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4日 星期一

「脫台者」給我們的警訊:台灣不是北韓,民主自由都不缺,為何這麼多人出走

「脫台者」給我們的警訊:台灣不是北韓,民主自由都不缺,為何這麼多人出走

我小學時候,大約是1960~70年代,中國大陸正在搞文化大革命,一切以政治掛帥,經濟落後,人民生活困苦,老師說大家都住在人民公社,必須以樹皮果腹,我們稱那裡為「共產鐵幕」,不時有人民逃離出來。

隨著全世界經濟開放,封閉鐵幕一個個被打開,例如東德和北越,中國大陸雖仍奉行共產主義,但許多地方已和資本主義及全球接軌,成為開放的市場經濟,全世界唯一還能稱之為鐵幕的地方,只剩下北韓。

北韓實施嚴格管制,那些僥倖逃離的人,被稱為「脫北者」。幾年前一位北韓女孩根據她自身經驗,寫了一本以脫北者為題材的書,非常暢銷。最近金正恩決定放棄核武,和南韓和解,未來會全力發展經濟,因此全世界最後一個鐵幕,幾年後恐怕也將消失。

也正因為如此,當我最近讀到英國BBC發表專文,描述日益活躍的「脫台者」現象時,感到非常驚訝。

當然台灣絕非鐵幕,也不是共產社會,我們一向以民主、開放的價值而自豪,但為何有越來越多台灣人想前進中國大陸?BBC所提的脫台者指的是出生自台灣、但現已歸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台灣人,雖然只有幾百人,已逐漸成為趨勢。但如果要算那些想去大陸求學或工作的台灣人,總數可能高達2百萬人。

綜觀台灣這兩年的情況,存在許多問題:經濟衰退、貧富不均、政治掛帥、清算鬥爭、缺水缺電、缺工缺人、方向不明、全球孤立、老年少子、薪資停滯、學生無助、農民泣訴、企業出走、價值隕落。中國大陸的確在國際上打壓台灣,兩岸抗爭的結果,台灣必定居於下風。大陸限制陸客來台、停止採購台灣水果,就已經對我們造成重大傷害。台灣人大量赴陸投資、工作、求學,但反方向卻被限制,等於台灣資源淨流出,經濟怎麼可能會好?事實上大陸並不需要依靠台灣,除了半導體以外,然而台灣經濟卻非常依賴大陸。

最近政府表示將嚴審大陸來台專業交流團,再加上台大事件,未來兩岸學術專業交流如「海峽論壇」恐怕也將停擺。大陸國台辦發言人安峰山批評這是「關閉鎖島」,請問這和鐵幕又有何差別?

值得注意的是,大陸指出台灣目前出現「無色覺醒」現象,提倡讓國民黨、民進黨、共產黨比賽誰更愛台灣。安峰山表示「盧麗安現象」已引發台灣關注,兩岸進入「制度與人才之爭」時代。盧麗安也表示,與其說她是「脫台」,不如說是「融陸」。

這代表大陸有十足信心,就算公平競爭也不會輸。換言之,兩岸即使不依靠政治,台灣也會漸漸和大陸融合,這完全是市場經濟,台灣只有媒體和民主自由贏過大陸。小英只能用政治手段,扭轉這個現象,但這是對的嗎?就像川普用關稅強硬手段降低中美貿易逆差,卻引發全世界主要經濟夥伴的憤怒,連共和黨都不支持他。

全世界未來走向聯盟與合作,沒有人希望被孤立。英國脫歐後,許多年輕人外流赴歐工作,外企紛紛改以歐洲為營運中心。台灣不只是和中國大陸對抗,而是和全世界對抗,賭誰會支持台灣,這是一場必輸的戰爭。美國和北韓對峙,請問最後誰贏了?但至少金正恩做得漂亮,保留了面子。

面對台灣逐漸「鐵幕化」現象,個人和企業最應做的事,就是積極走出去,搭建海外平台,想法子和國際資源接軌。台灣仍然是總部,但透過外部平台可以更有效的整合全球資源,不會有「台灣折價」。以個人來說,這代表必須要花一些時間在台灣以外的地方、連結世界。

以往我們有一個錯誤的觀念,認為愛台灣就要待在台灣,「走出去」即等於「出走」。但今天世界變了,現在台灣進入「全球化3.0」的時代。在全球化1.0時代,台灣貿易商飛遍世界尋找訂單;2.0時期,台商赴中國投資,打造「世界工廠」奇蹟和全球廠商連結。

全球化3.0的成功模式是什麼?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絕對不會是待在台灣等著果子掉下來。可能是一個年輕人赴廈門創業,一家企業在西安和陸企合資,一個IC設計公司在南京台積電新廠旁邊設點,一個台商在新加坡成立東南亞美妝電商。世界就是台灣人的舞台,走出去,才能實現價值,郭台銘是最好的例子。

上周上海宣布「惠台55條」措施,內容非常具體,包括專業人士和年輕人就業、年輕人就學等。這是繼「惠台31條政策」和「廈門惠台60條措施」後,大陸再一次端出的胡蘿蔔。上海是台商大本營,這代表了什麼?

然而在同時,大陸也祭出了棒子。全非洲現只剩下一個國家史瓦帝尼和台灣還有邦交。

周末看了一部電影「高壓行動」(Beirut),非常精彩。在80年代初的中東,男主角周旋於巴勒斯坦人、以色列人、美國人中間,運籌帷幄、力挽狂瀾,談判出不可能的結果。這令我想起文在寅,他即將扭轉局勢、創造奇蹟。

台灣呢?我們未來究竟會怎麼走?

God bless Taiwa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