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7日 星期二

聯發科 四維圖新, 聯電 晉華, 阿里 軟銀, 康寧收購APOP, 國際太陽能系統商,台壽人壽 安聯, 元祖, 全球併購, 新南向, 友達, 信驊 博通

2016.05.16創會理事長的話

聯發科 四維圖新, 聯電 晉華, 阿里 軟銀, 康寧收購APOP, 國際太陽能系統商,台壽人壽 安聯, 元祖, 全球併購, 新南向, 友達, 信驊 博通
聯發科 / 四維圖新

聯發科昨(13)日宣布,將以6億美元(約新台幣195億元)出售旗下車用電子子公司傑發給陸廠四維圖新,再以不超過1億美元與四維圖新策略合作,發展車電和車聯網市場,成為兩岸企業合作的創新模式。

以傑發去年獲利約7億元計算,這筆交易本益比約27倍。對聯發科來說,這筆業外獲利貢獻每股7.3元,將分三年認列,在今年第4季完成交易後,將先認列3元,明年第2季至第3季間再認列3元,後年認列1.3元。

聯發科前晚意外宣布昨天停牌,引發市場諸多揣測,昨日下午由財務長顧大為出面召開重大訊息說明會,宣布這項市場傳聞已久的子公司傑發出售消息,並以策略聯盟方式,與買方四維圖新合作。

顧大為表示,傑發過去以車用娛樂系統為主,在中國大陸後裝市場市占率逾五成,但要切進前裝市場,存在一定障礙;四維圖新主攻前裝市場,可為傑發和聯發科帶進前裝領域,將是雙贏的交易。

藉由這次出售傑發,聯發科除可認列100億至120億元處分利益外,亦已與四維圖新簽訂策略合作與框架協議,半年後將出資不超過1億美元,與四維圖新合資或投資新公司,藉此打進汽車前裝市場,縮小進入汽車前裝和車聯網的學習曲線。

四維圖新是全球第三大、中國第一大數位地圖與內容服務提供者,客戶包括BMW、福斯(VW)、賓士、GMToyotaVolvo與長城等,深耕車聯網產業鏈,從地圖到動態內容、雲端服務、車載應用、車載作業系統等皆有。

除了為車廠提供車聯網服務,四維圖新也為大股東之一的騰訊,以及百度、滴滴車行等提供數位地圖與動態交通資訊服務。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一個極有創意的M&A合作項目,陸資沒有直接投資台灣,而是聯發科將子公司出
售給中國大陸企業。但這不是出售,而是策略聯盟,因為聯發科又投資一億美元到合資公司內。

第二、這裡有三個關鍵字: 中國市場、汽車和互聯網。一定要和中國大陸合作,因為市場在那
兒,而且中國大陸有車聯網和自駕車的相關政策。

第三、聯發科子公司傑發的強項在於汽車後裝市場,四維圖新則主攻前裝市場,雙方正好互
補。

第四、台灣不允許陸資投資IC上市公司,否則這個交易應該是大陸企業入股聯發科作為戰略
投資人,雙方再共同成立一家合資公司。

第五、這個項目對其它IC設計公司會有一定程度的示範效果。

聯電 / 晉華

晶圓代工廠聯電(2303)昨(13)日宣布與中國大陸福建官方投資的晉華集成電路簽署技術合作協議,由聯電開發DRAM相關製程技術。聯電強調,所開發技術將應用於利基型DRAM生產,但公司並沒有要進入DRAM產業或投資晉華。

外界解讀,聯電現階段雖然僅投入利基型記憶體技術開發,未來視兩岸政策與市場情況,不排除進入相關代工領域。

聯電指出,依協議約定,接受晉華委託開發DRAM相關製程技術,由晉華提供DRAM特用設備,並依開發進度支付技術報酬金為開發費用,開發成果由雙方共同擁有。

外界認為,中國大陸積極投入發展記憶體領域,除了門檻較高的標準型記憶體外,利基型記憶體也是值得投入的版圖,不但有潛在商機,技術開發也相對容易。聯電的相關技術實力,可成為晉華跨足利基型記憶體領域的基礎。雖然目前聯電僅負責相關記憶體技術開發,後續還有不少想像空間。

聯電因此先建立小型研發試產線,由前瑞晶總經理、聯電副總陳瑞坤領軍,並已招募相關人才,預計未來團隊規模將逐步擴充至上百人。但對於後續何時切入利基型記憶體代工業務,以及與對岸業者合資蓋廠等進度規劃,聯電強調,目前僅負責技術開發。

聯電表示,這次的合作協議結合台灣的半導體製造能力,及中國大陸的市場與資金,在台灣進行技術研發,雙方合作所開發的技術,主要應用在利基型DRAM生產,不僅能提供國內IC設計公司使用,也能結合邏輯技術,提供更高附加價值的晶圓專工服務。

聯電的廈門聯芯12吋廠是台廠最快前進大陸者,預計今年底投產,接續力晶與台積電也公布12吋廠登陸計畫。接下來外界也關注聯電是否會有更多動作,以搶占大陸廣大的半導體商機。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一個策略聯盟的案子,由聯電對中國大陸福建晉華技術輸出,合作開發DRAM
關製程。

第二、大陸出錢,台灣出技術,雙方優勢互補,未來這種案子會越來越多,台灣人有頭腦,
但口袋沒有中國大陸深。

第三、台灣沒有關鍵的DRAM技術,製程技術都是向美光、三星、海力士取得授權,所以沒
有什麼重要技術流失中國大陸的問題。

第四、未來其它IC產業是否能夠比照這種模式,尚有待觀察,關鍵在於產品和技術項目的種
類。

第五、台灣的IC產業一定要和中國大陸市場結合才有前進,封鎖不是辦法。

第六、未來投資會越來越多出現在二線城市和省份,聯電在廈門和當地政府合作12吋晶圓廠,力晶則在安徽已投資12吋晶圓廠。

阿里 / 軟銀

中國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集團與日本軟銀(SoftBank)昨(13)日宣布,雙方將成立合資公司,在日本推出雲端計算服務。此舉也被視為阿里雲朝向海外擴張的最新動作。

華爾街日報報導,阿里巴巴與軟銀將合資成立雲端計算服務公司SB Cloud,並在日本成立數據中心,向企業客戶提供阿里巴巴旗下阿里雲的公共雲計算服務。合作雙方並未透露SB Cloud的具體資本規模,但軟銀出資額為60%、阿里為40%。

與軟銀的合作被視為阿里雲向海外擴張的最新動作,去年阿里雲已經開始將業務範圍拓展到海外,並宣稱相投入10億美元用於全球擴張。

阿里雲副總裁喻思成表示,除了建立數據中心以外,阿里雲還將提供技術支持和雲計算產品,軟銀則可以利用現有的客戶網絡和對當地市場的了解。他透露,阿里雲首先合作的對象可能是中小企業,隨後再逐步開展與大型企業的合作。雖然阿里巴巴是從網路購物業務起家,但近年來在雲端計算業務的發展頗為強勁。阿里巴巴最新一季財報顯示,阿里雲和互聯網基礎服務當季營收10.66億元人民幣(下同),雖然在整體集團的242億元營收中佔比不到5%,但年增率卻高達175%,成長潛力相當驚人。

阿里雲總裁曾在上個月表示,雲端服務在中國發展相當迅速,成長速度已超越美國,在中國99%的新創業者使用雲端服務,其中8成使用阿里雲的服務,國營企業甚至跑得比民營企業還快。

我們的看法:

第一、阿里和軟銀在全球很多地方都有共同投資,是真正的戰略夥伴。

第二、阿里正積極往雲計算佈局,類似於亞馬遜的策略。

第三、日本市場很重要,軟銀和Yahoo在日本已有合作,但Yahoo快速衰退,公司正在出售
中,部分美國上市公司的股份前年已賣給阿里。

第四、鴻海和阿里及軟銀都熟,過去曾共同投資印度太陽能市場。鴻海剛買下夏普,未來再在
日本和阿里及軟銀合作亦不無可能,非常make sense

康寧收購APOP

全球玻璃材料暨光通訊大廠康寧以3.05億美元(約新台幣98.9億元)現金收購美國那斯達克上市公司光通訊元件廠AFOP(逢源科技)全數股權,鴻海為AFOP創始大股東之一,本季可望有逾新台幣15億元業外收益落袋,挹注財報表現。

AFOP為台灣人章啟僑於1995年底在美國創立,2000年底於那斯達克掛牌上市,主要產品為光纖通訊主被動元件設計、製造與行銷,與光環、華星光等台灣上市公司業務類似。AFOP總公司位於美國加州矽谷,在台灣土城、大陸東莞均設有生產工廠及營運中心。

康寧上月初宣布,將以每股18.5美元,現金收購AFOP全部已發行的股票,總價約3.05億美元,收購溢價約二成。收購完成後,AFOP將下市,康寧並將整合AFOP至其光通訊業務部分,擴大亞洲市場市占。

康寧宣布現金收購AFOP全部已發行的股票,在光通訊產業引起熱烈討論,但甚少有人知道,鴻海是AFOP的大股東,從AFOP成立便開始投資。鴻海持有的AFOP股票此次也將賣給康寧,挹注業外收益。

根據鴻海最近一次公告,集團持有AFOP股權約15.2%,總股數為265萬股。以此推算,這次康寧現金收購AFOP全數股權之後,鴻海處分利益約15.8億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很久沒有大型外資來台收購了,這個案子讓人眼光為之一亮。

第二、公司雖然是鴻海概念股,但幾乎沒有人知道其存在,鴻海集團裡有不少這種小型不被注
意的公司。不管賣給美國公司或中國公司都比待在台灣好,估值會更高。

第三、雖然當初是和鴻海的子公司,但看來鴻海已經不再把AFOP當作主業,光通訊是郭台銘
2000年時的雄心壯志。

第四、光通訊的技術層次較高,所以在台灣而非中國大陸布局。

國際太陽能系統商

新總統蔡英文即將在520就職,而新政府上任後的首要任務,就是加速建置太陽能、風電等「綠能」發電。對此,身兼中美晶、朋程董事長的盧明光表示,希望政府能善用每年500MW1GW的內需補助,培養出幾個能打進國際市場的大型系統商,而不是連家庭水電行都能做的小生意。

新政府即將就任,國內的太陽能業界無不熱切期盼,並提出眾多的建言。元晶董事長廖國榮之前就曾表示,要從整個電業法來進行修正,推動以「地面型」取代「屋頂型」太陽能發電,並以30年攤提折舊計算,實際成本其實還可低於火力發電成本。其次,他還主張設立「太陽能電力系統專區」,不僅提高土地使用價值,還可增加就業機會並提升國內生產毛額。

碩禾總經理黃文瑞則呼籲新政府協助建立綠能專案基金,對壽險、勞退等基金鬆綁,與國內業者共同開拓海外市場,帶來長期穩定的報酬率和現金流;昇陽科總經理張錦龍則強調,包括台玻等業者也該積極投入開發太陽能模組專用的保護玻璃,否則材料通通向外採購,對國內業者來說也沒意義。

從經營的模式來看,由盧明光擔任董事長的中美晶,可說是台系太陽能廠當中,「垂直整合」程度最高的一家。他強調,台灣以往的太陽能發電裝置都是小規模,這會使得有意進軍國際市場的業者苦無練兵機會,而目前連家庭水電行都能分到的局面,根本無法培養出國際級的系統整合商。

其次,新政府在訂定規則時,就必須明文規定至少要使用多少比例的國產品,否則投入龐大資金,結果得標的業者都是用中國製模組,這又有什麼意義?盧明光強調,政府要善用台灣的供應鏈,讓台塑積極開發EVA膜、台玻則要研發模組的保護玻璃,另外還要鋁架等眾多零組件。此外,盧明光還主張新政府每年還必須調高轉換率的標準,這樣才能促使業者努力提升。

對於當前全球的太陽能發展趨勢,盧明光則以「越來越喜歡」來形容。他說明,太陽能產業已經很久沒有「新人」進來,而且最近一個巨人─SunEdison已經倒下,另一個巨人─大陸的英利也可能跟進,而「這兩個倒下去就不會再起得來」,因此,未來將會「越來越健康」。

我們的看法:

第一、盧明光董事長說得很對,台灣應該打造幾個能打進國際市場的大型系統商,這需要整合
思維。

第二、作法需要透過一系列國內及海外的兼併收購,企業自己慢慢來緩不濟急。

第三、中美晶自己當初就是靠併購起家。

第四、政府可以考慮以中美晶類似的公司作為資源整合平台,從台灣走向世界。

第五、SunEdison的倒閉,反而創造了太陽能產業進一步整合的機會。

第六、盧董事長不愧是併購高手,非常敏感,產業大洗牌的時候才是整併最佳時機。

台壽人壽 / 安聯

台灣人壽總經理林欽淼昨日晚間宣布將以1元承接安聯人壽部份傳統型保險契約,安聯人壽將移轉保單準備金265億元及相對應資產446億元,這是台灣第一宗只買保單的資產承受案,若金管會核准,台壽及安聯人壽都將獲利。

林欽淼指出,安聯這些保單預定利率皆在4%以上,但其2016年的資金成本約3.6%、未來投報率只要在3.2%以上就可獲利,台壽過去平均投報率都在4%以上,也就是說台壽只花1元,但手中可運用資金將會增加446億元,也多了獲利來源。
安聯人壽總經理林順才表示,這次移轉的主要是2003年的傳統型保單,預定利率較高,而安聯是歐洲保險公司,歐洲的會計準則及監理原則對高利率保單限制很多,相較台灣不同,若將保單移轉,會比較有效率。

據了解,由於歐洲保險適足率準則(Solvency2)今年正式上路,對於高利率保證給付的保單,要求大量提存準備金,若安聯人壽此時出售這筆高利率保單,安聯人壽母公司即可收回準備金,認列獲利,對於台壽來說,台灣準備金提存標準目前比歐洲寬鬆,可能會有廉價併購利益出現,即可認入今年的獲利,金額可能數十億元到上百億元。

對此林欽淼表示,資產承受案仍要金管會核准,相關影響數仍待會計師核算。同時林欽淼表示,此次交易將使台灣人壽保戶數增加4萬多人,且在承接安聯人壽保單後,資產將達1.15兆元。

金融海嘯後,外商保險公司出售資產給本土壽險公司案例頻傳,如先前富邦人壽買ING安泰人壽;20092月英國保誠人壽同樣以1元把業務團隊及其相關資產賣給中國人壽;今年安聯人壽則是台灣保險市場首宗只出售了高預定利率保單案例,主要都是因為外商壽險公司在新的監理與會計準則下,面臨大量提存準備金的壓力。

據台壽統計,目前台灣人壽保戶數達148.5萬戶、主約保單294萬張,資產達11,499億元,林欽淼表示,此次移轉的安聯保單近8萬件。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人壽併入中國信託金控,未來財力雄厚,有大幅整合的本錢,特別在保險領域。

第二、由於基礎較小,可能其併購的腳步會比國泰、富邦、南山都更積極。

第三、外商金融機構正逐漸退出台灣市場,這不是一個好的信號。

第四、當然外商的動作和其全球策略以及產業景氣有關,但另外一個主要原因是中國大陸的崛
起,台灣市場變得可有可無。

元祖

正在中國證監會申請A股上市的台資企業上海元祖夢果子公司(元祖股份),日前更新資料指出,由於月餅產品的季節性濃厚,為提高公司營運獲利,將調整結構,如提高包括蛋糕等產品比重。

上海元祖果子公司是由台灣元祖食品原董事長張秀琬在大陸成立,並於2013年,透過控股公司香港夢果子國際,回台購併國內的元祖實業,兩岸「元祖」品牌都由張秀琬掌控。

上海證證券報報導,此次元祖股份擬發行不超過6,000萬股,佔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不低於25%,募資將用於設立行銷據點、增加設備、資訊化系統建設、物流倉儲中心、研發中心共5個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該公司的主要營業收入是各類烘焙食品及相關禮盒的商品,月餅禮盒、蛋糕及中西式糕點3類產品的銷售收入,佔公司主要營業收入總額的90%以上。

資料顯示,2015年、2014年、2013年,元祖股份營業收入分別為15.77億元人民幣(下同)、14.78億元與14.54億元;稅後盈餘分別為1.14億元、8,153.63萬元及1.24億元。

其中,月餅禮盒所佔比重約為3成,公司經營對其依賴度較大。201520142013年度,公司月餅類產品收入佔當年度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32.25%、32.21%與38.65%。

先前,同為月餅大戶的廣州酒家IPO申請遭到否決,理由正是公司核心產品月餅銷售的不確定性,其月餅產品在營收和毛利率上的占比接近50%。

基於此,元祖股份有意透過提高蛋糕類產品的比重及開發水果類新產品,來降低對月餅產品的依賴度。資料顯示,最近3年,元祖股份主營業務收入產品結構中,月餅禮盒收入比重,呈下降趨勢,而蛋糕收入比重呈上漲趨勢。

目前,元祖股份在上海、無錫、杭州、成都等大陸主要城市及香港設立了15家子公司,在台灣有1家孫公司。截至2015年底,公司擁有609家門市。

我們的看法:

第一、未來這種大陸台商回來收購母公司的例子會越來越多。

第二、主要目的是為了在A股上市,中國大陸本益比超出台灣水平太多。

第三、另外中國證監會也不允許同一集團在海峽兩邊都有相類似業務。

第四、值得注意的是元祖是服務業,以前規模並不大,說明製造業的時代已過去了,大陸正由
「世界工廠」轉成「世界市場」。

全球併購

大陸經濟成長率溜滑梯,但陸企「走出去」卻加快腳步。陸企今年海外併購估計將逾2,000億美元,是去年併購規模的兩倍,可望把美國踢下王座,躍居全球第一。
根據全球數據處理公司Dealogic統計,大陸第1季海外併購總額已達1,108億美元,占全球兩成,已超過大陸去年全年1,068億美元,首次讓一直蟬聯跨境併購冠軍的美國讓位,拿下全球第一。估計今年陸企海外併購規模將逾2,000億美元,是去年的兩倍。

亞洲首富、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今年以來接連收購第三方支付公司「快錢」、美國傳奇影業,揮軍好萊塢;5月再傳收購拳擊界全球翹楚的終極格鬥冠軍賽(UFC)。接二連三擴充全球事業版圖,王健林說:「海外併購,任何時間都是最佳時間。」

他說,併購是長期投資,投資起碼十年,那就無所謂何時便宜。何況目前全球經濟低迷到了谷底,是逢低入市併購的最好時機。

統計發現,今年以來,陸企併購逾10億美元的大宗交易至少已完成17案,包括中國化工集團以430億美元,現金收購瑞士殺蟲劑和種子公司先正達(Syngenta AG),改寫陸企最大的海外併購交易紀錄。

特別的是,今年陸企併購,目標尤其鎖定美國,收購美企的交易總規模已達313億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39億美元,也是迄今為止最高年度紀錄。

有趣的是,陸企成為全球併購王的背後,其實吃了更多的閉門羹。據Dealogic調查,今年陸企收購失敗,至少取消了15樁交易,總規模達240億美元。這也是迄今為止最高年度紀錄。

路透報導,陸企海外併購交易會在下半年更加升溫。因為大陸正擬鬆綁對外投資規則,鼓勵企業海外收購。

無畏資本外流疑慮,大陸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已經公布相關草案,將加速審批流程,允許中國企業間進行併購競爭。參考消息網報導,新規將在明(13)日徵求意見結束後生效。

在此之前,大陸嚴格管控陸企跨境併購競爭,所以去年底安邦保險退出收購喜達屋酒店集團,由萬達搶標。但新規將鬆綁併購競爭,這也意味陸企海外併購案將不再需要審批,僅在發改委和商務部註冊備案,今後更將市場化跟國際接軌。

史密夫斐爾律師事務所駐上海合夥人劉依蘭指出,大陸持續放寬對外投資規則,將可以推動更多中國企業走向全球。

我們的看法:

第一、陸企正成為全球最大買家。

第二、陸企併購由資源、金融銀行業,逐漸轉至娛樂、科技和民生消費。

第三、陸企大手筆揮軍海外,台灣卻把門關起來,兩岸漸行漸遠。

第四、不只是國企,現在大陸民企海外布局甚至更積極。

第五、去年很多併購焦點在歐洲,今年轉到美國。

第六、台灣企業唯有積極走出去,才能和陸企競爭,否則等到陸企併購並成功整合外國公司後,台灣價值將不再存在。

新南向

對於新政府喊出的新南向政策,因外界對東協排華事件、地方保護主義等存有疑慮,近來頗受質疑。「帽子大王」、前三勝製帽董事長戴勝通11日受訪表示,目前我和東協國家的投保協議,不是還沒談,就是還沒簽;站在產業立場,如果事前評估沒做好,就貿然投資,就會像自己一樣「遍體鱗傷」。

戴勝通11日大動作召開記者會,指控2002年配合扁政府投資政策,赴海地投資,結果不僅慘賠數10億,現在更面臨牢獄之災的窘境,過程中一度哽咽。他說,將控告總統府,申請國賠30億。

台北地檢署曾在2011年對戴勝通作出不起訴處分。根據處分書,三勝製帽2002年,向中國輸出入銀行申請融資貸款14800萬(折合480萬美元),由隸屬於外交部的國合會進行全額擔保。爾後由於貸款審核太久,三勝製帽先行自籌資金設廠,進而引發後續一連串的經營困境。

戴勝通說,在海地投資有不少辛酸事,包括當地員工圍廠暴動、洗劫工廠,幹部被綁架,且向駐外單位求助無門等。

後來三勝製帽無力償還輸銀,由擔保機構國合會先代為清償,成為新的債權人,近來向戴勝通進行追討欠款,更二度「申請管收」。面對可能的牢獄之災,戴勝通大喊,當初配合政府外交政策,去做預期外的海外投資,沒想到落得「遍體鱗傷」。

我們的看法:

第一、小英政府希望推新南向政策,降低對中國大陸的依賴,可以理解,出發點並沒有錯。

第二、問題是大部分台商進軍東南亞均是製造工廠策略,而不是市場開發策略。

第三、由深綠背景的戴勝通董事長跳出來表態,特別有意思,他是李登輝的忠實支持者,曾是
中小企業模範,卻因為為支持李登輝投資海地搞得傾家蕩產。

第四、戴勝通說得很對,我們和東協國家根本無投資協議,要企業去投資,等於送羊入虎口,
特別是中小企業。

第五、如果台灣要簽投保和經貿協議,又會回到「九二共識」和「一個中國」等問題上來,戴
的意思是希望其它企業不要重蹈覆轍,成為民進黨政府空洞政策下的犧牲品。

友達

群創今(12)日將宣布未來接班布局人選,並就戰鬥位置,與鴻海及夏普進一步整合;友達的接班布局早已完成,全力衝刺高單價、高附加價值的產品,經營績效逐漸顯現,友達不畏鴻夏軍團的挑戰。

友達因為產能規模無法與夏普加上群創相提並論,加上大陸面板廠一直進行產能擴張競賽,因此,在明基友達集團董事長李焜耀「精神」指導下,友達董事長彭(又又)浪早就避開與對手在低價與產量上做競爭,避免流血殺價戰。

生產精品一直是友達的策略,才能在殺價的紅海中,找出藍海的獲利契機,彭(又又)浪認為,友達要持續建立「模仿障礙」及「創造價值」,主打精品式產品,擴大含金量高產品的市占,成為產業獲利的模範生,不能與同業做產能或低價戰爭。

例如友達近期推出的曲面面板、全平面無邊框電視面板、整合觸控功能的筆電、高解析度筆電、工控、車用面板與電競產品等,這些高階產品不僅建立競爭門檻,又可以提升價值,符合市場需求,是推升營運向上的利器。

友達今年在全球全平面無邊框電視面板將達到三成市占率,總出貨量150萬片;曲面電視也從43吋一路做到85吋,友達今年曲面電視面板出貨將年增三倍,全球市占率達到三成以上。

新技術如主動有機發光二極體(AMOLED)方面,友達是全球極少數量產出貨的廠商,友達因為產能小,AMOLED是主攻穿戴與虛擬實境(VR),不攻智慧手機,以避開手機面板激烈的價格戰,維持穩定獲利,這就是友達的精品策略。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友達的興起本身就是靠整合,才得以成為台灣最大的面板廠商。

第二、但一連串事件及政府錯誤決策,使得友達今天不得不放棄規模,改走「精品」小型利基
路線,令人不勝唏噓。

第三、友達應該重新考慮和群創合作共同打造產業控股公司。

第四、既然友達要走「小而美」路線,就不會和群創/夏普「大而全」策略有所衝突。

第五、台灣想要打亞洲盃、世界盃,發展「Taiwan Inc.」,從日月光/矽品、友達/群創來看,
還有很長遠的路要走。

信驊 / 博通

伺服器遠端管理(BMC)晶片廠信驊(5274)跟進半導體業併購潮,昨(12)日宣布斥資3,000萬美元(折合新台幣約9.76億元),買下全球網通晶片龍頭博通旗下的Emulex Pilot BMC晶片事業,預定91日完成交易後,開始貢獻營收與獲利,並帶來品牌客戶。

由於上述原屬博通的部門,營收、出貨量等規模大約是信驊目前的三到四成,因此法人預期,在信驊9月完成交易後,將可帶動其年營收成長,且自明年起,有機會對其營收、出貨量、市占率等方面,帶來三到四成的成長貢獻。

信驊前天向櫃買中心申請昨日暫停交易,昨日下午即召開重大訊息說明會,由董事長林鴻明宣布擬斥資收購博通旗下Emulex Pilot BMC晶片事業,其中近1,138.7萬美元為現金支付,其餘則以2,022張信驊普通股交付。

林鴻明表示,Emulex Pilot的出貨量是信驊的三到四成,一年營收約1,300萬至1,400萬美元,折合新台幣約4億元,雖然合併初期會有資產費用攤銷,但以長期來看,這個部門處於獲利狀態,對於信驊是好事。

尤其是博通的Emulex Pilot已拿下英特爾、思科、富士通、NEC等品牌客戶訂單,合併後,將為信驊帶來品牌客戶,未來將採雙品牌的模式營運,並將觸角延伸至日系客戶。

林鴻明指出,Emulex Pilot新一代產品已順利設計導入在客戶端量產,併入後會吸收其位於美國和印度合計共21名員工,並在當地成立兩家子公司,善用人才。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中小型公司也開始走出去,併購海外企業,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

第二、IC設計產業一定要走上整合,做大規模,併購海外公司比國內公司自己整合更有綜效,
屬於上上策。

第三、政府推動「亞洲矽谷」,最有可為的模式不一定是青年創業,反而是有一定基礎的台灣
公司併購有技術的矽谷企業。


第四、除了資金以外,台灣需要培養更多國際經營的人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