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2日 星期一

徐福記/雀巢 惠普/WebOS 宇昌/國發基金 生技創投/TMF 雲端 奇美 諾基亞/Vertu

徐福記 / 雀巢
台資糖果廠徐福記國際集團,7日在新加坡交易所宣布,大陸商務部6日已批准國際食品業龍頭雀巢公司,以17億美元(新台幣512.64億元)收購徐福記60%股權的交易。徐福記將在本月之內,從新加坡交易所退市。

在新加坡代表「徐福記」股權交易案的呂俊昭法律事務所說,「雀巢」採協議安排方式,以每股4.35新元(約3.5美元)分別從大眾股東手中收購43.52%股權,隨後又從徐氏家族手中收購16.48%股權,合計收購60%股權。

徐福記最大的優勢在於散裝行銷,被雀巢收購前,已對散裝糖果商構成威脅;雀巢擅長定量包產品,徐福記被收購後,應該會向定量包產品發展。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周思然表示,由於兩者市場占有率,均位於行業前五名,收購成功後雀巢對糖果市場的控制力將明顯增強,綜合競爭力得以提高。

周思然指出,「雀巢+徐福記」強強聯手策略,不僅提升了與瑪氏(Mars Inc.)、卡夫(Kraft Foods)、聯合利華(Unilever)等相抗衡的實力,而且進一步壓縮雅客、大白兔等大陸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對大陸糖果業格局,將產生顛覆性影響。徐福記日前公布2010年銷售額為6.69億瑞士法郎(新台幣217.73億元),在大陸擁有四家大型工廠,並擁有1萬6,000名員工。

雀巢成功收購徐福記,成為目前大陸食品行業中最大型的收購案。關鍵在於,徐福記總經理胡嘉遜曾表示,雀巢看中徐福記的優勢,就是通路已經覆蓋到大陸二、三線市場。徐福記希望透過雀巢的研發強項,能夠在日後打入高端市場,提升品牌價值。

廣州日報報導,「和雀巢的合作內容之一就是共同合作研發推出一些新的產品。」徐福記總經理胡嘉遜日前表示。徐福記的通路已經覆蓋到二、三線市場,這是雀巢看中它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直以來徐福記都將品牌定位在大眾消費家庭產品,和雀巢合作後會繼續加強品牌。」胡嘉遜透露,希望通過合作把雀巢研發上的強項運用到徐福記。「以後徐福記會逐漸走進高端市場,這就要依靠雀巢的發展能力。」

大陸市場人士認為,徐氏家族或想借助雀巢高端品牌平台,進入日本、歐美等國家。此外雀巢除了高端品牌平台外,資金和研發能力也剛好彌補徐福記的不足。資訊時報報導,同樣也是大陸目前最大沙琪瑪生產企業的徐福記,也想要聯手雀巢,進軍大陸三、四線城市的休閒食品市場。

我們的感想:

第一、徐福記終於取得中國大陸商務部獲准,突破之前某些人預測不能獲准的猜測,說明大陸商務部的決策已越來越和國際接軌。

第二、先前商務部批准百事可樂旗下必勝客併購火鍋連鎖料理小肥羊,就是一大突破,如果說連大陸民營企業被外資併購都能獲准,台資企業沒有不准的道理。

第三、徐福記將從新加坡下市,小肥羊從香港下市,台灣的主管當局應該思考,為什麼外資不能到台灣來併購上市公司並將其下市?我們若不將大門敞開外資如何能進來?

第四、徐福記和雀巢有很好的互補性:徐福記擅長於年節喜慶宴會的散裝糖果,雀巢擅長定量包產品;徐福記定位為中低檔,雀巢為高檔,可謂完美組合。

第五、徐福記老闆當初引進外資時,曾表示要賣就賣給全球前三、五名的龍頭企業,沒想到談了一家雀巢(全球第一大)就不用再談下去了,說明了台商的競爭力,以及歐美企業立足大陸市場的企圖心。

第六、如同康師傅收購百事可樂(中國)一樣,徐福記可以協助雀巢下鄉,將產品推到三、四線城市,台灣人比較能吃苦耐勞,又沒有語言和文化障礙,故在大陸市場營銷滲透力強。

第七、產品研發將來會有最可觀的發展,徐福記產品透過雀巢品牌加持,可以進軍國際;雀巢透過和徐福記合作,可以將產品線從糖果延伸到其它項目,深耕龐大的中國農村市場,未來並且可運用雙名牌策略。

第八、台灣政府應加速放寬外資企業併購台灣企業相關法規,台灣雖然市場不大,卻是外商佈局中國的關鍵支點,希望投審會和金管會能大力掃除投資障礙。

惠普 / WebOS
惠普公司9日宣布,決定讓webOS 行動作業系統變成開放原始密碼軟體(Open Source),供各界免費使用,惠普可能在2013年再嘗試推出使用webOS的平板電腦。
惠普執行長惠特曼(Meg Whitman)在接受TechCrunch科技部落格訪問時表示,將繼續研究和支持webOS,但這套作業系統將變成開放原始碼,亦即任何開發商都可以自行修改程式,且可免費使用。惠普將再嘗試生產webOS平板電腦,很可能2013年推出。

惠特曼說,惠普貢獻這套創新結晶給開放原始碼社群,將有助於新一代應用程式和裝置的發展。惠普希望藉著提供開放原始碼,鼓勵消費者電子產品製造商生產webOS平台裝置,也希望更多開發商推出應用程式。

惠普2010年以12億美元收購Palm公司後取得webOS,但始終無法扭轉這家智慧手機先驅的營運。惠普在今年7月開賣的TouchPad平板電腦就使用WebOS平台,但因為銷售不佳日前已宣布停止生產,如今webOS的走向也已塵埃落定。

webOS的特性為多工作業系統,觸控裝置螢幕可觀看多種應用軟體(app),一開始深獲科技評論家好評。不過,惠普的行動裝置始終不敵蘋果的iOS裝置與Google Android的行動裝置,開發商也無意為小眾用戶開發應用程式。

佛瑞斯特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分析師季列特表示,惠普的作法頗有創意,雖然同業可能有意向惠普購買webOS,卻不願意花大錢,如此惠普未來只需對webOS 做有限投資,且可繼續參與行動軟體領域。他說:「假如孤掌難鳴,不如張開雙手。」

恩德勒集團駐矽谷分析師恩德勒說:「個人化科技成長最快的領域就是智慧手機與平板電腦,為了蓬勃成長,惠普勢必成為這些領域的參與者。」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對惠普是一個重大的決定,雖然非高科技人士可能看不懂其中意義。未來是平台與平台的競爭,Apple和Android帶動雙平台全球資源大戰,現在WebOS又加入戰局,意義如同當年Google開放Android,未來競爭會更加多元化。

第二、台灣高科技業和惠普關係密切,應該加速在這方面的研發,政府單位如資策會也應主動出擊,試圖和HP形成高層策略聯盟。

第三、台灣過去對平台的押寶都比較偏向PC/NB,英特爾和台灣IT大廠的緊密關係就是最好例子。台灣對英特爾掏心挖肺,得到了什麼?WIMAX投入了四、五年,被英特爾一腳踢開,現在搞得不上不下,還影響到到台灣4G發展的進程,未來實在應對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平台多下功夫。

第四、這個周末讀了一本書,是「維基經濟學」作者的續作「打造維基型組織」(Macrowikinomics),非常有啟發性,是我近期讀到最好的一本書。上一本「維基經濟學」我還覺得有點曲高和寡,太小眾市場,但是這幾年臉書、Groupon等網路社群和社群經濟爆炸式的飛速發展,令人不得不重新思考「開放式平台」的意義。作為網路時代最有影響力的eBay前CEO,惠普執行長惠特曼開放WebOS的決定有劃時代的深遠意義。

宇昌 / 國發基金
國家發展基金投資宇昌案,相關文件今天將由立院經委會「解密」。曾參與宇昌的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接受電子媒體訪問時表示,輿論對蔡英文不太公平,整起事件行政院一定有紀錄,其中有沒有涉及圖利,行政院最清楚,不應該牽連無辜。

曾任宇昌生技董事與顧問的翁啟惠說,當時因為資金未到位,經營人才請蔡英文幫忙投資,蔡英文相當明確表示,投資宇昌只是幫忙,等資金到位就退出,「這個我記得很清楚」。

翁啟惠強調,「事實只有一種」,當時擔任行政院副院長的蔡英文,並不知道卸任後會擔任宇昌董事長,也不知會擔任黨主席,盼政院能把事實說清楚、講明白。除了翁啟惠昨天為蔡抱屈,當初宇昌的發起人楊育民(現為羅氏藥廠全球技術營運總裁)及陳良博(現為中研院院士)等生技大老,日前也發表聯合聲明,指出宇昌投資讓政府至今只有獲利、沒有損失,沒想到選舉期間卻被污名化為「科技型犯罪」。

民進黨發言人莊瑞雄昨認為,國民黨政治操作不惜傷害台灣科技發展的舉動,讓這些科技界人士忍不住要跳出來。事實上,宇昌案傷不了蔡英文,就算解密,也不會有什麼「精彩」的料,國民黨這樣抹黑,已把部分生技科學家給惹毛了,如果全面惹毛生技科學家,對國民黨反而不利。

翁啟惠昨表示,蔡英文當時積極推動生技產業,但是擔任行政院副院長的她,不可能預測到卸任後會當上宇昌董事長,幾個月後變成民進黨黨主席,「這個轉折太大,也都是卸任後才當的」;當時是因為宇昌團隊的生技大老們很希望借重蔡英文的能力,才拱她出來當董事長。

對於宇昌文件被列為機密,翁啟惠說,很可能是當時希望爭取合作的Genetech公司的要求,因為對方也有一位是美方的官派代表,所以希望保密。他舉國內「台灣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計畫為例,國外生技公司一樣會要求我方保密。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Corporate Finance典型的Conflict of Interest問題,由於蔡英文批准對宇昌的投資,所以她後來擔任宇昌董事長當然會引發爭議性。

第二、最近很多文創基金也碰到這個問題,文創大老本身擔任創投基金管理公司的GP(一般合夥人),將公眾募集來的資金以及政府搭配的基金投在他們所擔任管理者的文創企業上,也會形成利益衝突之慮。

第三、生技是台灣需要發展的下個重點產業,所以值得鼓勵,但是政府的獲准機制太過於僵化,要讓案子通過就必須要有所「巧思」,宇昌案就是一個巧思,但不幸卡到藍綠的政爭。

第四、我們民間業者曾經不只一次提出國發基金現行機制無法靈活因應實際產業發展資金的需求,台灣需要更好的產業基金或國家主權基金機制。國發基金的程序要很透明,審投過程很冗長,而且受到多方的監督,以及不同利益和政治團體的牽扯,根本無法因應全球劇烈的環境變遷、產業整合以及新興產業佈局等問題。由於它諸多的限制,好像要讓某個案子通過,一定要有特殊的手段,這就會比較容易產生政治的考量。

第五、本案用「極機密」處理並沒有什麼好奇怪的,因為Genetech等外國企業在作併購案也會有相同要求。問題是台灣企業要作跨國併購時,主管部門沒有同理心,一昧要求資訊揭露,完全無法配合國際併購的慣例和實務。我們建議台灣應放寬相關規定,以利跨國M&A的進行。

生技創投 / TMF
政府積極推動的生技創投基金TMF(Taiwan Medtech Fund)負責人張有德,傳出因總統大選造成募資困難,已多次向經建會主委劉憶如表達倦勤之意。劉憶如11日表示,距離募資期限至少還有半年時間,應該給張有德一些努力空間。

TMF是行政院推動「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的重點項目,由張有德出面籌組的50億元創投基金,更是整個600億元生技創投計畫中,首檔通過政府核定的基金。

據了解,張有德因為募資不順利,已向劉憶如表示「非常沮喪」,並有意退出了。張有德退出主因,是當初政府力邀張有德自美返台籌組TMF,卻又限制TMF只能設在台灣,因而無法引進國外資金;再加上原本政府承諾的公股企業20%投資,也因大選在即而緊急喊卡。

張有德在今年8月對外宣布籌組TMF時,曾找來宏碁創辦人施振榮站台,張有德並透過施振榮牽線,直接向許多科技大老說明,他對TMF未來的規劃,但多碰到軟釘子。

目前張有德尋求的投資對象,除了潤泰集團有意參與外,其他科技業多處於觀望階段,甚至當面拒絕。業界指出,民間資金之所以不肯投入,除了對生技產業不熟外,其實政府態度才是主因。

今年10月下旬,由政務委員朱敬一主持的「生技產業策略諮議會議」(BTC)熱鬧展開,張有德也以諮詢委員身分參加,其間已向許多業界人士透露「找不到錢」,依照他原訂目標,是今年12月底以前資金要全部到位,如今已進入12月,真正到位的資金1毛都沒有。

據規定,國發基金雖已核准通過投資TMF資本額20%,在張有德募資金額未達資本額75%前,該投資案不會正式啟動。換言之,若以TMF50億元的資本額計算,張有德必須先籌到37.5億元。

我們的感想:

第一、台灣不能沒有產業發展戰略,要發展戰略不能沒有資金,現在連政府主導的戰略旗艦都募不到資金,還怎麼玩下去?問題出在哪裡?

第二、吳院長當時只核准國發基金投資20%,可能是一大敗筆,顯示政府沒有十足信心,或政策無法強力支持,那民間又如何會有信心?如要順利操作,可以效法日本政府在產業整頓的魄力,至少應出一半以上的錢,就由政府大刀闊斧來主導,因為民間資本只會錦上添花,不會雪中送炭。

第三、過去創投募資的對象都是電子公司,現在傳統觀念上的民間龍頭企業也大部分是電子公司,但是「四大慘業」受創嚴重,應該沒有興趣和實力再去投資生技了,政府是否應該思考不一樣的財團新貴?

第四、為何不能讓外資投資本基金?我不懂,難道外資不能投資台灣的戰略產業?

第五、台灣應加速成立FOF「母基金」的機制,讓四大基金和保險公司的資金有良好的去處,並引導台灣企業的海外佈局和前瞻轉型。

第六、張有德可能是海外學人,不太了解台灣,才六個月不到就氣餒了,在現在全球金融動盪不安之際,任何基金募一年都是很正常的事,海外學人不能因為一點"小挫折"就指責台灣政府對其支持不夠,Welcome to the Real World!

雲端
行政院會8日將聽取經濟部雲端產業報告,雲端產業成為下世代資訊產業的「變形金剛」。明年政府第一階段將投入5-10億元經費,主力建置低碳雲、交通雲、教育雲、健康雲等4朵雲,帶動雲端技術及應用服務能量,使台灣成為輸出海外市場的練兵場。

預估2013年應用服務產值可望倍增至103億元,軟體加硬體產值合計約3,700多億元。除IBM、微軟等大廠來台設雲端研發中心外,美商A10(睿科)年底前也將來台設立雲端研發中心,鎖定開發雲端應用程序開放介面平台,可望彌補台灣的缺口。

大陸、南韓都積極佈建雲基地,國內雲端產業聯盟也投石問路,尋求與北京雲基地兩岸互補契機。行政院盼運用台灣伺服器硬體及行動裝置全球生產大國優勢,整合資訊軟硬體價值鏈,協助業者將雲端作業系統解決方案整體輸出至國外,爭取承包大陸等亞太地區雲工程。

101年起政府投入「政府雲」建置,協助業者練兵,以催生雲端產業鏈形成,提升行政效能。政院選定包括健康雲、教育雲、交通雲、低碳雲等四朵雲作為第一階段練兵的場域。每朵雲每年至少投入2~4億元,其中交通雲可建立全國路網車速資訊,通暢行車,達節能減碳目標,將有利智慧終端產業帶動。

民間也建不少私有雲,例廣達有製造雲,中華電有行動軟體雲,緯創及神通投入在醫療雲,可謂「雲彩遍遍」。經濟部將兵分二路搶食全球雲端兆元商機,資策會進攻開發私有雲商機(即企業內部建置);工研院則建置公有雲(整廠輸出資料中心)。

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這幾年是熱門話題,實際導入雲端的企業卻很少。一般談雲端也只單純從企業的電腦部門來看待,諸如:把雲端當作企業電腦系統的備份中心、資料儲存中心、更大的運算能力及機房等,屬於電腦專業技術。讓企業的經營者覺得採用雲端應該是電腦部門負責的事,甚至認為大企業才需要雲端。

事實上,雲端是讓企業成長的新策略性選項,尤其是占企業總數90%的中小企業。企業一旦進入雲端就可以透過夥伴網絡,以非常低的成本使業務成長,包括生意擴展到無國界、接觸到大量的新客戶、建立新的夥伴關係、提供新的服務管道及服務內容。

根據英國特許認證會計師公會(ACCA)第二季對歐洲中小企業所做的調查,幾乎及完全不知道雲端運算的中小企業高達50%以上。目前景氣衰退,企業不論在公司業績、獲利與IT預算都下滑,唯獨網路訊息流量每年大幅增加。隨著多媒體行動裝置的普及(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及筆記型電腦)、手機上網和行動辦公的人數增加、以及社交網路等各類應用的流行,在消費者和中小企業之間的市場快速升溫。

中小企業通常缺乏時間、金錢與人力資源去購買大型功能複雜的應用軟體,拜雲端之賜,現在可依使用量付費採用與大型企業相同的軟體。中小企業要善用雲端服務,透過網路去做許多的小生意並產生競爭優勢。亞馬遜雲端服務今年預估營收7億5千萬美元,其中60%來自中小企業市場。沒有雲端,靠花小錢去開拓市場的新企業就不會存在。

中小企業將服務移轉到雲端上運行的同時,更應思考如何創造新產品與新服務。例如透過雲端可以將垃圾桶擺在城市的任何地點、隨時監控,避免公園或馬路邊的垃圾桶滿了卻無人清理的情形,清潔隊只要專注在垃圾處理。這項新產品同時結合:太陽能、垃圾壓縮機、垃圾桶、無線通訊與軟體、雲端服務、中心管理平台軟體、垃圾工人與垃圾車調度。

由於軟體的多樣化與在地化特性,適合國人發揮腦力開發各種雲端應用軟體並累積導入的經驗,創造出雲端服務的商業應用價值與雲端軟體的附加價值,累積國家的「軟實力」,把雲端服務從國內推展到兩岸三地,甚至國際上。

我們的心得如下:

第一、台灣發展雲端,有IT產業的優勢,但也有缺陷:魄力不足、財務不精、缺乏整合。政府發展雲端的預算還不如中國大陸華為的一朵小雲。

第二、台灣雲端還是太電腦硬體導向,應該強調應用端,以及和電信設備商的聯盟。

第三、政府應該儘早設立跨部會的協調機制,並且整合私有雲和政府雲,否則雖然「雲彩遍遍」,到時可能很快就「雲消湮滅」。

第四、台灣和國際接軌有優勢,應積極打造適合Google、CISCO和IBM這些大型國家的投資環境,為其量身訂製投資項目,甚至共同開發新技術、新應用、新平台。

第五、台灣發展雲端需要大量技術和軟體人才,政府應大量開放外籍、陸籍白領人才進駐台灣。

第六、中小企業是兩岸關注的經濟焦點,也是最適合發展雲端運用的族群,值得兩岸共同努力,可以大大提高經濟生產力。Smart City 需要有 Smart Enterprise 的加持,中小企業更是創新與創意的泉源。

第七、不要忘了和中國大陸業者的合作,特別是華為,中國大陸七大新興戰略產業之一是高端信息產業包括雲端,而大陸對於雲端的交流和合作又會給予特別的政策。台灣在雲端這件事上不要把大陸看作是敵人,我們越開放,大陸只會越被動。作為信息交流的自由島,台灣有機會成為亞太雲端服務中心。

奇美
奇美電聯貸案和人事震盪餘波盪漾,加上台灣面板廠屢被國際開罰,長期競爭力頻受考驗。業界傳出,經濟部長施顏祥正安排拜訪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應該與促成面板業合併議題和奇美電聯貸案有關。

近期面板業市況低迷不振,造成面板雙虎友達和奇美電今年前三季合計虧近850億元,又屢遭國際間控告操控價格而開罰或被要求支付和解金。

奇美電更面臨重重挑戰,不僅銀行聯貸400億元迄今受阻,高層人事又出現大地震。業界傳出,奇美電狀況不斷,使得施顏祥急著要找許文龍,希望藉由雙方盡速會面,當面了解政府可以提供協助的事項,尋求為聯貸案解套的可能性。

據了解,除了關心面板業市況外,近來屢被經建會拋出的面板業合併議題,也會是施顏祥當面向許文龍溝通的重點,因為2008年金融海嘯來襲時,時任經濟部次長的施顏祥即曾為促成面板雙虎合併而奔走。據指出,當時因為友達和奇美電製程不盡相同,加上友達表示要一次吸納奇美電數萬名員工,將產生管理上的難度,因此當年無法順利促成雙虎合併。過去促成面板廠合併確實存在困難,加上推動國內DRAM廠過程中,同樣發現政府主導的難度高,主管產業的經濟部對於介入產業合併的態度,一直不像經建會積極,這次施顏祥主動出擊拜會許文龍,格外受到關注。

我們的觀察:

第一、郭台銘要統一奇美的管理權,才能進行真正的改造。銀行對郭董的帶領有信心,但是奇美的洞太大,鴻海是否又能力挽狂瀾?

第二、這是典型的「大到不能倒」(Too Big to Fail),請問台灣政府或銀行能放任奇美倒帳的可能性嗎? "電子"+"金融"兩大族群對台灣股市的影響衝擊太大了。

第三、政府可以不讓奇美倒,但是應運用足夠的籌碼強迫其積極改變,比如說整合、切割、再重組等。日本政府拿出十億美元,作為大股東,強力整合三家中小尺寸面板廠商,就是最好的例子。

第四、政府可以透過TFT-LCD產業的重組,樹立一個新的產業整合典範。政府有銀行和國發基金作為武器,鴻海手中也有很多張牌,如果雙方企圖心夠大,創意足夠,甚至可以將整合後的新公司再去和日本業者進行第二波跨地域整合,力抗韓流!

諾基亞 / Vertu
金融時報7日報導,曾稱霸手機市場的芬蘭手機大廠諾基亞(Nokia)準備出售旗下英國精品手機品牌Vertu,透過整頓旗下事業來提升競爭力。

熟知內情的人士透露,諾基亞已委任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處理出售Vertu,但此事仍處於初步階段。目前已有私募股權業者對該公司表示興趣。另外,Vertu具備的新興市場顧客基礎和交叉銷售的潛力,也可能吸引精品業者的目光。諾基亞和高盛都未對此事置評。

諾基亞未單獨提供Vertu的營收狀況,但去年度Vertu的銷售成長達兩位數,遙遙領先公司其他部門,年營收估計約在2億到3億英鎊(2.68億至4.02億美元)。

不過諾基亞以生產低價手機聞名,Vertu與母公司的業務重疊性極小。諾基亞在1998年創立Vertu,專攻不輸豪華品牌手錶的高價路線。

Vertu手機通常會鑲嵌寶石,每支售價可逾20萬英鎊(31.4萬美元),在俄羅斯、亞洲和中東地區極受歡迎,銷售據點遍布全球逾60國。

由於Vertu手機是科技產品,能提供其他精品物件所沒有的服務,如專屬秘書服務:只要按下手機側邊的按鍵,便可撥號給一組助理,代訂餐廳或計程車。

我們的觀察:

第一、Virtu是當年Nokia推出的超貴版手機,我原先以為註定會失敗,沒有人要買這種東西,沒想到現在卻是Nokia最成功的投資。

第二、全球的精品市場仍然有一定空間,香港珠寶連鎖企業周大福本周上市不畏寒流,發行規模略次於Prada,仍為香港今年以來第三大規模IPO。Virtu最主要的消費者當然來自中國大陸。台灣沒有人用Virtu,但是我上海總經理兩年前就託我從香港買Virtu,說明中國大陸用西方精品作為禮物已成時尚潮流。

第三、台灣廠商的利基不在超級奢侈品牌,而在平價奢華,有品牌就有價值,應該趕快佈局中國市場,創造品牌和通路價值。

第四、Virtu不只是硬體,還是一個旅遊精品服務的系統,提供給顧客相關量身訂製的諮詢服務,等於是一個行動的Concierge,不但創造了新商業模式,並且成功地將必需品轉為奢侈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