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5日 星期二

企業掌握了趨勢、跑在別人前面,卻可能掉進這4個坑

企業掌握了趨勢、跑在別人前面,卻可能掉進這4個坑

上週《壹週刊》宣布將結束營業,並遣散近100位員工,代表一個時代的結束。

《壹週刊》2001年進入台灣,掀起一陣狗仔文化風潮,並帶動新潮流與趨勢,最盛時期曾占台灣雜誌總銷售金額一半,但這幾年業績不斷下滑。2年前《壹週刊》停出紙版,改成網路形式,然而終究無法抵擋環境潮流。

經營企業的重點是掌握趨勢,而且要跑在別人前面。尹衍樑20年前賣掉台灣金融業務,以大潤發進軍大陸連鎖消費市場,2年前看到電商興起,毅然決然賣給阿里巴巴;李嘉誠6年前起看淡中國市場,出清大部分地產投資,轉進歐洲。現在回顧,這些都是經營之神的操作手法。

上週全球金融業有一件重大併購案,就是美國著名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以130億美元高價併購最大網路券商E-Trade,這是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美國銀行業最大併購。

這個案子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為經營風格的改變。摩根士丹利早期定位是服務大型機構法人,過去10年積極發展財富管理,也以中高收入客戶為主,但E-Trade客戶卻是完全價格導向型的低端普羅大眾,不需要財務顧問,喜歡DIY(自己做),只要便宜就好,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千禧世代。

E-Trade平均帳戶規模是6.9萬美元,相較之下,摩根士丹利平均帳戶規模17.5萬美元,是E-Trade的2.5倍。但10多年前,摩根士丹利只服務帳戶規模5百萬美元以上的富豪客戶,金融海嘯後才接收花旗原先財富管理部門,沒想到卻變成長期穩定收入來源,並成為近年超越原華爾街龍頭高盛的重要原因。

關鍵在於抓住趨勢。

過去30年投資銀行業大多布局高階市場,但如今所有業者紛紛轉向瞄準小額投資人,為什麼?第一是人口結構改變,年輕世代崛起,雖然他們不像父母那麼有錢,但卻是社會主流,凡事習慣自己動手;第二是互聯網、AI和金融科技(FinTech)興起,獲取新客戶成本極低,但卻可以取得大量其手上的資產。

最近微風百貨宣布精簡5%人力,引起業界震撼。原因不難理解,陸客近年大幅下降,現又發生新型冠狀肺炎,零售普遍蕭條,高檔業者首當其衝,這個趨勢會持續下去。

一場疫情、一紙人事聲明 揭開微風裁員真相
上週台北101著名的台菜餐廳欣葉決定不再續約,理由是101要求其做更多投資。任何地標都有權利維護一定品質,但看清趨勢也很重要。

幾年前台北市東區商圈沒落,移轉到信義區來,未來信義商圈會不會有什麼變化?值得觀察。有趣的是,近年復活的商圈是西門町,而其關鍵字正是年輕人、大眾族群,平民價格。

我們正進入一個「破壞式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的時代,2020年特別明顯,因為新經濟商業模式已經成熟,加上全球翻天覆地的變化,正是推動變革最佳時機。這種創新模式絕不可能由現有產業龍頭來發動,因為他們靠過去商業模式就活得很好,不會有動機以顛覆式創新去推翻自己。

全世界有很多行業,都存在這種例子:亞馬遜之於沃爾瑪(電商),摩根士丹利之於高盛(財富管理),亞馬遜之於IBM/微軟(公有雲平台)。

但即使看到趨勢,還是有可能犯錯。

第一種常見的錯誤是時機過早,未能將其變現。

IBM早在1997年便開發出運用人工智慧技術的電腦「深藍」,並擊敗當時世界西洋棋王,然而那時商業環境尚未成熟,以致IBM技術雖強,卻只能孤芳自賞。後來雲計算興起,IBM卻沒有看到,反而讓亞馬遜後來居上。

第二種是付出過高代價。

全球最大菸草公司Altria前年以128億美元投資電子菸公司Juul 35%,一夕之間讓這家新創公司變成全球最有價值獨角獸之一。但後來卻面臨一連串法律訴訟,去年已提撥45億美元損失。軟銀孫正義也有同樣問題,亂開高價投資Uber和WeWork,造成巨大損失。

第三是過於以技術為導向。

安卓(Andriod)作業系統發明人魯賓(Andy Rubin)是矽谷傳奇人物,早年將公司賣給谷歌,創造了手機界通用標準。他在4年前成立另一家公司Essential,最近宣布關門。這家公司的投資人包括亞馬遜、騰訊和鴻海,也曾經是一家獨角獸。

Essential的願景是開發下一代智慧型手機,號稱要比蘋果更好,成為智慧家庭的核心。但問題是手機發展已到了極限,連中國大陸都能開發出使用OLED的折疊式手機。未來關鍵不在於硬體技術,而在於軟體應用。

亞馬遜的貝佐斯就聰明多了,雖然他所開發的Fire手機也慘遭滑鐵盧,但後來推出智慧音箱Echo卻大獲成功,其使用的Alexa作業系統並成為許多其他品牌的內建系統。Echo市占率最高時有80%,現在雖掉到25%,還是市場第一。這代表智慧家庭生活的核心在音箱,而不是手機。

第四是沒有選對市場。

台灣許多新創科技公司技術雖強,但本土市場太小,又缺乏資金。上週大陸有一家生產掃地機器人的公司「石頭科技」上市,發行價人民幣271.12元,第一天漲幅84.46%,成為科創版股王,市值高達人民幣330億元。

這家公司成立只有6年,募資時由於小米正在布局智能家庭生態鏈(類似亞馬遜),便投資了他們。這個技術沒有什麼了不起,很多台灣企業都做得出來,但該公司如果在台灣,恐怕早已夭折!

結論是什麼?現在是布局未來最好的時機,一定要有以顛覆心態「跨界」的勇氣,不要做太大的賭注,但任何人都有可能「點石成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