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8日 星期一

華為 銀聯, 英業達 研華, 紫光, 健喬, 台灣未來經濟, 力成西安, 武漢新芯,戰略板擱置, 三星 人工智慧, 浩鼎

2016.03.28創會理事長的話
華為 銀聯, 英業達 研華, 紫光, 健喬, 台灣未來經濟, 力成西安, 武漢新芯,戰略板擱置, 三星 人工智慧, 浩鼎
華為 / 銀聯

知名手機大廠華為公司的Huawei Pay終於來了,蘋果的Apple Pay和三星電子的Samsung Pay相繼推出後,中國銀聯與華為公司昨(21)日宣布,達成Huawei Pay的合作,藉由Huawei Pay將進一步擴展銀聯「雲閃付」品牌的用戶。不過Huawei Pay何時正式上線的日期,以及與銀聯如何分成並沒有發布。

路透報導,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表示,隨著手機功能不斷發展,行動支付將成為智慧手機重要功能之一,手機與銀聯卡的結合,在提升支付易用性與安全性以及未來服務多樣性,都將起到很大作用。

余承東指出,中國銀聯是大陸支付產業創新的引領者,新一代「雲閃付」技術與產品理念與華為終端智慧化的發展方向也十分契合,相信雙方合作將為消費者帶來優質服務。

今後,華為手機使用者在行動設備上,可使用銀聯卡驗證,並啟動完成「空中發卡」,就可享受銀聯「雲閃付」的線下非接觸支付和線下遠端支付兩項主要支付功能。

銀聯執行副總裁柴洪峰表示,銀聯行動支付新品牌「雲閃付」自推出以來,得到商業銀行、手機廠商、監管機構等產業各方關注與支持,吸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體驗使用,這次與華為合作,將透過標竿效應,促進更多手機廠商參與行動支付產業的發展。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易觀智庫金融行業研究中心分析師郝竹婧認為,一方面手機廠商有用戶,另一方面,銀行也願意去推動,透過與手機廠商、銀行的合作,讓一直想推廣NFC的銀聯,找到一個合作的方式。

我們的看法:

第一、跨進第三方支付對於手機來說是一大跨越,特別是和像銀聯這樣的公司策略聯盟。

第二、華為和銀聯都是官方企業,彼此攜手合作當然是相當合理的安排。

第三、華為的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主要還是由於技術的優越性。

第四、台灣有太多家第三方支付廠商,但法令發展相對緩慢,整個產業缺乏共通的標準和強大的領導者。

英業達 / 研華

英業達(2356)宣布與工業電腦龍頭研華(2395)結盟,成立英研工業移動(AIMobile),攜手搶進工業平板等軍工規手持裝置領域,市場意指目標瞄準鴻海集團(2317)沅聖科技及神基(3005),英業達樂估2017年英研將可獲利,今年營運是「力求分散,穩定發展」,業績拼個位數成長,獲利將勝去年。

英業達昨公布2015年財報,全年營收3954.7億元,年減9%,毛利率5.5%,比2014年增0.1百分點,營業利益率1.4%,稅前盈餘71.84億元,稅後純益55.64億元,年衰退21.6%,每股純益1.55元,為3年來新低,其中第4季營收1100.52億元,季增4%,毛利率5.2%,營業淨利率1.2%,本業賺13.26億元,因匯損4.87億元,稅後純益9.97億元,每股純益0.28元,為連續12季以來新低。

英業達法說會會中釋出3訊息,受惠小米等客戶首季新機上市帶動,英華達負責的智慧手持部門今年出貨確定可達7000萬台,比原預估6000~7000萬台要更篤定達成高標;其次,印度受到當地政策多變,將放緩投資設廠腳步;第3則是宣布將與研華合資,強強聯手進軍工業平板等手持裝置戰場。

工業平板商機看俏,應用也多元化,包括軍工規、石化及商業零售應用需求提高,目前國內大廠紛紛卡位布局,鴻海集團樺漢(6414)投資沅聖科技,2015年營收逼近10億元,今年業績上看18~20億元,連續3年倍數成長,另外神基及融程電也布局多年,此次研華宣布與英業達合資結盟,搶吃樺漢地盤意圖明顯。

副總游進寶表示,雙方結盟成立英研工業移動,額定資本額10億元,今年第1期投資約3億元,5月底公司正式註冊成立,研華持股45%,英業達取得55%股權,英研董事長由研華董座劉克振接任,總經理由英業達營運長巫永財兼任,今年底會先進駐研發與行銷約30~50人,並連結英業達零組件採購優勢。

英業達估,2017年英研業績設定高標,營收挑戰50億元,由於工業平板毛利率上看雙位數,內部樂觀期待正式獲利。

游進寶表示,2015年本業穩定,業外則受匯兌影響,今年營運主軸是「力求分散,穩定發展」,全年筆電出貨量在商用成長、消費機疲弱下,將與去年相當,伺服器拼5~10%營收跟出貨成長,年營收佔比將超過35%,太陽能將持續獲利,而智慧手持部門成長相對樂觀,出貨量將年增25%

英華達總經理何代水表示,目前手持裝置業務情形不錯,前2月出貨成長,淡季都有此成績,全年拼7000萬台「沒問題」,相對去年5600萬台,年增25%

我們的看法:

第一、物聯網的電腦多半是桌上型或平板,但手持裝置還是有一定的市場。

第二、英業達一直在積極轉型,脫離NB/PC代工,跨足雲端和物聯網領域。

第三、和研華合作可以算是強強聯合,研華是台灣物聯網企業的領導廠商,台灣企業走上策略聯盟是正確的方向。

第四、但要注意物聯網的生產模式是少量多樣、量身訂製,和台灣以往大量生產的方式完全不同。

紫光

中國大陸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最近接受外媒專訪,發下豪語要砸300億美元(約合9780億新台幣)打造大陸首家世界級晶片企業。儘管銀彈充足,但紫光近來海外併購或參股投資並不順利,頻頻受阻。其中,更因「紅色資本」所引發的國安疑慮,屢遭外國政府打槍,其中他指「主要麻煩來自台灣」。

紫光近年大舉進攻記憶體產業,曾表態要收購美光、海力士等DRAM大廠,但通通遭打槍。就連本來一度有望買下的硬碟大廠Western DigitalWD),也因國安問題,遭美國主管機關盯上,今年2月最終宣告放棄。

面對外國投資法規障礙,趙偉國接受《彭博》專訪時坦言,紫光在美確實受到嚴格待遇,但「主要麻煩來自台灣」。他稱台灣對陸資非常不友善,致使紫光難在台灣進行投資。去年下半年,紫光看上台灣半導體產業,一口氣宣布擬投資力成、矽品跟南茂3大封測廠,引來輿論高度反彈,隨後遭到立法院封殺。

他向外界喊話,別把紫光當成大陸國有企業,因為紫光所有的錢,「全都是自己從市場賺來的」。他進一步表示,目前美國、台灣創業投資和私募基金都已停止對晶片產業投資,只剩陸企還在堅持。美、台企業若能與紫光聯手,能為企業提供更強的資金能力,還有巨大的大陸市場。

除了海外大肆併購,紫光也沒有放棄持續對大陸境內的併購。大陸證監會23日通過該公司私募股票的申請案。根據調整後的方案,紫光擬以每股26.41元人民幣,向紫光通信、林芝清創、公司員工持股計畫等9名特定對象私募8.37億股,募集資金總額達221億元人民幣(約合1105億新台幣)。其中,部分資金擬用來收購香港華三51%股權、紫光數碼44%股權、紫光軟體49%股權。

這次趙偉國發下豪語,將用300億美元打造大陸首家世界級晶片企業。他說,「資金是全世界最忠誠和殘忍的東西。」「當你能賺錢時,資本會追逐你,把錢交給你;當你不能賺錢時,資本會立刻拋棄你。」

我們的看法:

第一、紫光在美國想要做半導體企業的大型併購,可能非常困難。

第二、趙偉國提到台灣VCPE已停止對晶片產業的投資,只說對了一半,IC設計還是有人在投資。

第三、趙偉國說的很對:「當你能賺錢時,資本會追逐你,把錢交給你; 當你不能賺錢時,資本會立刻拋棄你。」紫光必須加快在IC領域的併購和投資,現在其股價已腰斬,前景並不樂觀。

第四、台灣不應該完全封殺紫光,至少應該通過一家,IC封裝產業本來就是允許陸資投資的領域,台灣和大陸企業合作才能掌握中國市場。

健喬

健喬(4114)集團併購案再添一城,該公司宣布攜手旗下因華生技(4172)以近7億元,共同併購七星化學製藥,正式跨足原料廠領域,未來七星也將成為因華顯影劑藥品的生產基地。

健喬集團這次是以每股95元併購七星,並持有7成股權(因華16%、健喬54%);由於七星位於土城工業區,佔地約4,000坪,靠近捷運頂埔站,以該地區地價每坪約50萬元,法人認為,光是買地都很「划算」。

七星創立於1962年,是國內取得PIC/S GMP原料藥廠的第一家,也是符合美國FDA DMF規範之原料藥廠,該公司99%藥品外銷,除了現有藥證已量產銷售外,2009年七星也和因華生技共同合作開發顯影劑(GadopentetateDimeglumine),目前已送件辦理美國藥證申請中,預計於第2季接受FDA來台查核,力拚年底取證。

七星是健喬集團10多年來第8個併購案,集團董事長林智暉表示,透過此收購案,將加速推動因華已送件顯影劑藥品發展,未來集團將鎖定特殊用藥原料自行開發為根基,以品質、速度及整合綜效為考量。

就初步統計,因華目前共有4項顯影劑,其中嘉多明(Gadopentetate)及嘉多視健(Gadodiamide)除了已於20072009年取得台灣藥證外,也與七星在2009年簽訂嘉多明原料藥為期10年的產品委託製造合約。2012年時,因華也與美國經銷商-Akorn(美國那斯達克上市公司)簽署美國顯影劑供貨合約,並於20145月申請美國藥證,預估2016年有機會取證。

根據The Global Active Pharmaceutical Market統計資料顯示,全球原料藥市場產值在2014年超過1300億美元,約佔整個製藥產業之產值的15%,且以每年逾7%之成長率逐年上升。全球原料藥廠已取得美國FDA查核的原料藥廠約二百餘家,而台灣原料藥廠因技術能力高、質量高,在國際市場競爭力強勁。

因華表示,顯影劑潛在全球市場值達美金7億元,該公司積極投入開發的苯酮尿症罕病用藥-因飛諾,預估潛在全球市場達美金3億元。健喬集團併購七星後,將因垂直整合效益發揮,增添營運利基。

我們的看法:

第一、健喬規模不大,但一直很喜歡併購,過去10年來併了8家公司,都是小案子。

第二、未來更多台灣的醫藥企業應該相互合併,加速拉大規模,才有條件走出去開發新市場。

第三、兩岸醫藥產業一直缺乏成功的合作項目,前東洋製藥董事長林榮錦曾和大陸企業共同合資上海
旭東海普,但最後也是不成功,只好黯然出脫。

台灣未來經濟

準閣揆林全昨(24)日表示,物聯網、智慧城市、工業4.0是台灣經濟發展重要方向,他並盛讚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是成功企業家、政府寶貴的資產,但不願回應是否延攬童子賢入閣。童子賢也重申對入閣一事一無所知。不過面對台灣在網路金融、OTT的落後,童子賢則希望行政與立法兩院盡快推出合理的法規,讓政策與法規能追上時代的腳步。

林全昨日下午參觀智慧城市展近1小時,由和碩董事長也是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童子賢、台北市副市長林欽榮陪同。

林全昨日不願意對閣員人選表達意見,卻對新科技對台灣的未來發展影響侃侃而談。他表示,物聯網、智慧城市、工業4.0是未來台灣經濟發展重要的方向,過去幾次工業革命都由西方國家領頭,但智慧化相關產業,台灣處在比較有利的條件,可以形成歷史上的機會。

而面對邀請童子賢入閣的提問,林全並無正面回應,僅表示童子賢是成功的企業家,對政府來說是非常寶貴的資產,童子賢對於是否受邀入閣的提問,也只重申一無所知。

童子賢進一步表示,他和林全認識多年,但「春秋之義,大夫無私交」,林全將執掌國家公權力,就是要秉公、為國家社會的進步、全民福祉盡力,所以不會用舊的關係打擾,也希望大家不要刻意強調林全是和碩董事的身份,林全是歷練豐富、學養完整的人才,離開公職10多年不可能都沒事做,只是林全私領域的能力正好有一部分貢獻在和碩。

台灣在網路金融的落後、OTT的弱勢,讓童子賢頗有感觸,他表示,網路金融如果沒有法規的輔助無法發展,中國觀光客在台灣的夜市可以用支付寶付款,但遵守法規的台灣網路金融業者還動彈不得,視頻網站也是,台灣的消費者人人上網看瑯琊榜,可是合法的業者卻被綁手綁腳,台灣的金融界與新興科技界需要可以跨界整合的平台與合理的法規,這不只是行政部門的責任,立法部門也要加油,讓政策與法規能夠追上時代的腳步。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經濟藍圖缺乏未來性,由企業家入閣未嘗不是一個可以考慮的選項,但沒有先例。

第二、台灣還停留在昨日PC時代的建思中,應該大步邁向物聯網和智慧時代。

第三、未來的科技必須以市場而非技術為導向,大多數台灣科技企業家也不具備這方面相關經驗。

第四、總而言之,台灣政府的體制是沒有希望的,要報效國家一定要待在體制外。

力成西安

力成(6239)昨宣布與美光合作的中國西安封裝廠正式啟用,並進入量產作業,將主攻美光記憶體封裝訂單,董事長蔡篤恭表示,感謝美光替力成在中國西部建立灘頭堡。法人預估,西安廠替力成今明年營運動能添柴火,明年營收更有望衝上歷史新高。

力成與美光於前年12月簽訂合約,美光自家現有測試及記憶體模組廠旁,新建封裝廠房,並交由力成營運管理,做為未來數年力成提供美光記憶體封裝服務。據了解力成西安廠於去年第4季已先行試產。

法人表示,力成西安廠DRAM封裝每月產能可望將達約3000萬顆,在SSDSolid State Disk,固態硬碟)封裝月產能則達到60萬顆左右,未來在NAND Flash(儲存型快閃記憶體)的數量可望持續增加,隨著西安廠開始貢獻力成第2季營收,替今明年力成動能添柴火,明年營收有望衝上歷史新高。

力成先前表示,今年資本支出規模預計100~120億元間,主要擴充先進產能設備,包括中國西安廠、蘇州廠和台灣廠區。力成今年持續擴充晶圓級封裝(WLP)凸塊晶圓和覆晶封裝等產能。

力成累計今年前2月自結合併營收70.53億元,較去年同期61.47億元成長14.7%。力成今年前2月自結合併營收創歷年同期新高。

中國紫光集團認購力成25%股權私募案在1月底就已經獲得力成股臨會通過,不過紫光遲遲未送件申請。

我們的看法:

第一、紫光入股力成雖然失敗,但力成還是成功布局中國大陸。

第二、找美光作為夥伴是非常正確的做法,成為美光的配套廠商。

第三、美光應該考慮入股力成,取代紫光。

第四、繼台積電進駐南京之後,台灣半導體產業會加速在中國大陸和外資(美商/日資)以及陸資成立合資公司。

武漢新芯

中國大陸正在打造世界級半導體產業,砸240億美元巨資,以「國家隊」力量來「彎道超車」!武漢新芯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XMC)將在28日動土,目標是當前最先進的3D NAND Flash,是中國公司真正走上自主生產半導體之路的里程碑。

2014年數據來說,大陸晶片市場規模破兆元(人民幣,下同),占全球晶片市場的50.7%,其中儲存晶片市場規模達2465.5億元,但該產業鏈在大陸是空白一片,全都仰賴進口。

去年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就說,進口晶片的錢居然已跟石油差不多,就是在指責中國無法自產;不少業者也說,現在網路相關產品越來越多,為了確保資訊與國家安全,以及軍事使用,儲存的核心晶片必須自製。

所以在2014年啟動關於半導體的發展計畫後,也成立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公司(國家大基金),今年更將其列為「十三五」規畫,並大力宣傳包括紫光集團、中國電子、長電科技等,已是「芯片國家隊」,而武漢新芯則是補充儲存晶片這一塊空缺,選擇與美國Spansion合作,交叉授權發展3D NAND Flash技術。

武漢新芯營運長洪渢表示,3D NAND Flash將成為中國記憶體晶片產業彎道超車的切入點。

武漢新芯拿到的是國家大基金和湖北與武漢的當地政府資金,公司高層很多來自中芯,外媒戲稱是「政府自己人」,目標對手是南韓三星,但分析師並不看好,認為起步已比三星晚很多,這一行投資成本極高,若做不到市占率第一,就很容易成為「懲罰性業務」。

外媒甚至以台灣經驗為例,過去投入數百億美元仍以失敗作收,多家公司被對手收購,三星電子已能量產,若說技術可達64層,武漢新芯恐怕只有8層。

但台灣業者要先擔心的是,大陸官方插手量產後造成的產能過剩價格戰,因武漢新芯最快明年量產,但各大記憶體廠也在加大相關產能投資,SK海力士擴充產能將於2019年投產,最近東芝也宣布3年擴產計畫。

我們的看法:

第一、武漢正在積極打造下一個半導體產業基地,企圖心很強。

第二、除了製造,武漢也應會在海外投資併購IC設計和下游封裝測試公司。

第三、武漢地區的大學素質頗佳,所以有一定的人才優勢。

第四、但和上海、西安以及北京相比,武漢發展半導體產業還是需要有自己的特色,現在看不出來在
哪裡?

第五、武漢如果能夠併購一家世界級的企業,對於其地位提升會有幫助。

戰略板擱置

備受A股投資人關注的戰略新興產業板,本月中旬傳出在「十三五規劃」中被刪除的消息。中國證監會昨(25)日首次表態稱,需要深入研究論證戰略新興板,在研究中的項目沒有必要列入「十三五規劃」。證監會的說法,等於證實戰略新興板已被擱置。

從去年下半年至今年3月「兩會」(中國全國人大、政協會議)前,關於上交所戰略新興板的討論就日益熱烈,就在眾人認為其即將推出之際,近期突然傳出「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刪除了「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板」的消息,引發市場議論。

對此,證監會昨日表示,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一直是中國政府的既定戰略方針。證監會始終重視支持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隨著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推進,資本市場對於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援力度肯定還會不斷加大。

證監會稱,「十三五」規劃綱要是判斷未來5年的發展大趨勢、確定大方向、明確要辦的大事。設立戰略新興產業板的具體問題,還要做深入研究論證。對於尚在研究中的具體工作,沒有必要列入綱要。

稍早前第一財經日報援引權威人士說法稱,刪除戰略新興板是根據證監會意見做出的。因為戰略新興板與註冊制的實施結合,但目前註冊制尚不具備實施條件,戰略新興產業板沒有寫進「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意味著不再設立。

華爾街見聞報導,戰略新興板的擱置引起了市場熱議。此前一些在境外上市的中概股公司為了能回到中國登陸「戰略新興產業板」,進行了私有化交易,同時積極拆除VIE結構(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可變利益實體)。但即使這樣,如果按中國證券法的規定,這些企業若不能實現獲利,仍然不能在主板掛牌。

分析師指出,隨著註冊制推進的步伐大大放緩,以及戰略新興板擱置,在此情況下,A股上市公司「殼」資源,就具有很高的價值。

譬如,中概股可以選擇借殼上市等方法實現A股上市,因此近期市場上殼資源概念股大受追捧。像是本月15日「十三五」規劃草案擬刪除戰略新興板的消息甫一披露,16日陸股開盤後,殼資源概念股便迎來集體大漲。

我們的看法:

第一、戰略新興板和創業板功能相當重疊,暫停是正確的作法。

第二、如果戰新板推出,會對現有創業板和新三板造成很大衝擊。

第三、這對蹣跚起步、陷入僵局的新三板來說是一件好事,更多應有更多企業會選擇在新三板上市,
特別是大陸台商。

第四、這對深圳而言是一大鼓勵,但對於也想在新創產業分一杯羹的上海是一大打擊。

三星 / 人工智慧

智慧手機市占龍頭三星電子因應銷售成長停滯,正「積極尋求」併購人工智慧(AI)等軟體開發商。三星執行副總裁Rhee In Jong接受彭博訪問指出,三星目前有610億美元現金和約當現金,希望運用一部分在併購交易上,以協助轉型為更軟體導向的公司。

領導三星手機研發部門的Rhee In Jong表示:「我們正積極尋找所有軟體領域的併購目標,對各種可能性持開放態度,包括AI在內,而這不再是選項,而是必要。」

三星原本把軟體視為次要、列在硬體之後,現在已經改變,希望翻轉兩者關係,由新軟體來帶動有足夠運算能力的硬體發展。

Rhee指出,全球消費電子裝置市場已經飽和,無法指望營收出現顯著成長,因此三星也正投入更多支出在開發本身品牌的服務;把AI加入智慧手機中,將使各種手機操作運用更加方便,能有助於確保品牌忠誠度,因為使用者花在「馴化(訓練)」軟體了解個人偏好的時間不少,「一支馴化的手機將會帶來龐大的顧客忠誠度」。

三星在2015年以低於2000萬美元對美國矽谷AI新創公司Vicarious進行策略性投資,三星集團旗下的創投公司也鎖定AI開發商,參與一部分對家用機器人新創公司Jibo的融資2530萬美元。

去年三星Galaxy智慧手機和其他機型的出貨量連續第2年下滑,在高階市場蘋果新iPhone越來越受消費者青睞,廉價手機則有中國華為和小米搶市,三星受擠壓下營收和淨利連2年衰退,股價自2012年底以來已跌16%

Rhee表示,如果三星結合軟體和硬體一起發展,可從使用者身上取得更多營收。三星朝「軟體」發展的新轉向,展現在行動通訊事業部新總裁由前行動研發部門主管Koh Dong Jin接任,且電子錢包系統Samsung Pay擴張速度「意外」較對手蘋果Apple Pay和阿里巴巴Alipay更快。

三星執行長權五鉉日前在給股東的信中指出,三星面臨著另個困難年度,由於供應過剩導致智慧手機、電視和記憶體晶片的價格下滑。

我們的看法:

第一、手機的黃金時代已過去了,連三星都要想辦法轉型,誠如美林最近在台科技論壇主題「Beyond
Smartphone」。

第二、相信南韓棋王被AlphaGo打敗,對三星應該有所啟發。

第三、台灣政府和企業都沒有積極往人工智慧布局,令人憂心。

第四、三星強調將轉型為更軟體導向的公司,光憑這點就超過台灣。

第五、三星透過併購切入AI是很正確的作法,技術創新來源在矽谷和以色列。

浩鼎

浩鼎風暴愈演愈烈!本周四(31日)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將親上立法院報告,其女翁郁琇持有3千張浩鼎股票和解盲前的賣股經過;另外,浩鼎OBI-822臨床數據2月初已遞件申請美國腫瘤醫學年會(ASCO2016)論文發表,也將於3/31前通知是否被接受?此舉被視為多空對決關鍵點,也可望為浩鼎風暴「解盲」。

雖然浩鼎經營階層對OBI-822的臨床數據結果樂觀,認為此突破性的治療,應可獲得ASCO委員會青睞,不過,日前董事會中,內部也做了最壞的打算,若未獲ASCO認可,那麼將直接公布臨床數據,並請國際權威專家來解讀數據。

針對近1個月,翁啟惠成為浩鼎解盲結果的最大箭靶,創投業認為,以國外案例來看,新創公司若經營和技術團隊(含親友)有持股,表示對公司充滿信心,對新創公司一定是「加分」效果,因此,翁郁琇持有美國浩鼎,以及認購台灣浩鼎都很正常,都是象徵肯定研發團隊和經營者的能力。但台灣卻常常有一些「怪怪的」法規和異於常態的解讀。就像當年中研院院士陳垣崇的父母持有世基股票一樣,世基技術來自陳垣崇,但他父母卻不能持股,大家把利益輸送、內線交易無限上綱。

因此,翁啟惠31到立法院說明,能否為自己解圍,備受關注。

另外,浩鼎內部人於解盲前3個月賣股,浩鼎表示,內部人每人財務情況不盡相同,各有其稅務和理財規畫,尤其去年浩鼎辦理了現金增資和員工認股憑證,因而有些內部人賣股是為了籌措認購認股憑證資金,也有人是在賣股後反而持股增加;而且內部人買賣自家股票有相對應的嚴格限制,例如買股後6個月內不能賣出,因而個人視財務、稅務需求所做的調節,並非對公司沒有信心。

浩鼎據董事表示,其實2/19解盲前(2/21公布結果),大家都對解盲結果深具信心,因而原本去年底要舉行的尾牙,還安排延期至解盲後,希望以喝春酒方式慶祝,詎料OBI-822結果不如預期,也令大家都很錯愕,因此,更不可能如外界聯想是因預知解盲結果不佳而賣股票。
至於進入ASCO會議,法人認為,如果浩鼎能順利於6月在ASCO公布數據,則有機會加速國際藥證的取得,並和全球知名藥廠合作。

我們的看法:

第一、翁啟惠是內部關係人,不適合發表影響股價的言論。

第二、浩鼎的高層主管在解盲前出售股票,很明顯有內線交易之嫌疑。

第三、翁啟惠學術地位崇高,但整件事明顯有道德瑕疵。

第四、台灣太多生技股太早上市,在興櫃市場吸引一堆小額投資人,流於炒作,沒有人真正懂生技。
雖然創造了短期流動性,但是對於策略性M&A和產業整合來說,會造成很多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