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斯達克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陳苓,113年12月13日
科技巨擘股價「飆風再起」,相繼攀抵歷來新高,引領那斯達克綜合指數11日收盤衝破2萬點大關,締造空前紀錄。
在美股「科技七雄」中,有四家股價在11日創歷史收盤高,分別是Google母公司字母(Alphabet)、特斯拉、亞馬遜以及Meta,激勵那指11日收盤大漲1.8%至20,034.89點,一舉突破2萬點天險。
市值已全數躋身1兆美元俱樂部的科技七雄,11日市值激增約4,160億美元。字母推出突破性的量子運算晶片後,兩天來股價跳升11%;特斯拉受惠於執行長馬斯克與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交好,股價自大選日以來暴漲69%。另外,蘋果在10日改寫收盤紀錄,科技七雄中只剩輝達和微軟,尚未再創新猷。
科技七雄的亮眼表現,讓那指在美國主要指數中績效居冠,今年來大漲33%,優於標普500指數的逾27%,也勝過道瓊工業指數的17%。
但那指由巨型股主宰、估值日益高漲,讓人感到不安。那指市值前十大企業所占的指數權重,從2020年的45%升至59%。
儘管科技巨擘走升,有助那指,一旦這些巨頭失寵,高度集中將成問題。比方說,2022年拋售潮之際,Meta和特斯拉股價均重摔六成以上。
Colony集團首席市場策略師史坦堡認為,近來漲勢像是挖東牆補西牆,他預期那指今年底的強勁漲幅將在2025年上半年回吐。
然而,那指的估值水準依然遠低於20年多前網路泡沫時期的高點。LSEG Datastream資料顯示,那指目前的本益比約為36倍,為三年來最高,也高於長期平均值的27倍,但仍遠低於2000年3月的70倍。
DataTrek研究共同創辦人拉比表示,相較於1990年代末期到2000年代初期,那指近來的漲勢不算什麼,因為漲勢較慢,看起來也還沒達到難以為繼的地步。
Truist諮詢服務公司共同投資長萊納說,人工智慧(AI)仍是本波牛市的主導題材,而且近來資金重回科技巨擘,原因可能是川普2.0的政治不確定性。
美股氣勢如虹,ETF今年來流入逾1兆美元,再寫新高,打破2021年的9,200億美元紀錄。進帳最多的是先鋒的標普500指數ETF(VOO),吸金約1,000億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美國科技股又全面大漲
第二、川普當選總統對科技股是大利好
第三、川普放寬對科技股的管制
第四、像特斯拉就是最大受益者
第五、谷歌、亞馬遜也漲了很多
馬斯克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黃淑玲,113年12月13日
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持續收割耕耘與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之間關係的豐厚成果,在特斯拉股價11日收盤再創新高後,馬斯克成為全球第一位身價超過4,000億美元的富豪,刷新全球首富里程碑。
特斯拉股價11日收盤上漲5.93%至每股424.77美元,為2021年11月以來首次改寫新高紀錄。自川普11月5日贏得大選以來,特斯拉股價已飆漲69%,市值大增逾5,560億美元。
根據彭博億萬富豪指數,馬斯克的身價一舉增至4,470億美元,利多除了特斯拉股價大漲,還有他旗下的太空事業SpaceX估值躍升至約3,500億美元,讓他的財富淨值一口氣增加500億美元。
投資人樂觀預期,在川普明年1月就職後,特斯拉的自動駕駛雄心將能順利推動。各家券商的分析師過去一周以來也陸續對特斯拉的前景發表正面看法。
2022年底時,馬斯克的財富淨值一度銳減超過2,000億美元,但是在川普11月贏得大選後,馬斯克身價隨即暴增。
我們的看法:
第一、馬斯克集團最近股價大漲
第二、成為全球第一位身價超過4,000億美元的富豪
第三、主要是因為他跟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有良好關係
第四、馬斯克非常具有政治智慧
第五、這是台灣企業家要學習的地方
全球ETF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湯淑君,113年12月14日
全球指數股票型基金(ETF)資產總值已飆上15兆美元,主要受資金大舉撤出共同基金所驅動,凸顯出ETF正重塑資產管理業的面貌。
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研究公司ETFGI的數據顯示,投資人今年來累計已在各式各樣的ETF注資1.7兆美元,使基金產業管理的資產總值較2023年激增30%。美國一直是新資金注入的中心,今年來已吸引超過1兆美元的新資金流入,反映交易員趕搭華爾街股價大漲的獲利列車。
資金大舉湧入ETF,凸顯投資人跨出「被動式」指數型基金的範疇,投資觸角如今延伸至操作策略多樣化的ETF。近來人氣愈來愈旺的包括主動管理型ETF,以及投資標的以公債和公司債為主的ETF,侵蝕傳統上由共同基金主宰的領域。
顧問公司Cerulli Associates產品開發主管夏皮洛指出,ETF具備多重優勢,包括成本較低、策略創新、且與眾多投資組合「十分匹配」,使ETF結構逐漸成為投資管理業的標準結構。
貝萊德(BlackRock)、先鋒(Vanguard)和道富(State Street)是目前ETF業界三大巨頭,經營追蹤美股標普500指數的大型ETF,提供藉此廣泛投資美國各類股的管道。
同樣受歡迎的還包括追蹤其他股價指數的基金,以及槓桿型ETF,投資人可藉此擴大押注形形色色的資產,從特斯拉股票到比特幣都行。
過去三年來,已有大約2兆美元資金撤離共同基金,顯示ETF在交易時段隨時進出、價格較有彈性的特色更吸引投資人。投資ETF在美國可享稅務優惠,更增強其吸引力。
共同基金儘管人氣降溫,目前管理的資產總額仍有21.6兆美元,規模仍大於ETF,且普獲退休基金採用。近年來,被動式共同基金吸金量逆勢小幅成長。
美國投資公司協會(ICI)首席經濟學家安托妮維茲表示,資產管理業者「將讓最終投資人決定哪一種基金最吸引他們、也最符合他們的需要」。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ETF資產總值飆上15兆美元
第二、但總數量仍不敵共同基金
第三、貝萊德、先鋒和道富是目前ETF業界三大巨頭
第四、台灣ETF也快速成長
第五、ETF的優點更加吸引散戶投資人
Google三星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陳律安、記者劉芳妙,113年12月14日
Google 12日推出與三星電子合作開發的安卓XR作業系統,再度進軍智慧眼鏡與虛擬實境(VR)等頭戴裝置市場,以挑戰Meta、蘋果等同業。
隨著智慧眼鏡成為國際大廠角力的新戰場,外界看好,積極在VR應用耕耘市場的光學鏡頭廠玉晶光有望大幅受惠。
玉晶光為高純度的蘋概股,主攻iPhone鏡頭,不過,近年除了手機鏡頭之外,在VR/AR應用布局甚深,陸續切入Sony、Meta及蘋果等供應鏈,供貨VR/MR頭盔透鏡及鏡頭等。
玉晶光總經理郭英理日前表示,手機以外,玉晶光也獨供另一美系品牌的智慧眼鏡(Smart
Glasses),他看好,智慧眼鏡銷售有望藉AI提升、進一步帶動未來擴增實境(AR)產品發展。
三星明年將會發表首款搭載Google安卓XR作業系統的頭戴裝置,將展現下一世代的運算技術,這項合作的代號被稱作「無限計畫」。
這次發布的安卓XR是提供給開發者的預覽版,允許各家企業以此設計自家的延展實境(XR)裝置,例如頭戴裝置與輕量化眼鏡,同時也善用人工智慧(AI)科技的躍進。
Google希望藉此複製初代安卓作業系統的成功,該公司說,包括Sony、Xreal、Lynx Mixed Reality都致力於生產搭載XR作業系統的裝置。
主掌安卓生態系的Google主管薩瑪特(Sameer Samat)說,「XR發光的時刻就是現在,我們對相關領域並不陌生」,他指的是十年前發表的Google Glass,「這項技術在當年還不成熟,但我們從未停止相信XR的願景」。
Google與三星攜手跨入尚未飛速成長的頭戴裝置市場;蘋果今年發表要價3,499美元的Vision Pro頭戴裝置,受限於重量過重和售價過高,仍是小眾產品。不過Meta的智慧眼鏡與較便宜的VR頭戴裝置,市場反應較佳。
我們的看法:
第一、Google與三星電子合作開發安卓XR作業系統
第二、主要應用在智慧眼鏡上
第三、Google多年前曾開發智慧眼鏡,但曾失敗
第四、這次捲土重來,有可能成功
第五、未來大科技公司,彼此之間需要策略聯盟
FTC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吳慧珍,113年12月13日
在拜登政府嚴格監管下,美國今年大型併購案多以告吹收場,但隨著高唱鬆綁監管的川普政府明年上台,任命弗格森(Andrew Ferguson)接掌聯邦貿易委員會(FTC),華爾街看好2025年大型併購活動擺脫低潮升溫。
川普甫於10日宣布提名共和黨籍的現任FTC委員弗格森,取代反科技壟斷的主席麗娜汗(Lina Khan)接掌FTC。弗格森常與麗娜汗的政策站在對立面,他承諾會放寬對大型併購案的監管。麗娜汗厲行反托拉斯執法來制衡企業,谷歌母公司Alphabet、微軟等矽谷科技巨頭。
Freedom Capital Markets首席全球策略師伍茲(Jay Woods)指出,弗格森是麗娜汗屬下中出了名的異議者,「很多人認為在他領導下,以Alphabet為目標的反托拉斯案將劃下句點。」弗格森出線接掌FTC,激勵11日Alphabet股價飆漲5.5%,收在196.71美元的歷史新高。
摩根士丹利併購部門全球共同主管邁爾斯(Tom Miles)指出,回顧歷史每年總有幾件超過400億美元的併購案,2024年一件都沒有,但「大型併購交易時代未死,我們期待這類交易在2025年回歸。」
超市巨頭克羅格(Kroger)246億美元收購同業Albertsons,10日遭聯邦法官否決,美國最大超市併購案形同告吹。日本製鐵收購美國鋼鐵,遭拜登政府出手阻止;Coach母公司Tapestry去年8月提議,85億美元收購Michael Kors母公司Capri也被法官封殺。
懷抱重商主義的川普重返白宮,華爾街主管對未來友善企業的規範拍手叫好,預期明年併購動能大爆發。高盛執行長所羅門(David Solomon)表示,明年股權和併購交易數量可望超越10年平均值。
報導稱,私募股權業坐擁4兆美元資金尚未部署,美國啟動降息循環,有利於股權收購業者。據數據供應商Dealogic資料顯示,今年前11個月,全球併購金額從去年同期的2.76兆美元增至3.2兆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川普明年會鬆綁監管
第二、弗格森接掌聯邦貿易委員會
第三、2025年美國併購案會大幅成長
第四、以Alphabet為目標的反托拉斯案將劃下句點
第五、TikTok也可能敗部復活
中國智慧手機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張漢驊,113年12月13日
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競爭激烈,但隨著拉美丁美洲市場崛起,中國手機品牌大軍積極搶進。Counterpoint
Research報告指出,2024年第三季拉丁美洲智慧型手機市場出貨量年增11.2%,再創亮眼成績。從品牌來看,三星以逾三成的出貨量,穩居市場冠軍寶座;蘋果和OPPO的出貨量均呈現雙位數年增長,OPPO更是前五名品牌中增長最快的品牌,成為大黑馬。
資料顯示,11.2%的出貨量年增率,代表拉丁美洲連續五個季度維持穩定成長,市場動能十足。從品牌出貨量排行來看,三星以33%居冠,其後依次為摩托羅拉(Motorola)21%、小米15%、蘋果6%、OPPO 5%,其他品牌20%。值得注意的是,OPPO第三季在拉美地區的出貨量年增49.1%,力壓前四名的品牌。另一個出貨量呈現雙位數年增長的品牌,是蘋果的21.1%。
報告指出,OPPO在墨西哥市場仍然位列前三名,在哥倫比亞的排名則有所提升。OPPO是透過贊助音樂活動加大在哥倫比亞的行銷力度。然而,由於來自其他中國品牌的激烈競爭,OPPO在拉美其他國家擴大市占率面臨了困難。
報告稱,拉丁美洲市場吸引中國品牌的原因有三,一是拉美2024~2025年的高成長潛力;二是拉美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價格帶與中國品牌產品組合高度契合,使其能夠更好地滿足當地需求,並擴大市占率;三是智慧終端產品和移動互聯服務提供商傳音集團在中東與非洲市場已建立起穩固的地位,拉美則提供了更具吸引力的增長潛力。
Counterpoint Research副總監Sujeong Lim指出,拉美市場的政經情勢正在改善,對於中國智慧型手機品牌是一次難得的拓展機遇,特別是低價位產品能夠滿足當地消費者的需求,這將成為促進市場成長的關鍵。同時,隨著OPPO、HONOR等品牌在當地生產,這些策略將進一步增強品牌競爭力。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手機進軍拉丁美洲市場
第二、三星穩居市場冠軍寶座
第三、OPPO成長最快,成為大黑馬
第四、摩托羅拉(Motorola)市占率也有21%,該公司已被聯想收購
第五、小米15%、蘋果6%、OPPO 5%
全球併購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易起宇,113年12月12日
今年剩不到一個月,全球併購熱潮仍持續發燒,日本保險業龍頭日本生命宣布將以82億美元收購同業Resolution Life;印尼電信公司XL Axiata將與Smartfren合併,成為當地第三大電信商;德國服飾電商Zalando也將收購對手About You,進一步主宰歐洲電商市場。
日本生命11日表示,將以82億美元全現金交易,收購未持有的Resolution 77%股權,創下日本保險業歷來最大海外併購案,盼藉此立足美國市場。鑒於國內市場因人口減少和老化而成長前景有限,日本保險業者正積極拓展海外市場。
日本生命社長筒井義信表示:「我們希望在全球最大保險市場美國能有一家今後成為海外事業核心的公司。Resolution在這個市場的表現卓越,讓我們想盡早拿下這家公司。」
此外,日本生命也將以約5億澳幣(3.19億美元)收購未持有的澳洲MLC人壽20%股權,使其成為全資子公司,並將該公司與Resolution澳洲分公司合併。
另一方面,印尼的XL Axiata和Smartfren 11日宣布將合併為新公司XLSmart,合併後市值將逾104兆印尼盾(65.4億美元)。這兩家公司分別為馬來西亞Axiata集團和印尼Sinar Mars集團的印尼子公司,也是印尼第三和第四大電信商。
XLSmart將合計擁有9,450萬名用戶,市占率達27%,和第二大的Indosat Ooredoo Hutchison差距不大,但仍遠落後於市場龍頭Telkomsel的逾1.5億名用戶。
Axiata表示,新公司將透過更大的經濟規模,在印尼市場擁有更好競爭力,而且印尼電信業還有很大的成長機會,寬頻和行動上網用戶數預估未來五年將分別增長56%和18%。
總部位在柏林的Zalando 11日則宣布以每股6.5歐元收購About You,比10日收盤價溢價約67%,總收購金額約12億歐元(13億美元)。
這筆交易將使Zalando在規模4,500億歐元的歐洲時尚和生活風格市場擁有更大市占率,並預期將創造長期綜效1億歐元。
另外,日本化妝品大廠高絲(Kose)10日宣布,將斥資120億日圓-130億日圓(7,900萬美元-8,500萬美元),收購泰國美妝品牌Panpuri,並預計在月底前完成交易。這將是高絲自2014年來首筆併購案,該公司正計劃在2030年擴展海外營收占比至逾50%,高於2023年的37%。
Panpuri的產品像是護手乳、浴鹽是以天然成分製成,在泰國、香港、日本等市場都有銷售據點。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併購熱潮仍持續發燒
第二、日本生命宣布將以82億美元,收購同業Resolution Life
第三、印尼電信公司透過併購,成為當地第三大電信商
第四、明年全球併購金額將更加增加
第五、台灣企業也積極走出去海外併購
賓士BMW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陳律安,113年12月12日
為因應各自的營運逆風,德國豪華車雙雄賓士(Mercedes-Benz)與寶馬(BMW)、以及日本日產汽車(Nissan)近來都宣布改組高層人事,盼提振銷售。
賓士11日表示,目前負責大中華區業務的唐仕凱,將於明年7月底退休後離開董事會,其職將由佟歐福接手。其他離任的董事,還包括負責人事的柯萊森與負責誠信經營的白韻格。新任董事將包括蓋森,以及目前在德國馬牌擔任財務長的時琨。
BMW則在10日表示,前財務長(CFO)彼得將接替萊瑟福擔任董事長,顯示該公司正尋求一位經驗豐富的主管,帶領度過逆境。
賓士與BMW改組人事,反映出德國汽車業所面臨的艱鉅挑戰。德國車廠在重要中國大陸市場的銷售放緩,歐洲車市的復甦也相當緩慢,而且隨著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即將重返白宮,德國車廠可能面臨沉重關稅。
日產表示,執行長內田誠將留任,原本執掌北美業務的帕平(Jeremie Papin)將在明年元旦接替馬智欣(Stephen Ma)出任財務長,馬智欣則轉為負責中國業務。
由於美國與中國大陸銷售疲軟,日產陷入嚴重虧損,因為始終未能推出具市場吸引力的油電車與電動車,上半年度淨利年比銳減超過九成,被迫裁員9,000人。
彭博資訊分析師認為,日產這項人事調整只是度過現狀、爭取時間的暫時措施,並非大刀闊斧變革,日產在領導階層、產品、銷售策略及其他根本議題等困境,不是換了財務長就能解決。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汽車產業不振,紛紛重組
第二、賓士、BMW、日產都宣布高層人事改組
第三、德國車廠在中國銷售放緩
第四、日產將與本田合併,組建產業控股公司
第五、日產被迫裁員9000人
蘇姿丰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吳慧珍,113年12月12日
AI晶片大廠超微(AMD)台裔執行長蘇姿丰,獲《時代雜誌》評選為2024年度最佳執行長,表彰她過去十年成功帶領超微谷底轉型的成就,趁著AI熱潮將超微推向新高度。去年獲選《時代》年度CEO的是OpenAI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OpenAI推出聊天機器人ChatGPT,在全球颳起生成式AI旋風。
蘇姿丰2014年接掌營運低迷的超微,到今年正好滿十周年,接棒當時超微股價崩落不到3美元,在資料中心晶片的市占微不足道。
但超微這十年在蘇姿丰領軍下,重新打造旗下產品線,修補與客戶的關係,趁著AI熱潮將公司推向新高度。2022年超微市值首度超越宿敵英特爾,股價飆到140美元附近,自蘇姿丰掌舵以來漲了近50倍。不過超微股價10日收在127.74美元,今年來跌幅將近8%。
今年秋天,哈佛商學院開始將蘇姿丰對超微的管理納為教學案例。美國半導體產業史學家、《晶片戰爭》(Chip War)作者米勒(Chris Miller),把蘇姿丰翻轉超微的故事,譽為現代美國商業史上最了不起的翻身例子。
《時代雜誌》撰文指出,超微是全球中央處理器(CPU)設計的領頭羊,為個人電腦和資料中心提供動力,支撐谷歌、臉書母公司Meta、亞馬遜、微軟等科技巨擘的運作。
超微也是開發繪圖處理器(GPU)的佼佼者,聊天機器人ChatGPT等AI程式運行要靠GPU。根據11月公布的排行榜,搭載超微晶片的超級電腦,運算速度衝上榜首。
熟悉蘇姿丰的人,形容她是精明睿智的戰略家,不吝於做人才投資,也會汰除未做好份內之事的人。55歲蘇姿丰告訴《時代雜誌》,「我不認為誰生來就是領導者,我相信領導者都是訓練出來的。」
高齡88歲的超微創辦人兼首任CEO桑德斯(Jerry Sanders)指出,「我們找不到比她更適合這份職務的人。」被問到蘇姿丰有朝一日能否帶領超微打敗當今AI霸主輝達,桑德斯表示,「我認為這不是問題」。
我們的看法:
第一、蘇姿丰獲評選為2024年度最佳執行長
第二、實至名歸,也是台灣人的驕傲
第三、她過去十年曾經帶領超微從谷底翻身
第四、哈佛大學列為管理教學案例
第五、蘇姿丰及黃仁勳都是台灣之光
通用計程車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陳怡均,113年12月12日
汽車巨擘通用(GM)10日宣布,旗下握有多數股權、陷入虧損的Cruise事業將停止自駕計程車Robotaxi的開發,此舉凸顯這家曾經積極投入這項先進技術的美國最大車廠,在不敵市況低迷的挑戰下只能鎩羽而歸。
通用放棄了開發近十年、耗資100億美元的Cruise自駕計程車計畫,表示將不會再注資發展自駕計程車,因為考量到市場競爭愈來愈激烈,而且擴大規模必須投入相當可觀的時間與資源。
通用汽車在2016年初斥資約10億美元併購Cruise,後者當時只是一家40人的矽谷新創公司。隨後幾年,通用汽車從日本軟銀(SoftBank)、本田(Honda)和微軟等企業募得數十億美元的外部投資。
通用汽車從買下Cruise以來累計已經豪擲逾100億美元,Cruise未來將會聚焦研發駕駛輔助技術。
通用提到目前手握Cruise約90%股份,並打算買下剩餘股權,Cruise將與自家技術團隊合併,共同打造自駕和輔助駕駛技術。該車廠表示預計重整於明年上半年完成,屆時將可省下每年逾10億美元的支出。
此為通用汽車近期調整旗下業務再添一例。先前該車廠已宣布縮減電動車計畫、出售合資電池廠的股份、重整中國事業,擬更加專注於自身獲利事業,打造汽車皮卡車和其他大型車款。
多家車廠約在十年前開始投入發展無人駕駛技術,試圖與矽谷業者在自駕領域較勁。通用和其他車廠當時相繼與新創公司達成合作協議,擬訂此類技術商業化的時程。
然而,車廠們在發展自動駕駛系統方面並不順利,許多公司都沒能按照原訂計畫推出相關服務。另一家美國車廠福特汽車(Ford Motor)早於2022年10月關閉自動駕駛合資事業。
我們的看法:
第一、自駕計程車是未來趨勢
第二、但通用汽車旗下的Cruise事業卻虧損嚴重
第三、開發將近十年,耗資100億美元
第四、通用決定停止服務,未來只研發自駕技術
第五、通用計畫買下剩餘股權,將與自家技術團隊合併
沙漠太陽能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陳昱翔,113年12月11日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在社群平台直呼Google最新量子電腦令人驚艷之餘,強調AI等超級運算正引領人類文明進入下一個重大階段,但超級運算所帶來的驚人耗能將會是阻礙,疾呼要在所有沙漠與乾旱地區全面建置太陽能光電系統,Google執行長皮伽表態認同,兩人在社群平台一搭一唱,力推太陽能發電。
馬斯克將成為川普政府要角,即便川普不認同潔淨能源,在馬斯克倡議、皮伽表態支持下,業界認為以馬斯克瘋狂並高效率的性格,「在所有沙漠與乾旱地區全面建置太陽能光電」的想法並非不可能實現,將掀起一波大商機,台廠中,元晶(6443)與特斯拉已有太陽能電池合作關係,優先受惠,茂迪(6244)、聯合再生(3576)等台廠也沾光。
Google宣布推出最新量子運算晶片Willow,馬斯克深感興趣,並與皮伽在社群平台討論起來,皮伽建議馬斯克旗下太空新創SpaceX的星艦在太空中必須建立量子集群,此舉不僅能大幅縮短運算時間,而且有望加速人類實現太空旅行願景,讓馬斯克大感興趣。
馬斯克推文指出,人類若自詡高度文明,勢必要走向「卡爾達肖夫指數」II型,當前人類世界仍處於卡爾達肖夫指數I型,且完成度恐低於5%,為達30%左右的程度,在所有沙漠與高度乾旱的地區鋪置太陽能板是必要的措施,唯有如此,才能因應超級運算所帶來的高耗能,並同時兼顧綠能環保。
元晶已供貨特斯拉屋頂型太陽能產品輸往美國,若特斯拉未來積極在全球沙漠地帶或較為乾旱的地區加蓋太陽能板,元晶可望優先獲得合作契約,受惠最大。
茂迪方面,該公司正積極切入海外市場,並推出許多利基型產品,搶攻更多不同的應用市場。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世界資料中心成長大爆發
第二、需要很多電力
第三、要在沙漠與乾旱地區,全面建置太陽能光電系統
第四、馬斯克和Google執行長均表態認同
第五、馬斯克將瘋狂大投資太陽能,他做什麼都大手筆
歐盟衛星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林聰毅,113年12月18日
歐盟啟動了十年來最雄心勃勃的太空計畫,已與工業財團SpaceRISE簽署了為期12年、價值106億(111億美元)歐元的合約,將打造一個安全的太空通訊系統,為歐洲各國政府和人民提供高速聯網服務,欲與美國馬斯克的星鏈(Starlink)、亞馬遜的「柯伊伯計畫」(Project Kuiper)相抗衡。
歐盟的衛星群計畫Iris²,將在低地球及中地球軌道部署290顆衛星組成的通訊網路,預計在2030年初以前全面投入運營,這是繼伽利略(Galileo)導航系統和世界上最大的地球觀測網路哥白尼(Copernicus)之後歐洲第三個大型太空基礎設施計畫。
Iris²的雙重目標是為歐盟成員國的軍事、國防和外交目的提供安全的通訊服務,同時也透過這項尖端計畫重振歐盟萎靡不振的太空產業。其他潛在用途包括監控、自然災害受災區的連線,以及提供民用寬頻通訊服務。
歐盟執委會副主席薇勒庫南(Henna Virkkunen)說:「這個尖端的衛星群計畫將保護我們關鍵的基礎設施,連接我們最偏遠地區,並增加歐洲戰略自主性。」歐盟的國防和太空執委庫比柳斯(Andrius Kubilius)稱讚此次簽約是歐盟安全和國防「向前邁出重要一步」,他說,歐洲在很多方面都受到威脅,包括來自俄羅斯干擾導航訊號的威脅。
他並表示:「在戰爭時期,我們不能失去網路連線。」
Iris²的預算預估為106億歐元,其中歐盟將投資60億歐元,歐洲太空總署(ESA)將出資5.5億歐元,SpaceRISE則負責41億歐元。這項計畫最初估計需要60億歐元的經費。
SpaceRISE是一個由法國的歐洲電信衛星(Eutelsat)、西班牙的西班牙衛星(Hispasat)和盧森堡的衛星服務商SES領導的財團,成員包括歐洲航太巨人空中巴士、德國電信、義大利衛星通訊服務商Telespazio,以及法國航太、國防工業電子集團泰雷茲(Thales)
。
但對歐盟來說,這是非常晚的起步,因為與星鏈有很大差距,後者擁有6,000多顆衛星,並宣稱客戶遍布約100個國家。此外,星鏈在俄烏戰爭期間一直扮演要角,基輔的軍隊利用它來從事軍事行動。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世界衛星產業快速發展
第二、最成功是馬斯克星鏈
第三、其次是亞馬遜「柯伊伯計畫」跟台灣也有合作
第四、歐盟現在急起直追
第五、中國大陸也在積極拓展自己的衛星系統
Alphabet自駕車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葉亭均,113年12月18日
Alphabet公司旗下自駕公司Waymo於16日宣布,2025年初將開始在東京測試其自駕車,這是該公司邁向國際擴張的第一步。
Waymo尚未承諾要在東京展開商業服務,但將與日本最大計程車營運業者「日本交通公司」(Nihon
Kotsu)、計程車應用程式GO合作,開始在東京街道測試其純電動休旅車Jaguar I-PACE車輛。
起初,日本交通公司的司機將手動駕駛Waymo車輛,以便繪製東京主要地區的地圖,包括港區、新宿、澀谷、千代田、中央、品川和江東區。
這些測試駕駛員蒐集到的數據將協助訓練Waymo的AI系統。Waymo也將在美國打造一個模擬日本駕駛環境的封閉場地,測試其自駕計程車。這也代表Waymo首度要進軍右駕左行市場。
Waymo透露,這是合作夥伴關係的第一階段,將延續幾季。該公司說:「我們即將迎來東京道路之旅,讓我們有機會與當地合作夥伴、政府官員和社區組織合作,以了解新的環境。我們將學習如何讓Waymo服務東京居民。」
日本交通公司將負責Waymo在日本車輛的管理與服務。
Waymo今年在美國宣布一連串擴大服務行動。像是本月稍早宣布,2025年將在邁阿密展開新測試,且11月已在洛杉磯展開叫車服務,9月則宣布計劃與Uber合作,進軍奧斯汀與亞特蘭大。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研究,日本政府和東京都廳都認為,對該國高齡化的人口來說,自駕技術可能是一大福音。東京已經指定某些地區是自駕車的「測試區」,希望加快安全的自駕運輸系統來臨。
我們的看法:
第一、Alphabet自駕公司Waymo,將在2025年初將開始在東京測試其自駕車
第二、這是該公司邁向國際擴張的第一步
第三、Waymo在美國已經相當成功
第四、日本是未來重要市場
第五、台灣在自駕車領域,落後世界國家甚多
核
資料來源:取自中國時報 蔡佩珈,113年12月19日
為實現非核家園目標、能源轉型,台灣政府大力推動天然氣及綠能,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美國能源部前部長朱棣文18日指出,即使核能在台灣頗有爭議,但全世界多國正在擴大發展、採納核能,呼籲台灣各黨派政治人物思考重啟核能,且台灣民眾應努力說服政府重啟核能。
朱棣文199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2009年至2013年出任美國能源部長,昨受邀參加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中央研究院、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經濟研究院、政治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及台北政經學院舉辦的「永續發展的電力與動力論壇」,以「邁向電力超載及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的其他挑戰」為題演講。
他表示,台灣目前能源規畫以天然氣為主,但價格相當昂貴,且國內沒有完善儲存設施,萬一被圍攻,更將遭遇很嚴重的能源安全問題;即便未來規畫2040年40%至60%電力來自風電、光電等綠能,但會對電網、輸電基礎設施造成巨大壓力,也是間歇性能源,會受到自然條件影響。
朱棣文直言,他知道核能在台灣頗具爭議,但全世界正逐步擴大發展核能發電,美國態度也在轉變,例如美國加州原計畫關閉2座核電廠,他曾向州長表達應先提升核電廠安全性,而非直接關閉,後來便接獲核電廠確定延役20年的消息。
他強調,懂技術的人必須勇敢發聲,核能可以帶來能源安全,當風不再吹、太陽不再閃耀,電力需要更多喘息,希望各界說服不同黨派政治人物重新思考使用核能,否則化石燃料極為昂貴,也會面臨產業外移的狀況,台灣民眾應努力說服政府重啟核能。
至於核電安全性,朱棣文分析,化石燃料造成死亡率最高,核能的排序則在風能、水力後面,顯見核能更安全,也比煤炭安全1000倍。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政府積極推動非核家園
第二、和全世界的趨勢背道而馳
第三、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朱棣文,呼籲台灣重新思考、重啟核能
第四、台灣已經沒有時間,能源危機浮現
第五、再不啟動核能,能源會面臨重大危機
阿里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黃雅慧,113年12月18日
阿里巴巴昨(17)日宣布,阿里巴巴公司與另一名少數股東同意將銀泰百貨100%的股權向由雅戈爾集團和銀泰管理團隊成員組成的購買方出售,該筆交易預計讓阿里巴巴虧損約13億美元(約新台幣422億元)。
第一財經報導,有男裝第一品牌稱號的雅戈爾集團表示,這次與銀泰管理層共同投資銀泰,旨在強鏈補鏈,完善時尚生態圈。 投資完成後,雅戈爾集團將給予銀泰管理層充分的運營空間,支持銀泰進一步高質量發展。
阿里巴巴於2014年對銀泰百貨進行戰略投資,並逐步成為其控股股東。但近兩年阿里巴巴集團戰略重心向電商、雲計算+AI等業務的聚焦,並重新審視非核心業務的價值。去年12月,阿里巴巴集團通過內部信宣布籌建資產管理公司,旨在優化資本配置,提升股東價值。當時或已預示著銀泰百貨未來的某種變化。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蔡崇信在今年2月財報會上曾稱,資產負債表上依然有一些傳統實體零售業務,「這些也不是我們核心聚焦的,如果能夠完成退出的話,也是非常合理的。」當時,該回應引發外界對阿里巴巴退出銀泰、大潤發、盒馬等業務的持續猜測和關注。
事實上,阿里巴巴投資版圖正在「瘦身」,阿里巴巴自2月起相繼減持短途貨品運送及交易服務平台快狗打車、B站、陌陌、網易雲音樂等。公告顯示,目前,阿里巴巴在網易雲的持股比率已由網易雲上市時的9.98%降至不足5%。
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六個月內,包括銀泰、盒馬、高鑫零售等在內的「所有其他」業務,經調整後的EBITA虧損仍達人民幣28.45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1.7億元虧損雖有所收窄,但持續虧損的現狀無疑加劇了阿里巴巴剝離非核心業務的壓力。
我們的看法:
第一、阿里過去是走O2O(線上+線下)戰略
第二、阿里巴巴現在計畫回歸線上電商本業
第三、阿里巴巴將出售銀泰百貨
第四、該筆交易虧損13億美元
第五、阿里將會持續出售傳統零售業務
高鑫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林宸誼,113年12月18日
阿里巴巴賠本出清銀泰百貨,讓外界好奇阿里巴巴下一個想賣掉的誰?阿里巴巴持股78.7%的高鑫零售被視為下一個可能出清的公司。
2023年阿里忍痛變革,從大刀闊斧的「一拆六」,到盒馬、阿里雲暫停上市,收縮聚焦主業,阿里歷經兩套領導班子,策略變化無常。然而不變的是,靈魂人物馬雲回歸後,為阿里指出了三個方向:回歸淘寶、回歸用戶、回歸互聯網,正被新任CEO吳泳銘強有力地執行中。
高鑫零售是阿里巴巴旗下的大陸零售公司,以「大潤發」品牌在大陸經營量販店業務,今年以來,高鑫零售多次傳出售消息。3月高鑫零售宣布原CEO林小海辭任,調回阿里巴巴集團另有任用,預告出售已成目標。
高鑫零售今年10月在港交所公告,董事會接獲一名有意要約人發出的接觸函,對方表明有意在受限各種事項情況下,就公司全部已發行股份,提出附先決條件的自願有條件要約,並提出註銷公司所發行所有尚未行使購股權的購股權要約。換句話說,有人想買下高鑫零售,正在談價錢。
彭博當時引述知情人士的話表示,德弘資本和高瓴資本等潛在競購方,正考慮收購部分或全部阿里巴巴在高鑫零售的持股。目前阿里巴巴持有高鑫零售約73.66%股權,並透過投資公司持有高鑫零售5.04%股權,合計持股約78.7%。
高鑫零售財報顯示,2023財年公司營收人民幣836.6億元,年減5.1%;淨利潤人民幣1.09億元(約新台幣5億元),轉虧為盈,但2024財年上半年報顯示,高鑫零售業績再度由盈轉虧,虧損幅度也在擴大。
我們的看法:
第一、高鑫就是以前的大潤發
第二、阿里巴巴持股78.7%的高鑫零售
第三、當年尹衍樑將高鑫零售賣給阿里巴巴
第四、但已經不是賣在最高點,至少獲利了結
第五、未來可能賣給中國大陸的私募股權基金
軟銀
資料來源:取自聯合報/ 記者陳熙文 113年12月18日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十六日與日本軟體銀行集團執行長孫正義見面,川普宣布,軟銀將投資美國一千億美元,預計創造十萬個工作機會,他表示,這是對美國未來抱持信心的示範,並指出相關資金將協助美國國內人工智慧(AI)相關產業的發展。
孫正義十六日於佛州海湖莊園與川普會面,會談後共同舉行記者會,川普稱讚孫正義是這個時代最有成就的企業領袖之一,並宣布軟銀預計在接下來四年投資美國一千億美元,創造至少十萬個工作機會,並認為孫正義的決定代表他對美國選後經濟非常樂觀,是對美國未來抱持信心的重大範例。
孫正義表示,川普勝選後,他對美國經濟信心大增,因此將投資美國一千億美元,金額是他在二○一六年所提出的二倍。另外,他也希望川普上任後能為世界帶來和平。
孫正義曾在二○一六年十二月川普勝選後,做出類似承諾,宣布投資美國五百億美元,當時預計將創造五萬個工作機會,不過最後是否達成目標並無具體結果;外界認為,軟銀再度宣布投資美國,可能與川普日前承諾,凡投資逾十億美元的企業可加速獲得各項許可有關。
川普則在會中詢問孫正義,能否將一千億美元的投資金額增加到二千億美元,孫正義聽到問題後笑說,他的承諾是一千億美元,不過在川普的支持之下,他會嘗試看看。據了解,軟銀承諾的一千億元將投入AI相關產業,包括晶片、資料中心等。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日前民調發現,美國民眾對川普再度入主白宮態度兩極,百分之五十二的民眾抱持正面態度,百分之四十八的民眾則持負面態度;該民調指出,對川普抱有期待的民眾普遍希望川普對美國經濟能夠有所作為。
川普指出,軟銀宣布的投資並非特例,未來將會有企業陸續做出宣布。
我們的看法:
第一、川普和軟銀執行長孫正義很熟
第二、軟銀將投資美國一千億美元,創造十萬個工作機會
第三、這又是一個畫大餅的例子
第四、一千億美元太誇張,不一定能實現
第五、但軟銀已度過最差階段,未來會再開始積極投資
鎧俠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易起宇,113年12月19日
日本記憶體晶片大廠鎧俠(Kioxia)18日在東京證交所掛牌上市,收盤大漲約10%,凸顯出投資人對這檔日本今年第三大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的強勁需求。
彭博資訊報導,鎧俠18日掛牌後股價先跌後漲,收盤達到1,601日圓,比發行價1,455日圓高約10%,市值達到約8,630億日圓(56億美元),但仍遠低於貝恩資本主導的投資人聯盟2018年收購時所出資的180億美元。
鎧俠的前身為東芝記憶體,是目前全球第三大NAND製造商,在經過多年包含與日本政府在內的多方協商後,才得以掛牌。該公司發行價為先前提案的價格區間中點。
據日本交易所集團(JPX)數據,日本今年大多數有提供價格區間的IPO,掛牌首日收盤價都超過區間上限。
Asset Management One資產管理人岩本誠一郎表示,鎧俠的股價變動反映了投資人對其復甦的期待,其相對平易的發行價也吸引了一些買進。
彭博彙整數據顯示,鎧俠的股價淨值比(PBR)約為1.84倍,美國對手美光(Micron)則為2.67倍。
今年日本的IPO市場共籌資約9,380億日圓,達2018年來最大金額。彭博彙整數據顯示,雖然包括地鐵公司東京地下鐵(Tokyo
Metro)和X光設備製造商Rigaku控股在內的大型上市案吸引投資人注意,但今年交易件數卻下滑至十年來最低,顯示大型交易正主宰市場。
投資人正在關注鎧俠是否會和其他記憶體晶片同業一樣,受益於微軟和亞馬遜等科技大廠帶起的數兆美元全球資料中心投資熱潮。NAND記憶體的功能是用來在智慧手機和資料中心伺服器中儲存資訊。
不過,NAND價格至今尚未從疫情期間全球手機需求銳減引發的長期低迷中完全恢復。和鎧俠在日本北部合資經營製造據點的威騰電子(Western Digital)近來警告,第4季的NAND定價仍持續疲弱。
Asymmetric Advisors日本股市策略師安瓦薩德表示,目前並沒有鎧俠IPO將「引起市場熱絡」的初步跡象,「但略有起色仍是事實」。
雖然掛牌將提供鎧俠在資本密集半導體業裡另一種籌資選項,但這也將增加外界對其財務狀況的審視。
鎧俠表示,在截至9月底的上季,淨利從前一季的698億日圓增加至1,060億日圓,主因是供需平衡改善。但仍有分析師擔心該公司在高度競爭記憶體晶片市場中的前景。
Comgest投資組合經理凱伊說:「其四~五倍的市值營收比(PSR)值得討論,那或許代表半導體股在日本市場的稀缺價值,但可能也很難證明其他什麼。」
我們的看法:
第一、日本記憶體晶片大廠鎧俠成功上市
第二、市值56億美元,低於2018年收購時所出資的180億美元
第三、估值只有當年三分之一不到
第四、前身為東芝記憶體,是目前全球第三大NAND製造商
第五、日本股市短期內仍然看好
日產本田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蕭麗君,113年12月19日
全球汽車市場版圖將進行重組!日本兩大汽車製造巨擘本田與日產,已證實正進行合併談判,並尋求將三菱汽車納入其中。如果三家公司結合為一,將以逾800萬輛年銷量,躍升為僅次日本豐田、德國福斯後的全球第三大汽車集團。
合併消息傳來後,深陷財務危機的日產汽車股價18日收盤飆升23.7%,創下至少50年來最大單日漲幅,並成為日經225指數當天表現最佳個股,三菱汽車股價也收高兩成,不過本田則收跌逾3%。
據日媒報導,本田與日產汽車已經啟動合併談判、考慮建立一家控股公司,並在近期簽訂合作備忘錄(MOU)。兩家公司希望透過強化在技術與資源上的密切合作,能夠與特斯拉及中國電動車大廠進行競爭。
本田和日產是日本僅次於豐田汽車的第二大與第三大汽車業者,雙方曾在今年3月簽署合作備忘錄,就電動車與軟體領域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到了8月三菱汽車也加入了該聯盟。
日產是三菱汽車最大股東、持有約34%股權。據了解本田與日產在協商合併時,還計畫將三菱汽車納入其中,不過三菱對此並沒有立即發表回應。
與法國雷諾汽車有交叉持股結構的日產汽車,受到獲利不佳拖累,今年來股價已崩跌4成,目前市值只剩下1.53兆日圓(約82億美元)。至於本田市值則為6.64兆日圓(440億美元)。兩家公司若合而為一,將繼飛雅特克萊斯勒與PSA在2021年合併、創建Stellantis以來,汽車產業最大規模合併案。
此外本田、日產與三菱的整合,其汽車銷量也預料將超過800萬輛,躋身全球第三大汽車巨擘。
最近幾個月來,全球汽車市場正面臨大震盪。特斯拉和中國大陸電動車廠接連發起電動車價格戰,加上歐美市場需求陷入停滯,導致傳統車廠承壓日益沉重。為因應危機,歐洲最大車廠福斯日前還宣布關廠、裁員和削減工資。
美國準總統川普即將重返白宮,也讓汽車業憂心忡忡。川普日前表示將取消電動車扶持政策,還誓言將對進口車課徵關稅。由於本田與日產合併將需美國政府的嚴格審查,外界揣測川普可能尋求本田與日產讓步,作為批准交易的交換條件。
我們的看法:
第一、日本兩大汽車製造廠將進行合併
第二、全球市場版圖將進行重組
第三、日產深陷財務危機
第四、本田現已超過日產,為日本第二大汽車公司
第五、中國大陸是全世界汽車產業大贏家
鴻海/日產本田
資料來源:取自聯合報/ 國際中心,113年12月19日
日本經濟新聞與讀賣新聞報導,本田與日產汽車將討論合併,而促成這項汽車業歷史性變化背後,隱藏著台灣鴻海的身影。鴻海有意收購日產股份,促成本田與日產加速推動整合。
日本兩大車廠本田與日產證實雙方正在協商合併,以因應中國大陸汽車業競爭以及美國市場銷售低迷困境。兩大車廠十八日公布聲明表示,本田與日產正在研議未來各種合作可能,並充分利用彼此優勢。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本田社長三部敏宏十八日受訪證實,雙方「正在磋商,但尚未決定」。
NHK報導,本田和日產今年三月開始討論全面合作,並在八月達成共識,決定合作開發電動車,包括車載操作系統等軟體以及電動車零件標準化,以分攤龐大研發成本。市場人士當時表示,此舉是為追趕已在全球電動車市場搶占先機的大陸車廠。
合併將成為世界第三大車廠
本田和日產分別是日本第二與第三大車廠,僅次於豐田。去年本田售出三百九十八萬輛車,排名全球第七,日產以三百卅七萬輛排第八,兩家公司銷量合計七百卅五萬輛,合併後可望誕生全球第三大車廠,超越南韓現代汽車,僅次於豐田汽車和福斯集團。
本田與日產正尋求透過單一控股公司方式營運,預計很快為新實體簽署一項合作備忘錄,還考慮將三菱汽車納入新控股公司。日產目前是三菱大股東。
日媒稱,今年秋天開始,鴻海對日產動作開始明顯,負責電動車業務的是鴻海電動車策略長關潤,他曾是日產第三號人物,二○二三年被挖角到鴻海。
日產二○一○年就開始量產電動車,鴻海似乎希望透過投資日產,獲取製造及全球銷售能力。鴻海聚焦法國雷諾汽車持有的日產股份。雷諾在一九九九年出資取得陷入困境的日產百分之四十三股份,成為日產最大股東。規模較小的雷諾對日產擁有強大影響力,被日產視為不平等條約,一直要求修正。去年十一月,雷諾同意調降出資比率,與日產達成相互持股百分之十五協議,讓雙方關係對等。
鴻海將與雷諾談股份 驚動日產
雷諾為階段性釋出日產股份,將其暫時轉移到法國信託銀行,截至九月還有百分之廿二點八日產股份存放銀行,鴻海如取得這些股份,將能參與日產經營。
本田八月已跟日產全面業務合作,協商共用電動車零組件與車用軟體等。本田警告日產,「如果日產和鴻海合作,這裡的合作就會化為烏有」,顯示本田的焦慮。鴻海本月動作更大,傳聞關潤將在巴黎與雷諾執行長梅奧會談,日產憂心鴻海直接探詢收購日產股份,因此加快行動和本田談合併。
我們的看法:
第一、鴻海也想收購日產股份
第二、跟大股東雷諾交談
第三、但很難獲得成功,因為日本政府不會支持
第四、即使鴻海透過雷諾取得日產43%股份,也不一定能全面掌握公司
第五、雷諾在1999年出資取得日產股份,去年簽署與日產取得相互持股15%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