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4日 星期一

匯控 平安 台灣金融 同方 平板 上海自由貿易園區 冠捷 奇菱 台灣民間投資 凱雷 太平洋保險


匯控 / 平安
滙豐控股出售中國平安保險15.57%股權予泰國正大集團(台灣稱卜蜂)再添變數,外傳大陸國家開發銀行上個月對正大集團港幣440億元的貸款案喊卡。此樁總價727億元的交易案恐擱淺,令中國平安A股和H8日賣壓沉重。

經濟通報導,滙控去年12月公告指出,將悉數出售手中所有中國平安股權,由泰國首富謝國民旗下的正大集團接手;交易分兩期進行,滙控先向正大出售3.5%股權,作價港幣152 億元;剩下的575億元將由大陸保監會批准才能轉讓,並由國開行為正大提供融資。

陸媒指出,第一筆交易已於去年127日完成,但背後的金主並非正大集團,而是泰國前總理的家族公司,以及叱吒大陸證券市場的「明天系」肖建華,明天系擁有數家在A股上市的公司,是中國大陸知名的資本操作代表。不過前述消息已遭相關人士否認。

由於外傳此交易案有明天系等不明資金介入,因此國開行放貸立即喊停,國開行人士指出,該行正審核是否該提供正大集團貸款以收購平安保險股權事宜;且大陸國務院已派遣相關人員入駐平安集團,檢查該公司是否在首次公開發行(IPO)及交易中存在違規。

針對交易案進行情況,中國平安新聞發言人盛瑞生昨日回應指出,目前股權收購相關程序「正常進行中」,且無需要披露而未披露事項。正大接手中國平安股權存在不確定性,令中國平安昨日A股下跌3.73%、收在人民幣45.46 元;H股重挫4.01%,報港幣68.15元。分析指出,目前交易消息尚未明朗,但不論交易是否會延長或者另尋買家,對中國平安的利空都很有限。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對HSBC來說可說是當頭棒喝,原先資產處理的計劃泡湯了,一百億美元無法入帳。

第二、泰國正大集團沒有那麼多錢,雖然在中國長期耕耘,又不是金融產業,原先說要投資平安就讓人感覺很奇怪。寶成集團將華一銀行賣給富邦,正大卻跳進去買平安,道理上說不過去。

第三、肖建華三年前想和博智資本合作買南山,被台灣金管會封殺。如果真的如報紙所述也想介入平安保險,那他可以說在兩岸都踢到鐵板。

第四、這次買家沒有再找歐美投資者有些奇怪,或許大家在金融海嘯之後都相對保守了。平安畢竟是已上市公司,估值太高,假如是pre-IPO投資相信還是會有人有興趣,凱雷投資太平洋保險獲利超過40億美元,高盛也有投資平安和泰康保險。

第五、大陸主管機關如果想找好的戰略投資人,為何不把球做給台灣? 一百億美元不是小數目,但是台灣銀行也可以合組一個共同投資團(consortium),和平安結成聯盟。

 第六、外國人買中國資產,卻找大陸國家開發銀行來finance,大陸主管機關有意見,並不讓人意外。但相信理由不是因為金融風險太集中,而是政治的考量。

台灣金融
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昨天指出,台灣金融市場狹小,先天不足;監管強度過嚴,後天失調,台灣已變成「沒有價值」的「金融代工」市場。他說,歐美有錢人的資金也有機會往亞洲走,但台灣無力提供給這些有錢客戶更好的商品及報酬,搶不到商機,非常可惜。

李長庚出席天下經濟論壇,以「管理亞洲財富」為題發表演講。他說,據最新統計,全亞洲富豪數目已超越北美,但有錢人數目雖快速成長,台灣卻因為市場規模狹小,且金融監理強度偏高,讓台灣金融業從事資產管理「先天不足」,後天更是失調。他說,亞洲包括台灣在內,約四成有錢人是自己創業累積財富,約二成三有錢人則是繼承財富;但對幫中高資產族「經營財富」,他承認,台灣跟其他市場比「沒有更好的商品及報酬提供給有錢人」。

李長庚說,台灣一年約有三百多億美元資金往外流,絕大多數資產都是透過基金移轉,他形容金融業賣基金是在「做代工」,但比起台灣科技業,台灣金融業做這種代工卻沒價值。

李長庚說,台灣科技業代工會有高產值,因為銷售市場「是全世界」;但金融業賣基金,因為市場「只有台灣」,沒有科技業這麼大的產值,永遠只能賺最末端的代銷手續費獲利。

台灣金融業已淪為「微利產業」,自然無法給客戶更好的商品及報酬。李長庚說,他到大陸參訪,看到大陸中國人壽提供年金客戶的報酬率達百分之八點七,讓他「口水直流」,簡直歎為觀止。

他還指出,如果台灣金融商品報酬更好,每年外流的三百億美元資金,只要一年留二成下來,十年就可累積近二兆台幣資金,台灣的資產管理市場才會有更大價值。但在台灣這麼嚴謹的監管及微薄的獲利下,金融業還是有點小小成績,他說,可見台灣金融業也很努力。

我們的看法:

第一、總算有人出來點出台灣金融產業的問題,而且是由金控業龍頭國泰的總經理李長庚率先提出,非常讓人敬佩。

第二、台灣的金融業都在賣海外商品,為人作嫁,自己卻獲利微薄。

第三、台灣金融業管制太多,銀行無法設計出好的商品,滿足客戶需求。

第四、台灣的金融業版圖太小,沒有積極走出去,也無法配合客戶區域性投資銀行和財富管理的需求。

第五、台灣金融業過去未積極整併,家數太多,競爭激烈,造成行業整體微利化。

第六、台灣金融業的服務意識是最值得大陸學習的,大陸銀行應參股台灣銀行學習服務的know-how

第七、台灣金融業對大陸市場有興趣,但只看到「營業租賃」這塊市場,沒有更宏觀的策略思考,缺乏大格局。

第八、台灣銀行在大陸已逐漸從台商客戶轉向陸資客戶,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第九、台灣金融機構在大陸不能樣樣自己來,從零開始,選擇對的對象合資和策略聯盟是快速發展的關鍵。

同方 / 平板
在大陸教育、政府、軍工體系獨占優勢的電腦設備製造商同方股份,將斥資約14億元人民幣(下同),收購壹人壹本,正式進軍平板電腦產業。   同方公告指出,傳統個人電腦(PC)產業在移動網路的衝擊下,出貨量已開始逐年下降,也讓不少PC廠商紛紛轉型。同方表示,平板電腦是移動互聯網的重要載體,此次的收購將加快其在「終端+應用+服務」業鏈整合的速度,推動同方公司產業結構的優化,進一步提高其盈利能力。
     
同方公告指出,擬向壹人壹本股東以定向增發的形式,收購壹人壹本75.28%股份,每股增發價7.02元;其餘股份將用現金支付。同方將向不超過10名投資者定向增發股份來籌集這部分收購款項。   新浪財經報導,截至去年1231日,壹人壹本的資產帳面淨額為2.42億元,預估增值率為465.12%。
     
雙方經過協商,交易評估價格為13.68億元,最終收購價格還需要再經過協商確定,不過預計不會超過評估值的1.1倍。   過去幾年,同方股份已經在資訊產業行程上下游的產業鏈布局。在終端方面,其數位電視占據大陸領軍地位,PC(含筆記型電腦)市場占據大陸國產品牌市場第2名。

在軟體和解決方面,同方在教育、政府、軍工等行業獨具優勢;在雲計算方面,數位城市、物聯網、多媒體等多個領域均取得重大成就。同方這次併購壹人壹本後,也將開啟同方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布局的序幕。
     
壹人壹本是一家大陸的商務平板電腦廠商,20101月正式推出了配置安卓(Android)系統和自主研製「原筆跡數字書寫技術」等應用軟體為核心的「EE本」平板電腦,市場銷量迅速崛起。
     
根據易觀國際的數據統計,到2012年第3季為止,大陸整體的平板電腦市場中,iPad市場比重達71.42%、聯想以10.52%位居第2、壹人壹本以3.61%名列第3。若單從商務平板電腦來看,截至去年第3季,壹人壹本在大陸市場的占比高達41.07%,幾乎占據半壁江山。
     
報導稱,市場研究機構iSuppli預計2011年到2016年間,平板電腦市場年增長率將以42%的程度擴張,而筆記型電腦則僅有9%。   預計到2015年,平板電腦出貨量估達3.14億台,將正式取代筆記本電腦地位。

我們的看法:

第一、PC的時代過去了,連宏碁都要跳下來做99美元的平板。

第二、大陸IT業者的興起,從上游的TCL,到下游的同方和聯想,對台灣是很大的打擊。

第三、面對大陸IT業者的崛起,台灣的策略是什麼? 好像沒有人想過。

第四、宏碁完全放棄市場占有率的爭取,強調獲利,是正確的策略,但也說明其發展從進攻轉為防守。

第五、我們還是強調: 行業需要整合,假如台灣人自己不能夠合作,賣給大陸人不失為另外一條道路。

上海自由貿易園區
中國證券報8日指出,上海有關部門正研究建立上海浦東自由貿易園區可行性方案,最快將在今年內啟動。一旦正式實施,將使上海立基於現有外高橋保稅區、洋山港及浦東機場,進一步發展成為大陸第一個自由貿易港區,可望大幅提升上海的服務貿易競爭力。

成立於19906月的上海外高橋保稅區是中國第一個保稅區。20051225日啟用的遠東第一大港洋山深水港,是中國第一個保稅港區;20109月,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宣告成立,則是設立在大陸內陸地區,具有保稅港區功能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

如今,上海又可望成為中國第一個自由貿易港區。中國證券報指出,上海市人大常委會近日發布的「上海市推進國際貿易中心建設條例」提及,上海應當在國家有關部門指導下,推動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功能創新和轉型升級,鼓勵貿易與金融、航運、物流、製造、會展等產業融合發展,探索建立符合國際慣例的「自由貿易園區」。

「條例」還稱,上海各類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管理機構應當在國家有關部門指導下,支持開展國際大宗商品、國外高新技術產品和進口消費品的保稅展示等業務。
報導引述分析人士的話指出,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將可望率先建立符合國際慣例的自由貿易園區。

浦東機場綜保區已經成功的引進融資租賃、分撥中心、協力廠商物流等企業,初步形成融資租賃規模化發展和跨國公司亞太分撥中心集聚運作趨勢。如今上海不僅在經濟功能、經濟規模方面奠定初步基礎,而且在貿易便利化環境打造方面具備一定條件。

上海海事大學交通運輸學院教授宗蓓華表示,目前全球貨櫃轉量排名居前的新加坡港、香港均實施自由港政策,吸引了大量貨櫃前往中轉。上海一旦成為自由貿易區,除了將具備自由港的大部分特點外,還能吸引外資開工廠,發展出口加工企業,以及外資商業企業和金融機構的進駐,推動上海服務經濟的快速發展。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正在規劃「自由經濟示範區」,上海的規劃可以參考一下。

第二、上海的規劃是發揮自身的優勢,成為自由貿易港區,從那裡再進一步延伸。

第三、海港和空港的下一步發展就是物流,這些都是和香港相互競爭的,上海要找差異化。

第四、上海的自由貿易區看不出什麼新意,比較起來,深圳的前海反而有許多特殊政策更令人期待。

冠捷 / 奇菱
退出面板業經營的奇美實業,擬出脫旗下背光模組廠奇菱光電股權,藉此降低對奇菱光電持股比重。市場傳出,此次吃下奇菱光電釋股的買家,包括冠捷以及晶電、東貝、璨圓等LED廠,另外,群創也會增加對奇菱光電的持股比重。業界人士透露,導光板廠茂林也是買家之一,且經由釋股後,奇美實業對於奇菱光電的持股比重估計將降到2成甚至以下。

該消息在半個月前就已在業界流傳,據了解冠捷集團總裁宣建生在此案中扮演關鍵角色。從奇美集團的角度而言,奇美實業與群創光電分割後,仍持續布局光電上游關鍵材料。目前奇美在PMMA與導光板產品,都已是全球第一大供應商,另外,特用化學品部分也計劃擴充產能,估計奇美實業2012年電子材料加特用化學品佔其營收比重約可達15~20%

在脫離面板業實際營運後,奇美實業的重心放在發展更上游的材料事業上,而先前因應面板轉投資的背光模組廠,對目前奇美集團的營運主體而言,價值已大幅降低,因此奇美實業出脫奇菱光電的股權有其道理,也符合集團的未來發展走向。

奇菱光電主要從事背光模組、後段模組與品牌廠的電視代工業務等。奇菱因承接三星生意,因此背負不少Open Cell庫存,財務槓桿壓力大,負債比例高,公司並不賺錢。反思這宗入股案,這麼多家買主出手,則是較為不尋常之處,當然,如果是便宜處理的話,買家趁低檔接手,也是可能的原因之一。

站在冠捷的立場來看,冠捷是全球最大的液晶電視與液晶監視器代工廠,冠捷入股奇菱光電有其布局意義,除可加強冠捷在後段模組的垂直整合力道外,也有助於冠捷提升液晶電視代工的量能。而系統廠往上游整合,已成為趨勢,奇菱的監視器、電視產品產量較大,且奇菱與冠捷原本關係就相當不錯,冠捷入股奇菱,彼此間或可發揮相輔相成的效果。

至於LED與導光板廠等零組件業者,聯手往上游入股奇菱光電,將有助於開創出海口。尤其在業界傳出該入股案的主導者為冠捷後,冠捷出面號召零組件業者一起入股,零組件廠為維持與電視品牌廠的良好關係,加上拓增出海口等誘因,如投資金額不大,也會是筆划算的生意。

事實上,在面板產業長期陷入虧損後,背光模組產業也跟著遭殃。目前台灣的背光模組廠除了瑞儀因擁有蘋果訂單,業績持續長紅外,多數背光模組廠的營運壓力都不小,加上組裝需要耗費大量人力,市場已大幅降低台背光模組廠的價值評估。入股奇菱縱使背後存在冠捷與零組件廠合作的策略聯盟意義,但何以勞師動眾、吸引這麼多廠商出手?亦成為業者好奇之處。

有業者認為,從更高的經營角度來看,與冠捷的母公司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CEC)打好關係,或許也是眾多零組件業者看中的一點。CEC是在2010年時,透過中國長城計算機深圳股份有限公司取得冠捷科技的控制權,除擁有冠捷外,CEC還擁有中電熊貓這家公司。中電熊貓在南京投資的6代面板廠已經量產,單月投片量為9萬片玻璃基板,主要是引進夏普技術。

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還藉由中電熊貓、冠捷等,現正規劃全球第210代面板廠,未來,該座面板廠有機會與夏普、鴻海合作的日本10代廠互別苗頭。

除此,根據新華網報導,大陸國務院日前還批准,彩虹集團公司整體將併入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成為其全資子公司。彩虹集團是大陸第一家生產PDP面板、OLED面板以及液晶玻璃基板的公司,而CEC在納入彩虹集團後,在顯示器的布局上,已從下游系統、中游面板,更擴充到上游零組件產業去,所能引發的產業鏈動能與拉力已不容小覷。

已接受陸資入股的冠捷集團總裁宣建生日前才剛表示,大陸最吸引人的是市場,但台灣廠商沒有如大陸企業的外銷補貼、稅務優惠、無息貸款等等,造就兩岸競爭上的不平等。他認為,生物科技、液晶面板、LED等產業,兩岸已開始產生同質競爭,雙方應該要集中資源、共同合作、避免重複投資。宣建生還向台廠喊話:「如果打不過,就加入吧!」(If you cannot beat them, join them.)

事實上,隨著大陸面板產能不斷擴大,上游材料與設備產業也快速發展。根據統計,大陸2011年液晶產業上游材料和設備新增投資額約達107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699億元,雖然大陸上游材料與設備產業快速發展,但由於面板產能不斷擴增,導致材料與設備的本土化配套比率仍偏低。

回到奇菱此一入股案例來看,陸資要直接投資台廠,有一定的法律、政治與相關限制,但如果藉由與台灣關係友好的轉投資公司,進一步掌控台灣的面板零組件廠?又或是藉由奇菱與奇美實業的子母關係,進一步延伸擴大至對群創股權的掌控力(奇美實業仍為群創最大的股東),讓陸資得以進一步掌握台灣面板廠?雖然這中間的關係牽來繞去,錯綜複雜且盤根錯節,頗有想像空間,但也無妨深思一、二。

我們的看法:

第一、在一個沒有英雄的時代,冠捷總裁宣建生正逐漸成為新的兩岸IT事業領袖之一。

第二、奇美回歸到上游材料事業是正確的方向,既然已經不再從事面板的營運。

第三、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一個產業鏈的合作,所以才會有冠捷、晶電、東貝、璨圓這麼多買家。

第四、冠捷透過收購奇菱,強化產業鏈的垂直整合,這和鴻海的策略是一樣的,三星也在回收生產製造權,未來將是產業鏈與產業鏈的競爭。

第五、冠捷有富爸爸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CEC)的支持,可以果斷出手併購。

第六、宣總裁說的很對,面板和LED產業,兩岸已開始同質競爭,雙方應該要集中資源,「如果打不起,就加入吧!」值得台灣深思。

台灣民間投資
經濟部統計去年促成民間重大投資金額為新台幣11,078億元,不僅超越目標11千億元,更是歷年次高水準。經濟部今年向12千億元挑戰,一旦今年達陣,將會刷新紀錄。
     
經濟部長施顏祥固定每月召開「促進投資、擴大招商」推動會議,以定期追蹤國內重大民間投資案進度。截至工業局最新統計,去(2012)年全年促成民間重大投資金額為11,078億元,與前(2011)年11,191億元的最高紀錄,略少113億元,衰退1%,不過去年達成率仍有100.71%。
     
其中,外人直接投資的金額為101.9億美元,達成率為101.9%。   以民間投資的三大主要業別來看,去年以電子資訊業投資4,560億元為最多,達成率100.21%;金屬機電為2,713億元,達成率100.49%;民生化工為2,486億元,達成率稍低,但也有99.44%。
     
去年達成率最差的是會展產業,投資19億元,達成率37.6%。官員認為,在景氣走穩後,會展產業的投資今年會有好的表現。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工業局日前通過8家廠商適用台商回台方案,估計帶動投資金額1,185億元,而今年度的台商回台目標金額為1千億元,等於在1月初就已經達陣,施顏祥特此加碼,將目標金額提高至1,500億元。
     
影響所及,原先經濟部訂定今年促成重大民間投資目標金額為11,500億元,同步增加至12,000億元,如果達陣,可望再度刷新紀錄。   工業局對今年掌握的投資案源,仍以半導體產業為主,包括晶圓代工與封裝測試等,另外,大型鋼鐵廠與汽車零配件廠,也有固定資本支出。
     
工業局表示,目前掌握到的民間投資動能,主要在智慧手持裝置產業,由於智慧手持裝置市場持續熱銷,業者不斷擴大研發與製造投資,預估今年整體投資金額會上看804.6億元,年成長28.9%,也會是近三年來新高。
     
官員也透露,智慧手持裝置的推動,政府積極鼓勵友達與群創開發AMOLED,此外,目前AMOLED上游材料廠與設備廠,均來自於日本企業,所以經濟部也透過各種管道,希望拉攏日商來台投資,已經鎖定7~8家廠商正接洽中,不過現階段尚且不成熟,主要是日商考量到,友達與群創對於AMOLED尚未達到量產規模。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的製造環境惡化,人口紅利不再,許多台商計畫回台投資。

第二、回台投資是一件好事,但是在台灣複製大陸經驗是行不通的,一定要往高端加值製造和服務發展。

第三、台灣的投資還是大部分集中在電子/IT產業,包括半導體(相信是台積電)和智慧手持裝置產業,政府口口聲聲說產業結構要調整,但是從整體投資來看並沒又。

第四、我們最擔心的是,台灣太依賴台商自己的投資,應該在陸資和外商身上多加把勁。吸引台灣人的錢沒有什麼了不起,吸引外商和陸企投資才是真本事,但政府好像忽略了這點,這是台灣全球化落後的關鍵所在。

凱雷 / 太平洋保險
據路透社報導,美國私募股權巨頭凱雷集團(CG)計畫出售所持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剩餘全部H股股份,套現至多7.90億美元。包括此次出售在內,凱雷在太保的投資回報達5倍以上,是其有史以來獲利最多的一次。

凱雷計畫以每股30-30.30港元的價格出售太保集團的2.03億股H股,售價較太保H股週一收盤價31港元折讓約2.3-3.2%

凱雷20052007年間以大約8億美元現金收購了太保的17%股份,並於2010年底開始分批出售這些股份。在此期間,中國保險產品的強勁需求加上港股的一次牛市導致了太保股價的大幅上漲。僅過去一年,太保股價就飆升近40%,並於上週四創下52周新高。包括此次在內,凱雷通過出售太保股份總計套現約51億美元,獲利高達43億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當初8億美元的投資,創造51億美元的回收,獲利43億美元,太漂亮了。

第二、台灣能夠容忍外資賺這麼多錢嗎? 不要怕外資賺錢才能招商引資。

第三、凱雷賺的錢不亞於高盛投資中國工商銀行的獲利,創造了PE界的奇蹟。

第四、台灣未能掌握二次金改帶來改革的動機,外資PE對台灣金融業的投資全盤皆輸,慘遭套牢,信心全無,而台灣仍然還有40多家銀行,20家以上的保險公司,我們失去了利用PE改革金融產業的最佳時機。

第五、台灣不要因為一個南山人壽個案就否決外資PE的價值,大陸前五大保險公司有4家有PE投資,為何台灣不願開放? 平安保險這次拒絕了正大,但是其餘的PE外資投資保險公司全部都獲得批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