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日 星期五

迎接亞洲證券開放的大時代




【經濟日報╱作者是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 - 黃齊元╱2012.05.24】

最近台灣股市受到證所稅衝擊,震盪劇烈,但是全球資本市場也發生許多大事,而且都和改革有關。

美國金控的模範生摩根大通由於衍生品操作不當,造成20億美元的虧損,股價大跌,執行長戴蒙顏面盡失。戴蒙是鼓吹美國不應過度管制銀行業務的主流人物,現在出了事,只能束手等待

新的「伏克爾法則」(Volcker Rule)嚴格管制銀行的自營交易。
在香港,港交所高調宣布將以10億美元競標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積極轉型切入全球商品交易市場,企圖彌補今年以來大型上市項目不足所帶來的業績下滑。

在東南亞,新加坡交易所調整策略,轉向更國際化、大型化的上市方向,暨去年爭取到曼聯足球隊10億美元上市後,今年再拿下一級方程式賽車20億美元上市權。馬來西亞也在準備今年全球第2大30億美元上市案,將國營棕梠油公司民營化。

但最大的改革來自中國大陸。5月初中國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宣布一系列新措施,包括降低A股手續費、加速不良股票退市、改革新股上市發行機制、以及放寬允許沒有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資格的外國退休基金投資大陸資本市場等。

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明確減少上市審批流程,卻加強信息披露,逐漸走向歐美先進國家模式。中國證監會對企業不做價值判斷,留給投資人自己決定,風險因素揭示大幅提高,占公開說明書30%以上,內容真實性嚴格要求。主管機關並非放棄監管,而是遵照一定原則,審批高度公開透明。

中國大陸此次證券改革有幾個背景因素:第1、政府換屆。從這次改革可以看得出未來五年中國證券市場的新思路和大方向。第2、銀行金融改革進展迅速:3月大陸總理溫家寶宣布溫州中小企業民間借貸融資試點,4月深圳推出一系列和香港雙向人民幣創新業務。第3、希望走出自己的金融創新之路。

大陸以往監管過多,市場機制受到嚴重壓抑,因此降低主管機關權力勢在必行。這次證券全方位改革有幾個重點:一是淡化行政管制,二是加強鼓勵券商創新,三是優化市場結構。透過改善上市公司水平,提高機構和外國投資者比率,開放投資產品多元化,帶動整個市場的提升。中國證監會的改革是一種根本性變革,徹底改變遊戲規則,引導長期價值型投資,平衡投資人與發行公司利益,強化落實市場運作機制,得到社會大眾全面喝采。

台灣類似中國大陸,資本市場長期處於高度監管的狀況,卻正面臨嚴重量縮危機,根本解決之道,是全面改革資本市場,而非只在證所稅上做文章。證所稅焦點的模糊化,就如同ECFA(兩岸經濟協議)的被神化,讓馬政府失去改革的勇氣、動力和堅持。我們不要只關心次級市場交易量,更應探索初級市場的發展。不要只擔心國內大戶出走,更需積極引進外資。不要只著眼於稅改單一環節,還應思考證券市場整體改革的「頂層設計」。不要只追求國內公平正義,更要提高台灣的區域競爭力。

台灣的資本市場應加速和國際接軌,改革承銷審批制度,培養投資人風險意識,嚴格打擊內幕交易和市場炒作,積極引進外企陸企來台上市,加速公營事業民營化,並開發人民幣商品及離岸交易所。在區域經濟競賽中,台灣已落後南韓、新加坡等國,但資本市場仍有相對優勢,舉例來說中國企業就不可能去南韓上市,卻會考慮台灣。

危機就是轉機,台灣資本市場面臨重組關鍵時刻,政府應聚焦區域競爭力,打造開放式投融資平台,勾勒未來十年新願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