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們這一代的夢想是去美國,也不知道為何要去,反正機會多,生活水平高,絕對比待在台灣好,想都不用想,我也曾在那邊讀書並工作。
後來漸漸不流行去美國了,開始另一波中國淘金熱,我雖不是第一批先鋒,但也屬於較早期的拓荒者。
這幾年,台灣人那裡都不想去了,只想回到台灣,待過海外的人遊子歸鄉,尚未出去的人掙扎地想是否要出去,能去哪兒?又有什麼機會?
上禮拜,南部最有實力的企業家義聯林義守先生宣布計畫赴美投資500億台幣,興建兩座電爐廠。這是一個指標案,美國成為新的夢境與樂土,這不是台灣夢、中國夢,而是道地的美國夢。
義聯是一家非常local的公司,主業是鋼鐵,這幾年跨入零售旅遊業,他們不是台積電,也非台塑,代表典型的本土企業,所以意義非凡。林董事長說鋼鐵西進面臨飽和、南向困難重重、台灣環評又卡關。相較台灣的不友善環境,美國卻釋出相當大善意,要300公頃土地,結果提供600公頃,一周內就承諾水電供給無虞。
小英上周在美國商會時演講時表示:「投資台灣,是時候了」,但台灣的企業家反而用腳來投反對票,連義聯這種非常本土的企業都想走出去。只有兩種可能:台灣企業開始變得國際化,或是再也無法忍受台灣的環境,你猜哪一種比較有可能?
無獨有偶,上周台積電也傳出可能赴美投資最先進3奈米先進製程廠,金額高達5,000億台幣。消息傳出,政府大為震動,部會首長表示將盡全力解決水、電及環評問題,以「洪荒之力」挽留台積電。
台積電是一家高度美國化的公司,主要客戶和策略夥伴在美國,大部分股東為美資,董事長是美國籍,目前川普積極推動「美國製造」,而台積電主要競爭對手三星和英特爾均已在美設廠,請問台積電為何不能去美設廠?我們憑什麼條件要求其留在台灣?
台灣工總曾提出五缺問題(缺水、缺電、缺地、缺工、缺人才),台灣投資環境實在太惡劣。但台灣最為人詬病的,不是硬體,而是法令的不透明及前後不一,常被民粹所左右,我大概可以很快想出”10 reasons why you should not invest in Taiwan”,但無法找出5個可以證明台灣環境比別人優秀的理由。
上周博鰲論壇發布「2017亞洲競爭力報告」,台灣得分在新加坡、香港、南韓之後,為亞洲四小龍之末。有趣的是「人力資本」和「創新能力」項目台灣為亞洲第一,但「營造良好的商業環境」表現不佳,把整體分數拖了下去。
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台灣的環境非但不能為企業加分,反而把好的人才拖了下去。因此若愛台灣,只能含淚看著優秀人才和企業流往海外,至少他們有機會壯大,enjoy better future。
長久以來,我們認為愛台灣就要待在本地,強調本土意識,殊不知這反而害了台灣。今天你的小孩同時拿到台大、北大、哈佛入學許可,你會叫他去念哪裡? 如果職棒選手有台灣、日本和美國大聯盟三個offer,你想他會選哪一個?
台灣應該做的,是營造世界一流的環境,吸引好的技術、人才和資金進來,同時也讓台灣企業能以此為中心,向全球擴張。我們沒有自由開放、尊重法治的觀念,以致外人投資金額在亞洲敬陪末座,另外對陸資的敵視又迫使我們更加邊緣化。
台灣正錯失千載難逢的時機,北韓危機升高,美、日、韓如履薄冰,戰爭一觸即發,台灣原有條件取代韓國成為東北亞投資中心。但結果呢?我們不斷地刺激中國大陸,兩岸從冷對抗變成對峙,大陸甚至傳出「武統」說法,請問投資者會願意陪我們一起冒險嗎?
上周馬來西亞宣布與阿里巴巴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聯手在馬來西亞打造中國以外第一個eWTP「數字自由貿易區」,帶動東南亞的年輕人和小企業參與全球貿易。這將很快普及東南亞,但台灣原來才應享有這個榮耀,我們有兩岸優惠的貿易協定、全球一流人才和ICT科技,以及阿里承諾的百億投資,然而如今都成為泡影。
台灣最喜歡講顏色,但今天已看不清顏色了,國民黨分裂,而民進黨也有大綠、小綠之分,最近居然扮演是由國民黨之前民進黨的角色,提案討論「兩岸監督協議」。
看著民視節目抨擊蔡英文和民進黨,令人啼笑皆非。我突然發起奇想,小英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會不會我們看錯她了?就像當年蔣經國就完全看錯李登輝。
最近重看了安潔莉娜•裘莉主演的「特務間諜」(Salt),她其實是蘇聯間諜,自小在美國臥底,但在影片最後,她為愛而反叛蘇聯,拯救了美國。我不禁幻想是否有一天,小英也會像裘莉一樣,作出讓人驚訝的反向決定,完全改變歷史。
全球恐攻危機不斷,但美股還是一直創新高,川普真的是一個拚經濟總統,不管你喜不喜歡他。在此同時,台股也悄悄逼近萬點。
我們正處在關鍵時刻,不是大好就是大壞,台灣有機會比現在好很多,如果小英承認九二共識,或兩岸達成和平協議,股市再漲30%都有可能,但假如兩岸情勢變得嚴峻,任何情況都可能發生。
最近大陸台商資金大舉回流,多數流入房地產,豪宅熱賣。我只有一個感想,要享受生活,趕快回台,想要幹正經事,無論如何也要走出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