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4日 星期一

管中閔 四小龍, 網路金融熱, 醫療旅遊, 人民幣離岸中心, 台工銀, 臉書 WhatsApp, 惠普

管中閔 / 四小龍
國發會主委管中閔19日表示,過多限制、管制及漫長的環評程序是造成台灣經濟熱不起來的原因,如今新加坡國民所得超過台灣一倍,南韓眼中根本沒有台灣,他說:「我早就不認為還有亞洲四小龍這件事了。」

管中閔接受飛碟電台唐湘龍訪問時做上述表示。他指出,台灣經過狂飆的1980年代,那個年代大家日子愈過愈好,但隨著鄰近國家的崛起,好日子不再,大家就會有焦慮感,整個社會陷入負向循環,管中閔說,他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打破這個負向循環。他表示,台灣實質薪資所以倒退16年,是因經濟一直不熱,還有產業附加價值不高,薪資要提高得讓經濟熱起來,同時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這是長期工作,不是一夜可成。

當被詢及何以當韓、星已脫離亞洲四小龍階段時,我們卻從過去充滿希望轉變成今天非常失落?管中閔說:「我早就不認為還有亞洲四小龍這件事。他說,新加坡國民所得幾乎超過我們一倍,他們不會覺得和我們站在一塊;韓國在G20裡,他們認為自己的經濟實力是要挑戰日本,眼中早就沒有台灣了;至於香港掛在中國大陸巨龍的背上,飛起來時也看不到台灣。」

管中閔話鋒一轉表示,這中間的轉折就是在狂飆的80年代沒有太多管制,生意人各種花樣都跑出來,但隨著社會愈成熟,各種管制、限制都訂出來,管得太多的結果就是經濟不熱。他強調,追求經濟成長是該兼顧環境、土地利用的平衡,但過多的限制卻會造成經濟無法成長。

他以當初政府停掉國光石化為例指出,國光石化產業鏈加起來是數兆元的產業,後來有些人看到國光石化玩不下去,跑到新加坡,為何新加坡彈丸之地,如此注重環保也可以發展石化?因為人家環評制度非常清楚透明的,要來設廠必須做到哪幾點,做不到就別來。管中閔感慨的表示:「反觀我們的環評程序漫長,拖多久你不知道,今天開會來十個評審提一些要求,下次開會另十個評審又另提一些要求,一個投資者如果了解程序是這種玩法,是不會選擇來的。」

我們的看法:

第一、管中閔所說的是實話,之所以引起震動在於他是政府高官,又是馬英九的核心團隊。

第二、大家只會嘲笑政府,卻都忽略了管中閔講話的重點,就是台灣管制太多,應該要將法令大幅鬆綁,這牽涉領導者的決心以及其它各部門的協調,已超出管主委能力範圍所及。

第三、談到國光石化又有人跳出來批評台灣不重視環保,這就是台灣惡質的民粹和媒體文化。新加坡乃彈丸之地為何可以「兩者兼顧? 這正管中閔呼籲大家思考的地方。

第四、台商進軍中國大陸並沒有錯,畢竟許多台商已享受了曾經有過的人口紅利大機遇,錯誤在於大多數台商沒有適時轉型、產業升級,一直停留在過去。

網路金融熱
網路交易愈來愈夯,為防堵風險升溫,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副行長劉士余昨日撰文提出網路金融的3大風險,包括網路金融機構法律定位不明、資金的協力廠商管理制度是否有缺失、以及機構的內控制度是否健全等。這也是人行高層官員首度針對網路金融風險提出警示。這是人行官員首次對此發表明確看法。大陸網路金融發展快速,已成為民眾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環,根據人行日前統計顯示,2013年電子支付交易總額就達到1,075兆元人民幣,是去年GDP總額近19倍。

根據鳳凰網報導,劉士余在「清華金融評論」雜誌上的最新文章中指出,網路金融的3大風險分別為︰1、網路金融機構法律定位不明,可能觸碰法律底線。並稱不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亦不能非法集資。2、資金的協力廠商存管制度若有缺失,將有安全隱患。3、機構內控制度不健全,可能引發經營風險。他坦承,中國大陸對網路金融機構的屬性,尚未在法律上作出明確定位,尤其P2P網路借貸平台的業務活動,目前仍屬灰色地帶,未有專門的法律規章進行有效的規範,因此存在風控隱患。

劉士余稱,部分網路金融企業片面追求業務拓展和盈利能力,採用一些具爭議、高風險的交易模式,也未建立客戶身分識別,不但易成為不法分子的洗錢工具,還有個資洩漏風險,務需注意。針對網路金融監管,劉士余認為,網路金融仍需一定的觀察期,現階段,要鼓勵網路金融創新和發展,包容失誤,為行業發展預留一定空間。

劉士余並稱,監管網路金融仍需著眼於業態的發展狀況「因時制宜」,維持政策靈活性。對於市場規模較大、風險較高的業態,監管部門應當進行規範和引導,也要分類整理網路金融各相關業態的問題和風險,增強監管政策的針對性。網路金融熱,就連以手機聞名的小米公司也積極搶進市場。小米19日與北京銀行簽署網路金融合作協議,宣告正式跨足網路金融的領域。未來小米與北京銀行將在行動支付、便捷信貸、產品訂製方面合作,北京銀行的理財商品將可在小米上販,進一步強化網路金融平台。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的網路金融不僅是中國第一,而且是全球第一。

第二、大陸的金融監理機構允許市場跑在法規前面,一邊發展一邊改善,不企求一步到位,這是台灣應該可以參考借鏡的地方。

第三、當然台灣和中國大陸市場不一樣,所以兩者的發展模式也不盡相同。

第四、台灣主管機關還是非常保護銀行的既有利益,這並沒有錯,但對於網路這種「跨界」的東西應多多consult外部電子商務專家的意見,切記閉門造車。

醫療旅遊
當前台灣正積極爭取大陸遊客來台做醫療觀光,而韓國也鎖定此一龐大客源,事實上,今天陸客已成為韓國醫療旅遊市場的最大客戶。華爾街日報日前報導,自韓國開始統計相關資料以來,大陸遊客2012年首次超越美國遊客,成為韓國醫療旅遊市場的最大消費群體。韓國健康產業發展研究所(KHID)近期發佈報告稱,2012年到韓國尋求醫療服務的大陸遊客占全部醫療遊客的20.4%。

該機構稱,2012年來韓醫療遊客中,美國人所占比率為19.2%;緊隨其後的是日本,俄羅斯和蒙古,分別為12.4%,10.3%和5.3%。報導稱,韓國一直試圖在服務行業尋求新的增長點,由此減少對三星電子和現代汽車等製造商的依賴。2009年初韓國政府修改法律,允許當地醫院招攬醫療遊客,之後大型醫院和城市一直積極嘗試吸引更多海外患者。

例如,釜山市計畫今年招攬海外醫療遊客3萬人次,2020年希望達到20萬人次,而2012年這一數字僅為14,000人次。釜山市表示,該市的目標是2020年成為亞洲三大醫療旅遊目的地之一。其他類似熱門地區包括印度、泰國和新加坡。報導指出,隨著中國大陸中產階級群體的不斷壯大,以及日本人尋求較便宜的服務,更好的醫療保健和整形手術方面的需求不斷上升,有利於韓國吸引更多醫療遊客。

根據KHID的報告,整容手術增長率在韓國所有醫療服務專案中遙遙領先。2012年在韓國進行整容手術的海外遊客由2009年的2,851人次猛升至15,898人次,平均年增長率達到77.3%。報告表示,2012年到韓國接受治療的美國遊客為9,457人次,尋訪整形科醫生的中國大陸遊客為9,833人次,占獲得整形手術的海外患者的62%左右。報告稱,韓國政府預測到2020年將有100萬人次醫療遊客,醫療服務收入將達到42億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醫療水平高超,但有關醫療旅遊還未形成完整商業模式,缺乏專業經營管理模式。

第二、不只韓國的美容技術高超,在醫療旅遊台灣的競爭對手還包括泰國,有強大的spa養生資源以及具吸引力的觀光旅遊環境。

第三、醫療旅遊陸客的人次應該計算在台灣所有陸客當中,並且特別區分出來。現在政府計畫將與每日陸客自由行人數從3,000人提高到4,000人,就有人喊吃不消,如何面臨未來龐大的市場需求?

第四、台灣缺乏的不只是硬體,還有配套的軟體,包括人員培訓以及相關法令的制定。

第五、現在很多台灣法令都是東一塊、西一塊,缺乏橫向的整合,比如說桃園航空城雖然有醫療規劃,卻和中央政策結合不起來。

人民幣離岸中心
行政院長江宜樺20日首度表態,力挺台灣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未來半年,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將與央行總裁彭淮南並肩作戰,以「商品多元化」與建立「人民幣回流機制」雙策略,力拱台灣成為與香港並駕齊驅的人民幣離岸中心。據了解,金管會已成立推動人民幣離岸中心專案小組,正蒐集香港、新加坡及倫敦資料,研議大幅開放雙幣別ETF(指數股票型基金)及股票等人民幣商品。

江揆聽取金管會報告兩岸特色金融業務時表示,今年1月底,我人民幣存款餘額已突破人民幣2,100億元,盼金管會及央行持續鬆綁法規,除鼓勵業者發展具兩岸特色金融業務,也應建立人民幣回流機制,以利台灣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建立區域競爭優勢。曾銘宗指出,台灣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的雙策略,是人民幣商品多元化及建立人民幣回流機制。未來半年金管會將推出更多具體措施,讓台灣能與香港並駕齊驅。他說:「就我所知,央行很積極跟大陸推兩岸換匯協議,一旦可換匯,人民幣回流大陸,又多一種新管道。」

曾銘宗認為,要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資金往來的量要夠大,商品也要夠多,目前香港已有不錯規模,台灣不須因此妄自菲薄,因為比起新加坡、倫敦等其他新興發展者,台灣在兩岸貿易、投資上都有先天優勢,「我們仍有條件,一步步完成人民幣離岸中心的目標。」在金管會初步設想的人民幣離岸中心路徑圖上,主要是透過商品多元化與建立人民,幣回流機制來達成。在商品多元化方面,目前台灣已有人民幣存款、基金、保單與寶島債等產品,日後還可考慮雙幣別的ETF與股票。

在人民幣雙向回流上,曾銘宗說,目前台灣的人民幣來源,已有人民幣2,100多億元存款,以後兩岸貿易若以人民幣結算,因台灣對大陸貿易出超,將自然持有大量人民幣。在去路上,可透過OBU放款給台商,昆山試驗區集團內借款可回流,「不過,現在都是小規模,日後將與大陸商談,比照香港跟深圳作法,有更大的回流區域合作。」此外,服貿協議通過後,人民幣1,000億元的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額度可上路,也是人民幣回流機制的一種;未來金管會會向陸方爭取擴大RQFII額度。

我們的看法:

第一、很高興江揆終於表態力挺台灣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這將政策從金管會手中推向一個更高的高度。

第二、和新加坡和倫敦比較,雖然台灣國際化程度仍待加強,但是一年高達2,000億的人民幣存款是任何國家都不能輕忽的,台灣當然有條件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

第三、人民幣回流機制要加強,T股發行計畫今年不會實現,寶島債發行短期又有100億上限,且未能擴大到陸資企業,這些都是潛在問題。

第四、政府要有想像力,台商及台灣人在海外的財產若能部分回流,金額可能高達10兆台幣。

第五、現在離岸中心只是涵蓋台灣人及大陸台商的錢而已,台灣若能發展成大陸人的海外財富管理中心之一,就能和香港一爭長短。

台工銀
台灣工銀集團董事長駱錦明20日指出,透過併購轉型商銀計畫今年啟動,除與中華票券合併轉上市案,可望明年上半年召開股東臨時會討論外,與商銀洽談併購,目標為併購成本股價淨值比低於1.5倍。駱錦明並強調,他本人可讓出銀行董事長位子,「隨時可以退休」,轉任集團總裁。駱錦明響應馬英九總統呼籲企業加薪,集團最近陸續敲定加薪計畫,將追溯至今年1月起適用。不過,加薪幅度不同市場有別,台灣包括台工銀總行等關係企業,平均加薪幅度3%以上,大陸主要是租賃事業因挖角風盛且起薪較低,加薪幅度最高、達12%,香港事業加薪幅度約6%,美國華信銀相關事業可能與台灣相當。

台灣工銀集團昨天舉行媒體春酒,駱錦明宣布台工銀2013年授信餘額創歷年新高,獲利重回金融海嘯前水準。根據資料,台工銀去年稅前盈餘13.08億元,每股稅前盈餘0.54元。依規定,台工銀的毛利與淨利占資本額比率,均須連續兩年達到6%,才可藉由與上市公司合併達到上市目的,因此台灣工銀將等到明年初會計師簽證的2014年財報出爐後,再與華票召開股東臨時會,討論合併案。

駱錦明談到開發與萬泰案時說,開發金以股價淨值比1.26倍價位併購萬泰銀行,「是我夢寐以求的數字」。而三家私募基金入主銀行,扣掉萬泰銀,大眾與安泰銀的私募基金聯貸契約都會在今年到期,台工銀將廣泛尋找合適的併購商銀對象,非私募基金入主銀行,規模小、大股東有意出售,台工銀也會洽談,合意對象「還在鴨子划水」。駱錦明說,與華票合併的計畫,與對外併購商銀不衝突,對於商銀標的併購價位,他則認為,應該股價淨值比低於1.5倍才合理,大股東不該漫天喊價。

至於過去大眾銀招親喊到1.7倍,且董事長陳建平有意持續參與經營,駱錦明則是表示,假設談判對象想繼續參與營運,「我可以不當(銀行)董事長」,只是經營團隊還是要由台工銀主導,總經理也是台工銀團隊派。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中小銀行被整併已是不可避免的趨勢,越早認清這個現實,越能談到較好的條件,選擇至少比較多。

第二、台工銀應該主動出擊,不要只是被動地等著別人上門。

第三、駱董事長非常有大氣度,公開表示可以不當董事長,排除了很多潛在買家的心理障礙。

第四、小銀行沒有競爭力,無法走出去,也無法有效布局大陸市場,更沒有足夠多的資本發展新業務; 另外市值不高,自然也很難吸引優秀人才加入。

臉書 / WhatsApp
社群網站龍頭臉書(Facebook)同意以190億美元的現金加股票,收購快速成長的即時通訊軟體WhatsApp,希望觸及聊天軟體風靡的年輕族群與新興市場,但投資人認為臉書對WhatsApp的估值過高。臉書19日表示,交易內容包括120億美元股票和40億美元現金,未來四年還將發放30億美元的限制股給WhatsApp幾位創辦人與員工。WhatsApp執行長兼共同創辦人庫姆(Jan Koum)將加入臉書董事會。

這筆交易是2001年美國線上(AOL)以1,240億美元天價併購時代華納以來,金額最高的網路業交易,讓近期成交價已令市場咋舌的任何一樁網路企業交易見絀。臉書執行長查克柏格正持續把通訊、新聞等應用程式(App)納入麾下,盼吸引更多手機和平板用戶。WhatsApp 2009年創立至今用戶已逾4.5億人,比擁有2.4億名用戶的推特(Twitter)更受歡迎。

EMarketer公司分析師威廉森說:「他們似乎藉由這筆交易,強力宣告拓展App資產組合的意願,藉此觸及App用途、人口群組和溝通方式各不相同的族群。」這筆交易有助臉書免於青少年用戶熱情轉移的影響,並增強在國際市場的地位。臉書曾表示青少年對臉書漸漸感到厭煩,即時通訊已是青少年離不開的App,而且WhatsApp在美國以外的市場特別受歡迎。

WhatsApp用戶很活躍,每天至少登入一次的比率達70%,超越臉書的61%,也是一大吸引力。這種「黏著度」相當珍貴,因為愈多用戶使用服務,就愈有可能賣出更多廣告和產品。不過,這筆交易代表臉書對WhatsApp的估值,高達推特目前315億美元市值的一半以上,且交易價值約是預估營收的19倍,與開發癌症藥品的藥廠估值相當。投資人質疑臉書出價過高,臉書20日早盤一度下跌3.4%至每股65.727美元。根據臉書聲明,交易若告吹,將支付20億美元分手費給WhatsApp。專家認為,由於行動App市場瞬息萬變,臉書應可避免遭美國反壟斷主管機關禁止。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不管是美國或中國,將來互聯網大生態結構已經形成,將由臉書、谷歌,以及阿里巴巴、騰訊、百度這樣的互聯網巨人瓜分天下。

第二、很多互聯網應用其實都是提供最基本的服務,並非什麼fancy的東西,WhatsApp是如此,微信亦然。

第三、創新只在一念之間,微信過年推出紅包,一炮而紅,領先阿里巴巴,這是多麼簡單的概念啊!

第四、希望這個案子對台灣的新生代能有所啟示: 一個成立四年,30人不到的公司,為何能創造190億美元的價值。

第五、中國很多模式乃學美國,台灣則要深入了解中國市場,一定能夠發掘尚未產生的新應用。

第六、未來所有的巨型互聯網業者,透過M&A,業務種類將會變得越來越相似,下一波的killer application可能是要再創造差異化。

惠普
個人電腦(PC)大廠惠普(HP)上季獲利與營收雙雙優於預期,即使全球PC銷售持續萎縮,營運改善的步調仍連兩季超乎市場期待。惠普20日公布,迄1月底止的年度第1季淨利增加16%14.3億美元或每股74美分,不包括非經常項目的「形式盈餘」每股90美分,高於分析師預期的每股84美分。上季營收為282億美元,比一年前縮減不到1%,遠勝分析師預測的272億美元。執行長惠特曼說:「整頓計畫成效卓著,客戶與事業夥伴對惠普比兩年半前更有信心。」

惠普並上修全年獲利預測,從原估的每股3.55-3.75美元提高到每股3.6-3.75美元,使中間值符合市場預測的3.67美元。因商用電腦銷售攀升,涵蓋PC的個人運算系統部門上季營收增加3.6%85.3億美元,是一大驚喜。企業運算部門營收也增1%70億美元,連續第二季成長,其中伺服器銷售更上升6%

惠特曼21日接受訪問時說:「PC市場確定正在好轉。商用筆電絕對是亮點。企業和員工都明白,雖然可能想要平板,但也需要更傳統的運算裝置來完成任務。」
然而,市場憂心惠普的營收面臨連三年下滑,在軟體等高利潤事業欠缺新產品來推動成長。惠特曼在法說會後接受訪問時,勾勒出惠普未來三年的發展藍圖。在個人系統事業方面,惠普將努力「維持或增強商業關係」,且未來數月將發表更多新型裝置,例如最近在印度試驗性推出平板手機。列印事業方面,將大舉推廣手機列印技術。

在商用伺服器、儲存和網絡事業方面,惠特曼希望到2017年惠普能成為企業雲端運算市場的主要參與者。雖面對亞馬遜、微軟等強大對手,但她強調「惠普是很棒的科技開發商,用200名工程師做出的成果勝過別人用2,000人所做的」,且運用開放原始碼標準建構公共雲端系統,能更快產生回報。她不諱言,軟體事業從銷售模式轉型為雲端租賃方式,面臨獲利能力挑戰,但讓這個40億美元事業轉型,要比讓規模更大的事業轉型容易。至於服務事業,未來數年將推動自動化流程,降低人力成本。

我們的看法:

第一、惠普轉敗為勝的關鍵是商用筆電,但台灣宏碁並沒有這樣的優勢。

第二、全球正在網路化,或物聯網化,對像惠普這樣的企業這是好事,因為會幫助帶動更多對PC / NB的潛在需求,這些是增量,不是存量。

第三、CEO是企業成敗的關鍵,惠普很幸運的找到惠特曼,而宏碁也有幸能請到陳俊聖。


第四、台灣的PC / NB界需要徹底轉型,面對惠普和聯想的夾擊,我們的策略到底是什麼? 沒有強大的全球品牌,缺乏有競爭力的中國品牌,面臨中國本土供應鏈的興起,台灣業者必須努力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