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長的話:谷歌,蘋果,AI新創,Adobe,淨零聯盟,X估值,散戶,瑞士,羅賓漢,阿里,陸航太,小米,vivo,AZ,貝萊德,聯想,軟銀,Meta,現代汽車,A+H上市
谷歌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鄭勝得,114年03月19日
谷歌母公司Alphabet於18日宣布達成收購協議,將以320億美元全現金收購雲端資安新創公司Wiz,創Alphabet史上最大手筆收購,有助於追趕雲端勁敵。
外媒17日就引述消息報導,谷歌母公司Alphabet擬斥資330億美元收購雲端資安新創公司Wiz,雙方正展開進一步協商,預計很快達成交易。若成功的話,這將是谷歌有史以來最大宗收購案,且有助於谷歌在競爭激烈的雲端運算市場追趕勁敵微軟與亞馬遜。
消息人士表示,此交易最快可能18日公布,但兩間公司不願多發表意見。
2024年7月,Alphabet曾提議以230億美元收購Wiz,但遭到後者拒絕、併購談判破局,其一理由是Wiz與部分投資人擔心此交易可能無法通過反壟斷審查。
Wiz後來宣布將朝著IPO上市目標邁進,如今與Alphabet重啟談判,代表併購一事出現轉機。據外媒報導,先前談判破裂的原因之一,是雙方對Wiz要作為谷歌內部獨立單位或整合到雲端運算業務裡無法取得共識。
Wiz創立於2020年,總部位於紐約,在美國與以色列皆設有據點。Wiz專注於提供雲端運算資安軟體,合作對象包括亞馬遜、微軟與谷歌等。在2024年5月新一輪募資後,Wiz估值攀升至120億美元。
若此交易順利進行,谷歌將能夠進軍資安市場,並進一步拓展雲端運算基建業務,該業務去年為該公司創造逾430億美元營收。谷歌目前在雲端運算市占排名第三,落後於亞馬遜與微軟。
這也將是谷歌迄今為止最大手筆交易,高於2012年收購摩托羅拉行動技術公司(Motorola Mobility)的125億美元。
此交易將考驗川普政府的反壟斷立場,並成為其他科技交易的風向指標。儘管外界預期川普政府將放寬拜登任內實施的反壟斷政策,但一宗創紀錄的交易案依然可能引起監管審查,特別在谷歌正面臨兩宗反壟斷訴訟之際。
我們的看法:
第一、谷歌剛完成一個超級大併購
第二、320億美元是非常大金額
第三、對象是以色列雲端資安新創公司Wiz
第四、去年曾經提議以230億美元收購,但遭到Wiz拒絕
第五、這對於谷歌而言是一大勝利
蘋果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陳穎芃,114年03月19日
蘋果為了刺激iPhone需求正醞釀推出多款全新機型,除了傳聞中的輕薄版iPhone 17 Air之外,還可望在明年推出首款摺疊機,但分析師猜測iPhone摺疊機要價不斐,入門款可能要2,000美元以上。
近日已有多位分析師爆料,預告蘋果將在明年推出首款摺疊裝置。繼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之後,廣發證券香港分析師Jeff Pu也在最新報告中透露蘋果即將推出iPhone摺疊機的消息。
科技部落格9to5Mac引述Jeff
Pu報告報導,蘋果語音助理Siri結合Apple
Intelligence的新功能推出時程延宕,導致iPhone 16升級潮雷聲大雨點小,令蘋果相當頭痛,但這個問題可望在明年解套,因為蘋果將在明年推出兩款摺疊裝置,其中之一就是iPhone摺疊機,屆時將重振iPhone需求。
據了解,蘋果醞釀推出的兩款摺疊裝置當中已有一款預定在明年下半量產。Jeff Pu也表示,蘋果近日已和上游供應商密切討論這款摺疊裝置的設計與開發細節,預計4月就會進入蘋果稱為「P1」的初步原型機開發階段。
Jeff Pu的說法和郭明錤不謀而合。郭明錤在3月初已預告,蘋果將在明年推出首款iPhone摺疊機,且價格將超過2,000美元,比目前頂級款iPhone還貴。他表示iPhone摺疊機將內建7.8吋主螢幕及5.5吋外螢幕,攤開後像一台iPad mini。
郭明錤透露除了iPhone摺疊機之外,蘋果還打算推出一款18吋螢幕的摺疊裝置,可能成為新款Mac或iPad。
目前各家分析師對iPhone摺疊機的估價普遍偏高,因為傳聞蘋果將採用高科技顯示器技術呈現無摺痕螢幕。巴克萊銀行分析師Tim Long預測,iPhone摺疊機入門款價格可能高達2,300美元,高階款甚至再貴好幾百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蘋果近期沒有什麼技術突破
第二、明年才要提出首款摺疊機
第三、但價格可能非常昂貴
第四、蘋果語音助理Siri推出時程延宕
第五、蘋果的AI策略不明確,已經大幅落後同業
AI新創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劉忠勇,114年03月21日
人工智慧(AI)資料中心服務業者CoreWeave將在美國推定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目標籌資多達27億美元,可望成為今年規模最大的科技業上市案。
這家獲輝達(NVIDIA)支持的新創公司,將在那斯達克交易所掛牌,股票代號為CRWV,最快在本周展開投資說明會(roadshow),以吸引市場關注。據路透報導,CoreWeave計劃以每股47至55美元的區間發售4,900萬股。
英國金融時報(FT)引述消息人士報導,負責為CoreWeave承銷的投銀先前曾評估,是否將籌資規模擴大至40億美元,並討論給予該公司超過350億美元的評價。
CoreWeave成立於2017年,最初從事乙太幣(Ethereum)挖礦,但兩年後轉向AI領域。
該公司是輝達繪圖處理器(GPU)早期的大買家,目前持有超過25萬組顯卡。
CoreWeave如今向大型科技公司出租算力,客戶包括微軟、OpenAI、Meta和IBM,支援AI系統的開發。
該公司去年營收有62%來自微軟,據金融時報報導,微軟原本計劃和CoreWeave簽訂合作協議,但後來因交貨問題而告吹,CoreWeave轉而和OpenAI達成協議,未來五年內將提供運算資源,合約總額達119億美元。
CoreWeave向美國證管會(SEC)公告,2024年營收為19億美元,但淨損8.63億美元,相較之下,2023年營收為2.29億美元,淨損5.94億美元。
CoreWeave計劃上市,正值美國總統川普頻頻宣布關稅,導致美股震盪之際,連帶拖累IPO表現。
許多銀行業者原本預期,在共和黨政府主導下,IPO市場將恢復活絡,但目前市場氣氛依然不穩。
液化天然氣(LNG)出口商Venture
Global便是最近IPO市況不佳的例子。
該公司上市前一周被迫縮減IPO規模,而自1月底上市以來,股價又腰斬。
我們的看法:
第一、AI資料中心服務業者CoreWeave將上市
第二、原先目標計畫募資27億美元,最後只有15億美元
第三、主要是因為最近美股市場反應不佳
第四、另外原因是川普宣布關稅,導致股市震盪
第五、近期IPO表現都很差
Adobe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顏嘉南,114年03月20日
美國軟體大廠Adobe將人工智慧(AI)產品範圍由生成式AI,拓展至代理AI領域。該公司18日推出可作為線上行銷工具的AI代理,以促進目標客戶造訪品牌網站。
Adobe 18日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Adobe峰會揭示代理AI策略和產品,該公司為Adobe體驗平台(Adobe Experience Platform)推出的AI代理工具Agent Orchestrator,可協助品牌依據不同使用者的線上活動,針對目標客戶投放行銷訊息。
舉例來說,如果年輕用戶透過TikTok廣告進入品牌網站,可依據年輕人的個人檔案量身打造內容。若是長者點擊網搜結果進入網站,則是根據長者的個資來提供內容。
Adobe體驗雲部門資深副總裁阿胡賈(Amit Ahuja)指出,使用者越來越期待透過聊天機器人與網站互動,一如他們與ChatGPT等AI應用程式互動一樣。
Adobe在新聞稿指出,Agent Orchestrator是基於企業數據、內容和客戶瀏覽歷程的深刻語意了解。Adobe認為AI代理可以獨立運作,也可以和真人一同工作。Adobe的AI代理能夠將網站最佳化,處理重複性的內容創作任務,深入挖掘目標客戶等工作。
Adobe的工具可協助企業在了解客戶的情況下,為客戶提供服務。Adobe數位體驗業務總裁柴可拉瓦西(Anil Chakravarthy)指出,Adobe處於絕佳優勢,引領客戶進入創造力和行銷與AI相互結合的時代,大規模提供一對一的個人化服務。
Adobe雖然以Photoshop等軟體聞名,但該公司也提供一系列用於線上行銷的B2B軟體工具,這項業務占Adobe上一會計年度215億美元營收的四分之一。
我們的看法:
第一、美國軟體大廠Adobe跨足代理AI領域
第二、Adobe過去是軟體行銷大廠
第三、未來可以根據不同使用者資料,針對目標客戶投放行銷訊息
第四、Adobe引領客戶進入行銷相互結合的時代
第五、B2B線上行銷占線上四分之一
淨零聯盟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易起宇,114年03月20日
美國總統川普重返白宮後不久,華爾街六大銀行和加拿大同業相繼退出銀行業最大氣候聯盟「淨零銀行聯盟」(NZBA)。如今這股風潮似乎也吹向日本,最新宣布退出該組織的是三菱日聯金融集團(MUFG)。
彭博資訊報導,三菱日聯19日證實已經退出NZBA,為繼野村控股和三井住友金融集團後,第三家退出該聯盟的日本銀行。不過三菱日聯的地位更受矚目,該銀行不只是日本最大銀行,也是當初最早加入該聯盟的日本銀行。三菱日聯表示,今後仍將繼續致力於處理氣候變遷問題。
目前日本還有三家銀行仍屬該聯盟成員,包括瑞穗金融集團、三井住友信託集團和農林中央金庫,但三菱日聯的退出可能讓它們重新考慮。自去年11月川普勝選後,美國銀行業開始嘗試適應一個新現實,那就是氣候政策並不受川普政府歡迎,因此去年12月開始NZBA掀起一波退出潮,包括摩根大通和高盛在內的美國六大銀行已全數退出。這股風潮也蔓延到美國境外,加拿大皇家銀行等多家加國銀行也在今年1月退出。
由聯合國召集成立的NZBA,一度代表全球40%的銀行資產,如今正和會員討論,是否應該廢除對會員的要求,即資產組合配置必須符合限制全球暖化在攝氏1.5度內的目標。
NZBA發言人表示,「該聯盟的焦點仍是協助會員為淨零排碳經濟轉型提供金援。正在進行的戰略檢討,將讓該聯盟持續隨不斷變化的狀況作調整。」
為全球企業氣候目標設定標準的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SBTi)表示,將會繼續堅持限制全球暖化在攝氏1.5度內的目標,不會核准放棄該目標的企業所提出的淨零計畫。
我們的看法:
第一、川普重返白宮,不支持淨零碳排議案
第二、華爾街六大銀行先後退出「淨零銀行聯盟」
第三、現在日本銀行也退出NZBA
第四、這對市場傳遞一個錯誤訊息,也會拉慢淨零減排速度
第五、台灣如果不能加速淨零碳排,未來會被排除在供應鏈之外
X估值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季晶晶,114年03月20日
同為馬斯克名下公司,不同於特斯拉多舛的處境,社群媒體網站X的估值飆升,重返馬斯克兩年多前收購該平台時支付的440億美元水準,遠高於去年9月時的100億美元不到,此事凸顯出馬斯克成為美國總統川普的堅定盟友以來,該公司命運急轉彎。
英國金融時報(FT)引述知情人士報導,在本月稍早的一筆股權轉手交易,X的估值達到440億美元。這家公司目前還在進行新一輪的融資,目標是出售新股籌集大約20億美元,以償還馬斯克2022年為收購該平台而同意承擔的10億美元債務。
馬斯克接掌X後放寬審查,造成大量廣告商出走,營收不斷下滑。富達投資去年9月下旬披露,X估值低於100億美元。
但知情人士說,該公司2024年的稅前息前折舊攤銷前獲利(EBITDA)約12億美元,大致持平於馬斯克入主之前。
瞭解X財務狀況的人士說,有跡象表明馬斯克削減成本的計畫正在奏效,營收持續改善。但也有另一人指出,EBITDA經「大幅調整」。隨著馬斯克和川普建立起堅定的盟友情誼,包括亞馬遜在內的集團最近都增加了在X的行銷支出。
我們的看法:
第一、馬斯克兩年前以400多億美元併購推特,並改名為X
第二、之後進行大改組,有一陣子估值跌到只剩一半
第三、現在馬斯克又把X跟其AI公司合併
第四、估值在去年九月跌到連100億美元都不到,現在居然可以立刻成長4倍
第五、這是由於馬斯克和美國總統關係的緣故
散戶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劉忠勇,114年03月26日
專業基金經理人因擔憂美國總統川普的政策而大砍部位之際,散戶卻繼續湧入美國股市,且愈挫愈勇,規模逼近700億美元。
英國金融時報(FT)引述數據服務商VandaTrack的資料指出,今年來散戶淨流入美國股票和交易型基金(ETF)金額達670億美元,僅略低於去年第4季的710億美元。
在川普政府醞釀祭出反覆無常的關稅措施,及大陸人工智慧(AI)新創公司DeepSeek崛起等利空衝擊下,散戶對美股仍抱持樂觀看法。
盈透證券首席市場策略師索斯尼克(Steve Sosnick)說:「過去五年有四年,逢低買進幾乎是百試不爽的策略。」他說:「這麼長時間行之有效的做法,已自然而然養成習慣。」
散戶常聚集、以投機操作著稱的Reddit討論區Wall Street Bets上,也有用戶喊話表達相同看法:「別怕下跌、跟著去跌、跌多買多。」獨立市場策略師鮑森認為,比起市場繼續下探,投資人顯然更在意的是自己是否錯失了逢低買進的大好機會。
今年以來,標普500指數下跌2%,其中科技類股重挫8%。不過,近日再度出現跌深反彈走勢,受到川普政府可能縮小關稅打擊範圍的激勵,標普500指數本周第一天一日即反彈1.8%,收斂今年來不少頹勢。
摩根大通資料顯示,散戶投資人光是上周就買進32億美元特斯拉(Tesla)股票,以及19億美元輝達(Nvidia)股票。
索斯尼克指出,散戶對特斯拉和輝達雙倍槓桿ETF的需求同樣強勁,這些ETF會放大兩家公司股價的漲跌。他說,散戶對這類產品近乎無止境的需求「不無道理」,畢竟近期逢低買進的策略已證明有利可圖。
然而,部分機構投資人與華爾街分析師反而把散戶湧入的情況,視為一種該保持謹慎態度的理由。Bernstein分析師彼得克回想起1999年時,「連我家清潔阿姨都開始問她應該投資哪檔股票,那就是情況開始不對勁的時候了。」
我們的看法:
第一、散戶近期積極湧入美國股市,規模逼近700億美元
第二、投資ETF金額高達670億美元,僅低於去年第4季的710億美元
第三、雖然關稅政策反覆無常,但散戶對美股仍持樂觀看法
第四、過去五年有四年逢低買進,幾乎是穩賺不賠
第五、但今年股市有很大崩盤可能
瑞士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任君翔,114年03月26日
隨著川普政府帶來不確定性,美國富豪紛紛擬定應變計畫,準備把資產轉移至瑞士。
私人銀行、聯合家族辦公室及資產管理集團表示,希望在瑞士開設銀行及投資帳戶的美國客戶最近大幅增加。
支持民主黨的美國超級富豪家族因擔心資金移至海外未來可能受限,正持續把大筆現金搬離美國,在共和黨執政下提前「買保險」。
財富管理公司London and Capital共同創辦人保羅表示,最近三、四周一共接到五個案子,這些客戶資產介於3,000萬至1億美元不等。Henley
& Partners公司私人客戶常務董事加爾斯特也說,美國新政府上任後,至少有四分之一客戶向她諮詢將財富移出美國事宜。
川普在競選期間提出減稅及去管制等政見,讓市場預期他將採取親商立場;但川普上任後卻推出一連串保護主義措施,令投資人感到驚訝。
川普截至目前未直接討論祭出資本管制,但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研究員盧賓(David
Lubin)認為,川普政府為削弱美元並減少貿易逆差,可能考慮對流入美國的資金實施資本管制。
但在嚴格法規下,美國人開設瑞士銀行帳戶並非易事,例如外國帳戶稅收遵從法(FATCA)就要求外國銀行向美國國稅局回報美國帳戶持有人資訊。
我們的看法:
第一、川普帶來不確定性,美國富豪紛紛出走
第二、有些人準備把資產轉移至瑞士
第三、台灣富豪也將資產轉移至海外
第四、財富管理公司近期業務好得不得了
第五、超級富豪擔心未來資金外移可能受限
羅賓漢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林聰毅,114年03月28日
羅賓漢市場公司(Robinhood Markets)26日推出私人銀行、財富管理等服務,以及一款人工智慧(AI)投資工具,以使付費用戶也能享有以往專屬於富人的投資服務。此舉不僅凸顯該公司重視散戶對專業投資建議日益殷切的需求,還有助於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
這個散戶交易平台說,今年稍後將向其付費的黃金會員用戶推出支票和儲蓄帳戶。
Robinhood Money的副總裁兼總經理拉奧說,目的是為客戶提供私人銀行般的服務體驗。這款私人銀行產品還包括遺產規劃、稅務諮詢,以及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慈善晚宴(Met Gala)和奧斯卡頒獎典禮的入場門票等福利。
該公司並將為其每年最高繳250美元的會員,推出一項量身定製的財富管理服務,透過這項名為Robinhood Strategies的產品,用戶能夠同時購買個股和指數股票型基金(ETF),並將應稅所得減至最低,但客戶需支付0.25%的管理費。
羅賓漢今年稍後還將推出一款名為Robinhood Cortex AI的投資工具,以強化其財富管理服務,為投資人提供即時的市場分析和見解,以優化他們的投資組合。
近年來散戶日漸認為,投資不僅僅是一種嗜好,更是一種累積財富和確保財務獨立的策略途徑。美國金融顧問公司Betterment去年對散戶的調查也顯示,有理財顧問的投資人對自己的個人財務狀況更具信心。
羅賓漢資產管理公司(Robinhood Asset Management)總裁吉爾德(Steph Guild) 表示,長期以來個人化財富管理服務一直是高淨值客戶的專屬領域,而這些新產品有助於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
羅賓漢認為,用戶對加值服務的需求,有助於提高其黃金會員服務的訂閱率,並且符合該公司使一般散戶也能獲得以往專屬於超級富豪產品服務的策略。這類會員的月費為5美元、或年費50美元,拉奧表示:「我們不追逐擁有1,000萬美元的人,而是追逐其他所有人。」
今年來羅賓漢股價已大漲近三成,而那斯達克綜合指數則下跌了逾5%。
我們的看法:
第一、羅賓漢是美國最大線上交易平台
第二、羅賓漢不收手續費,吸引年輕人加入
第三、羅賓漢近期推出私人銀行、財富管理業務,意義重大
第四、同時也推出一款AI投資工具,讓付費用戶享有以往專屬富人投資服務
第五、羅賓漢的定位及市場區隔,對年輕人非常具有吸引力
阿里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黃雅慧、林薏茹,114年03月19日
大陸電商及雲端服務龍頭阿里巴巴加快推動AI發展,執行長吳泳銘高呼現有業務將「全面實現AI化」,傳正開發一系列AI原生應用,今年可能推出「AI殺手級應用」。
隨著阿里推動全面AI化,將催動AI伺服器等AI基礎建設需求激增,阿里伺服器代工協力夥伴英業達(2356)營運率先受惠。
金融時報報導,阿里所有部門已被告知,2025年的績效將透過「如何利用AI促進增長」來評估,鼓勵淘寶和天貓在內的核心電子商務部門採用更多AI技術,並將在今年推出AI殺手級應用。
報導引述知情人士說法指出,阿里各團隊正在與旗下阿里雲的通義千問工程師密切合作,共同開發能提高效率和用戶體驗的功能,並開發一系列AI原生應用,部分可能會在今年推出,「公司內部相信基於成熟AI技術的下一個殺手級應用,一個甚至比抖音更受歡迎的應用,可能很快就會出現」。
阿里積極推進AI布局,AI旗艦應用「夸克」13日才剛迎來全面升級,基於阿里通義的推理及多模態大模型,發布「AI超級框」。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夸克執行長吳嘉認為,不遠的將來,AI會思考、執行,並在過程中互動調整,完成最終交付的任務,不斷進化。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蔡崇信日前表示,AI潛在市場規模至少有10兆美元、甚至可能更大,超越交通運輸和醫療保險等產業。
為搶食龐大的AI商機,吳泳銘上(2)月宣布,未來三年將投入逾人民幣3,800億元(約新台幣1.72兆元),用於建設雲端和AI硬體基礎設施,總額超過過去十年總和,也創下大陸民營企業在雲端和AI硬體基礎建設領域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投資紀錄。
阿里巴巴旗下阿里雲以36%的市占率,穩居大陸雲端服務供應商(CSP)龍頭廠地位,台廠供應鏈中,以英業達與阿里巴巴往來最多,負責伺服器相關業務。
法人看好,隨著阿里巴巴推動全面AI化,並將推出AI殺手級應用,對AI伺服器需求將水漲船高,英業達可望大啖阿里AI大商機。
我們的看法:
第一、阿里今年加快AI發展
第二、執行長強調「全面實現AI化」
第三、今年可能推出「AI殺手級應用」
第四、很多國外公司和阿里合作,例如蘋果
第五、阿里雲以36%的市占率,穩居大陸雲端服務供應商(CSP)龍頭地位
陸航太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陳宥菘,114年03月25日
外媒報導,大陸政府正積極推動商業航太產業的發展,以追趕億萬富豪馬斯克旗下的SpaceX,縮小與美國的航太競賽差距,北京當局已向民營航太公司豪擲高達數十億美元的資金,以打造不依賴西方技術的航天產業。
華爾街日報指出,至少有六枚大陸研製的可重複使用火箭計畫今年首飛,此外,大陸首個商業發射場在去年11月投入營運。報導稱,這些商業航太公司多半沒有外國技術,它們的興起象徵著大陸航太產業技術自主化的最新進展。
在中美競爭態勢下,大陸從半導體到人工智慧領域正加速實現技術自給自足,以打造「堡壘中國」。去年,商業航太業務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今年2月大陸中央舉行的民營企業家座談會上也強調打造具有競爭力的私部門,當時與會者也包括衛星製造商銀河航太的負責人。
喬治亞理工學院助理教授海因斯(Lincoln Hines)分析,北京方面擔心僅靠國營企業,大陸將無法追上美國。他也提醒,如果大陸繼續維持以國家為主導的產業,能否實現創新並與美國競爭還是個問題。
報導指出,目前火箭領域的領導者是馬斯克的SpaceX,營運逾7,000顆星鏈(Starlink)衛星。從發射次數來看,去年SpaceX完成134次發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CASC)完成51次,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火箭都是一次性的。
深藍航天創辦人霍亮表示,他相信大陸公司能在2030年趕上SpaceX。香港顧問公司軌道門戶諮詢創辦人庫吉則認為可能需要更長時間,原因是SpaceX一直在不斷創新,而大陸的民企還面臨政府業務多交由國有企業的挑戰,這迫使他們必須付出更多努力。他預估,大陸私人企業將在本世紀末開始與SpaceX爭取發射業務。
目前,大陸已有至少兩家企業準備與SpaceX的星鏈(Starlink)競爭,分別是中國衛星網路集團和上海垣信衛星科技有限公司建設運營的「千帆星座」(又稱G60星鏈),後者獲得了上海市政府支持,並已與馬來西亞、哈薩克和巴西簽署了衛星通訊服務協議。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積極推動航太產業
第二、以追趕馬斯克旗下SpaceX
第三、大陸從半導體到人工智慧領域,正加速實現技術自給自足
第四、大陸創新動力來自民營企業
第五、大陸公司希望在2030年趕上SpaceX
小米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黃雅慧,114年03月24日
小米汽車正積極在全球搶人才,連研發中心都開到BMW老家。路透指出,大陸知名品牌小米已從包括德國BMW集團在內的公司招募至少五位高階主管,據LinkedIn(領英)上資訊顯示,這是其推動在歐洲建立電動車研發中心計畫的一部分。
路透引述LinkedIn資料報導,小米去年聘請在BMW公司工作15年的Rudolf
Dittrich領導計畫中的研發中心。其他新員工還包括BMW前經理Dusan Sarac,他在LinkedIn的個人資料顯示他於本月加入歐洲研發中心;Jannis Hellwig亦由BMW跳槽到小米,擔任性能開發和整合方面的資深工程師。
此外,LinkedIn招聘頁面顯示,小米還在德國慕尼黑招聘其他幾個職位,包括高級汽車設計師、高級汽車外觀設計師和車輛動力學工程師等。顯示小米持續挖角歐洲汽車產業人才。報導引述小米方面表示,其歐洲電動汽車研發中心正在規劃中,但沒有透露細節。
一段時間以來,業內盛傳小米研發中心設在德國慕尼黑,大陸汽車媒體車東西報導,小米汽車在慕尼黑建設研發中心,而這裡也是多家歐系豪華品牌的大本營,慕尼黑既有BMW汽車的總部,又有賓士、保時捷、奧迪等車企的工廠。
同時低調挖角歐洲人才,比如前法拉利F1車隊的空氣動力學專家瑞卡德今年1月確認正式加盟小米汽車,出任首席空氣動力學工程師一職。他在空氣動力學領域擁有深厚的學術背景和近20年的豐富的賽道實戰經驗,曾就職於F1印度力量車隊、特斯拉和法拉利F1車隊等。
我們的看法:
第一、小米近期由於電動車大紅特紅
第二、小米正在積極爭取全球人才
第三、小米在德國成立研發中心
第四、從BMW挖角許多大咖
第五、台灣企業應積極向小米學習
vivo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黃雅慧,114年03月24日
無人家務成為機器人一大落地應用場景,科創板日報報導,大陸知名手機品牌vivo已成立機器人LAB(實驗室),將專注於機器人相關產品的孵化與研究。且vivo的一大研究方向為家務機器人。
IT之家報導,該部門隸屬於vivo中央研究院,主要負責機器人產品的孵化與預研工作;吳振華兼任機器人LAB負責人,無考察期,直接向vivo執行副總裁、首席運營官、中央研究院負責人胡柏山彙報。
胡柏山在2023年12月便曾表示「人形機器人也是vivo將來可以順勢切入的行業」。他當時認為「最合適做人形機器人就是手機行業,甚至沒有之一。」他曾說,vivo具備天然的兩大優勢,一是大模型將是人形機器人的大腦,vivo藍心大模型持續迭代,會讓機器人有強大的「思考」能力;二是 MR(混合現實)技術會讓機器人擁有強大空間感知能力。
據了解,vivo目前已開始招聘機器人相關領域的技術專家,工作地點包括上海、東莞、美國等地,獵聘資訊顯示最高年薪超人民幣120萬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機器人勢力全球第一
第二、vivo成立機器人實驗室,專注機器人相關產品研究
第三、其中一大研究方向為家務機器人
第四、人形機器人也是未來可能切入行列
第五、vivo認為最適合做機器人的就是手機行業
AZ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陳湘瑾,114年03月23日
英國製藥大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簡稱AZ)日宣布投資25億美元(約新台幣825億元),將在北京建立第六個全球戰略研發中心,並達成多項研發與生產合作。
AZ預計在北京的員工人數將增至1,700人。陸媒指出,如此量級的在陸投資金額,即便在現金流豐沛的跨國藥企中也屬罕見。
這項未來五年投資計畫是與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一部分,同時還包括與和鉑醫藥、元思生肽、康泰生物三家生物科技企業達成的合作協議,以及近期宣布的1.6億美元的琺博進中國收購協議。
AZ執行長Pascal Soriot表示,這筆25億美元的投資反映了AZ對北京世界級生命科學生態系統的信念、對合作和人才獲取的廣泛機會以及對中國的持續承諾,「我們的第六個戰略研發中心將與北京戰略的尖端生物學和人工智慧科學合作,成為我們為全球患者提供創新藥物的全球重要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
財新網報導,AZ在2021年已在上海啟用其大陸首個全球戰略研發中心,參與全球新藥同步研發和早期研發,通過自主研發與外部合作模式,覆蓋腫瘤、呼吸、免疫、疫苗、感染、心血管、腎臟、代謝、罕見病等疾病領域。
本次將在北京建立的大陸第二個全球戰略研發中心,將以人工智慧和數據科學實驗室為支撐,推動藥物早期研究和臨床開發。
AZ中國區在2024年營收增長11%,達64億美元,占全球收入12%。AZ曾多次公開表態,對大陸市場的中長期發展充滿信心,將一如既往地深耕大陸市場,並將在陸加大投資。
根據衛報和財新網報導,五名現任和前任AZ員工被大陸警方拘留,調查可能與資料隱私和進口無證藥品有關的行為,而前AZ中國總裁王磊因涉嫌非法進口藥品接受大陸調查已近半年。
AZ披露最新調查進展顯示,2025年1月,公司方面收到深圳海關出具的《移送審查起訴告知書》以及《鑒定意見通知書》,意見書顯示AZ涉嫌逃漏進口稅款金額約90萬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AZ是英國製藥大廠
第二、宣布投資25億美元,在北京建立第六個全球戰略研發中心
第三、意義重大,因為這代表外資肯定中國生技產業
第四、說明外資對中國大陸市場及經濟的肯定
第五、稍早之前有五名AZ員工被中國警方拘留,但這沒有影響AZ投資興趣
貝萊德
資料來源:取自自由時報 編譯魏國金,114年03月29日
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正以三十四%的折價尋求出售在上海的最後主要資產,以退出中國低迷不振的房地產市場。香港《南華早報》報導,貝萊德開價九億人民幣出售上海普陀區樓高二十七層的中港匯大廈,該價格較二○一七年從滬港聯合控股公司購入時低了三十四%。
此前貝萊德因積欠七.八億人民幣的銀行團貸款,而使其在上海濱江區兩棟商辦大樓被強制沒收,目前相關建物以七億人民幣售予不良資產公司上海鼎一投資,該價格較二○一八年收購價低逾四十%。
中國低迷的房市持續衝擊投資人的回報,貝萊德並非唯一減持中國資產的投資人。二○二四年外國投資人連續第四年為中國房市淨賣家,僅購買五十九億美元的商辦、飯店、工業與零售資產,創二○一四年來最低。
貝萊德近期與香港首富李嘉誠的長江和記實業公司達成二三○億美元全球四十三座港口交易,包含兩座巴拿馬運河戰略港口,引發中國強烈不滿。北京二十七日透過轉載港媒《大公報》評論,第四度要求「長和中止交易,否則一旦收割,恐怕一世英名要毀於一旦」。
習近平接見外商高層 美商僅4家出席
另,在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加劇中國經濟與對外貿易的不確定性之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昨與四十多位全球金融、製造與技術大廠高層會面,以提振投資人信心。他坦承,地緣政治因素已影響國際企業在中國的經商,承諾將提供透明、穩定與可預測的政策環境。
彭博報導,今年出席的外商高層為去年逾兩倍,當時主要外商為美企,今年美商僅四家。有別於去年,習也邀請媒體與會;隨著美國升高保護主義措施,此舉展現中國致力對外開放。
習近平說:「吹滅別人的燈,不會讓自己更光明,阻擋別人的路,最終只會把自己的路堵住。」呼籲外企,不盲從干擾全球產供鏈安全穩定的行為,擺脫零和博弈,促進合作共贏。
我們的看法:
第一、貝萊德是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
第二、以34%的折價尋求出售在上海的最後主要資產
第三、貝萊德因為積欠銀行貸款,以致在上海的兩棟商辦大樓被強制沒收
第四、沒收的建物資產被售予不良資產公司,比收購價低逾40%
第五、這次開價9億人民幣的資產,該價格較2017年購入時低了34%
聯想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林宸誼,114年03月29日
聯想控股昨(28)日發布2024年財報,
營收人民幣5,128億元(新台幣2.3兆元),年增18%,淨利潤人民幣76.8億元(新台幣351億元),年增1,119%,獲利大增主要得益於聯想集團在產業營運板塊的突出表現,以及投資業務因市場回暖顯著改善。
聯想控股首席執行官李蓬表示,2024年面對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帶來的挑戰與機遇,一如既往地將發展新質生產力、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放在核心位置,加強抗風險能力,透過持續的技術創新與管理優化,確保整體業務穩健經營。同時,公司緊抓科技浪潮機遇,前沿領域布局效能得到持續釋放,業績與前年相比實現大幅回升。
分業務板塊來看,聯想控股的產業營運板塊收入5,082億元,年增18%。這一業務板塊中,聯想集團把握混合式人工智慧崛起機遇,整體盈利水準得到提升,PC業務以24.3%的全球市占持續鞏固行業領導地位,其中AI PC在大陸市場第4季銷量占比達15%。手機業務在海外市場營收出貨量均躋身行業前五。
產業孵化與投資板塊,重點聚焦人工智慧、積體電路、新能源、新材料等關鍵領域,營收人民幣46億元,年增5%,與前年相比虧損則大幅減少。
財報顯示,2024年聯想控股在科技創新特別是AI領域繼續投入,研發費用達人民幣158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財報指出,聯想控股圍繞AI「基礎層-技術層-模型層-平台層-應用層」投資超過270家AI企業,是目前在AI投資領域體系最完整、企業數目最多、持續時間最長的投資機構。
其中,地平線機器人、黑芝麻智慧、小馬智行於2024年成功登陸資本市場,另有多家企業進入上市輔導階段。
我們的看法:
第一、聯想是中國也是全世界最大PC公司
第二、大陸正在積極推動AI PC
第三、2024年營收增加18%、淨利率增加1119%,非常顯著
第四、聯想有積極投資許多不同領域新創企業
第五、聯想投資許多新創企業,在去年成功登入資本市場
軟銀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季晶晶、記者蕭君暉
114年03月20日
日本軟銀集團周三宣布,將以65億美元(約新台幣2,146.23億元)收購以安謀(Arm)架構打造伺服器晶片的半導體設計公司Ampere Computing,交易預計下半年完成。此舉將讓軟銀加快進軍人工智慧(AI)基礎設施領域。
AI晶片有「AI彈藥庫」之譽,軟銀先前喊出要在美、日等地大舉興建AI伺服器資料中心,收購關鍵的晶片端技術後,後續軟銀衝刺AI如虎添翼。鴻海(2317)是軟銀AI建設重要夥伴,隨軟銀AI量能更完備,鴻海跟著喊衝。
外電報導,Ampere將以獨立子公司的形式營運,保留位於加州的總部。Ampere製造用於資料中心伺服器的處理器。彭博資訊指出,Ampere由英特爾公司前高管Renee James創辦,軟銀2021年擬議以少數股權投資時,估值超過80億美元。
外電指出,Ampere擁有1,000名半導體工程師,軟銀等於買到一支能設計資料中心先進晶片、且為數不多的大型團隊。AI基礎設施支出激增,對晶片需求爆炸性成長,加上國際大廠紛紛自研晶片強化運算效能,軟銀正設法提升自身能力。
Ampere利用安謀技術發展資料中心晶片業務領域創造利基市場,其晶片可望是英特爾(Intel)和超微(AMD)銷售的x86架構晶片的替代品。Ampere加入軟銀有望取得資源且獲得更多客戶,晶片設計更具經濟效益。
軟銀董事長兼執行長孫正義在聲明中表示:「Ampere在半導體和高效運算方面的專業知識將有助於加速實現這一願景,並加深我們在美國的AI創新承諾。」
軟銀持續跨入AI資料中心市場,在美國市場方面,軟銀、OpenAI與甲骨文合資成立的星際之門(Stargate)計畫,第一座資料中心將落腳美國德州,規劃在夏天先部署1.6萬顆輝達(NVIDIA)AI晶片,2026年底前將安裝多達6.4萬顆GB200晶片。星際之門計畫團隊也在賓州、威斯康辛州與俄勒岡州、鹽湖城等地尋找潛在園區場址。
在日本市場,軟銀上周宣布,已和鴻海轉投資的夏普(Sharp)簽訂契約,將斥資約1,000億日圓收購夏普堺工廠部分土地和廠房,打造AI資料中心、目標2026年內開始運轉。
我們的看法:
第一、軟銀收購安謀半導體設計公司,意義重大
第二、軟銀加快進軍人工智慧基礎設施領域
第三、收購對象Ampere將以獨立子公司形式營運
第四、該公司有1000名半導體工程師,軟銀等於買到一隻大型團隊
第五、軟銀持續跨入AI資料中心市場
Meta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陳穎芃,114年03月26日
科技新聞網站TechCrunch引述消息報導,急於強化AI實力的Meta在近日開價8億美元求購韓國新創AI晶片公司FuriosaAI,但因發展策略不合而遭拒。
據了解,Meta自今年初開始與FuriosaAI洽談收購提案。今年2月媒體披露這項消息後,擔任FuriosaAI大股東的韓國創投公司DSC Investment Inc.股價便水漲船高,無奈最終收購談判破局,也導致DSC股價在24日暴跌15%,25日續跌0.8%。
消息稱雙方談判破局不是因為價錢談不攏,而是對於合併後的發展策略及組織架構沒有共識。據傳FuriosaAI正在進行第三輪募資,打算在3月底前募得700億韓元(約4,800萬美元),未來還打算首度公開發行股票(IPO)。
FuriosaAI創辦人June Paik在2017年創業,之前他曾在三星電子以及超微等晶片大廠累積多年經驗。FuriosaAI創業以來開發過兩款晶片,分別是Warboy及RNGD。
RNGD專為AI推論設計,由台積電5奈米製程生產並採用SK海力士的HBM3記憶體晶片。目前RNGD正由LG集團旗下AI事業及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Aramco)進行測試,日後打算用來打造AI基礎建設。今年上半年FuriosaAI將陸續提供RNGD樣品給多家客戶測試,預計今年底前上市,與輝達、超微等晶片大廠競爭。
正因如此,FuiosaAI才會被Meta相中。Meta近年為和谷歌、OpenAI及DeepSeek爭食AI大餅,投入龐大資本採購輝達晶片並建造資料中心,今年初又宣布今年AI資本支出將高達650億美元。
Meta一方面努力發展大規模語言模型(LLM),另一方面又希望降低對輝達晶片的依賴,於是在去年推出第一代自研AI推論晶片,今年又推出第二代晶片,如今更想藉由收購新創AI晶片公司來強化實力。
我們的看法:
第一、Meta積極強化AI實力
第二、透過併購來增強自身能力
第三、近期開價8億美元收購韓國新創AI公司,遭到拒絕
第四、主要原因是雙方發展策略不合
第五、台灣近年缺乏AI及半導體新創事業,特別是在半導體領域
現代汽車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鄭勝得,114年03月25日
美國財經媒體CNBC報導,韓國現代集團(Hyundai Motor)趕在4月2日美國宣布對等關稅前,宣布擴大對美投資,將在美國投資200億美元,包括在路易斯安那蓋一座50億美元的鋼鐵廠,最快24日白宮就會宣布此一投資案。
此外,為積極重返俄羅斯市場做準備,現代汽車旗下多家子公司開始在當地招募員工。顯示該公司押注俄烏衝突可能緩解,包括兩國可能達成停火協議,以及美國政府可能解除對俄羅斯的制裁措施。
現代汽車集團2023年因俄烏緊張局勢退出俄羅斯市場,現代與子公司起亞(Kia)在撤出前是該國車市主要品牌,年銷量高達37.8萬輛。但戰事與隨後的制裁,導致他們在當地的銷量大跌,過去兩年幾乎為零。
儘管面臨許多挑戰,現代旗下的汽車零件公司現代摩比斯(Hyundai Mobis)持續在俄羅斯經營子公司。現代摩比斯發言人指出:「雖然現代與起亞已撤出,但我們在俄羅斯仍維持工廠營運,並根據市場變化進行招聘。」。
今年2月,起亞開始在莫斯科招聘技術顧問與經銷商行銷人員。現代旗下的汽車零件製造商現代威亞公司(Hyundai Wia)也正在聘請品質工程師、電子工程師與營運人員。現代摩比斯也開始多個領域招聘人才,包括品質管理、工廠營運、人力資源與會計等。現代旗下的鋼鐵製造公司現代鋼鐵(Hyundai Steel)也打算為聖彼得堡子公司招募維修與管理員工。
這波招聘行動顯示出:現代汽車集團看好美國可能鬆綁對俄羅斯的制裁,並試圖把握戰後俄羅斯市場復甦的大好機會。
自戰事爆發以來,俄羅斯經濟展現十足韌性,今年經濟估成長3.6%,去年成長率甚至達4.1%。經濟持穩,加上約68萬人傷亡導致的勞動力短缺,為現代等外國企業重新進入市場創造條件。俄羅斯總統普丁近日也積極邀請企業回歸,凸顯莫斯科當局對外資回流抱持開放態度。
事實上,現代與起亞撤出俄羅斯市場時便留了一手,在出售當地工廠的合約裡加入「回購條款」,令它們得以在今年底前回購工廠,顯示該集團對俄羅斯市場的長遠佈局。但現代汽車發言人表示,目前尚未決定重返俄羅斯市場的具體計劃。
我們的看法:
第一、現代汽車將擴大對美投資
第二、在美國投資200億美元,包括蓋一座50億美元的鋼鐵廠
第三、這完全符合川普總統的要求
第四、現代汽車也希望重新進入俄羅斯市場
第五、現代汽車原本是俄羅斯的領導品牌
A+H上市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林宸誼,114年03月30日
2025年以來,大陸資本市場「A+H」上市模式擴張態勢顯著,像是寧德時代、納芯微等企業相繼披露赴港上市計畫,涉及新能源、半導體、高端製造三大熱門領域,「A+H」上市陣營持續壯大。
融資需求以及國際化戰略是企業「A+H」上市的重要動力。薩摩耶雲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表示,從融資角度看,企業透過「A+H」上市,能夠吸引大陸和國際投資者的資金。港股市場資金來源多樣,再融資制度靈活,審批流程相對簡便、耗時較短,企業可根據自身需求和市場情況,在兩個市場選擇融資方式與時機。
證券日報報導,全球鋰電龍頭寧德時代,於3月25日宣布,取得大陸證監會出具的境外發行上市備案通知書,從備案受理到獲批僅用時25天,展現出高效的審批效率。根據公告,公司計畫發行不超過2.2億股H股並在港交所上市,將成為近年來港股市場規模較大的IPO之一。
納芯微3月27日宣布,計畫發行H股股票並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此次籌畫赴港上市,公司意在拓寬融資途徑,推進國際化戰略,提升全球半導體市場競爭力。
此外,杰華特微電子等半導體企業也在積極籌備,期望借助「A+H」上市在全球半導體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
半導體記憶體廠商江波龍,於3月21日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計畫在主板掛牌上市;江波龍已於2022年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若此次順利登陸到港交所,將實現「A+H」股兩地上市。
晶澳太陽能2月22日宣布,計畫在港交所掛牌上市,目前已聘請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作為港股IPO的審計機構,正籌備相關資料。高端製造領域的領軍企業三一重工,也在今年開啟「A+H」上市進程。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資本市場正在復甦
第二、資本市場A+H上市模式擴張態勢顯著
第三、涉及新能源、半導體、高端製造三大熱門領域
第四、中國科技實力受到全世界肯定
第五、今年香港IPO市場很可能再度位居全世界前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