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2日 星期一

巴林 / 喬治傑生 ,大陸投資移民 ,企鵝 / 藍燈 ,茂迪 / 新日光 ,大陸IC設計 ,萬科 / 台灣市場 ,陸資 / 電信開放, 陸資赴台 /基礎設施


巴林 / 喬治傑生 ,大陸投資移民 ,企鵝 / 藍燈 ,茂迪 / 新日光 ,大陸IC設計 ,萬科 / 台灣市場 ,陸資 / 電信開放, 陸資赴台 /基礎設施

巴林 / 喬治傑生
巴林投資集團Investcorp周一宣布以1.4億美元的價格,併購丹麥精品品牌喬治傑生(Georg Jensen),並發下豪語要拓展亞洲版圖,將喬治傑生打造為全球性知名品牌。
    
為展現推動品牌決心,Investcorp還邀到知名品牌Nautica創辦人朱欽麒(David Chu)出任創意長兼董事會共同董事長。另外,曾任DeBeers、卡地亞及Dunhill執行長的萊馬里(Guy Leymarie),將加入喬治傑生董事會。
     
Investcorp是從另家私募股權公司Axcel Capital Partners手中買下這個丹麥品牌,預計2周內完成交易。
     
以北歐風格高級銀器、珠寶與手錶享有盛名的喬治傑生,去年在全球已有94家分店,版圖已遍及澳洲、日本與香港等國,員工總數約為1,200人,營收約達1.6億美元。   Investcorp計畫將喬治傑生未來主要目標放在亞洲奢侈品市場,尤其是中國大陸。
     
雖然分區來看目前大陸市場每年營收僅100萬美元,規模還遠遠不及丹麥本土市場的5千萬美元。   Investcorp歐洲私募股權事業負責人班戈森(Hazem Ben-Gacem)指出,喬治傑生的簡潔優雅設計,很能吸引品味時尚的年輕亞洲消費者。另考量到亞洲市場對黃金的偏好,也可能會推出新的系列來迎合這股需求。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精品品牌一直深受私募股權的喜愛,價格居高不下。

第二、中東石油國家對於精品需求很強,也一直有意願投資。今年另一個例子是范倫鐵諾賣給卡達主權基金。

第三、由於中國大陸強大的購買力,全球精品品牌非常願意賣給中國買家。

第四、不只是頂級精品,中間較平價的精品也有很多中國廠商願意購買,比如說二年前上海復星集團投資了希臘女性裝飾精品FolliFollie 20%的股權,並將其引進中國大陸。

第五、台灣過去對於精品只是代理,未來勢必將大中華行銷權拱手讓給財大氣粗的中方買家。

大陸投資移民
不景氣加上少子化,經濟部主動建議政府開放大陸人士以投資移民,申請在台永久居留。經濟部投審會建議,大陸人士移民投資門檻應高於外國人,至少在新台幣1,500萬元以上。  

據工商時報6日報導,立委丁守中5日在立院經濟委員會提出質詢表示,國際間都有投資移民,包括中國大陸、香港、新加坡,而兩岸之間投資失衡,是否考慮開放大陸人來台投資移民?  

經濟部長施顏祥表示,內部確有研議建議開放陸資申請永久居留權,並已提案予移民法主管機關內政部,必須等待內政部的規劃。  投審會表示,由於在審查陸資來台的投資申請案件中,約有5成是自然人來台投資,投資金額大約在20~30萬美元間,多數為批發零售的小本生意。先前評估過,一旦政府開放陸籍投資人申請永久居留權,勢必對於陸資產生誘因,所以在67月間主動建議內政部研議開放。  

根據現行外國人停留居留以及永久居留辦法,3個要件擇一符合就可以申請,包括:一、投資金額為新台幣1,500萬元,並創造5個就業機會滿3年。第二、投資政府公債新台幣3千萬元以上滿3年。第三、投資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基於特定目的,所規劃的投資方案。  

經濟部私下探詢陸委會與內政部的意見,兩部會均採取開放態度,經濟部認為,兩部會沒有在第一時間表示反對,就有機會談下去。不過內政部傾向訂定比外國人更高的門檻,因此屆時投資金額門檻會比1,500萬元更高,或創造更多工作機會。  經濟部認為,大陸人申請永久居留的原因,也可以新增「其他經濟貢獻」項目,舉例來說,像是在台灣設立採購專責單位等。  

雖然開放陸籍投資人申請永久居留,有助活絡經濟、增加工作機會,但從政治層面考慮,大陸配偶只要在台灣住滿6年,就可以申請身分證,也就是比照本國人擁有投票權以及考公職權利,一旦開放陸資申請永久居留權,假設待滿6年,是否也可以轉換身分?內政部必須進一步探討,並研議配套措施。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一個很創新的想法,大陸富豪均想海外移民,台灣對於他們而言,由於沒有語言障礙,再加上居住環境合適,非常有吸引力。

第二、台灣正在計劃發展離岸人民幣中心,並且希望拓展人民幣財富管理業務,建立以台灣為主的理財平台。大陸有錢人基於政治不安全感,有強烈的企圖心將財產移到海外,台灣的財富管理業務,特別是對於新興的富人,在服務和產品面均有獨到創新之處,若能開放大陸投資移民,對於資金的引進絕對有正面幫助。

第三、新加坡是亞洲爭取移民最積極的國家。但由於新加坡是英語系國家,對於大陸投資移民來說台灣顯然更具吸引力。

第四、台灣應該學習美國的投資移民政策,將投資移民和政策鼓勵的新興產業相結合起來,美國的EB-5 program就是這麼設計。美國投資移民鼓勵投資綠能、有機農業還有觀光酒店等項目,前提是一定要能夠創造工作機會。大陸人士為了拿美國綠卡,每個五十萬美元門檻起跳的投資移民,人人爭先恐後,一下子額度就滿了。台灣內政部應該好好研究大陸投資移民相關配套措施。

企鵝 / 藍燈
英國培生集團(Pearson29日表示,已同意讓旗下的企鵝出版社(Penguin)與德國博德曼集團(Bertelsmann)的藍燈書屋(Random House)合併,將組成全球最大的圖書出版公司,以因應電子書與亞馬遜、Google和蘋果等網路零售商興起帶來的挑戰。

根據兩大媒體集團的聲明,企鵝和藍燈書屋將新組合資企業,取名「企鵝藍燈書屋」(Penguin Random House),由博德曼持股53%,培生持有另外47%。如果主管當局核准,合併交易將在明年下半年完成。

聲明指出:「這將結合全球兩大英語出版社,兩者的長處和優勢具高度互補性。藍燈在美國和英國是領先的英語出版商,而企鵝是全球最知名出版品牌,在快速成長的開發中市場可見度高。」

博德曼和培生將分別提名5位和4位董事,組成新公司的董事會。董事長由企鵝現任執行長麥金森(John Makinson)出任,執行長一職則由藍燈書屋執行長杜樂盟(Markus Dohle)擔任。
合資企業排除博德曼在德國的大眾出版業務,培生則保留在全球教育市場持續使用企鵝品牌的權利。該交易另有插曲:知情人士透露,在培生和博德曼證實進入合併討論的幾天後,媒體大亨梅鐸(Rupert Murdoch)的新聞集團(News Corp.)也表達收購企鵝的興趣,且正準備出價。周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報導,新聞集團評估企鵝約值10億英鎊(16億美元)。

但數位隸屬企鵝的作家警告,梅鐸收購將破壞企鵝聲譽。博德曼執行長拉貝(Thomas Rabe)也加緊腳步以確保合併計畫不致夭折;他自今年1月上台以來一直在找尋併購目標,以降低公司對歐洲市場的倚賴,並拓展數位業務版圖。

我們的看法:

第一、亞馬遜已經徹底改變全球書店生態,未來數位出版勢將取代傳統出版印刷。

第二、美國著名的新聞周刊將於今年年底停刊,未來只有數位版,也是很好的例子,其實他們早該如此做。

第三、英國著名的金融時報 (Financial Times) 傳統媒體業務成長萎縮,但是數位媒體訂閱卻逆勢成長。

第四、iPadAmazon Kindle的崛起讓電子書的閱讀比起過去方便很多,加速數位媒體的成長。

第五、台灣的文化出版事業在大中華地區有特色及優良的傳統,但是假如未來不積極規劃轉型,遲早會遭到淘汰,現在正是開始整合的時機。

第六、文建會推廣文化產業,成立很多文化基金,都找不到投資標的,或是不敢投資。為什麼? 因為方向錯了,只有都在看新創事業,沒有想到傳統媒體的整合或者是轉型。傳統媒體有資源,只要適度整合,重新定位,跨入數位媒體輕而易舉,美國的邦諾書店就是一例,另外一家書店Borders因為沒有及時轉型現在已經破產。

茂迪 / 新日光
業界傳出,太陽能電池廠茂迪、新日光高層近期頻頻接觸,評估由茂迪合併新日光,醞釀台灣太陽能電池業首宗合併案。整合後,總產能直逼3GW30億瓦),躍居全球前三大廠,並將台灣太陽能電池業由「小聯盟」推向「大聯盟」。

截至第3季,茂迪和新日光難逃虧損,但都處於現金流入。茂迪9月底約當現金達103億元,負債比52%;新日光約當現金為44.53億元,負債比僅41%。相較於大陸同業財務吃緊,茂迪若與新日光整合,手握近150億元現金,充裕的銀彈將是突圍最大後盾。

不過,茂迪、新日光發言系統4日均否認兩家公司將合併,僅強調「業界整合是必然趨勢」。消息來源指出,茂迪與新日光管理階層均出自台積電體系,兩家公司文化類似,加上各自握有產能與技術資源,一旦整併,有助提升國際競爭力。目前得知消息是,雙方高層贊同整合,但新公司由誰出面主導、要透過換股或是現金收購等合併細節,尚無具體方案。

據了解,茂迪最大股東台積電有意處分茂迪持股,茂迪決策團隊因此開始思索下一步方向,茂迪總經理張秉衡與新日光董事長林坤禧均出身台積電,兩家公司在文化與經營理念師出同門,很快「情投意合」,雙方高層密集討論可能的整併方向。

事實上,茂迪與新日光對外均強調,「不排斥整併」。張秉衡曾表示,這波太陽能產業低潮,業者未來不太可能再靠自有資金擴大規模,整併潮一觸即發,過去單一公司垂直整合的趨勢,將轉為合作結盟,茂迪不排斥任何可能的合作機會,同時積極強化良率提升與精實管理。

茂迪目前年產能為15億瓦(1.5GW),今年底將再擴增至1.6GW,居全球第6位,市占率約4%;新日光目前年產能1.3GW,居全球第8位,市占率約3%。一旦合併,單一公司總產能將直逼3GW、市占率7%,成為全球前3大廠,僅次於美國第一太陽能公司與大陸晶澳太陽能。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太陽能產業遭遇寒冬,美、歐、中大廠紛紛倒閉,現在不整合,更待何時?

第二、對於台灣太陽能業者有這種認知,主動抱團取暖,我們給予高度肯定。

第三、茂迪和新日光管理階層皆來自台積電體系,應該更有助於整併。

第四、茂迪之前被台積電收購,但不久前又被台積電放棄,不再做為長期策略投資,當然要自求多福。

第五、台灣業者水平整合只是第一步,將來更應該和歐美業者合縱連橫。

第六、茂迪和新日光合併後,躍居全球第三大廠,是一個理想的位置,進可攻退可守,就如同晶電在LED,聯想科/晨星在IC設計產業的地位。

第七、政府應該支持業者成立的資源整合平台,過去DRAM產業政府想扮演主導角色,結果失敗了。現在是業者自己聯盟,政府如果有心,總應該給予實際的支持。

第八、除了水平整合,上下游垂直整合也是可以考慮的方向,從上游ingot,中游module到下游系統和電廠,都可以涉足。總而言之,透過跨地域、跨領域的整合,台灣的太陽能產業才有生路。

大陸IC設計
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示警,台灣與大陸的IC設計業差距正在快速縮小,預估最快2015年時大陸IC設計業規模將追上台灣。

IEK分析,全球IC設計業發展重點主要是以台灣、美國為主,但近年來大陸在政府政策大力扶持下,大陸IC設計業者已快速崛起,全球IC設計業版圖已形成三足鼎立的競爭格局。目前以競爭力排名依序是,美國、台灣、大陸,但若以成長速度來看,大陸居冠。

針對台灣、大陸、美國IC設計整體產業競爭力落差進行比較,IEK最新數據顯示,台灣與美國差距仍大,但已有持穩現象;值得注意的是,台灣與大陸差距正在快速縮小,最快在2015年大陸將超越台灣。

IEK產業分析師蔡金坤表示,從政策、經營、生產要素、技術、市場等五大構面比較IC設計業的競爭力,可以看出大陸擁有龐大本土市場優勢,以及政府政策對IC設計業支援,如果大陸政府為了達到2015年晶片自給率30%的階段性目標,來自政策的支援將只增不減。相較之下,台灣政策構面雖勝美國,在生產、技術、經營構面勝大陸,但各構面分數均只是介於中間。

依據大陸在2010年後至今,共計已公布的9個扶植IC設計業的產業政策來看,蔡金坤指出,政策所提供的力度、大陸真的是全球第1。從市場驅動力來看,大陸半導體市場規模在2000年需求開始增溫,在2005年超越美國、在2010年超越美國和日本的總和,預估在2015年將接近美國的3倍大。

大陸IC設計業將在「政策」搭配「市場」帶動「技術」的戰略下,積極朝向2015年產值超越台灣、2020年至少1IC設計公司進入全球前十大的目標邁進。蔡金坤表示,大陸IC設計業正快速發展,且產業本質正由「量變」轉向「質變」,未來對台灣的潛在威脅不容小覷。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IC設計產業一直是台灣引以自豪的,但現在大陸已經追上來了。

第二、聯發科和晨星的合併說明產業的大變化,現在看起來,至少這是正確的抉擇,否則更難以面對競爭。

第三、大陸科技產業從上游到下游都在快速發展,逐漸形成產業鏈。TFT-LCD面板是另一個例子,現在本土廠商華星已對台灣業者形成潛在威脅。

第四、這篇報告是由台灣工研院發表,所以更具有參考性。

第五、台灣業者應積極學習大聯大在IC通路的產業控股公司模式,加強產業整併,並且同時進行和歐美及大陸業者的策略聯盟。

第六、台灣資本市場要能夠維持基本的量能,有一定的市值,才能發揮產業整併的功能。

萬科 / 台灣市場
大陸最大房地產開發商萬科對台灣市場的態度由冷轉熱。萬科集團副總裁毛大慶7日接受專訪時表示,萬科正對台灣市場高度關注,雖然目前還沒有明確目標,但會持續研究合適的項目。

毛大慶並指出,大陸正在進行「人類史上最大的造城運動」,新一屆政府將持續打造中小城鎮與城市群落,紓解都市人口壓力,預估2025年到2030年還需要2.6億套新增住宅。在此之前,萬科董事長王石來台時曾明確表示因為兩岸特殊性與難以避免的法規限制,所以不考慮投資台灣市場。

對此,毛大慶表示那是公司「前些時候的市場分析問題」,王石一直都對台灣很有興趣。他說,這幾年愈來愈多大陸開發商到台灣,「台灣對我們來說很重要」。「我認為大陸強行政的手段正慢慢向經濟調控過渡,現在還在過渡半路上,在接下幾年還會有更多的調整。」毛大慶說。

他認為,在市場調控過後,最大的變化就是從「賣方市場」變成「買方市場」。消費者的心態變成熟,房地產不再是投資品與投機品,而是回歸到剛性需求與居住品質。

除了大陸本地的機會,萬科也正積極邁向國際化,公司今年在香港開設公司,作為輻射亞洲的重要窗口,包括台灣。「台灣、香港與新加坡對萬科來說,是未來很好的發展補充。」毛大慶表示在台灣計畫還在研究。

我們的看法:

第一、在大陸眾多房地產公司中,萬科是極少數曾經明確表示不投資台灣市場的房地產公司。

第二、作為大陸最大的房地產公司,萬科有很大的影響力,所以這一次其副總裁的言論值得重視。

第三、另外一家萬通集團就正好相反,一直表示對台灣有極高的興趣,其總裁馮侖多次前來台灣,以立志成為「最了解台灣的大陸人」自許,而且萬通已經透過新加坡在台灣推出第一個房地產項目,向大陸富豪以及全球華人推銷,初步反應良好。

第四、萬科過去也表示不會在香港買殼上市,但這件事情去年也改變了,說明整個集團正在逐漸國際化。

第五、台灣應該深入了解並關切大陸業者對台灣房地產的興趣,這和大陸企業到台灣佈局是有高度相關的,不管是設立企業總部或參股台灣上市公司,不能也不應該將其視為短期對土地炒作的行為。

陸資 / 電信開放
中國聯通董事長常小兵9日指出,中國大陸3G智慧型手機用戶成長爆發,在滲透率剛過20%的情況下,代表未來市場商機巨大。因此,中國聯通對台灣很多品牌在手機及元器件上的採購,「明年只會比今年多」,他表示,請台灣製造商及消費者都放心,大陸電信業者會繼續和台灣廠商合作,彼此互惠互利。

常小兵與中國電信董事長王曉初並強調,台灣在服務貿易的第一類電信領域應該可以更開放,如果台灣有對外資開放的部分,對陸資也應可考慮開放,「畢竟開門才有生意做」。

常小兵昨日參加中共十八大開放的中國央企系統團組,接受記者訪問時作上述表示。他說,兩岸電信業者對3G都投入了很大的人力及財力,以中國聯通而言,今年110月戰略採購銷購的達到了3,300萬支手機,手機採購銷售已佔了W-CDMA系統的5成以上。他表示,目前整個中國大陸市場都是爆發式成長,對智慧型手機需求量很大,這對台灣很多廠商而言蘊藏著巨大商機。例如台灣知名品牌宏達電(hTC)而言,在大陸市場就賣得很好。

至於我方政府尚不開放第一類電信業,一同出席的中國電信董事長王曉初均表示,這領域台灣如果可以對外資開放,應該就可以對大陸開放,不要總是對大陸限制如此嚴格。

我們的看法:

第一、電信開放從2009年就是議題,當年中國移動要入股遠傳電信遲遲未能過關。

第二、手機和電信非常相關,如果台灣政府開放陸資投資電信公司,對於台灣手機進入中國電信市場會有正面的幫助。

第三、全世界的電信公司決不會來台灣投資因為市場太小,只有陸資最可能。不開放陸資,就等於沒有外資來台投資電信事業。

第四、兩岸的電信公司甚至可以考慮交互參股,加強彼此之間的關係,大陸的市場遠比台灣大得多,台灣對大陸開放可以換回更多的長期戰略利益。

第五、大陸電信公司董事長在十八大期間呼籲台灣政府開放電信市場,有一定的戰略意義和政策高度,馬政府應該要有所作為。

陸資赴台 / 基礎設施
台灣正研議開放第四波陸資赴台該如何鬆綁,大陸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呼籲,希望台灣解放思想和政策,讓更多陸資赴台投資;大陸商務部長陳德銘也建議,讓陸資赴台參與基礎建設,避免台灣被邊緣化。
     
中共十八大10日舉行記者會,發改委主任張平在回答陸資赴台問題時認為,現在從大陸到台灣去投資的情況來看,「還是不盡如人意」。他強調,這並非陸企沒有意願到台灣投資,「而是希望台灣方面能夠在思想、政策方面都更解放一些」,允許大陸的資金、大陸的企業到台灣投資興業。
     
大陸商務部長陳德銘也幫陸資爭取擴大投資範圍。他說,陸資入台是基本權利,並未要求投資特定項目,但仍希望能參與基礎設施及科技研發等產業,目的是協助台灣提升競爭力及加強民生基礎建設,避免台灣被邊緣化。
     
陳德銘舉例,他多年前曾多次至台灣參訪,當年感覺台灣的基礎設施「好了不起」,但他強調,「現在感覺不是了,台灣的基礎設施有些已經落後,比如你們的捷運、機場和南方農業發展區的公路等等。」
     
這段話引來我交通部強烈反擊,交通部昨日晚間發布新聞稿,嚴厲反駁大陸商務部長陳德銘,交通部強調,台灣的捷運、高鐵都獲得極高的國際評價,來台陸客也頻頻讚佩,甚至有很多國家來台取經,學習台灣的捷運及高鐵的建設與營運經驗,這方面的經驗我們也願意與大陸分享。
     
張平認為,兩岸合作的領域相當寬廣,包括新興產業如OLED、電子資訊,還有機械製造和裝備製造,甚至一些農業技術都有很大的合作潛力;新能源、電動汽車等方面也都各有優勢,希望雙方能夠進一步加強磋商,按照互利共贏的原則,加強相互之間的投資。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商務部長陳德銘講得話相當中肯,台灣的交通建設,特別是機場在亞洲遙遙落後香港和新加坡,今年因為令人實在看不下去所以進行改建,雖然機場的整體名次有提高,但是在亞洲仍然是後段班。

第二、我們的政府官員胸襟不夠,禁不起批評。高鐵的運營固然有可取之處,但是機場捷運至今遲遲未能完成,許多工程嚴重滯後,只要看看所謂的「愛台十二大建設」即可略見問題所在。陳部長說「台灣的基礎設施有些已經落後」是真言,連台灣人都有相同感覺。

第三、台灣在硬件部分絕對不如大陸,不論是規模和建設速度,只能靠軟件管理提升來補強,但在這方面又不如香港和新加坡。近年有些東南亞國家如泰國和馬來西亞在機場建設上急起直追,值得台灣警惕。

第四、台灣另一個交通建設的大笑話是「桃園航空城」,在馬英九第一任內畫了一個大餅,卻什麼細節都未規劃,直到今年發現招商引資需要菜單,再重新將項目推出。陳部長雖然並未要求投資特資項目,但我們可以順著話將航空城推銷給大陸,而不是對其澆一頭冷水。

第五、這是大陸官員第一次明確表態有興趣投資台灣基礎設施,而且是在十八大時對外公開明確表態,值得台灣有關部門重視。雖有政治意味在,但至少說明大陸有可能參與台灣公共建設的投資,這和我原來的認知不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