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長的話:新光金/台新金,美光,純網保,佳世達,SK海力士,VINFSAT赴美,SONY,華為,西方石油,META,推特,西班牙汽車工業,加密竊案,英特爾,IPO,美法案,現金留才
新光金/台新金
新光金(2888)與台新金合併有影。據了解,新光金日前董事會,大股東之一洪家第三代董事洪士琪提出臨時動議,要求成立與台新金合併的工作研究小組,且會議上無人反對,將列下次董事會正式議案討論。
針對傳聞,新光金控代理發言人呂雅茹回應,「董事會中討論的內容,不予評論,若有任何決議事項,將依規定辦理公告,讓投資人知悉。」
不過台新金發出兩點聲明,釋出正面態度。一、台新金事先並不知情,截至目前也未收到正式的評估邀請。後續若收到邀約,台新金會以正面開放的態度進行評估;二、台新和新光都是泛新光集團的公司,「本來幾年前也談過此事,這次大家如果有機會能夠一起合作努力看看」,也是件好事情。
其實新光金、台新金要合併的消息已流傳多年,但最後都不了了之。2002年,新光金前董事長吳東進與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曾宣布將合併成「台灣新光金控」,後因新光人壽宣布增提196億元準備金,合併案破局。
市場人士分析,金融業逐步走向大者恆大趨勢,新光金經營以「壽險」為主體,台新金則是以「銀行」為主,去年正式跨入壽險,成立台新人壽,完整銀行、證券、保險三大引擎,金融版圖更加穩固,未來雙方若合併,經營績效上可互補、整併能發揮綜效,對股價勢必有正面幫助。
攤開兩間金控去年獲利表現,新光金去年賺224.8億,金控排名第七,台新金203億,排名第十,若兩家金控獲利相加有427.8億,排名將大舉躍升至第四。市場人士認為,新光金股價長期維持在10多元,股價表現與投資人期待難免有落差,時而傳出與台新金合併,亦是時勢所逼,對新光金來說,與其進行內部體制上改變、曠日廢時,不如走合併這條路,帶進新文化整合效益,反而對新光金更有利。
新光金近年經營上面臨新舊文化衝擊,經營方向調整大股東意見各自分歧,內部人士認為,再傳合併案並不意外。但過往皆是破局收場,即便雙方有意願,但要談妥恐怕還有一大段路。
第一、台新和新光是口兄弟登山、各自努力。
第二、如果將來合併成功,意義非凡。
第三、代表保險與銀行的結合。
第四、台灣金融業家數過多,應該結合。
美光
台北報導
打造全球首座極紫外光微影設備 生產最新一代DRAM
美商記憶體大廠美光去年底遭日媒揭露基於兩岸風險等事宜,加上日本政府拉攏,宣布斥資近七十億美元前往日本廣島設立十二吋DRAM新廠,但據調查,美光最近又啟動加碼投資台灣,尤其去年底宣布與聯電全球專利侵權撤案後,隔月即啟動桃園廠改造計畫,決定將桃園廠打造成全球首座採用極紫外光(EUV)微影設備生產最新一代DRAM的生產基地。
外界解謮,這是美光看重台灣半導體產業在全球扮演的重要地位,且無畏台海緊張情勢,持續加碼台灣的具體行動。美光目前是台灣最大投資外商,預料這項加碼投資台灣行動將受到全球重視。
美光同時網羅前英特爾大連廠研發主管盧東輝,接任台灣美光董事長,推動桃園廠升級及台中另一座新廠擴建二大重要投資。
美光不評論在桃園的相關投資計畫。不過,稍早美光宣布,未來十年內將在全球投資超過一千五百億美元,但預料未來主要投資案仍集中在台灣及新加坡等先進生產中心。
據調查,美光桃園廠的製程升級改造計畫,由於必須拆掉原本向南亞科購買的舊廠,又不能影響既有十二吋廠產線,工程難度極高,目前已由中鼎工程承包,並於去年十二月進行遷裝改建工程,預定明年七月完工。這個時間點正好是美光宣布與聯電大和解後,約略看出美光在官司告一段落,加速啟動製程升級行動,維繫在DRAM製程超車三星的領先地位。
據調查,美光今年將密集加速桃園廠的升級改造工程,將導入十奈米世代中首次採用EUV微影設備的高階製程,也是美光首次將EUV製程放在台灣。
明年七月完工後不僅將讓美光每月產能增加一點五萬片,同時也讓美光在DRAM的技術再上層樓,擴大領先優勢。
美光尚未透露桃園導入EUV製程改造計畫投資金額,不過因EUV設計昂貴,估計耗資恐達近千億元之高。
美光透露,過去三年平均每年在台投資三十億美元,而美光稍早才斥資新台幣十二點八五億元,買下電池芯廠商長泓能源位於中科后里園區六千三百坪廠房,如今又啟動桃園廠升級改造行動,印證美光加碼台灣腳步未停歇。
第一、美光去年決定投資日本。
第二、這次美光加碼投資台灣。
第三、人才不足是大問題。
第四、外商將與台灣半導體產業搶奪人才。
純網保
金管會八月將開放申辦純網路保險公司(純網保),市場點名中信金、富邦金都有意參與設立,更傳出遠東集團找中信金結盟,希望與富邦集團相抗衡。遠傳電信昨維持低調,中信金總經理吳一揆則表示:「確實正評估中。」業界解讀,各家跨業結盟搶進純網保,頗有壯大生態圈的意味,未來合縱連橫將更激烈。
金管會去年十二月宣布開放純網保公司,八月起開放申請,目前未設限核發的營業執照張數,產險以創新模式、商品為優先考量,壽險僅開放賣保障型保險。
據了解,目前中信金、富邦金瞄準的都是產險業務,看好純網保在電商、量販、百貨、電信上的應用;由於富邦集團旗下有momo、台灣大哥大,正好可結合自家集團,從食衣住行各面向壯大富邦產險;中信則傳出將與遠東集團結盟,藉由旗下孫公司中信產險,可與遠東集團的遠傳、遠百、愛買等合作。
吳一揆昨在中信金法說會上表示,歐美很多老保險公司都採用副數位品牌,針對不同客群提供不同產品,且現在國內產險市場,缺乏能快速、簡單方便取得保障的管道。針對申設純網保,他坦言,內部確實正評估中。
吳一揆舉例,參考國外純網保公司像英國的「zego」,最大重點就是靈活計價,讓保險可以「pay as you go」,比方說消費者臨時要租一台車開去台中,用手機立刻就可以買到保障兩小時的車險。
租屋險、寵物險等也是市場,像國外只要上傳家中狗的照片,依照哪一種狗可用DNA計算較易生哪種病,「純網保可迎合年輕族群的需求。」
但吳一揆認為,主管機關在產品核准速度上,將影響純網保的經營,很多商品的碎片化形式很相像,若能統包核准而非單項核准,才能加速純網保的效率,「目前內部仍在評估中,市場也有幫中信跟其他集團配對,有具體發展會對外報告。」
另一方面,國內電信業者競爭激烈,儘管歷經連番併購未來可能只剩下「三雄」,業界預期未來平均資費有機會拉高,但若能提升附加價值,如透過純網保強化行銷等,將有助提高客戶黏稠度。
目前遠東集團所屬遠傳電信有七百多萬手機用戶數,與富邦集團所屬台灣大哥大實力相當;遠東集團旗下遠通電收更擁有高速公路收費ETC業務,未來若與純網保相互搭配,也可望帶來新商機。
我們的看法:
第一、純網銀燒掉很多錢。
第二、現在又開放純網保。
第三、異業結盟是重點。
第四、中信金和遠東集團合作值得關注。
佳世達
佳世達集團昨(1)日代子公司明基電通(BenQ)公告,因應集團長期營運發展,加速轉型並聚焦核心事業,董事會決議擬出售明基電通(香港)有限公司100%股權,交易總金額暫定為人民幣27.53億元之等值美元,預估處分利益約人民幣12億元(新台幣約54億元),佳世達期望今年內完成交易,市場推算,依據現在匯率計算,交易獲利可望對佳世達每股貢獻約2.7元。
佳世達表示,此交易案為中國大陸物業管理事業,不須經台灣監管機關,預估今年內完成交易。佳世達財務長洪秋金指出,本交易仍有資產、負債、稅務及專業顧問諮詢費用等尚待結算及匯率波動因素,將於本交易實際完成時,另行補充公告。
明基電通(香港)主要營業內容為物業管理相關事務,交易相對人為Urban Renewal (BVI) Promising Limited,該公司及所屬集團是中國領先的新經濟基礎設施投資者及開發運營服務商。
佳世達指出,明基電通(香港)主要從事商業物業管理,例如廣場商辦租賃管理,與佳世達目前本業較無關係,因此在集團精實聚焦思維下,明基電通董事會決定出售香港子公司,挹注佳世達今年業外收益。
此外在業外收益部分,由於2021年佳世達經會計調整,將轉投資面板廠友達由「權益法認列」改為「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 (FVOCI)」,不在財報依持股比例認列友達損益,但會認列股利。
近期友達宣布配息加上現金減資,每股將退還股東3元,佳世達身為持股友達6.99%的大股東,可望領到約6.68億元現金股利及現金減資退還的13.43億元。其中,現金股利部分將反應在佳世達的業外獲利。
佳世達董事長陳其宏先前指出,今年第1季為傳統淡季,將是全年谷底。
我們的看法:
第一、佳世達積極併購。
第二、同時減少非核心業務。
第三、轉移更多資源聚焦核心業務。
第四、佳世達大艦隊策略非常成功。
SK海力士
全球第二大記憶體晶片製造商SK海力士表示,正考慮透過和其他公司一起組成策略聯盟,共同收購英國半導體設計商安謀(Arm)。
南韓先驅報報導,SK海力士執行長朴正浩30日在股東會後告訴記者:「我們正考慮聯合其他公司共同投資安謀。安謀在國際半導體生態系中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這個生態系不允許單一實體獨占收購這家公司的所有好處。」
韓聯社報導,SK海力士隨後發布聲明,強調朴正浩的評論是針對媒體提問所做的反應,不表示該公司已就收購安謀一事擬定特定的計畫,或正進行任何形式的評估。安謀則拒絕發表評論。
除了SK外,美國晶片巨擘英特爾2月也表示,有意加入收購安謀的聯盟,執行長基辛格當時透露,早在軟銀提議出售安謀股票給美國晶片設計大廠輝達(Nvidia)之前,籌組聯盟收購安謀的磋商就已經展開。
然而,在美歐反托辣斯當局反對的壓力下,輝達與軟銀洽商以400億美元併購安謀案在2月破局,隨後軟銀便提出計畫,擬在2023年3月之前,讓安謀在那斯達克公開上市,或尋求售予由一群企業組成的買家。
路透報導指出,消息人士透露,軟銀正醞釀選擇高盛作為安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的領頭承銷商,而這起IPO可能使安謀估值上看600億美元。
另據金融時報(FT)報導,安謀醞釀把在中國大陸合資企業的股份,轉移給軟銀旗下的「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 ,以加速推動IPO。如果轉讓成功,安謀將繼續從該合資公司獲得授權許可收入,但不再需要審計該公司的財務狀況。
1990年11月在英國創立的安謀,2016年被軟銀收購,2010年也曾傳出蘋果對該公司有興趣,主要是因為安謀設計的晶片挾著省電效率的優勢,在許多市場舉足輕重,囊括95%以上智慧手機市場,在平板電腦也是領頭羊,在車用晶片市占率保守估計超過五成,連在個人電腦與伺服器領域也攻城掠地。
我們的看法:
第一、軟銀讓安謀上市是正確決定。
第二、但關鍵在於安謀中國法律訴訟。
第三、將持股轉給軟銀子公司是高招。
第四、組團併購安謀也是好選項。
VINFSAT赴美
越南電動車廠Vinfast已與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簽署初步協議,初期將投入20億美元在該州蓋設一座工廠,製造電動巴士、電動運動休旅車(SUV)及電動車電池,這是該公司首座美國製造中心,預料能為當地創造7,500個工作機會。
Vinfast表示,今年將在北卡羅里市蓋廠,力拚2024年7月完工,新廠占地800公頃,初期年產能將達15萬輛。這是該公司繼越南海防廠後的第二座工廠。這家隸屬於越南最大企業集團Vingroup的公司計劃,最終將斥資40億美元建設這座廠區。
Vingroup副總裁兼VinFast全球執行長黎氏秋水說,在美國設廠將幫助公司在該市場穩定價格、縮短交貨時間,使美國消費者更容易取得旗下電動車。Vinfast旗下兩款電動SUV已開放全球預訂,計劃第4季開始交車。
北卡州政府表示,VinFast羅里廠將是該州第一座汽車工廠,也是歷來規模最大的經濟發展計畫。該州商務局預估,到2027年這座工廠將創造7,500個職位。
該州已同意,若Vinfast新廠達到其創造就業及投資目標,未來32年將提供約3.16億美元的就業開發補助款,並打算斥資高達4.5億美元,投入場地籌備、道路改善等基建計畫。
我們的看法:
第一、越企前進美國。
第二、而且是電動車項目。
第三、非常難得,顯示企圖心。
第四、越企發展速度值得重視。
SONY
日本電玩大廠Sony發表加強版遊戲訂閱服務PlayStation Plus,準備與對手微軟的訂閱服務Xbox Game Pass分庭抗禮。分析師表示,PlayStation Plus雖然不會同步提供最新遊戲,可能降低玩家訂閱意願,但相較於微軟的服務,Sony擁有定價較低的優勢。
Sony在目前的遊戲主機銷售戰中暫居領先,儘管晶片荒影響生產,仍賣出1,700萬台PS5主機;然而,Sony仍須設法因應訂閱制服務崛起的壓力。
Sony 29日宣布,加強版的PlayStation Plus服務將提供數百款遊戲,包括暢銷的「蜘蛛人」遊戲,訂閱方案分為三種等級,價格從每月9.99美元至17.99美元,也可採每季或每年計費,預計6月在歐美和日本率先推出。
微軟已在2017年推出遊戲訂閱服務Xbox Game Pass,今年1月宣稱已有2,500萬名訂戶。不過,PlayStation Plus的定價似乎較具競爭力,頂級方案年費為120美元,低於微軟的180美元。
Sony和微軟訂閱服務的最大差異,在於Sony不讓最新遊戲在發售日登上訂閱服務,希望從更多選擇購買遊戲、而非訂閱服務的傳統玩家身上獲取收入。PlayStation部門主管萊恩表示,若所有新遊戲都在發售當天就登上訂閱平台,「我們將無法維持對工作室的投資水準,服務的定價可能也會拉高」。
另一方面,日本遊戲大廠任天堂表示,旗下熱門遊戲「薩爾達傳說:曠野之息」的續作將延後至2023年春季發售,這導致任天堂股價30日收跌6%。
我們的看法:
第一、SONY也推訂閱制,代表策略創新。
第二、遊戲產業前景看好。
第三、SONY和微軟都是元宇宙概念股。
第四、未來會有更多產業整合。
華為
大陸第三方行動支付再迎新軍!大陸資通訊設備龍頭華為在取得支付牌照一年後,「華為支付」近期終於正式上線。市場分析,隨著行動支付愈來愈受到消費者青睞,華為爭搶支付市場大餅可說意料中事,尤其華為目前終端月活用戶超過7.3億,意味微信支付、支付寶將正面迎戰強勁對手。
中國證券報報導,華為支付近日已在「華為錢包App」內正式上線,並已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等160多家銀行合作,使用者綁定銀行帳戶後即可使用。目前華為支付可應用於華為視頻、華為音樂、華為主題、華為雲空間等所有華為系App,還有部分App應用也接受華為支付。除了支付交易以外,華為支付還提供加值、提現、轉帳、紅包等功能。
華為在支付市場的布局早有跡象。2021年3月,華為通過收購深圳市訊聯智付網路公司拿下支付牌照,市場就已預期華為將推出自己的支付系統。2021年9月,透過華為錢包購買「華為開發者大會2021」門票時,錢包選項中就已出現「華為支付」,外界認為這是華為支付的試水溫之舉。隨著華為支付近日正式上線,也代表大陸第三方支付行業將進入新的戰國時代。
據中國互聯網路資訊中心最新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大陸網路支付使用者規模達9.04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929萬,占整體上網民眾的87.6%。而華為設備擁有眾多使用者,布局行動支付市場外界並不意外。華為年報顯示,截至2021年12月底,華為終端全球月活使用者超過7.3億。
不過業內人士分析,目前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兩大行動支付巨頭合計市占率高達九成,華為要打破目前壟斷格局、三分天下殊為不易。不過中信證券認為,隨著大陸官方加速推動數位人民幣發展,尤其數位人民幣App支持「雙離線支付」的技術特性,較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均需打開App方能使用更為便捷,未來有望重塑用戶行動支付習慣。
此外,華為CEO任正非近日正積極重整華為業務布局,並在3月底時將十個「軍團」轉正,分別為電力數位化、政務一網通、機場與軌道、互動媒體、運動健康、廣域網路、數位中心、數位網站軍團等,也代表這是未來重點發展方向。
我們的看法:
第一、華為被打壓,不得不轉型。
第二、跨入第三方支付,令人眼睛為之一亮!
第三、有龐大的客戶基礎。
第四、將對支付寶和微信形成強大挑戰。
華為
華為官網4月1日最新公告資訊顯示,華為創辦人任正非之女、華為CFO孟晚舟擔任輪值董事長,郭平則不再擔任華為輪值董事長、轉任華為監事會主席,這將讓華為3位輪值董事長調整為包含徐直軍、胡厚崑與孟晚舟。同時華為2日提交給上海清算所公告顯示,擬向股東分配股利614億元(人民幣,下同),持股員工平均每人可分到46.7萬元。
根據中新經緯引述華為官網資訊,孟晚舟畢業於華中理工大學,碩士,從1993年加入華為,歷任公司國際會計總監、華為香港公司財務長、帳務管理部總裁,現任華為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公司CFO等職務。
據公告中說明,依照華為的輪值董事長制度,每位董事長的輪值期各為6個月。從2022年4月1日至2022年9月30日期間,由胡厚崑當值輪值董事長。在這期間是公司最高領袖,主持公司董事會及董事會常務委員會。
這一任命來自於4月1日華為舉行的監事會換屆選舉。華為公告表示,此次選舉產生了監事會主席、監事以及候補監事等職位。前任輪值董事長郭平則轉任華為監事會主席。
華為發言人表示,公司致力優化和完善內部治理架構,此次監事會換屆是公司治理按章程有序推進的工作,並說明華為監事會是公司最高監督機構,代表股東行使監督權。
除決策層與監事選舉變化外,華為也隨即再發布振奮消息。從華為2日提交給上海清算所公告顯示,經公司內部有權機構決議,擬向股東分配股利614億355萬元。
再據華為之前所揭露資料來看,該公司透過工會實行員工持股計畫,截止2021年12月31日的參與人數為13萬1507人,參與人都是公司在職員工或退休保留人員。按此計算,華為持股員工每人平均分紅約可達到46.7萬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華為採集體領導。
第二、聰明的作法,不依賴一個人。
第三、任正非之後很難有人能取代。
第四、華為和員工分享經營成果。
西方石油
儘管美股首季創下兩年來最慘的一季,不過受到國際油價狂飆,加上股神巴菲特的加持,西方石油股價一飛衝天,不僅季漲近一倍,創下該公司有史來最大單季漲幅,並還躍升成為標準普爾500指數首季表現最佳個股。
雖然標指首季重摔近5%,但標普能源指數卻逆勢走高、勁揚近四成,當中又以西方石油股價已超過98%的漲幅傲視群雄。
西方石油之能夠脫穎而出、成為美股首季最大贏家,除了受惠於國際油價一路飆高,還得要歸功巴菲特在本月初對該公司買進近10億美元的股份。目前巴菲特執掌的柏克夏海瑟威已成為西方石油的最大股東。
上周BMO資本公司分析師鍾惠斯(Phillip Jungwirth)才調高西方石油的目標股價,他說此舉除了反映國際油價攀高,也是對該公司為了在2040年實現淨零排放,準備發展碳捕捉與淨零排放石油等計畫給予高度讚揚。事實上巴菲特就是受到這項綠能計畫吸引,而大舉加碼對西方石油的持股。
能源股雖然曾在2020年首季出現崩跌,但如今該類股已經逐漸收復失土。今年首季標指漲幅前10大個股中,有7檔為能源股,其中Halliburton股價飆漲67%、Apa與Marathon等則為55%,這也使得這3大個股股價如今已逼近四年高點。
美國銀行分析師蘇柏曼尼安(Savita Subramanian)日前在給客戶的報告中提到,儘管美股今年來表現疲弱,有如對多頭投資者澆了一盆冷水,不過能源股卻能突破重圍扶搖直上。他還預測即使地緣政治風險有朝一日消退,然而在通膨持續發燒,可望帶動該類股表現能持續超越大盤。
他還補充,相對於能源公司獲利,它們的股價迄今仍舊在歷史低位徘徊,另外該產業致力發展除碳計畫與誘因,也對那些關注環境發展的投資者帶來一定的吸引力。
我們的看法:
第一、巴菲特今年運氣很好。
第二、西方石油又押對寶。
第三、小石油公司因為俄烏戰爭而受益。
第四、再加上巴菲特加持光環。
META
臉書母公司Meta今年面臨人工智慧(AI)人才大失血,在該公司力拚元宇宙發展之際,多位頂尖科學家相繼走人。
根據消息人士說法與領英(LinkedIn)的分析指出,Meta近幾個月至少有四位AI大將去職。這些科學家曾在世界知名的學術期刊發表過多篇學術論文,所提供的傑出技術應用在提升臉書和IG(Instagram)功能。
匿名人士透露,接下來幾周還有更多人會離職,但離職並非只有單一原因,有些人跳槽至其他大型實驗室,因為覺得那裡職位得以晉升或研究議題更好,有些則想去新創公司或規模較小的企業。
曾任職DeepMind的AI企業家赫曼(Karl Hermann)周一接受CNBC訪問表示,真實的數字可能多達六位,強調該公司的倫敦AI實驗室就剛歷經出走潮,在六周內失去多數頂尖研究員。
劍橋大學機器學習教授勞倫斯(Neil David Lawrence)指出,自己對此消息並不意外,「祖克伯心思全是元宇宙…他們自一開始就沒有適當地投資在倫敦辦公室」。
其中一位自Meta離開的AI大將是格雷芬斯泰(Edward Grefenstette)。他曾帶領AI的強化學習(reinforcement learning)研究,已於今年2月辭職。
另一位則是在2019年1月加入Meta、曾任Meta AI研究工程經理的庫特勒(Heinrich Kuttler)也在近期辭職,跳槽至Inflection AI,後者為DeepMind共同創辦人蘇萊曼(Mustafa Suleyman)與領英共同創辦人霍夫曼成立的AI新創公司。
另一位跳槽的AI研究科學家則是貝拉密(Ahmad Beirami),他在今年1月離職,加入谷歌擔任相同職位。
在臉書任職五年的研究科學家基拉(Douwe Kiela)去年12月離開,轉赴AI初創業者Hugging Face擔任研究主管。
我們的看法:
第一、臉書Meta定位不明確。
第二、元宇宙太空虛。
第三、導致AI人才被挖角。
第四、有必要分成幾個子公司事業部。
推特
根據4日向監管機構申報的文件,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公司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已持有推特公司9.2%股權,躍居這家社群媒體公司的最大股東。這項消息不僅激勵推特股價4日早盤飆漲19.5%至47美元,知名分析師並認為,這可能是馬斯克收購推特的前兆。
提交給美國證管會(SEC)的13G文件顯示,截至3月14日,馬斯克在推特的持股達9.2%,相當於持有7,350萬股推特股票。根據上周五(1日)的收盤價格計算,他在推特的被動持股價值高達29億美元。這些股份是由Elon Musk Revocable Trust持有。
由於馬斯克日前曾表示,正在「認真考慮」成立一家新社群媒體公司,Wedbush分析師艾夫斯(Dan Ives)認為,這些股份可能是馬斯克全面收購推特的前兆。推特目前市值約為320億美元。
拜推特股價飆漲之賜,包括Meta Platforms(前身為臉書)、Snapchat母公司Snap等其他社群媒體公司股價4日早盤也同步走高。至於特斯拉公司本身也因上季交車量創新高且優於市場預期,早盤股價也上揚。
馬斯克本身也是推特的重度用戶,自2009年加入以來,他已擁有超過8,000萬粉絲,並經常利用該平台發布公告,包括特斯拉要私有化的風波在內,這使他受到監管機關的審查。他最近一直批評這家社群媒體平台及其政策,表示該公司不遵守言論自由原則,正在破壞民主。
馬斯克成為推特最大股東,以及日前公開表示「認真考慮」成立一家新社群媒體公司,對去年底才上任的推特新執行長亞格拉瓦(Parag Agrawal)無異是一項重大考驗。他矢言要提高公司的問責性、加快決策速度,以及提高產品執行力,並設定野心勃勃的成長目標,包括在2023年底前將年營收提高至75億美元、每日用戶數達到3.15億戶。
推特今年稍早表示,在2021年的最後三個月,可變現的日均活躍用戶(亦即會瀏覽廣告的每日用戶數量)為2.17億。
我們的看法:
第一、馬斯克為推持重度使用者。
第二、投資推特有某種意義。
第三、馬斯克親自操作投資人關係。
第四、類似川普自己成立社群媒體。
西班牙汽車工業
西班牙總理桑傑士(Pedro Sanchez)周一(4日)宣布,將斥資110億歐元(124億美元)發展晶片與半導體產業。這項投資是西國重建經濟計畫的最新行動。
桑傑士表示:「希望我們的國家能成為工業與科技發展的先鋒」。不過針對這項晶片投資案,他並沒有透露更多細節,只強調內閣很快就會批准這項計畫。
基於西國經濟在疫情期間受創程度比其他國家更為嚴重,加上目前又遭遇俄烏衝突帶來的壓力,桑傑士指出這場戰事已使得製造半導體原料的氬氣與氖氣供應受到干擾。
由於晶片是西國汽車生產的重要關鍵,晶片短缺自然也讓該國汽車業受到重擊。西班牙是歐洲第二大汽車生產國,約占該國國內生產毛額約10%。
歐洲各國目前正爭相開展晶片投資計畫,企圖降低對進口技術的依賴。歐盟更致力要成為半導體製造龍頭,希望能在2030年提供全球約20%的晶片供應。有鑑於此,歐盟已在2月公布「歐洲晶片法案」,將透過450億歐元的公共投資與民間投資,推動在歐洲本土製造的晶片。
至於個別國家也動作頻頻,例如德國就提供英特爾50億歐元,協助它在當地設立170億歐元的半導體工廠。義大利也願意資助英特爾在境內興建晶片封裝與測試廠。此外法國則被英特爾選定為歐洲晶片研發與設計中心。
西國也不落人後,將準備砸下重金全力發展自家半導體產業,以降低對旅遊業的倚賴。不過受到俄烏戰爭帶動能源成本激增,使得西國企圖在疫後進行經濟重建的努力又增添新的變數。
我們的看法:
第一、西班牙也發展晶片產業。
第二、汽車產業歐洲第二大。
第三、英特爾在歐洲大手筆投資。
第四、全世界半導體供應鏈重組。
加密竊案
近年在加密貨幣圈快速竄紅的邊玩邊賺區塊鏈遊戲《Axie Infinity》驚傳遭到駭客入侵,造成價值5.4億美元的加密貨幣失竊,是加密貨幣問世13年以來金額最大的失竊案之一,所幸對比特幣、以太幣行情影響不大。
加密貨幣價格追蹤網站Coindesk顯示,30日盤中比特幣約在47,297.92美元,以太幣約在3,399.70美元,跌幅皆不到1%。
《Axie Infinity》遊戲開發商Sky Mavis稍早表示,《Axie Infinity》所在的Ronin Network區塊鏈平台在23日遭駭客入侵,一共盜走17.4萬枚以太幣及2,550萬枚USDC穩定幣。
分析機構Elliptic估計這批加密貨幣在失竊當天的價值約5.4億美元,如今價值已漲至6.2億美元。去年8月區塊鏈平台Polynetwork曾遭駭客入侵,當時共有價值6.1億美元的加密貨幣失竊,創下加密貨幣史上最高失竊金額,《Axie Infinity》失竊金額緊追在後。
美國證交會(SEC)網路執法辦公室前任主管史塔克(John Reed Stark)表示,最新一次駭客攻擊形同「當頭棒喝」,再度凸顯去中心化商業平台面對網路攻擊缺乏防禦力。
Sky Mavis共同創辦人拉森(Aleksander Larsen)表示:「這次遊戲被入侵是社交工程問題,並非技術瑕疵所致。」目前Ronin Network已暫停加密貨幣交易,但Sky Mavis承諾將追回失竊加密貨幣或提供補償。
《Axie Infinity》是Sky Mavis在2018年推出的區塊鏈遊戲,讓使用者在遊戲中飼養電子寵物,並透過遊戲中買賣電子寵物來賺取加密貨幣。今年2月《Axie Infinity》每日用戶量超過170萬人,被業界視為元宇宙概念的初步藍圖。
我們的看法:
第一、加密幣貨幣大爆發。
第二、但資安是一問題。
第三、現有技術無法保護投資人。
第四、可能會影響投資人信心。
英特爾
據英特爾提交美國證交會(SEC)的申報文件顯示,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2021年薪酬高達近1.8億美元。這不僅超越蘋果執行長庫克的1億美元,更在標普500上市企業裡排名第二,僅落後探索傳播公司(Discovery)執行長薩斯拉夫(David Zaslav)的2.46億美元。
根據英特爾30日申報文件顯示,基辛格去年底薪為110萬美元,其他大多數薪酬來自於股票以及選擇權,附帶條件是公司股價須達一定標準,其中一項為英特爾股價五年內必須上漲至少兩倍,基辛格才能兌現4,500萬美元的獎勵。如果他能達到更多目標,領到的獎勵越多。
英特爾指出,基辛格領到1.786億美元薪酬,歸功於他扭轉營運的努力顯現成果,令公司股價表現大幅改善。英特爾表示,基辛格能力與經驗兼具,帶領公司克服轉型挑戰,因此給予實質鼓勵。
另一因素則是考量他從雲端公司VMware跳槽至英特爾時,放棄前者約5千萬美元股票獎勵。基辛格在VMware擔任執行長共八年時間,令該公司銷售業績翻倍,他於2021年2月重回老東家英特爾。
基辛格1979年時便曾加入英特爾,在公司任職長達30年,後來在1990年代、2000年初期個人電腦熱潮興起之際,他協助公司研發晶片。他於2000~2005年擔任英特爾首位科技長。
近年來,英特爾技術逐漸被韓國三星電子與台積電超越。基辛格希望透過引進工程人才與強化晶片投資來扭轉劣勢。
在全球晶片持續短缺與政府承諾提高補助的背景下,英特爾宣布一系列計畫以提升晶片製造實力,包括在美國俄亥俄州砸下200億美元興建新廠,以及在歐洲打造晶片完整供應鏈、首階段投資約360億美元等。
但英特爾呈報文件顯示,基辛格2022年直接薪酬將降至2,630萬美元,其中包括125萬美元底薪與2,150萬美元的股票獎勵。此薪資水平約是標普500企業執行長平均報酬。
我們的看法:
第一、基辛格能力強,帶領公司轉型。
第二、英特爾有美國政府撐腰。
第三、英特爾全球布局是關鍵。
第四、和世界各國策略聯盟。
IPO
去年火熱一時的美國IPO市場在今年卻開局慘淡陷入急凍!根據投資銀行Renaissance Capital發布的最新統計顯示,今年第一季美國IPO市場只有18件交易、籌資總金額僅21億美元,創下六年來同季最差表現。
至於在去年同期美國IPO市場則有68件、2020年第一季也有23件。Renaissance解釋今年首季美國IPO市場表現如此冷清,主要是與去年底IPO回報率驟跌,加上俄羅斯與烏克蘭在2月底爆發戰爭有關。
Renaissance的研究部門主管艾因霍恩(Nick Einhorn)提到,早在去年10月、11月美國IPO市場轉疲已經有跡可尋。當時成長導向的股票股價暴跌,許多IPO企業像是知名的軟體與科技公司就是這類高成長公司,然而也是歸功於上述這類企業,使得2021年IPO市場熱鬧滾滾。
不過進入今年第一季,只有七件IPO的籌資額超過5千萬美元,當中又以私募股權公司TPG的籌資額達10億美元,占該季募資總額的近五成。TPG前身是德州太平洋集團(Texas Pacific Group),在成立30年後終於於今年1月掛牌上市。
同時,特殊目的收購企業市場也表現低迷,定價除了比前一季銳減近70%,至於交易取消、贖回與併購臨時叫停的件數也出現增加。
展望第二季,美國IPO市場前景依然黯淡不明,Renaissance指出,交易活動若想回到從前的熱絡情況,首先需要美股市場先行回穩。專門追蹤近來IPO表現的Renaissance IPO指數今年第一季大跌25%,創下2011年最糟一季。許多企業掛牌上市後,股價就反轉走跌。
艾因霍恩解釋,去年IPO市場之所以如此火熱,是因為當時美股屢創新高、並推升估值處於高位,激勵許多新創企業想要趁此良機籌募資金。不過今年以來,許多高成長科技股股價大幅回檔,連帶也讓企業進行IPO的意願大打折扣。
我們的看法:
第一、今年IPO市場全球急凍。
第二、通膨加上俄烏戰爭隱憂。
第三、SPAC估值太高,併購太急促。
第四、去年SPAC占IPO大部分,今年消失。
美法案
美國聯邦參議院28日通過已延宕好幾個月的參院版「美國競爭法案」(America COMPETES Act),內容包含以520億美元強化國內半導體產業,還要強化美國對抗中國大陸的競爭力。參院接下來將與眾院協商彼此折衷的最終版本。
參院以68票贊成對28票反對的結果,通過這項法案,包含以520億美元的補助金和獎勵措施強化晶片製造,以及目標為啟動創新、把關鍵產業帶回美國的條款。
眾議院已在2月4日通過眾院版的「美國競爭法案」,兩院接下來將進行協商,討論出一致版本後,再各自重新表決,通過後才能遞交總統簽署。這兩種法案版本都包含為半導體製造業者提供520億美元緊急撥款。半導體業者準備在亞利桑那、德州、俄亥俄州和紐約州投資晶片製造廠,已公開促請國會採取行動。
參院多數黨領袖舒默與共和黨籍參議員楊恩(Todd Young)去年提出這個法案的最初版本,雖獲得半導體產業和白宮的支持,但立法進度停滯,因為白宮在鼓勵創新和製造業方面採取不同路徑。參議院聚焦發展新技術,眾議院則強調基礎研究和開發。
舒默和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已能開始談判折衷版本的法案,以便能在兩院都順利過關,但最終措施不太可能在5月底前完成。
根據中央社取得的參院版法案內容,這項法案厚2,375頁,目的為多方面提升美國國際競爭力,包括創立美國晶片基金,未來五年期間撥款至少500億美元,鼓勵美國民間投資半導體生產等。
白宮一直敦促國會趕緊通過上述立法,美國總統拜登在本月初的國情咨文再度提起,商務部長雷蒙多則聘請一票前總統川普時代的官員,幫助推動國會相關立法。
支持人士希望國會趕緊通過這項法案,協助美國對抗崛起中的中國大陸,但保守派和進步派的反對人士則聚焦外國企業所獲得的優惠待遇。
我們的看法:
第一、美國推半導體產業政策。
第二、美國參院和眾院協調。
第三、美國會力挺英特爾。
第四、對台灣半導體依賴未來降低。
現金留才
疫情改變工作觀引發離職潮,加上股市動盪及通膨時代來臨,科技業多年來靠股票獎勵留住員工的手段漸漸失靈,有科技巨頭開始改弦易轍,祭出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現金策略來爭取人才。
谷歌母公司Alphabet去年10月19日採用全新的現金獎勵制度,過去都是按績效發現金給工程師,新方案讓原本沒資格的也有現金可領。
電商巨頭亞馬遜2月宣布,將員工的底薪(多半用現金支付)上限,從16萬美元提高1倍至35萬美元(約台幣990萬)。亞馬遜表示,大部分職務都會調高薪酬上限,「這是為了維持競爭力,才能吸引並留住頂尖人才」。
臉書母公司Meta Platforms也修改自家現金獎勵計畫,於1月1日生效,從半年發一次改成在只在翌年第一季發放。
有科技業招募人員表示,一些加密貨幣與NFT(非同質化代幣)新創公司獵才時,薪酬方案中的現金比重,比成立已久的科技企業還大。
招募人員與薪酬顧問指出,美國員工因疫情改為居家上班2年多後,重新審視個人職涯,引爆就業市場離職潮,迫使雇主改變薪酬政策,緩和人才流失的衝擊。此外通膨及股市震盪,也讓員工重新評估風險胃口,變得偏愛現金。
美國科技業長久以來,會前進大學校園和小公司爭搶工程及軟體人才,而今則有大公司互挖高階人才的趨勢。臉書母公司Meta 即是其中一例,積極招聘有經驗的另類實境(alternate-reality)技術人才,升高對手的加薪壓力。
提供科技員工轉職諮詢的Free Agency執行長馬夏耶希(Sherveen Mashayekhi)指出,科技公司老闆常接到旗下工程師反應,他們尋求跳槽機會,或收到其他公司的工作邀約,搞得這些老闆都慌張起來。
薪酬諮詢公司Farient Advisors創辦人費拉孔恩(Robin Ferracone)提到,員工薪酬的現金比重拉高蔚為趨勢,部分公司把加薪幅度,從以往的3%擴大到4%。疫情改變工作觀引發離職潮,加上股市動盪及通膨時代來臨,科技業多年來靠股票獎勵留住員工的手段漸漸失靈,有科技巨頭開始改弦易轍,祭出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現金策略來爭取人才。
谷歌母公司Alphabet去年10月19日採用全新的現金獎勵制度,過去都是按績效發現金給工程師,新方案讓原本沒資格的也有現金可領。
電商巨頭亞馬遜2月宣布,將員工的底薪(多半用現金支付)上限,從16萬美元提高1倍至35萬美元(約台幣990萬)。亞馬遜表示,大部分職務都會調高薪酬上限,「這是為了維持競爭力,才能吸引並留住頂尖人才」。
臉書母公司Meta Platforms也修改自家現金獎勵計畫,於1月1日生效,從半年發一次改成在只在翌年第一季發放。
有科技業招募人員表示,一些加密貨幣與NFT(非同質化代幣)新創公司獵才時,薪酬方案中的現金比重,比成立已久的科技企業還大。
招募人員與薪酬顧問指出,美國員工因疫情改為居家上班2年多後,重新審視個人職涯,引爆就業市場離職潮,迫使雇主改變薪酬政策,緩和人才流失的衝擊。此外通膨及股市震盪,也讓員工重新評估風險胃口,變得偏愛現金。
美國科技業長久以來,會前進大學校園和小公司爭搶工程及軟體人才,而今則有大公司互挖高階人才的趨勢。臉書母公司Meta 即是其中一例,積極招聘有經驗的另類實境(alternate-reality)技術人才,升高對手的加薪壓力。
提供科技員工轉職諮詢的Free Agency執行長馬夏耶希(Sherveen Mashayekhi)指出,科技公司老闆常接到旗下工程師反應,他們尋求跳槽機會,或收到其他公司的工作邀約,搞得這些老闆都慌張起來。
薪酬諮詢公司Farient Advisors創辦人費拉孔恩(Robin Ferracone)提到,員工薪酬的現金比重拉高蔚為趨勢,部分公司把加薪幅度,從以往的3%擴大到4%。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科技業都在搶人才。
第二、股票不吸引人,因為股票市場表現不佳。
第三、現金留才最實惠。
第四、未來也會影響台灣企業聘人作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