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
鴻海集團宣布「轉型」,要擺脫工廠思惟,走入貿易導向的新模式!富士康預定10日在上海舉行中國總部動土典禮,鴻海總裁郭台銘不但親自主持,還要召開中外記者會,說明鴻海未來的營運計畫。鴻海發言人邢治平說,「這是集團成立38年來的重要時刻!」
鴻海在上海浦東興建總部,明舉行動土典禮,預定於2015年完工。邢治平指出,這是棟最新穎的智能大樓,將成為鴻海在中國的營運中心,也是長江三角洲的研發中心及電子商務中心,富士康未來將投入電子商務市場。
邢治平指出,富士康要成為全球消費者、與品牌客戶的最佳平台,藉電子商務的布局,掌握終端真正需求,避免工廠盲目的生產,造成「供過於求」現象,鴻海未來的思惟,轉向銷售(Sales)、市場(Marketing)出發,因而把中國總部設在商業氛圍最濃的上海。
鴻海宣布走向轉型之路,邢治平說明,未來的營運模式,由原來「工廠、技術到貿易」的做法,倒轉過來,改採「貿易、技術到工廠」模式。這不是做品牌,而是做為一個平台,跳脫出代工廠的框架,去了解客戶與銷售,再用優於同業的技術,供應市場所需。
其實,鴻海自入股夏普之後,自行經營「品牌」的傳言未曾斷過,日前大陸媒體報導,鴻海與夏普將在中國合設公司,生產夏普品牌的手機,惟鴻海隨後發布重大訊息,嚴正澄清這消息「子虛烏有」,說明不做品牌的經營模式從未改變。
邢治平指出,富士康為了滿足國際客戶的需求,將更廣泛地與知名品牌客戶來進行材料科學、機械、和面板科技的深入合作,增加競爭力與製造力來滿足各方的期待;營運策略上,則加大商貿的市場擴展,提高人員素質、加強技術升級與自動化。鴻海集團表示,新建的中國總部大樓,是企業發展的新起點,也是繼續投資中國的重要宣示。
鴻海經營模式大轉型,未來將投入更多資源至通路上,瞄準大陸內需市場。巴克萊資本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首席分析師楊應超10日指出,鴻海是希望藉由對終端市場需求的敏感度,「成為客戶的客戶」,有利於附加價值提升、及爭取更多客戶訂單。
楊應超指出,目前鴻海在大陸通路主要可分為5種:一、萬得城(一線城市的家電大商場);二、賽博數碼(3C商場);三、敢創數碼(零組件商場);四、萬馬奔騰(三至六線城市小商場);五、飛虎樂購(線上購物)。
楊應超表示,由於缺乏通路管理經驗、規模也不夠大,鴻海在大陸通路事業群經營狀況不是很好,處於小幅虧錢,未來集團若投入更多資源、並有效整合,可先求損益兩平。
楊應超認為,對鴻海來說,通路事業小幅虧錢並非重點,在整體策略佈局,未來通路事業將扮演掌握大陸消費者需求脈動的重責大任,畢竟無論是PC與手機產業,大陸均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市場。
楊應超指出,鴻海擴展通路目的一方面是幫客戶賣產品,另方面則是藉此了解終端消費市場需求是什麼、比客戶更早知道趨勢為何,未來在接受客戶下單時,會比客戶更早調整;最後,反倒成為「客戶的客戶」,未來在代工價格與爭取訂單上,將享有更多的優勢。
我們的看法:
第一、鴻海這次在上海高調宣布轉型,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轉變,也是很大膽的改革,能不能成功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第二、鴻海十年以前就宣布要從「製造的鴻海」轉變成「科技的鴻海」,但並沒有成功,至今鴻海雖然享有很多專利,但是主要仍然是以代工為主,科技實力並未有效發揮,反而是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兩年前宣布要切入雲端業務,至今在雲計算代工方面大有斬獲,令人刮目相看。
第三、另外一個重要改變,是將中國總部由華南移向華東,由深圳搬到上海。對於這一點我們有很大的保留,深圳是中國IT代工重鎮,北京有中關村,但上海後來就沒有讓人有任何關於科技實力的聯想,三星在西安投資七十億美元建立下一代半導體NAND FLASH的工廠,英特爾在成都設立十二吋半導體晶圓廠,都是因為當地有著名的學府,有潛在人才作為支援,但上海的科技優勢並不明顯。
第四、當然郭台銘董事長會振振有詞的說他並不是要在上海建設「科技的鴻海」,他所要發展的是「商業的鴻海」、「市場的鴻海」或「通路的鴻海」,但這就好比蘋果宣布要在紐約大刀闊斧的推動市場營銷一樣,讓人覺得難以理解。
第五、更大膽的是鴻海商業模式的改變,由原來「工廠、技術到貿易」,轉型成為「貿易、技術到工廠」,這是180度的轉變。我們非常佩服郭董事長卓越的領導力和執行力,也不懷疑她力求轉型的決心,但這種「mass customization」(大量客製化) 的策略如果要成功,需要很多的配套,鴻海集團也需要徹底重組其現有組織架構。
第六、鴻海過去兩年有關電子商務的嘗試雖然失敗,卻不可忽視其在中國深耕IT電子商務的企圖心及先天的條件,包括遍布中國的網點、完整的科技產業鏈實力、資金實力、管理能力。郭台銘弟弟透過代理蘋果的「Studio A」之布建,已在台灣和中國大陸樹立成功的商業模式,郭董事長想做的也就是整合其中國和外國資源,成為虛實並存的高級IT沃爾瑪。
英傑華
第一金控總經理簡明仁8日表示,英傑華(AVIVA)將於520新政府上任後,派員來台與金管會溝通,重新表達退出台灣壽險市場的立場;若英傑華退出,第一金會尋找新策略聯盟夥伴,不會獨資投資第一金人壽。
對於英傑華撤台意願強烈,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陳開元昨天措辭強硬指出,金融機構對主管機關的承諾事項應該審慎,不應該當初講的話都不算話。
陳開元說,不是金管會硬要留住英傑華,而是英傑華必須提出具有說服力的理由;仍希望英傑華與第一金維持初衷,彼此溝通,金管會的立場是勸合不勸離。
我們的看法:
第一、英傑華這已不是第一次要退出台灣市場了,兩年前英傑華要撤資,保險局就不同意,理由是外國保險公司要保障保護權益,不能說來就來,說走就走。
第二、保險局的話看起來好像很有道理,其實是樹立了最差的「退出障礙」,嚴重影響外資投資台灣的信心。外資撤出台灣是有其母公司不得已的考量,特別在金融海嘯之後,強迫外資一定要留在台灣,就好像一對夫妻緣分已盡,心已經沒有了,還不能夠順利離婚,對雙方都是很痛苦的事。
第三、一年多前英傑華在無奈的情況下,只好宣布部分退出,也就是仍然保留1/3的股權,但希望先轉讓大部分的股權,我當時就認為這是不可能長久的,如果要分手最好徹底分手,不要留一個尾巴,對大家都不好。
第四、現在保險局就以英傑華當初對主管機關有「承諾」,要求其不應該當初講的話都不算話。
第五、其實外資這兩年對台灣保險業已逐漸恢復信心,固然有很多退出台灣市場,也有新的外資進入台灣市場,前AIG旗下的友邦人壽 (AIA) 就是最好的例子,非但進入台灣市場,而且招兵買馬,大張旗鼓,另外退出的外資也轉手給有實力的台商,如大都會賣給中國信託,南山人壽賣給潤成,一個健全的市場本來就是有進有退,硬是設立進入障礙或退出障礙,是反自由化而走回頭路的做法。
第六、不過保險局和金管會恐怕不用再擔心了,因為本週英傑華的總經理因為業績不佳,已經正式下台,新的CEO上台還要再適應一陣子,等到新CEO開始關注台灣合資公司股權的出讓,恐怕是要半年後的事了。
中鋼
中鋼與武鋼將於10日簽署戰略合作協定,由於武鋼在越南交接處、總投資超過2,000億元的防城港大鋼廠案剛獲得大陸國務院通過,由於中鋼與武鋼合作關係轉趨密切,與越南台塑大鋼廠的競爭預期將會升溫。中鋼主管表示,和武鋼關係向來良好,未來透過專案互動,具體的合作案即可順水推舟展開。
資深鋼界指出,武鋼、寶鋼分別在靠近越南邊界的防城港與湛江,分別規劃年產1,000萬公噸的高爐煉鋼廠,本案延宕3年多,上周才獲得大陸國務院通過興建,正面與北越的台塑大鋼廠短兵相接。以寶鋼的湛江項目為例,蓋廠的前期工作已經完成,若投產時間早於台塑,加上免關稅的優勢,有助提前搶占東南亞市場。
相關人士說,中鋼持有台塑越南鋼廠5%,內部多次討論將持股占比增加到10%、甚至20%,但目前此案已胎死腹中,雙方仍有互相投資的關係存在。現在武鋼、寶鋼加入戰局,且和中鋼深化合作,除了對台塑河靜鋼廠及已和日本JFE簽訂投資評估協議的義聯越南廣聯鋼廠有所影響外,中鋼、台塑、武鋼三方將有互相牽制的作用。
由於防城港案直接把武鋼從內陸型大鋼廠,蛻變成沿海鋼廠,成本大減、競爭力大幅提升,因此鄧崎琳多次表示,「防城港案是武鋼未來發展的生命線」。
市場人士說,台塑、武鋼與寶鋼在南海圈的三大鋼廠產品定位雷同,都強調薄板汽車用料,根據鋼鐵工業發展經驗,市場重疊性高容易造成過度競爭,削弱彼此的競爭力,「投產速度」將成為致勝關鍵。
我們的看法:
第一、本案雖然只是一個策略聯盟,其意義非常深遠,值得關注。
第二、大陸企業積極走出去,除了在歐美日進行併購外,對於東南亞也開始戰略布局。武剛在越南交錯處,有大陸國務院批准的防城港大鋼廠投項目,將來對東南亞市場有重大的影響。
第三、中鋼在台塑越南鋼廠只有5%股權,影響力太小,勢必尋找其他的戰略合作夥伴。台塑沒有拉住中鋼是不明智的,因為鋼鐵不是台塑的主業。台塑在台灣的公共安全屢出問題,正陷入空前未有的管理危機,王永慶過世後台塑領導力和執行力大幅下滑,已不可能在越南鋼廠這個項目上有什麼作為。
第四、義聯比較聰明,同樣是台灣人在越南建鋼廠,至少懂得拉攏日本JFE,聯合日本人的技術和資金,對於將來建廠會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第五、台灣人經營越南有一定的優勢,因為兩地的經濟結構非常相似,中國大陸鋼鐵企業和台灣鋼鐵企業策略聯盟,共同攜手合作開拓東南亞市場,是相當聰明而且可以創造雙贏的做法,中鋼不需要再巴著台塑去拿一點點的股份,還要看台塑的臉色,和武鋼合作雖然股份不一定多,但中鋼扮演的實質影響力會更強。
第六、東南亞原來沒有任何高爐大煉鋼廠,現在一下子就在越南跑出來三家,未來會形成激烈的競爭,所以「投產速度」相當重要,中鋼和武鋼的結合有技術、市場和資金優勢。
鐵礦砂
籌備多時的大陸鐵礦砂交易平台昨天正式上線,隨即完成2筆交易共18.5萬噸。這項平台運作也為大陸爭取國際鐵砂價格發言權往前邁進一大步。依規畫,第1年交易目標訂在5000萬噸,未來朝向1億噸。儘管昨天開幕中方冠蓋雲集,但國際3大鐵礦砂集團僅巴西淡水河谷中國區總裁麥禮仕出席,顯然對這項交易平台仍持觀望立場。
今年以來,大陸中大型鋼鐵企業陷入虧損危機,尤其是鐵礦砂價格異常波動,讓業者吃足苦頭,為降低鐵礦砂價格對大陸鋼企的衝擊,同時爭取國際鐵礦砂價格發言權,醞釀多時的大陸鐵礦砂交易平台昨天上線。
北京國際礦業權交易所總裁董朝斌表示,目前該平台會員有152家,其中大陸企業120家,境外企業32家,陸企則包括鋼鐵企業62家和貿易商58家。大陸最大鋼鐵企業河北鋼鐵(000709-SZ)集團董事長王義芳說,這個交易平台很有代表性,大陸鋼企多數都已加入,該集團也鼎力支持這項平台。
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會長徐旭表示,希望第1年該平台交易量能達5000萬噸,未來朝向1億噸目標邁進。大陸去年進口鐵礦砂6.8億噸,有一半屬現貨交易,如大陸鐵礦砂現貨交易平台能突破1億噸交易量,自然將成為影響國際鐵礦砂供應的重要交易平台。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正在積極爭取全球天然資源交易的治理權,雖然大陸已經意識到一定要成為「交易市場」(market
place) 才有真正的影響力,否則還是認別人宰割。
第二、目前平台會員有152家,其中大陸企業120家,境外企業32家,說明這還是一個國內行業,國際性尚不足夠。
第三、國際3大鐵礦砂僅有巴西淡水河谷加入,澳大利亞的BHP和Rio Tinto沒有,說明外資對中國的崛起是既期待又有保留的。
第四、香港證劵交易所最近出價10億美元,積極競標倫敦金屬交易所
(LME),代表中國已經了解海外交易平台的重要性,也反映了香港證劵交易所在中國企業IPO數目大幅下降的同時,需要積極轉型尋找下一步的新戰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