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3日 星期一

一個四年級老總看反課綱:高中生嗆爸「做了什麼貢獻?」真是年度經典句

台灣最近發生高中生反課綱示威運動,一位父親到現場想要帶兒子回家,兒子不但不領情,還對父親大吼:「我在為台灣未來努力!你做了什麼貢獻?」

如果要選年度經典金句,這句話當之無愧,點出了社會現象和當代矛盾,它有三層意義:

第一、台灣的未來是什麼(Where)?
第二、誰在為台灣的未來努力(Who)?
第三、我們做了些什麼(What)?

台灣今天最大的問題,就是從政府到人民,看不到清楚的未來,或者有太多不同的看法。願景不明,缺乏共識,所以許多事無法推動。

反課綱表面上是對歷史有不同解讀,真正反映的是對未來不同的心理投射。深入了解歷史是一件好事,但反課綱的本質不是歷史,而是政治。

我們習慣從內部角度來看事情,但決定台灣未來的關鍵,是世界對我們的看法。我們覺得很重要的事情,別人一點都沒有感覺,我們做的某些事情,卻讓別人對台灣觀感有致命性的影響。

最近有一份報告,指出台灣吸引外資能力,全球倒數第五,(編按:為瑞士洛桑管理學院之調查,共調查全世界61個國家,外資流入金額佔國家經濟規模的比例,台灣為61國中倒數第五。)外資來台都是證券投資,非直接投資。去年我寫了一篇文章,評論外國人到台灣玩玩就好,投資就不必了(延伸閱讀:外國人眼中的台灣:去玩玩可以,一起做生意就不必了 ),其實還可以講得更透徹:就算要投資,一夜情即可,千萬不要天長地久。

影響台灣未來的不只是投資環境的崩壞,還包括地理和人文環境,我們的生態正遭到嚴重破壞,社會信任的基礎蕩然無存,所以企業會大量出走。

世界不斷在轉動,別人腳步都很快、目標明確。上週大陸發改委公布2015至2017年推動產業轉型的6大新興產業,對台灣影響重大的半導體名列第一,也包括「互聯網+」產業創新。

另外,全世界都在積極討論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提出警告,人工智慧發展有可能演變成「魔鬼終結者」中的邪惡機器人,未來「比核彈還危險」。

台灣有誰跟上了這股潮流?只有郭台銘,他和日本軟銀及阿里巴巴研發Pepper機器人,全球秒殺熱賣。鴻海正在全力朝未來轉型,包括跨地域(前進印度市場)、跨領域(切入機器人和智慧製造)和跨世代(投資年輕人新創事業)。

從這個角度來看,未來三年鴻海有可能追上台積電。任何中國想要不計代價切入的行業,台灣一定沒有好下場,包括LED和太陽能,以及未來的半導體。

很多人瞧不起代工,其實這互聯網時代的核心趨勢,也就是外包。蘋果可以給鴻海及和碩代工,也可以隨時撤換,找最合適的供應商,Uber不也是如此?透過互聯網優化資源配置,match買方和賣方。

台灣能作為全球大廠B2B的策略夥伴,為什麼不能在B2C、群眾外包(crowd-sourcing)的時代脫穎而出?因為沒有用心,全世界到處是賺錢的機會,我們卻在彼此惡鬥,看不見未來。

誰可以領導台灣邁向未來?不是馬英九,也不是蔡英文,而是我們自己。年輕人與父母、企業與勞工、政府與民間、台灣和中國大陸、台灣和世界、必須是夥伴關係,不能對立,更非敵人。

台灣和世界的關聯性正在降低,佛里曼《世界是平的》一書指出台海若發生軍事衝突,對全球IT供應鏈影響重大,今天紅色供應鏈興起以後,誰會再關心台灣?

台灣一直擔心「香港化」,其實香港有些地方值得台灣借鏡,法治精神就是其一。

最近香港有一位女性「以胸襲警」,並大喊非禮,汙衊警察,結果被法官判入獄三個半月,同樣的事情在台灣可能發生嗎?

大陸中央瘋狂救市,反而導致外資撤離,轉往香港,為什麼?因為香港重法治、和國際接軌、尊重市場機制,投資中國還不如投資香港安全,間接比直接好,同樣的道理一樣適用於台灣。

台灣今天需要「改變」,民進黨應可比國民黨做得更好。但改變需要大破大立,我們不可能在政治上淘汰對手,在經濟上卻不願意放手改革昨日的台灣。

台灣要更好就必需更國際化,不可能不和中國大陸打交道。上周歐巴馬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因關鍵議題無法達成共識,談判破局,台灣想要加入非中國主導的國際組織,長路迢迢。

台灣現有經濟和商業模式已走到盡頭,解決之道是引進新經濟模式,改造傳統產業,但在過程中很多人會失業,不可能兼顧社會公平正義,這會是最大挑戰。

中國大陸比較沒有類似的包袱,過去二十年國企改革,許多人下崗,未來國企會進一步整併,強化競爭力,積極私有化,引入民間資本。

最近深圳成為大陸房價漲得最快的城市之一,這個郭台銘發跡的血汗工廠所在地,早已脫胎換骨,成為創新創業的大本營。深圳和鴻海正在迎接未來,許多當地台商卻再也看不到明天。

我最近不太看台灣報紙,那只會讓我退步、疲憊。全世界有那麼多新事物:Facebook和Google用衛星和無人機發送internet至全球,NASA發現了一顆人類可以居住的星球「克卜勒452B」,人造衛星剛傳回冥王星的照片,只有台灣深陷在反課綱的泥淖中出不來。

1969年人類登陸月球,隔了40多年,我們才重啟對外太空和宇宙的想像,對未來的憧憬。

周末看了「不可能的任務:失控國度」,星期六早場電影院居然快滿座,是阿湯哥太迷人,還是大家都像我想藉逃避現實尋找慰藉?

電影的副標題好像在形容台灣,one thing for sure,不管是藍或綠,拯救台灣都將是Mission Impossibl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