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7日 星期一

兩岸觸控面板,中信金美國,鴻海新創,台積電,中國品牌,陸資來台,神華,順豐美國,聯電廈門,美光卓越製造中心,軟銀

2017.03.27理事長的話

理事長的話_兩岸觸控面板,中信金美國,鴻海新創,台積電,中國品牌,陸資來台,神華,順豐美國,聯電廈門,美光卓越製造中心,軟銀

兩岸觸控面板龍頭合資

回台上市的觸控面板龍頭TPK-KY宸鴻昨天宣布,將與大陸觸控面板龍頭歐菲光策略結盟,將互相投資,交叉持股,並成立新合資公司,朝向車用觸控方向發展,未來將共同接單,做大觸控面板市場,可能對其他觸控廠產生衝擊。

TPK財務長劉詩亮昨天表示,歐菲光將參與認購TPK發行私募普通股共二○○○萬股,價格為昨天TPK收盤價每股九十點五元,總投資金額為十八點一億元,歐菲光未來將持有TPK約百分之五點四六的股權。

至於TPK將以每股不高於人民幣四十點三四元的價格,於昨天雙方簽訂股份認購協議書後起一年內,參與歐菲光定向增發或於公開市場直接買進等方式,取得總金額不超過人民幣二點○四億元的歐菲光公司股權,未來TPK將持有歐菲光約百分之○點四至○點五的股權。

他指出,TPK是外資公司,陸廠投資TPK,不必經過台灣投審會的核准,至於歐菲光是大陸公司,要經過大陸政府核准,預期將可以在一個月內完成。

劉詩亮表示,歐菲光的優勢是塑膠薄膜觸控技術,TPK的優勢是玻璃觸控技術及高精密後段貼合服務,雙方攜手可提供客戶一站購足的全方位解決方案。他說,雙方將秉持獨立經營、公平競爭精神,以善意合作的方式,共同擴展市場。至於新成立的合資公司,劉詩亮說,經營細節尚未確定,未來歐菲光將持有新合資公司百分之五十一股權,TPK持有百分之四十九,新合資公司可朝向車用觸控方向發展,這些都還要再討論。

TPK董事長江朝瑞表示,觸控行業經過過去幾年的產業整合及汰弱留強,現已漸趨穩定,各主要廠商均取得各自定位,朝良性競爭、大者恒大趨勢發展。兩大觸控廠建立策略合作關係,主要是雙方在客戶、業務、技術層次等各方面,均有高度的互補性。

從客戶層面而言,劉詩亮說,兩家公司的主要客戶幾乎完全沒有重疊。TPK以歐美客戶為主,例如TPK九成營收來自美國客戶,歐菲光則深耕中國大陸的智慧型手機與平板市場,有九成營收來自中國,因此雙方可擴展相互間的產品及服務,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兩岸的觸控面板龍頭攜手合作,意義重大,說明兩岸不一定是競爭關係,未來更多是策略聯盟。
第二、這個合作案,將帶動一系列大陸電子產業零組件企業,全面和具有技術含量的台灣業者合作。

第三、過去只是強調紅色供應鏈的威脅,沒有人注意到競爭和合作是一體兩面,這是一個既競爭又合作的時代。

第四、郭台銘就是最好的例子,他既在中國大陸廣州建造下世代面板廠,也宣布要在美國蓋面板廠,不需要選邊站。

第五、台灣政府過去限制面板廠赴大陸投資,以致造成今日大型面板產業的全面敗亡,輸給中、日、韓業者。

第六、這個合作只是開始,未來雙方若合作愉快,我認為歐菲光可以進一步對台灣TPK提出股份增持。

第七、幸好TPKF股,不是台灣本地公司,否則會碰到美律一樣的難題。

第八、雙方新合資公司歐菲光占51%TPK49%,已說明不管是現在或未來,歐菲光才是主角。

第九、台灣電子零組件若不能在仍然有姿色的時候,趕快和陸企結盟,未來一旦被邊緣化後,下場會很淒慘。

中信金/美國

希望五年後成為區域性大銀行、協助厚植台灣的國力,中信金控核心子公司中信銀行的海外布局出現重要轉變,將在美國以每年增設一兩間分行、合計五到十間分行的方式,逆勢打起美國盃。

中信銀行總經理陳佳文19日在2017儲備幹部計畫說明會上,向300多名社會新鮮人介紹發展願景:「我們現在弄個計畫,當其他銀行在撤出美國,像國泰、富邦都撤出美國的時候,看我們怎麼加強去布局」,中信銀目前在美國有一間分行及一間子行,子行下轄11間分行。

據陳佳文分析,中信銀逆勢打起美國盃,主要有三點考量。首先,「美國市場看起來好像很成熟,可是存放利差有3個百分點」;相較下,台灣的銀行業平均利差僅1.4~1.5個百分點。

其次,美國自911恐怖攻擊後,金融監理轉趨嚴格,「台資銀行在美國市場撤了滿多的、都繳過學費了,掌握度都可以了」;美國新任總統川普上台後,提倡金融監理鬆綁,也帶來新契機。

第三,亞洲多數國家含台灣在內,均為出口導向,最終產品賣給美國,美國市場對亞洲的銀行業很重要。

中信銀已制訂五年計畫,2022年時,營收與資產規模,要從目前在亞洲排行47名,躋身到前30名。含OBU(國際金融業務分行)在內的海外稅前盈餘占比,要從現在接近四成五,拉高到超過一半。

致力海外發展,非僅中信銀要躋身區域性大銀行的個別機構願景,背後還蘊含台灣競爭力的嚴肅課題。陳佳文對青年學子說:「我常在想,台灣的未來,尤其你們這一代,沒有去海外打拚大概會非常辛苦。」中信銀希望營造完善的海外平台,提供台灣年輕人更多機會。

身為高階主管,他有時會參與高階人員聘僱,發現「低薪是台灣很大的問題之一」。香港金融業薪資平均是台灣的三倍;中國大陸更是急起直追,「我看上海分行同仁薪水,工作滿十年搞不好都有台灣的二倍」。

陳佳文說,成為一家好的台灣的銀行,能夠走出去,對台灣非常重要。「像台積電這麼好的公司,因為有它,台灣的國力增加很多」,台積電提供台灣年輕人很好的就業機會與薪資報酬,連帶厚植台灣的國力。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銀行幾乎沒有任何一家在美國有像樣的團隊,兆豐金甚至被美國監管機構處罰巨款。
第二、隨著川普上台,美國製造成為新趨勢,不僅台塑在美國設廠,連台積電都在考慮中,台灣商業銀行當然要加強美國布局。

第三、川普上台鬆綁美國銀行監理,將是金融業一大商機,因為過去管制實在太嚴了。

第四、如果說要挑選一家台灣有資格打美國盃的商業銀行,中信金絕對是首選,這個新布局比打亞洲盃要更有意義。

鴻海/新創

鴻海集團衝刺新創併購成長。據了解,鴻海集團、KKCG集團決定深化合作,雙方將籌資1億歐元(約新台幣33億元),催生第二個歐洲合資企業。

該合資企業將瞄準歐洲五國、四大領域積極投資,目標帶動雙方在科技領域的創新成長。
歐洲國際集團KKCG發布新聞稿宣布,與鴻海集團合作邁向新的里程碑,雙方將合資成立ETIP投資基金,是雙方合作催生的第二家合資企業,將作為歐洲區域的技術投資平台。

儘管鴻海集團並未對外說明具體參股投資額度,但KKCG指出,該合資公司資金規模約在1億歐元,重點將放在中等規模的高成長力新創公司,尋求投資機會。

由於歐盟反托拉斯審查機構已批准相關申請。據雙方目標,第一階段將瞄準歐洲區域的德國、奧地利、捷克、波蘭和斯洛伐克等五個國家投資或收購。

投資項目方面,雙方則預計瞄準智慧技術、數據中心、網路安全、物聯網和客戶服務平台等四大領域,採取收購多數股權或者提供相關新創企業持續成長的最佳支持。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先前曾提到,集團正轉型為「六流」的企業,藉由與歐洲強大的KKCG集團合作,雙方專家團隊深度資源整合,運用新技術將能在國際競爭中取得成功。
KKCG集團強調,與鴻海合作逐步開拓歐洲IT服務的發展,是第一步,新創投資則是第二步。負責相關項目管理的KKCG主管也指出,雙方合作將加速智慧科技新技術發展,並延展全球夥伴關係。

回顧過往,鴻海集團攜手總部位在捷克的歐洲國際集團KKCG是在2015年第4季的合作正式浮上檯面。捷克地方媒體報導,雙方成立合資公司「SafeDX」後,該合資公司推動建設新數據中心在去年第4季正式啟用,是第一個成果。

KKCG以及鴻海富士康捷克公告訊息,雙方合資的「SafeDX」目前也在亞洲主要地區提供國際連接的客製化服務,取得初步優異的成果表現,目標滿足更多跨國客戶新需求。

我們的看法:

第一、鴻海最難得的地方是對新創事業的投資不遺餘力。
第二、這次瞄準投資的區域有三個在東歐,包括捷克、波蘭和斯洛伐克,都是很奇怪的國家,不知鴻海在打什麼算盤。

第三、KKCG總部在捷克,過去從未聽過這家集團,可能和鴻海未來在東歐的布局有關,真的是全球布局,下一步可能會有更大的投資併購動作。

第四、雙方合資成立1億歐元合資基金,這似乎是鴻海的新發展策略,先前其也曾和軟銀合資6億美元成立基金公司。

台積電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正式將赴美國設立晶圓廠列入選項,而且目標直指最先進且投資金額高達五千億元的三奈米製程。

消息人士透露,台積電這項政策轉向,主因政府願協助提撥的南科高雄園區路竹基地,環評作業完成時間恐未能配合台積電需求,加上空氣品質及台灣電力後續穩定不佳,也是干擾設廠的變數。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出席今年首季法說會時,透露不排除赴美國投資;台積電共同執行長暨總經理劉德音在供應鏈管理論壇對設廠土地表示正仔細評估後,台積電針對後續三奈米設廠地點,在綜合相關投資變數後,認真啟動赴美投資計畫。

稍早台積電還一直強調還未把赴美投資列入計畫,而且也向科技部申請希望協助取得五十至八十公頃的土地,作為未來三奈米製程的生產重鎮,台積電投資重心仍以台灣為優先。

但台積電供應鏈透露,台積電經仔細評估,科技部願協助的逾五十公頃南科高雄園區土地,希望幫助台積電三奈米計畫在此落腳,台積電目標是希望在二○二二年正式量產,推算時間只有五年。但台積電的三奈米投資,如果選定在南科高雄園區路竹基地,從投資案提出到通過環評審查,時間應來不及在五年內完成。

此外,高雄路竹基地的空氣品質,以及台灣一再訴求非核家園恐對未來電力供應不穩定,對生產條件要求極為嚴苛的三奈米製程,也是一大干擾。

台積電廠務單位證實相關環評、空汙和電力供應,是台積電目前在評估建廠相當重要的因素。據了解,台積電受到相關環評、空汙及電力等因素干擾,決定將啟動評估赴美建廠的計畫,因牽動投資金額龐大,將震撼全球半導體市場。

台積電目前主要生產據點在竹科、中科及南科,竹科主要為總部及研發中心和成熟製程基地;南科為廿奈米和十六奈米生產重鎮;中科為廿八奈米生產重心,目前正導入十奈米量產及七奈米試產。未來五奈米生產應落腳在南科。

另外,台積電在美國也有一個八吋廠,主要為成熟製程,就近服務美國客戶;去年啟動大陸南京廠投資,預定明年下半年量產,切入十六奈米製程。

我們的看法:

第一、雖然台積電已否認要去美國,但我們認為美國投資環境絕對優於台灣,幾乎沒有什麼好比較的。
第二、台灣缺水又缺電,更麻煩的是環評,連工總都提出五缺。

第三、最大的問題是台灣政府新政策效率極差,公權力不彰,再加上民粹,經常講話不算話,政策不一致,讓人無所適從。

第四、美國的人力資本較台灣要強很多,這才是關鍵。

第五、這是跨世代的三奈米工程,意義重大,政府應該要好好協調,但不要預設立場。

中國品牌

WPP廣告公司和凱度華通明略調研公司聯手研究的「最具價值中國品牌100強」,20日發布,科技、銀行和電信營運商在品牌價值貢獻中,處於領先地位;騰訊仍是中國最具價值品牌,其價值增長29%,達到1060億美元,首次超過千億美元,分析認為,騰訊得益於微信的普及,也體現先進消費科技在中國的廣泛應用。

第四到十名,分別為中國工商銀行、百度、華為、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平安、茅台及中國農業銀行。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教育品牌學而思(77名)和新東方(46名),品牌價值增長幅度居前二,分別提高58%43%,兩家公司都專注於課後輔導、應試準備和英語學習,反映大陸推進教育為國家戰略取得的經濟成果。

此外,許多中國頂尖科技品牌,其海外銷售比例也大幅提高,如聯想是最以出口為導向,72%的收入來自海外;而華為和中興,分別有58%47%的收入來自中國以外的市場;在全球品牌100強中上榜的中國品牌,數量也不斷增加,從2006年的一家,到2016年的15家。

WPP歐洲、中東及亞非區首席執行官David Roth 20日表示,地緣政治格局重塑,美國開始自我封閉,中國則將目光投向世界;他認為中國經濟已進入新常態,對於品牌仍有大量的機會去發崛新興的城市中產階級,為股東創造卓越價值,「今年我們所看到的強勁品牌價值增長,分佈在科技、旅遊和教育行業,這表明能滿足特定消費者群體的品牌,未來還將蓬勃發展」。

凱度洞察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Deepender Rana 表示,今年在榜單中看到了很多個第一,中國正成為一個科技大國,他預估這一趨勢在未來幾年將繼續加速。

我們的看法:

第一、BAT三強都在前十大,再加上中移動(3)和華為(6),科技品牌占了一半。
第二、金融品牌有四家,消費品只有一家。

第三、從這個排名中科技和金融品牌的興起,可以看出未來的趨勢。

第四、中國品牌的全球化影響力,才是未來最值得我們關注的現象。

陸資來台

經濟部投審會20日公布最新數據,由於年初有大型陸資色彩的半導體投資案通過,今年前2月陸資來台金額衝到34923000美元,年成長率破百,達到近2年同期最高水準。
根據投審會統計,今年2月單月核准陸資投資件數共計有14件,年增250%,主要是去年基期較低所致;投資金額則為3123000美元,年減43%

不過,就今年前2月來看,陸資投資金額年成長依舊亮眼,成長幅度高達193%;投資件數則為27件,年增8%

陸資投資金額年成長也來到近2年同期的最高水準,歸功於年初通過的大型陸資投資案墊高增幅所致。

投審會1月核准通過荷商半導體廠Nexperia申請以7.5億台幣等值的外幣,認購台灣耐智亞半導體的股分,用於收購該公司的標準產品業務。Nexperia是恩智浦半導體(NXP)於2016年以27.5億美元的高價,出售其標準產品業務給陸資建廣資產、智路資本組成的聯合投資體後,所成立的獨立公司。

由於Nexperia上層股權結構有陸資,該交易該案被投審會認定是陸資投資案;交易完成後,耐智亞股權結構也跟著改變,在台投資身分也從外資變成陸資。

近年陸資在海外併購動作猛烈,半導體業更是首當其衝。今年初Nexperia來台收購台半導體公司,顯示當紅潮蔓延全球之際,台灣半導體業也難倖免。

恩智浦是全球最大的汽車晶片製造商,在車聯網等發展趨勢下,美國晶片龍頭高通(Qualcomm)去年也宣布砸巨資收購。據分析人士指出,高通有意借此壯大大陸市場版圖,並借此力抗大陸紅色供應鏈。不過,據外媒2月報導,該併購案目前卡關,還要視大陸及美國官方點不點頭。

我們的看法:

第一、近期許多台灣企業都想要出售,最有可能的買家還是陸資,外資和PE都不現實。
第二、不少像阿里之類的外資,被要求重新以陸資身分申請來台。

第三、Nexperia投資台灣耐智亞半導體是有趣的例子,因為這是外資轉陸資,又是投資半導體相關產業,但這應該屬於陸資可以投資的範圍。

第四、紫光原先投資台灣IC封裝產業,也屬於法令許可的範圍,卻因為紫光太高調,以致主管機關動用「行政裁量權」,最終將其封殺。

神華

在宣布要配發人民幣590億元(約新台幣2,655億元)的現金股利後,中國神華20日在香港股市一開盤,就一度暴漲20%。中國神華A股更是一路鎖住漲停板。

華爾街見聞報導,分析師認為,這是近年來大陸股息率(現金殖利率)最高的分紅方案。由於大陸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在今年「兩會」期間,曾表示上市公司要關心分紅。大陸證券史上第二高的分紅案隨即出爐。外界認為,其他國企和央企可能會有較高的配股配息。

中國神華是大陸著名的煤炭、電力企業,為國資委控股公司,其煤炭產銷量居大陸所有企業之冠,分別於20056月和200710月在香港及上海上市。

中國神華副董事長兼總裁淩文昨天表示,2016年度配發特別股息每股人民幣2.51元,純屬自行決定,不涉及政府部門的施壓,配息考慮到公司現金流、資本開支及未來發展,曾有股東及基金經理向其反映若然投資規模降低,應適當上調分紅比例。未來亦維持穩定配息比率,維持在每股收益的40%。

中金分析師王漢鋒分析,按此計算中國神華的2016年現金殖利率,將分別高達A股的17.8%H股的20.3%。將超過2012年的方大特鋼(同按預案日計算的股息率為17.6%),是近年來大陸現金殖利率最高的分紅案。
招商證券分析師張夏,建議投資者重點關注具備高分紅潛力的國企和央企。若參照中國神華的標準,高分紅潛力公司主要集中在採掘、公用事業、交通運輸、汽車、商業貿易、建築材料等行業。

中國神華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存量及經營流入資金可保障本次現金配息,本次配息也不會對公司財務狀況造成重大不利影響。而特別股息占中國神華2015年未分配利潤的47.5%,占2016年的32.4%

我們的看法:

第一、神華是中國大陸大型國企的代表,這次發放這麼多的現金股利,代表未來央企重組可能會有新的動作。
第二、2016年現金殖利率,A股有17.8%H股更達20.3%,難怪是大陸近來最高的分紅案。

第三、大陸資本市場會進一步對外國開放,未來許多地方必須和國際接軌,並且要打造更多的藍籌股。

第四、總而言之,這個動作牽涉到國資委和證監會,影響了未來中國大陸國企重組和資本市場改革,意義重大。

順豐/美圖

在深圳上市的順豐控股與在香港掛牌的美圖,近日傳出被港交所調查在「深港通」的交易紀錄,市場人士認為,這兩檔中資股,近期股價連續走高,恐有被操縱炒作之嫌,而受港交所關注。

21世紀經濟報道指出,有市場消息傳出,港交所近日罕有地向部分券商發信,索取透過「深港通」對美圖及順豐控股進行交易的記錄,包括參與買賣的客戶資料。

消息指出,港交所甚少向券商索取交易記錄,而索取「深港通」紀錄就更加罕見,有可能是應大陸監管部門要求,才會索取資料。

根據上述消息,港交所致函部分券商,要求提交3月初至月中透過「深股通」買賣順豐控股的交易紀錄,包括參與買賣的客戶資料。

此外,香港證監會在美圖上市至今,已有3次發信給券商,索取交易記錄,最早於1月份,當時索取的資料,包括上市首日的交易記錄,情況十分罕見。從此次消息傳聞中的兩家公司來看,順豐控股和美圖公司是近來在A股和港股風頭最健的兩家公司,且這兩家公司股價暴漲的背後,與「深港通」均有密切的聯繫。其中,順豐上市自來曾連續多日漲停,背後頻現「深股通」的身影。而美圖公司在被納入「深港通」標的股之後,也掀起罕見的飆漲潮,從33日的9.97港元起漲,連漲11交易日;20日盤中高價達23.05港元,但隨之反轉急瀉,股價收黑。

昨日收盤,順豐控股上漲0.08元人民幣,漲幅0.14%,收在58.99元人民幣;美圖公司下挫1.38港元,跌幅8.63%,收在14.60港元。

此外根據港交所資料顯示,截至上周五(318日),順豐控股在「深港通」的持股有454萬股,占總股數的0.1%,在本月「深股通」交易中並不活躍。不過,美圖公司昨(21)日回應指出,目前並未收到監管機構對於上述調查的相關聯繫,因此不作任何評論。

我們的看法:

第一、順豐在外流通股權不多,很容易被炒作。
第二、美圖基本面並不佳,股價上漲應該是炒作。

第三、「深港通」帶動了港股和深股的連動,當然其中一部分絕對是炒作基金。

第四、過去炒作的標的都屬於小型股,像這次是大型指標股炒作,倒很罕見。

聯電/廈門

晶圓代工廠聯電(230321日公告,已獲主管機關投審會核准,可將28奈米製程技術授權予大陸轉投資廈門子公司聯芯集成電路製造公司,聯芯28奈米預計第2季可開始進入量產階段,可望搶攻大陸手機晶片代工市場。

聯電自主研發的14奈米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製程技術,已在第1季成功進入客戶晶片量產階段。出貨給主要客戶的14奈米量產晶圓,良率已達先進製程的業界競爭水準,此製程將幫助客戶開拓嶄新的應用於電子產品。

聯電表示,14奈米FinFET製程效能競爭力已達業界領先標準,速度較28奈米增快55%,閘密度則達兩倍,功耗亦較28奈米減少約50%。據了解,聯電首家14奈米客戶為比特幣特殊應用晶片(ASIC),已經在聯電台南12吋廠Fab 12A生產中,未來將因應客戶需求穩步擴充14奈米產能。
根據台灣主管機關規定,半導體廠的大陸子公司採用製程需落後在台先進製程一個世代,因此,聯電14奈米量產後,就向投審會申請廈門廠的製程升級,而聯電昨日公告,已獲投審會核准,將可把28奈米製程授權廈門廠。

聯電廈門廠聯芯去年底正式投產,目前以40奈米製程技術為主,月產能約1.1萬片規模。聯電獲准將28奈米技術授權予大陸子公司聯芯,將可取得技術授權金額2億美元。而聯電指出,因與聯芯為母子公司關係,對損益無影響,僅有現金收入。

聯電廈門廠已開始建置28奈米產能升級作業,預計第2季可進入量產,將搶攻大陸手機晶片市場;聯芯預計至今年底月產能將擴增至1.6萬片規模。

聯電2月合併營收月減5.0%達120.15億元,但與去年同期相較大幅成長26.8%。累計今年前兩個月合併營收達246.6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4.8%。聯電廈門廠已進入量產階段後,加上14奈米晶圓開始出貨,法人看好3月營收回到1月水準以上。

我們的看法:

第一、聯電廈門晶圓廠進度飛快,比台積電快得多。
第二、大陸的半導體技術一定會快速升級,台灣母公司移轉給大陸子公司是必然趨勢。

第三、台灣半導體廠商未來除了大陸,還應考慮投資美國。

第四、聯電這次的運氣比當初投資蘇州和艦好很多,押寶廈門市正確的抉擇。

美光/卓越製造中心

美國記憶體大廠美光(Micron21日宣布,於314日以新台幣27.52億元價格,成功標得位於后里中科園區的達鴻先進科技的拍賣資產,而美光在取得新生產基地的所有權後,將以此建立美光在台的後段封測生產基地。

美光表示,經由此收購案,取得與其台中晶圓廠廠相鄰的無塵室和設備,並將使美光的晶圓製造與後段封測得以集中於同一據點,並專注於建立集中式的後段封測營運。

美光全球製造副總裁Wayne Allan指出,此舉為美光在台建立DRAM卓越製造中心的重要一步。將晶圓製造和後段封測結合在同一地點,構建一個完整連貫的高效製造支援組織,提供更快的生產周期,將有利於美光的業務和客戶。

美光表示,新的後段封測生產基地預計將於今年8月開始投產,同時新整合的DRAM卓越製造中心,將為美光帶來更大的營運成本效益,有助於其在全球DRAM業務的發展。此一成本效益為美光在2017年分析師大會上提及總金額達5億美元的營運優化計畫的一部分。

美光此次以新台幣27.52億元(約8,920萬美元)成功得標的策略性收購,再次凸顯了美光持續擴大在台投資的決心。美光指出,身為台灣最大的外商與外商投資者,除了對現有晶圓製造端的資源投入,新的後段生產基地的建置將進一步強化美光在台布局,並將台灣打造為全球記憶體的專業技術中心。

美光後段封測業務將由營運長梁明成領導。梁明成在201611月加入美光之前,曾在德碁半導體、京元電、台灣艾克爾(Amkor)擔任高階管理職。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外資大廠如美光在台設立研發和製造中心,非常值得鼓勵。
第二、美光應該是有計畫在台灣打造一個生態系統。

第三、台灣要找土地不容易,但美光居然辦到了。

第四、美光看好台灣,反而沒有押寶中國大陸,台灣有的是半導體產業群聚優勢。

軟銀

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報導,軟體銀行(Softbank)近日放棄對新創手機業者Essential Products投資1億美元的計畫,主因是蘋果加入「願景基金」後與軟銀關係更密切,而這層關係讓軟銀在最後關頭放棄投資iPhone競爭對手。

Essential Products是素有「Android之父」稱號的魯賓(Andy Rubin)一手創辦,近年積極研發能操控智慧型家電的高階智慧型手機,目標與iPhone及三星S系列旗艦手機競爭。

據了解,軟銀自去年開始洽談投資Essential Products的計畫。根據雙方口頭約定,軟銀將對該公司投資1億美元,並運用軟銀在日本電信市場的行銷網絡為該公司宣傳新手機。

上述投資金額將Essential Products預估市值推向10億美元,且雙方已進入草擬投資合約的最終階段,不料軟銀卻在最後關頭退出投資,令外界感到錯愕。

內情人士表示,儘管這類投資計畫鮮少在草擬合約的最終階段告吹,但快速擴張的軟銀隨時都有十幾個投資計畫在評估當中,因此偶爾還是會發生最後關頭收手的情形。

此外,軟銀近年與蘋果關係更加緊密,可能也因此讓軟銀有所顧忌。軟銀自2008年取得iPhone日本銷售權以來,便與蘋果密切合作。軟銀社長孫正義在去年底宣布建立規模1,000億美元的「願景基金」後,蘋果也承諾投資10億美元。

內情人士透露,儘管蘋果並未禁止軟銀投資Essential Products,但「願景基金」的投資者未來將有權否決價值1億美元以上的軟銀投資案,因為科技投資基金向來會避免投資者與被投資的新創公司之間發生利益衝突。

我們的看法:

第一、軟銀和太多科技大廠要錢,最後反而陷入利益衝突的困境。
第二、蘋果只投了10億美元,就把軟銀綁死。

第三、Andy Rubin是科技界超級人物,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屬於開創型的技術先知。

第四、軟銀高達的1,000億美元基金未來如何布局,令人期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