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0日 星期一

壹傳媒 香_詐欺 聯想 濰柴動力 凱傲 陸股百強CEO 鴻海 夏普 陸資 第四波



壹傳媒
壹傳媒4日傍晚在香港公告,正洽談處分台灣蘋果日報、壹週刊、爽報等印刷媒體業務及若干資產,並已與獨立第三方接洽中;據了解,買主包括宏達電王雪紅、富邦蔡家、中信辜家及香港首富李嘉誠家族等,其中以富邦蔡家旗下台灣大呼聲最高。

20015月與20035月,壹傳媒總裁黎智英先後以「壹週刊」及「蘋果日報」為先鋒,正式登台打天下,短期之內兩大平媒銷量快速成長,惟後續黎智英大舉進軍電視市場,砸大錢籌設「壹電視」,並拖累母公司營運,經營逐漸陷入困境。數據顯示,公司2012年財報出現直逼10億港元的巨額虧損,使股價一落千丈,自2011年下半年每股已跌破1港元,今年5月,更遭到MSCI踢出全球小型股指數成分股。相較於上市以來高點,股價下跌近九成。

今年第二季,即傳出壹傳媒有意處分包括蘋果日報、壹週刊、壹電視等在台所有資產,但始終未經證實,當時黎智英透過發言人表示,「應該沒有吧!」此言更引起市場好奇,如今壹傳媒正式公告,表示處分台灣資產已進入最後議價階段。

壹傳媒昨天下午547分在香港交易所發出自願公告指稱,「本公司獲獨立第三方接洽,彼等有意購買本集團於台灣之印刷媒體業務及若干資產,包括台灣蘋果日報、台灣爽報及台灣壹週刊合併本。本公司現就此交易與該等第三方進行初步磋商。」

事實上,黎智英處分資產並不太奇怪。例如1999年成立的「蘋果速銷」(大型直銷商店),一年半內就大虧10億港元後收攤,港媒曾引述黎智英表示,他是「敗在驕傲」。

我們的看法:

第一、黎智英是典型的香港人,在商言商,天底下沒有什麼不可以賣的東西,只要價錢對,anything has a PRICE

第二、黎智英曾經是最看好並以行動支持台灣的香港人,壹傳媒徹底改變了台灣的媒體生態,也是黎先生的一大勝利。

第三、壹電視是被台灣主管機關NCC打敗的,就像旺中無法順利收購中嘉有線電視一樣,台灣的政府官僚會令任何人窒息。

第四、壹週刊有品牌、有內容、有團隊,而且掌握了數位內容時代的關鍵資源,不愁沒有人會買。

第五、黎智英是「對台灣太有信心以致失敗」,這對我們來說是很令人傷心的,台灣的投資環境這十年來沒什麼長進,對外資極不友善,黎先生當然會見好就收,適時畫下句點,還好他賣了一個好價錢。

香橼詐欺
大陸企業對國際作空機構展開反擊!以谷歌前中國區總裁李開復為首的六十多位企業家聯名發公開信,指責美國作空機構「香櫞」(Citron Research)對中國概念股作空報告是在說謊。李開復譴責「香櫞」和其他作空機構對大陸企業做出毫無根據的指控,是想讓「中國公司難在美上市」。

包括屢遭作空襲擊的奇虎三六CEO周鴻禕,和搜狗CEO王小川等人,都在公開信簽名,信中指責「香櫞」對沒問題的合法公司造謠抹黑,是「無恥地散布謊言」,因他們清楚美國讀者無法驗證真偽。這些抗議人士還為此創建一個名為Citronfraud.com(香櫞詐欺)的反香櫞網站。

但「香櫞」創始人安德魯.萊夫特(Andrew Left)表示,他對自己的紀錄充滿信心,因為他對中國市場進行多年研究,報告援引的數據都來自知名協力廠商機構。他說,「外界很難了解中國公司真相,這些公司常常沒表現應有的透明度。」對此,李開復說,「香櫞」採取的分析方法明顯忽視重大商業因素,且對他批評的公司完全不懂,不僅傷害無辜企業利益,也令中國企業面臨信任危機。

「香櫞」最近指控奇虎三六,虛報每用戶平均收入和其他財務數據,同時缺乏成為一家成功搜索企業必備的設施和經驗。奇虎三六是大陸知名互聯網安全軟體與服務公司,一一年在紐約證交所掛牌交易。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公司終於開始反擊了,這是一件好事。財務做假的中國企業的確很多,但是美國佬不能把所有中國公司都和詐欺畫上等號。

第二、李開復跳出來領導這個反撲運動有一定的資格,因為他曾是Google中國總經理,又有很高的網路知名度,東西事務均懂,沒有人敢以信譽 (credibility) 不夠來批評他。

第三、美國放空網站從去年至今幾乎無往不利,因為中國造假的公司實在太多了,正派的中國公司也不願意跳出來自清,以免此地無銀三百兩,大型投行和會計師事務所更是和美國上市中資企業劃清界線,以致於放空策略屢試不爽,連戰皆捷,直到現在。

第四、分眾傳媒 (Focus Media) 的下市乃市場投下的最大震撼彈,相信還有更多的中國企業會陸續放棄美國資本市場; 但在更多企業被私有化以前,我們樂於看到市場有一股制衡力量出來挑戰放空的潮流。

聯想
聯想電腦以3億巴西幣(約新台幣43.85億元)收購巴西消費電子產品生產商DigibrasParticipacoes SA,聯想希望未來6年內成為巴西個人電腦第1名,將對同在巴西市場布局品牌的宏碁、華碩帶來不小壓力。

這項併購交易還有待巴西監管機構批准。Digibras是巴西本土最大的電子產品生產商,華爾街日報報導,Digibras在巴西擁有7家工廠,生產CCE品牌個人電腦、手機、電話、電視等產品。2011Digibras營收為7.83億美元(新台幣233.58億元)。

巴西是全球5大個人電腦市場之一,第2季度全球個人電腦發貨量8,500萬台,其中近400萬台來自巴西。多家電子廠商積極開拓巴西業務,富士康已在當地生產筆記型電腦和平板電腦,還計畫生產液晶顯示器(LCD)。

聯想董事會指出,拓展巴西市場,在策略上對公司業務的長遠發展至關重要。聯想集團首席財務長黃偉明表示,併購Digibras能提高聯想在巴西PC市場的市占率,可一舉從第7名躍升至第3名。

黃偉明指出,聯想集團將繼續使用CCE品牌,並留任包括首席執行長Roberto Sverner在內的CCE管理團隊。這項併購交易將有助於聯想進軍巴西智慧手機、平板電腦和電視機市場;另一方面,全球傳統個人電腦市場發展陷入停滯,併購Digibras也是聯想維持增長策略的一部分。

據了解,聯想目前在全球擁有8座工廠,在中國和巴西還有3處正在建造,聯想積極以垂直整合方式對抗三星。另據悉,聯想下半年就要求仁寶提高巴西廠的出貨比重。仁寶在巴西擁有當地最大筆電組裝廠,年產能200萬台,集團金寶在巴西產能今年也跟著增加。

聯想集團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最近幾年聯想已經在新興市場占據第1的位置,聯想將積極進攻大的、快速增長的金磚4國市場。聯想集團董事長暨執行長楊元慶也表示,聯想的目標是在未來6年內成為巴西個人電腦市場第1品牌。

我們的看法:

第一、聯想繼續在海外M&A出擊,繼印尼之後又在金磚四國巴西進行併購。

第二、台灣廠商對於以併購方式進行擴張著墨太少,一直不敢大力推動,遲早會被中國大陸超越。

第三、仁寶去年已經和聯想在中國大陸合資,生產製造PC,現在又在巴西為聯想代工,已經是不折不扣的聯想代工概念股,就如同鴻海是蘋果概念股。然而聯想不是蘋果,到達一個程度,仁寶的成長動能應會趨緩,除非能再開發新客戶或新市場。

第四、M&A是切入新興市場的最好方式,去年國泰金控就以併購方式買下柬埔寨最大商業銀行,快速切入當地市場。不是每個台商都能像鴻海、仁寶跑到巴西去布局,但我們至少不應該忽略快速成長的東南亞市場,而且它離我們又比較近,現在是台灣政府和企業重新思考「南進」策略的時候了!

濰柴動力 / 凱傲
大陸重機龍頭濰柴動力日前宣布併購全球第2大重機製造商凱傲,此次收購計畫包括以4.67億歐元認購凱傲新增發25%股權及2.71億歐元收購林德液壓投資7成權益兩大部分,涉及金額7.38億歐元。

據了解,凱傲為歐洲第1、全球第2大叉車製造商,旗下擁有林德、施蒂爾、芬威克、歐模施蒂爾、寶驪、沃爾塔斯等6大品牌。林德液壓投資則是以凱傲先前液壓部門為基礎的新設公司,為現階段液壓領域領先的專業製造商。

凱傲去年業績不好看。《每日經濟新聞》報導,凱傲今年上半年總資產60.38億歐元,總負債65.7億歐元,淨利2574萬歐元;2011年全年虧損達9296.6萬歐元。
併購方濰柴動力上半年業績下滑,但獲利仍相當可觀。該公司上半年營收為270.6億元(人民幣,下同),較去年同期降低26.12%;淨利18.97億元,大幅下滑45.82%,總資產609億元,資產負債率49.55%。按目前匯率換算,此次收購金額約占公司淨資產24%

濰柴動力表示,收購林德液壓後,公司將成為高壓液壓產品領域的領頭羊,除擴展現有零組件外,也為相關企業液壓業務開拓更廣市場並確保穩定需求。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個併購可以讓濰柴動力一躍成為全球叉車製造和高壓液壓產品領域的龍頭,基本上又是一個為了讓中國企業成為全球產業霸主所進行的M&A交易。

第二、凱傲本身是PE市場所投資的公司,仍然在整合和轉型,效益尚未發揮。

第三、由於有中國大陸這個勇猛的大買家,全球PE的項目退出相對都變得比較容易,不需再等要IPO,只要找各行各業領導的中國企業來買就行了,價格還可能更高一些。除了避免了上市後市場股價的不確定性,而且可以百分之百完全退出 (total exit)

第四、大型項目的併購會帶動行業進一步的整合,比較小的業者一定會合併以壯大自己的實力,否則很容易被淘汰,這是台灣的機會。據了解,這個行業第310名之間的公司很多是日本廠家,在中國大陸的市場地位也不甚穩固,台灣業者可以探索有無合作的商機。

陸股百強CEO
隨著改革開放,大陸經濟快速起飛,培養出不少重量級企業家,根據網易財經網調查上市公司100強執行長(CEO)歷練過程發現,這些在商界叱吒風雲的CEO,接掌年齡平均46歲,百強企業中只有3CEO是原始創辦人,最年輕的是28歲的康美藥業CEO馬興田,這些CEO的共同特色,都是從基層幹起。

為了解大陸企業CEO養成過程,網易財經網特別針對大陸上市AB股市值前100名的公司進行剖析,究竟這些企業有何奧祕與能耐,能培養出在企業界叱吒風雲的的人物。結果發現,百強企業CEO都有一個共同特色,都是從小職員做起,由基層按步就班,一步步爬上CEO的頂峰。

更重要的是,這些接掌CEO的平均年齡都不到50歲,只有46歲,多數是4年級,顯見經過20年歷練,都已成為公司獨當一面的要角。其中接掌CEO時年齡最小的是馬興田;接掌年齡最大的是兗州煤業CEO張英民,57歲時才當上CEO

企業CEO多數是從基層做起,在百強中一直都在一家公司工作者占42%,顯見對公司的向心力,空降的CEO19%。經由輪調方式最終爬上CEO者有39%。至於屬創業型CEO,只有3人。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企業的CEO年齡普遍年輕,這對台灣而言是很大的競爭,十年前也許還看不出來,但現在問題漸漸出來了,十年後問題還會更嚴重。

第二、台灣企業領導人對接班人培養不夠,張忠謀將棒子交給蔡力行,不到三年就將他撤換,自己重披戰袍。張董事長能不能幹? 當然! 這樣做可不可取? 絕對不可取。鴻海郭台銘董事長也是一樣,幾年前還信誓旦旦的要培養集體接班人,但現在已經再也沒有講這樣的話了,郭董事長越能幹,他越成為永遠無法超越的障礙。

第三、台灣企業現在培養第二代接班,這並不是不可能,但不應該變成理所當然。專業經理人和公司治理化還是企業應該走的方向,台達電董事長鄭崇華最近交棒給副董事長專業經理人海英俊就是相當可取得做法。

第四、大陸企業領導人現在都有強烈的國際化和全球布局的企圖心,這是台灣CEO遠比不上也是最應該學習的地方。

鴻海 / 夏普
鴻夏戀紛紛擾擾,婚該如何結?聘禮該怎麼給?版本一換再換。針對日本夏普社長奧田隆司表態願來台與郭台銘會商,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昨(3)日接受媒體專訪時強調,不會只是純投資,一定要介入經營,才能讓雙方都成功,11大於2。至於奧田隆司何時來台?郭台銘則表示,「事屬機密,不能透露」。

據了解,鴻海集團內部有所腹案,只要夏普願意展現讓鴻海進入經營決策層的行動或意願,鴻海就算以當初3月底議定的每股550日圓注資也行。奧田隆司表態將鴻夏戀發球權還給鴻海,並指出最快本周就會來台,就鴻夏戀的細節與郭董協商,突然拿到發球權的鴻海,再度成為焦點。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接受訪問時指出,鴻海不考慮只純投資夏普,如果夏普需要的只是錢,銀行團有的是錢。夏普和鴻海的結合,要發生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應,鴻海一定要介入經營,也唯有這樣的結合,雙方才能夠都成功。


郭台銘接受專訪時數度強調,鴻海與夏普要11大於2,一定要有「加」號存在(加號指的是進入經營)才行,只要夏普可以展現讓鴻海進入經營的行動或是意願,就算以每股550日圓注資也行。

郭台銘強調,他希望日方瞭解,他沒有時間「住」在日本來管理夏普,公司的管理應該由具創新能力、沒有傳統束縛的日本年輕世代來接班,透過世代交替,夏普才能真正開創新局。

至於鴻海介入經營的意涵為何?鴻海不願直接表態,不過據悉重點應在於鴻海希望能對夏普擁有實質的影響力,也就是要擁有參與營運和經營策略擬定的主導權,簡單來說,就是要和夏普平起平坐,說的話一樣重要。

我們的看法:

第一、日本夏普想的實在是太天真了,只想要鴻海的錢,卻不希望鴻海介入經營,這種放不下身段的自我優越感,只會害死自己。

第二、不過話說回來,我們經濟部的長官何嘗有不是如此? 開放陸資來台三年多了一直毫無所成,也是這個因素。我們只想要陸資的錢,但又極端害怕其介入經營管理,或者「竊取」台灣的關鍵技術,才會搞得不開不放的四不像。

第三、郭台銘董事長說得好,他沒有時間「住」在日本,不可能御駕親征來管理日本,公司的管理應該由具創新能力、沒有傳統束縛的日本年輕世代來接班。

第四、也許日本人所害怕的不是鴻海9.9%的投資,也不是郭董事長本人,他們真正所無法面對的是日本企業體制與文化的改革,這是一場革命,也是僵固的老一代經營者心理最深層的恐懼,誰知道這一串的連鎖效應會引起什麼樣的改變? 又會改變到什麼程度?

陸資 / 第四波
ECFA後續服務貿易協議年底即將簽署,據透露,內政部決開放陸資可投資台灣營造業,但不論增資或參股以10%為上限,不得經營。惟行政院認為股權比例太小,仍可大膽規劃開放幅度。不動產經紀業的開放,也在檢討之列。
     
高層官員認為,鬆綁陸資來台投資營造業,兩岸營造業者可攜手合作瞄準大陸龐大的公共建設市場商機,搶食大陸營造大餅,創造雙贏。  經部已要求各部會10月底前繳交服務貿易協議檢討開放項目,10月底前若未檢討完成項目,就無法搭上這班列車。兩岸有默契,計畫年底前完成服務貿易協議磋商並完成簽署。
     
據悉,內政部針對營造業及不動產業正全面檢討中,目前較確定開放項目是營造業,開放條件是同意陸資投資10%,包括增資股或參股皆可,但不同意其經營營造業。換言之,互助營造、大陸工程、建國工程等未來皆可被陸企投資。
     
營造公會擔心台灣營造業被大陸以大吃小,極力建議營建署初期開放比例不要太大。政府官員說,公共工程國內較缺乏資金及技術,因此公建部分對陸資開放投資促參項目;另營造業部分,開放陸資可參與投資一定股權,雙管齊下,引進大陸的資金和技術。
     
據悉,內政部提出的開放比例,行政院方面認為太小,希望內政部進一步檢討評估,不妨再提高比例。工程高層人士認為,若陸資能參與台灣營造業者,兩岸業者攜手合作,對共同參與大陸營造工程投標,進軍大陸營造市場,是雙贏局面。以開放角度而言,對國內營造業者瞄準大陸市場利基更大。
     
目前台灣營造業者登陸,禁止從事房地產開發、基礎建設等投資項目,但純粹房屋或其他土木工程承攬建造皆許可。  至於ECFA服務項目也積極檢討不動產項目,內政部將不動產經紀業的開放列在檢討項目之列,惟與國內不動產經紀業溝通結果,業者仍在反抗中,因大陸不動產經紀業市場不成熟,擔心陸資以低價競爭,破壞國內市場的服務品質、文化及合理費用收取,對市場、產業、消費者產生劣質影響。
     
目前大陸對我不動產經紀業採有條件開放,持股受限制。一旦決定對陸資開放,我方會秉持對等原則,大陸仲介業者可針對商辦等不動產,居間仲介代理租或售,或代銷,惟開放條件為何仍在研議階段。

第四波陸資檢討,預計9月底前提交經部,全案年底前公布。已開放陸資參與公共建設項目,相關附屬服務業將列優先檢討重點,這波檢討側重在公建項目及服務業,包括運動設施、海淡廠、醫療園區、運動場館經營與第一類電信等。
  
第四波陸資來台檢討各部會已積極展開,主要開放重點側重在僅開放過5成的服務業類別及公共建設項目。這波開放之後,經部打算對陸資來台管理,由正面表列改採負面表列。

台北市府主導的A25招商,擬以專用停車場的公建項目,採多目標使用,上面附屬經營旅館及百貨商場等以促參方式招商,陸企躍躍欲試。惟台北市府向工程會建議,儘速協調中央鬆綁一般旅館及不動產租賃業等服務業項目,否則陸資無法經營,恐打退堂鼓。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有興趣的是台灣的商用房地產,不是房地產營造,也不是房地產經紀,政府看起來開放的方向又搞錯了,還是沒有抓到重點。

第二、政府不要再閉門造車,猜測陸資想要投什麼產業,提早將正面表列轉為負面表列,才是正確的解決之道。

第三、政府所做的「市場調查」一定不正確,因為詢問的對象都是現有業者,請問有人會歡迎開放潛在競爭對手來和自己搶地盤嗎? 不用問也知道。

第四、台灣政府應該透過多元管道,深入了解大陸投資者的想法,相信會得到很不一樣的答案。

第五、台灣的公共工程市場有多大? 值得令人興奮嗎? 請問我們現在有什麼偉大的公共工程建設? 我一個也想不出來。馬總統第一任任內的「愛台十二項建設」已經證明是一張空頭支票並且證明政府無能的大笑話,實在難以想像第四波陸資開放的重點竟然一直在公共工程上打轉,實在是無可救藥到極點,夫復何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