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3日 星期一

兩岸貨幣清算 陸資開放 聯想 印度 TCL 騰訊 保利協鑫 富士康 鮭魚返鄉 KKR 瑞薩 蘋果 台積電



兩岸貨幣清算
大陸與台灣昨日簽定《海峽兩岸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MOU),代表香港作為區內唯一的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地位,將會面臨台灣的挑戰。雖然現時北京仍力挺香港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橋頭堡,但其實不少海外市場如澳洲、英國及新加坡,都力爭北京青睞成為人民幣推進國際的夥伴,香港要守住龍頭位置,還要加倍努力。

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以2004年香港銀行正式開辦人民幣業務為起點,歷經人民幣業務擴大、境內外機構在港發行人民幣債券、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建立與擴容等關鍵節點,至今已包括存款、匯款、債券、基金、保險、黃金、股票等離岸人民幣業務多元化發展初具規模。

香港已形成全球最龐大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香港人民幣存款總額2011年年底接近5900億元,比2010年年底的3100億元增加約9成。不過,由於人民幣升值預期降溫,加上大陸經濟不景氣,香港昨日公布最新的7月人民幣存款額為5632億元。

金管會主委陳裕璋昨日表示,兩岸貨幣清算機制的建立對金融業是利多,金融界多1個貨幣商品設計及行銷,民眾則有更多標的可以投資。

人民幣計價金融商品包括存款、證券產品、基金、黃金、外匯交易等;富邦金控總經理龔天行先前在《旺報》主辦的「兩岸和平創富論壇」表示,香港擁有處理多種國際貨幣經驗,以及RTGS即時清算系統),以台灣擅長的資訊電子能力來說,馬上就能追上,所以香港的商品對台灣來說都是「可以作、應該作」,像是人民幣貸款、貿易融資、人民幣保單、人民幣REITs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人民幣存單等。

香港市場沒有的,例如人民幣計價的上市股票,台灣更應搶先推出,對台灣證交所也是利多。永豐銀行董事長邱正雄先前也在同一場論壇中強調,兩岸貨幣清算機制一旦完成建立,人民幣貿易結算將是台灣爭取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強項優勢,若能輔以爭取流動性及風險性工具,未來台灣發展成為人民幣理財中心的商機及潛力非常大。

台灣若擁有夠多的人民幣存款和業務,包括債券、股票、保單、基金等業務,對大陸想要將人民幣國際化來說,能因此增加深度和廣度。

我們的看法:

第一、簽署兩岸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並不代表台灣可以立刻成為第二個人民幣離岸中心,還有很多配套有待實現。

第二、台灣開放人民幣業務需要有新平台的心態,不要只是以產品開放的思維,小打小鬧,每家銀行都應發展人民幣大戰略。

第三、台灣如何能夠成為人民幣的平台,不能只靠台灣人和台商,整體金融中心的形象更要建立,要讓外國人都能感受到開放的自由度。

第四、台灣在金融商品的設計上有創新的能力,也有很多人才,另外台灣客戶對創新金融商品的自由度相當高,這些都是和香港可以競爭之處。香港是機構法人強,Retail端弱,台灣正好相反。

第五、永豐餘剛宣布要發行台灣的境外人民幣債劵 (等於是台灣的點心債),金管會也開放台灣證劵公司可以承作離岸人民幣業務,這些都是突破,值得肯定。未來兩岸企業到大陸發行本幣債劵會加速實現,大陸企業既然都可以跑到台灣來借美金,當然也可以來台灣發行人民幣債劵,前提是有相對的利差優勢。

陸資開放
經濟部表示,為了要讓兩岸投資關係從單向轉變成為雙向,經部目前進行的第四波陸資開放作業,將就陸資投資的限制條件作通盤檢討。換言之,主導權以及具備上下游策略合作關係的前提條件,將納入評估鬆綁範圍。
     
儘管政府在陸資開放之初,提出開放原則為「先緊後寬、循序漸進、有成果再擴大」14字,不過總統馬英九昨日說陸資來得太少,將迫使各部會加快速度。
     
目前我方在製造業部份,97%均對陸資開放,因此第四波檢討重點放寬對陸資在台的限制,例如陸資的主導權。    經濟部官員進一步說,除了主導權之外,具有國際競爭力或國家戰略的產業,例如晶圓代工、面板與工具機等,現行陸資必須具備上下游產業供應鏈,投資要有策略合作目的,這項條件也一併檢討。
     
另外,食品製造業、化學製品製造業、非酒精飲料製造業、鋼鐵冶煉業與機車零組件業等,雖然沒有規定必須具有策略投資合作性質,但是陸資持股不得超過50%。工業局也在評估,低於50%的參股上限是否要拿掉。
     
經濟部表示,重新評估限制的原因是考量到陸資來台效果不彰,目前工業局正在徵詢國內相關公協會意見,一旦與產業界達成共識,將儘快將意見書回覆給投審會,至於服務業與公共建設,相關主管機關仍然在檢討。
     
由於立法院要求陸資檢討必須半年一次,因此經濟部可望趕在年底前,彙整各部會意見後,對外公告第四波陸資開放。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開放陸資一直是裹小腳,進二退一,現在馬總統講了重話,希望會有一些效果。

第二、大陸企業沒有非來台灣不可的理由,可以在大陸和香港等地方和台資企業共同成立項目合資公司,反而更快更容易。

第三、最近碰到一些項目,是大陸企業希望台灣將技術移轉到大陸去,技術的最終來源主要是日本。這說明台灣還是在大陸和日本之間有作為橋樑的機會與角色,中日當然可以直接對接,但是有歷史和文化等限制因素,再加上最近釣魚島事件,使雙方關係更加緊張,不利直接合作,台灣應該好好掌握這個機遇。

第四、由於未來市場在中國大陸,而且大陸投資者手上又多半持有人民幣,因此都比較希望在大陸當地和台灣業者合作而不要到台灣來投資,台灣主管機關若要再加上很多投資限制,更不會有陸資願意來台投資。

聯想 / 印度
聯想2011年啟動購併戰略,全球PC市占大躍進。外電指出,聯想將再發動攻勢,有意以印度盧比50億元(約0.91億美元),收購印度PC品牌HCL Infosystems部份股權,但尚未獲得雙方證實。

目前印度PC市場雖為國際品牌天下,但HCL Infosystems仍在當地占有一席之地,根據市調機構Gartner最新第2季印度PC市場報告,聯想穩坐冠軍寶座,其次24名為宏碁、惠普、戴爾,第5大就是HCL Infosystems,仍掌握5.6%的市占率。

HCL Infosystems業務包括PC品牌及IT系統整合,據《Financial Chronicle》報導,目前HCL Infosystems創辦人共持有公司50.77%的股權,聯想規劃以印度盧比50億元、約0.91億美元,買下創辦人手中的股份。若後續HCL Infosystems成為聯想的戰略發展和銷售合作夥伴後,聯想在印度PC市場的龍頭地位更加鞏固,當地市占率將提升到20%以上。

聯想去年收購德國Medion、與日本NEC合資,市占率大幅提升,目前在全球PC市場坐二望一,距離龍頭寶座只差一步之遙,聯想執行長楊元慶先前透露,聯想收購戰略持續進行,若有符合聯想需求的企業,價格合適、且能夠被整合,就會進行收購。

因此市場多次傳出聯想有意購併當地小型PC業者的消息,除了印度HCL Infosystems外,巴西Positivo Informatica也曾被點名。另外在手機部分,諾基亞、RIM近期也曾被傳是聯想有意收購的對象,但已遭聯想官方否認。除PC業務外,聯想內部積極擴展非PC業務,今年8月初宣布與美商儲存大廠EMC合資公司,就是著眼雲端服務、巨量資料(Big Data)衍生的網路儲存設備、伺服器商機。

另外,Gartner指出,第2季印度PC出貨量約290萬台、年增17%、季增3.6%,其中惠普、聯想、華碩和三星在消費市場表現不俗,帶動市占率走高,但戴爾出貨疲軟,從第2大退居第4位。

我們的看法:

第一、聯想全球化的腳步優於台灣宏碁,在新興市場的不斷拓展是聯想市占率得以大幅提升的關鍵。

第二、聯想在日本和NEC的合資相當成功,合併的市占率從23%升到25%,預計年底可以提升到30%,台灣和日本關係那麼好,但卻無法攻佔日本市場。

第三、台灣企業國際化過去很少以和人合資的形式,大部分都是以貿易形式獨來獨往。當然合資由於文化差異不一定能夠成功,但是如果要深耕外國市場,都是必要的途徑。台灣企業要加速學習從「國際貿易」進展到「國際管理」。

第四、台灣企業對新興市場著墨不足,主要都是針對歐美成熟國家市場。郭台銘董事長最近計劃在巴西和印尼大舉投資,相信不只是在當地設立生產基地,更嗅到了龐大的當地市場商機。

TCL / 騰訊
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表示,近日推出的「Ice Screen 」是一個網路終端的產品,是需要上游的內容服務,而騰訊正好能夠提供應用內容,因此一拍即合。TCL與騰訊日前發布全球首款移動智屏娛樂終端Ice Screen,採用26英寸螢幕,內置定製版Android 2.2操作系統,及騰訊視頻、QQ音樂等應用軟體,售價僅為人民幣1,999元(約新台幣9,425元)。

像蘋果的賈伯斯推出「介於手機和電腦的產品」iPad風靡全球,李東生也想利用這個市場縫隙,將這款26英寸、不是觸控式設計、可連接WIFI、內置各種騰訊應用的Ice Screen打造成一款革新型產品。

李東生曾表示,為了進行成本壓制,TCL主要通過網絡銷售,首發是在QQ商城,之後也會在TCL官網及其他的網絡商城銷售,希望在投產後的6個月,能賣出100萬台。他說,現在年輕人看電視的時間很少,更多的是用智慧型手機或是平板電腦,而擁有26英寸螢幕的Ice Screen,能像電視一樣有比較大的屏幕,有好的觀看視覺享受。

李東生提及,這是一個創新的產品,希望能在產品上有個新的突破點。
不是在客廳的使用,而是讓年輕人在臥室或書房裡面用的,成為家庭裡除了原本電視之外的,第2台或第3台的視頻平台。李東生近日出席深圳玉山科技協會籌備會議,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對於Ice Screen評價,是第1次全新的概念設計,相當於蘋果的iPadIce Screen 是基於電視和手機之間,定義出的一個新產品。

TCL與騰訊合作的消息剛一傳出,日前股價就出現近些日子來的罕見大漲,曾經一度上漲11%,顯然是Ice Screen展現出來的威力。有個有趣的細節是,為了給這款產品取一個響亮的名字,TCL本來是想將其命名為i-Screen,但是無奈名字已經有人註冊了,因而改名為Ice Screen

TCL指出,Ice Screen希望創造出一個全新藍海,這也是TCL籌備多時的新產品,透過技術創新的方式,達成新一輪的移動視頻產業,更期待能取代電視,且主攻1980年後的年輕人,走新潮路線,有4款顏色可挑選。

我們的看法:

第一、資訊產業「跨界整合」是未來的大趨勢,特別是有實力的平台業者如Google和微軟。一定會引領這個潮流。

第二、Google收購摩托羅拉是第一砲,未來會有更多這樣的案例。以現在產業競爭態勢來看,最有策略動機和口袋深度的是微軟,將來其若能收購NokiaHP,將完成手機和PC領域的跨越,對於台灣業者如宏碁、華碩和宏達電來說,將會造成致命性的打擊。

第三、TCL和騰訊合作的Ice Screen是一大創新,因為一個是平台業者,另一個是硬體製造業者; 再者,這都是雙方第一次推出類似的商品,市場成功與否很難預測,但至少是難得的跨界創新合作,而且是由中國業者主尋。

第四、產品做出來並不難,但是一定要以消費者的需求為出發點,這是個娛樂終端,也就是給像我兒子這樣年紀的人打電玩用的,26吋銀幕會不會太大了些? 是否符合消費者需求? 值得探討。

保利協鑫 / 富士康
大陸政府近日核准在香港上市、全球最大多晶矽與矽片供應商保利協鑫,在山西大同興建總發電量340兆瓦的太陽能發電站,完工後將成為大陸最大的太陽能發電站,顯示大陸政府在太陽能產業,已採取「抓大放小」措施。

由於該項目為保利協鑫和富士康共同合作,去年下半年一度傳出建設進展滯後消息,太陽能市場更遭逢不景氣,但如今大陸官方表態力挺,項目前景可謂露出曙光。保利協鑫是大陸著名的「太陽能概念股」龍頭業者,其實力吸引台灣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與其合作。

去年下半年,雙方在大同投資900億元人民幣設立太陽能發電站,當時規劃的發電量總規模為500兆瓦(MW),如今官方已核准建設總發電量340兆瓦的太陽能發電站。香港信報報導,保利協鑫網站稍早發布新聞稿表示,中國國家能源局已核准公司在大同興建總量為310兆瓦的地面太陽能發電站,以及總量30兆瓦的屋頂太陽能發電站,並已開展前期工作。

保利協鑫表示,該投資案興建完工後,將成為大陸最大的太陽能發電站,也是世界最大的單一太陽能發電站之一。公司並強調,這項投資項目的獲准,為自美國對大陸太陽能產品進行「雙反」(反傾銷與反補貼)調查後,大陸官方對太陽能產業最有力的支持。

保利協鑫佈局山西投資發電站,主要是希望充分利用山西省較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加上山西大同地處大陸華北地區「京津唐」電力負荷中心附近,保利協鑫的太陽能發電站興建完工後,具備電力輸送成本低、未利用土地資源豐富、環境上無污染等優勢。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個合作案去年就宣布,但後來不了了之,外界都還以為已經無疾而終。

第二、全球太陽能產業不景氣,美國對大陸又祭出反傾銷與反補貼制裁,現在仍有這麼大的太陽能電站兩岸合作項目真的很不容易。

第三、大陸的太陽能產業政策的確是「抓大放小」,只支持龍頭企業,預計產業將會有新一波的整合。

第四、郭台銘是山西人,真的是以行動砸下重金支持家鄉的建設發展,令人佩服。

鮭魚返鄉
台灣政府希望推動「鮭魚返鄉」,不少業者直言「可能性很小」,包括台灣看不到未來明確的產業發展道路,對上市公司種種不合時宜規定等;中國旺旺控股公司財務長朱紀文表示,若要找「鮭魚」,不該限於台商,應該要找質量佳、具領頭羊地位的企業,否則不佳的鮭魚返鄉,反而會害到鄉民。

近日由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及《工商時報》舉辦的「2012兩岸產業大未來商機論壇」,邀請多位在大陸事業有成的業者談論對大陸產業的看法與商機;大洋百貨執行董事戴志毅表示,目前大陸市場的主流價值,就是「花一樣的錢,能得到更安心、更好的服務」,這就是台灣企業的優勢。

台灣企業到大陸市場仍有利基,但若要吸引資金回台灣上市、投資,戴志毅開玩笑說,他們當初積極響應政府,還在眾多外資、研究機構上「力排眾議」回台上市,沒想到1年多就碰上證所稅風暴,大魚馬上被「活逮」。

東元集團會長黃茂雄也語重心長的表示,鮭魚返鄉這個議題在23年前跟著ECFA簽署議題相當活躍,但現在台灣有點混亂,民間對政府信心從「寄予厚望」到「有點動搖」,除2年前的輕政減稅後,最近都沒實際行動,甚至減稅1年多就開始增稅,還選在能源成本大幅提高時。

黃茂雄表示,現在要台商鮭魚返鄉的可能性很小,甚至連台灣本地廠商都想快速逃出去;舉例來說,不少上市公司被「牽制」,像是會計準則變來變去,雖是想因此與國際接軌,但制度不成熟,連美、日等國根本也都不採用;還有獨立董事不能任1屆以上,對公司生疏的人牽制董事會,熟悉業務後又要被換掉,「我實在不瞭解這個邏輯」。

黃茂雄說,台灣法規很多立意良好,但不務實,「不是一看到美國有肥貓,就把台灣的瘦貓都打死。」

戴志毅也認為,企業就好像台灣隊與美國隊進行籃球賽,已非常努力,卻被綁著左手打球。

朱紀文表示,旺旺在新加坡、香港和台灣三地上市過,的確是台灣管理最嚴格,若政府真的想吸引優秀鮭魚,視野應該放大,不一定是台商,有很多領域的優質企業,在市場爬坡階段讓台灣投資人參與其成長過程,是非常好的事情。

中華徵信所總編輯劉任也表示,兩岸互相投資時,「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其實很多陸企對台灣有興趣,政府不該只要企業回台上市,而是要實際投資,外界常誤會陸資是來炒房地產,其實有些大陸富豪是真的想要投資事業來「隱藏財富」,但台灣提不出一個明確的「未來之星」,以綠能產業來說,陸資很有興趣,但台灣到底想要走什麼路線、人才在哪裡?都是問題。

台灣人才在哪裡,業者也都相當憂心;朱紀文表示,若兩岸要比賽,最後勝負點絕對還是人才,以旺旺集團來說,跟大家一樣面臨成本、工資上升,但最嚴重的還是勞力短缺,在大陸不斷提升工資的狀況下,台灣再不提升,馬上就要落後了,相關軟體人才非常重要。

我們的看法:

第一、許多台商在中國大陸都活不下去了,所以台灣政府在動腦筋,看是否能創造「鮭魚返鄉」的熱潮。

第二、誠如旺旺財務長所言,不佳的鮭魚返鄉,反而會害到台灣。許多台商就是因為沒有積極轉型升級,才會遭到淘汰,這些人回到台灣又能做什麼? 台灣說實話也不能給他們什麼。

第三、台灣政府應積極創造有利的招商環境,另外應該從戰略的角度協助回台的企業思考合適的高階產業定位,這牽涉到台灣未來發展的方向和「產業政策」,但不知政府的想法是什麼。

第四、政府不要一直陷在台灣人自己的小圈圈裏面,為什麼一定要「台商」鮭魚返鄉,為何不能多一點外資和陸資來台?

KKR / 瑞薩
根據日經新聞周三的報導指出,美國私募基金KKR計畫對岌岌可危的日本晶片大廠瑞薩電子砸下1,000億日圓重金,以取得該業者控制權。如果該交易能完成,這將是KKR在日本的最大投資。
     
受到這項利多提振,瑞薩股價周三在東京證交所以漲停作收,收盤飆漲35.08%達308日圓。  SMBC Friend證券公司投資研究部門主管仲西指出,市場憂心瑞薩將走向破產命運的不安氣氛已消散一空。
     
內情人士透露,KKR周二已經向瑞薩3大股東NEC、日立公司與三菱電機提議買下瑞薩超過50%控制股權,並希望能在9月初敲定該協議。    KKR對瑞薩大手筆注資1,000億日圓,也超過該晶片業者截至周二為950億日圓的市值。
     
KKR而言,收購瑞薩將是該集團自2006年在日本尋求目標以來的最大交易。KKR曾在2010年以325億日圓買下日本人力服務公司Intelligence    儘管KKR投資,將有助瑞薩能安然度過財務難關,不過KKR在同時也將勢必主導瑞薩的重整工程,要求它進行更多裁員與出售廠房等。
     
身為全球最大微控制器供應商的瑞薩,過去曾祭出多項整頓措施,包括裁減14千名員工,占其全體員工的3成,此外還打算在3年內關閉或出售日本國內9座工廠,以及把晶片生產外包給台灣業者台積電,與提高微處理器產能的委外比重。
     
受到日圓走強與來自南韓、台灣業者的激烈競爭,日本晶片業近年來深受重創,其中爾必達已在4月申請破產,最後被美光科技以25億美元買下。    瑞薩也難逃厄運,營運艱困再加上受到去年日本大地震影響,廠房嚴重受損,讓陷入困境的瑞薩更是雪上加霜。瑞薩在去年淨損達626億日圓。

我們的看法:

第一、瑞薩是NEC、日立和三菱共同合併的晶片大廠,日本每次遇到不景氣就會搞一個三合一,像DRAM的爾必達以及中小尺寸面板的Japan Display,這次也不例外。

第二、KKR投資1,000億日圓,代表高科技半導體產業不是沒有投資價值,PE手上的錢還是很多,高科技產業有整合機會。

第三、日本可以做Buyout (企業併購),台灣為什麼不行? KKR將主導瑞薩的重整工程,包括裁員與出售廠房,瑞薩因為KKR入主股價大漲35%,市場擔憂一掃而空,這是台灣可以學習的模範重整案例。

第四、台灣的DRAM產業已經完蛋了,TFT-LCD面板也汲汲可危。陸資對台灣高科技產業,由於彼此程度不同,能幫上的忙不多,但PE對台灣產業卻可以扮演關鍵角色,主管機關宜以正面心態面對PE

蘋果 / 台積電
據外電報導,蘋果及高通為解決晶片產能短缺問題,分別捧上超過10億美元資金,有意投資台積電,希望台積電能為兩家業者另闢產能專門代工生產行動裝置晶片,不過,台積電為了維持產能獨立自主性已婉拒,蘋果與高通雙雙吃了閉門羹。台積電對此表示,不評論市場傳言。
     
台積電28奈米產能供不應求,至今為止仍是市場上唯一能夠提供量產的晶圓代工廠,由於28奈米短缺影響到3G/4G LTE手機晶片供貨,並影響到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出貨,因此,高通執行長Paul Jacobs日前曾表示,不排除要投資晶圓廠,以改善供應短缺問題。
     
然根據外電報導,蘋果及高通分別向台積電提案,希望台積電能夠另闢產能,專門為兩家業者代工行動裝置晶片,而投資計畫均超過10億美元,不過,台積電已經婉拒此一提案,理由是要維持產能的獨立自主性。對於外電報導,台積電表示,不對市場傳言有任何評論。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在日前法說會中表示,並不排除以1~2條生產線或整座廠的產能,為單一客戶提供服務。而財務長何麗梅則指出,台積電希望能夠保留對晶圓廠的控制權,無意出售部份晶圓廠,也不需要現金支應投資,台積電本身的營運可以維持業務上的發展。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積電本身並不缺錢,也不需求蘋果的光環,蘋果入股台積電弊大於利,所以婉拒蘋果是正確的作法。

第二、全球產業正在朝寡占發展,客戶均希望像台積電這樣的代工廠能夠專心生產他們的產品,不要分心。這個趨勢會越來越明顯,預計當蘋果全球市占超過20%以上的時候,代工廠就會選邊站。去年台灣代工廠仁寶和聯想成立合資公司(雖然聯想的全球市占率還不到20%),結果證明押對了寶,因為聯想的成長率最高,是未來的贏家。

第三、蘋果如果要參股晶片代工廠,應該把第二大的聯電買下來,徹底控股,掌握產能,但目前聯電的技術還不到位,無法接蘋果的單子。

第四、張忠謀董事長也說過,不排除以1-2條生產線或整座廠產能,為單一客戶服務,這就像寶成替NikeAdidas代工,但每一個廠都單獨為一家客戶服務,這是台積電一定會走上的路。

第五、台積電不需引進外資,但卻有必要加速腳步,以M&A方式併購具有關鍵技術的下一個世代半導體技術公司,在這一方面台積電做得尚不夠積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