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4日 星期一

蔚來,大同,晶電,AI&區塊鏈,韓國產業,iPhone&OLED,寧德時代,阿里&中通,漢樺,A股,金銓現金減資


2018.06.04理事長的話

2018.06.04_理事長的話_蔚來,大同,晶電,AI&區塊鏈,韓國產業,iPhone&OLED,寧德時代,阿里&中通,漢樺,A,金銓現金減資
蔚來

騰訊投資的新能源車初創公司蔚來汽車(NIO),28日傳出已在美國證券交易所(SEC)提交上市文件,融資額或達20億美元。分析師推估,如果蔚來汽車屆時融資額真達到20億美元,它將成為繼阿里巴巴之後,在美股IPO規模最大的中資企業。

儘管該消息未獲蔚來方面證實,但蔚來汽車創辦人李斌今年稍早曾表示IPO是「水到渠成」之事,該公司在美上市傳聞再度引發中國創投界和汽車業界高度關注。

綜合外媒報導,知情人士透露,蔚來汽車已在美國證交所提交上市文件,融資金額或在20億美元左右,但也不排除調整的可能性,預計今年夏天或初秋接受投資者認購。

對於這項傳聞,蔚來汽車僅回覆「不予置評」。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初,李斌在回應上市問題時曾表示,蔚來汽車想IPO「沒什麼不得了的」,但這肯定不是該公司的目標,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去年底開始,蔚來汽車赴美上市的傳聞一直不斷。路透去年12月曾報導,為了替公司在自動駕駛技術等領域的發展尋求更多資金,蔚來汽車最快將於今年在美國IPO。接著在今年2月底,又有消息稱,蔚來汽車已聘請摩根士坦利、高盛等8家銀行為其上市計畫做準備。

接著,上月又有消息傳出,日本軟銀集團正與蔚來汽車協商,擬在蔚來汽車IPO時購入2億美元該公司股份,成為其基礎投資者。

公開資料顯示,蔚來汽車致力於智慧電動汽車的研發和製造,自其2014年成立以來,已完成多輪大額融資,投資方包含騰訊、百度、Baillie Gifford及淡馬錫等。不過至今為止,蔚來汽車仍未有車輛交付,也尚未實現盈利。

去年12月,蔚來汽車發布了一款智慧電動7人座SUVES8,原定於今年4月交付首批ES8汽車,但截至目前交付仍然未開始。昨日,蔚來汽車聯合創辦人秦力洪公開表示,蔚來汽車真正的交付將很快啟動,但沒有具體日子。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一家電動車公司能募那麼多資金,非常恐怖。
第二、中國大陸電動車發展已成世界第一,美國只有Tesla

第三、值得注意的是選擇美國上市,並未申請在中國大陸獨角獸A股上市。

第四、電動車電池公司寧德時代也是大熱門,大陸生態系已逐漸成形。

大同

創辦快屆滿40年的老字號建商三圓建設,董事長王光祥及長公子業務企劃部總經理王雅麟父子,已透過個人投資的羅得投資、競殿投資、三雅投資3家公司,大手筆砸50億元,買下大同公司股票234,050張,累計持股達10.01%。

王光祥、王雅麟22日在贊助義大利「2018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盛會時,證實已買下大同1成股權,並指出這是繼多年前轉投資國光客運後,再度出手跨足異業,成為大同的策略性投資人。

王光祥表示,因為他50年前從水電工程起家、跨足營建業,一直很景仰大同,也一直保持採購、合作關係,現在是看準大同家電、光電和綠能這些本業,都很有前景和潛力,所以逐步買下10.01%大同股票;接下來,希望大同在本業上發揮更大的潛力。

至於以後會不會希望進入大同董監事?王雅麟說,如果有機會進入,有監督和說話的權利,那是最好,也希望理念相同的股東能夠支持,讓公司更透明。至於持股已10%的三圓建設,會支持大同公司派?還是市場派?兩人皆表示,「肯定不是公司這一邊的。我們是希望公司能夠改變,如果市場派理念跟我們相合,就支持我們。」

此外,市場派宣稱可掌握大同持股50%以上,對此,王光祥說:「什麼市場派不市場派!我一概不認識,外面都亂傳!」至於王雅麟則表示:「這我倒是沒有這方面資料,應該是沒有,我們有登記持股的就是10.01%,依法必須公告,所以我們就公告。」

昨天羅得投資、競殿投資、三雅投資3家公司公告,已取得10.01%大同公司股票,共23.4萬張。經查證經濟部公司登記資料顯示,羅得、競殿董事長都是王雅麟,其中羅得吃下大同股權最多,達6.08%;至於三雅,董事長則為王光祥千金王雅峰。

王光祥、王雅麟強調,此次收購大同股票,完全是個人投資佈局,跟上櫃的三圓建設完全無關。接下來,若有機會還是會加碼繼續買大同股票,也很希望大同能夠發揮原本的價值、為股東們賺錢。

王雅麟透露,大同本業就有相當的價值,不必去考慮大同擁有雄厚資產這些外界認為的附加價值,其實本業就應該相當有作為。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同大股東持股較低,難免引人興趣。
第二、大同的土地資產實在太豐富了,股價尚未充分反映。

第三、上次引中資入股造成爭議,這次主管機關一定會嚴審。

第四、台灣房地產致富的企業,都會紛紛轉型投資產業,最近中嘉和東森電視都是很好的例子。

晶電

LED晶片龍頭晶電(2448)營運策略出現重大轉變!今年底前擬將三大事業獨立成晶電企業、晶電半導體與晶電科技3家公司,初期將以晶電企業持股另外2家公司,未來不排除獨立上市,其中以負責VCSEL(垂直共振腔面射型雷射)代工的晶電半導體最有機會拔得獨立上市的頭籌,晶電成立21年以來,首度浮現分拆藍圖。

晶電23日應券商邀請參加法說會,董事長李秉傑、總經理周銘俊均到場,總經理周銘俊首度提出轉型構想,晶電成立21年,專注於LED產業,往後20年將朝不同領域延伸,在LED的核心技術之下,走向「實現三五族半導體的無限可能」,隨著公司營運策略不同,晶電將轉型。

晶電目前已經將旗下區分為三大事業,包含負責LED以及雷射的「晶電企業」,負責VCSEL、電力電子元件代工的「晶電半導體」、負責模組與元件事業的「晶電科技」,雖然目前僅是事業群的狀態,但是晶電表示,初步將採用分割成立投控形式,以原本的晶電,持有晶電半導體、晶電科技,最快今年底前就會分割完成,未來可能引進不同股東,也不排除讓2家公司獨立上市。

晶電發言人張世賢強調,目前還是處於三大事業群的狀態,也已經提前跟董事會報告過,未來各自茁壯之後,不排除獨立成新公司並上市,速度最快的有可能是負責VCSEL代工的晶電半導體。

至於為何要切割成3家公司?周銘俊指出,若將事業全部包裹在LED事業之下,無法凸顯其價值,若能兄弟爬山,各自努力,才能替股東、投資者創造最大價值。

為了降低LED照明、背光的價格衝擊,晶電近幾年已經將營運重點從衝刺產能,轉進VCSEL、四元LED、雷射以及代工,然而照明、背光的比重仍高,在遭逢傳統淡季以及陸資廠龐大的產能壓境,今年第1季仍勉強維持獲利,單季EPS0.37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企業需要積極進行變身大轉型。
第二、分割3家公司是正確的道路,只有鴻海才能成為巨無霸控股。

第三、台灣電子業太倚重PC,需要轉型。

第四、未來減資、合併、出售甚至下市都是企業轉型的方式。

AI/區塊鏈

各產業都在推動人工智慧(AI)與區塊鏈(Blockchain)應用,吸引更多新創投入。國內第一家以投資新創為主的之初創投29日宣布,最近一期的加速器,將「限定招收」AI與區塊鏈團隊。這是第一個因看好未來兩大技術趨勢而限定育成團隊的加速器。

之初創投目前是包含台灣在內、大東南亞最大新創投資基金和創業加速器,業務包括加速器、創投基金、數位人才培育與校友生態系;旗下有本善、本誠兩支基金,握有新台幣18.2億元。到去年底為止,投資、育成323家新創公司,總估值達16億美元(約新台幣480億元)。

去年底開始,之初創投也在募集第三支、額度約為1億美元的新基金,預料近期會順利完成募集。

之初創投創辦合夥人林之晨表示,接下來之初創投將針對大東南亞市場和AI全球化趨勢注入更多的資源。他說,在1998年網際網路(Internet)、2008年行動網際網路( Mobile Internet)後,台灣又進入十年一次的絕佳創業時機。

他認為,2018年的創業者,應該善用AI與區塊鏈兩股巨浪背後的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分散式交易網路、去中心化加密體系等技術,解決社會現存的大型問題。因此旗下加速器AppWorks Accelerator8月的第17屆開始,限定招收AI、區塊鏈團隊,預計招收30支團隊。

我們的看法:

第一、最近區塊鏈話題非常熱,但懂得人不多。
第二、台灣區塊鏈運用已經落後東南亞國家如新加坡。

第三、區塊鏈的運用已超出金融領域,可運用在許多地方,但台灣缺乏這方面的敏銳度。

第四、台灣有很多人對募集ICO資金有興趣,卻不了解區塊鏈運作方式。

韓國產業

南韓計劃未來五年投入9兆韓元(87億美元),投資可望扮演新成長引擎的13個關鍵產業,並打算利用朝鮮半島緊張局勢持續降低的機會,加強與北韓經濟合作,作為經濟成長的新引擎,南韓企業也正摩拳擦掌準備搶進兩韓合作計畫。

南韓政府29日宣布的投資計畫,涵蓋無人機、量身定製醫療、新藥、再生能源、人工智慧(AI)、智慧機器人等13個領域,在相關部會官員參與下,上述計畫最終將由科學資通訊部底下一個委員會拍板定案。

根據這項計畫,到2022年南韓商用無人機的市場規模將從700億韓元擴大至1.4兆韓元,約可創造4.4萬個就業機會。南韓的無人機技術全球排名第七,但很多核心零件仰賴進口。
南韓金融服務委員會(FSC)主席崔宗區29日則引述外國投資銀行報告,若兩韓恢復經濟合作,可望對南韓股市與整個經濟帶來正面影響,對南韓的經濟效益將達到550億美元,成為南韓經濟新成長引擎。

在平壤多年挑釁下,北韓金剛山觀光與開城聯合工業園區這兩項兩韓經濟合作計畫早已喊停,但最近幾周南韓總統文在寅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舉行兩次高峰會,且金正恩宣示推動無核化,使得兩韓重啟合作的期望升高。

面對兩韓恢復合作的可能性,南韓企業正加快準備腳步。知情人士透露,南韓第五大企業財團樂天(Lotte)正思考是否成立特別工作小組,為旗下糖果與飲料業務可能進入北韓做規劃。

另一方面,由於南韓造船業等產業陷入困境,南韓企劃財政部長官金東兗29日表示,已把南部沿海五個重要船舶製造中心劃定為產業危機區,將為這些地區提供經濟支持,包括給予當地造船企業的工應商金融與稅負獎勵,並為失業民眾提供職訓服務。

我們的看法:

第一、韓國產業重點包括無人機、AI、機器人等,都是重要的未來產業。
第二、台灣政府推動5+2產業,有些議題比較奇怪。

第三、很多人不知道這+2是什麼。

第四、台灣把國防產業」列入重點產業更是不妥當。

第五、台灣AI、雲端等產業通通被歸入亞洲矽谷」領域,令人完全找不到重點。

iPhone/OLED

韓國《電子時報》(Electronic Times)周一引述消息報導,蘋果預定明年推出的3iPhone都將採用OLED螢幕。消息一出造成iPhone液晶螢幕(LCD)供應商日本顯示器公司(JDI)股價創新低,韓國OLED面板製造商樂金顯示器(LGD)股價上漲,美國OLED面板廠Universal Display周二盤中亦大漲逾10%。

周二早盤日本顯示器股價一度暴跌21%,收盤跌幅縮小至8%,但收盤價127日圓依舊創下歷史新低。相較之下,樂金顯示器股價在周二收盤上漲5%至23,150韓元。

2012年成立的日本顯示器是由日立、東芝及索尼顯示器事業組成,由日本政府的日本產業革新機構(INCJ)投資擔任最大股東。

日本顯示器雖是iPhone液晶螢幕供應商之一,但該公司財源枯竭以致OLED面板發展進度嚴重落後。該公司預計明年才要開始量產OLED面板,且目前還在尋找金主投資生產設備。
金融機構Securities Japan首席市場分析師尾谷向路透表示:「日本政府將持續資助日本顯示器,但該公司在OLED面板市場已落後韓國對手太多。」

OLED螢幕無須背光源,不僅能節省電子產品耗電量,且體積也比液晶螢幕輕薄,近年已吸引不少智慧型手機製造商採用。

目前蘋果旗下只有iPhone X採用OLED螢幕,由三星電子擔任螢幕供應商。

首爾信榮證券(Shinyoung Securities)分析師Lee Won-sik表示:「假設蘋果明年推出的3iPhone都採用OLED螢幕,蘋果可望擴大OLED供應商合作名單,屆時樂金顯示器有機會分一杯羹。」

我們的看法:

第一、OLED將取代LCD,對日本和台灣廠商而言是壞消息。
第二、OLED目前只有韓國在生產,未來又形成超級壟斷。

第三、大陸面板廠京東方目前規模已超過台灣業者甚多,說明大陸廠商自己會長大,不管有沒有台灣技術。

第四、現在是世代轉移、贏家通吃的時代。

寧德時代

全球最大動力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29日發布IPO說明書,每股發行價格人民幣25.14元(約新台幣119.6元),將在今日發行,發行股數2.17億股,預計募資總額人民幣54.6億元(約新台幣258.6億元)。

寧德時代的股東大有來頭,證券日報報導,鴻海集團子公司富泰華去年3月以人民幣10億元(約新台幣47.5億元),獲得寧德時代1.18%的股權。其他股東還有中國平安、聯想集團、華西股份、蘇寧易購、泛海控股、華誼兄弟等。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今年以來,藥明康德、工業富聯兩家獨角獸企業相繼登陸A股市場,如今第三家獨角獸寧德時代也開始網上申購。前兩檔都是在上交所掛牌,寧德時代是在創業板上市,成為創業板獨角獸首例。

寧德時代在創業板上市,雖然募資規模較此前大幅縮水,但仍是創業板設立以來的新高,此前最高的是碧水源的人民幣25.53億元;寧德時代2017年淨利潤人民幣38.78億元,僅次於溫氏股份暫居創業板第二位。

目前創業板市值第一為溫氏股份,約人民幣1,286億元,寧德時代上市後若有四根漲停,市值將超過人民幣千億元,若有七根漲停,市值將可超越溫氏股份成為創業板市值第一股。

寧德時代是去年全球動力電池企業銷售排行榜第一名,超過比亞迪。華創證券分析,寧德時代從2015年全球出貨量排名第五到2017年連續超越比亞迪和松下。

業績表現方面,今年第1季,寧德時代營收和淨利潤分別達人民幣37.1億元和4.13億元,去年同期分別為人民幣14.15億元和虧損人民幣1,169萬元。

以藥明康德來說,截至529日,連續飆16根漲停。Wind數據統計,今年以來上市54檔新股,平均漲停天數為7.2天。漲停天數超過十天共有13家。以平均七個漲停板計算,中一籤(500股)寧德時代可賺近人民幣1.95萬元,十根漲停的話,中一籤可賺人民幣3萬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繼富士康之後又一支獨角獸。
第二、電池是電動車的關鍵,前途看好。

第三、假如大陸生技明星股藥明康德能有連16根漲停,我認為寧德時代15根漲停絕不是問題。

第四、台灣只有少數廠商有電池這方面技術,但卻沒有和大陸市場連結。

阿里/中通

大陸物流格局再變,互聯網巨擘阿里巴巴與其物流關聯企業菜鳥網絡29日宣布,向中通快遞投資13.8億美元,持股10%,三方共同發展物流領域數位化,菜鳥網絡亦再擴大自己的物流車隊陣容。

新浪科技報導,根據戰略投資協議,三方將圍繞新零售的快遞、終端、倉配、跨境等物流服務展開全方位合作,並在智慧物流方面進一步提升數位化、線上化、智慧化水平。

在獲得阿里巴巴、菜鳥網絡注資後,中通快遞股價盤前大漲,昨晚8303.1美元,漲幅為16%。

菜鳥網絡的目標是搭建平台,透過數據分析來提高快遞的配送時間、質量和效率,藉此吸引快遞業者共同合作。但隨著順豐速運上市、競爭對手京東物流崛起,這些自建物流車隊業者在服務模式、品質上,明顯較菜鳥網絡有更高自由度。

今年3月,菜鳥網絡便深度整合5家物流合作方,成立「杭州喵遞宅配科技有限公司」,且由菜鳥網絡100%持股,等於組建菜鳥直營的物流網路,逐漸從平台走向地面。

大陸物流業者除順豐之外,就屬「三通一達」知名度最高,故此次阿里與菜鳥斥資入股中通,一方面加強旗下物流車隊規模,一方面為此後新零售之下的物流發展先行布局。

阿里巴巴首席執行官、菜鳥網絡董事長張勇表示,中通是大陸領先的快遞公司,一直是阿里巴巴和菜鳥的重要合作夥伴。隨著新零售戰略持續推進,物流也在開闢新賽道。此次戰略入股將加強阿里在新物流上的戰略協同和業務協同,為商家和消費者創造全新價值。

菜鳥網絡總裁萬霖指出,在新零售、新物流趨勢下,大陸快遞業有更多新機遇。戰略入股中通後,雙方將在技術創新和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上緊密協作,探索整個行業的數位化轉型。中通快遞董事長賴梅松表示,此次合作將推動中通成為全球一流的綜合物流服務商。

此外,阿里巴巴也在健康產業部署有新動作,欲提高消費者體驗。阿里巴巴昨宣布,與旗下阿里健康達成協議,將天貓醫藥館的醫療器械及保健用品、成人用品、醫療及健康服務等特定的健康醫療類目售予阿里健康,以此換取價值106億港元的阿里健康新股。交易完成後,阿里巴巴集團於阿里健康的股權將增至56.2%。

我們的看法:

第一、物流在電商時代,前途無限,值得關注。
第二、物流公司未來一定會被阿里、亞馬遜這種龍頭整合。

第三、物流行業將會有許多創新,如區塊鏈和無人機應用。

第四、未來物流行業需要積極整合才能快速成長,不能走內部成長模式。

樺漢

樺漢旗下沅聖(663818日公告,以每股10.68港元(約新台幣41.16),取得香港日榮工業750萬股,共投資8,010萬港幣(約新台幣3.08億元),持有日榮40.3%股權,主要是加強垂直整合,擴大該公司在智慧家居、智慧社區物流與智慧健康照護三大發展主軸。

沅聖表示,目前訂單需求看來不錯,這次投資日榮工業,是以自有資金來投資,不需要銀行貸款。樺漢暨沅聖董事長朱復銓之前表示,沅聖在智慧家居產品發展不錯,希望能在2019年掛牌上市櫃,沅聖去年每股盈餘(EPS)達13.47元,是興櫃獲利王。

沅聖為鴻海集團旗下工業電腦大廠樺漢轉投資的ODM廠,主力產品為智慧居家安全系統、智慧社區物流系統、智慧健康照護系統,主要作用於安全監控與溝通,例如智慧門鈴,監控攝影機、智能影像對講機。

受惠智慧家居產品需求增加,沅聖去年營收顯著提升,全年突破55.66億元,年增77.8%,日前董事會決議擬配發每股現金股利8.8元。

沅聖表示未來持續朝物聯網(IoT)領域發展,主要是發展三大主軸,包括智慧居家、智慧社區物流與智慧健康照護系統。日榮是做金屬加工、製造、沖壓、模具與組裝,是沅聖相關合作廠商。沅聖的產品要求防水、防塵等高規格產品,日榮也符合要求,兩公司進一步垂直整合,以提高交期與品質,滿足客戶需求。
沅聖是2003年創立,2014年獲樺漢投資入股、集團綜合持股56.74%,目前資本額3億元,原專注於強固型嵌入式工業手持式電腦等產品,近年來拓展發展領域,跨入智慧生活居家安全系統、智慧社區物流系統及智慧健康照護系統等多元應用。

沅聖說,擬深入終端市場應用環境,蒐集並研究使用者經驗,開發出具差異化的產品與服務,並同步尋找優秀合作夥伴,以策略聯盟或投資併購方式,進行技術與製造能力的垂直整合,拉大與競爭對手的距離。

沅聖將與客戶緊密合作,規畫中長期產品合作計畫與藍圖,預先進行產品設計,提早產品上市時間。除了承續原有客戶委託開發生產新一代智慧型門鈴攝影機,智慧型物流櫃亦完成開發出貨,同時與多個新客戶進行新產品開發,今年起將陸續量產出貨。

沅聖表示,今年將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必須為未來三到五年的成長做好準備,厚植沅聖營運實力,並創建更強大的研發核心競爭力,以快速衝刺拉大和競爭對手的距離。

我們的看法:

第一、以往大部分M&A是台灣大廠併台灣公司,但這個案子卻是併香港公司。
第二、這次併購對象是一家傳統製造商,從事金屬加工、沖壓等業務。

第三、併購方是樺漢旗下的子公司,說明未來電子元件產業會漸漸整合,大者恆大,每個業者都必須由單一產品走向跨領域布局。

第四、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未來方向主要是生產智慧家居、智慧社區物流和智慧健康照護產品,朝向智慧+發展,這是大趨勢,解決方案(solution)會取代單一產品。

A

受全球投資者關注,A1日正式被納入MSCI指數,往後全球資產配置格局將迎來新改變。市場預估,「入摩」後,初期將有200億美元流入A股。MSCI明晟公司主席兼首席執行官Henry Fernandez表示,不排除未來會納入創業板及CDR(中國存託憑證)管道上市的新經濟A股。

MSCI明晟原先公布納入MSCI指數的中國A股有234檔,但該公司530日發布臨時公告稱,因東方園林、海南橡膠、中國中鐵、太鋼不鏽、中興通訊等5檔股票處於停牌狀態,經過剔除調整後,最終被納入MSCI指數的A股股票為226檔。

市場面上,近日疲弱的A股,昨(31)日也因「入摩」利多爆發強勁反彈。上證綜指終結六連跌,收盤為3,095.47點,大漲1.78%,創1個月以來最大漲幅。深圳成指收報10,295.73點,上漲1.88%。此外,滬深股通5月份淨流入額達到509億元人民幣,創下開通以來單月資金淨流入的最高紀錄。

專家指出,A股「入摩」後,以初期被納入權重0.73%計算,短期預料會吸引200億美元規模的境外資金流入。

長期當A股被完全納入後,估計A股約占MSCI新興市場指數權重超過1成,屆時能吸引的國際資金預計將以千億美元計算。

上交所昨舉行A股納入MSCI啟動儀式,Fernandez在致詞表示,不排除未來會納入中國創業板及CDR管道上市的新經濟A股。

他指出,今後中國資本市場的開放程度很可能會超過市場預期。首先,中國下一階段經濟發展需要更多股權或風險資本的支持,而非以前的銀行貸款。

第二,中國的交易夥伴要求中國能夠更多參與到全球市場。

第三,這種變革會很快到來,因為現在中國的經濟與政治改革都非常強大與統一,具備超過以往的靈活性。

深圳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李輝表示,A股「入摩」後,深交所接下來將重點做好幾項工作。首先要堅持全面從嚴監管,維護市場平穩運行。其次是不斷完善制度基礎,提高國際化水準,進一步便利境外投資者。同時要提高技術能力與服務能力,進一步完善境外投資者服務體系。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一個重大事件,代表A股正式國際化。
第二、A股開放對台灣股市影響重大,台灣資本市場面臨邊緣化衝擊。

第三、A股計畫未來要有1/4市值為新經濟概念股,積極推動CDR和獨角獸。

第四、香港資本市場也會大力推新經濟,台灣股市高科技形象不再獨特。

金銓現金減資

股王大立光(3008)今年4月下旬,宣布將配發每股72.5元現金股利,打破自己的紀錄,不過大立光的股利只能排第二,因為今年出現股利發放超過100元的公司,打破台股歷史紀錄,這家是在櫃買其他類股、專做租賃事業的全銓(8913)。

全銓去年靠著處分西門町好樂迪大樓,先在今年2月下旬公布去年財報,稅後淨利10.7億元,每股稅後盈餘達36.95元,沒想到今年3月初公布股利,更是跌破市場眼鏡,因為全銓大方配出每股20元現金股利、盈餘轉增資每股配發93.8元,合計每股股利高達113.8元,遠超過去年每股36.95元獲利,成為台股第一勇。

全銓的前身是華夏資,1984年創立時,名為「交運通租賃公司」,由美商、彰銀、交銀共同投資設立,之後中華開發工銀買下美商持有的股權,不過在2005年中華開發工銀退出,由前開發工銀的多位主管組成經營團隊接手,2007年將公司定位為商用不動產租賃公司。

全銓為何靠著賣一棟大樓,就可以貢獻超過3個股本的獲利?這是因為這家公司的股本只有7400萬元。2015年時,這家公司的資本額還有5.4億元,2016年先現金減資2成,降至4.37億元,2017年更瘋狂,現金減資8成,導致股本僅剩8700萬元,去年底又實施庫藏股,買回股票註銷,股本再降至7400萬元。

全銓的股價在2016年時,大多在20元以下,2017年上半年則多在30-40元之間,但因現金減資8成後,9月恢復正常交易股價在110-120元之間震盪,今年2月下旬公告去年財報後,大漲至180元左右,3月上旬公告股利更進一步飆至250元以上,昨天收在203元。

全銓預計將在下週一除權息,如果照昨天收盤價203元計算,全銓發放現金股利及配股後,股價將會只剩下17.6元,等於回到2016年時的水準,而全銓的資本額將大幅膨脹至7.68億元。

事實上,全銓手上資產所剩無幾,因為如果照現在的7400萬元股本,全銓今年首季每股稅後盈餘也僅有0.01元,如今股本要變大10倍,如何創造前兩年的高獲利,將考驗經營團隊的能耐。

只是,若股東在201610月之後持有1張全銓股票,雖然經過減資8成剩下200股,且下週一股價還要回到2016年水準,但持有的200股卻因大幅增資9倍多變成2張,等於經過不到2年,股票從1張變成2張多,而且2年來還領到9000元的現金股利,這樣的完美財務操作,股東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資本市場價值降低,企業減資成為風潮。
第二、台灣人迷本益比,國巨的例子讓人了解超高EPS可以帶動股價。

第三、投資人要看清楚財務操作的手法,但這是合法的,主管機關不宜過度干涉。

第四、以前是印股票換鈔票,現在是減少股票,一樣換鈔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