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5日 星期二

和星、港相比,以色列是台灣更好的典範

「在以色列,我們常說”It is better to ask for forgiveness than permission”(寧可事後要求原諒而不要事先請求批准)。」

我和一位以色列連續三年排名第一的創投家交流,探討以色列新創企業(Start-up)為何如此之多、創業精神為何那麼強、創新文化為何深植於每一個以色列人的DNA之中。

「你不要怕犯錯,只要勇敢去做就行了。犯錯可以帶來學習經驗和成長,假如你什麼都害怕,就無法嘗試走出第一步。」

年輕以色列人的夢想,不是成為醫師或律師,而是建立新創公司或進入高科技業工作,這是最標準的職業道路,八百萬人口當中,平均每1,800人就有一家新創企業,去年即有850家,比例全球最高。

以色列位處於中東唯一不產石油的地區,從沙漠中建立起來,整天生活在戰爭和恐怖之中,周圍都是想要消滅他們的敵人。全國人口和香港差不多,卻是全世界頂尖的科技大國以及僅次於矽谷的創業國度(Start-up Nation)。

我以前對以色列有一些粗淺的了解,也讀過《Start-up Nation》這本書,但直到最近才真正了解以色列「新創企業」的意涵以及專注「種子期」和「初創期」的創投公司運作方式。

台灣從1985年引進創投,比以色列早了7年,「創業投資」(venture capital)這個名詞還是台灣人發明的,以前叫做「風險投資」,一般投資期5-7年。但不論是台灣或中國大陸,現在已很少有人專注早期新創企業投資了,大家都只想在上市前1-2年參與投資,然後早早獲利了結。

我認識的這家以色列創投,他們上一個基金,規模2.35億美元,總共投資27個項目,其中7個為種子期,20個為第一輪融資(也就是距離上市還有3-5年時間),我問負責人這樣風險豈不是很大?他回答說:
「穩賺的案子是賺不了大錢的,假如說有一家公司明年就要上市,你現在投進去可以賺二倍,就算我投了1,000萬美元,也只有2,000萬元回報。」
「我們投資的公司,未來的營業額必須有可能達到1億美元,另外他們必須至少

為我們的基金賺進1億美元,由於我們每家公司的持股比例在20%左右,也就是說我們出場時這家公司的市值應達5億美元。」
假設同樣投資1,000萬美元,他們預期的回報率是10倍!
當然你不可能每個案子都那麼成功,但只要有1-2個,你就發了。
「在這個行業,我們靠”Outlier”(超級卓越的企業)賺錢。」

我以前也做過創投,我必須承認他們的目標真的很難達成,有一點像賭博,你必須預測誰會成為五年後的聯發科或阿里巴巴。
不,這其實不是賭博,他們的成功,代表以色列有一個環境,讓一群既聰明、企圖心又強的創業家在這個生態體系下成長茁壯。我不相信台灣能做得到,這不是錢的問題。

「現在進入internet時代,我們的成功率越來越高,以前你至少要投資三、四百萬美元,花二到三年的時間,等新創企業做出第一個市場產品,你才能決定這家公司是否會成功。」

「但現在不用了,只要先投資50100萬美元,在短時間內,你就可以判斷出誰會是未來的贏家。研發、管理、銷售一切都在cloud(雲端)上面,企業成長的速度比以往快很多,我們有公司三年前營業額還是零,現在已達二億美元,只有internet相關的企業才作得到。」

「由於很快可以看出誰會勝出,我們會及早停損那些表現不佳的企業,並將資金從新分配到那些具有潛力的企業上面,整個運作會變得更有效率,績效也會更好。」
以色列過去和台灣一樣硬體很強,有不少半導體企業都來自當地,但當台灣還陷在「PC時代」之際,以色列早已全面轉向雲計算、big data(大數據)、網路儲存、網路安全和互聯網金融,他們的商業模式是B2BB2B2C,客戶是谷歌、臉書或騰訊、百度這種網路巨頭,大部分internet底層的架構(infrastructure)都是以色列人靠複雜的數學運算(algorithm) 所完成的。

另外一個以色列新創企業成功的因素是以全球為腹地。由於以色列市場太小,國內股票市場也不活躍,所有創業家都在研究全球市場的變化,找出一個可以改變世界的商機,希望在很短時間內發展到很大規模,儘快商品化、全球化,沒有人會去發展一個只適合以色列的產品。由於企業面向全球,所以營收衝得很快。
我的客戶從平板電腦上下載了一篇文章,解釋給我聽他所謂 ”transformational”(改變世界) 的應用是什麼意思。這是一家以照片為基礎的以色列圖像搜索引擎公司,只要有你的照片,就可以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其他相關照片,側面也可以,徹底顛覆了傳統search的方式。

「李嘉誠和一家中國企業都有參與投資,但我們沒有,因為價格太高了。」
我不禁想,台灣企業呢?未來世界好像已沒有台灣的蹤跡。
包括臉書、谷歌、蘋果、IBM在內,全世界有300家大型科技企業在以色列設立創新研發中心,去年跨國企業在以色列的併購金額達42億美元。台灣還在做「製造夢」,以色列卻是打「研發牌」,吸引全球人才進駐。

中關村已成為China's Silicon Valley,新加坡正在打造亞洲矽谷,國發會也有意仿倫敦Tech City,吸引國際創投來台合作,但台灣的賣點是什麼?

和星、港相比,以色列是台灣更好的role model。當亞洲各國掀起一股以色列熱之際,台灣你在何方?

陸民營銀行, Google徵才, 阿里巴巴 台灣電商, 港交所 阿里巴巴IPO, 證_單位四合一, 非銀行承做金融業務, F-美食, 興業銀行 星展, 鴻海 智庫, 富邦 哈爾濱銀行

陸民營銀行
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11日宣布,將在天津、上海、浙江和廣東,開放首批五家民營銀行試點。這象徵大陸銀行業的門正式向民營企業開啟。銀監會隨後公布參與試點的企業包括大陸兩家知名網路公司:阿里巴巴、騰訊,以及復星、均瑤、萬向、百業源、商匯、華北、正泰、華峰等民營企業。

尚福林在中共全國人大記者會中表示,在加強監管的前提下,將允許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設立民間銀行,這是三中全會部署的改革任務。經過各地政府推薦和報國務院原則同意,銀監會已經選擇一些民營資本共同參加第一批五家銀行的試點工作。尚福林指出,首批參與試點的民營銀行將採共同發起人制度。亦即,每家試點銀行的發起人不得少於兩家民營資本。他強調,目前所選定的這批民營企業,僅是參與試點的籌備工作。下一步在通過銀監會對股東的資質審查後,才能依法申請發起設立銀行。

尚福林稱,對於首批五家民營銀行試點,銀監會將按「成熟一家、審批一家」的原則審慎推進。至於這些民營銀行何時能正式掛牌營業,主要取決於這些銀行自身的條件。尚福林強調,這次試點的民營銀行和現有的商業銀行都是依法設立的商業銀行,因此適用同等的國民待遇,也接受相同的監管管理。

但由於是試點,所以還是有一些特點:

一、試點的民營銀行必須建立「完全由資本說話的公司治理機制」,亦即,要依法建立董事會、監事會、經營管理層,獨立自主經營;

二、必須突出特色化業務、差異化經營,重點是服務小微企業,以及服務社區功能等;

三、突出風險和收益自擔的商業原則,重點是要依法做好風險管控和損失承擔的制度安排,亦即要制定俗稱的「生前遺囑」,防止銀行經營失敗後侵害消費者、存款人和納稅人的合法權益;

四、突出股東行為監管,防止試點銀行成為股東的融資工具。

據中新社報導,入選首批試點名單的民營企業所提交的經營計畫主要分為四種模式:阿里巴巴的「小存小貸」模式、騰訊的「大存小貸」模式,天津地區試點銀行則提出「公存公貸」模式,以及服務當地小微企業和金融消費者的「特定區域」模式。

我們的看法:

第一、五家第一批民營銀行入選名單中有二家是互聯網企業,意義深遠,說明互聯網金融未來在中國將扮演重要功能。

第二、大陸 監管機構強調「必須突出特色化業務、差異化經營,重點是服務小微企業,以及服務社區功能」,非常關鍵,一開始就將銀行定調,台灣監管機構較少參與銀行的定位。

第三、小微金融、社區金融和農業金融是台灣的強項,雙方應存在合作空間。

第四、設立大陸民營銀行資金不是問題,但管理有很大挑戰,過去完全沒有以中小企業為主的銀行,即使民生銀行這方面經驗也不夠,所以需要多向國外取經。

Google徵才
Google(谷歌)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表示,Google視台灣為全球軟硬體整合的重要樞紐,今年台灣辦公室徵才規模為歷年之冠,人才需求逾百人。簡立峰表示,台灣不少軟體人才均具備有硬體產品的研發能力,這樣的人才在矽谷是找不到的。簡立峰表示,今年在台灣大幅徵才,規模為歷年最大。所需要的人才相當多元,包括軟體研發工程師、業務、負責策略合作夥伴關係者、營運、網路管理等等。今年的職缺逾百人,徵才的規模是僅次於美國總部。

Google在台灣已經成立了Chrome OSODMOEM的研發團隊,這個團隊的規模,僅次於美國Chrome OS的團隊。簡立峰表示,台灣的研發團隊可說是「核心中的核心」。今年預期要擴大一倍的人力。簡立峰表示,台灣有許多軟體人才、均具有硬體研發的相關背景,在矽谷找不到這樣的人才,只有台灣才有。也因此,Google視台灣的團隊為軟硬體整合的重要全球樞紐。除了人才的特殊性,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台灣是硬體製造的重鎮。未來在軟硬體整合的產品及研發,均要借重台灣的研發團隊。Google表示,此次徵才,歡迎新鮮人及女性工程師的加入。

簡立峰說,他是Google台灣的第一位員工,猶記當年Google的徵才廣告寫著「做一件事情,在你的家改變全世界」。如今Google台灣Chrome OS的團隊,就是在台灣做作業系統的研發,可以改變全世界。至於Google薪資條件,簡立峰說「絕對是業界最具有競爭力的」。Google台灣總經理陳俊廷也表示,今年將啟動數位行銷營,將廣邀廣告界、創意界的人士與會,共同探討數位技術如何與創意結合,打造出令人驚豔的數位行銷方案。

陳俊廷表示,根據統計,智慧型手機在台灣市場的滲透率已達67%、而平板電腦的普及率則是在過去一年內由19%,上升到31%,成長12%,至於台灣網路族每天上網者比例高達79%,每天透過網路觀賞影音節目者也多達76%。Google則是歸納出「新消費者」的特徵為,高度依賴網路、無法容忍等待資訊、有興趣的事物才會注意。為因應數位行銷的熱潮,今年Google大舉徵才的職缺也有不少是屬於網路行銷及業務。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Google是美國最優秀的企業,Google在徵才台的規模僅次於美國總部,這代表台灣的地位和定位。

第二、Google台灣總經理說得好,台灣有許多軟體人才,但均有硬體研發相關背景,在矽谷找不到這樣的人才。

第三、台灣應該作為全世界多國籍企業在大中華地區的研發中心,台灣的生活條件優於上海、北京,又有跨領域的人才,而且講中文,是難得一件的combination

第四、大陸互聯網發展速度,台灣和大陸融合,最適合的定位是成為網路基礎建設 (infrastructure) 的基地,如雲計算和資料中心。

第五、政府應成立專案小組吸引更多像Google這樣的企業,讓其形成群聚,土地和外籍高管生活問題應主動協助解決。不像成立工廠,Google要吸引的是白領人才不是藍領人才,所以辦公室土地的面積不會太大,最重要的是放寬雇用條件。

第六、政府要有想像力,Google在台能hire 100個人,就有可能hire 1,000人,不一定要是台灣人,大陸人、香港人和新加坡人也歡迎來台灣工作。

阿里巴巴 / 台灣電商
看好台灣產業供應鏈完整、小額跨境電子商務優勢,大陸電子商務龍頭阿里巴巴集團計劃運用大陸後台技術及雲端開發,再結合台灣中小企業電商,拓展全球電子商務市場。近年全球海外電子商務訂單散化且量小,隨時要因應環境,調整公司產品,電子商務「碎片化」時代來臨。大陸鵬城網商會會長胡新振強調,這個產業趨勢可以為台灣電子商務企業帶來轉機。

他說明,大陸企業多數規模龐大,「大船難掉頭」;台灣雖然供應鏈規模不大,但完整度高,且多為小額跨境電子商務,可適時轉變生產線、製造技術。若兩岸電商企業攜手,結合大陸後台操作技術,將可共同爭取全球市場商機。為推動兩岸電子商務合作,阿里巴巴特別籌辦首屆「台灣網商節」,在台灣北中南部以「中國網商經營之秘」為主題舉行大型論壇,邀請胡新振、深圳貿易協會副會長吳君及廣東省電子商務商會執行會長黃輝古等人,與台灣業者交流並分享經驗。

黃輝古直指,「台灣像三年前的大陸,在電商應用方面還沒完全施展開來」。他分析,大陸電子商務企業合作環境成熟,即企業B2B、生產、物流、資金流、外貿、平台都進行整合,資源互享;台灣這方面的概念則較薄弱,悶著頭做。在台期間,黃輝古一路從南到北,旅程中發現台灣商品別具潛力,如IT業、鐘表、化妝品、眼鏡、汽配等消費類型產業都適合發展電子商務。他具體建議,台灣企業應該積極發展品牌,擺脫代工;因為代工是「快餐」、品牌是「煲湯」,後者讓顧客回味,電商一定要有自己的品牌。

胡新振也提醒,「台灣電商缺乏居安思危和資源共享」。他表示,台灣和西方國家貿易的經驗豐富,卻沒有在賺錢時想出虧錢的對策,現在要追趕大陸電子商務的腳步,需要一些時間。黃輝古分析,未來電子商務的關鍵字為「手機、雲端」。手機即時通訊軟體將是重要的競爭場域,例如騰訊「微信」、阿里巴巴「來往」、Line等。另外,阿里巴巴和亞馬遜正在全球電商市場較勁,未來在雲端業務上勢必會出現新的格局;至於會以什麼樣的形式呈現,還說不準,但估計近兩年就會顯現。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電子商務落後大陸太遠,不要夢想能打造和大陸相媲美的電商環境或培養出優秀的電商企業。

第二、解決之道是徹底開放,和大陸合作,要不然就讓台灣的電商為大陸互聯網巨頭配套,或者乾脆讓像阿里巴巴這樣的巨人到台灣來併購。

第三、台灣有很多小而美的產業,很適合作為電商的垂直 (vertical) 應用產業,把傳統的實體移轉到虛擬平台上面來。

第四、第三方支付金流不突破,台灣電商很難快速成長。

第五、台灣電商的未來不在台灣市場,而在中國市場,服貿協議為台灣開了一扇門。

第六、現在大陸發展已走上大量「量身訂製」(mass customization) 的趨勢,誠如專家所指示,電商「碎片化」的時代來臨,這是台灣最好的機會。

港交所 / 阿里巴巴IPO
面對阿里巴巴多次試探,香港交易所都不為所動,堅持不接受阿里巴巴的合夥人制度申請IPO。香港交易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祝福阿里巴巴,同時為香港感到自豪,但現在絕不能自我陶醉。」香港金融發展局主席史美倫則強調:「水至清則無魚,但我們不允許混水摸魚。」兩人的談話展現香港「依法治理」資本市場的堅持。

馬雲雖然是阿里巴巴的創始人,也是全集團的靈魂人物,但是其手中持股比例甚低,不只低於日本軟銀、雅虎等法人股東,同時也不是阿里巴巴個人持股最多者。因此,港交所無法接受馬雲聯合其他股東以合夥人制度上市,並獲得控股權。
而在臉書、Google等先例下,美國資本市場就能接受創辦人以少數持股來握有經營權的上市方式。

李小加16日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祝福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成功。」但話鋒一轉,李小加相當自豪香港對資本市場的監管制度,他說:「我為香港感到驕傲、自豪,因為我們堅持香港法治社會的原則,為香港做出保護,我們不會為了短期的利益,而犧牲長遠的原則。」

李小加也在微博中撰文表示,合夥人制度是合夥人之間的契約約束,股份進退由合夥人的共識來決定;但是,公司制度下的股權應該依出資比例而定,股東關係是以標準契約來規範的,必須透過自由市場來交易股權。李小加強調,「合夥人制是人治,股份制是法治。」曾任中國證監會副主席的史美倫也表示:「水至清則無魚,但我們不允許混水摸魚。」不希望把造勢變成上市,讓IPO成為最大的套利場。

我們的看法:

第一、港交所堅持原則,不為阿里巴巴特別開IPO綠燈,值得令人喝采。

第二、合夥人制度雖好,但不適合香港和亞洲環境。這不是交易所的問題,而是因為我們的經濟和社會環境沒有到達歐美的水平。

第三、假如香港也有合夥人制度,一定會遭人誤用。

第四、這就像當年開放創業板不需要盈利要求,結果吸引了一堆劣質企業上市,把香港的創業板搞垮了,至今都沒有恢復。

第五、阿里巴巴過去在香港上市並不成功,一陣旋風之後股價就欲振乏力,證明只是炒短,香港人根本不了解互聯網。

第六、港交所拒絕了中國政府的壓力,非常難得,大陸一定會為了國安理由希望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可見香港的自由價值和法治精神仍然是堅定不移的。

證劵單位四合一
立委賴士葆強力要求下,金管會主委曾銘宗17日承諾重啟證券週邊單位四合一的評估,他說如新加坡、香港、韓國的確都有證券交易所整合的趨勢,這雖是舊議題,金管會將重新檢視,也許會有新創意,預計5月底前完成報告。由於證交所、櫃買中心、期交所及集中公司要四合一,必須修證交法128條,取消證交所的股分只能轉賣給券商的限制,2011年金管會就已決定不再推動修法。
 
曾銘宗表示會重新看過去為何不可行,現在是否事過境遷,是否有重新推動合併的可能性及可行性。曾銘宗指出,國際上兩大模式一是成立控股公司,下轄有各交易所子公司,二是以公司型態,各交易所轉成不同部門,金管會都會來研究看看,但唯一可確定的是,證交所是公益性質,就算整併,金管會也不會同意比照外國掛牌上市。
 
推動證交所、櫃買中心、期交所及集保公司合併的議題,這幾年曾多次被提議,在陳樹出任金管會主委時曾力推,2008年立法院甚至已完成證交法修法草案初審,但後來接任的金管會主委陳冲則對此多保留,最後法案不了不之。2011年前證交所董事長薛琦再度拋出證券四合一的提案,且當時如新加坡、歐洲等交易所都在談跨國交易所合併,壯大交易規模,但當時的金管會主委陳裕璋對此也認為應多方考慮,最後陳裕璋拍板,四合一效益恐不如預期,改推實質合併,如交易資訊系統整合等。
 
賴士葆在財委會質詢時指出,既然金管會都在推動銀行整併打亞洲盃,則是否也應重新推動證券四合一,未來股市還能掛牌,具有國際競爭力,賴士葆也要求金管會應在立法院這會期結束前,也就是5月底提出四合一的評估報告。曾銘宗表示,這是舊議題,但鄰近國家如新加坡、韓國、香港等交易所的確有整併的趨勢,金管會可以進一步評估看看,是否跟過去有不同的條件,激出新的創意作法。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老題目,面臨區域資本市場興起以及國際交易所整合,台灣證劵單位勢必走上整合之路。

第二、台灣資本市場有潛力,但也面臨邊緣化危機,現在談四合一正是時候。

第三、連美國紐交所NYSE也被較小的ICE整併,台灣焉能置身事外?

第四、沒有什麼不能解決的技術問題,這些都是藉口,關鍵在政府改革的決心。

第五、交易所董事長李述德最近提議加入新加坡的東協交易平台,我們則認為台灣更應該和大陸合作,打造兩岸交易平台。

第六、過去陳冲和陳裕璋在擔任金管會主委時期,兩度否決了四合一計畫,是很可惜的事情,讓台灣至今仍然在原地踏步。

第七、證劵單位四合一,最大的價值不在於國內市場,而在面向國際,打造區域交易的平台。

第八、台灣因為說中文,適合中小企業上市,又有完整的產業結構,靠近中國大陸,零售投資人活躍,比新加坡更適合成為中國以外的華人資本市場。

第九、最近歐洲期貨交易所 (Eurex) 入股期交所,是一個很好的信息,代表外資對台灣交易平台的認同。

非銀行承做金融業務
總統府資政陳冲指出,非銀行經營金融業已成趨勢,台灣至今仍由「銀行獨占專賣」,還能撐多久?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昨天明確表示,他不贊成「非銀行」承做傳統的銀行業務,「阿里巴巴」以網路公司身分經營金融業務,中國人民銀行也很頭痛,這種現象台灣應不會發生。陳冲在金融研訓院演講時說,歐盟、美國及日本已開放「非銀行」經營匯兌業務,阿里巴巴從電子商務跨足匯兌與小額支付市場,陳冲說,「金融業務不再由銀行獨占」趨勢擋不住,台灣主管機關應重新思考管理方式、或者考慮修改法令。

據了解,阿里巴巴計畫赴美國辦理股票初次上市(IPO),預期籌資金額將高達150億美元、超過4500億台幣,成為大陸公司赴美最大規模的上市籌資案。
陳冲的演講、以及阿里巴巴IPO案引起朝野立委關注,曾銘宗是在立法院財委會答詢時做以上表示。

民進黨立委薛凌質詢時說,阿里巴巴去年推出「餘額寶」,讓消費者透過網路購買基金等金融商品,半年就吸金逾2兆台幣;她說,一家大陸的網路公司利用網路經營金融業務,規模都已經這麼大,「台灣還在談公公併?」。曾銘宗說,其實中國人行對餘額寶非常頭痛,也想出手管制像阿里巴巴這樣的第三方支付業者,但有些網路業者規模已大,無法斷然處置。

曾銘宗還說,他不贊成「非銀行」承做傳統的銀行業務,因此,像大陸網路公司在網上吸收投資資金這種事,在台灣應不會發生。不過金管會願意評估,非銀行承做匯兌業務的可行性,但匯兌涉及央行業務,仍須與央行會商。

在公股整併方面,外界盛傳「兆豐金將合併彰銀」,引起兩家銀行工會反彈,揚言控告曾銘宗「失職」;曾銘宗昨天直言,兆豐與彰化銀行合併案不可行、也不可能。曾銘宗說,台新金當初以每股26.12元投資彰銀,現在成本已墊高到2829元,但彰銀市價僅17.55元,台新又堅持「賠本不賣」,他說,實務上,兆豐金併彰銀不可能,就相關政治層面來看,執行起來,難度太高。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很重要的談話,決定了未來台灣第三方支付和電子商務發展的速度。

第二、曾主委雖然看到了餘額寶帶來的一些問題,但很可惜並未去了解其對社會創新和金融市場效率所創造的巨大貢獻。

第三、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台灣金融業的勢力太過於龐大,自身也進入重組改革的關鍵階段。

第四、我們非常同意總統府資政陳沖先生的看法「金融業務不再由銀行獨佔的趨勢擋不住」。

第五、很可惜的是,推動金融改革的薛琦政委現已去職,將來少了一股能平衡金管會看法的聲音和力量。

F-美食
今年除在台推廣二代店,希望85C成為「星巴克加強版」外,在營收主要來源的中國,二代店也將全面上路。總經理謝健南昨表示,將以往的麵包店變為cafe,不但可提高客單價及飲料消費的營收比重,更期待今年中國的同店成長會有好成績。經營兩岸三地連鎖複合式餐飲的F-美食,以銷售麵包、飲料、蛋糕為主要業務,去年合併營收151.14億元,毛利率55.54%,每股純益4.07元。

謝健南出席證交所舉辦的業績說明會時指出,中國地區營收對公司總營收的貢獻度逾70%,對於公司在中國的布局來說,江蘇、浙江、上海是最重要的區域,目前在華東地區。已是市佔率第1的烘焙品牌。謝健南也說,經過去年的體質調整,已將中國分為6區,開店、管店、生產責任結合,各店的體質得以保證。 「今年公司在中國不會再開不能賺錢的店,展店的政策,也不會涉足到現有區域以外的地方展店,重點在把現有區域的鞏固,將店質拉高。」

對於在中國的競爭力,謝健南則說,台灣的企業優勢是不斷降低成本,但成本有降到極限的時候,因此未來就是要提高附加價值。「就算大環境的成本上來,你還是有競爭力的,成本就像洪水,不斷淹上來,重要的是要保持身高比水位高。」謝健南也說,85C去年在中國開始接受銀聯卡支付,未來還要增加行動支付的服務,讓消費者消費更便利,也提高門市競爭力。

兩岸同推二代店,台灣甚至要在3年的時間內,將目前3百多家門市改裝為二代店,未來85C的定位是烘焙業、cafe,又或類似超商。對此,謝健南認為,新85C並不會與超商相同,座位區的增設,會給顧客更舒服的環境,反而要像是「星巴克加強版」。謝健南說,「我們麵包比較強,咖啡品質差不多,但是價格只要一半,這就是我們的競爭力。」 至於在海外,目前85C已進駐香港、澳門與美國。其中,美國可望成為營收增長的重要引擎。F-美食協理李翰霖說,目前在美有9家門市,今年預計要開到20家,展店範圍由南加州延伸到北加州。

李翰霖說,位於南加州的中央廚房,去年已經開始運轉,原本前店後廠的生產模式,逐步集中至中央廚房生產,僅留下門店端的現烤,預計到第1季結束前,南加州的門市都由中央廚房出貨,可以降低人工成本。雖強調平價,但85C1/3的品項也悄悄漲,平均漲幅8%~10%。謝健南說,油電雙漲、租金原物料也都變貴,漲價在短期來說,銷量可能會停滯,但因為價格提高,營收仍會增長,加上雖然漲價,價格仍較其他品牌便宜,過2~3個月後,漲價效應消除了,銷量會回歸正常,對營收還是利多。 

我們的看法:

第一、F-美食是台灣服務業的典範,積極走出去,足跡橫跨中國大陸和美國。

第二、F-美食的略很正確,「從中國走向世界」,中國市場站穩了腳步,才有能力進軍美國。

第三、 F-美食中國營業額對公司的貢獻度高達70%,反對服貿協議的人要好好想一想。

第四、誠如F-美食總經理所言,台灣的優勢是不斷降低成本,但成本降到極限的時候,就要提高附加價值,這是很多台灣企業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第五、85C最令人讚賞的是成功進軍美國市場,非但是英語市場,更是星巴克的大本營,很可惜的是除了85C,其他台灣服務業都沒有這種企圖心。

興業銀行 / 星展
為擴張亞洲財富管理市場版圖,新加坡最大銀行星展集團(DBS)周一宣布將以2.2億美元收購法國興業銀行的亞洲私人銀行業務。根據協議,星展集團將買下興業銀行在新加坡與香港的亞洲私人銀行業務。星展發布聲明指出,「這項交易符合星展企圖成為亞洲領先財富管理公司的策略優先任務之一,並且將可大幅增加財富管理業務的規模」。興業銀行私人銀行業務負責人莫薩德(Jean-Francois Mazaud)則形容星展集團是「最合適的選擇」。把重心聚焦於投資銀行業務的興業銀行,在去年對外出售它在1997年設立的亞洲私人銀行業務。

星展集團表示,這項收購案可為它旗下管理的高淨值財富資產增加逾20%。該交易預定將在今年最後1季完成。星展集團執行長高博德(Piyush Gupta)過去在給員工的備忘錄中曾指稱,星展集團將透過收購行動,以加速私人銀行業務的擴張。

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西方國家對銀行的管理趨嚴,要求銀行必須在國內維持較高的資本基礎,這也促使部分西方銀行開始縮減亞洲私人銀行業務。不過在同時,也有一些銀行著眼於亞州百萬與億萬富豪的快速成長,積極搶攻該地區的財富管理市場。例如3年前,僅次星展集團為新加坡第2大銀行的大華銀行,以16.4億美元買下荷蘭銀行ING的亞洲私人銀行業務。此外,去年瑞士銀行Julius Baer集團則收購美國銀行的國際私人銀行業務,其中也包含亞洲業務在內。

根據凱捷與加拿大皇家銀行財富管理公司在2013年公布的報告顯示,亞太地區將成為以人口計算為全球最大的財富市場。該報告顯示,亞太地區財富自從2007年以來已經大幅成長27%。

我們的看法:

第一、興業銀行的收購代表其向外擴張的企圖心。

第二、台灣現在才要開始打造「台版星展銀行」,M&A是關鍵,不只要國內公公併,更應該跨足海外尋找併購標的。

第三、興業雖然不是大銀行,但其私人銀行業務成立已有10年時間,很適合被亞洲金融機構併購。

第四、新加坡銀行海外併購的企圖心都很強,新加坡大華銀行以16.4億美元買下ING亞洲私人銀行業務更驚人。

第五、台灣私人業務潛力很大,但台灣銀行海外併購目前都僅限於商業銀行,未來應擴張到私人銀行。

鴻海 / 智庫
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有意交棒,逐漸退居第二線,為此,鴻海新成立「總裁辦公室與董事長辦公室幕僚團隊」,延攬前台經院六所所長楊家彥擔任智庫庫長,協助郭台銘擘劃接棒大計。鴻海「總裁辦公室與董事長辦公室(簡稱董辦室)幕僚團隊」,主要目的是培養與磨練鴻海接班的將相人才,為鴻海集團規劃長期經營策略、並協助郭台銘建立賞罰分明的評估制度。

郭台銘表示,鴻海發展的方向逐漸從既有「工(代工)-技(技術)-貿(商貿)」,走向「貿-技-工」,從過去的代工大廠轉型商貿,自己非常看好台灣,不論是經濟、地理位置、文化,或幾十年來所受的教育。目前鴻海集團布局已遍布世界各地,未來希望以台灣為世界總部,會將關鍵技術研發、生產移回台灣,發展自動化。另外,鴻海也將建立周邊單位,整合台灣、大陸、美國、日本、印尼等五地分工,靠近市場、就近生產,讓成本更有競爭力。

郭台銘積極為鴻海轉型鋪路,並同步研擬交棒大計,他相當重視楊家彥,以「楊家彥未來會是鴻海董辦室的頭腦」來形容。楊家彥21日赴鴻海報到。他表示,過去在台經院負責追蹤總體經濟,自己的發言經常趨向悲觀,被稱為是「台灣的末日博士」。來到鴻海後,看到鴻海在做「虛實整合」,讓他看到很多機會,是台灣千載難逢的翻身機會。

我們的看法:

第一、鴻海要成立智庫,這是一件好事。

第二、但仔細看一下新聞,可能鴻海名字取錯了,按照楊家彥所長工作內容來看是總經理室,不是智庫。

第三、楊家彥所長是極有才華的經濟學家,但郭台銘的工作任務卻以組織規劃和長期經營策略為主,屬於企業內部事務,並非跨領域的研究,或許應該請司徒達賢這樣背景的人更合適。

第四、其實智庫的存在是必要的,現有台灣的智庫不夠宏觀,缺乏對兩岸的了解,只能幫政府策略背書。企業面對世界詭譎多變的局勢,智庫應該有更大的格局。

富邦 / 哈爾濱銀行
富邦金控旗下富邦人壽公告,將參與認購哈爾濱銀行普通股在香港交易所初次公開發行(IPO),參與認購金額高達2.89億美元,約當新台幣87億元;若可全數吃到,將是富邦人壽投資陸銀最大手筆。外界關心富邦人壽若以2.89億美元投資哈爾濱銀行,未來可取得多少股權,富邦人壽表示,此為財務性投資,實際交易數量及持股比率將視發行及實際認購情況,由哈爾濱銀行及承銷商決定,目前尚不得而知。

不過,依主管機關規定,壽險資金投資上市公司單一持股不得超過10%,推測富邦人壽並無法取得一定主導權。此外,依哈爾濱銀行IPO契約規定,認購的股票自上市日起算六個月內不得賣出。

據外電報導指出,哈爾濱銀行計劃發行30.2億股,預計31日在香港交易所掛牌。
哈爾濱銀行是由58家哈爾濱城市信用社合組而成,為中國大陸東北地區率先開辦國際業務的銀行,也是對岸首家盧布現鈔兌換中心,為哈爾濱對俄結算中心建設的主要承辦銀行,主要業務為俄羅斯概念與小型與微型信貸。

此外,富邦金控創投也公告,在去年11月至今年3月間陸續出售台灣浩鼎生技股票,處分利益高達2.9億元;不過,目前帳上仍有1285,066股,未實現利益仍相當可觀。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地方銀行上市雖然訂價便宜,表現都不好,富邦此次的投資應該是策略性大於財務性。

第二、富邦此次是作為IPO基石投資人,一般香港IPO佔公司股本25%,哈爾濱銀行IPO規模10億美元,富邦投資近3億美元,也就是說投資額占公司總股本的7.5% (25% x 30%)

第三、富邦在大陸有網點,去年又收購了華一銀行,完成對華東的布局,此次投資哈爾濱銀行是為了進攻東北和華北市場,富邦全中國拚積木的企圖心很明顯,透過策略聯盟,完成全中國佈局。


第四、從2000年開始,富邦就透過M&A增強自己的實力,並擴展海外布局,可以說是台灣最有M&A智慧的金融機構,併購的確對富邦過去10年的快速成長有關鍵的影響。

2014年3月18日 星期二

中日關係越差,台灣越應該拍手叫好


「中國和日本的關係越不好,台灣的地位就越重要。」

和我講話的是一位大陸朋友,他在日本已有超過20年的時間,目前服務於一家金融機構。
「我能講流利的中文和日文,這些年來我一直在經營兩地高層人脈關係,曾經有一段時間我非常受到日本總公司重用。」

他喝了一口水,嘆口氣接著說:
「但自從中、日關係緊張後,這些都無關重要了,日本企業在中國的業務江河日下,一籌莫展,許多公司甚至要撤出中國。」

我們所談的主題是以台灣作為中日溝通的橋樑,日本以台灣為跳板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中國借助台灣企業投資或併購日本技術。這不是一個新題目,但最近似乎特別熱門。
最近我去了一趟日本,當地企業高管謹慎地問我如果他們入股台灣公司,台灣本地群眾或主管機關會不會感到厭惡,我告訴他們完全不會,甚至會很歡迎,但如果是陸資的話,就很難說了。

開完會我不禁想,奇怪,為什麼會這樣?
日本情結深深影響台灣,從老到少,從工商到文化。311福島大地震捐款第1名是台灣,台灣人印象最好的國家排名日本第1,日本人心目中第2名偏好國也是台灣。

周日去看電影「KANO」,講的是嘉義農林棒球隊1931年日本甲子園參賽的故事。憑良心講,電影拍得不錯,沒有過度強調台灣本土意識,情節緊湊,不會讓人感到無聊。但即使是我,也對周圍一片輕呼聲、笑聲感到驚訝,這個共鳴是來自於棒球還是劇情?

KANO講的是一支雜牌軍異軍突起的傳奇,全世界都喜歡這種反敗為勝的故事,但特別有意思的,是片中「族群融合」的訴求。棒球是當年是日本殖民者親善台灣人民的重要工具,而嘉農又是由日本人、漢族和原住民共同組成的「雞尾酒球隊」。

融合是一種力量,全世界民族融和最成功的國家是美國,所以能發揮多元文化的力量。美國棒球全球第一,但一直到1947年才有第1個黑人(Jackie Robinson)加入大聯盟職棒隊,由此看來,日本或嘉農更早有跨族群運動。

完成多個併購的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曾表示,企業合作有3個層次,分別是結合、整合、融合,其中以融合最難,因為牽涉到文化,不只是外在形式的重組。如果這是真的,日本文化應已深植台灣人民DNA,雙方才能融合得那麼好。
但奇怪的是,鴻海對日本夏普的投資,卻以失敗收場:夏普接受了來自美國高通、南韓三星甚至中國南京熊貓的資金,就是不領台灣人的情。台灣政府兩年前積極提倡產業政策「聯日抗韓」,現在已聽不到聲音了。

這裡有2個矛盾:第一、台灣對日本的好,似乎有些一廂情願;第二、儘管大家都覺得台灣和日本最速配,但真正合作成功的例子卻很少。

台灣經濟長久以來,緊密跟隨日本腳步,著名的「雁行理論」,就是指產業在不同國家先興盛後衰退,不斷轉移的過程。最具代表性的是日本電子業,當技術發展成熟後,先轉移至台灣,再漸漸擴散到中國大陸。DRAMLCD面板和LED,都是循類似模式。

隨著日本經濟衰退,日本科技喪失了全球領導地位,台灣產業也步上其後塵。雖然日本技術仍有可觀之處,但商業模式卻令人不敢領教。

就在台日關係好像要打結的時候,上天又給了台灣一個機會。由於中日關係面臨空前未有的危機,台灣在其中突然多了一個溝通者、轉化者和協調者的中間人腳色可以扮演。
什麼叫中間人?中間人要主動,八面玲瓏、左右協調,不能被動地等著別人提出要求。台灣的問題是不了解自己的角色和功能,所以自然沒有什麼價值。

最近讀了一本書《2014-2019經濟大懸崖》(The Demographic Cliff),作者是美國著名的長期趨勢作家,探討人口結構少子化趨勢對經濟的衝擊,提到日本經濟已陷入昏迷20年,離不開病榻,只能靠無止盡的維生系統,即使量化寬鬆的重藥也沒有用。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為台灣版寫了序,指出台灣已走向人口斷崖,未來經濟將循日本模式,但落後14年。作者提醒台灣政府注意後果,應吸引更多移民,但也指出台灣英語環境不佳,吸引移民並不容易。

天啊!假如台灣經濟會走上「失落的20年」,那我們要怎麼辦?跟日本聯手非但不是解藥,還可能是一條不歸路。

大陸外長王毅上週反駁日本首相將當前中日關係比喻成一次世界大戰前德英的關係,表示現在不是1914年(一戰爆發年),也不是1894年(甲午戰爭年),日本應以二戰後的德國作榜樣。

我們不可以忘記歷史,但不要陷在歷史的回憶中走不出來。長久以來,台灣一直在台日、台美、兩岸關係中搖擺,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及定位。

目前台灣最需要改善的,是兩岸關係。台灣要走向世界,就必須打開海外市場,請問哪裡最有可能?

兩岸融合是一個過程,與其花費力氣去與大勢抗衡,不如堅定落實台灣的實力,創造台灣價值,強化台灣品牌,「融合」才不會變成「融化」。

希望昨日「天下嘉農」,成為明日「天下台灣」!

華碩 電子商務, 國泰 台灣之星, 網路業發產, 人民幣, 騰訊 京東, 華誼, 阿里巴巴 文化中國, 李嘉誠 亞洲貨櫃

華碩 / 電子商務
華碩搶進電子商務,找來電商界名將謝振豊助陣。華碩已與優達斯(Uitox)合資成立ASUS Digital InternationalADI),華碩持股逾8成,由謝振豊出任執行長。新公司將作為華碩自家的電子商城,預計4月上旬開張,首波先開賣手機ZenFone全系列商品。華碩今年力拚行銷,通路策略不斷嘗鮮,內部也研究大陸小米操作的網路直銷模式,看好網路直銷在台灣、大陸的發展機會,而決定投入。但華碩過去在電子商務的涉獵不夠豐富,因此這次找上了網路名將謝振豊。

謝振豊在電子商務歷練豐富,曾為PChome網路家庭集團的營運長,去年又成立UitoxUitox在新加坡、台灣及中國大陸均有布局,雙方一拍即合,成立合資公司。華碩發言人張偉明證實雙方的合作案,他指出,各種通路各有其價值,ZenFone開賣後,會善用各種創意的行銷方式,通路策略也會因地制宜,努力讓ZenFone銷售極大化。據了解,ADI公司資本額約3億元,華碩持股比例逾8成,華碩期盼借重謝振豊在電子商務的強項,包括資源、物流管理know-how等,因此將邀請謝振豊出任ADI執行長一職。

ADI將做為華碩自家的電子購物商城,初期先以手機銷售為主,全系列的ZenFone產品都會上架。 後續ADI除了銷售硬體產品,也會提供My ASUS應用程式APP下載的服務。Uitox的布局包括新加坡、兩岸,未來還有機會進軍歐美。Uitox目前在台灣有ASAP閃電購物網,中國大陸則是成立了飛牛網。華碩的電子商務公司,未來在中國大陸市場將會與飛牛網共同合作。

Uitox成立之初就對外宣布有四個模式,其中之一為Uitox Inside,即提供電子商務經營的know-how、工具,比方說台北5小時到貨、全台灣省24小時到貨、電子商務倉庫管理物流、金流體系、電子商務架站策略、品牌官網購物車的嵌入式服務等等。Uitox表示,此次與華碩合作就是屬於Uitox Inside的模式,該模式已經與潤泰集團、LINE等企業展開合作。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電子業過去跨入電子商務的例子有鴻海,但結果並不成功。

第二、但華碩的新事業仍然值得期待,因為是和這方面經驗豐富的Uitox合作。

第三、這是華碩自家的電子商城,並非一個獨立第三方3C產品電子商城。

第四、雖說Uitox有兩岸及新加坡的布局,但這個合資初期看來是以台灣無主。

第五、華碩羨慕小米所以希望切入電子商務,這個出發點不一定正確。小米是完全不一樣的網路直銷模式,實體有銷售反而是次要。華碩只是將電子商務當作銷售的管道之一,將來如何和現有的銷售通路融合仍然是一個問題。

國泰 / 台灣之星
國泰集團為台灣4G前景按讚,集團內企業揪團參與台灣之星增資案。繼國泰建設後,國泰金控旗下國泰人壽、國泰產險7日各認購台灣之星現增8億元、9億元,合計三家企業投資37億元,握有台灣之星逾二成股權。電信股向為壽險業鍾情標的,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等三檔上市電信股經常盤踞壽險業前十大投資名單。不過,電信股從去年4G執照標售以來,股價持續走挫。以龍頭大哥中華電信為例,股價跌破百元後一路下探,最低曾在盤中跌破80元整數關卡,但是農曆年過後,三大電信股股價都見反彈。

據了解,國泰人壽對這波電信股走勢掌握精準,研判4G執照標售作業期間,因各家業者競相喊價將不利電信股價,在去年第4季提前拋出部分電信持股,農曆年後開紅盤後又進場加碼。不僅國壽在年後進場加碼,新壽、富邦等多家壽險公司也有志一同逢低承接不少部位。

壽險投資主管表示,電信業的特色是有穩定的現金流量,在本質不變的情況下,股價大跌將拉高股息殖利率,很適合壽險公司投資。國泰人壽昨天董事會通過多項重要投資案,包括參與台灣之星現增、擬投資達勝創投12.5億元,以及擴大海外不動產投資地區,新納入東京、東南亞地區。

台灣之星目前大股東為頂新集團,近期辦理120億元現金增資,增資後股本將達180億元,上周陸續獲得國泰建設及正崴集團旗下勁永參與認購,其中國建將投入10億元,取得1億股;勁永則投入5億元,取得5,000萬股。據統計,國泰集團旗下國建、國壽、國泰產險合計將認購台灣之星現增37億元,單是國壽持股便占台灣之星增資後股本一成,三家合計握有的股權更達20.56%

國壽主管表示,參與台灣之星現增,主要是看好4G未來流量,符合壽險公司對長期收益的期待,再者,4G上路將帶動雲端業務更興盛,對行動金融業務也有所助益。4G業者從建設初期到開台的資金需求不小,以台灣之星增資後資本規模論,後續應仍有籌資需求,外界關注國泰集團是否再參與?國壽主管表示,目前尚難評論。
我們的看法:

第一、越來越多的台灣財團4G投資,這是正面的訊息。

第二、4G將徹底改變我們未來的生活,所以和許多行業都有關。

第三、台灣過去有些業者投資電信結果財力不足,非但自己受到影響,也影響了整個電信的生態環境。

第四、國泰過去投資很保守,這兩年有很大的改變,不管是資產或地區,都看見其跨出新的腳步。

網路業發產
台灣網路暨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協會(TIEA)今舉行2014年度大會及產業高峰論壇!在TIEA理事長兼PChome網路家庭董事長詹宏志登高一呼下,大會首度發表「TIEA策略會議報告」,提出台灣發展網路業的3大目標、5大綱領。詹宏志今指出,TIEA匯集了跨領域觀點,要讓政府看到網路業巨大的發展潛力,制定政策、調整法規。他期待政府能扮演點火角色,透過國發基金、國營事業、公股銀行與大型上市公司,投資網路產業,鼓勵更多創新公司成長茁壯。

據麥肯錫顧問公司指出,台灣iGDP對台灣國民生產毛額的貢獻達5.4%,並貢獻20052010年間12.7%GDP增長。資策會MIC預估,台灣電子商務市場規模將每年以兩位數成長、2015年正式突破1兆元,成為台灣「兆元產業」。相較於停滯在2.6兆的國內零售批發業,網路產業將扮演「台灣經濟新火車頭」角色。

Yahoo奇摩台灣區董事總經理陳建銘、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亦以TIEA副理事長身分現身,公布3大願景目標、5大行動綱領。3目標包括期待網路產業能扮演台灣火車頭產業、打造台灣成為亞太網路企業營運中心、讓台灣做為全球網路生活創新基地,成為網路服務輸出國。

5大作法包括:政府應鼓勵台灣的既有產業與網路產業結合。推動全球及中國100大網路公司來台設立營運據點。讓台灣成為網路企業集資中心,吸引境內或境外網路公司在台掛牌。

另外,台灣亦應加速創造網路業工作機會,吸引外籍高端網路人才。同時掌握下一個10億人口的東南亞國協市場,成立跨產業公協會推動台灣網路公司進入東南亞。
陳建銘解釋,業界今日的聲音是針對台灣網路產業面臨的困境提出解套,期望能集中台灣網路產業能量,進行升級、創新。台灣長期依賴高科技硬體產業,錯失了上一波網路產業發展契機,導致台灣競爭力正逐漸落後其他國家。

簡立峰也說,網路業應扮演火車頭產業,軟硬整合將是成功關鍵。台灣擁有深厚的IT硬體產業優勢,若能把握機會,和台灣網路新創應用緊密結合,更能提升台灣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此外,台灣也位處優越的區域地理位置,不僅鄰近中國,更可就近前進東南亞,只要能策略性推動網路發展,將可讓台灣企業掌握另一個10億人口商機的廣大市場。TIEA目前已募集超過130個團體會員,是全台灣唯一且匯集最多網路及電子商務業者的公協會組織。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的網路業和歐美及中國大陸相差太遠,可以說是1090的差別。

第二、台灣要成為亞太組織企業營運中心很難,最重要的關鍵是對網路沒有基本的認識,也缺乏相關環境。

第三、台灣要成為網路業集資中心,不適不可能,但政府一定要大幅開放陸企來台上市。陸企才是全球網路創新的來源,沒有陸企,台灣不可能變成網路氣結資中心。

第四、台灣對網路認識不夠,自然很難賦予網路企業更高的本益比,或「本夢比」

第五、推動全球或中國網路公司來台設立據點倒是有可能,google不是來了嗎?台灣吸引人的地方是良好的生活環境。

第六、但是台灣要大幅開放外籍人員來台工作,這中間可能有很多是有陸籍身分背景的。

第七、網路無國界,是完全開放,面對全球的,台灣因為不開放,所以在網路世界裡必定落後在別人X面,也很難成功。

人民幣
人民幣匯率近來劇幅波動,但不改其成為國際貨幣的大趨勢,台灣要建立人民幣離岸市場,開展台灣金融發展新的里程碑,必須更務實地知己知彼。固然台灣人民幣存款部位快速成長,累積資金池的成就令人刮目相看,但除此之外,相較於其他成熟的金融中心,不論法令制度或商品的豐富度,我們有待努力的空間仍相當大;打造出具有特色的人民幣市場,並與其他市場廣泛合作,將是關鍵的下一步棋。

觀察人民幣之所以能在國際市場快速成長,第一個原因就是國際化。在中國大陸官方有步驟地開放下,人民幣從邊境國家開始,逐漸出現貿易結算貨幣的雛形,加上香港民間長期同時流通港幣與人民幣,一方面讓人民幣得到在金融中心曝光的機會,也使得在近距離觀察的國際金融機構開始思考,如何將這些部位加以運用,都加速了人民幣商品化的進程。其次,人民幣屬於強勢貨幣,是美國聯準會宣布量化寬鬆(QE)措施逐漸退場以來,匯率相對穩定的貨幣,加上大陸鬧錢荒,本來就高的利率水位看漲不看跌。這些因素交織下,讓人民幣在國際投資者眼裡,愈來愈受到歡迎。

隨著人民幣在外流通的規模快速擴大,商品品項愈豐富,觀察到此一趨勢的各區域金融城市,都想抓住此一新興國際貨幣崛起的機遇,鼓勵境內的金融機構踴躍開發商機,並爭取境內投資人參與市場的發展,包括香港、新加坡、倫敦及台灣,均在為爭取離岸的人民幣商機而打拚。

比較對人民幣商機最有企圖心的四個市場,除台灣之外,其他均是已有規模的國際或區域金融中心,金融自由度、商品的豐富度都遠非台灣所能望其項背。台灣所擁有的,是根植於數十年來兩岸貿易往來所累積的順差部位,因此宣布開放人民幣業務以來,存款才能快速累積,目前部位僅次於香港,合計外匯指定銀行(DBU)與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元月底人民幣存款餘額超過人民幣2,100億元;市場最樂觀的預測,年底前存款餘額有機會突破人民幣4,000億元大關。

嚴格說來,相較於其他三個成熟的市場,台灣充其量只是一個成長快速的蓄金池,當這些市場大張旗鼓設計各式各樣人民幣商品時,我們既無足夠的商品來滿足投資人,也沒有足夠的去化資金管道。但這也可能是台灣的契機所在,因為我們有三個成熟市場可供取經學習。倫敦、香港、新加坡三者之間互為競爭對手,不似與台灣的友善互動關係,因而在人民幣業務上存有很大的合作可能。包括日前倫敦金融城市長來台參訪,以及不少外商銀行持續釋出與台灣合作的意願,希望透過說明會等形式,把國外市場的商品帶進台灣。凡此都凸顯藉由人民幣這個觸媒,台灣與國際金融業者間有各式的合作機會等待發掘;相同的商品,我們還可以貨比三家,引進或設計出條件最好的商品。

在整個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尤其需要認清,離岸金融之所以能夠發展,某種程度上是因為貨幣發行國本身的金融市場不夠開放,也因並非是本國貨幣,所以各離岸市場的發展,均有其特殊性與局限性,金融市場未臻發達的台灣尤其如此,引進的商品應該貴在精不在多,重點在於選對商品。要找出具有特色的人民幣商品,其實一點也不難。企業金融方面,可以鎖定適合中小企業需求的商品;消費金融則以提供高齡化社會、退休者需要的固定利率型商品為主。這些都是吻合台灣市場特性、可以好好發揮的特色商品。

台灣曾經有意發展成為亞太金融中心,卻因種種因素而未能達成這個目標。如今有機會發展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不但擁有令人欣羡的天時、地利、人和,也是一個帶動我國金融市場發展的絕佳契機。我們期待金融機構能夠善用此一契機,同時,政府主管機關在宣示目標之餘,也應有更積極的作為。

我們的看法:

第一、渣打銀行的分析用一個不同的視角:台灣與香港兩大離岸人民幣中心比較,台灣人民幣已占外幣存款的三成以上,超過香港的24%

第二、這是什麼意義?代表人民幣在台灣人生活中的意義大於香港,人民幣已成台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第三、缺少的是什麼?是相關的人民幣理財商品。那麼大的資金池,那麼小的投資工具。

第四、政府應該大幅開放寶島債,包括陸資企業,因為現在人民幣回流的速度實在太慢。

第五、政府應該成立跨部會的協調機構,如金管會、央行、陸委會和海基會,也應該廣泛徵詢民間團體的意見。

第六、目前台灣發行的人民幣計價債券只有120億,占人民幣存款5.4%,實在太少,相較之下,點心債占香港人民幣存款比率高達七成,台灣應至少將比率先提高到一、兩成。

騰訊 /京東
QQ、微信快速崛起的騰訊,多年來想進攻電子商務領域,卻始終沒有機會。這次騰訊可能以旗下的易迅等電商業務作為交換,獲取入股京東商城的機會,總價值將達到過5億美元。但京東創辦人劉強東可能想要更多,希望騰訊拿微信的用戶資料來交換。鳳凰網引述消息人士談話指出,騰訊入股京東商城的案子已經塵埃落定,總價值將達5億美元,並且將騰訊旗下的電商業務併入東,最快在本周內將公布結果。

雖然消息未獲各方證實,但是騰訊電商CEO吳宵光將前往京東擔任COO,而且騰訊網購部門也開始裁員,電商部門則進行人事凍結。網易科技則引述易迅員工談話表示,易迅7日將召開內部員工會議,可能在會中宣布併購消息。

然而,劉強東和京東的關係密不可分,在130日除夕當天,宣布推動美國上市案,不排除以此作為提高聘金的方法,要求騰訊拿更多、更好的條件來交換。大陸科技界人士表示,京東希望能比照騰訊收購搜狗音樂時的待遇,並且融入騰訊的客戶資源,擴大京東用戶基礎。

按照過去整合搜狗和騰訊旗下SOSO的條件,騰訊可能拿易迅和其他電商業務,例如QQ網購等,以交換京東更多股份。而劉強東為保住在董事會中的決定權,不會讓騰訊持股超過自己,因此交易上限應是在20%的股份左右。

過去騰訊也曾砸大錢作自己的電商平台,斥資20億元(人民幣,下同)成立QQ網購,或是併購易迅等,和阿里巴巴一較高下,卻始終未能夠如願。現在則是掌握手機行動購物市場,讓民眾透過微信App買東西,力圖改變過去阿里巴巴壟斷電商的情勢。

大陸最大圖書銷售網站「噹噹網」創辦人李國慶指出,騰訊如果想開拓電商業務,就必須併購京東,並且獲得控股權,否則將無法如願。李國慶強調,用戶數不一定是拓展電商天下的關鍵,因為像阿里巴巴那樣大的電商,也無法突破噹噹網在圖書銷售的地位,低價才是賣點。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互聯網巨人都在互相跨入對方的領域,騰訊和阿里巴巴競爭,當然想入股京東。

第二、京東一度要搶在阿里巴巴之前上市,才有想像的空間,如果在阿里巴巴之後,可能只有大幅折價。

第三、京東和阿里巴巴之間實力相差頗大,一直在燒錢,差一點撐不下去,上一輪融資時的價格還比在前一輪更低,是”Down Round”

第四、大陸電子商務市場夠大,可以容納兩家以上的巨型業者,不像美國只有Amazon一家。

第五、騰訊入股京東,做一個小股東,只是拿錢給京東玩,勢必會想辦方法增加其影響力,當然對京東來說,騰訊有無與倫比的策略價值和客戶基礎,所以也要適度開放自己,雙方如何找到合作的平衡點,創造雙贏,是這個交易成功的關鍵。

華誼
中國媒體集團華誼兄弟將進軍好萊塢,該公司6日晚間發布公告稱,計畫聯合其他投資人共同投資1.2億至1.5億美元(新台幣3645億元)取得美國Studio 8公司部分股權。Studio 8公司由美國華納公司前總裁Jeff Robinov籌組,主要從事好萊塢電影的製作。華誼兄弟入股後,將負責該公司出品電影在大中華地區的發行事宜。

華誼兄弟表示,投資Studio 8是開展全球化戰略的一部分,為公司電影業務的國際化提供一個管道,旨在提高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至於具體持股比例、收益分配方式等內容,將依投資案進展情況在正式協議中約定。

華爾街日報率先報導華誼兄弟擬聯合其他金主共同出資數億美元,投資Robinov計畫成立的新公司,後者將運用這筆資金每年製作五部電影。報導稱,若順利完成,將是中國公司進軍美國電影製作業投資規模最大的一筆交易。受這項消息激勵,華誼兄弟股價走高,早盤收漲4.4%。該公司隨後以媒體消息可能對公司股票交易價格產生較大影響為由,申請自下午1時起暫停交易。現已確定今天復牌。

華誼兄弟曾尋求與另一家好萊塢公司Legendary Pictures合作,聯手在中國市場製作電影,但相關交易在2012年告吹。華爾街日報指出,接受華誼兄弟投資的同時,Robinov還將透過發債另外籌資數億美元。完成融資安排後,Robinov才可以和製片廠簽署發行協議。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企業都在「走出去」,連文創產業現在也開始行動。

第二、王健林到美國收購AMC,大獲全勝,所以華誼兄弟也可以到美國去投資Studio8

第三、中國電影開始國際化,代表一個里程碑,將來將台灣和亞洲其它地區遙遙拋在後面。

第四、值得注意的一點,華誼進軍國際不一定是拍中國電影,而是拍外國影片,但目的是要提高中國的國際影響力。

第五、今年柏林影展中國片囊括三項大獎,中國的影響已經開始顯現出來。

第六、之前中國的創投,比如說IDG,就已經參與過幾部好萊塢的電影投資,現在是由創投到(文創)企業,更進一步。

第七、台灣要學習大陸發展文創的決心,不要整天沉溺在本土意識中陶醉,要把台灣推向世界。

阿里巴巴 / 文化中國
香港上市公司文化中國傳播(01060-HK11日宣布,阿里巴巴集團將以62.44億元(港幣,下同)認購該公司擴大後已發行股本的60%,雙方並將挖掘線上娛樂及媒體領域商機。阿里巴巴集團透過旗下全資擁有的Alibaba Investment Ltd,按每股0.5元,認購文化中國約124.88億股新股,認購價較該公司2月底停牌前收盤價0.64元折讓約22%。文化中國傳播自225日起停牌,將於312日復牌。實際上,文化中國傳播股價在停牌前的3個交易日內已大漲56%

自去年開始,阿里巴巴在數位娛樂產業布局開始浮出水面,並且先後宣布推出手機遊戲平台,收購蝦米音樂等,並計畫進軍視頻等文化產業。新浪網報導,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曾表示,文化、教育和醫療是其關注的3個重點。香港《信報》報導,文化中國傳播主要在大陸從事媒體相關業務,包括策劃、製作、出版、投資、發行電視劇及電影,以及組織文化藝術交流活動、手機增值服務、銷售及分銷雜誌、衛星電視廣告、雜誌廣告及電視節目包裝服務。

文化中國傳播集團表示,將與阿里巴巴建立一個策略委員會,以探索於線上娛樂及媒體相關領域的未來商機。這項收購可提升該公司融資能力,增強其戰略地位及財務狀況,以利用線上娛樂及媒體相關領域的新內容製作機遇及潛在收入平台,以及促進集團業務發展。阿里巴巴集團近來大舉收購,過去1年已動用資金逾20億美元,或入股或直接收購逾10家規模較小公司。這些公司包括地圖軟體製作商、社交媒體網站、網路瀏覽器、物流公司以及一家創意源自巴黎跳蚤市場的美國網站。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阿里巴巴這輪「大採購」有章法可循。今年阿里巴巴將進行各方熱切期待的首次公開發行(IPO),屆時該公司的估值可能超過千億美元。目前,阿里巴巴正急於在IPO之前彌補其經營短板。阿里巴巴美國區總經理許潔表示,阿里努力的方向是對美國及世界其他地區的銷售。但就目前而言,阿里巴巴收購目標都是那些能幫助其抵禦騰訊和百度這類大陸國內競爭對手的初創企業。

我們的看法:

第一、和上個月在香港購買的殼公司不一樣,這是一個真正的併購。

第二、阿里巴巴正在試圖加入跨媒體平台的內涵,併購文化中國可以讓其一次購足這方面相關的資源。

第三、換言之,今年將上市的阿里巴巴不僅是一個電子商務平台,而且是中國大陸全方位的互聯網指標和代表。

第四、透過資本運作,中國大陸的文化產業已逐漸成形,而且價值越來越高。

第五、這給台灣文化產業一個啟示,實體要和網路經濟相結合,兩岸資源要相結合。

第六、馬雲關注的三個重點: 文化、教育和醫療也是台灣的強項,兩岸應好好探討如何合作。

李嘉誠 / 亞洲貨櫃
和黃系主席李嘉誠近日又再出售旗下亞洲資產,香港媒體報導,和記黃埔旗下的和記港口控股信託以港幣16.48億元(約新台幣64.39億元),出售擁有的亞洲貨櫃碼頭四成股權,給香港上市公司中遠太平洋。財華網指出,和記港口信託2011年至新加坡上市後股價表現平平,去年公司營收也下滑;本次出售表現不佳的業務,並不令人意外。未來券商仍會關注和黃在港口業務上,是否有進一步的重整動作。

東方日報報導,亞洲貨櫃碼頭股權目前由和記港口信託全資持有,交易後,和記港口信託持股量將降至40%,中遠太平洋實際持有亞洲貨櫃碼頭40%股權;剩餘股權為中海碼頭香港所有。亞洲貨櫃碼頭位於香港葵涌八號貨櫃碼頭西的商業貨櫃泊位,擁有兩個貨櫃泊位,2012年及2013年的總吞吐量分別為100萬及110萬標準箱。

中遠太平洋在13日收盤後在港交所公告稱,即將與在新加坡上市的和記港口信託成立合營企業,以收購後者全資持有的亞洲貨櫃碼頭。又稱,收購將擴大競爭力,並加強碼頭的盈利能力,提升公司巿場地位。信報報導,和記港口強調,交易是基於發展策略考慮,更可刺激香港作為珠三角航運樞紐的競爭優勢。

和記黃埔與中遠太平洋在港股的股價皆下跌;中遠太平洋收在港幣10.48元,跌幅0.76%;和記黃埔以港幣107.10元收盤,下跌1.74%,遜於大盤。值得一提的是,去年3月底至5月初,香港爆發了6年來最大的一場罷工。當地數百名碼頭工人指責李嘉誠引發社會不平等,並提出加薪等要求。和記黃埔當時表示,罷工給公司每日帶來的損失高達港幣500萬元(約新台幣1,953.6萬元),嚴重影響香港作為全球第三繁忙的集裝箱港口的營運。

我們的看法:

第一、和記港口信託2011年在新加坡上市時規模高達60億美元,是當年最大的IPO

第二、李嘉誠真不愧是一個世界級的商人,懂得全球布局,並且將資源視各地情況重新配置。

第三、賣給中資是一個必然的戰略選擇,因為中資在香港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第四、香港以前完全是資方市場,勞工沒有地位,但去年爆發有史以來最激烈的罷工行動,這是未來中國大陸也需要好好思考的地方。


第五、面臨粵港澳一體化,香港的地位只會進一步下降,特別是粵港澳大橋通車後,香港碼頭的吞吐量會被深圳和珠海這些地方逐漸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