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7日 星期二

深圳金改, 溫州金改, 人民幣離岸市場, 服務業大陸化, 三星 西安, 港交所, 醫療, 茂德, 臉書

深圳金改
繼溫州金改後,大陸改革開放先驅的深圳昨日也推出重大金融改革方案。其最重要的內容,就是將加強深圳和香港之間的金融合作,尤其是人民幣跨境業務,以及開發面向中小企業的創新金融商品;方案一公布,陸股聞訊大漲慶賀,掀起金融改革熱潮。

深圳市昨日一口氣推出兩個重大金融改革方案,一是深圳市委常委會通過《改善金融服務,支援實體經濟發展》的文件;二是深圳銀監局昨日發布《深圳銀行業金融機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工作指引》。

在前項文件中,深圳市擬定一系列推動金融改革措施,包括加快推進深圳與香港之間的人民幣跨境貸款業務試點,利用香港低成本人民幣資金來支援「深圳前海開發區」的發展。同時,也要爭取更多前海區的企業和金融機構赴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拓寬在港融資管道。

分析師表示,這兩項措施可助人民幣跨境流動,也能提供境外人民幣回流境內管道,有助人民幣國際化。此外,深圳也計畫設立「戰略新興產業國家級創投母基金」,目前正與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研擬方案。該基金將用於投資前海開發區的開發,以及深圳戰略新興產業。

文件還表示,年底前要成立深圳的前海股權交易所,籌建具影響力的區域性場外交易市場。另外,也將創新債券市場發展,研究開發適合戰略新興產業特點的中小企業私募債和產業鏈融資等金融產品。

大陸知名財經評論家葉檀表示,該金融改革有3大重點,第一是人民幣國際化,因為它跟跨境貸款有關;第二是場外交易市場,主要服務於中小型企業;第三是債券市場發展,包括航空租賃、債券市場發展等也為實體經濟服務。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這意味小微企業將獲得更多貸款,但這會增加銀行的風險。他建議政府可補貼銀行或在稅收上給予優惠,讓銀行有更多動力對小微企業放款。

我們的看法:

第一、深圳的金改主要是為了和香港之間的對流,人民幣要國際化,深圳和香港雖然緊鄰,但是彼此之間卻沒有什麼對接和交流,反而是競爭關係,所以要加強彼此的合作。

第二、深圳和香港可以合作的業務包括人民幣跨境貸款,以及爭取深圳 (前海) 企業赴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劵。

第三、香港要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一定要有人民幣回流的功能,這就必須加強和內地企業的關係。

第四、台灣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較香港更強的地方在於台灣有龐大的實體經濟在支撐,許多企業在內地都有投資,需要人民幣資金,人民幣回流根本不是問題。

第五、值得關注的是前海股權交易所。福建叫「海西」,但深圳叫「前海」我還是第一次聽到。不管事海西或前海,都在發展區域性場外交易市場,服務中小企業這個趨勢值得注意,也說明現有大陸的資本市場不論是深圳中小板或創業板都無法滿足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台灣資本市場沒有適度開放,掌握這個趨勢,是很可惜的事。

溫州金改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行長周小川10日表示,溫州金融綜合改革的目的是要解決溫州當前「兩多兩難」的問題,要積極整合地方金融資源,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服務領域。

以國有銀行主導的大陸銀行體系,因不能滿足中小民營企業融資而飽受各界批評,中小企業融資問題造成的經營困難,讓政府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

大陸國務院常務會議3月底決定,設立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同時將研究溫州地區開展個人境外直接投資試點,以引導民間融資規範發展,提高金融協助實體經濟發展的能力。

路透援引分析人士認為,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試點代表大陸金融體系改革又邁開新的一步,不僅化解民間金融風險、拓寬國內投資管道;開展個人境外直投試點也替合理引導資金外流開闢一條出路。

周小川表示,透過溫州的試點,要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服務領域,暢通民間投資管道,改善小微企業和「三農」金融服務,拓寬企業融資管道。

針對本次溫州金融綜合改革的要點,周小川表示:「減少管制、支持創新、鼓勵民營、服務基層、支援實體經濟、配套協調、安全穩定。」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在二十多年前有相同的問題,當時地下投資公司鴻源以高利為誘餌吸金無數,最後倒閉,造成龐大的金融和社會問題。

第二、台灣有豐富的小微企業貸款經驗,並且有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類似大陸的擔保公司。

第三、大陸應該導引兩岸中小型企業的合作,將溫州個人境外直接投資試點和台商企業的融資結合,可以打造兩岸金融創新合作的新平台。

第四、溫州、深圳和廈門都在進行金融改革和創新,這代表了什麼? 證明金改是大陸第一波施政的重點,台灣自從四年前第二次金改前就沒有下文了,現在看看彼岸,正是我們重新開始第三次金改的最佳時機。

人民幣離岸市場
大陸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13日在上海表示,人民幣國際化無庸置疑,時機已不能再等,他說,人民幣在台灣、香港離岸市場最有發展前途,未來人民幣產品創新、匯率、利率方面,離岸市場與在岸市場都會形成多重互動。他也呼籲,台灣應該抓緊機會,加速開放人民幣相關業務與產品創新。

連平表示,台灣應該加速開放人民幣相關業務,理財、資產管理可以先做,更鼓勵大陸金融業入台投資,台灣政策應更為開放。

他說,人民幣走出去的重要條件是海外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發展,應該要樂見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發展,人民幣走出去後對人民幣需求,有助於喚起人民幣更大的影響力;此外,應該多點發展人民幣,包括在上海發展人民幣在岸市場,以及在與大陸經濟往來密切的地方如台灣、香港發展離岸市場。台灣、香港對人民幣交易、避險都有需求,也最有發展前途。

連平分析,人民幣在岸、離岸中心會形成一種互動;包括人民幣產品創新、及匯率、利率等多重雙向互動。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在人民幣業務的產品創新上有一定的優勢,只要能夠允許人民幣平台的搭建,商品設計和投資人需求都不是問題。

第二、台灣的問題還是政治上,兩岸溝通並不順暢,台灣現在甚至還想放慢開始大陸銀行來台的速度,以爭取更多的籌碼,迫使大陸開放台資銀行人民幣農業,只會將事情越搞越糟。

第三、台灣離岸人民幣業務有先天的優勢,只要按部就班,一步一步來,先透過香港「間接」進行貨幣清算也沒有關係,只要有了開始,時間會證明台灣的價值,實力就是力量,兩岸直接貨幣清算只要水到渠成,一定是遲早的事。

服務業大陸化
經濟部長施顏祥昨天指出,台灣服務業發展領先大陸一段時間,在大陸政策轉向擴大內需之際,台灣相對有非常好的機會;但他認為,台灣推動服務業走向國際化,不能局限於大陸,而淪為「大陸化」。

他說,大陸可以做為台灣服務業走向國際化的一個試煉開發基地,但推動台灣服務業國際化,追求的是「國際化」,大陸固然是台灣國際化過程中,一個很自然的發展基地,但發展不能被限制在對岸,否則將淪為「大陸化」。

他並認為,台灣在推動服務業國際化及精緻化方面,有非常好的發展空間與前景。未來政府在致力推動服務業國際化的發展方向,除了從環境、法制、人才及資金等層面協助國內服務業「走出去」外,也要「引進來」。

施顏祥強調,台灣經濟發展已經到了要發展服務業成為另一個經濟發展的雙引擎時代。至於如何提升台灣服務業競爭優勢,他認為「精緻化」與「國際化」這兩個構面很重要。

但他認為,相較大陸及後進新興國家,台灣業者具有良好的應變彈性、靈活度高,且對顧客的需求較敏感,「精緻化」是台灣發展服務業的優勢;因此,台灣服務業要走向國際化,還是有非常好的發展空間與前景。

他並舉鼎泰豐為例,他說,鼎泰豐在日本與高島屋簽約,開了10到20家分店,店是日本人開的,但用的卻是台灣的材料及技術。顯見台灣在推動服務業國際化有很好的發展機會,但如果不好好規畫,大家都局限到對岸發展,就有淪為「大陸化」,而非「國際化」之虞。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服務業最大的市場就是中國大陸,過去台灣人像富士康只是把中國大陸當作工廠,未來應把大陸當作市場。

第二、台灣的服務業今天真正賺的是「兩岸財」,大陸觀光客蜂擁來台消費,連作鳳梨酥的公司都計畫上市; 台灣服務業商業模式輸出中國大陸,像85℃和王品牛排,都在大陸快速複製。

第三、做生意要針對目標市場和客戶,大陸是台灣服務業最大的希望、最大的市場,如果不瞄準大陸客戶,台灣的服務業有前景嗎? 香港和巴黎現在的LV精品店,都會配置華語銷售人員,也說明大陸消費的潛力和重要性。

第四、九十年代末期,李登輝要台灣企業不要西進,要南進,去東南亞投資,甚至去中南美洲發展,最後都沒有很好的下場,台灣服務業今天要聚焦,要集中資源,征服了大陸市場,就自然是世界第一。

第五、當然我們非常同意台灣企業不應該「只」針對大陸市場或大陸客人,像泰國是全球著名的觀光景點,但客人卻來自全球各地。除了大陸客人以外,另一個台灣可以針對的是日本市場。

第六、我們也同意施部長關於「精緻化」的訴求,精緻化就是朝向高檔發展。二十年前高檔是針對外國客人,不過今天情形正好倒過來,全球最高檔產品和服務的消費族群都是大陸客人,所以台灣的服務業如何能夠避開「大陸化」呢?

三星 / 西安
作為「改革開放後中西部地區最大的外資項目」,韓國三星電子打算花300億美元在陝西西安設Nand Flash工廠,明年底投產,月產10萬片,除了對台灣業者造成威脅外,大陸媒體調查發現,西安為了這個「面子」,恐怕為此付出2千億人民幣,下同的財政損失,15年內也沒有賺頭。

在爾必達破產後,南韓三星、海力士積極擴產,調高今年資本支出約兩成,創下歷史新高,三星預計成為全球半導體業資本支出最大的業者,打算把全球DRAM市場「整碗捧走」。

據西安高新區估算,項目一期第一階段投資將達70億美元,若三期投資順利完成,總投資約為300億美元。西安高新區希望以三星項目為龍頭,形成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包括160餘家配套企業,增加萬個就業崗位等,以及「三星城」來引領酒店、醫院、學校等綜合型城市開發。

然而《經濟觀察報》報導,半導體業在大陸,還只是原料進口、中間產品出口的「兩頭在外」,晶片運輸容易,所以不具備形成產業圈的吸引力。三星這種成熟的國際企業投資,是很多地方政府的目標,而先前的競爭城市,包括擁有「中國心臟」意義的北京中關村、外資IT業林立的重慶等,最後卻是工業不盛的西安拿下,恐怕是簽了「不平等條約」。

項目所需130萬平方公尺廠房由西安代建,價值250億土地也免費提供,每年補貼水、電、綠化、物流費用5億元,對所得稅徵收進行前10年全免、後10年半額徵收,還要特別打造高速公路和地鐵等交通基礎設施。

所謂的「10免10減半」式所得稅優惠政策,等於在15年內,西安市財政無法從項目本身獲得所得稅回報,若以一期投資額估算,西安高新區要付出100億元以上的財政補貼,以及減免稅費1485億元。

陝西省官員透露,西安為三星項目付出至少2千億元,實際付出的還可能更多,因為所得稅優惠只能減免省級以下部分,地方財政還要為企業多付上繳中央的比例。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三星是全世界IT和半導體產業的霸主,也是唯一能夠和蘋果抗衡的巨人,自然有極大的招商價值。

第二、Nand Flash是下一代的記憶體,普遍用於智慧型手機,價值遠超過DRAM,而三星竟然在中國一個項目投資高達70億美元,說明其認真的程度,不得不深思策略內涵。

第三、之前英特爾也在成都設廠,都說明了國際大廠西部投資成立產業聚落的趨勢已經成形,西安為了要簽下這個大客戶,所作的讓步是前所未有。

第四、重慶市兩江新區已經表示這種超級優惠特權會損害其招商環境,所以不能比照辦理,現在薄熙來又出事,看來三星西安這步棋至少在政治上是走對了。

第五、西安最大的問題是不具備高科技產業的集群,所以未來人才、技術都有一定的問題,需要重新打造完整的產業鏈,中芯國際在大陸拿了那麼多政府資金和土地資源,最後還是失敗,就是最好的證明,西安要成功,應加強和台灣人合作。

港交所
消息人士稱,港交所(00388-HK)正在尋求最多30億美元銀行貸款,用於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分析稱新任董事、下任主席熱門人選周松崗的英國背景對併購LME有利,上台後或加快促成交易。

據了解,本月上旬,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紐約泛歐交易所、洲際期貨交易所及港交所已在首輪競購中擊敗了其他10餘個個對手,躋身第2輪競購賽,在5月7日前這些潛在買家須再次提交競購計畫。

為趕及5月的計畫提交期限,港交所近期動作頻頻,先是在股東大會上提出通過增發10%新股的決議,以港交所現市值1400億元計算,以1成折讓增發新股集資額可超過120億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港交所急需要轉型,作一筆海外大併購可能是最快的途徑。

第二、中國大陸企業在香港上市的速度今年以來慢了很多,大項目也無法順利發行,海通證劵的上市就是一例,說明港股不能再依靠內地企業上市作為未來成長的動能。

第三、港交所在 "股票" (equity) 上的比重太高,其它如期貨、商品和衍生產品的業務份額都不高,跟不上國際潮流,是一大危機和隱憂。

第四、金屬是稀有資源,全世界都在投資競逐,港交所瞄準倫敦金屬交易所是對的方向。

第五、長期而言,這對中國有戰略意義,掌握了金屬交易平台,就能夠掌握全球大宗商品交易,這比中國自己打造一個交易所再國際化要快得多了。

醫療
國內醫界出現四大科皆空危機,又再加白衣天使不再以穿白衣為榮,國內醫療市場面臨的無異於一場人力海嘯。

台北榮總醫院今年發生近十年來首度招不到護理人員的窘狀。然而,護理人員不足卻並不完全是因為教育機構培育的人才不夠;依據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統計,截至一○一年二月為止,全國護理執照領照人數共兩萬三千多人。但實際執業人為一萬三千多人,執業率不到六成,而且還有逐年下降的趨勢,造成各大醫院護理人力不足的問題愈來愈嚴重。

以目前國內各大學的醫學系學生為例,總額就是一年一千三百名,近年即令有新學校醫學系加入,不是總額增加,而是扣掉其他學校的名額,轉給新學校。一年一千三百名的醫學生名額已維持十幾年了,稍早前是一千兩百名。換句話說,台灣已有約卅年醫學生的供給額,一直維持在一千二、三百名左右。

試想,這廿、卅年間,台灣社會的變化有多大,醫療市場的變化,除了民眾的基本醫療外,過去也從未考量過會有這麼龐大的醫療美容市場,它像黑洞般地大量吸引醫師投身,更遑論大陸市場向台灣醫師招手。

同樣地,過去的規畫中,也未認真考量保險業、空服業等行業,會成為醫療護理業的競爭行業,誘導白衣天使帶著執照轉行。台灣的就業自由與權利,原本就保障醫護人員自由選擇執業的空間,而社會多元化與多重選擇性,本就會助長醫護人員流向其他行業。

各大學等高等教育人浮於事,但面對國內醫護人力海嘯,廿、卅年前訂下的人力標準,似乎有重新檢討的必要。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兩岸合作,對醫療市場創造了龐大的需求,不管是健診或者美容,大陸客人來台絡繹不絕,商機不斷。

第二、過去台灣醫生和護士不能收到合理的報酬,工作時間又長,自然人才流出,但這個現象這兩年應該會轉變。

第三、大陸客人造成台灣醫療體系的重新結構改組和洗牌,會製造很多問題,但也有龐大的衍生商機,這就像香港醫院現在要生小孩都被內地客人佔滿位置的情形是一樣的。

第四、從長期來說,台灣醫療體系是值得投資的市場,過去只有生技、醫藥和醫療器材這幾個領域,但是未來應該會有健診和醫療美容等新連鎖商業模式產業。

第五、台灣的醫療體系過去缺乏資本運作,非常封閉,但其實有很大的價值,值得關注,目前少數醫療概念股如佳醫股票已被炒得太高了。

茂德
DRAM廠茂德13日宣布,積欠銀行團的570億元債務,經過債權協商後,銀行團同意借款本金展延六個月,並變更利率條件,有助紓解公司資金壓力。茂德也是繼奇美電之後,又一家通過銀行債權協商的雙D業者。

茂德表示,各項借款本金獲展延六個月,並變更利率條件,將處理相關後續事宜。茂德完成債權協商之後,在今年6月底前,利息可先以0.1%掛帳,銀行團暫時免列逾放。台銀、合庫將持續召開債權銀行會議,討論茂德「引資」計畫。

銀行主管說,目前已有潛在投資人表示興趣,只不過具體細節,結果仍需取得銀行團共識。銀行團透露,茂德找金主,潛在投資人橫跨美、中、台三地;消息指出,不僅美商有意收購,就連大陸科技廠商也透過管道詢價,國內晶圓大廠為求自保,極可能參與出價,以免市占率遭競爭對手侵蝕。茂德則不願對此置評。

銀行高層表示,因涉及保密協定,無法透露策略性投資人身分,但可確定的是茂德引資已經「有譜」,6月底前有機會脫胎換骨。

我們的看法:

第一、DRAM產業對台灣而言已經game over,為什麼銀行團還願意繼續支持下去,就是因為可能找到策略買家。

第二、據報載,台積電對茂德的12吋晶圓廠可能有興趣,經濟部也希望茂德能夠落在台灣人手中,不要被Global Foundries買走。

第三、茂德現在剩下的不是經營價值,而是設備的帳面殘值 (Asset Value)。

第四、爾必達的經驗值得台灣學習,主動尋求破產保護,並且立即展開競標。日本自己的東芝因為出價不夠高,在第一輪已經出局了,現在剩下韓國海力士和美光,又加上中國弘毅投資和TPG合組的團隊,相信贏家很快就會明朗化。

臉書
全球最大社群網站臉書(Facebook)宣布,以約10億美元的現金和股票收購相片分享應用程式開發商Instagram,這是5月將掛牌上市的Facebook歷來最大手筆的收購案,彰顯吸引行動裝置使用者的強烈企圖心。

Instagram是以相片為主的社群應用程式(app),用戶以智慧手機拍照後,可加上花邊或做特效處理,再上傳相片與親友分享。自2010年10月成立至今,Instagram成為蘋果App Store人氣最高的相片分享程式,用戶據說超過3,000萬人,每天上傳的照片超過500萬張。

Instagram尚無營收,但能吸引用戶高度參與(Facebook用戶平均花7.5個小時在相片上),並能連結到使用者資料,而Facebook執行長查克柏格或許最了解先建立用戶群、再談創造營收的創業模式。

過去Facebook從未如此大手筆收購,多半鎖定上千萬美元的小型新創公司。查克柏格說,收購Instagram是「重要的里程碑,這是我們首次收購一個使用者如此龐大的產品與公司。」

顧能公司研究董事范德斯指出,Facebook大幅溢價收購,是不願讓這個廣受歡迎的程式落入Google和其他社群服務競爭者的手中。

查克柏格據傳去年夏天就有意收購Instagram,但當時兩位創辦人希望維持獨立性。查克柏格表示,Facebook只打算整合部份功能,未來將讓Instagram維持獨立營運。這筆交易訂本季稍後完成。

我們的看法:

第一、Instagram是以相片為主的社群應用程式,成長速度驚人,說明照片是互聯網的Killer application。

第二、你可能不會希望別人知道你太多個人隱私,但卻願意將你的照片分享給別人,說明照片是比文字更有效的互聯化溝通方式。

第三、我們一天到晚在拍照,但大部分時間卻沒有人來欣賞,Instagram解決了這種與人分享照片的慾望。

第四、Facebook收購Instagram的價格是十億美元,一周前該公司才以5,000萬美金占10%股權 (即5億美元的估值) 從創投募到一筆資金,馬上估值就翻倍,這大概是全世界創投有史以來最快的獲利速度。Facebook不喜歡Google或別人去買Instagram,所以立即快刀斬亂麻,先下手為強。

第五、互聯網時代賺錢的東西不是在於技術,而是那些簡單卻真正觸及人性需求的應用,相信未來還會有許多像Instagram這樣的start-up公司出現,一夕之間改變世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