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6日 星期一

REITs, 日月光, 創傑 微晶, 京東, 陸銀, 光明, 競爭力, 設計

REITs
REITs是以不動產證券化商品為投資標的的共同基金,投資人不需要實質持有不動產標的,並可在證券市場交易,因此市場流通性優於不動產。REITs主要收入來自租金,因此收益較為穩定。據一般觀察,REITs的風險與報酬約居於股票與公債之間。

交易所場內REITs產品主要著眼於成熟物業資產的投資和管理,嚴格限制投資房地產開發專案,避免成為房地產開發融資工具,與大陸信託公司大量發行投資於開發階段物業的房地產信託存在本質區別。

中信啟航作為大陸首檔交易所場內REITs,也對投資者資格設限,目前只有合格機構投資者可以投資,分成優先級及次級產品類別,優先級投資者主要獲取相對穩定的租金收益,次級投資者主要獲取物業增值的收益。

《上海證券報》分析,現階段大陸證券市場推出交易所場內REITs產品具多項重要意義。一、豐富證券市場投資產品,為證券市場投資者提供具有新型風險收益結構的投資商品;二、通過參與產品設計與運作管理,促進證券經營機構及相關仲介機構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形成新的獲利模式;三、以穩定分紅為基礎,以租金預期為核心的定價機制,有助於推動房地產理性價格的形成,成為物業定價的重要市場標竿,並促使投資者關注房地產投資的租金回報。

據指出,深交所下一步將積極探索推出保障性住房的REITs,並準備推出面向一般投資人的REITs產品。

我們的看法:

第一 、中國大陸資本市場長久以來新產品推出的速度很慢,今年起可能會有一些改變。

第二 、一開始限制只有合格機構投資者方能參與投資是正確的做法,可以避免炒作。

第三 、大陸過去幾年房地產投資過剩,市場沒有流動性,適時推出REITs,可以解決問題。

第四 、大陸對於固定收益型的投資產品,有很大的潛在投資需求,台灣也一樣。
日月光
業界評估,一旦日月光出手併購星科金朋,除了可望通吃蘋果系統封裝(SiP)及A8應用處理器封測訂單,也直接掌控星科金朋在台子公司台星科,由於日月光目前高階測試產能滿載,併購後將解除台星科資本支出限制,同時可望擴大轉單給台星科。

星科金朋是由金朋(ChipPAC)及新科測試(STATS)於2004年合併成立,2007年時,具新加坡官方色彩的私募基金淡馬錫(Temasek)透過全資子公司新加坡技術半導體公司(STSPL)以現金收購星科金朋股權,至去年底為止,已持有星科金朋高達83.8%股權。

外資圈及半導體業界則傳出,星科金朋「待價而沽」,包括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日月光、中國私募基金等均是可能的買家,其中,又以日月光的動作最為積極,是最有可能成功併購星科金朋的潛在買家之一。不過,日月光對此表示,不對單一公司及市場傳言進行評論。

法人指出,但以短期效益來看,日月光可透過併購案擴大封測產能,拉高經濟規模,特別是可以直接接手星科金朋台灣子公司台星科,透過擴大轉單到台星科,來解決高階測試產能供不應求的燃眉之急。

我們的看法:

第一 、星科金朋由私募股權基金持有已經很久了,現在到了要退出的時候。

第二 、作為封測業的龍頭,日月光當然是合理的收購買家之一。

第三 、假如日月光需要產能,當然會出手併購。日月光因為環保事件台灣產能部分停工,可能有產能配置的問題。

第四 、新加坡的格羅方德因為有中東的資金撐腰,也可能跳出來作為資源整合者。

創傑/微晶
藍牙晶片廠創傑昨(22)日宣布,美國微控制器大廠微晶(Microchip100%持股的開曼子公司開曼微晶,將以每股143元現金收購創傑全數股權,溢價16.7%,總交易金額為99億元,預計今年底之前完成,創傑公司將消滅並從台股下櫃。

這是國內IC設計業今年來第四宗併購案,創傑大股東瑞昱成為這次併購的大贏家,估獲利約8.3億元,挹注每股獲利約1.64元。

創傑表示,微晶為全球領先的微控制器、混合訊號、類比零件暨快閃技術供應商,創傑提供藍牙解決方案,經審慎評估後,認為整合雙方的技術及產品互補,將能有效地提升營運效率並增強市場競爭力,整體交易條件亦屬合理,所以董事會同意這項合併案,並簽署合併契約。

創傑近期股價自14日的低點92.9元開始落底反彈,昨日股價價量齊揚,盤中一度攻上漲停價123元,收盤價122.5元,漲幅6.52%,成交量4,400張,幾乎較前一天倍增,股價短線漲幅達三成。

微晶是美國掛牌公司,該收購案在昨天美股開盤前公布,微晶美股開盤以小紅開出,早盤漲幅逾1%

根據雙方協議,微晶將以現金每股143元收購創傑,總交易金額99億元。

創傑指出,合併案預計自526日開始公開收購,預計到714日為第一階段收購,之後會進入到第二階段,全案預計今年底之前完成。

合併後,創傑將消滅,變成微晶的子公司,股票也將自台股下櫃。

創傑股本6.73億元,去年1127日掛牌上櫃交易,去年也是營運相當亮麗的一年,營收和獲利均較前一年倍增,並雙創新高,去年全年每股純益6.26元,帶動掛牌後股價最高來到148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 、台灣的IC設計業是少數仍然有競爭力的科技行業,自然有整併價值,不管是併別人或被併。

第二 、台灣IC設計公司被世界級的美國公司併是比較好的選項,雖然中國大陸也有不少高科技業者想併台灣IC設計公司。

第三 、本案溢價尚屬合理,而且是以現金收購,沒有什麼可爭議的地方。

第四 、台灣IC設計的整併從聯發科併晨星後,開啟了好的典範,隨著全球市場日益競爭,IC業者需要更完整的解決方案,因此產業整併還會持續下去。

第五 、許多公司雖然才剛上市,但並不代表不能作為整併的對象。只要合併的synergy存在,隨時可以啟動整併。合併的綜效比單獨存在更大。

京東
京東發行美國存託股票(ADS)上市,定價超過預估區間,讓大股東騰訊發了筆大財;更重要的是,顯示市場對中國電商股票需求強勁,市場看多阿里巴巴未來上市行情。

紐約時報指出,儘管京東近幾年來持續虧損,公司估值卻達到257億美元,高過去年秋天上市的Twitter

近期市場擔心科技股估值泡沫化,導致美國科技股IPO行情不佳,例如資安公司FireEye等曾經紅極一時的股票目前都已跌破發行價。

中新社報導,公司創始人劉強東擁有超過80%的投票權,對公司擁有絕對控制權;上市後他將成為身價超過40億美元的富豪。京東從2004年開始做電子商務,是中國知名B2C(企業對終端消費者)電子商務企業,類似「中國版亞馬遜」,此次上市囊括京東商城集團、京東金融集團、拍拍網和海外事業部四塊業務。

不過,按照京東的發行價來看,成長迅猛的中國網路公司仍擁有強大吸引力;據CNBC網站報導,熟悉內情的消息人士周三稱,京東在美國IPO上市交易的超額認購倍數為15倍。

京東此番IPO具高度指標性,市場寄望透過這家中國第二大電商的上市行情,找出華爾街對阿里巴巴的看法。紐約時報引述投資研究公司Triton Research執行長Rett Wallace稱,投資者追捧京東商城,「其實是在對中國的消費經濟下注」。

分析師估計,阿里巴巴上市估值可能達到2,000億美元,超過Facebook或亞馬遜。阿里巴巴融合了eBay、亞馬遜和谷歌業務特點,又是中國最大電商企業,很有看頭。

另一方面,京東的IPO行情增添了阿里巴巴挑戰。阿里巴巴的勁敵騰訊在3月收購京東15%股份,按照19美元的發行價來計,騰訊兩個月來大賺逾一倍,持股價值超過33億美元,比購入時淨賺約19億美元。騰訊於本周三又再增持京東5%股份。

不過,市場仍對京東的未來存在擔憂;儘管京東商城銷售額一路飆升,但過去五年始終未能跳脫虧損。京東公司去年營收115億美元,卻虧損9600萬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 、這個交易非常有意義,一來是成為在美國上市集資最多的中國企業,雖然這個紀錄很快就會被打敗,二來是為了阿里巴巴的上市鋪路。

第二 、京東原來的財務結構非常疲弱,要不是騰訊在上市前注資成為戰略投資人,京東可能會掛掉。

第三 、京東的估值257億美元和阿里巴巴2000億美元潛在估值相比,大約為1/10,募集資金17.8億美元,亦為阿里巴巴IPO募資目標200億美元的1/10

第四 、京東IPO掛牌價已經上漲,而且超額認購15倍,說明主辦承銷商訂價策略正確。

第五 、京東的成功對於2個月後的阿里巴巴來說是好兆頭,也可以適度扭轉今年初以來美國科技股悲觀的投資氛圍。

陸銀
今年首季39家國銀稅前獲利837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24%,全年預估獲利可突破去年的2,576億元,再創新高;27家外銀在台分行首季稅前獲利則有48.9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68%左右,若以此速度成長,今年也可望挑戰200億元獲利大關。

以分行據點來看,國銀有3,442家國內分行及109家的海外分行,外銀在台分行則有36家分行據點,陸銀則只有3家分行,目前還未申設第二家分行。

金管會昨(22)日則再核准玉山銀行向大陸申請設立大陸子行,玉山銀打算將子行設在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可利用「前海合作區」與香港間的跨境人民幣貸款及未來更多金融開放,搶占一些商機,這是繼國泰世華銀後,第二家國銀申請由大陸分行轉制為子行案。

目前國銀在大陸已開設11家分行,4家同城異地支行,另外有6家分行已獲銀監會核准籌設,今年內應可開業,另外還有3家同城支行也在籌設中,另外還有永豐銀及華一銀二家子行已開業,今年國銀大陸據點可望倍增。

今年因為金管會大幅開放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等業務,國銀、外銀在台分行獲利都比去年大幅增加,但若以分行數、資產規模來看,陸銀在台3家分行首季稅前獲利30.32億元,獲利率最高,大陸中國銀行在台分行首季就獲利27.97億元,比國內幾家擁有160200多家分行的大型銀行獲利都高,業者表示,主要還是中行台北是兩岸人民幣的清算銀行,也收取許多國銀的人民幣轉存款,算是獨門生意,因此獲利頗豐。

我們的看法:

第一 、今年首季金融業的表現均相當穩健,包括台灣本土銀行、外商銀行和大陸銀行。

第二 、很可惜服貿未能過,否則金融業的獲利還有進一步向上提升的空間。

第三 、中國銀行台北是人民幣清算銀行,因此得天獨厚。

第四 、台灣銀行的未來在海外,不在台灣,現在不過是大躍進的開始。

光明
光明食品未透露具體交易金額,據以色列媒體報導,交易金額約86億新謝克爾(約新台幣741.7億元)。若收購金額最終被證實,將刷新光明食品集團之前收購維多麥(Weetabix)的人民幣64.7億元(約新台幣306.2億元)交易金額。

路透援引光明食品集團新聞發言人潘建軍表示,Tunva是以色列最大的乳製品企業,在肉類、冷凍食品等領域也有優勢,可與光明食品集團相關企業在技術研發、市場行銷、通路等方面形成合作。

他指出,光明可借此次併購汲取以色列高效現代農業的經驗,促進光明食品集團從田頭到餐桌全產業鏈的精細化發展。

潘建軍表示,這項收購的完成,還有賴於雙方就目標公司價值和收購價格等條款最終敲定,以及相關政府部門的審批。

他指出,光明一直在推進國際化戰略,目前尚處在起步階段,未來光明也不會停止國際化的步伐,例如歐洲、北美市場,只要有合適的目標,光明還是會進行收購。

光明食品集團近年來先後收購多家海外公司,包括澳洲食品公司瑪納森和英國穀物類食品製造商維多麥等。2013年底瑪納森公司啟動上市準備工作,德意志銀行等投行負責承銷;維多麥公司的海外上市也在推進中。

光明食品集團旗下光明乳業,收購紐西蘭牛奶公司新萊特(Synlait)後,20137月在紐西蘭證交所上市,成為光明食品集團海外資產上市第一例。

以色列Tnuva食品公司成立於1926年,至今已近90年歷史,是以色列最大的乳品製造商,業務包括乳製品、冷凍蔬菜、禽蛋製品、肉製品、糕點等食品的生產、分銷和銷售,占據以色列70%的乳製品市占率,並廣泛涉足中東、歐洲和美國市場。

我們的看法:

第一 、中國大陸的民生企業積極走出去,中糧大舉併購跨足海外新領域後,光明也相繼相手。

第二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光明投資的對象是以色列,不知這是否有任何戰略的考量?

第三 、投資金額也是光明有史以來海外併購最大的一筆。

第四 、以色列現代農業的技術,應該是光明投資的重要考量。

第五 、但奇怪的是,光明投資的觸角,遍布紐西蘭、英國和以色列,看不出任何關連性和戰略方向,許多都和乳製品有關,需要加強和投資人溝通。

競爭力
進一步檢視競爭力評比的四項指標中,台灣只在「經濟表現」較去年進步二名,「政府效能」、「企業效能」和「基礎設施」各滑落四名、七名與一名。「政府效能」與「企業效能」名次更是連續三年下滑。
國發會指出,2014年台灣在全球競爭力總排名較上年滑落兩名,最主要原因在於「政府效能」與「企業效能」兩大類指標滑落至十名外,這應是受到太陽花學運衝擊,影響企業經理人填答分數。

國發會指出,政府效能與企業效能兩項指標,屬性特殊,六成以上都是屬於問卷項目,由於問卷調查期間適逢太陽花學運抗爭期間,這兩項指標排名滑落,反映太陽花學運明顯影響企業經理人填答分數。

台灣在亞洲的排名中,原本僅次於新加坡與香港,居第三。不過,今年馬來西亞大幅進步三名,在整體排行中居第12,一舉躍過台灣,使台灣落居亞洲第四。

從細項來看,台灣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外資增加、貪賄調查有改善。

但另一方面,包含政府赤字擴大、人口老化、政府決策和政治不穩定的風險調查退步,另像人才外流、透明度和司法等調查也都比去年衰退。

IMD對我國的評論,包括台灣的挑戰在於培養社會團結和社會融合;採行經濟自由化,追上國際標準;加速工業結構重整、升級,和服務業發展;創造就業和薪資平等,促進經濟成長;以及發展綠色經濟競爭力。

我們的看法:

第一 、我們相信國發會所言,學運對「政府效能」和「企業效能」有影響。

第二 、台灣第一次輸給馬來西亞,說明我們早已不配和其他四小龍國家相提並論。

第三 、政府拿不出願景,施政又缺乏手段和魄力,自然無法討好大家,也很難繳出成績單。

第四 、我預測明年台灣排名還會繼續下滑,要返回前10名很難。

設計
依照跨部會最新出爐的設計產業扶植方案,未來將以「跨業整合」、「虛實通路整合」、「人才培育」、「高度客製化」、「國際行銷」等五項行動計畫,積極提升台灣設計產業領導地位。
江揆昨天在政務會談聽取經濟部、內政部與教育部報告「我國設計產業發展檢討」,據了解,江揆對於設計產業相當重視,三個月前聽報告時,即指定政務委員蔡玉玲督導跨部會催生扶植設計產業方案;昨天,他親自驗收成果,叮囑部會緊上發條,及早創造成果。

蔡玉玲昨天表示,國內設計能量不弱,例如舉辦33屆的「新一代設計展」,已名列全球前三大重要新秀展,更不用說近年國內不少學子及企業的工業設計產品,接連在德國iF reddot等著名設計展獲獎,均說明台灣除了製造業之外,還有機會靠設計產業開創一片天。

不過,她說,國內設計產業投入者,主要是以規模較小的工作室型態存在,若能讓這些設計產業的投入者與各產業相結合,可做大設計產業。

我們的看法:

第一 、台灣有很強的設計能力,但過去未形成一個產業。

第二 、「跨業整合」是很重要的工程,要將設計人才和業者的資源整合在一起。

第三 、社會對於「設計」需要有更整體、更全面的認識,利用設計來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

第四 、台灣以往的設計多半為二種型態,一乃小型個人工作室,另一則為企業內部的設計部門,未來政府應培養類似Frog Design這樣的大型第三方設計公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