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4日 星期一

元大銀, 國電神華, 台灣企業, 歐商會, 沛星, 台企轉型, 阿里天貓小店, 金管會, 三星陝西, 大陸城市

2017.09.04理事長的話
元大銀, 國電神華, 台灣企業, 歐商會, 沛星, 台企轉型, 阿里天貓小店, 金管會, 三星陝西, 大陸城市
元大銀
元大金控併大眾銀行已近二年,但旗下元大銀遲遲未和大眾銀合併,關鍵卡在香港監理機關不准元大金直接承接大眾銀香港分行。

但據可靠人士透露,香港金管局已預審通過大眾銀香港分行大股東變更申請;明年11日,元大銀將與大眾銀正式合併,元大金也終於獲得期盼已久的香港分行據點,跨出布局大中華市場的第一步。

元大金發言人陳修偉證實,確實已通過香港金管局預審,目前進入委員會審查階段,對於結果「審慎樂觀」。同時也證實,考量兩家銀行合併後能有完整會計年度,合併基準日訂於明年元月。

金管會銀行局長邱淑貞指出,該合併案已獲金管會核准,金管會也協助元大金,透過各種管道向香港金管局溝通說明;目前看來,相關的資訊「香港方面都很清楚了」。

邱淑貞強調,元大金併大眾銀其中一個目的,是希望增設海外分支機構,若能妥善處理大眾銀香港分行的問題,對這起併購案而言「會是比較好的結果」;陳修偉也說,併大眾銀除了提升營運綜效,元大銀能取得香港分行,「也是考量之一」。

金管會20161月核准元大金併大眾銀,但旗下的元大銀與大眾銀遲遲無法合併。據了解,原因在於,香港金管局要求元大金,不得直接承接大眾銀香港分行,必須申請變更大股東。
元大銀申設香港分行已有10年之久,消息人士指出,香港金管局審查過程嚴格,對大股東適格性、台灣金控法規等諸多疑慮,提出不少問題,並要求元大金鉅細靡遺回答,特別是金控法的相關規定。

元大金併大眾銀除了現金外,還有換股。據悉,香港金管局對台灣金控架構較不熟悉,因此詳細詢問,為何元大銀與大眾銀合併,換股標的卻是元大金股票?光這方面,元大金就做了非常多的說明。

另外,雖然元大金是申請變更大股東,但香港金管局以新設分行的標準進行審查,包括對元大金做企業實地核查(DD),亦花了不少時間。
銀行界人士表示,香港審批流程是,通過經辦人員預審後,再交由總裁委員會審查。通常在經辦人員審查階段會最嚴格,但只要通過預審,過關機率就非常高。

香港金管局還會先要銀行先自訂基準日,並在基準日前夕領取核准函,和台灣金管會「先核准、再跑流程」的程序相反。

據金管會統計,全體本國銀行在香港擁有二家子行、20間分行,大型的公股行庫及民營銀行,幾乎都在香港設有據點。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重鎮,又與大陸市場高度連結,成為國銀海外布局必經之地。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元大金是以證券為主的金控,因此還有可能買小銀行。
第二、香港金管會過去不允許元大直接承受大眾銀香港分行,代表香港已經有太多銀行,正開始緊縮,審批非常嚴格。

第三、台灣金控擁有大中華據點,才能展開許多新業務如人民幣。

第四、香港未來會成為離岸人民幣中心,對金融機構而言,具有關鍵戰略價值。

國電/神華

大陸國務院批准,大陸五大發電公司之一的中國國電集團與大陸最大煤炭業者神華集團合併,組成國家能源投資集團。兩大公司合併後,資產將超過人民幣1.8兆元(約新台幣8.1兆元),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2.26億瓩,成為大陸最大的發電業者,也是全球最大發電業者。

這是大陸央企的最新合併案,此前已有南北車、寶武鋼等央企合併案,大陸藉此提高央企的國際競爭力。

華爾街見聞報導,根據大陸國務院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國資委)28日發布的公告,大陸國務院已批准該項合併案。

65日以來,在大陸A股上市的中國神華和國電電力,已因公司重大事務已雙雙停牌至今。但未停牌的港股中國神華股價,在消息發布後一度跳漲4.5%。最終以每股19.6港元(約新台幣78元)收盤,上漲2.083%

今年82日,在「第11屆中國新能源國際高峰論壇低碳減排論壇」上,大陸國電集團安全生產部處長關維竹表示,國電集團和神華集團的合併方案已上報大陸國務院,新集團名稱暫定為國家能源投資集團。合併後,新公司總資產超過人民幣1.8兆元(約新台幣8.1兆元),負債率60%以上。

神華集團是大陸第一大煤炭生產商,業務以煤為基礎,涉及電力、鐵路、港口、航運、煤製油與煤化工等,擁有完整產業鏈,被業內稱為大陸最賺錢煤炭公司。

而國電集團則是大陸五大發電業者之一,其為綜合性電力集團,以發電為主,主要從事電源的開發、投資、建設、經營和管理,業務還涉及煤炭、發電設施、新能源、交通等。在五大發電集團中,國電集團的新能源發展尤為出色,其中,風力發電裝機量近2,583萬瓩,位居世界第一。

分析認為,實現煤電聯營、煤電一體化,是解決目前大陸煤電矛盾的重要舉措。未來,神華集團和國電集團合併後,涉及資產超過人民幣1.8兆元,發電裝機容量將約2.26億瓩,將成為目前大陸最大的發電業者。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個合併案打造了中國也是全球最大的發電業者,意義非凡。
第二、台灣的公營事業應向大陸學習,加速整併。

第三、把煤炭和發電業者合併,算是神來之筆,未來是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的時代。

第四、「媒電一體化」是一個新概念,值得台灣學習。

第五、台灣由於能源危機,未來將進入「黑暗時代」,必須趕緊危機處理。

台灣企業

蔡政府上台後力推「五加二」產業創新計畫,但國內不少企業目前則面臨「衰退困境」,包括宏達電、宏碁、聯電等大型企業,過去十餘年來市值衰退為「中型企業」,華映、茂迪、威盛等「中型企業」則成為「小型企業」。專家指出,國內尤其是科技、面板和部分傳產業者正面臨結構性轉型,且有可能轉不過去的存亡危機,政府該做的是創造友善經營環境和趕緊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否則企業一開始衰退,應該「就回不去了」。

台灣董事學會分析二○○五到二○一六年間台灣一六二四家上市櫃公司市值變化,有八家大型企業縮水為中型企業,中型企業成為小型企業有四十四家。台灣董事學會發起人蔡鴻青說,這是很大的警訊。

董事學會調查,八家「大變中」企業的平均市值從期初的一○九點五億美元掉到廿七點六億美元;八家公司是宏達電、聯電、友達、鴻準、仁寶、宏碁、TPK(宸鴻),唯一的傳產業是遠東新。蔡鴻青說,不管是「大變中」或「中變小」的企業,最多就是科技和面板業,公司多是「代工」,以手機供應鏈來說,大客戶過去還有摩托羅拉,近年只剩蘋果;只要蘋果有新機,供應鏈跟著打上「蘋果光」,但若哪天蘋果沒了,恐怕真的會歲月無光。

蔡鴻青說,科技業早就面臨轉型的問題,純粹只做代工「看不到產業的長期成長性」。但值得關注的是,遠東新市值衰退除了和行業周期有關,也凸顯台灣整體化工、化纖業正面臨嚴重的關稅壁壘問題。

目前區域國家除了台灣,都積極簽署FTA,中國大陸、東協和南韓互簽FTA,東協國家輸入大陸、南韓輸往東協產品,許多都是零關稅。台灣業者本希望兩岸貨貿協商能降低「石化、面板、工具機、汽車」等商品銷往大陸關稅,但如今卻面臨兩岸關係停滯。

一名傳產分析師說,若台灣化工產品外銷區域市場關稅降不下來,業者又只留在台灣,說不定「一整個產業會全死光」。不過,遠東新在六月股東會後宣告將調整產能結構,未來要下壓台灣產能,提高大陸廠和越南廠產能。

台灣企業除步入衰退困境,上市櫃公司這兩年也「瘋減資」。蔡鴻青說,除了稅制考量,減資與企業衰退現象其實可連結觀察,因為企業減資就是告訴大家「我沒有成長。」但減資後,上市櫃公司規模變小,負面效應是「台灣資本市場也會越來越小」。

面對台灣企業的轉型難題,蔡鴻青指出,政府除應認真思考簽署FTA,該做的就是「提供友善的經營環境」,台灣企業不需要政府三不五時就創造一個「產業政策」,要的是一個「有水有電不反商」的投資環境,若這些基本指標都達不到,就不要怪多數企業想往外跑。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企業規模變小,代表越來越沒有競爭力。
第二、另外一個原因是外移,策略性地縮減在台的規模。

第三、除了蘋果以外,台灣科技產業找不到新的成長點。

第四、台灣資本市場的本益比過低,台灣企業在本地上市沒有意義,紛紛往海外發展。

第五、未來台灣的中國概念股會轉往A股上市。

歐商會

蔡政府多次強調投資的重要性,也頻頻對外資喊話,但歐洲在台商務協會(ECCT)直指,台政府政策缺乏持續性,已經損及政府信譽,以及對國際投資的吸引力。

歐洲在台商務協會理事長何可申等代表上周五與行政院長林全及相關部會首長舉行會議,昨(29)日發布新聞稿說明會議內容,歐洲商會對於我國法規可預測性及正當程序表達不滿,何可申甚至說重話,要求政府信守承諾,應依循正當程序。

在法規可預測性及正當程序的部分,ECCT在會議中提出兩件最近的案例,第一件與農業化學委員會的成員有關,該公司一項產品原本已經獲得批准,卻因為媒體的聚焦而突然被取消。據了解,第一件案例就是今年農藥檢驗標準調整的事件。

歐洲商會指出,政府並未依據科學證據做適當的評估,便輕率收回成命,有違一般信賴原則。

另一案例是與歐商零售委員會的成員有關,經濟部國貿局宣布解除某項產品的進口禁令後僅一個月,就推翻這項決定;而在這個月期間,已有一批產品從國外運出,這批貨物就變成違法,相關公司因此承擔鉅額的成本。

何可申強調,這些案例所顯示的風險,已損及台灣政府的信譽,也會影響台灣對國際投資的吸引力。

林全及與會首長會中都表示重視歐洲商會關注事項,承諾將追蹤處理,並找到解決的方案。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政策缺乏延續性,是長久以來的問題。
第二、最著名的例子是12年前台新金投資彰銀,後來馬政府卻否認當初讓台新取得彰銀經營權的承諾。

第三、外資不能容忍不明確的法規,法令嚴格沒有關係,但不能變來變去。

第四、台灣外商投資創新低,法規及政策均為關鍵。

沛星

台灣出身的人工智慧(AI)企業沛星互動(Appier)再度獲得國際創投資金青睞,取得3,300萬美元(約新台幣10億元)的C輪融資,看好Appier獨有的AI資料分析及決策解決方案,C輪獲包括日本軟銀、通訊軟體大廠LINE及母公司NAVER、新加坡經濟發展局私人投資公司(EDBI)與香港尚乘集團等大咖投資。

Appier創業將近四年,從ABC輪募資以來,共獲得超過8,200萬美元(約新台幣24.8億元)資金挹注,是近十年台灣獲得最多國際資金投注的AI服務企業。不久前,科技部長陳良基甚至點名Appier可望成為台灣產業轉型示範、未來十年的下一個台積電。

Appier成立之初,第一個產品是建立收集消費者跨螢幕使用行為資料進行AI分析、協助企業進行數位行銷的CrossX程式化購買平台;第二個產品則是Aixon商業決策平台,協助企業分析數據、預測並決策。

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游直翰表示,看好AI仍有很多企業方面的應用。他認為,這一波的AI將持續10年、20年,是長期的產業革命,台灣新創事業仍可在AI的產業垂直應用上有很多發展的方向。

游直翰說,Appier將以新資金持續針對企業需求,深入開發各種AI應用平台的相關產品。除了台灣的AI研發中心,將招募全球頂尖人才,在新加坡成立研發中心。他說,現有的數位行銷解決方案已幫助許多品牌達到行銷目標,未來將聚焦於開發企業AI平台並擴大應用領域,協助企業以AI布局商業策略。

Appier去年底完成B輪募資後,半年內營收較去年同期翻倍成長。日本軟體銀行集團事業發展部門負責人Ren Tanaka表示,AI正改變人類生活,未來更將扮演每個企業中不可或缺的角色。Appier成功將AI應用在商業領域,未來與軟銀相關事業也有合作可能。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一輪融資高達3,300萬美元,整體估值應該在2億美元左右。
第二、台灣新創企業的估值還是比新加坡低,台灣新創估值低是大危機,說明台灣不受重視。

第三、沛星短時間內能有三輪融資,相當不容易,說明產業的吸引力、企業的潛力及投資人的興趣。

第四、這次投資者分別來自日、韓、港、新,非常分散,有地域的多元性,極為難得,沛星可以成為一家真正國際性的公司。

台企轉型

大陸國台辦副主任鄭柵潔昨天在江蘇淮安舉行的「台商論壇」上表示,大陸將公布系列便利台商的政策措施,協助台資企業轉型;目前大陸經濟「穩中有進」,也為台商轉型「激活內升」,提供更大迴旋空間。

大陸台企聯、台灣工商協進會、電電公會、工總等兩岸台商六百多人出席了「台商論壇」。這次論壇隔,簽約新增台商投資卅五件,總投資十七點六億美元。淮安台企全年總營收已達人民幣六百七十二億元,是昆山之後位列江蘇第二名的台商投資重鎮。

鄭柵潔在致辭中強調,大陸國務院為促進外資增長,藉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進一步減少市場准入限制,並全面實施准入前國民待遇與投資負面清單(只有清單上的項目禁止投資)管理制度。

鄭柵潔表示,針對台胞、台商在大陸投資興業,大陸將系列公布便利政策措施。他強調,大陸經濟「穩中有進」好於預期,不斷湧現新產業、新模式、產業跨界融合,正好為台資企業轉型「激活內升」提供更大迴旋空間。

他表示,台資企業面臨經營傳承的關鍵時刻,政策將適時協助二代接班,助推台商在陸扎根成為百年老店。

江蘇省副省長陳震甯指出,「台商論壇」是蘇台經貿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台企跨江北上步伐明顯加快。淮安市委書記姚曉東表示,二○○六年富士康投資落戶淮安開始,台玻集團、實聯化工、明基達方、敏實集團等新材料、電子資訊、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等優勢特色產業集聚,「台企逐步打響「淮安製造」品牌。

大陸全國台企聯常務副會長、台玻集團董事長林伯豐表示,他每年都到淮安參加台商論壇,淮安留住台商的關鍵就在「一一」,服務台商比別人更多一點的百分之一百零一。

經建會前主委尹啟銘則強調,如今台商必須重新布局,要以最接近市場來近形商品化研發,才能適應跟進市場瞬息萬變。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對於在大陸的台商,還是給予政策鼓勵。
第二、90%的大陸台商都需積極轉型,連富士康也不例外。

第三、未來台商轉型的方向包括高端服務業以及新經濟。

第四、台商應該透過M&A的方式加速轉型。

阿里天貓小店

阿里巴巴為促使新零售深植線下門市,繼無人商店、盒馬鮮生之後,29日首家天貓小店正式在杭州營運,天貓小店為阿里巴巴運用數據幫助傳統小店轉型的智慧型商店。阿里巴巴預計本財年內天貓小店數量將突破1萬家,並希望利用零售通幫助大陸600萬家零售店實現智慧化。

Tech Web報導,阿里巴巴宣布,將透過品牌授權方式,幫助傳統店舖通過阿里巴巴零售通平台升級,轉型為數據化、智慧化的天貓小店,將擁有特殊進貨通路、專享貨物等,並接通阿里旗下生態系相關服務。

據了解,天貓小店著重成為社區生態服務中心,將採用加盟制方式營運,但會基於大數據選擇店舖,設置在消費者較為密集住所附近500公尺範圍內。

華爾街見聞報導,阿里巴巴積極拓展線下門市,運用其「零售通」平台幫助傳統店面實現智慧轉型是當前主要發展模式,透過該平台、智慧設備監控商店中商品庫存量和銷量等變化,商家可利用數據對貨品進行更合理的安排。

阿里巴巴表示,目前「零售通」已經覆蓋大陸50萬家商店,未來1年目標覆蓋100萬家門市,長遠目標希望幫助大陸600萬家零售店提升智慧化、資訊化程度。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去年提出新零售概念以來,阿里巴巴陸續收購銀泰商業、百聯集團等大型線下超市集團,小型門市方面則推出無人商店、改造盒馬鮮生。

阿里巴巴CEO張勇指出,希望透過數位技術和互聯網平台,建立1個能與所有品牌商、合作夥伴共享的通道,讓整個貨物的流轉更具效率,使大陸數百萬零售從業者,獲得和大商家同樣透明的資訊。

另一方面,阿里巴巴競爭對手京東也積極深入線下市場。201512月,京東成立新通路事業部,同樣看準大陸中小零售商店,其目標為今年年底覆蓋大陸50萬家中小型零售商店。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馬雲「新零售」的具體實踐之一。
第二、讓零售平台升級,走向數據化和智慧化的確很有意義,會改變商業行為。

第三、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小商店的改造,不是大超市的兼併,未來影響力更為深遠。

第四、扶植中小企業符合馬雲長遠以來的一貫理念。

金管會

行政院長林全30日指出,金管會要考量法規可行性,不要讓業者法令遵循困難,「不該管的不要管」,讓台灣保險業能夠具國際競爭力。

金管會主委李瑞倉回應,有效監理就是「抓大放小」,已依總統及院長交代,請業者提出有哪些金融法規需要修正,「從業者的需要來檢討」。

林全昨出席「第七屆台灣保險卓越獎頒獎典禮」,肯定商業保險在社會扮演重要功能,補強社會保險的不足,並期待未來金融環境發展更好,讓保險業務及投資報酬率都有更好表現。

林全提出對保險業的三項期待,一是希望保險業發揮社會安定力量,鼓勵保險業活用資金,例如投入政府提倡的5+2產業;二是希望保險業彼此間互相觀摩、學習,提升競爭力,並與國際接軌;三是希望保險業做好法律遵循。

他特別要求金管會與業者要就法遵部分充分溝通,應改善即改善,業者才能確實遵守,這是政府及業者的共同責任。如果法遵規定不符實務,保險事業發展中心可做為政府與業者間的介接平台。

「就像交通,交通要能順暢,交通規則很重要,」林全說,希望金管會考量法規可行性,不要讓法律遵循非常困難。他說,法遵環境好不好,法遵成本高不高,跟別的國家一比就知道,這是很好的指標,金管會要有信心與責任去面對挑戰,精益求精,讓業者與管理當局,用最小的成本落實管理工作。
李瑞倉表示,相關法規檢討,會由業者提出後,金管會再予以回應,但法規檢討及修法需要時間,目前沒有時間表,但希望愈快愈好。

至於引導保險資金投資5+2產業的部分,李瑞倉表示,保險業資金豐沛,如何引導保險業從事公共建設或是公益事業的發展,像是長照等,金管會和業者會一起努力,也需要各部會具體提出可以讓保險業投資的標的,配合政府政策的保險業,金管會將予以獎勵。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主管機關管得太多,由林全下令鬆綁是正確的作法,對金管會至少是導正觀念。
第二、金管會是最over-regulate的部委之一。

第三、美國在川普指示下,現已要求由高盛出身的財政部長對金融銀行法規大輻鬆綁。

第四、美國是因為2008金融海嘯,通過Dodd Frank法案,導致矯枉過正,金融業因此付出很高的代價。

三星/陝西

大陸持續對韓國發動「薩德報復」,並未影響三星電子加碼投資中國的決心。三星電子卅日與陝西省政府簽署合作協議,三星將在高端儲存型(NAND)快閃記憶體一期項目總投資一百億美元的基礎上,再投資七十億美元推動二期項目,生產V-NAND晶片。

據陝西日報與西安官方微信公眾帳號「西安發布」報導,陝西高度重視三星此次加碼投資,包括陝西省委書記婁勤儉、陝西省長胡和平、西安市委書記王永康等當地主要官員均出席當天簽約儀式,三星則有半導體總負責人金奇南、三星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張元基等高層出席。

婁勤儉表示,二○一二年三星電子以前瞻性眼光選擇與陝西合作,取得了良好效果,相信二期項目也一定能夠取得豐碩成果。陝西將持續優化發展環境,進一步加強配套設施建設,全力以赴與三星電子搞好項目合作。

三星電子二○一二年在西安高新區投資興建NAND快閃記憶體廠,第一期總投資金額高達一百億美元,為三星史上最大一宗海外投資案,也是大陸電子信息行業有史以來最大一筆外商投資項目。

該項目二○一四年五月竣工投產,目前月產量十二萬片、年產值超過人民幣二百億元(約新台幣九百億元)。三星這項鉅額投資,也為西安高新區吸引到一百多家配套企業相繼進駐,推動西安成為大陸另一個重要的半導體產業基地。

韓聯社指出,三星在西安這座半導體生產線目前開工率百分之百,隨著二期投資後產能擴增,將有助三星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NAND快閃記憶體市場,應付日益增長的中長期需求。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三星在大陸真的是投下重金,第一期就投資100億美元,現在又再加碼70億美元。
第二、這是大陸有史以來電子業最大一筆外商投資項目,意義非凡。

第三、相較之下,台積電南京廠投資只有30億美元,可謂小巫見大巫。

第四、韓國技術+中國市場,這個組合為三星未來和台積電競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賭注相當之大。

第五、中國大陸對外商必需要更友善,開放市場,不能只要求外商轉移技術,否則外商在大陸投資效益無法顯現。

大陸城市

電電公會調查報告顯示,台商評價中國大陸城市投資風險度上升,投資環境力及台商推薦度下降,呈現「一升兩降」的趨勢,隨著台商願意返台上市意願連八年上升,電電公會呼籲政府針對台商回台投資及籌資應給予政策協助。

台灣區電電公會31日公布「2017年中國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結果,電電公會理事長郭台強因有要事臨時缺席,由許勝雄之子、大陸經貿委員會主委許介立獨挑大樑主持。
該報告針對中國大陸112個城市進行評估,在城市綜合實力排名方面,蘇州工業區、成都、昆山連續兩年居前三名,第四名為杭州蕭山、第五名為廈門島外。前十名中,有八座城市都位於長三角。

許介立表示,針對中國十三五規畫訴求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模式,很多生態體系形成,過去台商到大陸主要為蓋廠投資,反而較多中小企到大陸創業,相較大集團企業,中小企業的資源有限,這份報告希望可以提供中小企業投資時參考。

電電公會進行大陸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邁入第18年,對於在大陸投資的台商而言,該報告具指標性參考價值。城市綜合實力第一名的城市連續18年落於長三角,至於西三角城市連續三年綜合實力呈現上升。

該計畫主持人中原大學企管研究所呂鴻德教授表示,目前中國大陸台商經營管理現況,顯示「三降三升」,分別為台商對中國大陸布局意願下降、台商未來經營預期呈現悲觀、台商經貿糾紛解決滿意度下降;以及台商返台意願上升、台商與中國企業合資意願上升、台商經貿糾紛次數上升。

以目前中國大陸投資環境而言,對OEM代工結構的台商,已非最佳地區,除了加快轉型,從製造轉為「智」造,面對台商返台上市意願上升,台灣相關投資環境,包括用水、用電、土地取得等需求,也希望能有具體的配套措施。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商對大陸投資放慢,不是因為大陸沒有吸引力,而是產業類型改變以及投資門檻提高。
第二、台商過去去大陸投資多半是製造業,未來則是以服務業為主,特別是高端服務業。

第三、但是服務業大半為中小企業,很少有大筆投資金額。

第四、這個調查是電電公會作的,以電子業為主,型態大多數是製造代工,結果當然會有所偏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