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5日 星期一

下市 國泰世華 PayEasy SAAB 國巨 融資台商 PAG 陽明 港交所 兩岸投保



下市
在美國上市的中資企業股近年屢因財報「誠信」問題,遭到投資人詬病,不少中資股甚至被當地交易所裁定下市,趕出市場。據統計,今年來至少有8家中資股被紐約交易所下市警告或裁定下市;而那斯達克市場上,不少中資股再度出現回購潮,因有38家公司股價低於1美元。

這些公司除因股價被低估而買回自家股票外,回購股票也是不少中資股為避免下市的手段。例如,被冠以「在美國上市中國B2C第一股」的麥考林,股價在5月份跌到1美元以下,面對即將觸發那斯達克「1美元下市規則」的風險,該公司近日宣布進行股票回購計畫。但截至昨日,麥考林股價仍低於1美元。

根據「1美元下市規則」,上市公司股票如果每股價格不足1美元,且持續30個交易日,那斯達克將發出警告,被警告的公司如果在警告發出的90天裡,仍不能採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自救以改變其股價,將被宣布停止股票交易。

今年以來,已有包括研控科技、東北石油、中國精密帶鋼、慶客隆等10多家在美國上市的中資股收到下市警告。據統計,截至昨日,共有多達38家中資股股價低於1美元,其中多數因業績上難有明顯改善,股價也長期低迷。從2009年起,美國證券市場不斷清理「借殼上市」的中資企業股。據統計,從今年1月以來,已有8家上市企業遭紐交所下市警告或裁定下市,其中有一半是中資股。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資企業正在全面撤離美國股市,美國投資人也對中資企業越來越反感,很難想像未來中資企業還會大舉前往美國上市,除了互聯網企業以外。

第二、好的公司也會受到影響,因為本益比大幅下降,無法體現企業合理估值。

第三、A股會逐漸變成大中華企業新的上市主要市場標的,雖然等待時間較長。

第四、台灣資本市場也會受到關注,特別是中小型企業比較適合台灣。

國泰世華
國泰世華銀14日宣布與柬埔寨SBC銀行大股東簽約,收購SBC70%股權,交易金額數千萬美元。這是2008年金融海嘯來國銀併海外銀行首例,且是國泰以合資方式搶攻東南亞第2例,「東南亞台資銀行一哥」地位更穩固。

這項併購案仍須經過國泰世華銀今日董事會通過,且須經金管會與柬埔寨主管機關審核。國泰金發言人李偉正表示,交易金額不大,今天才會對外公告。

李偉正指出,柬埔寨SBC銀行(Singapore Banking Corporation Limited)的大股東是新加坡的殷實商人,本身非金融背景,看到國泰世華銀經營越南有成,找上國泰世華銀談合作。

李偉正說,國泰原本想自己申設分行,但是一直沒獲得柬埔寨央行批准。SBC目前有16個網點(1總行、5分行、10簡易分行),平台完整,與國泰有相同理念,因而決定以合資取代自設據點。

國泰世華銀目前在越南有37個網點,世越銀行去年稅前純益2,700萬美元,創史上新高,另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各有1個分行,泰國與菲律賓各有1個辦事處。若加計SBC投資案,國泰世華銀在東南亞將有55個營業據點,高居國銀通路第1大。

金管會銀行局官員指出,柬埔寨有兩家台資銀行設立分行,包括一銀與兆豐,其中,開業逾15年的一銀金邊分行績效亮麗,去年稅前純益1.7億美元。兆豐銀金邊分行成立將滿5年,績效也不錯;另外,金管會後來也分別核准國泰世華、合庫與彰銀到柬埔寨申設分行。

我們的看法:

第一、國泰集團在大陸布局落後富邦,但在東南亞卻遙遙領先。

第二、國泰世華的越南分行是所有台商銀行最強的一家,當初也是透過M&A方式。

第三、台資銀行的確需要分散對中國市場的依賴,東南亞絕對是更好的目標。

第四、柬埔寨新興市場有很大的潛力,國泰世華作為領導的金融機構,率先布局,而且是透過併購方式,非常值得肯定。

第五、一銀金邊分行賺了1.5億美元,但國泰世華在越南只有2,700萬美元,怎麼相差如此之多? 也許這正是柬埔寨有潛力之處。

PayEasy
台新銀行14日董事會通過以每股20元、合計約3.91億元出售45%康迅數位整合(PayEasy)股權給新光三越百貨與3名自然人,處分利益2.88億元。台新金財務長林維俊表示,這是為了符合金控法規定,不得不忍痛為之的決策;台新銀董事會昨也授權董事長吳東亮,可繼續尋找適當投資人進行第二波股權出售以符合規定。

PayEasy2000年成立,旨在幫台新銀行從事信用卡紅利積點酬賓計畫,屬於財政部金融局所認定的金融相關事業,第1大股東為台新銀、持股65.36%,第2大股東為PChome,持股12%多。

PayEasy成立第2年因網路泡沫化、市況改變,逐漸轉型成電子商務網站;近年主打女性購物,半年前和保養品達人牛爾拆夥前相當賺錢。

3年前金控法修法,明訂金控公司對非金融事業的投資,持股比重不能超過15%;台新銀本次出售45%股權後,至少還需賣出5.36%才算合規。

林維俊表示,PayEasy近期內交割後將舉行股東會改選董監,因新光三越在本次交易中取得40%股權、躍升第1大法人股東。林維俊並表示,新光三越為實體通路,若能擁有虛擬通路,將可發揮交叉互補作用,這也是新光三越投資PayEasy的主要考量。

另外,中國銀聯總裁許羅德昨也率領中國銀聯參訪團至台新銀業務拜訪。該行第1筆銀聯卡在線支付交易就是在PayEasy網站上購買NBA球星林書豪專屬授權的簽名球。台新金個金執行長尚瑞強表示,台新目前是台灣與中國銀聯合作業務種類最多的銀行,雙方將持續洽談新合作模式。

台新銀看好銀聯卡消費,除與PayEasy網站合作外,也與其他知名旅行社、飯店、餐廳、網路商家及業者合作,相信無遠弗屆的網路力量,可為陸客及台商提供更便利的服務。

我們的看法:

第一、電子商務漸漸成為主流,下一波是實體業者挾帶龐大的資源進軍網路。

第二、台灣電子商務遠落後中國大陸,需要急起直追。

第三、中國大陸電子商務也在進行大洗牌,easy money 的時代已經過去,融不到資,京東商城和凡客誠品經營得都相當辛苦。

第四、第三方支付將徹底改變消費者習慣,「支付寶」已經成為另類的非銀行金融機構。

第五、紅利集點卡未來會匯流 (Convergence),電信、零售、銀行的紅利集點會整合在一起,創造「電子錢包」的新應用。

SAAB
瑞典汽車製造商薩博汽車收購大戲上演1年多,終於落幕。SAAB宣布,該公司主要資產將被一家中日合資企業-瑞典國家電動汽車公司(National Electric Vehicle SwedenNEVS)收購,2014年將生產電動汽車,主打中國大陸市場。
 
2010年,通用汽車(GM)把SAAB出售給荷蘭世爵汽車(Spyker),之後SAAB在去年12月宣佈破產,多家中資公司角逐收購,最終花落NEVS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瑞典國家電動汽車公司與薩博在13日已簽訂了收購協議。協議規定,瑞典國家電動汽車公司將收購薩博汽車公司、薩博汽車工具公司和薩博汽車動力係統公司3家公司的主要資產,並將組成新的合資企業。
 
協議內容包括了薩博在瑞典Trollhttan的薩博汽車破產資產的所有流通股股份;至於美國通用公司所擁有的薩博汽車零部件公司,則未隨著薩博資產一起出售。聲明中並未透露具體交易金額。
 
NEVS為一家由日本、瑞典及大陸股東共同設立的國際企業。包括總部設在香港的可替代能源集團國家現代能源控股公司(National Modern Energy Holdings)和日本投資公司Sun Investment都是NEVS的大股東。
 
NEVS的目標是成為全球領先的電動汽車製造商,未來將在瑞典Trollhttan建立一座新的汽車製造工廠,工廠並全力研發和製造電動汽車。而NEVS收購SAAB後,將大量招納人才以盡快啟動電動車型的研發計劃。相關研發計劃最終將由瑞典、日本和大陸的工程師合作完成。
 
NEVS計畫未來薩博推出的電動汽車,將利用日本的電動汽車技術,加上薩博9-3原有的基礎車型進行改造,新款的薩博電動汽車預計在2014年初推出,並以大陸市場為主。
 
NEVS主要股東、國家現代能源的創立者兼CEO、瑞籍華人蔣大龍(Johan Kai Jiang)表示,大陸官方投入巨資推進電動汽車市場的發展,預期未來大陸的高級電動車市場需求將大增,因此決定主攻大陸市場。

我們的看法:

第一、SAAB賣了一年多,終於賣出去了,很不容易。

第二、中國大陸民營企業買家如龐大和青年學到,光靠錢是沒有用的,這是政治力的角逐。

第三、NEVS是日本和大陸股東共同設立的企業,台灣人和日本人合作雖然有先天優異條件,但並不是所有日本企業都須透過台灣來和大陸企業合作,中日直接合資也會越來越多。

第四、電動車是對的方向,但問題NEVS現有股東都缺乏相關技術,這個組合雖然政治正確,但商業經濟上卻不一定正確。

國巨
國巨(2327)昨舉行股東會,股利政策成焦點,包括小股東及投保中心代表均要求發放股利,不過董事長陳泰銘則表示,景氣狀況不明,且公司未來2年還有約2.3億美元(68.8億元台幣)海外可轉債要償還,最後經投票表決仍決定不發股利。

蘇姓股東表示,去年國巨獲利表現與同業相比還不錯,而員工為公司創造這樣的成績,應多發點紅利,建議將董監酬勞減半,轉發給員工。

話鋒一轉,蘇姓股東表示,公司賺錢就要照顧股東,要怎麼照顧股東?就是發股利,建議發0.2元現金股息;且2010年每股純益1.89元,去年0.76元,連2年獲利卻不發股利說不過去。

李姓股東表示,只有虧損的公司,因為發不出股利,現金殖利率才會是0,因此建議連同2010年的獲利,共計發1元股利,現金、股票各0.5元;國巨股價疲弱,只要通過配發股利,相信對股價會有幫助。投保中心代表表示,主張要發股利,因股東是出資者,董監事的工作是要為公司創造獲利,對於股東及董監事應平等對待。

陳泰銘回應表示,從公司決定不發股利到現在,公司股價走勢與大盤相比,跌幅相對輕微,顯示市場已經認同。他也指出:「未來景氣不明朗,短期1季狀況或許可看到,但要看到半年或1年就很難。」不發是基於公司經營策略,但還是感謝股東們的建議。 

對於陳泰銘的回應,李姓股東並不接受,他認為,投資都有風險,去年股利是股東應得的,董事長以未來還有挑戰來回應,不能讓人接受,因為未來的風險應該由未來的股東承擔。

至於去年告吹的收購案,李姓股東表示,去年政府駁回的理由無法讓人接受,現在只要每股15.1元,他就願意賣。對此陳泰銘表示,收購案是滿可惜、也滿遺憾的,遺憾的是依法進行的案子,遭主管機關以不符社會觀瞻的理由駁回。

陳泰銘也直言,現在事後檢討,主管機關值得再想想,因價格是由股東及市場決定,當初媒體說股價太低,現在願意15.1元就賣,不過從目前環境來看,要重新收購的機會應該很難了。

我們的看法:

第一、KKR去年併購國巨被主管機關以不符社會觀瞻理由駁回,現在看來大家都很後悔。

第二、景氣這麼差,企業一定要走上產業整合。國巨陳泰銘董事長當初說下市的目的是為了進行海外併購,大家都不相信他,希望股東現在能夠了解到當初陳董事長的苦衷。

第三、一筆交易,不管立意如何良好,溝通是很重要的,國巨當初私有化失敗的關鍵之一是缺乏溝通。我們從證所稅事件來看,演變至今,部長下台,關鍵也是缺乏和社會大眾及立法委員較良好的溝通,非常可惜。

第四、台灣的小股東應該了解,唯有支持公司進行「根本性」的變革,才會有長遠的發展,公司業績如果不好,自然不可能有好的股利。同理,對國家和政府的支持亦然。

融資台商
大陸國台辦主任王毅17日在第4屆海峽論壇上宣布8項惠台利多,將對台資企業在未來34年內再提供人民幣6,000億元(約新台幣2.88兆元)的貸款。他表示,「我們將開放進口台灣生產的大米、增加赴台旅遊的大陸組團社並擴大個人遊(自由行)範圍。」8大利多政策包括,台胞在大陸就業、便利台胞來往大陸以及促進兩岸教育、科技合作,增設兩岸交流基地等方面。台商普遍有「融資難」的問題,王毅說,大陸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及國家開發銀行,將對台資企業再提供6,000億元人民幣的貸款額度。

近年大陸銀行提供給台資企業的周轉融資達人民幣1兆多元,加上6,000億元,台商的融資困難將能得到很大的緩解。王毅也說,620日起,新增南寧、無錫兩個城市讓台灣民眾可以辦理台胞證落地簽,今年內還會加入吉林長春;台胞證簽注最長期限,從725日開始,由1年延長到2年,台灣民眾進出大陸將更便利。

此外,大陸進一步放寬台灣學生、居民可與大陸居民同等條件到大陸企業就業,到大陸事業單位就業也將新增試點天津、上海、浙江、湖北4省市。王毅並說,今年目標是推動陸客來台旅遊達到180萬人次。

我們的看法:

第一、6,000億人民幣貸款不是小數目,之前國家開發銀行政策給予台商貸款額度只有人民幣300億元。

第二、光貸款是不夠的,台商應該和大陸企業進行策略聯盟,尋求有意義的深度合作。

第三、大陸銀行隨便向台灣方撒錢很容易造成虧損,需要許多中間金融機構的環節配合,才能有效落實。

PAG / 陽明
陽明海運17日宣布與美國貨櫃碼頭公司(Ports America Group;簡稱PAG)達成協議,由其子公司Ports America International Holdings Cooperatief, U.A.取得陽明旗下高明貨櫃碼頭公司10%股權,每股售價約19.68元,處分利益約6.76億元,這是首宗外資投資台灣碼頭的案件。
     
高明還有三成股權正在與日本、新加坡與陸籍船公司洽談釋股條件,總處分利益將超過新台幣27億元。  高明是陽明為配合高雄港洲際貨櫃碼頭(第六貨櫃中心)一期BOT計畫所成立的特許公司,去年15日開幕,早在開幕之前就有多國航商與碼頭公司表達投資意願,但因BOT條件必須完工啟用後才能開放其他企業入股,另銀行團也限制陽明至少要持股六成,因此遲至今日才有第一家公司入股。
     
陽明六櫃是高效率自動化裝卸服務及環保綠能的碼頭,首年營運就達到108萬箱(20呎)裝卸量,營運首年即獲利1.95億元的佳績,也讓陽明擁有更佳釋股條件;高明配合釋股已在日前完成增資,資本額從41億元提高到68億元,這次賣給美國貨櫃碼頭公司6,800萬股,每單位價格0.66美元,約新台幣19.68元;總金額4,500萬美元(約新台幣13.42億元)處分利益2267.8萬美元(約新台幣6.76億元)。
     
PAG是全美最大的獨立碼頭經營業者及貨櫃裝卸公司,擁有專業且長久的碼頭經營經驗,經營據點分布全美42個港口及80處碼頭,年操作貨櫃量約1,270萬箱,陽明六櫃是該公司第一個海外投資的碼頭。   PAG與陽明合作關係密切,除與陽明公司合資經營美國洛杉磯West Basin Container Terminal外,也承作陽明公司於美國塔可瑪的自有碼頭及其他使用碼頭裝卸作業。
     
據了解,中國遠洋、中國海運與招商局等3家陸籍公司,也準備合設1家公司投資陽明六櫃,中國遠洋原本希望自己一家就能拿高明兩成以上股份,但因僧多粥少,只好退求其次,另因子公司對外投資必須擁有兩成以上股份才能納入合併報表,因此3家陸籍公司規劃合設1家公司,每家可以擁有這家公司三成三股份。

我們的看法:

第一、本案非常難得,台灣的基礎設施很久沒有外人投資,特別是知名美國的企業。

第二、高雄港還是有一定程度的戰略地位,否則不會有那麼多船公司表示有興趣入股。

第三、台灣要儘快將所有碼頭公司化,才能便利國際戰略投資人的引進。

第四、大陸中遠、中國海運和招商成立新公司入股陽明是一大利多,陽明就算給每家10%還有剩下60%,但是可以增加流量,成為真正的樞紐 (Hub)

港交所
儘管是首次嘗試國際併購,香港交易所卻打敗幾乎屢戰屢勝的美國洲際交易所(ICE),將以近14億英鎊的現金天價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LME)!而天價併購案的背後,則是中國大陸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強力政策支持。
     
港交所15日宣布,同意以13.88億英鎊收購LME,對LME估價為每股107.6英鎊,是LME週五的收盤價41.92英鎊的2.5倍,更是LME去年7月宣布出售意願時4.925英鎊的21.8倍;而若以LME去年的768萬英鎊稅後淨利計算,該筆收購的本益比高達180倍。
     
港交所表示,收購將以現金支付,其中11億英鎊,相當收購價的近8成資金,將透過新的銀行融資,包括來自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德意志銀行、匯豐控股亞洲子公司與瑞士銀行的短期與長期貸款。其中,大陸政策性銀行國開行提供的貸款年期為10年,而據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國開行提供的利率與年期皆有非常具吸引力的優惠
     
李小加表示,大陸金屬消費佔全球總消費的4成,但大陸卻沒有避險機制,因此,港交所收購LME可以幫助大陸透過期貨規避金屬價格波動的風險;同時,大陸加速資本帳開放,將為港交所創造獲利。LME最終選中港交所,而非ICE,也是看中龐大的大陸市場。
     
大陸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有3段式設計,首先是推動人民幣成為貿易計價貨幣;接著要推動人民幣成為商品交易計價貨幣;最後是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由此觀察,港交所收購LME後,掌控了期貨市場的半壁江山,將大大增加商品用人民幣計價的機會,對人民幣國際化發揮極大助益。   此外,港交所還將在大陸設立金屬交割倉庫,拓展大陸市場,為LME引進亞洲新會員。

我們的看法:

第一、香港IPO已經下滑,大項目該上市的都上市了,今年IPO數目急降,好幾筆大案子又因市場關係未能及時推出,IPO總額下跌到全球第七。

第二、國家開發銀行給的貸款長達10年,條件優厚,基本上是國家在背後支持,李小加只是貫徹中央意志。

第三、大陸金屬消費已躍居全球領導者,買下LME符合長期戰略需要。

第四、香港股市太單一化,只有股票,衍生產品落後新加坡、台灣和韓國,收購LME可以彌補這個不足。

第五、付的價格是天價,最早講的是10億美元,現在變成原來的一倍,但是戰略意義非凡,也顧不了那麼多了。

第六、重點是港交所也是LME最屬意的對象,所以談不上搶親。人民幣國際化是大潮流,全世界都在向中國靠攏,全球需要更多的人民幣計價金融商品,港交所收購LME有助於這個目的的達成。

兩岸投保
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兩岸投資保障協議》,終將訂於629日在台北舉行的第八次江陳會議中正式簽署。這可以說是2010629日兩會在重慶舉行第五次江陳會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以來,兩岸關係發展又一個重要的基石。

政府部門有個「緊事慢做」的慣性,對於人民殷殷期盼,總是用異乎常情的謹慎態度,一再研擬、觀望。公務人員不敢開創,害怕犯錯的心態舉世皆然,但是像台灣這樣,從總統、行政院長、立法院長到部會首長,一律抱持不做不錯的拖字心法,卻是舉世罕見。

好不容易熬到江陳八會,終於盼到兩岸投保協定的利多來沖喜,這是馬政府擺脫泥淖的重要機會,千萬要打鐵趁熱,用兩岸互動的增溫來重新提振民心士氣。與表面的觀光旅遊相比較,投保協定帶動產業的長期發展、創造實質就業,更帶來商業、運輸、地產乃至基礎研究發展的全面機會,大家都期待投保協定的簽訂,能夠帶動台灣投資的增長,進而為台灣人民創造最大的長期利益。  

但是,我們必須提醒執政當局,投保協定的簽訂只是奠基,一棟大樓空有基石,無法成其大,如何創造真正的投資誘因,才是關鍵。經濟部雖然曾經三次放寬陸資來台投資相關規定,表面上宣稱「97%產業項目已經開放」,但迄今繳出的卻是一張空白成績單。這種表面放寬、實際仍然緊縮的政策,比不開放還糟糕,特別令人沮喪。  

馬政府應該擺脫緊事慢辦、表面塗抹的心態,在簽署投保協定的同時,責成相關單位完成後續的配套工作。在台商保護方面,要具體落實投保協定的規定,確保台商的權益不會遭到地方政府或特權份子私吞。在陸資來台投資方面,《兩岸關係條例》有多處需要配合修正,行政命令層級的《大陸人士在台工作與居留須知》更需要調整。這些,都要擺脫「緊事慢辦」的心態,真正確實去完成配套。  

政府主管單位對於大陸來台投資,設立了多如牛毛的條條框框,例如《大陸人士在台工作與居留須知》,規定來台大陸人士有「專業人士、商務人士、跨國企業調動」的身分區別,不同身分有不同的居留規定,而且台方的邀請者有資本額的限制、受邀的對象也有門檻極高的資本額限制,不同的資本額還有不同的居留規定。這根本是充滿敵意、獨步全球的嚴苛制度。其中資本額的門檻,在國外係用在限制性產業的投資申請,到台灣竟然成了對人身與行動自由的限制,顯示政府對於大陸企業與商業人士,其實還處於歧視性的敵視階段。  

我們呼籲執政當局實事實做,在奠定兩岸投資的基石之後,儘速全面檢討並且修正相關的配套,真正為台灣創造新的投資項目,同時確實保障台商在大陸的權益。好不容易燒起的灶,絕對不能再冷掉了!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兩岸投保協議是兩岸眾多法律文件中的一項,卻是最關鍵的。

第二、大陸企業赴台投資預期將大幅增加,值得期待。

第三、台灣政府要加速落實各項相關規定的開放。

第四、台灣宣布陸資來台產業項目名單共有270個產業,但到現在為止寥寥可數,證明完全沒有效果,實在應該換個方式。兩岸投保協議是台灣最後的希望,政府要有完整的配套措施,本協會也將同時配合出版「投資台灣」專書,全書共有500多頁,共57章,勢將成為大陸同胞投資台灣之經典參考巨著,敬請大家多多支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