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6日 星期一

理事長的話_萬達,思科,丹能風電,墨西哥車廠,今日頭條,中國投行

2017.02.06創會理事長的話
理事長的話_萬達,思科,丹能風電,墨西哥車廠,今日頭條,中國投行
萬達

大陸首富王健林掌控的萬達集團旗下院線美國AMC昨(24)日宣布以9.3億美元(約新台幣298億元)併購北歐最大院線電影院北歐院線集團(Nordic Cinema Group)。交易完成後,王健林在海外擁有1,000家電影院。

TechWeb報導,這是AMC繼併購歐洲最大院線電影院歐典院線(Odeon & UCI)後,再次在歐洲併購大型院線電影院。王健林曾表示,文化產業在2016年的收入占萬達集團整體收入比重超過四分之一,已經真正成為萬達的支柱產業。

北歐院線集團在北歐地區擁有118家影院、664塊螢幕,影院分布在北歐50個主要大中城市。併購完成後,AMC在北美和歐洲15個國家擁有1,000家影院、1.1萬塊螢幕。

王健林的電影產業版圖又擴大了,澎湃新聞網報導,此次將北歐院線收入囊中,王健林向占據全球電影市場20%的市占率預期更接近,這是王健林計劃在2020年前完成的目標。

電影產業目前在文化產業中占據著重要地位,王健林表示,目前萬達影城全球累計1,352家,1.4萬塊螢幕,約全球12%的票房市占率。他一直對於萬達集團成為世界電影史上首個跨國院線集團引以為豪。

2012年,萬達集團以26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第二大院線AMC,使萬達一躍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影院線營運商。併購後,AMC短時間內轉虧為盈、上市等表現,也使得萬達一年半內投資收益翻倍。

201511月,萬達院線又豪擲人民幣22億元,收購澳洲第二大院線電影院Hoyts2016112日,萬達宣布以不超過35億美元現金收購美國傳奇影業公司,這也是迄今為止大陸企業在海外最大的一樁文化併購案。

王健林一直表示想要買下好萊塢六大影業公司的其中之一,但目前好萊塢六大影業均不肯出售,所以王健林只能考慮入股。



我們的看法:

第一、AMC不斷併購電影院線,從美國到澳洲,現在又擴充到北歐。
第二、但王健林併購的想法不明確,以前是把外國電影院引到中國,現在難道想到海外去營運?

第三、中國大陸企業和股權投資基金對於電影是採用全產業鏈式的投資方式。

第四、文化產業在2016年占萬達收入20%,已成為支柱產業之一。

思科

華爾街日報報導,思科(Cisco)為了加速搶攻利潤較高的企業軟體市場,趕在軟體公司AppDynamics初次公開發行股票(IPO)前以37億美元高價收購,日後將併入思科物聯網應用程式事業群。

周三開盤思科股價上漲1%至30.84美元。

AppDynamics原定周三公布IPO價格,而華爾街周二預估該公司市值20億美元,但思科出價更高,相當於每股26美元,與AppDynamics最初透露的IPO價格範圍1012美元相比多出1倍以上,可見思科相當看重該公司的軟體技術。

2008年由資深工程師班薩爾(Jyoti Bansal)創辦的AppDynamics專門研發應用程式監控軟體。AppDynamics看準各大企業日漸依賴應用程式來處理公務,而這些應用程式通常位在谷歌或IBM等不同業者的雲端平台上,因此AppDynamics透過軟體協助企業同時監控不同雲端平台上的應用程式,確保應用程式的執行效率。

AppDynamics客戶遍及航空業、金融業、零售業等主要產業,而思科也自2年多前開始使用AppDynamics的服務,進而決定將該公司納入旗下。

思科策略長羅曼斯基(Hilton Romanski)表示:「在多重雲端平台的時代,如何管理線上軟體並維持服務品質成為企業成敗關鍵。」

思科最初以路由器及連接器等網路設備起家,但近年隨著網路設備市場陷入價格戰,思科執行長羅賓斯(Chuck Robbins)決定轉向發展網路資安、線上協作及物聯網以提高獲利。
思科深信物聯網將是網路時代的下一個大趨勢,因此在去年投資14億美元收購物聯網平台開發商Jasper Technologies。思科表示,這回高價收購AppDynamics也是看好該公司的營收成長潛力。
去年19月儘管AppDynamics虧損9,500萬美元,但營收年增54%至1.58億美元。該公司日後將成為思科物聯網應用程式事業群下的新部門,而執行長瓦達尼(David Wadhwani)將繼續領導團隊。

我們的看法:

第一、未來的發展趨勢是軟體,所有硬體公司都會加速腳步往軟體布局。
第二、本案最大意義在於協助企業透過軟體來管理不同雲端平台的應用程式。

第三、台灣電子五哥未來在軟體方面的投資應該大幅增加,現在還是太少。

第四、值得注意的是思科看好物聯網是網路時代下一個大趨勢。可惜的是台灣產業界缺乏物聯網發展的前瞻整體思維。


丹能/風電

全球離岸風電龍頭廠商丹能風力(DONG Energy)及麥格理資本(Macquarie Capital),昨(25)日宣布與上緯投控旗下上緯企業共同簽署投資合約,擬分別入股上緯轉投資的海洋風力發電(簡稱海洋風電,Formosa I35%、50%股權。全案將待歐盟與我國經濟部投審會審批許可後完成。

上緯企業原持有海洋風電百分之百股權,目前股本為10.75億,若此交易完成,海洋風電三大股東持股比重將是麥格理資本50%、丹能風力35%、上緯企業15%。屆時丹能可提供風場開發的顧問諮詢,上緯旗下上緯新能源則統領海洋風電的開發管理,麥格理資本則提供財務管理顧問與融資服務。

上緯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蔡朝陽說,身為台灣離岸風電開發的先驅,上緯努力整合國際經驗與本地專業知識,很高興麥格理資本和丹能風力加入海洋風電,此卓越的夥伴關係,將大大提升離岸風力發展的實力。

麥格理資本亞洲及中東區主席HajirNaghdy表示,看到台灣風能領域的巨大機會,很高興能與上緯及全球離岸風電先驅領導者丹能風力,在海洋發電-離岸風電項目合作。

丹能執行副總裁兼執行長Samuel Leupold則指出,期待與海洋風電的緊密合作,攜手加速開發台灣第一個商業規模的離岸風電項目。此一合作可憑藉上緯的本地專業知識、麥格理在再生能源領域的良好實績,及丹能風力在離岸風電領域25年的經驗,建立堅強的夥伴關係。
丹能風力亞太區總經理Matthias Bausenwein說,離岸風電將是台灣未來能源組合的關鍵,而海洋風電是台灣離岸風電成功部署的重要里程碑。丹能很高興為其實現做出貢獻,並分享丹能在全球市場領導者的成功經驗。

據了解,麥格理資本、丹能風力與上緯的「強強組合」後,海洋風電將可利用各家在設計、投資、工程、採購和建造(EPC)、營運和維護(OM)及融資方面的專業知識。因此,上述3家公司將成為台灣離岸風電市場強而有力的團隊。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個案子值得注意,因為是全球一流投資者的強強聯手,丹麥丹能風力代表策略投資者,麥格理資本則是財務投資者。
第二、台灣擁有全球最佳風場,很高興外國投資者注意到這個事實,並且願意投資台灣。

第三、這次合資結構中,上緯只占15%,這是正確的比重,台灣企業沒有太多錢,資本市場功能不彰,而且關鍵技術並不專握在我們手上,應讓外資有足夠的incentive。以往台灣企業太貪心,要求50%以上的股權,壓縮了外資的空間。

第四、未來本項目若能成功啟動,需要的資金量可能會高達數百億台幣。

第五、台灣過去綠能的投資幾乎沒有成功先例,希望本案是一個好的新開始。

墨西哥車廠

路透社報導,中國車企安徽江淮與墨西哥Giant Motors汽車公司,以及分銷商Chori合資約2.1億美元投資墨西哥車廠。陸媒分析,這將有助於墨西哥降低川普「美國優先」政策對於墨西哥汽車業的影響。

墨西哥希達哥州(Hidalgo)州長法亞德(Omar Fayad)表示,這筆資金將投資該州一家生產運動型多功能汽車(SUV)的汽車廠。

Giant Motors總裁馬斯力(Elias Massri)表示,該車廠預計今年3月開始生產,第1年目標產1千輛,未來目標年產1萬輛,市場鎖定墨西哥當地、中美洲和南美洲為主。
綜合陸媒報導,川普上任後頻頻放話表示,為改善美墨間高達60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可能採取自墨西哥進口的商品課徵20%的邊境稅、在美墨邊境蓋圍牆,並要求墨方付費,以及重
啟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等措施。這也讓美墨關係陷入低谷。

其中,墨西哥的汽車工業更是首當其衝。據墨西哥國家汽車工業協會(AMIA)數據,身為全球第7大汽車生產製造國、第4大汽車出口國的墨西哥,每年生產346萬輛汽車中,有超過8成的汽車外銷,當中又有4分之3銷往美國。

墨西哥憑藉著低廉的勞動力,成為汽車製造大國,從美國賺取大量的外匯,所以當川普上任後,自然成為首要目標。

日前川普點名豐田、通用等汽車大廠,並威脅對自墨西哥進口汽車課徵「高額邊境稅」後,包括福特、克萊斯勒將等知名汽車大廠紛紛放棄在墨西哥設廠計畫或是擴大在美工廠規模,這對墨西哥的汽車業帶來不小的打擊。

美墨關係陷入緊張之際,中國適時伸出援手,無疑是對墨西哥經濟注入一劑強心針;對中國而言,也是擴大影響力的契機。

墨西哥經濟秘書處數據顯示,自去年9月,墨西哥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高達480.4億美元。墨西哥主要對中國出口礦產和運輸設備,自中國進口有超過6成是家電產品;中國出口至墨西哥的家電產品、賤金屬、光學和醫療設備,及塑料橡膠等商品,主要勁爭對手都是美國。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製造業未來會逐漸走上「美國製造」。
第二、這在傳統工業製造領域將特別明顯。

第三、川普的保護主義,未來最大受益者是中國大陸,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將受到全世界各國的強烈歡迎。

第四、美國幾大車廠都害怕被川普點名,不敢去墨西哥投資。

第五、川普也挑戰日本豐田,這很奇怪,日本人去美國投資也不行。川普很聰明,專門挑龍頭企業開刀。

第六、但是中國江淮汽車不是麼大車廠,第一川普管不著,第二他應該也不會和中國政府硬幹。

今日頭條

中國企業海外併購腳步不停歇,中國資訊分發巨頭今日頭條昨(2)日宣布全資收購美國短影片製作軟體Flipagram。據了解,該筆交易已在春節完成交割,但雙方並未披露相關財務資訊,Flipagram將保持品牌獨立營運。

綜合媒體報導,今日頭條對於國際化與短影片關注已久,收購全球有超過2億的用戶、估值接近80億美元的Flipagram是邁入該領域的重要戰略。去年年底,今日頭條執行長張一鳴表示,全球化是2017年今日頭條的核心戰略,他也稱,短影片正在大爆發,並投入10億元人民幣補貼短影片創作者。

同樣是製作短影片,Flipagram特色在於得到眾多音樂授權,且影片長度最長可達1分鐘,遠高於其他競爭者。但面對背後有龐大社交資源的對手如InstagramFlipagram發展陷入瓶頸,2015年底大幅裁員20%,並在去年3月之後便不公布用戶數據。

分析指出,具有演算法優勢的今日頭條將受惠於Flipagram音樂、用戶創作者等內容端的資源。去年,短影片已超越圖文,成為今日頭條上最大的內容型態,有消息也指出,今日頭條一直希望收購成熟的短影片商品,也接觸過曾隸屬推特的Vine

這也是今日頭條負責全球化業務的高級副總裁柳甄加盟後,首個全球業務大動作。柳甄曾表示,今日頭條不僅在中國傳播資訊,目標擔任世界企業。去年10月,柳甄宣布離開Uber中國區負責人之位,加入今日頭條。

欲走出中國的今日頭條在世界多國布局已久,去年10月,今日頭條領投印度最大資訊平台Dailyhunt,該公司被稱為印度版今日頭條。此外,今日頭條也控股印尼最大新聞閱讀平台之一BABE。張一鳴指出,目前日本、北美、印度、巴西等地都有布局。

有趣的是,紅杉資本成為今日頭條和Flipagram的共同投資人,分別對其投資1億美元、7千萬美元。另據消息指出,今日頭條已完成D輪融資,投資人包括紅衫資本、海納亞洲和建銀國際,估值已達120億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互聯網及傳統媒體近年積極收購歐美內容產業。
第二、Flipagram全球有超過2億用戶,估值接近80億美元,卻仍然被收購,由此可見今日頭條估值應相當驚人,報載高達120億美元,有些誇張。

第三、未來個人創作的自媒體及短影片會有爆發性的成長,網紅是大陸創投偏好投資對象。

第四、媒體內容在中國政策環境下受到高度管制,現在中國企業到歐美去併購以內容為主的企業漸漸成為風潮,未來要如何有效率又合法地傳播網路內容會是一大挑戰。

第五、台灣的原創內容生產者應該要盡快和中國大陸互聯網業者互相結合。

中國投行

2016年受惠公司債與海外併購量額雙創紀錄,中國投資銀行營收也突破天花板,達到新高的88億美元,較2015年大幅成長26%。中國投行費用支付額市占率達11.9%,僅次於美國,高居世界第2

全球知名初級市場數據商Dealogic統計包含債券交易、併購諮詢、股權交易與銀團貸款4項投行主要業務,結果指出,中國投行僅在股權市場營收出現下降,另外3項營收皆呈大幅上升,邁進歷史新高。

界面新聞報導,2016年中國在岸債券資本市場發行量達8,231億美元的歷史新高,連續第3年增長,其中公司債發行總額更達新高點3,375億美元。

此外,境外發行人在中國境內發行的人民幣計價債券(熊貓債)是另一重點,2016年共發行
37支熊貓債,總額147億美元,同樣呈現高速成長。

公司債、熊貓債激增均與2015年來中國政府監管政策逐漸開放相關,發行門檻下降、公司融資便利使發行人大增,熊貓債增長也受益於人民幣加入SDR、境內融資成本下降等因素。
去年也是中國海外併購紀錄年,數據指出,交易額達2,254億美元,是前年的兩倍。歐洲和北美是中資的首要目標,已宣告併購額分別達999億美元、688億美元,皆為該地區新高。但受到A股併購監管趨嚴,境內併購總額則下降28%。

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銀團貸款395筆,總額達1,750億美元創新高,其中在岸銀團貸款額增加22%是成長主力,離岸則增加12%。而受到新股發行量下降的影響,股權資本市場收入下降3%。

其中,中信證券在這場中國投行豐收年搶得龍頭,全年淨營收5.23億美元,市占率達6%,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尾隨其後,市占率分別為5.7%、3.8%。
中金公司在併購諮詢方面高居第1,交易規模約1,298億美元享有18.8%市占,成功擠進前3。值得注意的還有排名大幅躍升至第5的廣發證券,2016年的A股承銷量約122億美元,市占達7.3%,僅次中信證券,排行第2


我們的看法:

第一、未來中國資本市場和債券市場會有快速的成長,至少是過去的2-3倍。
第二、中國大陸產業不斷整合,企業又積極走出去海外併購,因此財務顧問量也應該相當可觀。

第三、中國投行有合理的手續費,不像台灣低於市場行情很多。

第四、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香港資本市場現在已經完全中國化了,外資投行出局,大陸券商壟斷主要承銷業務,這也是中資投行收入來源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