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日 星期二

at&t,高通恩智浦,金管會,永豐投信,愛思強,歐司朗,摩根大通,海航希爾頓

2016.11.1創會理事長的話
AT&T

為因應智慧手機與影音串流的崛起,美國電信巨擘AT&T據傳原則上已同意,以約860億美元(約新台幣2.7兆元)的價碼收購時代華納(Time Warner),可望成為今年來全球最大手筆的併購案。這項協議可望23日獲批准、24日(周一)對外宣布。

彭博資訊報導,AT&T大約會以每股110美元收購時代華納,價碼較時代華納的21日收盤價溢價逾23%,交易結構將是股票和現金各半,雙方最快24日對外宣布達成協議。若AT&T的提議獲接受,將超越拜耳以660億美元收購孟山都一案,成為今年最大規模的併購案。

這項利多激勵時代華納21日股價勁漲7.82%,盤後大漲3.4%AT&T與時代華納已針對許多重點達成共識,待討論議題包括若反壟斷機關不同意的分手費等。這兩家公司的總市值超過3,000億美元,監管機關勢必嚴審收購案。專家研判,美國主管機關可望核准併購案,但可能會設下條件。

AT&T成功收購時代華納,將取得HBO與華納兄弟(Warner Bros)等業者生產的優質娛樂內容,包括「哈利波特」電影與「權力遊戲」影集等,讓AT&T把這些內容提供給數百萬名付費電視、手機及網路訂戶。AT&T也將同時包辦通路與產製業務,達成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規模。

這樁併購案也凸顯影音串流與智慧手機等科技變遷帶來的衝擊,隨著愈來愈多消費者透過Netflix等串流服務商取得線上娛樂內容,或是透過iPhone、而非電視觀看影音,AT&T等付費電視業者勢必須試著提供跨平台、跨載具的內容。

目前AT&T只有72億美元現金,可能需要融資,從而對AT&T的信評構成壓力。穆迪公司的資料顯示,AT&T6月底已積累1,200億美元的淨債務;AT&T去年斥資近500億美元併購DirecTV

華爾街日報報導,蘋果幾個月前也曾接觸過時代華納,討論合併的可能性,但在初步階段就破局。

我們的看法:

第一、電信業和媒體業正在快速融合,這就是數位匯流。
                                                                                                                                                                                                                                                                                                                                                                                                                                                                                                                                                                                                                                                                                                                                                                                                                                           
第二、這個案子必然會引起反壟斷的仔細審查,但如果順利通過,將會帶動下一波電信業和有線電視業及媒體業的大整合。

第三、台灣富邦金蔡明忠最近轉做電信事業的董座,以可以看出這才是未來成長機會之所在。

第四、中嘉案被正式否決,東森電視已遭阻擋,理由都是民粹和恐中,代表台灣注定和世界主流趨勢漸行漸遠。

高通/恩智浦

美國手機晶片龍頭高通(Qualcomm)周四大手筆斥資470億美元(含負債),收購荷蘭汽車晶片製造商恩智浦(NXP),寫下高通公司史上和半導體產業最大併購交易,並為近年的半導體整併潮增添最新案例。

周四美股開盤,高通股價大漲3.8%,報70.79美元。恩智浦股價揚升1.39%,報100.04美元。自929日媒體報導高通洽談收購恩智浦以來,恩智浦股價至周三止累計上漲20%。
高通將以每股110美元收購恩智浦,較後者周三收盤價溢價11.5%。高通同意出價390億美元將恩智浦納入麾下,計入負債後交易總價值達470億美元,預計2017年底前完成交易。高通打算以手頭現金外加發行新債為此筆交易籌資。

高通收購恩智浦寫下半導體產業最大筆併購交易,改寫2015年安華高(Avago)以370億美元現金加股票收購通訊晶片業者博通(Broadcom)締造的紀錄。

恩智浦的汽車晶片業務是高通出資收購的最大誘因,分析師表示,高通有意為自駕車供應晶片。本交易將重塑高通事業版圖,讓高通的業務從手機晶片拓展至汽車晶片,一舉成為車用晶片最大供應商。

恩智浦甫於去年12月完成收購飛思卡爾(Freescale)事宜,讓公司成為全球大型汽車晶片業者,並將汽車相關業務的營收比重拉升1倍至40%。

高通周四表示,雙方合併後的年營收可望超過300億美元。高通預期本交易一完成便能立即提升調整後獲利,並在交易完成2年後達到每年節省成本5億美元的目標。
據研究機構IHS數據顯示,以營收計算,高通為2015年全球第3大晶片業者,恩智浦則排第7

半導體產業自2015年初起掀起一股整併潮,迄今宣布的收購與合併交易金額超過2,000億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一個劃時代的合併案,說明半導體的整併只會加速,尚未結束。
                                                                                                                                                                                                                                                                                                                                                                                                                                                                                                                                                                                                                                                                                                                                                                                                                                           
第二、恩智浦的汽車晶片是高通併購主要關鍵,說明車用晶片將取代手機晶片,成為新的成長動能。

第三、高通描述的願景是5G結合自駕車的未來世界,台灣正離明日世界越來越遠。

第四、張忠謀說過,除了手機以外,還有三大成長領域: 高效能運算(HPC)、汽車電子及物聯網。小英提倡的五大創新產業政策只有物聯網稍微和趨勢沾上邊,難怪張董事長最近要跳出來講話。

第五、台積電作為台灣IC產業龍頭,本身卻不常進行跨國併購。

第六、這個併購案對台積電來說是正面,但對聯發科而言卻是負面。

銀行整併

國內銀行家數過多,金管會將祭誘因推動銀行整併。金管會主委李瑞倉昨(27)日在被問及金融整併時強調,台灣銀行家數實在太多,有的不具規模經濟,將請銀行局規劃,看是否能找出更具有誘因的機制,例如提供業務開放或其他政策,鼓勵銀行加速整併。

在給予金融業發展空間上,李瑞倉算是極開放,但他也坦言,台灣市場「小了一點」,鼓勵金融業若有能力者可到國際市場發展,且資金已自由流動,不會限制金融資金或壽險資金一定要留在台灣運用。

他強調,現在銀行家數實在太多,且規模不夠大,金融整併不是口號,是對的方向,但可能必須慢慢發展,一時半刻也急不來,李瑞倉也公開表示,除了現行市場併購機制及金併法、企併法的優惠外,會請銀行局去規劃更有誘因的機制。

立委蕭美琴昨天在立法院表示,花東、南投等偏鄉,根本沒幾家國銀分行,民眾需要資金就仰賴儲蓄互助會,但這些互助會有大筆資金卻面臨銀行拒收大額存款,無法孳息,要求李瑞倉要協助解決。

李瑞倉則表示,大型行庫經營成本較低,應「截長補短」,多到偏鄉設點,至於儲蓄互助會的存款,李瑞倉也表示,會出面協調行庫提高利率或提供手續上的便利。

我們的看法:

第一、新的金管會主委比較欠缺金融專業,因此大家特別關心他會說什麼話。
                                                                                                                                                                                                                                                                                                                                                                                                                                                                                                                                                                                                                                                                                                                                                                                                                                           
第二、不過好處是他至少不會微細管理,主要抓大方向,這就夠了。

第三、李主委表示「金融的確不是我的強項」,代表至少他很坦白,不會不懂裝懂。

第四、李主委提出降證交稅和銀行整併兩項主張,我認為整併主張值得肯定,不知是否能確實執行。

第五、金管會要推動戰略性、大方向的改革,而不是搞一些枝微末節的小事,整併銀行就是關鍵問題,至少李主委抓對方向了。

第六、台灣以前的政府官員都不願意談整併,張盛和說「公公併」只是虛晃一招,丁克華也說整併不是重點。

第七、阿扁在任時推「第二次金改」,但因為有弊案,以致馬英九上台將金改汙名化。馬英九在任八年,金融整併原地踏步,一事無成,實在不可原諒,台灣金融業的末日現在正要展開。

永豐/廈門合資

兩岸冷,投信先退出避免「凍傷」。永豐金控昨(21)日公告,董事會通過將處分永豐投信大陸合資基金公司─圓信永豐49%的股權,將售予廈門農商投資集團、廈門國際金融資產交易中心,交易金額1.6億人民幣(約7.52億元台幣),預計稅前處分收益為新台幣4.66億元。
永豐金今年處分海外資產動作頻頻,7月才剛處分掉美國子行,本月又賣掉大陸的合資基金公司。對此,永豐金代理發言人陳亭如指出,主要是考量外在整體環境、金控營運條件等各方面,對海外發展策略做了整體的調整,「我們希望將整體金控資源做有效的分配。」

永豐投信與廈門國際信託合資設立的「圓信永豐基金管理公司」,在2014224日才風光開幕,當時不只是海西第一家兩岸合資基金管理公司,也是第一家落腳在廈門的基金管理公司,但現在也是第一家撤出大陸的台資基金公司,讓市場高度關注。

對於外界揣測,此次大動作是否是因為不看好兩岸關係、大陸經濟發展或資產管理市場,陳亭如指出,並非不看好,「我們上個月上海分行才開幕,租賃也積極發展,大陸布局仍持續進行。」,她強調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策略,加上剛好有買家,幾經評估後才做此決議。

國內投信前幾年積極洽談赴大陸開設合資公司,但昨日卻傳出首家退場的消息,投信業者坦言,近年來大陸基金市場雖持續高成長,但面對外資和本地資產管理業者的競爭,及在通路行銷以及商品策略掌握度上較不具優勢,「確實經營得比較辛苦」,但為了大陸市場未來發展性,卻不得不硬撐。

原本打算和華西證券合資的群益投信,因大陸開放券商可承作資產管理業務喊卡,未來雖登陸計畫不變,但必須再尋覓新的合資對象。

業者坦言,大陸基金市場競爭激烈,經營比台灣市場還辛苦,未來須有商品差異性及其他優勢才能勝出,另外台灣基金業者也須強化兩岸資產管理的資源整合,才可能進一步提高在大陸基金市場的市佔。

例如華潤元大為配合元大寶來在亞洲市場的整體策略,今年將朝產品創新、國際化的基金管理公司目標邁進,產品創新是先以ETF出發,亦會針對股票及債券型基金勾勒發行計畫,未來也將配合創新商品、整合兩岸資源、差異化管理為目標持續擴大華潤元大在對岸基金市場的版圖。

我們的看法:

第一、廈門是台商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的最佳跳板,但即使如此,永豐投信選擇在這時撤出仍然值得探討。
                                                                                                                                                                                                                                                                                                                                                                                                                                                                                                                                                                                                                                                                                                                                                                                                                                           
第二、誠如業者所言,大陸市場競爭激烈,必須有產品差異性及其他優勢才能勝出。

第三、台灣基金業的差異性在於創新以及國際化的know-how,例如ETF以及設計和國外市場連結的產品。

第四、大陸市場的水越來越深,台灣業者沒有準備好很容易滅頂,因為這是贏家通吃的市場。

第五、永豐沒有主導權,即使持股比例高達49%,恐怕也是因素之一。

第六、但台灣業者還是應該積極走出去,中國大陸和東南亞兩個市場相比,在基金行業還是大陸較有潛力,因為中國大陸中產階級興起,有龐大理財需要,而且東南亞許多股市盤子太淺碟,並不成熟。

愛思強

德國政府週一意外撤回上月甫通過中資福建宏芯投資基金(FGC)以六.七億歐元收購半導體設備大廠愛思強(Aixtron)的核准令,擬重啟審查程序;官方揭露理由是接獲原先無所悉的「國家安全」資訊。不過,據《紐約時報》調查,愛思強在大客戶中國三安光電臨時抽走大單後股價崩跌近半,FGC趁機賤價收購,而FGC與三安不僅有財務關聯,還有國企共同股東及中國半導體資金挹注,疑似勾結來賤價收購愛思強。

愛思強前日公告,上週五接獲通知,德國經濟部已撤回於九月八日通過FGC對愛思強的收購許可;卻未交代官方撤回理由。代表收購愛思強的FGC德國子公司宏芯投資表示,德國政府撤回核准,不意味收購案必須放棄,正在研究相關法律函件。

中國外交部昨對此回應,希望有關國家對中國企業的投資,能提供公平環境和便利條件。

FGC雖為中國商人劉振東控股五十一%、廈門博灝投資持股四十一%的民營投資基金,但博灝本身就是廈門政府旗下投資平台所控股;另,申報文件顯示,三安前年底欠博灝三億人民幣,去年轉為博灝欠三安二.四億人民幣,兩者資金往來似有特定目的。

去年底,愛思強大客戶三安以不符合「特殊規格」為由,最後一刻抽走大筆訂單,造成愛思強股價四天重挫逾四十二%,從七.一一歐元跌到四.○九歐元;愛思強財務雪上加霜,今年五月被迫接受FGC以溢價五十一%,每股六歐元、總額約六.七億歐元收購要約。

三安與FGC背後還有另一廈門國企為共同股東,且中國全國性半導體投資基金持股三安,也透過子公司為FGC收購愛思強挹注融資。德國特里爾大學政治學教授韓博天指出,德國及歐洲決策官員顯然重新檢討中資收購案的背後意圖,「很多情況中企併購的幕後推手,都是政府資助計畫、基金和投資網絡」。

愛思強在LED(發光二極體)成膜設備領域具有優勢,德國政府的決定也凸顯其面臨明年聯邦大選,社會不滿關鍵產業技術恐流落中資的聲浪升高;中國美的集團五月間甫以四十五億歐元收購德國工業機器人製造商及「工業四.○」標竿的庫卡公司;含三安在內的兩家中企,本月才與德國照明大廠歐司朗洽談收購事宜。

另外,瑞士農業大廠先正達(Syngenta)昨表示,中國化工集團以四三○億美元收購該公司的交易,預計將延到明年第一季完成,主因是歐盟要求提供更多資訊,審查時間至少再增加四個月。

我們的看法:

第一、德國開始制定類似美國的產業保護政策,防止中國大陸企業併購德國科技產業龍頭。
                                                                                                                                                                                                                                                                                                                                                                                                                                                                                                                                                                                                                                                                                                                                                                                                                                           
第二、這個案子之所以引人注意,是因為原來已獲得許可,現在卻遭到撤回。

第三、紐約時報的評論指出了關鍵,就是買方有中國政府資金的支持。但這本身並沒有錯,新加坡政府也透過淡馬錫在全球各地展開併購,只能說全世界對於中國的企圖心終於無法忍受了。

第四、中國大陸家電巨人美的以45億歐元買下德國機器人公司庫卡,可能是引起德國政府全面防中的導火線。

第五、當然愛司強大客戶三安臨時抽走訂單,造成愛思強股價重挫,中資趁機便宜收購,可能引起德國政府的憤怒,認為這是以不當商業手段惡意併購。

第六、其實這兩年中國大陸企業已經修改做法,不再直接併購歐美企業,而透過基金或其他第三方進行,但愛思強案證明將來這條路也不一定走得通。

歐司朗

德國政府繼以「國安」考量撤銷中資福建宏芯投資基金(FGC)收購半導體設備大廠愛思強(Aixtron)許可後,再次拒絕放行中國財團收購照明大廠歐司朗旗下照明事業朗德萬斯(Ledvance)的交易案,嚴拒未經進一步調查就核准這起涉及中國國有資本的收購案。

照明三巨頭之一的歐司朗七月底宣布,以逾四億歐元(約一四○億台幣)把通用照明子公司朗德萬斯賣給中國投資公司「義烏和諧明芯」;該財團主要由中國最大LED封裝廠木林森、義烏市國有資產運營中心、IDG資本旗下基金公司和諧浩數組成,分持股權約三十五.七%、三十五.七%、二十八.六%。

德國《經濟週刊》引述消息報導,德國經濟部將對中資收購歐司朗子公司朗德萬斯的交易進一步審查,意謂著收購案能否通過,至少要好幾個月才會明朗。歐司朗原本預期二○一七年九月底的會計年度可完成交易,該時程目前仍存在變數。

針對相關報導,歐司朗不願回應。德國經濟部表示,交易依照「標準程序」審查,拒絕進一步說明。中國官方未回應中資被擋的新案例,不過,中國外交部在愛思強收購案生變後,直指德國政府應對中企提供「公平環境和便利條件」,才符合雙方利益。

據了解,知情人士向研究機構LEDinside爆料,德國政府曾向木林森為首的中資財團要求遞交文件,佐證對朗德萬斯的收購交易未涉及「國家安全」或其他「高度敏感科技」。德國經濟部週一緊急擋下福建宏芯對愛思強收購案,據悉,由於美情報機關示警該交易涉及軍用和安全技術。

德國《商報》報導,受德國政府連擋中資收購案的影響,三安光電、Go Scale Capital等中資正重新思考是否撤回先前洽談對歐司朗整個企業的鉅額收購,以避免受到審查。

德國企業已成為中資於歐洲併購的首選,中企今年收購德企創下一一三億歐元紀錄、為去年八倍,促使德國政府提高國安警戒,近來擬訂投資審查新規,加強保護具有戰略重要性的產業,避免再發生如工業機器人大廠庫卡(Kuka)被中國美的集團收購,卻無力阻擋的情況。

我們的看法:

第一、歐司朗子公司出售案和去年金沙江創投併購飛利浦LED 照明部門很類似,都牽涉到「國安」問題。
                                                                                                                                                                                                                                                                                                                                                                                                                                                                                                                                                                                                                                                                                                                                                                                                                                           
第二、歐司朗照明子公司價格四億歐元,買方組成為大陸LED策略投資人木林森35.7%,地方政府35.7%,外部基金28.6%

第三、和愛思強案不同的地方在於,基金組成不只包括政府基金,也包括外部純民間基金(IDG)。

第四、將來中國大陸以政府資金支持民間企業海外併購,會受到更多的質疑和檢視。

第五、如果沒有政府資金的支持,民間企業的融資將會很吃力。

第六、今年中企收購德企創113億歐元紀錄,為去年八倍,數字實在驚人。

摩根大通

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銀行正準備出售手上持有的中國境內投行業務合資企業的股權,摩根大通發言人向媒體表示確有此事,但不願透露出售股權的原因;週三於紐約股市,摩根大通股價上漲0.96%68.35美元。

路透報導,此舉可能成為知名跨國投資銀行離開中國證券市場的首例。2011年,摩根大通與中國境內投資銀行第一創業證券公司,共同成立了該投行的業務合資企業「一創摩根證券」,摩根大通持有該公司33.3%的股權。報導指出,第一創業向深圳證券交易所提出的一份文件中揭露,第一創業正就上述33.3%股權與摩根大通進行協商。

摩根大通發言人確認以上事實,但對於協商原因則不予置評。一直以來,華爾街銀行由於中國市場競爭激烈、佔少數股權及業務範圍受限等,難以打入中國境內的投資銀行業務。

上述原因導致外商銀行的投資結果難以掌握,帶給銀行的收益有限,《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銀行家和律師指出,有幾家銀行目前正考慮重組中國的合資業務。不過,分析師多認為中國證券市場前景看好,即使選擇退出,也極可能找新的合作夥伴重回市場。

摩根大通發言人在信件中表示,「對摩根大通全球業務及許多中國以外的客戶而言,中國一直是一個關鍵市場;摩根大通對中國市場的長期前景充滿信心,並依然會全面致力於該公司中國業務的發展」。

我們的看法:

第一、歐美投資銀行在中國大陸都有合資公司,但現在已經到了夢醒時分,開始漸漸撤出中國市場。
                                                                                                                                                                                                                                                                                                                                                                                                                                                                                                                                                                                                                                                                                                                                                                                                                                           
第二、最主要的原因是外資不能控股,無主導權,只能作財務投資者。

第三、外資看上的主要業務重點是IPO,但在大陸要上市很難。

第四、中國大陸的趨勢是「走出去」,企業要到海外進行併購,個人想要把資產移轉到海外,這和大陸券商執照較無關。

第五、摩根大通香港公司雇用了許多中國政府高官的第二代,引起調查,官司不斷,相信其未來對大陸市場會重新修正用人策略。

海航/希爾頓

近年積極在海外收購航空、旅遊和酒店業的海航集團,又有大動作。昨(24)日宣布,從黑石集團(BlackStone)手中收購其持有的約25%希爾頓集團股份。受此消息激勵,希爾頓的股價昨在美股盤前一度大漲近7%。

據美國財經資訊網站BUSINESS WIRE,上述交易價值約65億美元,折約每股26.25美元,為全現金收購。預計該交易將在2017年第1季完成。上述交易之後,黑石集團對希爾頓集團的持股比率降至約21%左右。

希爾頓此前宣布分拆Park Hotels & Resorts和希爾頓分時度假俱樂部(Hilton Grand Vacations),該交易預計大約年底完成,海航將擁有所有這3家公司大約25%的股權。

華爾街見聞報導,海航集團已經與希爾頓集團達成股東協議,並與Park Hotels & Resorts和希爾頓分時度假俱樂部也達成了同樣的協議。該股東協議允許海航集團向希爾頓集團董事會指派兩名董事,包含一位海航集團成員及一位獨立董事。屆時,希爾頓集團董事會成員將增至10名。黑石集團則仍將在希爾頓集團擁有兩個董事席位。該協議將在交易完後生效。

根據交易協議,海航集團同意兩年內不能拋售其持有的任何希爾頓股票;未經准許,其持有的希爾頓流通股比率不能超過25%。

希爾頓是一家全球領先的酒店管理公司,旗下包括超過4,700家自營、特許經營、經營型的酒店和分時度假酒店,總計客房達77.5萬間,遍布在全球104個國家和地區。

報導指出,海航集團今年以來已斥資約200億美元進行收購,包括旗下Avolon Holdings在本月初宣布以100億美元收購美國金融租賃公司CIT Group旗下的飛機租賃業務,借此躋身全球第3大飛機租賃公司。在酒店部分,海航目前擁有美國卡爾森酒店集團100%股權、雷茲多酒店集團(Rezidor Hotel51.3%股權,以及美國紅獅酒店公司(Red Lion15%股權。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個跨國併購案和海航本業是高度相關聯的。
                                                                                                                                                                                                                                                                                                                                                                                                                                                                                                                                                                                                                                                                                                                                                                                                                                 
第二、希爾頓是中間偏上的旅館品牌,很適合中國大陸海外觀光客。

第三、問題是海航今年以來已斥資200億美元進行收購,槓桿高得驚人。

第四、海航當然是靠中國政府在撐腰,否則哪裡來這麼多錢。

第五、旅遊業已經變成中國大陸重要的戰略產業,特別是全球旅遊。一來是民間本身就有強大的市場需求,不需要政府再鼓勵,其次是可以掌握全球各地相關優質資產,不僅打造旅遊一條龍價值鏈,也加深和各地經濟連結的程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