口表現,蔡美娜分析,去年全球景氣樂觀,美中貿易戰發動後,也帶動廠商備貨潮,使去年九月、十月出口分別高達二九六點二億美元、二九五點五億美元,如此高基期形成「兩座高山」,短時間要越過恐有難度。
不過,蔡美娜也說,美國新一波加徵關稅名單,也將持續帶來拉貨效應,預期九月仍有廠商提前備貨,在正負因素互抵下,預期九月出口衰退幅度約在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二點五之間。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下半年GDP成長可以期待,出口成長,投資也成長。
第二、本來以為出口會減少,但5GAI帶動電子業的新需求。

第三、川普為了選舉,已放緩對中國大陸的貿易制裁。

第四、台積電大敗三星,業績強勁反彈,也是出口成長的原因。

A股

大陸吸引外資活水再出招。大陸國家外管局10日傍晚宣佈將取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投資額度限制,且一併取消RQFII的試點國家和地區限制。今後外資機構只需登記就可投資A股,等於全面鬆綁外資「限購令」,預料將為A股吸引更多長期資金。
QFII是指符合規定的外資機構,其募集的美元獲大陸批准後再轉換為人民幣直接投資A股。RQFII則是指離岸人民幣通過在香港的中資證券公司及基金公司投資大陸A股與債市。
2019年以來,大陸官方多次表態將放寬QFIIRQFII的准入條件及擴大投資範圍,10日外管局更是直接取消這個「外資限購令」,鼓勵外資大舉進場布局。市場預期,這對近日重返3,000點大關的A股來說無疑是一大利多。
外管局指出,今後具備相應資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只需進行登記即可匯入資金開展符合規定的證券投資。不僅大幅提升境外投資者參與大陸金融市場的便利性,也可增加大陸股市及債券市場在國際市場的能見度。
大陸自2002年實施QFII制度,2011年針對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再推出RQFII制度。外管局資料顯示,截至20198月末,QFII投資總額度為3,000億美元,獲批額度1,113.76億美元,其中包含富邦、國泰、第一金等多家台資金融機構也在其中,總計台資機構獲批的QFII額度達108.61億美元。
RQFII制度已從香港擴大到20個國家和地區,投資總額達人民幣(下同)1.99兆元,共計222RQFII機構獲批6,933.02億元投資額度。
新浪財經報導,跨境證券投資在大陸國際收支格局中已經佔據非常重要的地位。
Wind資料顯示,截至99日,滬深港通北向資金累計淨買入7,941.27億元。2019年上半年,大陸非儲備性質金融帳戶延續淨流入態勢,其中,境外投資者增持A股達500多億美元。
儘管外資加速增持A股,外資持有總額僅占股市總市值的3.8%,占債券總市值的2.2%,遠低其他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外資持有水準。
尤其在MSCI明晟公司、富時羅素集團、標普道瓊等全球主要指數公司相繼將大陸A股、債券納入其主流國際指數並提高權重後,本次鬆綁外資投資額度將為A股帶來持續資金流入,預計將吸引更多境外長期資本。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進一步向外資開放資本市場。
第二、中國資本市場越來越成熟,是最近最直接關注的事情。

第三、上半年科創板成立,下半年對外資開放,都很有意義。

第四、台灣資本市場除了台積電和聯發科,其他企業外資興趣不高,政府又限制陸資企業上市,正面臨邊緣化的危機。

印度

鴻海集團降低貿易戰衝擊再出招,除了積極強化非中國製造產能,旗下富智康(FIH)深耕印度,預告下半年修訂與印度業務客戶的貨幣結算機制;市場臆測,結算有望由美元改為當地貨幣盧比計價,避免匯率波動干擾。

若相關計畫上路,將成為台資電子代工廠的第一家。依據FIH中期報告提到,由於美中貿易戰及美印潛在貿易爭議短期內難以有結論,預期印度與越南業務擴張,將有利大陸客戶的生產線外遷。
報告書指出,貨幣市場將反覆波動,為降低貨幣風險與節省對沖成本,將於今年下半年修訂與印度業務客戶的貨幣結算機制模式。報告書並提到,印度盧比歷經首季貶值後,在總理莫迪5月勝出大選後已轉升。
鴻海以子公司Foxconn Far East投資FIH持有61.86%股權,鴻海集團占FIH採購總額9.5%FIH上半年匯損78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匯損8,820萬美元改善。
隨著中國大陸品牌客戶往印度發展、FIH報告書提到,印度業務今年上半年銷售占比達31%,將持續優化與提高印度產能,吸納更多在當地發展的大陸新客戶。
在印度布局的緯創昨(10)日表示,已在印度、大陸、墨西哥、台灣、菲律賓與歐洲等地設立生產據點,以美元為主要交易貨幣,目前沒有要使用印度盧比做為交易貨幣的計畫。
和碩指出,主要製造廠區除台灣外,都以美元為功能性貨幣。據了解,和碩在印尼巴淡島新廠生產的產品主要銷往美國,仍以美元為功能性貨幣。市場猜測,可能FIH著眼未來印度工廠產品將鎖定當地市場銷售,因此將當地貨幣由美元改為盧比計價。
法人表示,緯創2016年起在印度班加羅爾設廠生產iPhone,是首家拿到蘋果訂單,並在印度製造iPhone的製造商。另外,iPhone 6s2018年開始在印度生產,iPhone 72019年初開始在印度生產。
我們的看法:

第一、印度是下一個世界工廠。
第二、台灣企業很少到印度布局,除了富士康以外。

第三、印度有市場,不只是工廠,是台商最應該深入了解的下一個海外據點。

第四、可是印度人很難搞,台灣一定要找到好的戰略合作夥伴。

外送

美食外送平台foodpanda深耕台灣七年,foodpanda董事總經理方俊強10日表示,foodpanda從台北的10人團隊開始快速成長,七年營運下來,在台灣已有上萬家合作餐廳。方俊強表示,foodpanda每日訂單數量年增25倍,但台灣外送市場仍有相當大的成長潛力,接下來將積極擴大在台營運,以「提升營運效率」、「擴大佈局」為兩大主軸,並透過AI應用強化外送服務。
foodpanda2012年在新加坡成立,目前營運據點橫跨亞洲8個國家、超過200個城市,包括泰、馬、星、台、港、菲、巴基斯坦以及孟加拉等。foodpanda2016年加入德國Delivery Hero集團,該公司旗下共有33個品牌,2017年在法蘭克福證交所掛牌上市。
方俊強表示,foodpanda台灣成立於2012年,一開始在台北團隊僅10人,一開始使用白板、磁鐵等最原始的方法派單跟統計,沒有今天可結合GPSAI人工智慧的派單系統。經過不斷優化後,foodpanda目前在台灣已擁有上萬家合作餐廳、據點遍佈全台11個城市,從街邊小吃到高級餐廳都涵蓋。
方俊強指出,過去7年間,foodpanda已打穩基礎,搭上今年台灣外送風潮興起,2019foodpanda一星期的訂單總數已等同成立6年來的總和,每日訂單年增25倍、合作餐廳成長兩倍,活躍使用者年成長更達20倍。
方俊強指出,台灣的外送餐點市場潛力大,根據統計,台灣目前只有約18%的餐廳與美食外送平台合作,代表外送餐點市場還有82%的成長空間,潛力可期。
展望今年與明年在台灣的佈局,方俊強表示,將會再升級平台上的AI演算法,更準確地預測備餐時間與外送員抵達時間結合,再根據每位司機的歷史速度、效率、送餐點的熟悉度,分析並計算取餐地點以及外送行駛的即時路況,以縮短消費者等候的時間。
此外,方俊強也宣布,接下來foodpanda將網羅更多餐飲龍頭,擴大合作店家數量,並將服務版圖在今年底前擴展到全台更多城市。另外,除了原本的機車外送員以外,接下來也將新增單車、步行的外送員,以及推出「外帶自取」功能、並將外送時間拉長至早晨530~凌晨兩點,以擴大在台營運。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和全球的餐飲習慣正快速改變。
第二、未來外送的比例會大幅提升。

第三、外送正在已經超過「臨界點」,未來不論整體數量和速度都會快速成長。

第四、這兩年不論是中國大陸和美國,外送企業上市或出售均有很高的估值。

脫歐

英國國會從周二(10日)起開始休會五周,直到1014日才復會。這場政府與國會惡鬥是否將讓英國脫歐再現亂局,以及之後情勢將如何發展,以下是幾家投行提出的看法。
‧無視國會反對、如期脫歐
雖然英國國會已通過法案,阻止英國無協議脫歐,不過首相強生重申,他仍持續努力帶領英國如期在1031日脫歐。
本身是脫歐強硬派的強生過去曾說過,「寧可死在水溝裡」也不願延遲脫歐。這也導致部分人士相信,他將會對「班恩法案」(Benn Bill)的合法性提出挑戰。
「班恩法案」是英國下議院在94日通過的法案,主要內容為首相若無法在1019日前與歐盟達成協議,必須請歐盟將脫歐大限延至2020131日。
如果首相還是堅持要在1031日無協議脫歐,則須要經過國會表決通過。
摩根大通分析師魯頓(Joseph Lupton)與波瑞法斯卡(OlyaBorichevska)表示,「強生預料將在最高法院對『班恩法案』提出挑戰」。他們還猜測強生將寫信給歐盟,要求他們不要再允許英國延後脫歐期限。
‧加強與歐盟的談判
強生表示,他仍然希望能在脫歐期限來臨之前,與歐盟達成協議,因此他將趁國會休會期間,持續與布魯塞爾進行談判,希望至少能在愛爾蘭邊界等重大爭議上與歐盟達成共識。
這也意味雖然英國與歐盟無法在脫歐後的過渡期間有任何貿易協定,但是至少可以避免硬邊界情況發生。
‧國會提前改選
Berenberg銀行資深經濟學家皮克林(Kallum Pickering)則認為,一旦英國脫歐期限再度延後,國會很可能提早改選,時間應落在11月。
‧二次脫歐公投
高盛集團表示,若英國在11月舉行國會改選,並且是由工黨取得執政地位,自由民主黨或蘇格蘭民族黨將透過影響力要求二次脫歐公投。高盛目前已把英國硬脫歐機率從25%調降到20%。

我們的看法:

第一、英國脫歐可以說是歹戲拖棚。
第二、英國不能脫離歐洲,正如同台灣不能沒有中國大陸。

第三、外資資金正不斷離開英國,許多歐美大廠把總部從倫敦遷到歐洲。

第四、強森比梅伊強硬,但依然無法解決問題,全世界政治和經濟正在起嚴重的衝突。

Google

全球網路服務龍頭Google昨(11)日宣布,在台南科技工業園區購地,在台灣興建第二座資料中心,以因應未來營運需求。這是繼美國記憶體大廠美光(Micron)日前宣布在台中投資逾600億元後,又一國際指標大廠在台加碼投資。
對於Google將在南科工設立資料中心,其投資額、完工時程、所需用電量等細節,經濟部官員說,因與Google簽定保密協定,一概不能透露。據悉,Google資料中心高階主管9月底將來台,可望釋出進一步訊息。
Google2011年宣布在台灣彰濱工業區興建亞洲第一個資料中心、並在2013年底啟用,當時購買15公頃土地。去年Google在台灣啟動「智慧台灣計畫」,在台灣建立亞洲最大的研發團隊、培育AI及數位行銷人才,今年持續推動智慧台灣計畫,去年還宣布擴建第四期資料中心。
業界預期,Google前三期投資累計達6億美元,第四期資料中心加上新的台南資料中心初期投資額,應也不低於新台幣百億元。
Google在亞洲分別於新加坡和台灣設立資料中心。2011年在新加坡建立東南亞資料中心,2015年擴建第二棟樓,三年以來,東南亞超過7,000萬人首次上網,上網總人數超過3.3億,讓Google去年底宣布在新加坡的裕廊西(Jurong West)興建第二座資料中心,預計2020年啟用,在新加坡的長期投資達8.5億美元。
Google在台灣除了興建資料中心,今年初也在台灣採購10MW(百萬瓦)綠電,2020年起電力將引入彰濱工業區資料中心,這是Google第一次在台灣採購綠電且實際用在資料中心,對台灣再生能源產業也是一大鼓勵。
Google表示,新的資料中心也規劃使用綠電,這是全球資料中心的策略。事實上,Google在彰濱的資料中心已使用多項節能技術增加使用效率,從20179月起更利用機器學習和AI,讓冷卻用電再降低四成,成效驚人。
Google強調,台灣是全球高科技產業重鎮,長期以來支持創新發展,更位處亞洲中心地帶,吸引Google投資資料中心,為台灣本地人才帶來更多就業機會。2018年起開始在台灣資料中心招收實習生,這項計畫中已有幾位實習生在畢業後被Google資料中心聘為正職員工,Google更決定擴大實習計畫的規模。

我們的看法:

第一、Google先前在彰濱已建資料中心,後來被批評耗能,對台灣增加工作沒有貢獻。
第二、這說明台灣政府和民眾的無知,對新經濟不了解。

第三、Google是對台灣投資最多的外國科技大廠。

第四、但Google會使用綠電,帶動台灣綠能產業,這是未來趨勢。

第五、台灣的亞太戰略地位越來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