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1日 星期二

228事件70週年,紀念活動將多達百場...請問未來70年,政府有什麼準備了嗎?

228事件70週年,紀念活動將多達百場...請問未來70年,政府有什麼準備了嗎?

最近我和一位大老闆討論一件投資案,這是一個和汽車產業相關的項目,公司技術優良、獲利良好,但沒有想到他的態度卻很保守。

「不是說公司不好,而是我們基本上不看好傳統汽車產業的未來,電動車勢必成為趨勢,未來無人駕駛和Uber會很普遍,人們根本不需要擁有汽車,所以我們策略布局方向一定要對。」

坦白說,這是我第一次遇見客戶用10年以上的眼光來看未來,雖然答案並非我所期望,但很令人佩服,至少和中國大陸企業家有得比。

很多東西正在消失中,CD和書已漸漸消失了,傳統電話通信也式微,在不久的將來,銀行分行會越來越少,現金交易可能成為絕響。

台灣政府缺乏遠見,通常只關心二或四年後的選舉。馬政府曾提出「黃金十年」願景,後來變成「黃土十年」;看得最遠的是柯文哲,去年曾提出「台北2050願景計畫」,但卻沒有實質內容。

中國大陸就不同了,對未來很有長期規劃,每五年會提出一次計畫,另外配合「工業4.0」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國務院則專題調研「2030年的中國:建設現代、和諧、有創造力的高收入社會」。

偉大的企業家都看得很遠。馬雲要為美國中小企業創造一百萬個工作,這應是一個10年計畫。軟銀孫正義收購英國晶片龍頭ARM,強調這是一個30至50年的布局。馬斯克特將Tesla和SolarCity合併,規劃太陽能儲能系統,供電動車使用,甚至準備登陸火星,打造百年大計。

台灣的問題是,非但看不遠,反而拼命往後看,「轉型正義」就是如此。最近台灣準備紀念228事件70周年,許多人認為意義重大,連大陸也辦活動,但為什麼我們不向前看70年呢?其實光一個318太陽花事件就影響深遠,政府剛關閉ECFA辦公室,台灣變得更加邊緣化,我們有沒有想過要如何突破現狀?

最成功的企業家都能看見並且抓住趨勢。尹衍樑總裁的大潤發最近可能出售給阿里巴巴集團的蘇寧,這是虛擬與實體的完美結合,體現馬雲剛提出的「新零售」概念,大陸「線上」併購台灣「線下」。

尹先生在2000年左右賣掉台灣金融資產,投入正要起飛的大陸零售市場,現在趁著中國經濟局勢未明,逢高獲利了結,近幾年又轉進新興的生技產業,時機掌握都恰恰好。

更厲害的是李嘉誠,他從4年前就逐漸淡出中港房地產,全力轉投資英國基礎建設,3年前又將屈臣氏賣給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讓人不得不佩服其眼光。但即使精明如李先生,相信也沒有預測到英國脫歐和川普當選,低估了全球民粹趨勢。

近期的例子是巴菲特,他在去年蘋果股價低檔時大筆買進,至今獲利驚人。你可以說這是運氣,但其實也和趨勢有關。巴菲特重押美國,堅信像蘋果這樣的champion會屹立不搖,這就是他所看到的趨勢。

有趣的是,巴菲特選前大罵川普沒有廉恥,並說猴子的表現都比川普公司好,選後卻搶進美國股票,和其理念完全相反,成為這一波大贏家,有何啟發?

我們對未來的布局,應基於我們「預期」台灣未來會如何演變,而非「希望」結果會怎樣。過去曾有民調,發現雖然多數人民期待台灣能夠自主,卻有半數預期台灣終被統一。

想了解台灣的未來,應多觀察企業行動而非聽政府所言。郭台銘剛在賓州砸下70億美元建面板廠,台塑計畫在德州投33億美元擴廠,並在路易斯安那州遞件投資100億美元。國發科主委最近承認台灣投資率比香港還差,是政府的責任,表示「只要民間投資好,經濟成長就會好」,但結果呢?

處在中國和世界中間,台灣有兩種選擇。第一是「聯外以引中」,就像鴻海和Apple緊密結合,在中國大陸各地都能拿到優惠政策。第二是「聯中以引外」,比如說大潤發賣給阿里,兩岸聯手進軍世界,以及台灣半導體高階主管人才投靠紫光,都是同樣道理。

最近台幣急升,台股猛漲,難道代表台灣經濟趨勢好轉了嗎?熱錢湧入,央行為免被美國列為貨幣操縱國不敢干預,台灣成為投機天堂,卻並非投資天堂。

唯一全民都有想到未來的事,是「年金改革」。最近政府計算若年金制度不變,未來30年政府要付1.62兆。我認為目前假設錯誤,制度遲早會破產,年輕人很可能領不到退休金。

面對未來的危機,我們能做的最佳轉型正義,就是投資自己,扭轉你的人生、你的未來。世界從來就不公平、沒有正義,而且只會越來越嚴重。

我母親患帕金森症,70多歲就過世,我父親則活到90多歲,我認為我會像我母親,因此已開始規劃倒數計時。我比較不擔心自己,但擔心下一代,我看不到他們的未來,我希望他們每一個人都能努力向前看。

2102年,在火星上某處聚落,一個人打開hologram 3D影像,顯現一個衰弱的老人。

「那是我的祖父,他活到2050年90歲才過世,靠著生技,比他原先預期又多活了20年。他在85年前就看到了未來,是他鼓勵我走向世界、航向宇宙。」他和朋友說。

老人用顫抖的聲音開始說話:「雖然台灣已經不存在了,但精神還在,你永遠不要忘記你的根,make Taiwan global, make Taiwan universal,記住做一個不一樣的台灣人。」


華為,台籍科技大將,新加坡中小企,紫光,巴菲特蘋果,軟銀,台新金彰銀,全球一動WiMAX,順誠美國製造,鴻海Lytro,大潤發阿里巴巴

2017.02.20理事長的話

華為,台籍科技大將,新加坡中小企,紫光,巴菲特蘋果,軟銀,台新金彰銀,全球一動WiMAX,順誠美國製造,鴻海Lytro,大潤發阿里巴巴
華為

視頻時代來臨:華為常務董事、戰略Marketing總裁徐文偉宣布,營運商將進入「視頻為王」的時代,並預期將會帶來上兆美元的商機。

搜狐科技援引徐文偉於2017世界移動大會預溝通會上指出,到2050年,全球網路的聯接數將達到1,000億,85%的企業應用連接雲端,100%的企業會連接雲端服務,工業智慧的普及率將超過20%。

另外,千兆寬頻家庭滲透率將達30%,全球智慧終端達400億,平均每人每日通信流量將達4G,增長100倍,全球每年產生的數據量將達180ZB1ZB=10TB),增長20倍。
徐文偉說,「全連接進程為各行業數位化轉型帶來無限商機」,尤其是視頻業務。

他進一步分析,視頻業務將成為營運商的基礎業務,娛樂視頻、通信視頻和行業視頻產業加速發展。營運商將進入「視頻為王」的時代,垂直行業數位化將給營運商帶來「兆」級美元的商機。

徐文偉表示,儘管電信營運商面對很多挑戰,包括增長的挑戰、競爭對手的挑戰和OTT(通過互聯網提供各種應用服務)的市場侵蝕,以及未來如何發展的挑戰,但仍有著巨大的發展機會。

他指出,華為將協助營運商以雲端服務的方式,使能垂直行業數位化,向企業和政府客戶提供計算存儲、網路、IoT(物聯網)、視頻等服務,拓展市場空間,增加盈利,這是以商業價值為中心的新增長之路。

華為Marketing與解決方案部總裁張順茂表示,「全面雲端化能使營運商數位化轉型」,華為將為營運商提供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幫助營運商實現視頻時代的新增長。

中國經濟網報導,目前的網路連接與通信還遠沒有達到「天花板」。當前仍有39億人沒有上網,25億人沒使用行動服務,11億家庭沒有寬頻網路,3億家庭寬頻速率小於10Mbps,顯示行業帶來的商機,仍有很大成長空間。

徐文偉表示,全球電信營運商正結合自身優勢,由「投資驅動」轉向「價值驅動」,更加關注最終用戶體驗、服務級為最終用戶提供更大價值。

我們的看法:

第一、華為正在演變成為像蘋果一樣的全球超級企業。
第二、華為有核心競爭力、企業文化基因、卓越領導人、以及全球視野。

第三、華為未來還有很多「兆」元級的商機,視頻只是其中之一。

第四、我最有興趣觀察的是華為計畫和蘋果爭奪手機霸主的企圖心,在三星摔下來之後華為又向目標邁進了一大步。

第五、未來華為的先進技術將促使華為系列的產品更具有人工智慧。

台籍科技大將

繼招攬前Uber中國戰略負責人柳甄出任高級副總裁後,又一科技大將加盟今日頭條。據了解,原微軟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馬維英已離開微軟,出任今日頭條副總裁,管理旗下人工智慧實驗室,今日頭條(2/14)確認此消息。

今日頭條是目前中國資訊分發的代表企業,運用演算法向不同的用戶展示他們喜好的資訊,是其主要的看點。馬維英曾任微軟亞洲研究院網路搜索和挖掘組的主任研究員,其專長領域正契合今日頭條發展搜索演算法、人工智慧學習的主要方向。

據澎湃新聞報導,馬維英曾指出,模擬人腦計算就是結合大數據、雲端計算、群眾外包等技術,借助機器學習,使智慧軟體能理解一切數位資訊化的內容,再由此建造新一代搜尋引擎,實現搜尋引擎「代表用戶工作」,而非「在用戶指令下工作」。

今日頭條執行長張一鳴稍早表示,目前人工智慧在實際應用面上,應用最廣泛的一款商品便是今日頭條。而數據挖掘、神經網路、機器學習等人工智慧技術是支撐與發展今日頭條演算法的重點。

據了解,馬維英出生於台灣,台灣清華大學電機學系畢業,目前台灣大學資工系所網頁上,還看得到馬維英出任客座教授的頁面,專長正是內容檢索、機器學習等。鳳凰新聞報導,馬維英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時,負責開發的互聯網圖像檢索系統Netra被視為該領域最具代表的系統之一。

除了招攬馬維英外,今日頭條近期大動作頻出,柳甄、前愛奇藝高級副總裁鄭蔚等高階主管相繼加盟,業務方面,則收購美國短影片製作軟體Flipagram,搶攻內容端資源。

微軟亞洲研究院在人工智慧研發上深具實力,例如該院所開發的代表性機器人「微軟小冰」。據36氪報導,「微軟小冰」準確預測了2014年世界杯冠軍、2015NBA總冠軍、今年超級杯贏家等結果。

我們的看法:

第一、關鍵不在於馬維英是台籍人士,而在於他是人工智慧專家。
第二、中國大陸正盡全力發展人工智慧,並大幅挖角人才,先前百度已經聘用前微軟副總裁陸奇,這種企圖心是台灣企業所缺乏的。

第三、人工智慧在各行各業的應用,現在才正要開始。

第四、以往只有BAT三巨頭布局人工智慧,但現在已經擴展到更廣泛的企業群體,包括像今日頭條。

新加坡/中小企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14日宣布,將第一次開放外資併購三家金融公司,作為擴大中小企業融資的金融改革措施之一。

三家金融公司分別是豐隆金融、星金融發展與富雅金融。金管局表示,任何有意願的合作方,只要「承諾維持中小企業融資作為核心業務」,金管局將考慮核准併購申請案。

金管局表示:「這將賦予金融公司更大彈性,去探索可能的戰略夥伴與創新營運模式,以加強中小企業融資業務。」同時,金管局也公布提高金融公司放貸額度的計畫。

新加坡的金融公司,經政府特許得以收受存款,並對個人與企業進行放款,業務重點為中小企業融資。

此次開放措施也包括,允許金融公司對企業客戶提供活期帳戶、轉帳交易與支票服務。但金管局也同時要求加強公司治理與風險管控、對股東關聯交易實施更嚴格規定、以及限制房地產投資。

根據金管局資料,三家金融公司目前的中小企業放款總計70億星元(49億美元),截至12月底的放款總額為125億星元,是20153月以來最低,僅占新加坡金融業放款總額6,173億星元的2%

受政策開放激勵影響,三家公司14日股價分別大漲9%19%。最大的豐隆金融市值為11億星元,其他兩家市值不到2.5億星元。
另外根據彭博資訊資料顯示,三家公司股價對帳面價值目前出現30%以上折價,遠低於海峽時報指數的19%溢價。

儘管國際油價已見回升,新加坡當地銀行業卻持續承受來自油氣公司的壓力。最新例證是14日公布財報的新加坡第二大銀行華僑銀行(OCBC),上季淨利不如預期,主要就是因為能源業不良放款激增。

華僑銀行表示,上季淨利年比下跌18%7.89億星元(5.71億美元),遠低於分析師預估均值8.56億星元,理由是能源業不良放款大幅上升,導致備抵呆帳損失劇增57%3.05億星元。

新加坡是亞洲能源業中心,儘管國際油價略為回升,當地銀行業持續承受來自石油天然氣公司的壓力。華僑銀行去年對油氣行業放款規模為158億星元,其中約8%已被列為呆帳;不良放款金額也較前一年劇增63%

包括銀行龍頭星展銀行(DBS)在內,預料在本周稍晚公布去年財報時,也將出現類似情況。星展銀行去年便遭遇海上油田工程公司Swiber營運陷入困境。
僑銀行管理階層提出警告,國際油價若不見持續回升,該行的能源業放款客戶仍將苦於奮戰,其中本地能源服務企業Ezra,在2月已出現打銷壞帳1.7億美元。

令市場更擔心的是備抵呆帳覆蓋率下降,華僑銀行至12月底的備抵呆帳損失,幾乎相當於不良放款總額。

我們的看法:

第一、新加坡過去是大企業的文化,但現在正開始轉變。
第二、中小企業融資公司就像中國大陸的小貸公司,以及P2P相關企業。

第三、台灣銀行家數過多,各家金控業務包山包海,缺乏專注性,不一定有競爭力。

第四、全世界都注意到由於創新潮流,未來新創企業和中小企業會更有活力。

第五、未來金融機構最重要的任務是協助中小企業海外布局。
紫光

近年來在半導體產業動作頻頻的大陸紫光集團宣布,總投資300億美元(約新台幣9,200億元)的南京半導體產業基地已於本月12日開工。據了解,紫光集團已網羅前晨星創辦人楊偉毅出任紫光旗下長江存儲公司研發長,帶領紫光突破各國技術防衛戰。

大陸媒體報導,紫光南京廠的技術很有可能部分來自於台灣。據消息來源透露,這個重要人物正是楊偉毅,將讓紫光朝自主研發3D NAND Flash等先進記憶體發展。但未獲本人證實。

根據紫光集團官網上消息,紫光集團上個月18日與南京簽約,將投資300億美元成立南京半導體產業基地,並總投資人民幣300億元興建「紫光IC國際城」,這兩大投資項目已於本月12日動工興建。這也是紫光集團繼20161230日的武漢長江存儲項目開工後,時隔42天又一起新台幣千億元級的半導體大型投資案。

紫光集團稱,南京半導體產業基地主要產品為3D-NAND FLASHDRAM存儲晶片等,占地面積約1,500畝。第一期投資約100億美元,月產晶片10萬片,未來「將有力地支撐我國(指中國大陸)在主流記憶體領域的跨越式發展」。

此外,紫光集團還投資約人民幣300億元興建配套的IC國際城,包含科技園、設計封裝產業基地、國際學校、商業設施、國際人才公寓等綜合配套設施。

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在動土儀式上表示,紫光肩負國家使命,要以在全球半導體領域為中國產業實現突破和崛起為己任,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堅強決心,踏實努力做好中國自己的半導體產業。

紫光南京半導體產業基地與台積電南京廠都位在南京江北新區浦口經濟開發區。紫光集團稱,該基地將「以存儲芯片及儲存器(台灣稱「記憶體」)尖端製造環節為突破口,集存儲產品設計、技術研發、生產製造、銷售於一體,可帶動設計、製造、封裝、測試等集成電路產業鏈的發展。」

大陸網路媒體「觀察者網」指出,紫光並未說明這次在南京半導體基地的技術來源。報導稱,若再聯結到紫光早前高薪挖角南亞科前總經理高啟全,「那麼南京工廠的技術來源很有可能會有部分來自海峽對岸的同胞」。

我們的看法:

第一、紫光不斷挖角台灣高階總經理人才,建立新廠,這已是第三位總經理級超級戰將加入紫光。
第二、挖角人才比併購企業便宜,台灣不允許紫光以30億美元投資三家半導體封裝上市公司,反而導致人才加速外流。

第三、台灣人才加入紫光可以理解,不僅有資金、有市場、還有政策強力支持。

第四、未來兩岸半導體產業宜透過股權方式合作,如此台灣才不會被邊緣化。

巴菲特/蘋果

華爾街日報報導,巴菲特(Warren Buffett)旗下投資控股公司柏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上季(去年12月底止)對蘋果持股增加將近3倍,隨即碰上蘋果股價創新高,讓巴菲特在短短6周內大賺11億美元。

柏克夏海瑟威A股在周二收盤上漲0.8%至250,419美元,創新高。蘋果周三開盤漲0.6%,報136.21美元。

柏克夏海瑟威周二提交證管會的文件顯示,上季底該公司對蘋果持有5,740萬股,較前一季底的1,520萬股增加將近3倍。截至去年底為止,柏克夏海瑟威對蘋果持股的帳面市值以當時股價計算約在66億美元。

今年初以來外界預期美國改革企業稅可讓蘋果海外獲利回流,已推動蘋果股價上漲。加上蘋果日前公布上季營收恢復成長後,外界更加看好今年iPhone 8大賣,使蘋果股價至周二收盤為止連2日創歷史新高,如今公司市值高達7,005億美元。

若以周二蘋果收盤價135.02美元估算,柏克夏海瑟威對蘋果持股帳面市值高達77億美元。假設今年初以來柏克夏海瑟威對蘋果持股量未變動,等於6周內就大賺11億美元。

儘管巴菲特曾表示自己不熟悉科技類股,因此多年來不曾買過蘋果股票,但自從柏克夏海瑟威的部份投資決策移轉到韋斯勒(Ted Weschler)及康姆斯(Todd Combs)兩名愛將手中後,該公司在去年5月首度投資蘋果股票。

當時蘋果股價正處於2年低點,但在柏克夏海瑟威入股後股價開始往上爬。韋斯勒在去年6月受訪時曾表示,蘋果健全的產品生態圈及軟體訂閱服務讓顧客維持一定的忠誠度。

柏克夏海瑟威上季除了增持蘋果股份外,也大幅加碼航空類股,持股帳面市值增加93億美元,其中對美國航空、達美航空、西南航空及聯合大陸控股公司分別增持21億美元以上。柏克夏海瑟威在上季購入的股票還包括衛星廣播服務業者Sirius XM及美國農業生技大廠孟山都。

我們的看法:

第一、巴菲特實在太厲害了,在低檔吃進大筆蘋果股票,去年11月買進後就開始反彈至今。
第二、巴菲特喜歡押寶美國產業冠軍,既愛國又能賺錢。

第三、當然運氣好也很重要,三星去年的挫敗讓蘋果得以絕地大反攻。

第四、巴菲特上次投資科技股IBM,就非常不成功,套牢至今。

第五、iPhone8推出後,蘋果還有另外一波大多頭,整個台灣股市都會因蘋果而受益。

軟銀

軟體銀行(Softbank)打破過去購併科技及通訊公司的慣例,在周二宣布投資33億美元收購美國Fortress投資集團,目的在實現軟銀社長孫正義的長期願景,將軟銀打造成全球最大投資公司。

根據軟銀提出的收購總價,Fortress A股股東將獲得每股8.08美元,與Fortress周一收盤價相比溢價39%。Fortress股價在周二收盤上漲7%至6.21美元,周三開盤爆漲近30%至8.01美元。

口袋極深的軟銀近年持續透過企業購併擴張事業版圖,先是在2013年收購美國電信業者史普林特(Sprint)多數股權,又在去年斥資320億美元買下英國晶片設計商安謀(ARM)。

然而,外界從未料到軟銀會將觸角延伸到資產管理公司。內情人士透露,軟銀自去年底開始便經由英國另類資產管理公司F.A.B. Partners高層艾爾巴薩姆(Nizar Al-Bassam)及亞里布努(DalincAriburnu)牽線,洽談收購Fortress事宜。

孫正義稍早發布聲明表示,軟銀在去年底籌措總價1,000億美元的「軟銀願景基金」時,便立下長期發展目標,那就是讓軟銀從電信公司轉型為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透過各方募集而來的資金來推動尖端科技發展,而Fortress的加入將助軟銀一臂之力。

1998年創立的Fortress屬於另類資產管理公司,旗下管理700億美元資產,投資領域涵蓋房地產、信用及私募基金。另類資產管理公司不僅收費較傳統財富管理公司高,且通常要求客戶長期投資,因此近年逐漸受到矚目。

軟銀表示Fortress在交易完成後將維持獨立營運,繼續由執行長納爾頓(Randy Nardone)領導。內情人士透露,軟銀目標讓Fortress資產規模在未來3年內增加1倍。

我們的看法:

第一、軟銀成立1,000億美元的科技PE基金,的確需要專業團隊來協助管理。
第二、問題是Fortress過去的專長是房地產和hedge fund,並非高科技投資。

第三、軟銀的投資下手都很快,屬於衝動型投資,去年以320億美元併購ARM就屬於此類。

第四、軟銀押寶阿里巴巴也是快速作成決定,簡單來說就是看上馬雲這個人。

第五、Fortress的管理團隊一定有某種特質,才能打動孫正義。

台新金/彰銀

彰銀經營權之爭長達12年未解,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在台灣投資最大風險就是政治,彰銀經營權爭議就是顯著的例子;謝金河呼籲,蔡英文總統應該做決斷,不要歹戲拖棚。

謝金河在臉書上建議,小英總統應還原2005年這件附帶經營權的特別股增資案,尤其現在的行政院長林全也是事件的當事人,如政府不認帳,乾脆還錢了結,別讓歹戲一直拖棚。

謝金河順著總統府資政吳榮義的論述指出,2005年民進黨執政時期,台新金砸了365億元的鉅資標下彰銀這個案子,當時的財長林全曾承諾會支持得標的最大股東經營彰銀,如今政黨已經輪替,帶頭不認帳的前財長張盛和都已下台,當初拍板這個案子的林全已貴為行政院長,最好的方法就是照原先的承諾進行,把彰銀經營權還給台新金。

謝金河表示,最近行政院的共識是財政部不得下手操盤,但默許公股行庫下場收委託書,代表政府明的不插手,暗的什麼都可以,謝金河說:「這場彰銀經營權爭奪戰,我看台新金又會跟上次張盛和時的結局一樣,又是穩輸的局面」。

彰銀經營權的拖棚戲碼還包括,林全捍衛官股經營權,表面上是捍衛國家利益,但謝金河指出,官股銀行的肥缺利益,卻都落到操盤的國庫署退休官員及財稅幫的手上。

網友留言表示,政府應該還台新一個公道,如果當初淡馬錫以280億元奪標,國民黨敢說是賤賣,會要求把經營權拿回來嗎?網友呼籲林全要有LP(魄力)一點。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新金投資彰銀的案子實在拖得太久了,對台灣國際形象影響甚大。
第二、馬政府最大的錯誤就是將二次金改汙名化,台新金成了犧牲者,台灣金融產業的整併與改革也從此中斷至今。

第三、林全當時是財務部長,現在又是行政院長,理所當然應該適度運用公權力,讓這個案子順利通過。

第四、最近外資媒體又在批評Morgan Stanley投資中嘉案遭到台灣民粹和政府封殺,外資認為台灣投資法規非常不透明,一直有外力影響正常投資案件的執行,因此沒有外資敢大動作投資台灣。

第五、執政者如果不了解這些問題的嚴重性,根本就沒有資格和條件推動任何招商引資。

全球一動/WiMAX

全球一動公司去年針對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撤銷執照一事,提起訴訟,日前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一審判決出爐,全球一動勝訴。全球一動13日召開記者會,呼籲NCC返還執照,並協助上千基地台恢復營運和升級。

NCC發言人翁宗柏則表示,目前尚未收到判決書,待收到判決書,NCC會對外說明後續因應立場。

NCC2015年年底時,決議讓WiMAX走入歷史,將WiMAX相關業者撤照。WiMAX廠商全球一動不服,決議向法院提出告訴。

經一年多訴訟審理,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於日前判決,由全球一動勝訴,NCC敗訴。而這也是繼大同電信勝訴案(20166月)及監察院(201611月)糾正NCC重大違失後,NCC繼續吃敗仗。

全球一動董事長章渝坪昨日表示,NCC撤照一事,令業界損失達到760億元。他昨日表達訴求,要求新任NCC委員們立即發還業者被撤照的頻譜,協助空置上千的基地站恢復升級營運。而新政府應主動補償損失慘重的員工、消費者以及基站房東、設備製造供應等相關權益。

產業促進會也要求政府應立即徹查原行政失誤,嚴懲失職人員。讓資通業者再度信賴新政府,有秉持轉型正義的信念及支持新興產業的決心。

章渝坪表示,NCC在前屆主委以行政程序阻礙產業發展,讓無辜的資通業者和消費者受害超過600億元,其中營運商損失約半。除了近300億元的基礎建設營運付諸流水,產業發展停滯10年以上。全球477WiMAX網路中,台灣的NCC是唯一阻擋技術進步、妨礙產業發展的機關。監察院報告也指明,此一舉措導致國家政策落空、國際誠信掃地;千億的外銷產業價值近年已毀,外資無意願投入台灣的新興營運業。

全球一動表示,NCC非法撤照後,國民黨政府對整體產業善後全然不理,放任員工生計無著落、2,000個基地台房東收不到錢、無法拆站、產業界生產設備呆滯,但卻快速將屬於業者的頻譜,低價標售給財團,但收入還不夠補償損失的600多億。這種「只收標金、不負責任」的惡劣作法,終於在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於一審判決中平反。

章渝坪表示,這也是繼高等行政法院一審判決大同電信撤照案,NCC再次敗訴、再次證明NCC撤照違法。

我們的看法:

第一、正義終於得以申張,台灣政府選錯技術押錯寶,但不應該變相封殺無辜的民間業者。
第二、NCCWiMAX標準作了最糟糕的示範,利用公權力強迫合法民間業者退出原先政府鼓勵民間投資的領域。

第三、前NCC主委應該擔負相關法律責任。

第四、自從WiMAX失敗之後,台灣政府就再也沒有什麼前瞻有決心的科技產業政策了,因為公務員不願意再擔負行政責任。

第五、以面板產業為例,台灣已落後韓國、中國大陸和日本,但政府卻無動於衷。

順誠/美國製造

台資著名家具大廠順誠控股16日宣布,以3,500萬美元(新台幣10.8億元)收購精品家具品牌公司Kohler以及美國製造工廠。趕搭美國製造熱潮。

順誠控股董事局主席郭山輝昨天表示,併購精品家具品牌Kohler是有戰略布局考量,「順誠一直都在尋找併購機會,雖然去年財報不佳,但現金流量是充足的。我們本身專攻中高價位家具,透過併購Kohler可以完成垂直整合,也可以把市場做大。」

郭山輝指出,整個併購時間花了三個月,「當地州政府一直都有獎勵措施,只要每增加多少就業機會,就會有補助,順誠在大陸有完整的生產線,可以輸出部分零件到美國給Kohler做最後組裝,在管理上再做一些整合,也符合美國總統川普強調『美國製造』的精神。」

順誠控股昨天在港股收盤價港幣0.59元(約新台幣2.4元),上漲3.5%。郭山輝目前擔任大陸全國台灣同胞企業聯誼會(台企聯)榮譽會長,於1991年成立台升家具, 200511月以順誠控股(Samsons Holdings)為名在港交所上市。

香港財華社報導,公告指出,其中以2,950萬美元收購目標公司 Kohler Interiors Group, Ltd.,另獲授權可以550萬美元收購目標公司位於美國北卡羅萊納州之辦公室、製造基地及倉庫物業。

目標公司擁有三間全球精品家居家具品牌,分別為「Baker」、「Milling Road」及「McGuire」。

Baker1890年成立,是工藝及優質精品家俱代名詞;Milling Road則提供一系列價格較實惠並富有頂尖設計美學的家俱及家飾;McGuire1948年成立,標榜休閒生活,強調提供天然藤蔓、皮革及金屬運用的奢侈家具及家飾。

集團將透過北美、英國及法國的陳列室,以及橫跨美國、歐洲、亞洲及中東的家具營業據點銷售自家產品,並在位於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及印尼的設施製造自家產品。

香港信報報導,公告表示,透過收購可以將公司業務進一步拓展至精品家具品牌;擁有家具設計與製造的豐富典藏系列及知識產權;以及在美國設有尖端製造設施及擁有極具價值之房地產。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企業投資美國狂潮,現在正要開始。
第二、我們非常肯定本案,不只是電子業郭台銘,台灣傳統產業更應該加速美國投資的腳步。

第三、本案雖然不大,但併購的公司擁有美國最高端品牌,對順誠來說很有價值。

第四、美國企業一般來說更願意被台灣企業併購,因為中國大陸企業過於財大氣粗,文化上差距較大。

鴻海/Lytro

大立光4000元的股價太耀眼,鴻海拚入股LYTRO光場相機,和大立光軋場的意味甚濃,同場入股的可謂是大咖雲集,除了鴻海、新加坡廠商EDBI、中國大陸娛樂傳媒華誼兄弟(Huayi Media)也都在名單之內,將共同參與Lytro D6000萬美元的募資案。
郭董視大立光為可敬對手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今年為了營收出現有史以來首度衰退,在今年尾牙上向股東鞠躬道歉,為扳回一城,郭董隨後在深圳龍華、土城總部召開了44夜的檢討大會,外傳會上,郭董就曾點名大立光,是鴻海2017年的潛在對手,還要員工向大立光學習,力拚光學技術升級。
參與美商Lytro D輪募資

將大立光列為可敬對手的鴻海,才一開春就連連出招,昨日傳出鴻海正式參與美國廠商Lytro D輪的募資,由於Lytro對此案十分低調,再加上彼此簽有保密協定,參與其中的鴻海、新加坡廠商EDBI及中國大陸娛樂傳媒華誼兄弟(Huayi Media),昨日都未對外揭露入股金額以及持股比例。

法人指出,Lytro的募資案之所以在科技圈掀起軒然大波,甚至獲鴻海眷顧,主要是因為Lytro是光場相機的鼻祖,手中握有的光場相機(Light Field)技術,除可記錄多角度光場數值,還可調整焦點,再透過軟體運算再獲得新的影像,被視為進軍智慧型手機照相模組的秘密武器,再加上,此技術的應用範圍極廣,除可用在電影影片的錄製,就連現在最夯的虛擬實境(VR)或擴增實境(AR)、混合實境(mixed reality),甚至其他科學和工業等領域都派得上用場。

鴻海積極布局相機鏡頭模組,入股Lytro只是其中佈局之一,早在今年元月中旬,也曾傳出鴻海參與了以色列雙鏡頭科技廠商Corephotonics新一輪的募資案,而Corephotonics雙鏡頭技術主要就是應用在智慧型手機產品上。

不單是鴻海,就連鴻海轉投資的夏普(Sharp)也將照相模組視為未來反敗為勝的重要武器,為此,夏普去年底大舉加碼了智慧型手機照相鏡頭廠康達智(Kantatsu),一舉將持股比例由18%拉高至44,市場還一度傳出,康達智是蘋果重點培植廠,厚植康達智的夏普,搶食新一代iPhone相機鏡頭的意圖明顯。

鴻海、夏普今年新創投資動作連連,無獨有偶地方向都指向照相模組,只能說,蘋果香氣太誘人,而大立光的獲利也太耀眼了

我們的看法:

第一、鴻海對於自己缺乏的新技術投資布局,不遺餘力。
第二、鴻海已成為阿里重要戰略夥伴,這個案子就是馬雲介紹給他的。

第三、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大陸影視娛樂公司華誼兄弟也入股,未來真的是「跨界」的時代。

第四、我們傳統所認知的電影,未來和AR/VR以及互聯網媒體,會彼此緊密融合。

大潤發/阿里巴巴

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昨(16)晚表示,大陸前三大電子商務業者,包括阿里巴巴、騰訊和蘇寧,的確都在洽談要投資大陸大潤發,但目前還在洽談過程中。

尹衍樑說,他是否賣出全部持股或保留部分股權,還沒有定案;但若引進新投資人,大陸大潤發員工都會留任至少兩年,才能確保大陸大潤發業務傳承。

大陸媒體報導,全球最大電子商務業者阿里巴巴,正在洽購大陸最大量販業者大潤發。受到消息激勵,大潤發的港股上市公司高鑫零售昨天股價開高震盪,收盤價港幣8.17元,上漲1.74%

潤泰集團大家長尹衍樑昨晚證實,大陸大潤發的確在與潛在買家討論投資案,且不只阿里巴巴,還有騰訊和蘇寧,大陸前三大電商統統在列,形成「多人搶親」大陸大潤發局面。

尹衍樑形容,這有點像「多人在談集體戀愛」。至於大陸大潤發為何會有此吸引力,主因是大陸大潤發的飛牛網,在大陸電子商務業務已排到第四名,尤其生鮮業務最叫座,尹衍樑說,大陸大潤發嫁給誰,大陸前三大電子商務公司的生鮮事業就會一舉擴大。

尹衍樑說,這次大陸前三大電子商務業者洽談投資大陸大潤發一事,由潤泰集團大陸大潤發負責人黃明端與買方洽商。

尹衍樑還說,目前他還沒有決定將全數股權出售,或部分出售但保留部分持股,但大潤發會與買方約定,大陸大潤發員工要留任至少兩年,才能確保業務完整傳承。
市場盛傳潤泰集團轉投資的高鑫零售,17日董事會可望通過決議,拍定與阿里巴巴結盟的具體做法,對此,大股東潤泰全球、潤泰創新昨日均予以否認。市場人士指出,中國大潤發是大陸最成功的線下零售商,有意參與者不少,可待價而估。

潤泰全表示,目前間接轉投資高鑫零售持股計12.5%,高鑫零售則分別投資中國大潤發及中國歐尚,對於併購、參股等傳聞,純為市場臆測;潤泰創新目前持有高鑫零售8.3%,董事長簡倉圳指出,對此案毫無所悉。

我們的看法:

第一、阿里巴巴布局「新零售」,虛實結合,需要和實體零售業者互相結盟。
第二、尹衍樑1999年進入中國市場,現在趁著中國經濟前景不明,開始逐漸撤出大陸,下一步應該會前進美國。

第三、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尹衍樑當年賣掉台灣金融持股,又再轉進新零售業,時機拿捏都恰到好處。

第四、最厲害的台灣企業家如郭台銘和尹衍樑都懂得和阿里巴巴結盟。

第五、阿里巴巴和騰訊都是互聯網平台,說明台灣傳統的服務業,未來會加速和國大陸互聯網電商平台結合,創造新的O2O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