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9日 星期一

福特 / 墨西哥, 英特爾 / Here, 軟銀科技, 雲端市場, 匯頂, 周星馳, Google , 遠東 / 一例一休

2017.01.09創會理事長的話
福特 / 墨西哥, 英特爾 / Here, 軟銀科技, 雲端市場, 匯頂, 周星馳, Google , 遠東 / 一例一休

福特 / 墨西哥

美國汽車大廠福特3日宣布放棄16億美元墨西哥建廠計畫,還在密西根釋出700個就業機會,象徵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取得重大勝利。川普3日也砲轟通用汽車在墨西哥生產小型車的計畫,放話對通用的進口小型車課重稅。專家指出,迄今的發展似乎預示著川普將對自由跨境商貿發動更全面的攻擊。

福特執行長菲爾德斯表示,此舉代表對川普投下「信任票」,但主要還是因應北美小型車需求降溫的趨勢,他強調就算川普沒當選,福特還是會做出相同決定。福特去年4月宣布在墨國建新廠,但川普在競選期間呼籲福特取消這項計畫。

福特也宣布,將投資密西根廠區7億美元,生產電動車、混合動力車及自動駕駛車。菲爾德斯說,福特可能會在明年開始招募700名新人。

在福特公布消息幾個小時前,川普便在推特開砲,批評通用「正把在墨國生產的Chevy Cruze車款,免關稅跨境運給美國經銷商」,並說「在美國生產,否則就等著付高額關稅吧」。

通用發言人塞爾沃納表示,通用所有在美國銷售的Chevrolet Cruze轎車都在俄亥俄州組裝廠生產,通用在墨國生產的是銷往全球市場的Chevrolet Cruze掀背車,只有少數在美國市場銷售。

川普的這則推文,是他上任前針對就業、進口及成本的最新抨擊,而他不斷威脅美國汽車業,代表他可能會比其他總統更努力影響企業決策,特別是外貿、投資等。

路透專欄作家布爾克認為,川普上任來的發展,似乎預示著他將對自由跨境商貿發動更全面的攻擊。布爾克指出,川普任命的美國貿易代表萊特海澤已不斷批評世界貿易組織爭端化解系統的裁決,太常不利美國,讓美國幾乎不可能對抗傾銷和不公平的補貼,這番主張正與川普偏好雙邊交易的喜好不謀而合,這或許是為什麼川普威脅要對通用的墨西哥製汽車課稅。

我們的看法:

第一、川普尚未上台,就已取得重大勝利。
                                                                                                                                                                                                                                                                                                                                                                                                                                                                                                                                                                                                                                                                                                                                                                                                                                           第二、這是企業和勞工 「雙贏」,不像小英的「一例一休」政策反造成勞工、企業、消費者三輸。

第三、川普很懂得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掌握時機,塑造強大的公關聲勢,這是很純粹的作秀。

第四、川普的作法不符合經濟學的市場法則,但這是政治經濟學,考量到政治現實面。

英特爾 / Here

華爾街日報報導,英特爾(Intel)將對德國數位地圖開發商Here International買下15%股權,加入BMW、戴姆勒(Daimler)及福斯旗下品牌奧迪(Audi)成為Here股東,未來將共同發展自動駕駛車輛的導航技術。

英特爾執行長科再奇(Brian Krzanich)周二表示:「汽車迅速成為全球最智慧型的連網裝置。」英特爾會選擇買下Here部分股權,顯示英特爾期望數位導航軟體市場能成為新的營收來源。

英特爾日後將協助Here開發即時路況軟體及道路導航系統,目的在提升完全自駕車的安全性。此外,雙方也有意利用智慧型車輛及駕駛人分享的位置資訊,來發展相關軟體服務。

英特爾日前已向德國反壟斷主管機關提出投資Here股權的申請文件,估計德國政府將在未來1個月內裁定是否核准這項入股計畫。外界多半認為,英特爾投資Here並無壟斷市場嫌疑,而英特爾也預計今年第1季結算前就能完成交易。

Here執行長歐佛比客(Edzard Overbeek)表示:「英特爾的投資有助Here拓展數位地圖市場,開發出連結車輛、雲端及其他裝置的全球性即時數位地圖平台。」

BMW、戴姆勒及奧迪在2015年共同投資25億歐元(約26億美元)向諾基亞(Nokia)買下Here後,便成為Here三大股東。若以當年收購價來估算,英特爾本次買下的15%股權價值約3.75億歐元。假設英特爾順利買下股權,上述三大車廠對Here共同持股比重將降至75%。

Here目前正研發一套即時導航系統,內容包含全球街道的3D地圖,還能讓連網車輛透過平台分享路況資訊,以提升導航系統的準確度。

我們的看法:

第一、無人車是未來重要的趨勢,英特爾也積極往這個領域布局。
                                                                                                                                                                                                                                                                                                                                                                                                                                                                                                                                                                                                                                                                                                                                                                                                                                           第二、台積電應該向英特爾學習,進行更積極的全球併購。

第三、Here 已有 BMWBenz、和Audi 三個汽車大廠作為股東,現在再加上和 Intel 結盟,形成完美的組合。

第四、台灣產業在電子地圖和汽車產業鏈上面幾乎完全沒有布局,前景堪憂。

軟銀科技

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報導,軟體銀行(SoftBank)在去年底成立的全球最大科技基金「軟銀願景基金」(SoftBank Vision Fund),繼先前獲得蘋果投資後,近日也吸引晶片大廠高通(Qualcomm)加入,使該基金成功累積到1,000億美元規模。

消息稱高通即將與軟銀達成上述投資協議,但投資金額不得而知。除了高通之外,華爾街日報也在去年底引述消息報導,阿布達比及卡達主權財富基金有意加入投資。

消息稱軟銀目前已順利達成1,000億美元的基金規模,預計未來幾周內就會正式啟動該基金的投資計畫,預計投資項目將集中在人工智慧、物聯網及機器人等新科技領域。

軟銀在基金成立之初,已邀請沙烏地阿拉伯主權財富基金在未來5年內投資450億美元,成為該基金最大投資者,而軟銀也將在同一期間投資250億美元,隨後又傳出蘋果、鴻海及高通等科技大廠加入投資的消息。

高通與蘋果近年都將觸角延伸到智慧型手機以外的新市場,因此決定加入「軟銀願景基金」的投資行列並未讓外界感到意外。

高通在去年10月投資390億美元收購恩智浦半導體(NXP Semiconductors),預備搶攻持續擴大的物聯網商機。蘋果也在去年以Apple Watch智慧型手錶打入穿戴式裝置市場,並投入自動駕駛車輛研發。

軟銀身為日本第3大電信業者,也在近年積極拓展海外事業版圖。該公司繼2013年買下美國電信業者史普林特多數股權後,去年又以320億美元買下英國晶片設計商安謀(ARM)。

軟銀與蘋果、高通不僅在全球供應鏈上關係密切,且軟銀社長孫正義私下也與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及高通執行董事長雅各(Paul Jacobs)交情甚篤。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個全世界最大的科技基金看起來成功機會越來越大,重量級投資者紛紛加入。
                                                                                                                                                                                                                                                                                                                                                                                                                                                                                                                                                                                                                                                                                                                                                                                                                                           第二、除了中東主權基金以外,現在又有蘋果、高通、Orade等大型科技公司參與。

第三、這代表未來全球的趨勢是贏家俱樂部,大著恆大,贏家通吃。

第四、鴻海能擠進這個贏家俱樂部,非常不簡單。

第五、未來這麼大的基金,一定要玩產業整合遊戲,項目越大越好。

第六、如果我是操盤人,就會瞄準台積電,只要 300 億美元,可以透過公開方式,買到20%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未來不管再賣給哪家龍頭業者都行,絕對不會虧錢。

雲端市場

網路紅人「翟神」翟本喬創辦的和沛科技公司大幅裁員八成,時逢過年前,引發外界關注新創公司年關難過的議題,更突顯雲端服務市場開啟淘汰賽,不論是公有雲還是私有雲都已進入「紅海」。

被網友封為「翟神」的翟本喬昨(4)日在個人臉書證實關閉公有雲平台與裁員消息,並向團隊同仁致歉。儘管翟本喬並未點名合作夥伴。但和沛成為2017年開第一槍裁員的台灣雲端新創公司,印證業界焦慮的雲端市場從「藍中帶紫」正逐步紅海化。

業界解讀,私有雲市場已相當擁擠,公有雲市場則是大者恆大,儲存服務更是首當其衝。

面對市場價格肉搏戰,近期科技巨擘包含思科、亞馬遜、宏碁、鴻海富士康、廣達在相關雲端策略皆微調。思科則更預告今年3月將關閉公有雲平台,顯見市場淘汰賽已開始。

由於該新創公司大股東之一是鴻海集團,更引起注意,據知情人士指出,「汰弱留強是常態」,此「個案」不影響鴻海集團的新創投資布局。

產業界人士指出,鴻海集團投資不手軟,但對投資事業的前景能不能「自立自強」很在意。和沛公司成立三年來對集團營收沒有貢獻,加上鴻海集團最近整併次集團,雲端平台、伺服器事業等網路服務相關部門都編制在集團副總裁呂芳銘的旗下,呂芳銘手握亞太電信、網路雲端等人力、資源,集團自己發展「雲移物大智網加機器人」的資源充沛,不需要外來的和沛科技。

我們的看法:

第一、雲端計算的市場雖然很大,問題是只有阿里巴巴或亞馬遜這種超級大型業者才玩得起這種遊戲。
                                                                                                                                                                                                                                                                                                                                                                                                                                                                                                                                                                                                                                                                                                                                                                                                                                           第二、雲端計算沒小型start-up公司的空間,和沛科技出現財務危機不讓人驚訝,硬體燒錢比軟體快

第三、公有雲現在是亞馬遜 AWS 一家獨大,微軟正在急起直追中。

第四、如果連思科都關閉公有雲平台,說明這個行業競爭門檻之高。

匯頂

數據寶昨(5)日公布《2016年度新股造富榜》,IC設計龍頭聯發科旗下轉投資事業匯頂科技董事長張帆持有公司股份2.15億股,市值高達人民幣221.26億元(約新台幣1,051億元),榮登新股富人榜首。

證券時報網報導,《2016年度新股造富榜》顯示,四名自然人股東持股市值超過人民幣百億元,分別是張帆、裕同科技副董事長吳蘭蘭、崇達技術董事長姜雪飛、富森美董事長劉兵。這四家公司均為去年第4季上市,有的甚至距離2016年底上市不到半個月。

其中,張帆持股市值人民幣221.26億元,高居首位;若與2015年前上市的公司相比,張帆的持股市值當時位居第六。

新股造富榜第二名是去年1216日上市的裕同科技吳蘭蘭,持股市值人民幣146億元。對照《2016年度A股財富榜》,吳蘭蘭持股市值在A股上市公司中躋身前十位。

第三名姜雪飛以2016年底公司股價人民幣45.28元計算,持股市值達人民幣112.57億元。第四名是劉兵持股市值人民幣110.37億元。

新浪網報導,2016年滬深兩市248檔新股發行,以網上申購日計算,數量超過2015年。

2016年上市新股自然人持股市值分布顯示,人民幣1000萬至5000萬元,以及100萬元至1000萬元兩個區間的自然人數量最多,約500人,合計占據半壁江山。去年,新股上市造就700多個億萬富翁,即2,000人的榜單中,超過三成身價過億三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集成電路產業現在有很高的溢價,至少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第二、台資企業對於分拆子公司到大陸上市,有很高的興趣,雖然難度非常之高

第三、兩岸 IC 產業合作,未來有很大的空間,陸資不能進來台灣,但台企卻可以投資大陸。

第四、政府應該重新檢討限制陸資投資台灣 IC 產業的政策,否則企業出走不會終止。

周星馳

香港知名影星周星馳旗下的電影製作公司Premium DataAssociates LimitedPDAL),獲得中國大陸企業上海新文化傳媒(上海文傳)入股,投資金額達13.26億人民幣(下同)

不過,雙方在交易協議中,周星馳承諾PDAL4個財政年度淨利潤總和要達到10.4億元,即20162019年的淨利潤分別要達1.70億元、2.21億元、2.29億元以及3.62億元,如果實際淨利潤不足,周星馳將以現金補償或回購股份。

香港財華網報導,上海文傳以旗下在深圳上市的子公司,以及董事長楊震華的名義投資,前者斥資10.4億元購入40%股權,後者斥資2.86億購入11%股權。入股後,上海文傳將擁有51PDAL的股權,周星馳則是49%。

2015PDAL收入為117.37萬元,20161月到9月的收入和淨利潤分別為8,117萬元及6,418萬元。截至20169月底前,PDAL資產總額為8,422萬元,上海文傳入股後,PDAL總估值為26億元。

上海文傳公告表示,周星馳的作品從「大話西遊」到「美人魚」,每部作品都是華語電影經典,他也是中國影視產業的頂級品牌和頂級IP(知識產權)。日後周星馳擔當主創的項目,上海文傳享有至少20%的優先股權。

周星馳主演或導演的電影在市場上擁有極高的號召力,其自編自導的電影「美人魚」以33.92億元的成績,成為大陸影史上票房最高的電影,而上海文傳就是投資者之一。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上海文化傳媒是著名的文化產業投資者,此次投資金額高達 13.26 億人民幣。
                                                                                                                                                                                                                                                                                                                                                                                                                                                                                                                                                                                                                                                                                                                                                                                                                                           第二、但是未來 4 個財政年度淨利潤總和要達到 10.4 億元,是很高的指標,只有周星馳可以做到

第三、台灣文化業者需要有大中華的視野,才能打造兩岸三地資本運作的平台。

第四、台灣文化業者必須了解,一定要有規模才能形成品牌,並進一步提昇 IP 的價值。

Google

2016104日,Google在「Made by Google」發表會中正式推出Google Home產品。然相較於Amazon EchoApple TV 4 HomeKit等智慧居家中控中心產品,Google Home做為後進者,如何整合旗下NestThreadWeave等協議以及Brillo OS等過去發展之技術,同時納入更多第三方智慧家庭服務,仍為一大挑戰。

Google Home具備三大功能:一為Google智慧語音助理-Google Assistant的嵌入,以提供用戶語音搜尋、生活提醒等服務;二為扮演Home Multimedia Center居家無線媒體播放中心,內建無線喇叭裝置,軟體設計基於Cast運作協定,可與居家Chromecast 協作,以隨時隨地於家中播放影音內容;三是成為控制居家智慧設備的智慧家庭中控中心(Home Automation Hub)。

綜觀Google Home的功能設計,以AI語音控制、智慧音響為首要定位,並提供智慧家庭控制服務,與Amazon Echo最初發展極為相似,無怪乎業界將Google Home視為「Echo Killer」。

過去以電視影音服務為核心定位的機上盒Apple TV,也在新款tvOS中全面整合Apple HomeKit智慧家庭控制功能,對北美市場而言,Google Home的上市,隨即面臨已在市場占有一定地位的兩大強敵。

Google HomeAmazon EchoApple TV相比,Amazon以電子商務起家,擁有眾多成功產品開發經驗,但仍難以到達Apple各式智慧型終端銷售規模,在缺乏互通平台、作業系統下,Amazon仍發展出Echo做為居家中控中心及提供Alexa雲端語音控制助理,可滿足現階段用戶對居家智慧終端控制中心之需求。

反觀Google同樣握擁Android作業系統、各式智慧終端所積累的資源,去年雖發布Brillo OS以及Weave通訊協議,期望一統Android智慧家庭控制之亂象,但時隔一年,在BrilloWeave 物聯網與智慧家庭相關設備依舊寥寥可數,Google Home非但沒有持續採用Brillo OSWeave協議,反而以Chromecast為基礎發展出Google Home產品,其策略背後的意涵令人費解。

若將Google Home單純定位為智慧音響,做為現階段市場後進者,面對Amazon Echo,除在價格上略具競爭優勢,未開放第三方軟體服務API、需配合Chromecast設備播放影音內容,以及現階段軟體內容服務稍嫌不足,Google Home要如何突破重圍,仍有待觀察。

智慧家庭近年來發展快速,連白色家電大廠也有意將冰箱做為智慧家庭中控中心,但銷售數據都不如預期。不過,從Amazon Echo在過去一年多銷售實績來看,印證具備AI功能的智慧音響或可為智慧家庭的核心。

分析Amazon Echo為消費者青睞之特點,主要是隱身於硬體終端內的AI助理Alexa,讓消費者藉由Alexa語音控制,無需動手即可下達命令,體驗與以往不同的智慧家庭控制情境。

因此AI將成為新一代虛擬智慧管家,在智慧家庭扮演重要角色,不僅提供中控中心的功能,還能協助消費者完成生活中大小任務;正如同Apple的策略,無論任何終端,只要具備SiriHomekit 功能,即可讓用戶隨時控制家中的家電產品。因此過去以硬體終端角度切入,討論智慧家庭中控中心由哪項產品擔當重責的時代已經過去,從Amazon EchoGoogle Home智慧音響的誕生,或是Apple TV機上盒的轉型等,這些產品消費者皆是使用具現化AI人工智慧之媒介終端。

Google Home主要功能特色是提供智慧音響,雖然搭載Google Assistant,但其餘功能與Android智慧型手機無異。因此Google Home如何擺脫只是將系統安裝在Google Home終端,如同「Google in Can」的形象卻無其他智慧家庭新亮點可言,進而提供更多實質居家智慧服務,是未來Google Home吸引用戶的主要挑戰。

我們的看法:

第一、Smart Home 已經成為未來重要趨勢,我們提早進入智慧化生活時代。
                                                                                                                                                                                                                                                                                                                                                                                                                                                                                                                                                                                                                                                                                                                                                                                                                                           第二、智慧語言助理是最重要的產品,Amazon Echo 已成為市場領導者

第三、台灣業者除了代工,還能做甚麼?

第四、品牌和生態系統是智慧布局的關鍵,這兩者台灣都缺乏。

遠東 / 一例一休

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昨日表示,一例一休衝擊,遠東集團各相關企業人事成本增加38%不等,但目前為止仍儘量努力做到不漲價、不減少營業時間,甚至連亞東醫院周末都要以病人為重正常開業。

徐旭東說,政府當然希望大家不要漲價,一例一休後工時受限,中小企業在難以負荷成本增加下,當然可以減少工時來因應,但以目前台灣的景氣與零售處境,當然要正常開業增加銷售。

他以遠東集團來說,相關企業人事成本增幅從3%至8%不等,但集團努力讓增幅減少,就要透過排班與人力徹底運用來減少成本增加;他也說,目前儘量不減少營業時間,但未來可能跑不掉縮短營業時間。

徐旭東指出,「一例一休」後廠商因應一是加人,一是減少工時,目前遠東集團策略是儘量不減少營業時間也不加價。他強調,以前歐洲周末假日看不到百貨商店開,這對當地經濟環境一點都不好,現在法國假日都有開,以台灣現有局勢,周末當然要開業。

此外,徐旭東昨天中午與亞東醫院討論評估後,仍決定周六上班,他說,如果周六不上班、周日又休假,連續兩天醫院都不開,對病人不好、影響太大。

徐旭東是在參與遠東集團餐廚達人賽事頒獎致詞時,突然話後一轉解釋之所以遲到,是為了與亞東醫院開會評估「一例一休」後周末是否要上班,亞東醫院認為病人重要,所以周六要上班。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次因一例一休漲價的都是零售業者。                                                                                                                                                                                                                                                     第二、中小企業都撐不下去,但是像遠東這樣的財團還可以忍受衝擊

第三、台灣產業需要徹底轉型,不論是製造業或服務業。

第四、一例一休可以強迫企業轉型,只是民進黨付出的社會成本會很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