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4日 星期五

名家觀點/規劃主權基金 不能短視近利

名家觀點/規劃主權基金 不能短視近利

2012.12.13-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黃齊元】


財政部長發起集合四大基金合合組「主權基金」的構想,中央銀行總裁也證實,發現了國外主權基金投資台股的跡象。台灣是否需要成立主權基金?要如何規範這種基金的投資方向?再度引發關注。
主權基金是政府主管的投資基金,以支持國家經濟政策和產業發展為主軸。全球對主權基金有不同的定義,但基本上,私募股權(private equity 的性質較多,以長期、策略性投資為主,雖然也有委外代操的部分,但並非以短期財務獲利為最主要目的,不同於共同基金或退休基金。
亞洲最成功的主權基金是新加坡政府投資基金(GIC)和淡馬錫(Temasek),前者投資公募股權較多,後者則以私募股權為主。GIC在金融海嘯時入股歐美金融機構,現持有花旗銀行3.9%UBS 6.5%;淡馬錫則在中國建設銀行上市前策略性入股,現持有7.4%股權。
中國大陸近年亦成立主權基金中國投資公司(CIC),到去年底規模已達4,820億美元,其中私募股權及長期策略性投資有31%,股票投資25%、債券21%、避險基金12%、剩下11%為現金。中投的平均投資期為10年,2007年至今平均年回報率為3.8%,這兩年大幅減少股票投資,並增加長期策略持股。
新加坡GIC近期更聯手CIC,在日本和巴西收購房地產,但由GIC做為主要資產管理者,等於是主權基金的主權基金,發揮倍數效果,令人讚嘆。
中東主權基金一直很活躍,如科威特、阿布達比和卡達。阿布達比主權基金甚至收購新加坡特許,成立全球第2大晶圓代工業者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
由此可見,全球主權基金有以下特色:(一)長期持有,不考慮短期流動性;(二)以國家利益為出發點,像中投即重金壓寶全球能源產業;(三)可承受較高風險;(四)持有股權比例不會太低;(五)委外代操比例不高。
和主權基金類似的是產業重建基金,亦為長期性的策略投資工具,專注於新興產業重整。代表者是日本產業革新機構(INCJ),2009年由政府出資920億日圓,19家民間企業出資100億日圓共同成立。去年INCJ促成日本3家中小尺寸面板事業整合,由其投資10億美元占70%股權,剩下30%3家公司各持有10%,成立Japan Display,目前已轉虧為盈。
今年日本汽車晶片大廠瑞薩發生財務危機,原先美國私募股權基金已計畫收購,但基於汽車業對日本經濟貢獻重大,且瑞薩擁有關鍵技術,落入外資手中可能帶來產品供應危機,故日本政府再次協調INCJ出手,收購瑞薩。
台灣若要籌組主權基金或產業重建基金,部分來源可來自四大基金及國發基金,但參考國外經驗,還是需要有外匯存底支應。央行雖然不反對成立主權基金,卻要求獨立於央行之外,即不贊成移撥外匯存底。
台灣經濟的問題,出自於產業結構,非短期財務性手段可解。面臨全球產業整合的趨勢,台灣政府一定要有策略性的投資工具,才能成功扮演引導者的角色,扭轉目前四大慘業的困境。
主權基金不能解決四大基金代操的問題,但其議題卻絕對值得深入研究。主管機關不宜互踢皮球,而應慎重檢討台灣設立主權基金或產業重建基金的可行性。
(作者是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