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7日 星期一

中信銀 東京之星 台泥 中國建材 巴菲特 太陽能廠 智擎 廣州必貝特 陸資來台 夏普PC部門 全球併購


中信銀  東京之星 台泥  中國建材 巴菲特  太陽能廠 智擎  廣州必貝特 陸資來台 夏普PC部門 全球併購

中信銀 / 東京之星
日經新聞12/30日獨家報導,中國信託商業銀行正在磋商以500億日圓(約5.8億美元、約169億元台幣)買下東京之星銀行(Tokyo Star Bank)。如果成真,這將創下日系銀行賣給海外銀行的首例。對此,中信金控總經理吳一揆昨表示,對於市場傳出的各種併購個案消息,中信金都不予回應。

消息人士指出,近年日本在大陸反日商情結下積極拉攏台商,希望採「透過台商、進軍大陸」策略,預料將掀起台日新同盟風潮,國內金控併購日本銀行,應是著眼這波商機、拓展新市場。外電報導,中信銀希望以500億日圓由美國私募基金龍昇星等股東手中,收購中型地區銀行、東京之星銀行近100%股權。

以往曾有外國私募基金收購日本的銀行,但從未有過外國銀行收購的先例。東京之星銀行股東包括龍昇星,日本新生銀行、法國農業信貸銀行等,他們可望在2013年初決定是否接受中信銀提議條件。日經新聞指出,大多數股東將同意出售股權。

中信銀將在審視該銀行資產之後,再決定最後的收購價格。若雙方同意,中信銀將向日本主管機關提出收購申請,日本金融廳(FSA)將審查中信銀是否符合收購條件。

東京之星銀行總部設在東京,屬二級地區銀行。以房貸消金業務為主。截至9月底該銀行存款餘額為2.06兆日圓,未償還貸款餘額為1.52兆日圓。其前身為東京相和銀行,1999年倒閉後由美國私募基金龍昇星在2001年以40.3兆日圓收購。2005年藉IPO,龍昇星曾賣掉三分之一股權。2008年再把剩餘股權賣給日本私募基金Advantage Partners,未料後者管理不善,同年便尋求脫手,龍昇星、新生銀行、法國農業信貸銀行和日本Aozora銀行成為股東。

消息人士指出,中信金評估收購東京之星銀行,主要有逢低進場、延伸台灣強項、看好中日台經貿前景而提前卡位等3大策略考量。東京之星9月底業主權益僅956.85億日圓,如果對方願意以外傳500億日圓出售,股價淨值比(P/B)僅0.52倍。

據了解,日本的銀行目前出售行情,P/B比介於0.50.7倍,0.52倍屬逢低進場的合理價位,而且日圓未來一年持續看貶,也有利中信金逢低進行併購。東京之星在國際上尋求出售已有一、兩年,因私募基金與債權銀行股東想脫手。此外,另一家日系銀行青空 (Aozora Bank)也因私募基金股東想退場,在國際上尋求出售。

消息人士說,東京之星為未上市櫃的區域型銀行,規模較小,有機會100%收購取得全數主導權,對台資金融業而言,誘因較大。

其次,東京之星目前員工約1,000人,擁有綜合理財帳戶「Star One」與「Master Debit(萬事達借貸卡)」等知名消金產品,與國內消金與財管龍頭中信銀的強項貼近。
Star One除了每月郵寄存款與基金等理財明細給客戶,還首創客戶下班時間使用ATM,可無限次於下月初退還手續費,對下班後用ATM就得付費的日本人來說,頗具吸引力。

由於日本金融市場相當封閉、存放利差很低,目前在日本有分行的5家國銀(台銀、一銀、彰銀、兆豐、中信),不是虧錢就是小賺,美系與歐系銀行,也同樣經營得很辛苦。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銀行以往海外投資只有中國大陸、香港和東南亞,中信銀這次出手併購日本銀行是一大突破。

第二、台日關係不斷改善,投資增加,融資自然也有相應的需求。中信銀可以說是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

第三、中信金和富邦競購大陸華一銀行失敗,其實中信金集團進軍大陸已晚,與其在富邦後面苦苦追趕,不如專注擴張其它市場。

第四、根據報載,併購金額約0.52倍淨值。日本銀行現在P/B比在0.5-0.7倍,可以說是賤價求售,只要有買主,什麼都好談。花2.5P/B買大陸的華一相對0.5P/B買東京之星,那一個比較划算? 誰都可以立即明瞭。

第五、美國私募股權基金Ripplewood 2001年收購LTCB成功,改頭換面成為新生銀行,轉型成功,但大概也是日本銀行重整唯一成功案例。日本這十年經濟嚴重衰退,金融業相對也陷入困境,三大銀行都是整併後的產物,區域銀行經營不易,這次中信金介入,雖然價格上沒有買貴,但經營上是否能成功,仍有待觀察。

第六、國泰金控去年併購柬埔寨銀行,算是地域分散的例子,中信銀/東京之星是另一個金融業非中國大陸投資,這些海外布局代表台灣金融機構正逐漸在走出去

第七、富邦集團十多年前引進花旗做策略投資股東的時候即宣示要成為regional champion,但一直沒有看到其大中華以外的策略布局,我們預計富邦下一次再出手應該會轉向,買一家東南亞的金融機構。

台泥 / 中國建材
台泥集團昨日與中國建材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隨後並宣布雙方交叉持股合資經營四川泰昌水泥廠,及合作完成購併賽德水泥。台泥集團董事長辜成允指出雙方已踏出全面合作第一步,未來將強強聯手,一同做大。台泥集團、中國建材集團分別是兩岸的水泥建材龍頭企業,此次雙方攜手合作,為兩岸龍頭企業結盟,劃下新的里程碑。

辜成允進一步指出,台泥國際將和中國建材集團,一起在大陸其他地區交叉持股或合作,進行購併;台泥集團2016年產能達1億噸的目標,不排除可因此提前達成。兩岸水泥巨擘昨天除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外,隨即也進行子公司的股權交換。台泥集團將原持有四川泰昌水泥廠的70%股權,轉售給中國建材集團旗下西南水泥,台泥仍持有30%,雙方未來將合資經營;此外,西南水泥則將持有2.06%賽德水泥股權,轉讓給台泥集團。

台泥國際於2011年以1.6億美元,收購賽德水泥中國控股公司97.94%股權;但因部分賽德水泥小股東提出有優先購買權異議,並向大陸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提出仲裁申請,迄今一直未完成購併。經中國建材集團旗下西南水泥的斡旋,由西南水泥買下,並在雙方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後,雙方同意交換股權。

兩強戰略合作框架下,四川泰昌水泥廠合資經營後,台泥將有100萬噸產量、中國建材擁200萬噸。至於貴州賽德水泥廠的六座水泥廠共700萬噸產能,經過分配,台泥集團擁有三座廠、產能400萬噸、中國建材集團則有300萬噸產能。

辜成允表示,中國建材集團2012年產能達3億噸,不僅是大陸最大、也是全世界最大水泥集團,且又是央企,在大陸各地方,有購併優勢;雙方在完成戰略合作協議後,未來生產上,台泥集團可提供技術、環保強項,中國建材可利用購併的優點,相互合作,以雙方集團最有利的地位,強強聯手、共創雙贏。

雙方除了在技術、環保合作外,台泥也表示,最重要的是市場開拓上,雙方合作後,市場有一定的實力可以對價格產生主導優勢,這對未來營運績效會有一定的保障。台泥透露,除了此次泰昌、賽德合作,雙方手中至少還有45個購併案正在洽談。台泥表示,在進行購併對象個案時,會依雙方各自最有利方式,無論是互相交叉持股或賣斷,都有可能,但最重要的是,都會依戰略合作協議一起併購。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泥集團過去幾年的策略很簡單: 專注本業,並且瞄準中國大陸市場併購,成績斐然。

第二、本協會一直倡議: 兩岸的企業家應該攜手合作,共同進行產業整併,不管是針對「中國市場」或「全球市場」,台泥創了一個兩岸合作整合中國市場成功的先例。

第三、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台泥吃虧: 台泥將原持有四川泰昌水泥廠70%的股權,轉售中國建材集團旗下西南水泥; 此外,西南水泥仍將持有賽德水泥2.06%股權,原來台泥已擁有97.94%股權。因為賽德小股東提出優先購買權異議,以致台泥/賽德的併購遲遲無法改變。台泥和西南水泥的母公司中國建材結盟是最成功的變通策略,改變了零和遊戲的本質,不再爭的你死我活,而是共創雙贏。

第四、這或許是台泥集團向其關係企業中國人壽學習來的心得: 前年中國人壽以19.9%投資中國市場太平洋保險下的建信人壽,同時引進建設銀行投資建信人壽51%股權。建行有通路但是缺乏保險專業,中壽有技術但是沒有大陸網點,兩者優勢互補,強強聯合。

第五、台灣企業要改變在大陸做生意的心態: 以前是獨資,未來要強調合資和策略聯盟。大陸已非吳下阿蒙,各個產業均不容許外資(包括台資)控制,而且挾龐大市場和財力資源,積極反向併購歐美同行。台塑集團就是因為太堅持獨資建立石化乙烯廠,遭到大陸政策阻撓,動彈不得。

第五、台灣企業要把自己定位為「專業經理人」和資源整合者,我們的錢沒有大陸企業多,口袋沒有歐美企業深,但是台灣企業懂得大陸經營,並且有國際市場關係,可以扮演關鍵橋梁的角色。

第六、這個產業整合項目應該可以獲得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明年度最佳交易獎「金鑫獎」的最佳海峽併購獎的提名,實至名歸。

巴菲特 / 太陽能廠
看好太陽能發展前景,巴菲特旗下的中美能源(MidAmerican Energy)斥資25億美元買下太陽能電池製造廠商SunPower位於加州的兩座太陽能電廠開發案。這兩個開發案預計將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太陽能電廠開發計畫。
     
根據金融時報指出,這項加州投資是巴菲特跨足太陽能市場1年以來第3起大規模的太陽能電力交易,這也更加證明該產業正穩定擴張。受此利多提振,SunPower股價周三收盤大漲9%至6.13美元,創下8個月以來的收盤高點。
     
SunPower發布聲明指出,中美能源將支付20億到25億美元,買下位於加州柯恩郡(Kern)與洛杉磯的兩座太陽能電廠開發案,完工後這兩座電廠合計發電量將達579百萬瓦。這兩座電廠將在本季開始興建,預定在2015年年底完工,建造期間預料將可創造650個工作機會。
     
SunPower總裁兼執行長魏納周三接受訪問時指出,客戶、投資者與銀行都視這起交易為對他們公司的肯定。根據彭博社資料顯示,Sunpower目前有66%股權由法國能源大廠Total所持有。
     
根據兩項長期電力收購合約顯示,Sunpower的加州兩座電廠完工後,將負責為加州電力大廠南加州愛迪生公司(Southern California Edison, SCE)提供可再生能源。   中美能源是美國最大的再生能源投資者之一。它旗下的事業中美再生能源,共擁有超過1,830百萬瓦的資產,包括風力、太陽能與水力等。
     
然而自從中美能源1年前跨足太陽能市場後,對於該領域的投資腳步就顯得相當積極。中美能源曾在201112月從First Solar手中買下位於加州的Topaz太陽能電廠,發電量為550百萬瓦,不到幾周它又收購位於亞利桑納州的Agua Caliente太陽能開發案49%的股權。.

我們的看法:

第一、巴菲特一出手,全球太陽能產業為之轟動,過去一個月太陽能相關股票已經漲了很多,但上周又再大漲。

第二、雖然太陽能產業仍然沒有產能過剩的問題,但是任何人都不能忽視巴菲特自前年起接連買下三座美國大型太陽能電廠的信息,他看到了什麼我們沒有看到的東西?

第三、巴菲特應該是認同歐巴馬對於新能源產業的政策支持,並且覺得太陽能電廠的下檔投資風險不大,這和他在金融海嘯時危機入市投資美國投資銀行如高盛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四、全球的太陽能產業正在整合,不過過去幾周有很大的變化: 雖然歐洲對中國的「雙反」並未放慢腳步,但是整個市場的股價正不斷回升。

第五、幸好新日光和旺能在一個多月前完成整併,否則現在要談價格和換股比例恐怕也很困難。做案子就是要掌握時間點,最佳時機過了以後不管在怎麼努力恐怕也很難成局。

智擎 / 廣州必貝特
智擎生技啟動登陸計畫,3日宣布與大陸廣州必貝特公司簽署合作暨委託研究合約。圖為智擎生技董事長林榮錦。東洋集團轉投資新藥公司智擎生技(4162)啟動登陸計畫。智擎3日宣布與大陸廣州必貝特公司簽署合作暨委託研究合約。智擎表示,雙方將針對「癌症療法」合作開發新成分新藥,搶進全球抗癌市場。

新藥公司股價昨天表現亮眼,合一、德英、台微體同步上攻漲停,櫃買市場生技族群也全面上漲,櫃買生技指數收167.1點,上漲3.82點。智擎昨日天價收187元、上漲8元。

智擎生技總經理葉常菁指出,這次和廣州必貝特合作,是結合2家公司專長,在智擎新藥專注開發(NRDO)專長的架構下,結合廣州必貝特的「新藥研究」專長,將可縮短新藥開發時程,帶來雙贏,並開創海峽兩岸合作開發新藥的另一種合作模式。

智擎指出,廣州必貝特創辦人錢長庚曾任美國Curis公司資深副總裁,主要負責藥物研發和臨床前研究,擁有豐富的新藥研究開發經驗,他在Curis期間,和全球最大蛋白質藥物公司Genentech合作,成功開發抗癌新藥Erivedge。目前該公司還擁有多項臨床前開發抗癌開發標的。

葉常菁表示,錢長庚是以前任職於美國數家新藥研發公司時的同事,共事期間建立長期互信基礎。

據了解,廣州必貝特公司於20121月在廣州科學城成立,公司技術人員全係大陸海歸派,目前該公司主要研發可治療癌症和其他嚴重疾病的新藥,並有3個候選藥物,已經全數進入臨床前開發階段。智擎表示,雙方合作後,將攜手啟動新的標靶抗癌藥物研究。

智擎表示,根據此次簽署的合作暨委託研究合約,雙方將共同合作設計並開發抗癌新藥;在權利方面,智擎將取得候選新藥全球除大陸以外的全球銷售權利,廣州必貝特則獨占大陸銷售專利。

我們的看法:

第一、東洋是台灣藥界的龍頭企業之一,其轉投資的智擎去年IPO表現更是一飛衝天,但是都是以台灣市場為主,很高興看到智擎和大陸的業者進行新藥研發合作。

第二、過去台灣藥廠大陸合作的對象都是大型的國有企業如國藥,以「通路銷售」為主要考量,不像智擎和必貝特的結盟是「海峽兩岸合作開發新藥」,創造了一種「研發合作」的新模式。

第三、大陸有很多海歸的優秀研發人員,但是並不一定具備優良的新藥開發環境。台灣的臨床世界一流,人員也比較國際化。

第四、台灣生技產業有很好的資本市場環境,這是大陸和新加坡所沒有的。去年宇昌案後,大家原以為台灣的生技產業已經完了,沒想到居然起死回生,新藥反而變成去年台灣資本市場最火紅的板塊。

第五、智擎和必貝特的合作如果能夠成功,將來在台灣資本市場上市還可以複製3-5個小智擎。

陸資來台
知情官員透露,由於ECFA服務貿易談判稍有延遲,經濟部正研議第4波陸資來台和ECFA服務貿易談判「脫鉤處理」,第4波陸資來台開放措施,將先公告製造業和公共建設開放項目,服務業則暫緩公告。

官員表示,ECFA服務貿易談判雖已近尾聲,但還要經過海基、海協兩會簽署協議,和送行政院核定、立法院等程序,至少還需要3個月時間,由於第4波陸資來台製造業、公共建設已大致完成,因此,經濟部考慮製造業和公共建設「先走」,預訂農曆春節前呈報行政院。

依此推估,最快農曆春節後,第4波陸資來台製造業和公共建設項目就可上路。待兩岸完成ECFA服務貿易談判後,再「補」公告第4波服務業開放項目即可。

馬總統1日宣示,將加速ECFA的後續協商,進一步放寬陸資與陸生來台及陸客自由行;經濟部長施顏祥說明,ECFA服務貿易將「儘快促成」,但求好是第一優先,貨品貿易協議目標仍是2013年底完成。

有關兩岸服務貿易談判的進程,官員透露,協商已近尾聲,我方大多數項目將可爭取到優於WTO待遇,大陸方面則部分比照WTO待遇,少部分可超越WTO待遇。

4波陸資來台鬆綁,有關製造業部分,面板、半導體等7大關鍵性產業,擬取消「不具控制能力」限制;有關公共建設項目,研議開放農產品大型物流中心及科學工業園區內的服務性設施2項,現階段仍不開放陸資承攬公共工程。

在服務業方面,可望開放陸資參股我營造業上限為12%、並擬開放陸資投資貨運承攬業上限49%、經營航空貨運集散站持股低於49%、開放數張綜合旅行社證照,和進一步開放第二類電信的付費語音資訊加值服務,包括網際網路接取服務、公司內部網路通信服務。

我們的看法:

第一、陸資來台的規模加大,產業越來越多元化,政府開放的腳步卻放慢,沒有什麼道理。

第二、政府應該和陸資有關的中介機構多多交流,深入了解陸資想法,現在的重點不再是開放什麼產業,而是應主動提出什麼招商項目。

第三、「陸資來台」和「自由經濟示範區」的議題可以結合起來,畢竟都在經濟部的掌握內。唯有和「自由經濟」相結合,政府才能大膽去想像一切可行性。

第四、從台泥和中國建材合作案來看,未來兩岸合作,陸資實在沒有必要一定要到台灣來投資,在大陸或境外如香港招商打造合資平台就可以了。政府如果處處還要從管制的心態來思考,台資會加速外流,陸資也不會進來。

夏普PC部門
惠普(HP)出售個人電腦與印表機事業部門(PPS)的傳聞再起,受到先前收購軟體公司Autonomy交易導致鉅額虧損88億美元的壓力下,1日外電傳出惠普正評估出售未達到業績的部門,外界猜測PPS部門被出售的機會最高。

一年多前,惠普也曾表示有意出售個人電腦事業部門,當時引起台灣科技業譁然,市場擔心惠普一旦出售個人電腦事業部,不僅品牌廠排名將大洗牌,與惠普合作密切的台灣代工廠商訂單也將重新分配。對於出售傳言再起,代工廠昨天表示,無法評論客戶動向。

惠普出售個人電腦與印表機事業部門(PPS)的傳言再起,市場人士點名聯想和三星接手的呼聲最高,不論是誰,一旦併購完成後,將立刻躍居全球最大PC品牌,拉大與其他競爭對手的距離,宏碁、華碩等台灣品牌追趕難度將提高。不過在此之前,惠普對於出售或分拆PPS業務決策反覆,分析師認為,這會讓惠普的品牌形象大打折扣,由於消費者擔心後續的維修問題等,企業客戶可能第一時間縮減對惠普的訂單,訂單有機會轉向宏碁、華碩、聯想等。

聯想去年第4季可望拉下惠普,成為全球筆電龍頭。在聯想的登基路上,就是靠著與IBM、日本NEC、德國Medion 、巴西科技公司CCE等廠商結盟或併購,一路扶搖直上。市場人士認為,假使聯想收購惠普PPS部門,可望進一步拉大與競爭對手的距離,聯想加上惠普的全球筆電市占率將突破30%,遠遠把其他對手拋在腦後。

三星對於進軍筆電市場一直相當積極,法人分析,三星產品自製比率高,如果最後由三星出線,對台廠衝擊最大。目前為止,惠普對2013年度的NB出貨目標仍相當積極,出貨目標上看4,000萬台。

我們的看法:

第一、惠普PC部門要賣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上一個CEO就想要賣,但是太急躁,搞得自己下台,現在要再賣出並不讓人覺得意外。

第二、聯想已躍居全球PC產業霸主,再買下HP並非不可能,畢竟其有之前成功整併IBM個人電腦部門的經驗。

第三、韓國人什麼事情都自己來,我們認為三星收購惠普的機率不大。

第四、我認為較有可能出手的是微軟。微軟自去年起積極介入硬體和平板電腦,但是Surface的表現欠佳,沒有能夠造成市場轟動。微軟絕對不會就此干休,惠普有太多的資源,和微軟有很大的策略互補性。

第五、台灣的品牌和代工大廠一定會受到衝擊,可悲的是到現在為止還沒有看到台灣業界有什麼整併或策略聯盟,積極因應山雨欲來的危機風暴。這就像是在玩俄羅斯賭盤,某個特定對象買走了惠普以後一定會對台灣某些業者造成不利影響,但是大家都在想「最壞的情形應該不會降臨在我們身上,所以我們現在不需要做什麼行動」,何其可悲?See you in hell

全球併購
全球經濟逐步回溫!根據彭博統計,去年第四季全球併購金額創4年來最高,主要因為美國併購交易暴增,提高市場的樂觀心理,且這股併購熱潮將延續至今年。

去年第四季全球企業宣布的併購金額達6919億美元,為2008年第三季以來最高。去年全年的併購交易金額萎縮約10%2.19兆美元,與2010年持平,電信業併購交易就占了860億美元,其中,日本軟體銀行併購美國Sprint Nextel的交易,拉抬了去年第四季的全球併購金額。

由於歐洲經濟再度陷入衰退,中國在內的開發中經濟體成長降溫,美國可能陷入6000億美元減支和加稅懸崖,危及美國經濟成長,全球企業主管坐擁3.5兆美元現金,但去年的泰半時間在併購交易上都按兵不動。

紐約高盛全球併購部門主管席克斯(Gene Sykes)表示,全球併購交易加溫的情況可能延續至今年,因美國和歐洲的國會議員都採取決定性措施,來強化全球經濟復甦。

席克斯指出:「有鑒於美國財政懸崖和歐債危機引發的總體經濟不確定性,企業對併購的普遍態度就是觀望,一旦這些危機有解,在天然資源、工業、科技和金融業整併的帶動下,併購活動可能持續反彈。」

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花旗、瑞士信貸和巴克萊都參與去年全球最大的併購交易——嘉能可國際(Glencore International)以340億美元併購Xstrata。高盛在去年全球併購顧問業務中以5420億美元領先群雄,且為連續第二年排名第一。除了嘉能可併購Xstrata,去年第四季已經宣佈的併購案還包括洲際交易所(ICE)以82億美元併購NYSE Euronext

而電信業的併購交易拉抬了去年第四季的全球併購金額。日本軟體銀行在去年10月中旬宣布以約200億美元併購美國Sprint 7成股權,德意志電信旗下的美國子公司T-Mobile,宣布以290億美元併購MetroPCS Communications

軟體銀行透過收購Sprint,協助該公司執行長孫正義打進仍在成長的美國市場,而日本過去5年的手機出貨量暴跌27%。美國經濟今年和2014年將分別成長2%2.8%,為日本和歐洲的1倍多。銀行家表示,若美國總統歐巴馬和共和黨國會議員能就財政懸崖達成協議,美國有潛力提高經濟成長和市場氣氛。

歐洲企業去年的併購行動也很積極,第四季併購交易金額較第三季成長73%1760億美元,主要因為歐盟決策人士提出拯救歐債危機的措施,包括設立永久性紓困基金、歐洲央行收購債券、加緊對銀行業監管和行程更緊密的財政聯盟等。

瑞士信貸駐倫敦的歐非中東併購交易共同主管蒙納奇(Mario Monarchi)表示:「投資人比幾個月前更有信心歐元區不會瓦解,今年景氣有可能揚升,但總體經濟面必須要有更多能見度,才能提振執行長的信心。」

去年第四季歐洲最大的併購交易是,俄羅斯最大的石油業者俄羅斯石油公司(OAO Rosneft)在10月宣布,將以548億美元收購英國石油持股50%TNK-BP,這是石油業史上第三大併購交易。

與俄羅斯石油公司併購TNK-BP相比,歐洲去年第四季的其他併購交易就顯得微不足道。例如,德國西門子宣布斥資28億美元併購Invensys的鐵路事業。德意志銀行駐倫敦的全球併購部門主管阿斯拉克森(HenrikAslaksen)表示:「歐洲企業的財務狀況良好,歐洲經濟成長低迷,意味了他們必須透過併購才能成長。」

拜軟體銀行併購Sprint之賜,亞洲企業去年第四季的併購交易金額創1年多來最高水準,但去年全年亞洲企業的併購交易金額與前年持平,因亞洲去年的經濟成長率放緩至6.2%,為2009年以來最低。

去年私募基金的併購交易金額減至2110億美元,為2009年以來最低水準,遠低於2006年和2007年間合計的1.3兆美元。根據彭博統計,去年全球併購交易的平均規模為1.49億美元,97%的併購交易不到5億美元,有14筆併購交易的金額超過100億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經濟逐漸復甦,股市表現正常,併購案的數量自然大幅增加。

第二、併購案的增長反映了對經濟未來前景的一種樂觀預期。

第三、全球跨國超大型併購案不斷增加,說明產業整合的大趨勢,包括嘉能可國際(Glencore)340億美元併購Xstrata,日本軟體銀行以200億美元併購美國Sprint七成股權等。

第四、中國大陸企業到歐美去併購會將2013年全球併購總額推向另一個高峰。

第五、台灣企業不要再有鴕鳥心態,以為全球併購和自己無關。很有可能一早醒來,代工的大客戶已經被併掉了,或者是其老闆換成中國大陸企業。

第六、台灣企業應該結合PE,積極參與全球併購。如果要比較兩岸企業的併購積極性,大陸企業大約在7/8,台灣企業只有2/3。未來10年,兩岸企業經濟實力的消長透過併購會將彼此的差距拉得更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