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6日 星期一

商業周刊專欄:沒去過中國就反中,台灣人注定「沒有想像力」

一家品牌形象公司最近做了一個調查,選出最有價值的中國品牌,結果不是工商銀行、中國移動,也非中國石油,而是年輕的互聯網巨人騰訊。
這是一個跨時代的分水嶺,我記得有許多年中國移動一直位居品牌龍頭的寶座,但現在卻被新經濟超越。電信事業曾經被歸類為新經濟,但在數位匯流(convergence)的趨勢下也變成了恐龍。
阿里巴巴由於尚未上市,所以不在排名上,但今年在美國上市後,應該會超越騰訊,成為最有價值的中國品牌。
上周中國大陸第二大的電子商務業者京東商城(JD.com)在美成功上市,募集了18億美元資金,等於預告了阿里巴巴全美有史以來最大200億美元IPO案的成功。京東和阿里巴巴相比差得很遠,去年甚至虧損80億美元,但一樣獲得投資人追捧。
對台灣而言有什麼啟示?這說明了中國大陸經濟現在有很大比重是由新經濟所帶動,而且新經濟的價值得以充分彰顯,不僅能夠解決年輕人就業問題,還能鼓勵創新、創業以及創富。
台灣不是沒有人創業,但在整體數量和質量上都和中國大陸相差甚遠,一個中關村的創業活動可能就超過整個台灣。
答案已經很清楚,這不是錢的問題,我們規劃再多的創投基金,創櫃板掛牌也沒有用。台灣無法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創意的種子在現有環境下很難生根,想要成長、茁壯更難。
為什麼會這樣?首先是創業的「主軸不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大家圍繞在Microsoft和Intel的技術架構上創新,過去十多年轉到Apple和Google的Android,但進入互聯網時代後許多人就抓不到方向了。

政府並沒有點出下一波產業的重點是什麼,如果你想創業,你會覺得很徬徨。幸好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最近指出「物聯網」是下一波大趨勢(編按:登入商周網站會員,即可閱讀全文),這應會帶動一些穿戴裝置相關的創業。
中國大陸現在已形成以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BAT)為主軸的三大互聯網體系,很多新創企業成長到一定規模後,就會被BAT三雄以高價收購,形成良性循環。創業者和創投的目標非常清楚,要不然自己IPO,否則就被BAT合併,收割期往往只要三年。
除了互聯網以外,中國大陸也有七大戰略新興產業,這些都是投資的主軸。
台灣創業的另一個問題是「想像力不足」。想像力和你生活的環境有關,我們的眼光太過狹窄,解決台灣問題、中國問題或全世界問題,答案是不同的。
假如你沒有另外一個市場的生活經驗,就很難想像真正切合實際需要的產品及服務。最近我和某位大陸投資界的朋友探討現代服務業,他思考的角度是「城鎮化」帶來的革命商機,和台灣人的微觀視野完全不同。
最近幾個大陸海歸設計出在歐美大受好評的虛擬運動教練穿戴裝置,就是因為他們在歐美生活、工作過,了解市場需要,所以能整合東、西方資源,將尖端的科技融入日常生活之中。
台灣創業的第三個問題是「能力不夠」。創業要的不只是熱情,還要有一定程度的基本功。這幾年台灣留學人數大幅下降,連在外商工作鍛鍊的資歷都沒有,自然難以提出獨特的創業計畫。
另外反中意識高漲,許多人連中國大陸都沒有去過,因此不了解彼岸的資源及發展現況。
隨著台灣越來越本土化,我們和世界也日益脫節。外籍優秀人才不再來台灣,本土人才卻不斷流失,連新加坡和香港在新創企業動能上都追上台灣。
最後一個問題是「缺乏配套」。這是一個難解的死結,簡單說就是沒有一致的整體策略,即使政府想推動新的政策如「自由經濟示範區」,也會被民粹所左右,最後不了了之。
面臨這個狀況,台灣不能再用傳統手段推動創業,我認為必須結合政府、大型企業和新創企業共同打造「創業生態系統」(venture eco-system),由大型企業牽頭,提供平台,規劃明確方向,讓外部新創事業加入,雙方共存共榮,既分且合,如此不僅保持新創事業的靈活性和動能,又能讓其享有大型企業的資源。
在網路時代,未來產品能夠「量身訂製」滿足市場需要,創業自然也可以透過系統規劃提高成功率,加速發展進程。
大型企業在這個共生結構中並非主導,新創事業才是主角,雙方採合資型式,新創事業占有六、七成股權,但在產品和服務上必須以大型企業的戰略目標為發展主軸。
台灣最有資格建構這個體系的企業首推鴻海,事實上鴻海早有計畫將集團事業部陸續分拆為子公司,概念上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現有和新創事業的差別。
另外一個可以打造共同生創業平台的候選人是Acer。宏碁正經歷轉型陣痛,但其品牌還是有龐大的市場價值,假如Acer願意讓有好點子的人用他的品牌,跨入新事業領域,相信不需要多久時間,就可以打造一個創新的Acer王國。
就像不斷進化的宇宙,阿里巴巴和騰訊現在正處於大爆炸(Big Bang)的關鍵時刻,成千上萬新企業將會被創造出來,衍生出新的商業體系,繼續再擴張。
台灣沒有選擇,只能融入這個潮流,或者是打造我們自己的new eco-system。
中國不會兼併台灣,但阿里巴巴卻有可能吞噬台灣,就在不久的將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