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8日 星期一

太陽能 東隆 私募債券 金融整併 上藥 自由行 臉書



太陽能
繼近日美國商務部對大陸太陽能電池產品,提出的反傾銷及反補貼(雙反)高額關稅制裁,德國最大的太陽能組件製造商Solarworld也表示,公司計劃於今年中,在歐洲發起仿效美方的反傾銷訴訟。

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蕭函即表示,美國「雙反」調查可能會引發連鎖反應,造成歐洲國家對從中國進口的太陽能零件進行類似的調查,這將給中國太陽能產業以致命一擊。

美國商務部當地時間本月17日宣布,宣布對配合調查的61家中國太陽能電池企業,提出31%至250%的高關稅懲罰,並將徵稅措施向前追溯90天。緊接著美國之後,德國最大的太陽能組件製造商Solarworld也宣布跟進,表示公司計劃於今年中在歐洲發起針對中國太陽能製造商的反傾銷訴訟。

目前,網易財經引述美國市場調研公司IHS市場調研機構首席分析師Henning Wicht的談話指出,Solarworld的宣稱很可能只是單方面行為,短期內應不會引發歐盟的集體行動。

據悉,Solarworld 3月底已在德國提起訴訟,希望政府介入對大陸太陽能零組件產品的雙反調查,目前Solarworld等幾家德國本土公司已在與德國政府及歐盟協商,但當地政府尚未對此表態。

根據研究機構NPD Solarbuzz最新出版的年度太陽能市場報告Marketbuzz指出,2011年全球太陽能產業產值為930億美元,較前年成長12%。全球前五大太陽能市場分別為德國、義大利、中國、美國和法國,合計占2011年全球需求的74%。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大陸在全球太陽能市場的地位急速攀升,其市佔率年增高達470%,已從2010年的全球第7名快速竄升至去年的全球第3位。在產值方面,去年大陸和台灣的太陽能電池產出占全球電池片產出的74%,高於2010年的63%。

不過,因大陸2010年太陽能產品出口額達到305億美元,80%以上都是銷往歐洲,如歐盟也繼美之後,對大陸太陽能產品提出反傾銷及反補貼的制裁,中國太陽能企業可能面臨大規模倒閉潮。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太陽能正在興起貿易大戰,中美互相制裁的結果,將會是兩敗俱傷。

第二、美國、歐洲主要太陽能產品大廠近年紛紛倒閉,引起了政府關注,導致反反補貼、傾銷訴訟。

第三、中國太陽能企業的境遇也好不到哪裡去,無錫尚德和江西賽維的股價都創歷史新低。

第四、中國政府一定會支持太陽能產業的龍頭企業,但中小企業就只有等著關門,若能被整併還是幸運的。

第五、太陽能行也的泡沫化就如同互聯網行業2000年的泡沫一樣,會洗掉90%以上的市值。

第六、有些投資專家提到千萬不要投資中國做為戰略產業的項目,看來有幾分道理,「產業秩序」是高新技術行業投資考量的重要關鍵。

第七、台灣業者處境尷尬,短期雖然可能受惠一些中國大陸廠商的代工訂單,但是長期仍然缺乏經濟規模,技術、市場都不掌握在我們手哩,需要加緊整合。

東隆
美國手工具業巨擘史丹利百得(Stanley Black &Decker,簡稱SBD21日宣布,以每股41.05元公開收購東隆五金全數股權,併購規模36.95億元,東隆五金最大股東特力持有68.3%股權將出售,退出東隆,未來完成收購後東隆也將下櫃。

特力藉此交易將進帳22.77億元,處分利益約3,300萬元,昨天收盤價19.2元,上漲0.2元。東隆昨日以37.75元漲停作收,溢價幅度約8.7%,東隆近期股市交易價量逐步放大。法人評估,以東隆去年經營實績與淨值來看,特力賣出的價格合理。

史丹利百得來頭不小,前身史丹利有近170年歷史,是全世界最大工具產品製造商,2010年宣布併購同業百得(Black & Decker)後改稱史丹利百得,躍居全世界電動工具機、手工具、五金類龍頭廠,去年集團營收規模超過新台幣3,000億元,每年在亞洲採購金額約8億美元(約新台幣236億元),國內許多上市櫃電動工具機廠都是其代工夥伴,包括東隆。

據了解,SBD有意強化在亞洲的產銷,甚至打算設鎖廠,特力未來將專注在零售、貿易事業上,因此將東隆轉售給SBD,雙方可說是「郎有情,妹有意」,SBD與特力昨日在台北簽約,兩集團隨即南下嘉義向生產線員工說明。

特力200611月以21.78億元吃下滙豐銀行握有的東隆五金約68%持股,經過5年多經營,昨日決定轉手,將東隆出售給東隆最大客戶史丹利百得,收購完成後,東隆將下櫃。

特力協理張明仁說,該併購案照規定在80天內公開收購完成,期間遇上東隆除息,若含配息現金1.8元在內,每股交易價格約42.85元,溢價幅度超過一成。張明仁說,2007年投資東隆,粗估每年投報率約15%。而若從2007年算到2011年,東隆稅後共賺進逾13億元,5年貢獻特力9.09億元獲利,配息穩定,整體投報率40%以上。

特力集團總裁何湯雄表示,將東隆五金股權全數賣給史丹利百得,主要是特力將專注在零售、貿易領域,史丹利百得原本打算在亞洲設廠,如果成為東隆競爭對手,勢必衝擊東隆訂單,透過此出售案,可以創造特力、史丹利百得、員工股東三贏局面。

東隆最大客戶就是史丹利百得(簡稱SBD),在美國已經是第1大,這幾年積極要來亞洲發展,有意自己建廠,但它如果自己蓋廠,對東隆及整體製鎖產業的衝擊預估將不小,近年,特力積極轉型,鎖定在零售、貿易兩大領域發展,生產事業交給更專業的團隊,發展可能會更好,雙方陸陸續續談過很多次,去年11月開始密切洽談。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近幾年少見的美國公司在台灣進行的大型上市公司併購案,上一次上市公司被美國併購要追溯到六年前Jabil收購手機殼製造商綠點。

第二、東隆最大的客戶就是史丹利,史丹利計劃到亞洲蓋廠,這代表了美國企業策略的改變,以往美國企業都是將生產製造外包給別人,現在卻要自己設廠,當然這有利於垂直整合和管理,不過也代表了美國企業將來會重新關注製造這一塊,以強化自身的競爭力,這正是歐巴馬所倡導的新戰略。

第三、東隆本身沒有什麼選擇,如果不賣給史丹利,就會失掉這個最大的客戶。

第四、2005年製鎖大廠福興也被美國最大客戶英格索蘭 (Ingersoll-Rand) 收購,看來在五金和工具機這一塊台灣是有相對競爭力的。

第五、特力本身扮演了「類PE投資者」的角色,2006年從匯豐銀行直接投資部手上買下東隆五金持股,經後五年持股,再賣給美國大廠。特力當初收購就是為了轉型,因為本身是大貿易商,希望透過收購製造事業加強垂直整合,現在再賣出去,是不得已的選擇,但至少財務上沒有損失。

第六、特力當年買東隆花了21.78億元,現在賣給特力可以收回22億,可見本案估值根本就是以大股東收回成本的原則來設計的。

第七、台灣主管應該敞開大門,開放更多歐美大廠來併購上市公司,台灣經濟需要轉型,許多企業單靠資本市場的手段無法轉型,已經玩不下去,勢必走向M&A和產業整合。

第八、台灣傳統的OEM代工模式已走到盡頭,全球各行各業都在整合,很多行業發展到最後只剩下二、三個龍頭廠商,所以台灣代工廠的客戶集中度會越來越高,鴻海現在1/3的收入都來自蘋果。歐美客戶即使不像史丹力這樣併購代工廠,也會考慮加強代工夥伴的關係,所以將來台灣代工廠不是不可能有國外客戶的策略性參股。

私募債劵
深交所昨日晚間公布《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企業私募債券業務試點辦法》,提供未上市的中小企業以非公開方式發行公司債券,將有助於提升大陸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21世紀經濟報導,中小企業私募債券最快預計在6月份進行首批試點發行,市場預期,首批私募債券可望在浙江省發出,像是麗水和溫州等地的中小企業亟需融資,《辦法》對前述公司無疑是救命稻草。

和民間借貸相比,中小企業私募債券較受企業專注,除了能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也能解決中小企業被迫借高利貸的問題。中小企業債券發行對象為房地產和金融業以外的非上市公司,債券發行利率不得超過同期銀行貸款基準利率的3倍,且發債期限在1年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辦法對發行人沒有淨資產和營利能力的門檻要求,代表中小企業私募債券是完全市場化的信用債券品種。為了控制風險,《辦法》要求發行人必須設立償債保障金機制,以保障投資者權益,同時對參與私募債券投資者進行管理,投資者應簽署風險認知書。

深交所負責人指出,中小企業私募債券的推出,將強化金融與中小微企業有效對接,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提供新的途徑,也可望為資本市場創新注入新的活力。

此次試點將房地產業排除在外。中國證券業協會證券資信評級專業委員會委員周沅帆對此表示,主要是大陸政府對房地產調控越趨嚴厲,且大陸總理溫家寶日前再次強調穩定房地產調控政策,因此,國家調控讓房企無緣發行中小企業私募債券。

目前首批中小企業私募債券試點設定在浙江、江蘇、北京、天津、上海和深圳等6個中小企業集中區域;而中小企業私募債券發行將由證券公司承銷,約有10家券商可望獲得中小企業私募債的試點資格,已有多家券商開始準備中小企業私募債券業務。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小型私募債劵是中國大陸資本市場突破性的創新,值得關注。台灣主管機關過於保守,在可見的未來都不會開放這種商品。

第二、歐美之前有所謂的垃圾債劵 (Junk Bond) 市場,好聽一點的名字叫做高收益債劵 (HighYield Bond),二十年前帶動美國LBO併購的熱潮,近年來已經不再是主流融資工具。

第三、中小企業私募債的推出代表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已經到了不可忽視的地步,需要大力用以創新的手法予以解決,最近溫家寶總理宣布開放溫州民間借貸試點也是相同的考慮。

第四、由於對發行人沒有最低營利的要求,中小企業私募債市完全市場化的商品。大陸的游資過多,沒有適當的去處,與其只讓信託公司發行高收益但也是高風險的信託商品,倒不如陽光化,開放資本市場集資的新渠道,中國證監會的考量相當高明。

金融整併
4年前政黨輪替,金融業界本希望看到更多新氣象,但期待恐落空,特別是金融整併幾乎陷入停滯。根據業界統計,從民國939月迄今,國內市場共有45件金融整併案,其中馬政府上台之後與銀行有關的整併案幾乎「掛零」,在僅完成的12件個案,只有一件慶豐銀行出售案與銀行有關,顯見馬政府金融整併政策,幾可說完全陷入停擺。

換黨執政之後,國內金融整併幾乎是完全停擺;業界高層指出,台灣金融業以銀行的overbanking問題最為嚴重,所謂金融整併以銀行最為重要,但馬政府上台之後,這一塊卻完全荒廢掉。

高層也直言,近來市場利率殺價競爭之風熾盛,上周五金管會、央行、財政部才開過三方聯席會議謀求解決之道,卻不知政府對金控、銀行的整併推動怠惰,才是始作俑者。

另一個更嚴重的問題,是國內業者因整併停滯無法壯大,未來受限於規模將更走不出台灣;在金融業資歷將近20年的業界高層人士感嘆,當年國泰合併世華銀行、富邦合併北銀並合組金控、中信併萬通,台新併大安,這些合併案奠定這些金控現在的市場優勢地位,而現在就在金融業者積極爭取赴大陸另闢新天地的當下,國內金控不論是資產或淨值規模更有必要擴張,整併是最能一步到位的途徑,但自從馬政府主政以來,金融整併政策就好像斷了線一樣,業者只能困坐愁城,不知何去何從。

不具名的金控大老指出,「二次金改」因為前總統陳水扁的貪污案而遭污名化,「但整併這條路是對的!」這名金控大老指出,民進黨執政時期至少還完成台銀併中信局、合庫併農銀、中國商銀併交銀合組兆豐金控等公股整併案,另外還推動了台新金併彰銀、兆豐金併台企銀,雖然後兩者之後並未成功,但至少可看出有把金融整併政策「當一回事在推動。」

金控大老轉而批評,馬政府太鄉愿,碰到工會反彈就退縮,其實公股金融機構在市場上的佔有率超過半數以上,就算市場上的確有公股銀行來配合政策執行,或是安定市場信心,「但家數太多,的確有整合必要!」

因此連外資均看淡金融業的獲利前景。根據一份法人出具的近4年外資股權變動統計顯示,若從97518日迄至上週五馬總統正式上任前1個交易日的統計來看,4年來15家金控總市值不僅沒有增加,反而大幅縮水11899億元,平均1家金控市值縮水近800億元,幾等於吃掉近1家金控資本額。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銀行到現在還有40多家,2,300萬人口如何能夠支持那麼多銀行。

第二、銀行殺價競爭嚴重,政府要整頓,總算是找到了問題的根源,就是銀行家數過多,若不正本清源,銀行惡性競爭還會繼續下去。

第三、馬政府在第一任期內,為了避免「圖利財團」,將所有的銀行整併停擺,說明他根本不了解金融業,造成了今日的窘境。

第四、財政部劉憶如部長除了推動證所稅以外,可以多花更多時間在銀行整併上。

第五、銀行的整併並不容易,員工權益是大問題。之前我在寶來集團服務時,將華僑銀行賣給花旗,關鍵就在處理員工抗爭,軟硬兼施,最後才談成。台灣公營行庫整併肯定挑戰艱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第六、外資PE原先對台灣金融業有熱情,但在金管會嚴格管制下,現在已退縮,而且恐怕連 "退出" 都有困難,元大、富邦放棄收購凱雷投資的大眾銀行就是一例。

第七、陸資對台灣銀行有好奇心,政府應儘快放寬5%的陸資持股限制,實在太荒謬,極不現實。

第八、馬政府遇反即縮,人民已經看透他的弱點,未來馬要再推動什麼改革肯定有困難,大家只要不斷地鬧,再動員媒體,馬政府的運轉機器就癱瘓了,而劉部長也因為證所稅元氣大傷,不知是否還有力推動金改,我們對台灣公營銀行的整併前景並不樂觀。

上藥
21世紀經濟獨家報導指出,因為併購案存在重大財務造假問題,上海醫藥被大陸證監會和港交所調查,導致23日上藥H股盤中一度狂瀉35%,比當初在港上市的發行價下跌逾60%A股則以跌停作收。

不過,上藥昨晚發布公告,澄清該公司沒有收到證監會或港交所的調查通知,且旗下公司的會計處理符合準則,媒體報導內容並不屬實。報導指出,上藥去年5月登陸港交所,募得資金超過港幣152億元,及時為上藥資金輸血。當時上藥董事長呂明方高調開下「支票」,集團公司股權持有者的合併盈利將不低於人民幣21億元。也是這番實現高盈利的承諾,為上藥的財務造假埋下伏筆。

一位上藥在職高管指出,上藥在登陸H股後的兩次重大收購案存在嚴重的財務造假,目前已被證監會和港交所調查。為了實現高盈利,上藥看準抗生素商機,在去年9月收購新亞藥業,並對投資者表示淨利上看人民幣1億元。不過,後來卻受到大陸嚴格管制抗生素濫用問題,導致企業面臨困境。達不到業績目標的新亞藥業,上藥只好透過會計漏洞,以現金輸血補足其所賺利潤,輸血金額約為人民幣4,000萬元。

當時大陸從事抗生素生產的業者普遍虧損,新亞藥業的利潤一度引發市場懷疑。
此外,今年4月,上藥以子公司新亞藥業收購另一家子公司新先鋒的無形資產,包含專利、專有技術和商標等,但是收購過程中,上藥只按照普通資產收購程序揭露簡要訊息,對業務資料、產品資訊及財務資料均無公布。

消息人士指出,新先鋒去年虧損額達人民幣1億元,卻沒有公布相關資訊,令投資者難以判斷這項交易對上藥前景的影響,也為該公司操縱利潤提供空間。財務造假的負面消息一出,造成上海醫藥昨日A股和H股均重挫。H股一度狂瀉35%,收盤挫24.34%,報港幣9.11元,去年上市發行價為港幣23元;A股摔至跌停,報人民幣10.75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資財務造假的旋風從美國到新加坡,現在又到香港。

第二、上藥案和過去其它的案件不同,因為它是國營事業,國營事業照理說應有一定的公信力。

第三、醫藥版塊是市場投資人追逐的寵兒,上藥因此得以享有極高的本益比 (市盈率),所以上週H股盤中狂跌35%並不意外,而且有可能將其它中資醫藥類股的估值都拉下來。

第四、這說明傳統的包裝上市已經行不通,企業賺多少就是多少,絕對不能打腫臉衝胖子,更不能為了上市而美化財務報表。

第五、香港證監會正在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兩個月前對台資企業洪良上市資料造假案下重手,除了罰以重金,承銷商也被永遠吊銷保薦人執照,相信這一次對上藥也一定會殺雞儆猴。

自由行
從事旅遊業近20年的大陸「華遠國際旅遊公司」首席執行官曾松表示,台灣美食享譽國際,人民親切有禮,到台灣有回老家的感覺;陸客自由行吸引力極強,預估下半年自由行是上半年的1.8倍,明年成長更上看3倍。

華遠旅遊是大陸旅遊百強企業,曾獲北京10大出境遊旅行社頭銜。去年承辦大陸居民赴歐洲遊近6萬人次,占公司業務50%

提到陸客自由行,曾松表示,兩岸語言、文化相通,台灣保存完整中華文化,是吸引陸客的主因;台灣人民友善好客,文化氣息濃厚,加上醫美服務成熟,市場前景可期。

曾松也說,台灣旅遊環境還能再提升,尤其在購物消費部分,可考慮擴大設置免稅港,或將金馬打造成免稅島,拉動消費力度。

我們的看法:

第一、自由行將帶動大陸觀光客來台的整體數量,而且成倍增趨勢,就如同當年對香港的影響一樣。

第二、大陸觀光客到台灣和去香港有所不同: 香港只是購物,台灣還可以體驗中華文化,享受醫療美容服務,以及發展許多不同的新領域,比如說企業高管可以進行學習訓練等。台灣的旅遊商機無窮,尚未充分開發,現在正是大陸企業投資的大好時機。

第三、台灣的觀光業除了部分旅館外,大部分都未和資本市場接軌,沒有上市,缺乏規模,在這部分有很大的整合和規劃空間。

第四、如果有心人士能夠打造產業整合平台,不但可以引進大陸及國際資源,而且還可整合台灣中小型業者。

第五、台灣觀光類股現在仍享有較高的本益比 (市盈率),為資本市場提供了誘因及良好的條件。

臉書
社群網站臉書(Facebook)上市一周來,股價跌逾16%,且備受IPO當日那斯達克交易系統故障問題的後續餘波所擾,不只讓更多投資人對股市失去興趣,也對IPO市場造成打擊

彭博資訊報導,臉書18日上市後,短短5個交易日股價挫跌近13%,超越明富環球(MF Global)下跌10%紀錄,創美國近10年來規模最大的幾宗IPO案最初5個交易日最糟表現。

許多人原本認為,臉書IPO案將帶領網路業重現網景(Netscape1995年上市時引發的IPO熱潮,加上近來市場頻傳商業模式仍不明確的科技新創企業獲得大筆注資,都加深下一波產業榮景即將到來的期盼。但臉書的上市表現讓這種憧憬驟然破滅。

消息人士透露,美國證管會(SEC)已對那斯達克(Nasdaq)展開調查,以了解那斯達克日前處理社群網站臉書(Facebook)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時,是否違反交易的技術規定。

臉書18日在那斯達克上市當天,因為交易系統故障連連,延後30分鐘開盤,且接下來的兩個半小時間交易員一直無法得知是否下單成功,讓那斯達克顏面掃地。券商已對那斯達克提告求償;華爾街4大造市者預估因此損失1.15億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臉書IPO的規模從50億元增加到150億美元,照說是供不應求,為何結果如此之差? 承銷商完全沒有任何藉口。

第二、所有人都在投機,想撈一把就閃人,沒有人在真正投資,說明現在市場氛圍是很脆弱的。

第三、華爾街的承銷商實在是太貪婪了,為了賺更多的錢什麼消息都放得來,摩根史丹力罪不可赦,當然投資人貪婪又是另一面,一窩蜂想套利,一個巴掌拍不響。

第四、那斯達克此次系統出問題,更是火上加油,臉書計劃轉往紐交所上市,看來是轉移注意力的手法,把更多的錯加在交易所身上。

2012年5月22日 星期二

商業週刊專欄: 25年了!我還是個快樂的投資銀行家


桌上報紙的新聞標題「劵商:證所稅將引爆裁員潮」引起了我的注意,旁邊則是我母校史丹佛25週年校友會的聚會和捐款通知,我後仰在辦公椅上,凝視窗外,時間回到1987年那個夏天。

是的,我已經在同一種工作上 (雖然不是同一家公司) 待了四分之一個世紀,這是成就還是懶散? 當年商學院MBA最熱門的兩種工作選擇是consultinginvestment banking,但是現在投資銀行不僅在美國或台灣,吸引人的熱度已不若以往。

我在華爾街的第一年,就碰上87年大股災,雖然可以繼續待在美國工作,我卻選擇在次年提早回到台灣。Timing is everything,提早回到亞洲是我最佳的事業轉換決定,改變了我之後的一切。沒有人可以預見亞洲和中國今天的榮景,但我仍然記得當年父親看到我回國時,他臉上失望的表情,當年出國就是要在美國一直待下去的。

1988年亞洲的金融中心是東京,不是香港和新加坡。香港只有三家比較具規模的投資銀行,我工作的公司怡富 (現在已成為摩根大通) 香港企業融資部只有9個人,但這已是當時的龍頭。報到的那一天,在中環英式殖民風格的辦公室,像「桃姐」一樣的阿姨尊敬地伺候老外,讓人不禁有一種東西交錯、似古非今的感覺。

1988年是令人興奮的年代,台灣有證劵商的Big Bang (證劵商執照大開放),我工作的公司也成立台灣第一家外資背景證劵公司,證劵業是那時最引人羨慕的行業,連營業員都招聘自台大,公司一下子從不到10人擴充到上百人,台灣股市也不斷水漲船高,我未完成的華爾街夢好像得到了新的救贖。

1989年,台灣復微證所稅,之後台股連續19個交易日無量跌停,一個月內從8900餘點跌至5700餘點。和當年不同的是,現在台股的成交量更加萎縮,台灣的證劵業已成為薄利行業。

我繼續看著報紙,一篇篇的評論,一個個激烈的撻伐,都是熟悉的臉孔,但我居然沒有什麼感覺,只是感到疲憊,有點厭倦。每一個事件在台灣都會被放大一百倍,世界的問題太多,我的頭腦已沒有空間再去思考單一事件的意義了。

Investment Banking可能現在已不再是大學畢業生最嚮往的工作,台灣也沒有幾個真正的投資銀行,因為台灣在亞洲市場中早已被邊緣化了,外商都將重點放在中國大陸,台灣有許多外商投資銀行總經理是出缺的。

高科技曾經是台灣明星行業,許多大學生甚至放棄出國留學深造的機會,加入台積電和聯電。現在高科技變成了四大「慘業」,前一陣子有一家證劵公司的總經理說證劵業是第五大慘業。看著現在的年輕人,我在想他們究竟是幸福還是悲哀,他們事業的夢在哪裡? 什麼才是熱門的工作?

林書豪的故事給人許多啟發: Jeremy是哈佛高材生,他可以為現實放棄理想,但是他沒有; 從一個球隊流浪到另一個球隊,直到有一天驅動林書豪的力量是他對籃球無盡的熱情,讓他無終止地追求他真正喜歡的事,聆聽心中的聲音。

很多我interview的年輕人缺乏這種特質,大部分的人不知道他們要什麼。父母親告訴他們要走一個方向,學長又建議另一個方向,他們甚至會很真誠地請我也給他們一些建議。Jeremy是對的,Always stick to what you like,因為你一定會越做越好。

投資銀行不是一個光鮮的工作,在台灣特別不是,因為客戶沒有付費的習慣。25年來我enjoy和每一個客戶溝通的過程,幫他們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每天面臨新的挑戰。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無止盡地做這個工作,就像打籃球一樣,你要能適應極快速的節奏,隨時在不同的環境下瞄準、投籃、得分,不斷地repeat同樣的routine,大部分投資銀行從業人員做不到15年就改行做CFO、創投基金經理或當起快樂的天使投資人。

台灣的經濟充滿了問題,但是如果你能夠解決問題,那又會有無窮的機會,完全看你從哪一個角度來思考。不過現在的企業組織、外在環境和價值模式,已無法讓年輕人想像出一條有希望的道路,我越來越不相信所謂的typical good companytypical good job。你的未來掌握在你的手裏,只有你自己才能創造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不是台積電,不是高盛,也不是王品,更不是麥肯錫。

Fleetwood Mac1978年經典歌曲「Go your own way」的旋律在我腦海中響起,我閉上眼睛。Yes, I still likeinvestment banking, and it is MY WAY

雅格獅丹 冒險家 FDI 海爾 臉書 雅虎 大陸銀行 金改 海交會 FTA 遊戲橘子


雅格獅丹
在諸多歐洲國家陷入財務危機之際,不少中國大陸企業伺機購併歐洲企業。繼日前山東重工集團入主義大利遊艇業者法拉帝集團後,在香港上市的YGM貿易也以1,500萬英鎊的價格,收購英國時尚品牌雅格獅丹〈Aquascutum〉品牌業務及資產。

華爾街日報報導,先前,YGM貿易已經收購該品牌在亞洲地區知識產權的全部權利。YGM貿易表示,目前已經以1,500萬英鎊的價格,收購英國時尚品牌雅格獅丹品牌業務及資產。

南方都市報報導,根據雙方的獨家協議,YGM貿易在52日支付50萬英鎊押金,雙方將就賣方所有的知識產權、軟體、商譽、所有的有形資產、流動資產及全部現有業務的轉讓事宜進行磋商,上述押金可用作扣除完成交易後應付代價。

報導指出,YGM貿易原為雅格獅丹大中華區總代理。20099月,該公司以約1.74億港元價格,正式收購雅格獅丹在亞洲42個國家與地區品牌的獨家及絕對控制權。據YGM的財報披露,截至20119月,雅格獅丹在亞洲,共有171個銷售門市。YGM銷售額持續成長,該公司計畫進一步擴大銷售網路,保持「歐洲製造」概念搶奪大陸市場。

近年,雅格獅丹在歐洲市場虧損嚴重,去年經歷大幅虧損後公司已被託管。上月底,YGM貿易對外表示,該集團正初步討論有關收購雅格獅丹品牌在亞洲以外地區權利,而日前雙方已簽訂獨家洽購協議。

今年以來,包括大陸及香港的企業都有購併歐洲企業的例子。例如,今年3月,義大利豪華遊艇製造商法拉帝集團與債權人達成協定,同意被山東重工集團收購。不過,在被大陸企業控股後,時尚品牌能否維持過去在大陸消費者心目中的影響力,也令業界擔憂。

我們的看法:

第一、歐洲的時尚品牌被亞洲和中國企業收購只是開始,未來會更加形成風潮。

第二、歐洲品牌引入亞洲和中國大陸,還有一個「重新定位」、「轉型」和「市場教育」的過程,不是一蹴可及。

第三、之前中國買的都是義大利和法國的品牌,雅格獅丹是第一個正宗英國品牌。英國馬上要辦奧運,倒不如趁機把代價而估的品牌一起拿出來展示。

第四、台灣應該和中國大陸企業結盟,一起去收購國外品牌,台灣有較好的人才和國際品牌運營經驗,中國有市場和資金,若能結合將能創造互補雙贏。

冒險家
韓寒來台後在部落格發表《太平洋的風》一文,在兩岸引起討論,不論大陸或台灣,慶幸於「台灣真有人情味、台灣人真可愛」的同時,長期遊走兩岸擔任企業訓練及推動「華人正面人生蛻變行動」的劉忠杰卻說:「這一切反映著台灣人期待被讚美與肯定的心態和缺憾。」

外商公司高管,台灣索尼音樂前國際事業部總監劉忠杰,花了16年觀察學習,最近以新書《我終於看見》分享心得。他認為,台灣不應再為人情味而自滿,應該理性找出未來20年的發展方向及競爭力。此外,華人教養必須從心智和情緒支持開始改變,讓年輕世代放下對未來的恐懼,接受並欣賞自己的樣子,才能再度找回台灣的國際角色與兩岸關係的主導優勢。

劉杰忠以美國PDP人格測驗說明:台灣當今最缺乏的是積極、勇於挑戰和冒險的「老虎」,這些人被吸引到大陸,留下來的多是分析和支持型的「貓頭鷹」和「無尾熊」。於是,台灣社會不斷地檢討自身的問題,卻無法提出正向的解決方案。整體社會氛圍處於焦慮和恐懼中,且無力掙脫,包括近日油電雙漲、證所稅引發的不安,乃至「葉少爺」、「潑糞雙人組」,「都是這種社會的產物,其實不讓人意外。」

他觀察大陸80後一代,在社會環境全面向上的氛圍中,更願意挑戰及嘗試老一輩認為不可能的事。反觀台灣20歲左右的年輕人,則是普遍缺乏自信,找不到自己不可取代的社會價值。這一切,他認為源於華人90%的負面教養。這樣的影響此時今日在台灣所造成的自我否定,遠較大陸來得嚴重。「我們習慣看見自己和所愛的人,不夠、不好的一面。」因此近年陸客來台,提出他們眼中台灣的美好,其實最受感動的反而是台灣人自己。劉杰忠不禁要問:「如果沒有外人來告訴我們這份可愛,我們願不願意這樣看待自己呢?」

我們的看法:

第一、韓寒到台灣一遊,大大恭維台灣的人情味,但是台灣不能以人情味自滿,我們要從一個「好人」變成「能幹的人」。

第二、台灣最有冒險精神的人二十年前就跑到中國大陸去了,包括郭台銘、旺旺蔡衍明和康師傅魏應州等,剩下的人只會批評或是只能默默承受,缺乏改革的勇氣。

第三、台灣過去太強調「台灣優先」和「本土意識」,以致青年人普遍缺乏國際觀和大中華意識,其願景深度、高度和廣度均不足。

第四、馬英九缺乏領導力、執行力,藍綠一片撻伐,但卻不見什麼人提出具體的建議和解決方案,整個台灣陷於高度的焦慮和停滯。

第五、馬總統應該邀請台灣企業家領袖組成「領導諮詢委員會」,純粹從領導力和執行力來對症下藥。台灣今天的問題已不再是政策的好壞,而是政策的規劃與執行。

FDI
大陸商務部15日公布4月實際使用外資(FDI,台灣稱「外商直接投資」)金額為84.0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0.74%,是連續第6個月下滑;不過,人民幣FDI占二成,代表更多的直接投資是通過人民幣來進行。

路透報導,商務部資料並顯示,今年14月,全大陸FDI 金額為378.8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38%。其中,歐盟27國對大陸實際投資只1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7.9%

大陸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指出,大陸FDI持續出現負成長主要是因世界經濟總體增長乏力,以及歐美鼓勵產業回歸等因素,不過仍對利用外資前景持樂觀態度。此前資料顯示,大陸3FDI金額為117.5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6.1%;第一季FDI29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8%。據中國人民銀行此前公布,4月以人民幣進行結算的外商直接投資達人民幣24億元(約新台幣112億元),占當月整體FDI23%


我們的看法:

第一、歐美經濟成長緩慢,中國大陸雖然是其市場策略重心,投資腳步也會相對放緩。

第二、中國大陸勞工成本已不再便宜,角色定位從「工廠」轉變為「市場」,但許多外資企業尚不知如何來開始拓展這個市場。

第三、大型外商喜歡用併購方式進入中國市場,而且通常瞄準行業前三名,現在已經不太可能了。

第四、外資進入中國腳步放緩,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和併購卻加速進行,未來幾年都會如此。

海爾
正當其他大陸家電業,今年仍把重心放在「賣庫存」時,家電龍頭海爾,早已轉型成為提供消費者客製化的「賣服務」模式。 受益於大陸所推動的家電下鄉、以舊換新和節能補貼等政策的刺激,大陸家電市場也帶來銷售規模擴大、家電產能激增。然而,隨著相關政策陸續退出,家電產能日益顯得過剩,庫存壓力倍增。

登陸海爾官方商城上,除了可以看到海爾家電產品外,網頁下方還有「線上成套設計」選項,包含「家電線上DIY」、「家居線上設計」、「線上設計諮詢」、「設計師上門服務」等。

海爾藉由互聯網,可以第一時間掌握用戶需求,然後安排生產,展開行銷,將傳統的「先產品後市場」,轉變為「先市場後產品」的模式。目的就是提供給消費者「定制化、個性化」需求。

互聯網週刊報導,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曾總結近幾年海爾內部所做的工作就是「流程再造」,總共有2個轉型:一是「商業模式的轉型」,從原來傳統商業模式轉型到「人單合一雙贏」模式;二是「企業的轉型」,從單純的製造業向服務業轉型,從賣產品向賣服務轉型。

張瑞敏表示,過去傳統經濟下,主動權在企業手裡,企業生產什麼,用戶被動接受什麼。但現在主動權到用戶手裡,用戶選擇權非常大,可以在互聯網上看到所有產品、價格,然後再去選擇。

張瑞敏指出,其他家電企業,如果還停留在過去「以產品為中心」的經營模式,對使用者的需求所知不多,只會採用價格策略或打廣告,就已經無法適應市場競爭的壓力。

海爾提出的「人單合一雙贏」模式概念,就是企業透過互聯網改造流程,進行管理創新。張瑞敏解釋,「人單合一雙贏模式」中,「人」指企業員工,「單」表面上是訂單,但本質上是用戶需求,也就是把員工價值與用戶聯繫在一起。

「雙贏」指員工不根據完成上級任務的多少,而是由員工為用戶所創造的價值決定。他認為,「人單合一雙贏」是為了適應互聯網時代的要求,因為傳統的管理是以企業為中心制定,而互聯網時代是以用戶為中心,這是兩者的區別。張瑞敏指出,這個時代不是以企業為中心,而是以用戶為中心,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改變。如果企業不能因時改變,還抱著低成本、大規模製造,肯定是無法生存。

我們的看法:

第一、海爾的戰略轉型和最近鴻海郭台銘宣布要從「製造」走向「商務」是一樣的思路。

第二、兩者都談到了互聯網的運用,未來透過互聯網以客戶為中心,從市場需求去對製造量身訂製。

第三、向海爾、鴻海這樣的企業可能顛覆中國未來的電子商務市場,引領市場的主流企業將不再是阿里巴巴或京東商城,而是擁有龐大實體經濟能量的傳統企業,透過「由實轉虛,虛實並存」的方式重寫新的遊戲規則。

第四、當然這個夢想實現的過程可能還要很久,但傳統企業就像睡醒的巨獅,不甘在新經濟的洪流中淹沒,正積極努力地爭取他們的地位。最近微軟巨資收購美國最大實體書店邦諾(Barns & Noble)的電子商城,印證了虛擬加實體的新未來。

臉書
社交網站龍頭臉書(FACEBOOK)周五以每股38美元的價格,在那斯 達克市場掛牌交易,交易代碼為FB。稍早在周四,臉書以每股38美元 的承銷價賣出42,120萬股,募得160億美元資金,公司市值衝上1, 042億美元。

根據金融資料提供業者DEALOGIC,以市值計,臉書為全球第三大企 業IPO案,僅次於2010年中國農業銀行和2006年中國工商銀行,當時 分別集資1,330億美元和1,320億美元。

IPO投顧公司RENAISSANCE CAPITAL則指出,若以募集資金而言,臉 書為全美第三大IPO。第一大是2008年發卡組織威士卡(VISA)募集 179億美元,第二大是電力公司ENEL,第四大則是通用汽車。

彭博社表示,臉書的市值高達過去一年獲利(至3月底)的107倍, 在標普500成分股當中,只低於電子商務龍頭亞馬遜及不動產投資信 託EQUITY RESIDENTIAL。若以38美元的承銷價,則為過去一年營收的 26倍,足足比標普500成分股最高的AVALONBAY多出一倍以上。

臉書今年第1季淨利為2.05億美元,營收10.6億美元。而在2011年 全年,淨利10億美元,營收37億美元。相較之下,2007年時,臉書營 收僅1.53億美元,還淨損1.38億美元。

彭博指出,臉書IPO後,市值一舉衝到勁敵谷歌(GOOGLE)的一半 ,後者市值約在2千億美元以上。該搜尋引擎龍頭自IPO以來,市值在 8年間躍升至將近9倍。如果要追上谷歌這種表現,臉書必須在2020年 前達到9,200億美元的市值。而目前全球市值最大公司-蘋果,市值約 4,960億美元。

2004年谷歌IPO時,以每股85美元募得19億美元資金,市值約230億 美元,相當於先前一年營收(至20046月底)的10倍。

我們的看法:

第一、臉書的估值並不令人訝異,二年前作pre-IPO配售時估值就有500億美元,投資銀行一定會創造足夠的興奮期待價值拉高,重點是這個價值能夠維持多久? 從第一天的交易量來說,臉書已反映了「完全價值」(full value),短期內再大幅上漲的機率應該不大。

第二、全球受到歐債危機烏雲壟罩,信心脆弱,投資人大都是有賺錢就拋,這會造成短期賣壓。

第三、美國資本市場對於「創新」的估值以及對於「創新商業模式」的支持令人讚嘆,亞洲沒有任何市場可以支持107倍的本益比(市盈率)

第四、中國大陸很多互聯網上市企業都是複製美國已經成功的商業模式,例如說新浪(雅虎)、百度(谷歌)、京東商城(亞馬遜)、阿里巴巴(eBay),還有攜程網、盛大等。但臉書的中國版「人人網」去年在美國上市並沒有得到巨大的成功,Groupon的幾個中國複製版都經營得很辛苦,不斷燒錢卻無法上市,這有兩個原因: 一是美國投資人對中國互聯網神話的激情已經消失,二是中國互聯網必須在經營上再下功夫,走出自己的道路,並且要有長期挑戰的思維,不能再靠短期資本運作這種不踏實的方式來壯大自己。

雅虎
雅虎公司周日宣布,爆發學歷造假的執行長湯普森(Scott Thompson)已於上週末主動請辭下台,揭發此事的大股東對沖基金Third Point則將獲得3個董事會席次。在此同時,湯普森還驚傳已罹患癌症。

根據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報導,先前在學歷造假風波中自稱清白並拒絕下台的湯普森,是在上週末雅虎董事會取得相反證據後,才同意辭去執行長一職。其中一項關鍵證據是來自某家高階人頭公司證實,數年前湯普森就曾在知情的狀況下,偽稱自己擁有資訊工程學士學位。

上任才短短4個月的湯普森,本月3日遭大股東Third Point踢爆學歷造假。聲稱握有雅虎6%股權的Third Point,並同時發動代理權戰爭,意圖爭取雅虎公司控制權。雅虎董事會周日表示將給予Third Point 3個董事會席次,以交換該公司停止代理權戰爭。

我們的看法:

第一、雅虎接連換了四、五個CEO,元氣大傷,一個好的品牌就這樣給毀了,被阿里巴巴收購只是遲早的事。

第二、雅虎CEO是會計系畢業,卻宣稱自己有資訊工程學士,不知是為什麼? IT學位有更值錢嗎? 反正他又不是像臉書創辦人,是哈佛畢業,只是一個普通的學校,學校和學位又有什麼關係!

第三、這次的罷免是由對沖基金Third Point所發起,CEO固然不對,對沖基金也不懷好心,說穿了就是要爭取公司的影響力,獲取更多董事席次。

第四、美國的公司治理真的是太嚴格了,之前惠普(HP)CEO大概是花了2,000美元公帑請和他有曖昧情愫關係的公關公司女總經理吃了一頓飯,即被董事會開除職務,造成之後惠普一敗塗地。美國人認為這是一種「操守」(integrity)議題。不在於錢的多少,而是原則問題,完全沒有模糊的空間。

第五、當然原則不可被破壞,但是企業的經營管理畢竟不是一般人能做的,所以換CEO不能像換一個普通員工那樣隨便。

大陸銀行
金管會和銀監會達成「業務加速審批」的共識後,金管會昨日就宣布,受理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的台北分行申請開業文件;而我方兆豐銀行和台灣銀行,也有望同步核准開業。兩岸銀行升格分行案已步入最後程序,最快6月底前能開花結果。

金管會主委陳裕璋15日在北京會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達成4點共識,其中首項共識在符合監理法規及審查程序前提下,儘速完成審核中的申請案件。相隔兩日,金管會昨日便受理中行與交行的申請開業文件。

金管會表示,去年12月同意中行和交行籌設在台分行後,兩家銀行已相繼完成匯入專撥營業資金、分公司設立許可登記、裁撤原設有之代表人辦事處及分行營業許可事項之核定等籌設分行程序,僅剩分行營業許可事項核定之申請程序未完成。

依盡速審核共識,金管會受理後,銀監會也將同步加速審核兆豐蘇州分行和台銀上海分行的開業申請。消息指出,按銀監會審核程序,兆豐蘇州分行將先獲准開業,再來是台銀上海分行,接著是玉山東莞分行。屆時台資銀行大陸分行數目,將增至9家。

據了解,金管會已和立法院財委會溝通,討論是否要6家台資銀行大陸分行皆可承作人民幣業務,才允許中行和交行承作新台幣業務,或是採取「一家換一家」方式。據投審會數據,中行獲准匯入新台幣12億元、交行則匯入新台幣15.5億元,合計匯入9千多萬美元,使首季陸資來台投資金額年增650%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應該加速開放大陸銀行到台灣成立分行之事,金管會想要等6家台資銀行大陸分行皆可以承作人民幣業務以後,才允許中行和交行承作新台幣業務,或採取「一家換一家」方式,是絕對行不通的作法,只會害到自己。

第二、台灣銀行不能沒有大陸市場,大陸銀行有沒有台灣市場其實無所謂,台灣沒有什麼談判的籌碼。

第三、台灣應該擴大開放陸資銀行參股比例,目前只有5%,唯台資銀行入股大陸銀行卻可達20%,陸資銀行持有台資銀行股份比例越高,對台灣才會有較高的承諾,否則就像蜻蜓點水,業務肯定做不起來,台資銀行在大陸也不會有未來。

金改
金融市場的改革,是馬政府一直未碰觸的議題,但未大張旗鼓高喊「金改」,並不表示金融產業不需要革新精進。台灣金融市場的發展已有一些成果,但是金融機構的競爭力有待提升,相對亞太地區同業,我國金融業的規模、獲利能力與財務健全性仍需再強化,需要兼具突破性與延續性的作為,馬總統第2任的金改思維應定調為「調結構、促成長、強風控、重保護」。

「調結構」是金融市場改革最困難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我國金融業普遍被形容家數太多,然而問題是同質性太高,導致同業殺價競爭。要讓金融業有差異化發展,而非陷入求生存的陷阱,必須具備有效能的整併市場,這是金融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證券業、保險業在這幾年整併案件還算活躍,例如:元大證併寶來證、凱基證併台証,目前開發金控正公開收購凱基證,未來會與大華證合併;保險業則有外商保險公司出售給本土業者,如中國人壽併購保誠人壽、富邦人壽合併安泰人壽。

「促成長」可分2個努力的方向:擴展大陸市場與調整監理心態。以銀行業而言,ECFA已簽署近2年,有關早收清單之落實仍有改進空間。目前已落實的具體承諾,包括:設立代表處滿1年可設分行、從事台資企業人民幣業務(目前僅核准1家),但是前者僅有分行,尚未有獨資銀行的設立,而後者大陸官方定義的台資企業定義過於狹窄,似未包含透過第3地區投資大陸之台商,導致此項承諾效果不大,在未來真正進行全面性人民幣業務之前,國銀在大陸分行之獲利提升與業務擴展仍然相當有限。

至於可建立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專業機構、在大陸中西部與東北地區開設分行設立綠色通道,則尚未有具體落實之個案。未來在銀行業之早收清單落實與突破,考驗我國政府對陸銀在台之開放程度。而證券商、保險業之早收清單較無多大實質效果,以致對業者在大陸的業務開展無多大的助益,仍須政府爭取證券商在大陸可以提升參股比率與經營業務範圍,以及保險業在大陸參股可以突破50%的規定。

金融業者對於金管會的評論普遍是「重監理、輕發展」,近來政府推出以國人為主的理財平台與發展具兩岸特色的金融服務,目前尚未看到具體的發展高度及策略,希望未來所執行的方案可以改善業者對於金管會的看法,並且能提升業者的發展空間。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金融和證劵正在興起前所未有的改革,台灣在這方面腳步相對太慢。

第二、台灣的改革都是小改革,慢慢開放,但是我們需要具有前瞻性的戰略改革。

第三、台灣今年最值得肯定的金融政策「推動具有兩岸特色的金融業務」還是行政院定的調,金管會的政策可以更加開放。

第四、從最近台資銀行瘋狂在大陸開設分行及租賃公司的情況來觀察,台灣銀行對大陸市場有極高的興趣和企圖心,就像關在籠子裡太久的小鳥,突然找的了展翅高飛的天空以及獲利豐富的沃土。

第五、金管會主委上週剛在北京和大陸證監會、銀監會和保監會主席見面,回來只發表了一個「加強發展兩岸共同監理平台」的講話,當然 "監理" 是很重要,但是我們更期待看到兩岸共同 "發展"一些產品或市場的可能性。

海交會
14屆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海交會)近日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開幕,福建省長蘇樹林、電電公會理事長焦佑鈞、國民黨副主席蔣孝嚴等人參加開幕儀式。

對於兩岸經濟合作發展前景,福建省長蘇樹林表示樂觀,「日後台海兩岸經貿、科技合作跟文化交流都是重點,具有很強的互補性。最近不斷有台灣團來,也有很多企業到台灣去,形成新的合作趨勢。產業合作方面,只要台灣不限制的都會赴台投資。」

電電公會這次帶了90幾家廠商過來、共160幾個攤位,台灣電機電子業展位共有200多個攤位。電電公會副祕書長羅懷家表示,目前台灣電機電子業在福建還在開發期,隨著經濟發展,當地商家對電子化產品需求會增加;大陸收入倍增計畫使工資上漲之後,對機器設備需求也增加,都是台商發展的好時機。而海交會對台灣產品較理解,是極好的平台;加上當地製造業也很強,高品質的台灣精品才賣得好。

今年台灣廠商簽約情況踴躍,已簽約展位1908個,比去年增加112%。今年海交會展區主要設置中心館、台灣館和台灣個人遊推介展區。

本屆台灣食品館參展廠商共有117家,新增台灣美食區,由海瑞貢丸和黑橋牌等廠商將台灣道地風味帶給當地民眾,台北世界貿易中心行銷專案處長李惠玲表示,今年台灣館預估商機可以超越3千萬美元,去年台灣僅食品類到大陸的出口額創造的商機就達4.05億美元,較2010年的2.69億美元成長50.1%20081.53億美元,2009年的1.58億美元,從2008年到去年已經成長164%

「很多來參加企業的營業額都在倍增」,李惠玲說,大陸高達13億人口市場將是台商很大的練兵場,包括樂活、健康產品都有很大的推廣空間。由於去年台灣食品發生塑化劑風波,如今參展企業都經過篩選,「拍胸膛的健康食品。」

我們的看法:

第一、海西逐漸取代華南和上海地區,成為台商投資新熱點。

第二、前幾個月,蘇省長到台灣介紹平潭島的投資前景,引起陸委會反彈,跳出來警告台灣大眾投資平潭風險,等於免費替蘇省長和平潭打廣告。

第三、台商之前另一個投資焦點是重慶,在薄熙來出事後,以沒有人再提重慶了,海西是最大受惠者。

第四、蘇省長說得好: 「產業合作方面,只要台灣不限制的都會赴台投資。」空間拉得非常廣,真的替福建海西對台招商起了巨大的推力。

FTA
總統馬英九在就職演說中提出強化台灣經濟成長動能等未來國家發展五大支柱,他並強調要加速自由貿易,盡快完成後續ECFA協商、打造自由經濟示範區及恢復台美TIFA等,以掌握融入國際經貿體系的歷史機遇,昨日六大工商團體與十大產業代表齊聚一堂,強調簽署FTA才是重中之重,在大陸也要盡快設立經貿辦事處與拓銷據點。

馬總統發表就職演說時宣示,政府將以「強化經濟成長動能」、「創造就業與落實社會公義」、「打造低碳綠能環境」、「厚植文化國力」及「積極培育延攬人才」做為國家發展的五大支柱,以全面提升台灣的全球競爭力,讓台灣在這四年脫胎換骨、邁向幸福。

總統說,強化經濟成長動能,是提升台灣競爭力的第一大支柱。核心在於經濟環境自由化和產業結構優質化,馬英九在就職演說中,相當憂心美韓FTA、中日韓經貿談判對台灣的影響,他呼籲台灣必須改變保護主義的思維,翻修不合時宜的法制,排除貿易和投資的人為障礙,為台灣打造一個真正自由開放、與國際社會接軌的經濟環境。

然而昨日工商大老們不諒解馬總統的高聲疾呼卻進展有限。工商協進會祕書長張炯昌表示,面對歐債危機、最大對手韓國崛起,非常嚴重,韓國與歐美FTA陸續生效,紡織、機械、塑化產業受重創,但台灣若要貿易協議,範圍不只經濟部管轄,必須由農業、金融、交通運輸等跨部會協商,現在空有組織卻沒運作,行政院要痛定思痛,趕快出來協調因應。

紡拓會董事長葉義雄也大罵,過去沒行動,「溫水煮青蛙」後,馬上就會看到台灣產業被韓國壓下去,以紡織業來說,目前萎縮13%,韓國在歐洲市場卻成長6%,台灣75%產品靠外銷,4成靠大陸,一定要加快腳步。

葉義雄表示,包括政府部會、財團法人,都要趕快在大陸設辦事處或拓銷據點,協助中小企業,因為「哈台」商機有時效性,必須開放大陸商務人士一年多簽,才能讓他們順利採購,陸委會也不要怕大陸來台招商引資,中小企業必須跟時間賽跑、順大陸內需潮流往內、往西發展,是中小企業生存命脈。

工總理事長許勝雄表示,全球都在談簽FTA,台灣有兩岸、政治問題,難以與全球經濟接軌,擔心會成為全球經濟邊陲;簽署ECFA後,原本希望可讓台灣成為大陸與世界的連結平台,但近來很多政策讓企業無法安心投資,ECFA成效打折扣,台灣是淺碟經濟,資金容易流動,政策一定要安定,現在就是關鍵時刻。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的被邊緣化,從一個可能,到現在成為「已經發生」,而且「還會更嚴重」的事實,重創了台灣經濟。

第二、工總理事長許勝雄表示,全球都在簽FTA,台灣有兩岸政治問題,難以與全球經濟接軌,會成為全球經濟邊陲。

第三、有關政策變動會引起不安,導致資金流出台灣的說法不完全正確,台灣需要改革,刻不容緩,所以政策一定會改變,馬政府不能坐著等待以不變應萬變,但是要加強溝通。大家再吵下去,馬更不敢改革,那台灣只有死路一條。

遊戲橘子
韓國納克森有意併購遊戲橘子,對此經濟部長施顏祥斬釘截鐵說,支持「合作但不合併」的態度。公平會主委吳秀明則說,下周會要求韓商納克森說明,至於市占率計算方式,公平會傾向以線上遊戲產值作為基礎,因此遊戲橘子在國內市占率有可能超過四分之一。

換言之,此舉對遊戲橘子最有利,納克森構成應該結合申報門檻,吳秀明說,依法可要求補申報並可做出罰鍰處分。由於納克森透過公開市場收購遊戲橘子股票,累計收購股權達到34.6%,不僅震驚遊戲橘子,社會高度關心此事,也讓立法院經濟委員會特地臨時安排專案報告,請經濟部以及公平會說明。

早在消息一出,施顏祥已經指示工業局瞭解狀況,根據經濟部書面報告提到,敵意併購在實務操作上,並非違法,屬於正常交易行為。而納克森每次購入過程中,並沒有取得10%以上股權,依規定不須向投審會申報。

國民黨立委楊瓊瓔說,納克森說要獨立經營,橘子說合作不合併,到底政府對於這件事情的態度是什麼,是否可以拿出魄力來?施顏祥回應,經濟部支持遊戲橘子合作不合併的態度,至於在市占率界定與計算方式,遊戲橘子的主要業務都在線上遊戲。

吳秀明表示,不會以納克森的數位內容產業作為計算基礎,傾向以線上遊戲計算,但是還要深入瞭解線上遊戲與數位遊戲的替代程度,線上遊戲主要是買光碟、上網以及透過個人電腦的管道,例如,跑跑卡丁車與楓之谷等,而數位遊戲則有willXBOX等,所以要分析民眾在選擇這些遊戲的替代效果。他進一步說,如果是以線上遊戲為基礎,遊戲橘子的市占率將會超過四分之一。

工業局本周二已經收到公平會來函,將依據線上遊戲內銷值計算市占率,預計最快下周將可以把資料回覆給公平會。

我們的看法:

第一、本案已經失焦,好像從頭到尾就是韓國人惡意併購台灣人,應該不完全是這麼一回事。

第二、納克森本來就是遊戲橘子的策略聯盟夥伴,遊戲橘子代理其產品。納克森過去增加遊戲持股均有批露,股權從10%增加到21%,遊戲橘子不可能不知道納克森正在逐漸增加持股。

第三、遊戲橘子可能是覺得理所當然,或者是財務運作意識太薄弱,所以才會對納克森增加持股顯得那麼訝異。

第四、台灣應該制定清楚的遊戲規則,讓外資得以遵循,不要把任何外資投資的行為解讀成外資以經濟侵略台灣。

第五、敵意併購在實務操作上,並非違法,只有符合法規,敵意併購不應該被妖魔化。

第六、經濟部長施顏祥說,支持「合作但不合併」,其實遊戲橘子絕對不可能 "合併",因為納克森是韓國上市公司,應該是經濟部希望遊戲橘子不要被韓國公司 "控股"

第七、最可能的結果應該是納克森變成遊戲橘子的策略股東,取得不超過多數的重要少數 (significant minority) 股權席次。

第八、台灣方這次的反應會那麼大,主要是因為韓國是台灣的世仇,高科技產業從DRAM、手板到面板,通通輸給韓國人。如果今天是Google或微軟跑來併購,台灣說不定會舉雙臂歡迎。總而言之,我們要冷靜下來,不要泛政治化、民粹化,就事論事,依法論法,外資才會對台灣有信心。

2012年5月17日 星期四

鴻海 英傑華 中鋼 鐵礦砂



鴻海
鴻海集團宣布「轉型」,要擺脫工廠思惟,走入貿易導向的新模式!富士康預定10日在上海舉行中國總部動土典禮,鴻海總裁郭台銘不但親自主持,還要召開中外記者會,說明鴻海未來的營運計畫。鴻海發言人邢治平說,「這是集團成立38年來的重要時刻!」

鴻海在上海浦東興建總部,明舉行動土典禮,預定於2015年完工。邢治平指出,這是棟最新穎的智能大樓,將成為鴻海在中國的營運中心,也是長江三角洲的研發中心及電子商務中心,富士康未來將投入電子商務市場。

邢治平指出,富士康要成為全球消費者、與品牌客戶的最佳平台,藉電子商務的布局,掌握終端真正需求,避免工廠盲目的生產,造成「供過於求」現象,鴻海未來的思惟,轉向銷售(Sales)、市場(Marketing)出發,因而把中國總部設在商業氛圍最濃的上海。

鴻海宣布走向轉型之路,邢治平說明,未來的營運模式,由原來「工廠、技術到貿易」的做法,倒轉過來,改採「貿易、技術到工廠」模式。這不是做品牌,而是做為一個平台,跳脫出代工廠的框架,去了解客戶與銷售,再用優於同業的技術,供應市場所需。

其實,鴻海自入股夏普之後,自行經營「品牌」的傳言未曾斷過,日前大陸媒體報導,鴻海與夏普將在中國合設公司,生產夏普品牌的手機,惟鴻海隨後發布重大訊息,嚴正澄清這消息「子虛烏有」,說明不做品牌的經營模式從未改變。

邢治平指出,富士康為了滿足國際客戶的需求,將更廣泛地與知名品牌客戶來進行材料科學、機械、和面板科技的深入合作,增加競爭力與製造力來滿足各方的期待;營運策略上,則加大商貿的市場擴展,提高人員素質、加強技術升級與自動化。鴻海集團表示,新建的中國總部大樓,是企業發展的新起點,也是繼續投資中國的重要宣示。

鴻海經營模式大轉型,未來將投入更多資源至通路上,瞄準大陸內需市場。巴克萊資本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首席分析師楊應超10日指出,鴻海是希望藉由對終端市場需求的敏感度,「成為客戶的客戶」,有利於附加價值提升、及爭取更多客戶訂單。

楊應超指出,目前鴻海在大陸通路主要可分為5種:一、萬得城(一線城市的家電大商場);二、賽博數碼(3C商場);三、敢創數碼(零組件商場);四、萬馬奔騰(三至六線城市小商場);五、飛虎樂購(線上購物)。

楊應超表示,由於缺乏通路管理經驗、規模也不夠大,鴻海在大陸通路事業群經營狀況不是很好,處於小幅虧錢,未來集團若投入更多資源、並有效整合,可先求損益兩平。

楊應超認為,對鴻海來說,通路事業小幅虧錢並非重點,在整體策略佈局,未來通路事業將扮演掌握大陸消費者需求脈動的重責大任,畢竟無論是PC與手機產業,大陸均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市場。

楊應超指出,鴻海擴展通路目的一方面是幫客戶賣產品,另方面則是藉此了解終端消費市場需求是什麼、比客戶更早知道趨勢為何,未來在接受客戶下單時,會比客戶更早調整;最後,反倒成為「客戶的客戶」,未來在代工價格與爭取訂單上,將享有更多的優勢。

我們的看法:

第一、鴻海這次在上海高調宣布轉型,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轉變,也是很大膽的改革,能不能成功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第二、鴻海十年以前就宣布要從「製造的鴻海」轉變成「科技的鴻海」,但並沒有成功,至今鴻海雖然享有很多專利,但是主要仍然是以代工為主,科技實力並未有效發揮,反而是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兩年前宣布要切入雲端業務,至今在雲計算代工方面大有斬獲,令人刮目相看。

第三、另外一個重要改變,是將中國總部由華南移向華東,由深圳搬到上海。對於這一點我們有很大的保留,深圳是中國IT代工重鎮,北京有中關村,但上海後來就沒有讓人有任何關於科技實力的聯想,三星在西安投資七十億美元建立下一代半導體NAND FLASH的工廠,英特爾在成都設立十二吋半導體晶圓廠,都是因為當地有著名的學府,有潛在人才作為支援,但上海的科技優勢並不明顯。

第四、當然郭台銘董事長會振振有詞的說他並不是要在上海建設「科技的鴻海」,他所要發展的是「商業的鴻海」、「市場的鴻海」或「通路的鴻海」,但這就好比蘋果宣布要在紐約大刀闊斧的推動市場營銷一樣,讓人覺得難以理解。

第五、更大膽的是鴻海商業模式的改變,由原來「工廠、技術到貿易」,轉型成為「貿易、技術到工廠」,這是180度的轉變。我們非常佩服郭董事長卓越的領導力和執行力,也不懷疑她力求轉型的決心,但這種「mass customization(大量客製化) 的策略如果要成功,需要很多的配套,鴻海集團也需要徹底重組其現有組織架構。

第六、鴻海過去兩年有關電子商務的嘗試雖然失敗,卻不可忽視其在中國深耕IT電子商務的企圖心及先天的條件,包括遍布中國的網點、完整的科技產業鏈實力、資金實力、管理能力。郭台銘弟弟透過代理蘋果的「Studio A」之布建,已在台灣和中國大陸樹立成功的商業模式,郭董事長想做的也就是整合其中國和外國資源,成為虛實並存的高級IT沃爾瑪。

英傑華
第一金控總經理簡明仁8日表示,英傑華(AVIVA)將於520新政府上任後,派員來台與金管會溝通,重新表達退出台灣壽險市場的立場;若英傑華退出,第一金會尋找新策略聯盟夥伴,不會獨資投資第一金人壽。

對於英傑華撤台意願強烈,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陳開元昨天措辭強硬指出,金融機構對主管機關的承諾事項應該審慎,不應該當初講的話都不算話。

陳開元說,不是金管會硬要留住英傑華,而是英傑華必須提出具有說服力的理由;仍希望英傑華與第一金維持初衷,彼此溝通,金管會的立場是勸合不勸離。

我們的看法:

第一、英傑華這已不是第一次要退出台灣市場了,兩年前英傑華要撤資,保險局就不同意,理由是外國保險公司要保障保護權益,不能說來就來,說走就走。

第二、保險局的話看起來好像很有道理,其實是樹立了最差的「退出障礙」,嚴重影響外資投資台灣的信心。外資撤出台灣是有其母公司不得已的考量,特別在金融海嘯之後,強迫外資一定要留在台灣,就好像一對夫妻緣分已盡,心已經沒有了,還不能夠順利離婚,對雙方都是很痛苦的事。

第三、一年多前英傑華在無奈的情況下,只好宣布部分退出,也就是仍然保留1/3的股權,但希望先轉讓大部分的股權,我當時就認為這是不可能長久的,如果要分手最好徹底分手,不要留一個尾巴,對大家都不好。

第四、現在保險局就以英傑華當初對主管機關有「承諾」,要求其不應該當初講的話都不算話。

第五、其實外資這兩年對台灣保險業已逐漸恢復信心,固然有很多退出台灣市場,也有新的外資進入台灣市場,前AIG旗下的友邦人壽 (AIA) 就是最好的例子,非但進入台灣市場,而且招兵買馬,大張旗鼓,另外退出的外資也轉手給有實力的台商,如大都會賣給中國信託,南山人壽賣給潤成,一個健全的市場本來就是有進有退,硬是設立進入障礙或退出障礙,是反自由化而走回頭路的做法。

第六、不過保險局和金管會恐怕不用再擔心了,因為本週英傑華的總經理因為業績不佳,已經正式下台,新的CEO上台還要再適應一陣子,等到新CEO開始關注台灣合資公司股權的出讓,恐怕是要半年後的事了。

中鋼
中鋼與武鋼將於10日簽署戰略合作協定,由於武鋼在越南交接處、總投資超過2,000億元的防城港大鋼廠案剛獲得大陸國務院通過,由於中鋼與武鋼合作關係轉趨密切,與越南台塑大鋼廠的競爭預期將會升溫。中鋼主管表示,和武鋼關係向來良好,未來透過專案互動,具體的合作案即可順水推舟展開。

資深鋼界指出,武鋼、寶鋼分別在靠近越南邊界的防城港與湛江,分別規劃年產1,000萬公噸的高爐煉鋼廠,本案延宕3年多,上周才獲得大陸國務院通過興建,正面與北越的台塑大鋼廠短兵相接。以寶鋼的湛江項目為例,蓋廠的前期工作已經完成,若投產時間早於台塑,加上免關稅的優勢,有助提前搶占東南亞市場。

相關人士說,中鋼持有台塑越南鋼廠5%,內部多次討論將持股占比增加到10%、甚至20%,但目前此案已胎死腹中,雙方仍有互相投資的關係存在。現在武鋼、寶鋼加入戰局,且和中鋼深化合作,除了對台塑河靜鋼廠及已和日本JFE簽訂投資評估協議的義聯越南廣聯鋼廠有所影響外,中鋼、台塑、武鋼三方將有互相牽制的作用。

由於防城港案直接把武鋼從內陸型大鋼廠,蛻變成沿海鋼廠,成本大減、競爭力大幅提升,因此鄧崎琳多次表示,「防城港案是武鋼未來發展的生命線」。

市場人士說,台塑、武鋼與寶鋼在南海圈的三大鋼廠產品定位雷同,都強調薄板汽車用料,根據鋼鐵工業發展經驗,市場重疊性高容易造成過度競爭,削弱彼此的競爭力,「投產速度」將成為致勝關鍵。

我們的看法:

第一、本案雖然只是一個策略聯盟,其意義非常深遠,值得關注。

第二、大陸企業積極走出去,除了在歐美日進行併購外,對於東南亞也開始戰略布局。武剛在越南交錯處,有大陸國務院批准的防城港大鋼廠投項目,將來對東南亞市場有重大的影響。

第三、中鋼在台塑越南鋼廠只有5%股權,影響力太小,勢必尋找其他的戰略合作夥伴。台塑沒有拉住中鋼是不明智的,因為鋼鐵不是台塑的主業。台塑在台灣的公共安全屢出問題,正陷入空前未有的管理危機,王永慶過世後台塑領導力和執行力大幅下滑,已不可能在越南鋼廠這個項目上有什麼作為。

第四、義聯比較聰明,同樣是台灣人在越南建鋼廠,至少懂得拉攏日本JFE,聯合日本人的技術和資金,對於將來建廠會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第五、台灣人經營越南有一定的優勢,因為兩地的經濟結構非常相似,中國大陸鋼鐵企業和台灣鋼鐵企業策略聯盟,共同攜手合作開拓東南亞市場,是相當聰明而且可以創造雙贏的做法,中鋼不需要再巴著台塑去拿一點點的股份,還要看台塑的臉色,和武鋼合作雖然股份不一定多,但中鋼扮演的實質影響力會更強。

第六、東南亞原來沒有任何高爐大煉鋼廠,現在一下子就在越南跑出來三家,未來會形成激烈的競爭,所以「投產速度」相當重要,中鋼和武鋼的結合有技術、市場和資金優勢。

鐵礦砂
籌備多時的大陸鐵礦砂交易平台昨天正式上線,隨即完成2筆交易共18.5萬噸。這項平台運作也為大陸爭取國際鐵砂價格發言權往前邁進一大步。依規畫,第1年交易目標訂在5000萬噸,未來朝向1億噸。儘管昨天開幕中方冠蓋雲集,但國際3大鐵礦砂集團僅巴西淡水河谷中國區總裁麥禮仕出席,顯然對這項交易平台仍持觀望立場。

今年以來,大陸中大型鋼鐵企業陷入虧損危機,尤其是鐵礦砂價格異常波動,讓業者吃足苦頭,為降低鐵礦砂價格對大陸鋼企的衝擊,同時爭取國際鐵礦砂價格發言權,醞釀多時的大陸鐵礦砂交易平台昨天上線。

北京國際礦業權交易所總裁董朝斌表示,目前該平台會員有152家,其中大陸企業120家,境外企業32家,陸企則包括鋼鐵企業62家和貿易商58家。大陸最大鋼鐵企業河北鋼鐵(000709-SZ)集團董事長王義芳說,這個交易平台很有代表性,大陸鋼企多數都已加入,該集團也鼎力支持這項平台。

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會長徐旭表示,希望第1年該平台交易量能達5000萬噸,未來朝向1億噸目標邁進。大陸去年進口鐵礦砂6.8億噸,有一半屬現貨交易,如大陸鐵礦砂現貨交易平台能突破1億噸交易量,自然將成為影響國際鐵礦砂供應的重要交易平台。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正在積極爭取全球天然資源交易的治理權,雖然大陸已經意識到一定要成為「交易市場」(market place) 才有真正的影響力,否則還是認別人宰割。

第二、目前平台會員有152家,其中大陸企業120家,境外企業32家,說明這還是一個國內行業,國際性尚不足夠。

第三、國際3大鐵礦砂僅有巴西淡水河谷加入,澳大利亞的BHPRio Tinto沒有,說明外資對中國的崛起是既期待又有保留的。

第四、香港證劵交易所最近出價10億美元,積極競標倫敦金屬交易所 (LME),代表中國已經了解海外交易平台的重要性,也反映了香港證劵交易所在中國企業IPO數目大幅下降的同時,需要積極轉型尋找下一步的新戰略。

2012年5月7日 星期一

光明 大陸證改 併購重組 公公併 爾必達



光明

大陸光明食品集團日前於倫敦與英國食品製造商維他麥(Weetabix Food Company)簽約,將以12億英鎊(近20億美元)收購其60%的股權,這是中國食品業最大的一次海外併購案。
     
近年來,光明食品集團一直積極尋求海外併購的機會。自2010年初至今,光明集團已進行5次以上海外收購行動,如2010年成功收購紐西蘭Synlait Milk Limited乳業公司51%股權、20119月收購澳洲食品企業Manassen公司75%的股權。
     
不過,光明的海外併購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包括對澳洲糖業公司CSR、美國營養食品公司健安喜(GNC)、英國聯合餅幹公司以及法國優酪乳製造商Yoplait(優沛雷)均以失敗收場。
     
路透與新京報報導,此次收購由光明食品與Lion Capital LLP(下稱「Lion」)基金聯合宣佈。根據雙方協議,光明食品將收購維他麥60%股權,其餘40%股份將繼續由Lion和管理層持有。本次交易仍有待大陸官方監管機構及反壟斷審批,預計於2012年下半年完成交割。
     
光明食品董事長王宗南表示,在協助維他麥業務成長和國際業務的同時,隨市場對健康及便利食品需求與日俱增,希望幫助Weetabix旗下品牌開拓亞洲市場,特別是大陸市場。
     
不過,對於收購所需資金來源,及這宗交易的進一步情況,光明並未進一步說明。
     
維他麥是英國主要穀物類食品製造商之一,總部設在英國北安普敦郡,產品出口到逾80個國家。資料顯示,2010年維他麥的銷售收入近4.5億英鎊,稅前利潤2,040萬英鎊。
     
2004年維他麥被Lion收購,自購買維他麥後,Lion迄今已透過分紅獲得3倍於當初股權投資的收益。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光明過去三年進行了很多海外併購,但大多是以失敗收場,可能是不熟悉國際M&A的規則。

第二、光明併購了很多外國企業,包括這次的維他麥 (Weetabix) 在內,但和中國大陸市場並沒有太大的關聯性。我們認為亞洲企業特別是中國公司應該先專注在那些能夠將產品從歐美移植到中國市場的企業,才能夠創造協同效應。22年前,台灣的統一食品就去併購了當時全美第三大的餅乾公司,但是和亞洲完全沒有任何關係,最後被認為是一筆失敗的投資。

第三、中國大陸缺乏跨國經營管理人才,如何談併購的對象是純以歐美市場為主的企業,就必須依賴外國經理人,最後被外國人牽著鼻子走。聯想是因為歐美業務太失敗,決定將重心擺在中國之後,才開始大爆發的。吉利雖然是歐洲品牌,但至少有一個中國市場戰略,懂得找林書豪做代言人。

第四、我們認為大陸企業在進行海外併購之前,應多探討海峽併購,研究兩岸攜手共同進軍歐美市場的可行性。光明食品高層領導來台灣拜訪過好幾次,但都是一些表面官樣文章,這是很可惜的事。

第五、為什麼現在全球業者都喜歡把企業賣給中國大陸? 因為大陸企業出資較高,中國市場還是其次,請問這個Weetabox收購和中國市場有什麼關係? 真的不高,我在歐美念書,但到現在還是習慣中式早餐。

第六、Lion私募股權基金收購維他麥之後,現在已拿回三倍的投資收益,這次又賣了60%給光明,拿回更多的錢,維他麥2010年稅前利潤2,040萬英鎊,不管2012年獲利多少,這次60%就要12億英鎊,數字怎麼看都覺得很貴。

大陸證改

今年五一假期,中國大陸證監會推出4項股市改革的新政策,包括減少交易成本、主板及創業板退市及新股發行改革等。市場解讀是郭樹清「股改新政」的開始,推出當天股市指數一片飄紅,市場信心似乎開始重建。

郭樹清上任前,大陸股市投資者十分揪心。國民經濟增長為世界最好,股市卻跌得慘不忍睹,尤其2011年國內股市指數慘跌到全球倒數第二,僅好於受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嚴重影響的希臘;上證指數過去10年原地踏步,漲幅為零,股市與實體經濟嚴重脫節,股市武功盡廢。

我在郭樹清上任時就指出股市的3大問題:政府的隱性擔保、有效市場價格機制無法形成、對監管者無約束等,導致內幕交易盛行、大股東上下其手、做假造假嚴重、少數人操縱價格,股市完全為權力所主導,投資者收益與權力遠近有關。市場也就成了魚肉中小投資者及散戶的市場。中小投資者只好退出這個市場。

郭樹清上任後,希望衝破阻力,進行一系列的重大制度改革。儘管這些改革與市場要求還有不少差距,但是郭樹清的改革不能不說是有新意及有力度。比如,監管者的職位輪崗,重新分配監管權力結構;嚴厲打擊內幕交易;降低市場交易費用;形成有效的市場競爭機制等。

不過,當前股市如果不進行更重大的制度改革,要全面建立股市信心,讓股市永續發展與繁榮是不可能的。重大制度改革首先要弱化政府權力對股市的主導及干預,這種弱化監管者對市場的主導,僅是監管部門人職位輪崗是不能達到目的。因為,權力不能真正受約束,權力就會以新方式行使並規避監管。如果市場仍然是由政府權力主導,要建立公平公正的交易平台是不可能的。

公平公正的交易平台重要,在於股票是標準的資訊嚴重不對稱的合約。如果股市交易平台不公平,市場就無法存在公開透明的資訊,處於劣勢資訊的投資者就有可能被資訊強勢者誤導甚至欺騙。同樣,交易平台的公平公正不僅意味著市場當事人所獲得的資訊是對稱的,而且也意味著當弱勢投資者的利益受到侵害時,存在有效的保護其利益的補償懲罰機制。

郭樹清正在通過各種方式推行重大的制度改革,讓投資者看到中國股市一線希望,但是由於股市改革涉及巨大的既得利益集團,他們往往採取不同方式延緩改革。制度改革能否取得重大進展,還得拭目以待。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證監會還在興起前所未有的改革,證監會主席的魄力值得台灣學習。

第二、台灣股市要改革的事情太多了,但現在社會所有的焦點都放在證所稅的重新課徵上,好像其他事情都不重要了,這是不對的。

第三、郭樹清主席做的是重建大陸股市的信用 (credibility),如果一個市場都是人為操縱的,那麼價格機制就是人為的而非自然反應的,整個股市結構都會有問題。

第四、大陸雖然推行了QFII和新的RQFII制度,但是外資的比例還是偏低,大部分外資偏好購買在香港和海外上市的中國概念股,因為透明度高,遊戲規則清楚。

第五、郭樹清提出的退出機制和新股發行改革,一個是退,一個是進,有效地掌握了兩頭。台灣新股發行非常需要對制度深入檢討,現在的制度因為擔心分配的不均,加了很多限制,反而形成政府的干預,嚴重扼殺市場機制,造成機構法人不敢認購IPO股票,以致IPO股價大部分下跌,是不正常現象,應該徹底檢討。

第六、大陸金融界如果要用一個字來說明現況,那就是「改」,銀行體系有很多金融改革,例如溫州對於小型信貸的試點,證劵也充滿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基本上市場對於這些改革都予以肯定,台灣情形正好相反,一直強調社會公平正義,追求改革,但改革手段一出來既得利益團體阻擾和反對的聲音,又讓所有的改革停止或妥協,沒有辦法好好做事,除了做事還要做人。

併購重組

為了加大資本市場扶持實體經濟的力度,大陸證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推動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已具備有利條件,未來將加速併購重組,持續放鬆管制,並強化市場基礎建設,使併購重組市場健康發展。

郭樹清上任的半年來,力促大陸資本市場改革。華夏時報指出,6個月內,證監會一共發布政策、意見和法條共49條,平均不到4天就有一個新政策推出,其密度和廣度為史上罕見。

有些專家指出,「別的證監會主席10年做1件事情,他1年要做10件事情」。
證券時報報導,郭樹清4日出席「第四屆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審核委員會暨第二屆併購重組專家諮詢委員會成立大會」,他在會上指出,併購重組是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制度安排,而近年來,大陸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市場活躍,交易規模也快速擴張。

2006年到2011年,總計有143家上市公司推動行業整合的重大資產重組,累計交易金額為人民幣7,570億元(約新台幣3.5兆元),主要行業的集中度明顯提高,且上市公司的併購重組有助於整體產業結構調整。

據悉,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將發揮資源配置作用,利於培養新的經濟成長亮點,並改善公司法人治理情形。 透過併購重組,大陸的資本市場將更能融入國際經濟,並實現經濟轉型、調整結構的作用。

目前大陸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具備有利條件,包含大陸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為資本市場的併購重組提供動能。 大陸加速改變經濟發展方式,不斷要求深化併購重組。 以市場為導向的制度有利於併購重組市場的健康發展。 國有企業改革中,「資源資產化、資產證券化」持續帶來併購重組需求。 國際金融危機與歐債爆發後,大陸企業參與國際併購的機會增加。

郭樹清表示,為了加大併購重組的力度,一方面要持續放鬆管制,加強服務鼓勵創新,確實提升市場的運作效率,另一方面,要強化市場基礎建設,完善相關制度,全力推動併購重組市場的健康發展。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證監會主席強調併購重組,發揮資源配置作用,這是正確的方向,台灣主管機關之前只有對金融業提出過整併的看法,但也僅只於此,沒有進一步的動作。

第二、值得注意的是,大陸現在所講的併購已不限於國內,而更包括海外併購。

第三、台灣許多產業需要併購重組,特別是過去自豪但現在淪落為四大「慘」業的半導體和TFT-LCD

第四、台灣金管會主委可能認為其他產業不關他們的事,屬於經濟部管轄職權,所以不對金融業以外的行業發表意見,但這些公司都是上市公司,利用資本市場募集了大量社會資金,之所以陷入困境,就是因為台灣資本市場散戶的資金太好拿了,所以上市公司不會做資源配置,不會有強迫整合的壓力,因此金管會當然應該站出來講話。

第五、資本市場在變化,管制者 (regulator) 和投資銀行的角色也要改變,以前就是一昧的鼓勵企業上市,現在不應再強調增量,而對存量也要進行管制,郭樹清主席所謂的不良企業退市機制和對併購重組的意見,都是對存量加強管制的一種手段。

公公併

為推動公公併暖身,財長劉憶如3日聽取公股金控、銀行簡報。據悉,劉憶如昨天首度聽取8大公股金控、銀行董總簡報據點、業務分布等個別資料,由於劉憶如要求提報的資料內容之細相當少見,被行庫視為接下來可能推動「公公併」的前置準備作業。

財部轄下有包括台灣金、合庫金、兆豐金、第一金、華南金等5大金控,及土銀、彰銀、台企銀等3家銀行。有關人士指出,以銀行據點的數量及國內外分布來看,兆豐金、第一金合併其他公股機構的綜效最強,台灣金則因是國營事業體,除非合併土銀,否則合併其他公股金融機構相對困難;合庫金則因分行家數太高,對外整併也有問題待克服。

有關人士表示,台灣金本身不動產放款很少,與土銀剛好互補,但雙方工會是否認同合併的推動是一大問題。此外,台企銀、彰銀兩工會也不贊成被合併,因此工會的態度仍成為財政部推動「公公併」的最大阻力。

據悉,繼證所稅後,下一個財政部計畫推動的政策重點,除了微型企業貸款,就是公股金控、銀行的「公公併」。相關人士指出,現在8大公股金控、銀行市占率合計超過50%,確有再整合的空間,加上「公公併」是政院政策主張,因此財部已藉由相關資料的掌握與搜集,進行前期準備作業。

有關人士透露,劉憶如要求8大公股金控、銀行提報的資料大致分5大類,包括據點的區域分布、利息收入結構、資產規模、企金消金的個別業務規模、及業務對象是大企業或中小企業或個人。其中據點的區域分布不只是要求國內的區域分布,連同海外據點在世界各地的分布都要完整交待。

我們的看法:

第一、去年前財政部長和金管會主委都曾經表示要支持金融機構和銀行的整併,但最後完全沒有任何動作,相信劉憶如部長的執行力應該會好一些。

第二、劉部長並未作任何表態,現在只是在收集資料,有了充足的資料,才能做正確的判斷。

第三、台灣公營事業機構推動民營化和合併最大的阻力就在工會,工會的力量太強大並不好,什麼事情都推動不了,周末台電董事長因為最近電價調漲的壓力下台,就是因為改革的動作太少,效益不彰。

第四、改革的事情是會得罪人的,但今天不做,明天就後悔,我們非常肯定劉憶如部長在改革上的勇氣和執著,雖然因為證所稅的復徵她已經承受莫大壓力,但這並沒有停緩其堅持改革的步伐。

第五、台灣前五大銀行的市佔率連15%都不到,中國大陸在50%以上,香港約75%,新加坡高達90%,說明台灣銀行產業結構有嚴重問題,過於分散,「公公併」雖然有可能形成另一個金融巨物,但既然政府認為不能「民併公」,又不允許陸資或外資PE併台灣銀行,當然剩下的只有「公公併」和「民民併」這兩種選擇了。

爾必達

DRAM廠爾必達(Elpida)競標案於今天登場,將由3大勢力包括美光、韓國海力士(Hynix),以及美國投資基金TPG Capital結合大陸企業更生基金弘毅投資參與搶標,不過,海力士上午宣布退出競標,剩下代表中、美兩方勢力,預估競標大廠出資金額都將超過1000億日圓,約為364.2億元台幣,誰能勝出備受市場矚目。

外電報導指出,海力士今天在一份監管機關文件中表示,決定不參與第二輪的爾必達競標,但並沒有對此舉多加闡述。

爾必達(Elpida)競標案今日登場,但全球第二大DRAM廠南韓海力士(Hynix)一早宣布退出,使得競標者只剩中國弘毅投資及美光競標,消息推升美光陣營的南科(2408)及華亞科(3474)熱烈慶祝,南科衝上漲停板、華亞科也緩步墊高、大漲4%之上。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海力士未說明決定放棄原因,但今日海力士股價也應聲上漲4%之上。

分析師指出,日本記憶體晶片大廠爾必達的破產引燃了市場憂心其財務黑洞,恐怕是買主沉重的負擔,造成海力士和美光股價皆因收購傳聞而走跌,上月Hynix(000660.KS)股價累計下跌4.1%,美光(MU.US)上月更大跌18.64%之多,今日海力士一放棄,自然股價上揚。

相關金融界人員表示,此事的幕後推手是大陸政府,因為弘毅的母公司聯想控股 (Legend Holdings) 背後有大陸政府機關撐腰,同事又是大陸PC大廠聯想的主要股東。

大陸企業擅長組裝家電產品,但在半導體領域等講求核心技術的產品方面水準仍未到家,只能一昧仰賴外資。如果大陸能拿下爾必達,活用其半導體微細化技術,很可能有望扭轉全球半導體產業平衡。為此日本經濟產業省相關人士表示,若大陸奪標爾必達,日本電機產業很可能發生負面影響。

目前中、美雙方誰能吞下爾必達成為最新關注焦點,市場看法也各異。此次競標以美光呼聲最高,分析認為,日本、韓國已雙雙退出,日韓聯軍一事破局,若美光得標,後市有望推動美光以現有技術與台灣聯手,大舉拉升台美日聯盟的市占率,與南韓三星較勁。

我們的看法:

第一、海力士退出競標並不令人意外,海力士的技術已經有一定實力,過來搶親爾必達只是為了增加其市占率,但是假如所需耗資的代價太高的話,那就不必了。

第二、根據報載,之前海力士報價只有500億日圓左右,但是現在的競標金額已高達1,000億日圓,約12億美元,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第三、美光作為市場上第四名的業者,加上其在台灣所投資的第五名業者南亞科和華亞科,有不得不勝出的壓力,美光得標就等於美台聯盟+日本,形成經濟部最想要看的台美日聯盟。

第四、但這有一個變數,就是來自中國大陸的弘毅資本和美國私募股權基金TPG的聯盟,這是唯一一組非產業投資人,也是唯一有中國大陸資金參與的團隊。如果沒有弘毅 / TPG,美光現在一定已經在開慶功宴了,但爾必達債權人可能連15億美元都拿不到。

第五、中國大陸雖然沒有任何在DRAM產業的經驗,但是有市場和資金,光這兩項就很難讓爾必達拒絕。

第六、在高科技這個領域,中國大陸和台灣應該是夥伴,而不是競爭關係。台灣主管當局一直對外資PE採取不歡迎的態度,對陸資更是小心防範,相信都是使陸資 / 外資不敢和台灣合作的原因,假如我是弘毅或TPG也不要在這個階段把台灣夥伴拉進來,為什麼? 因為政治上太複雜了,許多經濟上對的事情一到政治上就變成錯了,兩岸合作還很遙遠,這是台灣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