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全自駕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本報綜合報導,114年02月26日
特斯拉全自駕功能(FSD)將開進中國大陸,對標比亞迪「天神之眼」,引爆美中車廠智慧駕駛車大戰。法人分析,特斯拉相關自動駕駛升級由台積集團助威,包括FSD部分晶片由台積電打造,相關感測封裝由台積電轉投資采鈺提供。
特斯拉25日宣布,已開始為大陸客戶分批更新軟體,升級內容包括推出在城市道路上的Autopilot自動輔助駕駛,以及駕駛室相機等。這項更新意味特斯拉FSD功能已逐步在大陸市場落地。
對於單一客戶議題與市場傳聞,台積電(2330)一貫不予評論。業界傳出,特斯拉FSD晶片升級後,轉用台積電5奈米家族(包含4奈米)製程作為主力生產夥伴,三星則提供舊款特斯拉FSD晶片生產與記憶體部分支援。
特斯拉FSD晶片背後大腦「Dojo超級電腦」主要採用台積電7奈米家族製程,並結合InFO等級系統單晶圓(SoW)先進封裝InFO-SoW提供高速運算客製化需求。此次特斯拉FSD「開進大陸」,台積電扮演要角。
另一方面,自動駕駛技術和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快速發展,特斯拉推出FSD功能,業界看好推升CMOS影像感測器(CIS)用量激增,采鈺受惠。
業界分析,CIS作為車用鏡頭成像的核心零組件,負責將光訊號轉換為電訊號,並進行類比數位訊號轉換,產生數位影像,實現車輛對周圍環境的感測功能。
采鈺董座關欣曾說,受惠電動車自駕感測技術升級與規格下放,每輛車使用更多的感測器,平價電動車也搭配自動駕駛功能,使得車用影像感測器需求將持續增加,有助采鈺營運。
陸媒報導,特斯拉已開始為大陸客戶分批更新軟體,官網介紹對應至自動變換車道、自動輔助轉向、辨識交通標示等功能,皆為FSD所對應的進階功能。
此次更新還包含駕駛室攝影機的強化,車內後視鏡上方的駕駛艙攝影機,將可以判斷駕駛者的注意力是否集中,並透過警報,提醒駕駛在智慧輔助駕駛系統啟動時將注意力集中在道路上。駕駛室攝影機視訊在車輛內部進行處理,任何人(包括特斯拉公司)均無權訪問。另外,地圖包版本也將更新至CN-2025.8-15218。
不過,想要體驗本次的升級功能,前提是要搭載全新一代自動輔助駕駛硬體HW4.0,並且選裝Autopilot自動輔助駕駛套件。
我們的看法:
第一、特斯拉積極發展全自駕功能
第二、特斯拉在中國銷量遠遠落後比亞迪
第三、特斯拉股價近期大跌,主要由於馬斯克的作風
第四、馬斯克都在搞政治,怎麼有心好好經營特斯拉?
第五、未來比亞迪和中國電動車將繼續壟斷市場
千禧世代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任君翔,114年02月24日
美國不同世代對繼承人的財富規劃作法迥異,嬰兒潮世代深怕在一夕間身無分文,在世時通常會牢牢掌控財產,而千禧與X族群則傾向於早早給予下一代更多財富。
理財顧問布萊克(Patti Black)有個顧客是36歲的小企業主,這個客戶的公司有兩名意想不到的員工,分別是他3歲及6個月大的小孩。顧客雇用自己子女,讓孩子賺取收入,以便為他們開立個人退休金帳戶(IRA),並提繳資金。
相較於年長世代,當今年輕一輩更常在生前撥款給下一代。根據嘉信理財(Charles
Schwab)針對資產超過100萬美元以上的美國人所做的調查,27-58歲的富裕人士,願意在生前將財富分給下個世代的人數,是59-76歲年齡層的兩倍以上。而年紀較長者往往會說,想在生前享受自身財產。
理財顧問認為,這不僅是個某世代更加慷慨的問題。一連串金融危機讓年長世代恐懼失去所有。而持續升高的生活成本,則使年輕世代更擔憂子女未來。
Capital Intelligence Associates財務顧問暨共同創辦人克勞斯(Mitchell
Kraus)說,年長世代親耳聽過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的狀況,使他們相信一切皆可能發生,像失去兢兢業業積累的全部積蓄,因此傾向在世時將所有財產緊握手中,以避免恐懼成真。他有位年過90歲的客戶,資產超過1,000萬美元,雖想協助小孩購屋,卻沒有直接給錢,而是提供貸款讓孩子繳納房貸。
金錢話題的禁忌程度,也存在世代差異。富達投信(Fidelity
Investments)調查顯示,一半以上的美國人說,父母從未跟他們討論關於錢的話題。但趨勢正在改變。現在有五分之四的美國人認為,與年輕世代談論金錢議題相當重要。
克勞斯說,X世代與千禧世代成長於開銷急速上升的年代,見證了在社會上立足大不易,作法因而與上一代不同。
根據人口普查局,去年12月美國的房價中位數來到42萬7千美元,相比之下2000年時只有16萬9千美元。同時,公立大學每年的學雜費,在2022-23學年已達9,750美元,而2000年時只有3,501美元。克勞斯說,「比起擔心把錢花光,(年輕世代)更在意要如何幫助孩子為美國夢而戰。」
我們的看法:
第一、千禧世代有不同的人生財富規劃
第二、很早就開始投資理財
第三、27-58歲的富裕人士提早將財富分給下個世代
第四、大部分美國人認為,與年輕世代談論金錢議題相當重要
第五、未來金融機構必須了解人輕人的需求
年輕人投資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魏紹揆,114年02月24日
美國年輕人不僅比上一輩更早開始投資,也擁抱選擇權和加密貨幣等高風險投資,且較可能繳交保證金、以融資買進股票等各種金融商品。
拜智慧手機、易於使用的券商帳戶以及交易零手續費所賜,購買股票或其他金融商品的難度大幅降低,促使美國年輕世代更早走上投資旅程。
嘉信理財(Charles Schwab)2024年的調查顯示,1997-2012年出生的Z世代首次投資的平均年齡為19歲。千禧世代(1981-1996出生)是25歲;X世代(1965-1980出生)是32歲;嬰兒潮世代(1946-1964出生)則是35歲。
嘉信理財財務規畫與財富管理董事總經理威廉斯(Rob Williams)表示,可負擔能力是人們比較早開始投資的重要原因,「不僅更容易進場,成本已降至任何財富水準的人都負擔得起」。
年輕投資人不只更容易接觸具風險的投資產品及策略,新資訊來源與社群網路的出現也助長冒險行為。Finra投資者教育基金會研究總監莫托拉(Gary Mottola)說,「現在的世界和嬰兒潮世代剛成年時相比,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例如,嬰兒潮世代年輕時沒有投資加密貨幣的選項。當時開戶不容易、交易需要更多成本、也不能買賣零股,常需要幾千美元才能開始投資」。
一部分的美國年輕人,尤其是男性和新冠疫情期間進場的投資人,較其他年紀或更年長的人更願意從事風險較高的投資。
我們的看法:
第一、年輕人比上一輩更早開始投資
第二、年輕人擁抱選擇權和加密貨幣等高風險投資
第三、年輕人習慣用智慧型手機操作線上交易
第四、Z世代(1997-2012年出生)首次投資平均年齡為19歲
第五、千禧世代(198-1996年出生)首次投資平均年齡是25歲
微軟算力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劉忠勇、記者林薏茹,114年02月25日
投資銀行TD Cowen發布報告指出,微軟已開始取消在美國租賃大量資料中心算力的租約,或不再續約,規模共「幾百個MW」,可能反映微軟對自家建設太多AI算力的疑慮。
法人指出,微軟為全球第二大雲端供應商(CSP),去年第4季市占率達24%,隨著微軟縮減資料中心算力租約規模,引發外界擔憂微軟對AI前景是否轉趨謹慎,主要伺服器代工協力廠鴻海(2317)、廣達(2382)及緯穎(6669)等,營運動能恐受拖累。
針對TD Cowen的報告,微軟24日發布新聞稿重申6月止本年度的支出目標不變,但未對TD Cowen報告置評。
TD Cowen上周五(21日)透過和供應鏈管道查詢得知,微軟身為OpenAI背後最大雲端服務支持者,已讓超過1GW的大型場地合約到期,並放棄「多項」涉及100MW的交易。
此外,微軟也停止轉換資格聲明(statement of
qualifications),這類協議下一步就是正式簽訂租約。TD Cowen指出,這種策略與Meta等競爭對手先前用來削減資本支出的做法類似。
微軟曾表示,本年度預計將在AI資料中心投入800億美元,而在1月底的財報電話會議上,執行長納德拉表示,微軟必須持續投入以滿足「倍數成長的需求」。
微軟發言人說,儘管可能會在某些領域策略調整或放緩基礎設施建設,仍將在所有地區保持強勁增長,「我們計劃在本年度投入超過800億美元於基礎設施的目標仍然不變,正以創紀錄的速度壯大,以滿足客戶需求」。
在大陸新創企業DeepSeek推出宣稱極低成本即可媲美美國技術的開源AI模型後,投資人對微軟在內的科技巨人持續龐大支出深表懷疑。
TD Cowen分析師在報告中寫道,雖然透過供應鏈查詢,尚未獲得足夠的細節來完全了解此情況的原因,初步預期可能與微軟處於供給過剩的狀態有關。但報告中也強調,這只是他們單方面的解讀。
在上周五的報告中,TD Cowen分析師指出,他們發現微軟正逐步退縮資料中心的建設和收購規模。他們留意到,微軟已讓超過1GW的大型場地的合約到期,並放棄了「多項」涉及100MW的交易。
我們的看法:
第一、去年年底全世界瘋狂投資算力
第二、但DeepSeek推出後,投資速度已放緩
第三、微軟開始取消在美國租賃大量資料中心的租約
第四、投資人對未來算力的需求表示懷疑
第五、微軟今年在AI資料中心投資仍高達800億美元
AI科技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林薏茹,114年02月25日
阿里巴巴登高一呼,領軍吹響另一場美中科技大戰的號角,鎖定AI能量建置,包括字節跳動、百度等業者積極投入,即便美國封鎖中國大陸取得高階AI晶片,但陸企在大廠領頭下,AI領域「軟硬兼施」,中國AI新創DeepSeek推出的模型更助攻晶片發展,力拚贏得AI科技大戰。
DeepSeek憑藉低成本卻高效的AI模型,在全球AI產業掀起滔天巨浪,市場認為,DeepSeek的成功等同宣示大陸即便面對美國晶片出口管制,也能持續推進技術自主化,在AI領域的創新並未因此受阻,甚至成為激起陸企衝刺AI創新的指標。
DeepSeek崛起,大陸雲端服務供應商(CSP)也力挺,騰訊雲、百度雲、阿里雲陸續上架DeepSeek模型,大量用戶需求湧入,流量迅速飆升,騰訊旗下大陸通訊軟體龍頭微信以及百度核心搜尋業務也將全面導入DeepSeek。
隨著AI模型訓練、推理成本降低,迎接隨之而來的龐大需求,陸系CSP廠也積極投資AI建設,百度即宣布將持續投資推進AI能力,進一步深化AI轉型。
大陸網路科技巨頭字節跳動2024年的AI資本支出高達800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3,608億元),相當於2024年阿里巴巴、騰訊、百度AI投資的總和,傳出字節跳動今年資本支出將超過人民幣1,500億元(約新台幣6,766億元),約一半投資在資料中心、網路設備等。
我們的看法:
第一、DeepSeek帶動全中國積極投入AI
第二、業者中最積極的是阿里巴巴
第三、鎖定AI能量建置,字節跳動、百度等已積極投入
第四、在大廠領頭下,AU領域「軟硬兼施」
第五、中國雲端服務供應商也力挺,包括騰訊雲、百度雲、阿里雲等
華為AI晶片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114年02月26日
英國金融時報(FT)引述兩名知情人士說法報導,華為生產的最先進AI晶片的「良率」,已由一年前的20%提高到接近40%,是支持中國大陸先進晶片自主的一項關鍵性突破,為中國大陸建立AI產業運算基礎設施又邁進一步。
華為已推出最新的昇騰910C(Ascend
910C)晶片,效率優於原先的910B晶片。昇騰晶片的製造「良率」提升至接近40%,也意味昇騰生產線已能夠開始賺錢;華為的目標是將良率提高到60%,達到與業界生產同級晶片的標準。
Creative Strategies顧問公司分析師里昂斯把華為此一進展,與台積電生產輝達H100 AI晶片達到60%良率相提並論;依據此一基礎,華為40%的良率將能夠商業化。
華為是與中芯國際合作生產昇騰晶片。中芯目前採用N+2製程,能夠不用極紫外光(EUV)技術生產先進晶片。消息人士指出,華為計劃今年生產10萬片910C晶片,及30萬片910B晶片;2024年華為生產20萬片910B晶片,910C晶片尚未量產。
華為的挑戰在於說服更多大陸客戶放棄輝達晶片。業界人士指出,輝達的Cuda軟體比華為提供的軟體更好用,且處理數據的速度更快。
AI業者與華為研究人員也表示,用昇騰910B晶片進行大型語言模型訓練時,運作並不好,問題出在晶片連結及記憶體上。華為正設法與夥伴廠商合作,解決軟體漏洞,並擴大910C晶片的記憶體容量。
不過在「推理」晶片領域,華為仍是挑戰輝達的前列廠商;這類晶片是用於已經過訓練的AI模型上。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積極發展AI晶片
第二、華為生產的AI晶片良率已由20%提高至接近40%
第三、華為推出最新的昇騰910C優於原先的910B
第四、台積電生產輝達H100晶片良率達到60%
第五、華為是與中芯合作生產昇騰晶片
陸企DeepSeek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劉忠勇,114年02月26日
路透引述消息人士報導,中國大陸企業正大幅增加訂購輝達(NVIDIA)H20晶片,以滿足國內對DeepSeek低成本人工智慧(AI)模型激增的需求。
報導指出,H20訂單激增,凸顯輝達在AI晶片市場的主導地位,也有助緩和外界對DeepSeek可能導致AI晶片需求下降的疑慮。
兩位消息人士告訴路透,DeepSeek上個月在全球引起廣泛關注以來,騰訊、阿里巴巴和字節跳動都「大幅增加」H20晶片訂單。H20是專為大陸市場設計的降規版晶片。
大陸伺服器製造商消息人士透露,醫療和教育等行業的中小型企業也開始購買搭載DeepSeek模型和輝達H20晶片的AI伺服器。以往只有資金雄厚的金融和電信公司,才會購買具備AI運算系統的伺服器。
路透報導,川普政府正考慮對銷往大陸的H20晶片實施管制,也可能是訂單激增的因素之一,但消息人士普遍認為,DeepSeek崛起才是最主要原因。
H20是輝達目前在大陸市場唯一合法銷售的主要晶片,在2023年10月美國最新一輪出口限制生效後推出。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積極搶購輝達H20晶片
第二、以滿足國內對DeepSeek低成本AI模型激增需求
第三、由於未來不知道川普會不會有其他新禁令,陸企拼命給輝達下單
第四、短期內輝達很多訂單應該來自中國
第五、中小型企業也開始購買搭載DeepSeek模型和輝達H20晶片的AI伺服器
華為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黃雅慧,114年02月25日
華為終端BG董事長余承東昨(24)日在微博上發出視頻透露,華為3月將發布一款「別人想不到的產品」。據悉,該款為原生鴻蒙而生的新形態手機,生於鴻蒙,原生智能,並強調在硬體、軟體、生態全新突破、全新體驗。
余承東同時表示,騰訊、字節、阿里、美團等生態夥伴,正全力衝刺優化App應用體驗。余承東在1月底的直播中曾透露,今年華為會推出一款「全國人民都買得起的、意想不到的產品」,這款產品將搭載原生鴻蒙系統,預計3月亮相,引發市場諸多猜測。
快科技報導,大陸網路傳聞,這款「意想不到的新品」可能是可折疊的Pocket 3手機。該款手機將繼承前代產品的多項優秀功能,如雙向北斗衛星消息、3倍光學變焦長焦、全焦段XMAGE影像等。此外,華為Pocket 3將搭載全新的麒麟晶片,並支持5G網絡。
報導指出,Pocket 3有很大的機率是第一款出廠就適配原生鴻蒙的華為新手機,緊隨其後的則是Pura 80系列和Nova 14和15系列,在2025年的上半年,華為就能將原生鴻蒙覆蓋到中高端市場,包括折疊手機市場。
余承東此前表示,鴻蒙生態在2025年要壓強投入,10萬個App應用是生態成熟標誌,是未來半年到一年時間的關鍵目標。
華為在歷經美國連續五年制裁後,2023年秋季以先鋒計劃推出Mate60新款手機,宣告重返智慧手機賽道。近年開啟手機出海計畫,華為18日在吉隆坡舉辦全球發佈會,旗下首款商用三折手機「華為Mate XT非凡大師」正式在海外發布。
值得注意的是,華為三折手機海外版並未搭載鴻蒙系統,而是採用基於AOSP的EMUI 14.2系統。而分析稱EMUI操作系統是以前最早的華為操作系統,也是基於安卓改的,且受到制裁後不能升級到最新版安卓。
華為於2024年10月22日在原生鴻蒙之夜暨華為全場景新品發布會上,正式發布原生鴻蒙系統HarmonyOS
NEXT (HarmonyOS 5.0),成為與蘋果iOS系統和谷歌安卓系統鼎足並立的第三大操作系統。目前鴻蒙原生應用和服務上架2萬個,鴻蒙開發者超過720萬,生態設備超過10億台。
我們的看法:
第一、華為是中國最具有競爭力的科技企業
第二、華為3月將發布一款「別人想不到的產品」
第三、這是為原生鴻蒙而生的新形態手機,強調在硬體、軟體、生態全新突破
第四、華為歷經美國連續五年的制裁後,於2023年推出Mate60手機
第五、華為去年推出三折手機,造成轟動
A股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黃雅慧,114年02月25日
美知名投行高盛最新報告指出,當大陸A股與香港H股收益差距超過15%時,市場領導地位有95%的概率出現反轉,在估值優勢和政策預期等兩大要素支撐下,A股有望未來三個月內漲幅迎來追趕反彈,預計將有10%的上升空間,幅度超越港股。
大陸多家券商則認為A股市場估值有望進一步提升,且AI仍是市場主線。
高盛認為,A股相對H股的估值溢價已從三個月前的34%收窄至目前的14%。如果回升至過去一年的平均水平,意味著A股估值有約10%的上升空間。
高盛考慮的六個關鍵宏觀和市場因素(經濟增長、宏觀經濟政策、法規/地緣政治、公司基本面、估值和流動性/情緒)中,A股的估值較低和潛在的宏觀經濟政策刺激被認為是A股追趕上漲的關鍵驅動因素。
高盛經濟學家預計,大陸即將召開的「兩會」將重申擴張性財政的政策立場,並提供更多的實施細節,可能推動A股回報超過H股,因為A股對政策聲明的敏感性更高,且行業分布更廣泛。
在資金流動方面,隨著全球基金進一步增加在中國的配置,H股可能會繼續受到青睞,而如果大陸國內零售投資者更多地參與,A股可能會得到支持。
從資金流向看,高盛報告指出,全球對沖基金目前對大陸股票的配置為8.2%,較上月提高約一個百分點,但仍低於去年10月9.8%的峰值水平。
全球主動型基金對中國的配置仍處於6%左右的歷史低位。意味著海外資金仍有進一步加倉的空間,可能繼續支撐H股表現。
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股票策略師Laura Wang在一份研報中表達對大陸股市的樂觀,並稱外資尚未真正參與這輪反彈,因此仍有很大的空間。
澎湃新聞報導,大陸多家券商認為,A股有望持續提升。光大證券表示,當前A股市場的估值處於2010年以來的均值附近,而隨著政策的積極發力,中長期資金以及前期賺錢效應帶來的增量資金或將加速流入市場,有望進一步提升A股市場的估值。
我們的看法:
第一、當A股與H股收益差距超過15%時,可能出現反轉
第二、最近港股大漲,可能帶動A股行情
第三、A股有望在未來三個月追趕反彈
第四、預計A股有10%上漲空間
第五、全世界投資者包括高盛,都看好A股
兩會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賴瑩綺,114年02月25日
在大陸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全國人大常委會24日起開會審議「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修訂,草案強調「平等保護」民營企業,實行全國統一的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在本次人大會議後,大陸可望加速立法,為民營企業提供完善的法治保障。
習近平17日與民營企業座談,強調,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要扎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政策措施。
「民營經濟促進法」於2024年2月起草,同年10月10日向社會徵求意見、12月已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初次審議,24日至25日舉行的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進行二審。
該草案共9章78條,涉及保障各類經濟組織公平競爭、改善民營經濟投融資環境、支持科技創新、注重規範引導、優化服務保障、加強權益保護等內容。草案第三條給予「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的定位。
草案規定,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將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畫,建立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工作協調機制,協調解決民營經濟發展中的重大問題。
草案並指出,國家保障民營經濟組織依法平等使用資金、技術、人力資源、資料、土地及其他自然資源等各類生產要素和公共服務資源,適用國家支援發展的政策。
大陸領導人表態支持發展民營經濟,大陸投行中金最新報告預期今年「兩會」將有多處亮點,主要關注政策基調包括:穩物價、擴內需,實施更積極的宏觀政策。「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放在今年經濟工作任務首位。
中金指出,還可重點關注新質生產力、人口與民生、國企改革等。加快人工智慧、綠色能源等前沿技術突破和應用推廣,無人駕駛、低空經濟、6G等,將是增強競爭力關鍵。
我們的看法:
第一、今年兩會重點是促進民營企業發展
第二、審議「民營經濟促進法」
第三、科技是未來民營經濟的主流
第四、中國中央關注「新質生產力」
第五、中國有很多優質新創企業,如DeppSeek、小米、宇樹
阿里
資料來源:取自聯合報 記者陳宥菘,114年02月25日
中國大陸科技巨頭阿里巴巴集團執行長吳泳銘昨日宣布,未來三年將投入超過人民幣三千八百億元(約台幣一點七兆元),用於建設雲端和人工智慧(AI)硬體基礎設施,總額超越過去十年總和。這也創下大陸民營企業在雲端和AI硬體基礎設施領域最大規模投資紀錄。
阿里宣布最新投資計畫的前一周,阿里創辦人馬雲才罕見公開露面,出席在北京的民營經濟座談會,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上期許民企要加強自主創新、推動科技創新。此次重磅投資無疑展現阿里對技術創新的高度重視。
澎湃新聞報導,吳泳銘表示,AI爆發遠超預期,大陸國內科技產業方興未艾,潛力巨大。阿里將不遺餘力加速雲端和AI硬體基礎設施建設,助推全行業生態發展。
目前阿里雲是亞洲領先的雲端運算公司,在大陸市場市占率最高,其自主研發的開源大模型「通義千問」在全球開源社群亦備受關注。從二○二三年八月起,通義千問相繼開源Qwen、Qwen1.5、Qwen2、Qwen2.5等模型,衍生模型超過九萬個。阿里方面表示,龐大資金持續投入,能大幅提振相關產業信心。
在歷經北京當局嚴厲整治後,阿里正捲土重來。集團將業務重心集中在AI和電商領域後,公司業務從去年開始好轉,財報亮眼。
阿里本月廿日發布最新季度業績(至二○二四年十二月底)顯示,集團營收年增百分之八,至二八○二億元(人民幣,下同),成長速度創一年多來最快。而阿里雲實現營收三一七億元,年增百分之十三,寫下近兩年最大單季增幅。阿里雲商業化收入重回雙位數成長,AI相關產品收入連續六季維持三位數成長。
財報發布後,阿里美股最高上漲百分之十四點五九到一四四點一四美元。廿一日港股收盤為港幣一三八點五元,大漲百分之十四點五六。
吳泳銘當時即表示,未來三年阿里將圍繞AI這個策略核心,在AI基礎設施、基礎模型平台及AI原生應用、現有業務的AI轉型等方面加大投入。摩根大通預估,隨著AI功能消費的增加,阿里雲的營收預期可能會上調。
我們的看法:
第一、阿里股價大漲
第二、未來三年將投入人民幣3800億元
第三、用於建置雲端和AI硬體基礎設施
第四、總額超過過去十年總和
第五、創下中國民營企業在雲端和AI領域最大投資規模紀錄
深圳科技
資料來源:取自聯合報 記者陳宥菘,114年02月25日
近期深度求索(DeepSeek)、宇樹科技、遊戲科學等來自杭州的「六小龍」在大陸科技界崛起,為大陸科創重鎮深圳帶來壓力。深圳近日宣布一系列加碼拓展人工智慧(AI)和機器人的支持措施,包含設立人民幣一百億元(約台幣四五○億元)的AI和機器人產業基金,以及提供企業最高人民幣一千萬元的大模型訓練補貼等,迎戰杭州科企發展。
綜合陸港媒報導,深圳市政府廿三日舉行「打造最好科技創新生態和人才發展環境」記者會指出,將繼續增加年度科技預算安排,並逐步提高對中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的資助比例;繼續加大政府財政和國資國企對科技創新的投入力度,提升企業研發投入,推動全社會研發投入持續保持百分之十以上成長。
深圳市府指出,目前有AI企業二千六百多家、機器人上市企業卅四家,具有強大的產業集聚效應。深圳將籌集四十五億元(人民幣,下同)政策資金,向企業發放最高百分之六十、一千萬元的訓力券(大模型訓練補貼)等,並設立一百億元AI和機器人產業基金,聚焦AI軟體、硬體、具身智慧等方向,投資一批高成長性企業。
在吸引人才方面,深圳將推出創新創業青年人才政策,設法提供住房服務。高等院校應屆畢業生求職得免費住宿延長至十五天;創業人才也可獲保障性租賃住房。另外,將為初創企業配置辦公空間。
大陸自媒體「青記」分析,深圳過於看重華為等大企業,缺少圍繞人工智慧的創業氛圍,加上過去太依賴房地產業,房市泡沫拖累金融財政體系。
我們的看法:
第一、深圳原本是中國的創新中心
第二、但最近被「杭州六小龍」超越
第三、包括DeepSeek、宇樹科技和遊戲科學等
第四、深圳比較著重硬體製造,杭州有更多的AI創新相關企業
第五、深圳過於看重華為等大企業,缺乏人工智慧的創業氛圍
國台辦/台商
資料來源:取自聯合報/ 特派記者陳政錄,114年02月25日
大陸國台辦副主任潘賢掌昨天在北京一場台商活動上稱,兩岸經濟優勢互補,結構性合作需求仍強勁,將推動大陸匯集各種市場主體的增量政策(刺激經濟措施)同樣適用於台商。
去年九月以來,大陸為提振經濟,陸續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涉及擴大內需、拉抬股市及房地產等,但成效似未如預期。有分析指,三月上旬大陸全國兩會可能再提出更大力度的政策措施,為疲弱經濟注入活水。
大陸全國台企聯昨舉辦「台企聯大講堂」活動,潘賢掌、台企聯會長李政宏等人出席,並邀經濟學者林毅夫演說。
潘賢掌指出,今年是大陸十四五規畫的結束年,將持續完善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制度和政策落實落細,惠及兩岸民眾福祉的政策和措施,推動大陸匯集各種市場主體的增量政策,同樣適用於台商台企。並透過深化兩岸融合發展,與台商、台灣民眾分享大陸的發展成果和機遇,持續加強兩岸企業合作。
商總榮譽理事長賴正鎰表示,台灣對大陸順差去年已降至七百億美元,但仍應重視兩岸貿易;而過去台商在陸投資以製造業為主,轉向科技服務業後,競爭優勢漸失,關稅也帶來影響,必須加速技術轉型才能跟上趨勢。賴正鎰表示台灣加強AI發展速度偏慢,呼籲政府給予補助或免稅。
李政宏建議台商抓住大陸新能源、AI等領域發展趨勢,充分利用大陸市場優勢和AI應用場景練兵。
昆山台協會長孫德聰說,去年當地有一四四家新設台資企業,四十家以上增資,顯示台商仍對大陸市場有信心。
林毅夫演說提到,預計到二○三○年,大陸經濟總量將超越美國,二○四九年人均GDP可達美國的百分之五十或更高,若沒有貿易戰等影響,速度還會更快。而大陸的市場和發展也是台商的機遇。
我們的看法:
第一、國台辦積極向台商招商
第二、今年是中國十四五規劃的結束年,將持續促進兩岸交流
第三、台灣對中國順差去年已降至700億美元
第四、過去台商在中國投資以製造業為主
第五、台商應抓住中國新能源、AI等領域趨勢
騰訊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楊晴安,114年02月26日
中國大陸互聯網企業蓬勃發展,隨之而來是競爭激烈的市場,以及全球經濟波動等挑戰,產業格局歷經數年洗牌。Morketing Research於24日公布報告顯示,科企巨頭騰訊登頂大陸互聯網市值王,規模超越阿里巴巴、拼多多兩大企業市值總和。
騰訊網報導,Morketing Research最新報告盤點20家大陸互聯網企業市值變化,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上市的大陸互聯網公司中,市值排名前三的企業分別是騰訊、阿里巴巴和拼多多,三家市值分別為4,950億美元、2,019億美元和1,347億美元,隨後依序為美團、小米、網易、京東、攜程、百度和快手。
報告指出,騰訊以旗下遊戲、社交與金融科技業務貢獻穩定現金流,同時透過AI大模型、視訊號商業化與海外投資,建構出第二成長曲線。
消費習慣演變下,大陸電商巨頭阿里巴巴和拼多多近年面臨抖音、小紅書等社交電商興起,傳統電商市場受到侵蝕。其中,阿里巴巴如今市值不復巔峰時刻的一半;曾經的增長奇蹟拼多多估值,在過去一年出現顯著回調。
值得注意的是,在智慧型手機業務和造車領域穩步推進的小米,以122%的市值年增率成為2024年成長速度最快的互聯網企業。該公司積極搶攻「高階化+生態化」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同時,小米汽車也成功為小米創造可觀的未來成長空間。
旅遊平台方面,攜程受惠於2024年強勁的旅遊經濟復甦,再加上跨境旅遊持續火熱,使該公司市值增幅達到82%,目前總市值已超越百度。
回顧最近10年,大陸互聯網發展已然完成一次大洗牌。工信部於2015年曾公布大陸網路企業前十強榜單,上榜公司依序為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京東、奇虎360、搜狐、網易、新浪、攜程以及搜房網。分析指出,領導企業穩中求進,新興勢力迅速崛起,大陸互聯網產業也在分化與迭代中孕育新機。
我們的看法:
第一、騰訊是中國企業市值之王
第二、規模超過阿里巴巴、拚多多兩大企業市值總和
第三、阿里今年起急起直追
第四、阿里過去兩年受到習近平打壓,股價比較委屈
第五、阿里巴巴如今市值不復巔峰時期的一半
攜程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蘇崇愷,114年02月26日
大陸旅遊網站巨頭攜程25日港股盤前公布,受惠於強勁的旅遊需求,2024年第四季營收年增23.5%至人民幣(下同)127.68億元,高於市場預期的123.3億元。期間內,淨利年增66.3%至21.57億元。
攜程高層預計2025年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營運毛利率約28%,低於市場預期的28.5%。攜程給予2025財年營收增長的指引為年增14%至15%,該範圍的中位數(14.5%)低於市場共普遍預期的15.7%。
新浪財經報導,受攜程2025年的業績指引未達投資者期望影響,攜程港股25日收跌11.9%至港幣462元。截至台北時間25日晚間8時18分,攜程美股盤前下跌8.35%,報59.26美元。
分業務來看,第四季,攜程的住宿預訂營收年增33%至52億元,交通票務營收年增16%至48億元,旅遊度假業務年增24%至8.7億元。
攜程董事會執行主席梁建章在財報中指出,隨著消費者對探索世界和文化體驗的日益渴望,2024年旅遊市場展現顯著的韌性,攜程致力於投資AI並促進入境旅遊,以推動創新並提升整體旅遊體驗,預期將在行業中迎來又一年的增長。攜程財報指出,董事會已授權於2025年採取新的資本回報措施,包括一項股份回購計畫,批准不時回購總額高達4億美元的普通股或ADS。
陸媒美股研究社報導,花旗指出,大陸2025年的國定假日增加,再加上各地可能發放更多與旅遊相關的消費券,攜程可能會從中受益。由於2024年同期的出境遊基數較低,且2025年春節假期更長,攜程2025年第一季的收入有望穩健增長。
我們的看法:
第一、攜程是中國最大的旅遊網
第二、近期業績受惠於強勁旅遊需求
第三、營運毛利率約28%,相當不錯
第四、第四季住宿預定營收年增33%至52億元,成長非常強勁
第五、2025年應會繼續穩健增長
韓記憶體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林宸誼,114年02月26日
南韓媒體披露,繼三星電子之後,SK海力士的下一代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的核心專利,需要依賴大陸業者授權,因此預計SK海力士也將與長江存儲(YMTC)簽署專利協議,這也是韓系記憶體廠商再度使用陸廠專利技術。
據韓國媒體《ZDNet Korea》報導稱,三星電子近期已與長江存儲簽署了開發堆疊400多層NAND Flash所需的「混合鍵合」(Hybrid Bonding)技術的專利授權合約,以便從其第10代(V10)NAND Flash產品(430層)開始使用該專利技術來進行製造。
除了三星,《ZDNet Korea》還強調,南韓另一大記憶體晶片巨頭SK海力士的下一代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的核心專利,也需要依賴大陸,預計SK海力士也將與長江存儲簽署專利協議。
報導稱,三星之所以選擇向長江存儲獲取「混合鍵合」專利授權,主要由於目前長江存儲在該技術方面處於全球領先地位。並且三星經過評估認為,從下一代V10 NAND開始,其已經無法再避免長江存儲專利的影響。
對此,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二研究所暨日本中心副主任江泰槿表示,三星電子、SK海力士要與大陸記憶體晶片龍頭長江存儲簽署專利協議,主要可能涉及AI晶片或邊緣計算。
江泰槿指出,南韓媒體此次披露,這很有可能會引起美國注意並間接導致川普對記憶體領域發起制裁,並加強對長江存儲技術限制;而台廠由於跟SK海力士買記憶體晶片,後續可能要注意是否會觸及美國禁令,導致供應鏈洗牌。
陸媒《芯智訊》指出,目前混合鍵合技術專利主要被Xperi、長江存儲和台積電(2330)所掌控。但是,Xperi這家公司主要是做技術許可,而台積電也主要是做邏輯晶片製造,顯然長江存儲在3D NAND研發製造過程當中所積累的混合鍵合技術專利對於其他3D NAND製造商來說,想要規避可能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江泰槿指出,目前依已揭露資訊顯示,混合鍵結技術是由長江存儲向美國專利授權公司Xperi,簽署協議後獲得原始專利。並於2020年推出「Xtacking」架構,於此基礎建立許多衍生技術專利,目前已成為突破3D NAND技術壁壘的核心。該技術透過分層設計實現了更高的整合密度與良率,而三星此次選擇直接授權,而非自主研發或規避專利,凸顯了對技術可行性的務實考量。
我們的看法:
第一、韓國記憶體現在需要中國業者授權
第二、SK海力士下一代NAND快閃記憶體專利,即是一例
第三、SK海力士將與長江存儲簽署協議
第四、中國在記憶體產業方面超越南韓
第五、之前三星已與長江存儲簽署技術專利授權合約
陸半導體超韓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記者林宸誼 114年02月26日
美國對大陸實施的半導體制裁似乎產生反效果,一項由南韓專家組成的調查顯示,以往在半導體記憶體技術具有主導地位的南韓,如今在所有類別的晶片製造方面都落後於大陸。
目前,南韓僅在製造製程和量產能力方面尚有一定領先地位,但這一優勢預計也難以維持多年。
韓聯社報導,南韓科技評估與規劃研究所(KISTEP)進行的一項包括39名當地專家的調查顯示,南韓在高強度和基於電阻的存儲技術方面排名第二。在基準設置為100%的情況下,南韓獲得90.9%的分數,落後於大陸的94.1%分數。
研究還顯示,在高性能和高效的人工智慧半導體類別中,大陸比競爭對手國家更具優勢,得分為88.3%。相比之下,南韓的得分為84.1%。在功率半導體方面,南韓的得分為67.5%,而大陸以79.8%的得分領先於競爭對手。
在下一代高性能感測器技術方面,南韓以81.3%的成績成功縮小了差距,但大陸仍以83.9%的成績位居榜首。
南韓與大陸唯一打成平手的,是在先進半導體封裝技術方面,兩國的得分均為74.2%。而在2022年,南韓則領先於大陸。
這一變化可能會對南韓在半導體行業的競爭力產生積極影響。就在最近,三星半導體負責人Park
Yong-in 還敦促積體電路(LSI )部門的員工分擔責任和負擔開發旗艦產品,以在市場上獲得優勢。
我們的看法:
第一、南韓半導體技術已落後中國
第二、中國在晶圓代工成熟製程急起直追
第三、南韓緊在製造製成和量產能力尚有一定地位
第四、在高性能和高效能的人工智慧半導體中,中國比競爭對手國家更具優勢
第五、在功率半導體方面,中國也領先南韓
印尼主權基金
資料來源:取自經濟日報 編譯吳孟真,114年02月25日
印尼總統普拉伯沃24日正式成立該國第二個主權財富基金「達南塔拉」(Danantara Indonesia),初期將投資200億美元於一系列計畫,盼提振經濟成長。
路透和彭博資訊報導,新設立的達南塔拉,是繼印尼投資局(INA)後,該國第二個主權財富基金,運作方式將仿效新加坡的淡馬錫(Temasek),首輪預計投資200億美元於20多個項目,包含銅、鎳和鋁土礦的煉製,以及人工智慧(AI)開發、煉油、再生能源和食品生產。
達南塔拉預計將管理逾9,000億美元資產,並由印尼投資部長羅桑(Rosan Roeslani)擔任執行長。普拉伯沃的發言人表示,該基金將包含一間負責監管國營事業的控股公司,以及一個投資部門。
根據近期通過的一項修正案,達南塔拉將直接向總統匯報。羅桑也證實,目前管理105億美元資產的印尼投資局,將獨立於達南塔拉外運作。
普拉伯沃盼藉此基金實現將印尼經濟成長率由目前5%推升至8%,並承諾讓該基金的管理透明化,「任何人隨時都能查核達南塔拉,因為它屬於全民所有」。
達南塔拉不僅是個投資機構,還是國家發展的工具,它將強化資金管理方式。該機構是為後代子孫建立,因此「必須盡最大努力,且格外謹慎及透明地管理」。
我們的看法:
第一、印尼成立第二個主權財富基金
第二、但美國也計畫成立主權基金
第三、只有台灣沒有主權基金
第四、預計管理9000億美元資產
第五、不僅是投資機構,還是國家發展的工具
港股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張漢驊,114年03月01日
香港股市2025年開市以來,一路高歌猛進,上漲約15%,創下自2022年2月以來的最高點,代表陸資動態的南向資金則是最大推手之一。2月份,南向資金淨買入港股近港幣1,528億元(下同),為2021年1月以來最大單月淨買入,也是2016年深港通開通以來,史上第二大單月淨買入。分析指出,市場看好DeepSeek及大陸科技業發展潛力,在樂觀情緒帶動下,掀起AI概念股熱潮,帶動港股飆升。
綜合外媒28日報導,2025年迄今,南向資金淨買入港股約為2,784億元,為2024年全年淨流入水準三分之一。
南向資金已經連續第20個月穩定流入香港,2月份平均貢獻47%的每日成交量,在近160檔股票中,合計持有超過四分之一的股份。
港股在這波反彈中,大陸投資人扮演關鍵角色,這是與以往最大的不同之處,突顯其在香港市場的影響力日益增強,也縮短了A股與H股的溢價差距。
報導指出,港股上漲的動力,主要是拜大陸AI產業之賜,在1月下旬DeepSeek爆紅帶動下,市場對大陸科技業充滿樂觀情緒,並掀起AI概念股熱潮。
2月份,南向資金購買阿里巴巴等主要科技股,對阿里的持股比例提升至6.3%。瑞銀(UBS)也指出,南向資金正大舉買入大陸科技股,在科技股激勵下,港股2月上漲13.43%,為2024年9月以來的最大單月漲幅。
多家機構看好港股表現,高盛指出,「隨著人民幣企穩,大陸資金進一步增加對港股的配置,特別是被低估的科技龍頭股。」摩根大通認為,大陸科技股估值仍然較低,隨著AI、半導體產業發展,港股的吸引力將進一步上升。
摩根士丹利表示,港股的反彈主要來自科技股,尤其DeepSeek提升了市場對大陸AI產業競爭力的信心。
我們的看法:
第一、香港股市2025年開始以來上漲15%
第二、創下自2022年2月以來最高點
第三、陸資的南向則是最大推手
第四、2月份創下2016年深港通開通以來,史上第二大單月淨買入
第五、縮小A股和H股的溢價差距
奇瑞汽車
資料來源:取自工商時報 張漢驊,114年03月01日
大陸汽車品牌大廠奇瑞汽車2月28日向港交所遞交首次公開募股(IPO)申請,將集資用於研發不同車型、擴大產品組合、拓展海外市場、提升生產設施等。奇瑞未披露擬發行股份數量和募資金額,但外媒曾於2024年底報導,奇瑞計劃集資約10億美元。
綜合陸媒28日報導,奇瑞汽車招股說明書顯示,2022年、2023年、2024年1~9月,奇瑞營收分別為人民幣(下同)926.18億元、1,632.05億元、1,821.54億元;淨利從2022年的58.06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104.44億元,年度利潤增長率近80%,2024年前九個月利潤為113.12億元。2024年前九個月,奇瑞汽車全球銷量突破154萬輛,年增51.8%。
奇瑞汽車旗下五大品牌分別為奇瑞、捷途、星途、iCAR和智界,截至2024年9月,僅是奇瑞品牌累計銷量超過105萬輛,年增36%;捷途則上升1.06倍至35萬輛。
員工人數方面,奇瑞汽車總員工約5萬人,分布在大陸七個主要城市和全球八大研發中心,擁有研發工程師和科學家共1.3萬人。
報導稱,與比亞迪等車企相比,奇瑞汽車的特點是生產新能源汽車和燃油車,並在大陸和海外市場同時布局。奇瑞集團2025年初發布的銷量資料顯示,2024年該集團全年銷售汽車260.39萬輛,年增38.4%。
我們的看法:
第一、奇瑞是中國汽車品牌大廠
第二、計畫在香港申請IPO
第三、之前吉利汽車也在香港上市
第四、2024年1-9月全球銷量年增51.8%
第五、奇瑞在香港上市有一定的吸引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