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長的話:Aramco上市,亞太私募,RCEP,中小企/AI,人力缺口,對台26條,微軟/混合雲,樂天,JR東日本,軟銀,全錄/惠普,Walgreens,沃旭/綠債,外資金融業
Aramco上市
沙烏地阿拉伯石油公司Aramco延宕許久的首度公開發行(IPO)計畫終於在3日正式啟動!它宣布12月會在沙國掛牌上市,預計規模將超越阿里巴巴,刷新史上最大規模IPO紀錄,但海外投資人對Aramco宣稱的2兆美元預估市值仍有所質疑。
身為沙國國營石油公司的Aramco,是全球最大石油公司,今年上半石油日產能高達1千萬桶,占全球石油供應量的1成。此外它還是最賺錢的企業,儘管近來國際油價疲弱,讓該公司今年上半年淨利減少12%到469億美元,不過該數據仍高出蘋果的315億美元。
Aramco部分私有化是沙國王儲沙爾曼(Mohammed
bin Salman)推動的改革政策之一。外傳Aramco將在IPO當日釋出3%股份,但實際發行股數與定價要在詢價圈購期結束後才會公布。
Aramco的IPO將分兩階段進行,首先是12月11日在沙國掛牌上市,雖然IPO定價要等到該月初才會公布,但外界預估,IPO當日最高可募得600億美元,超越2014年阿里巴巴IPO募資總額250億美元。第二階段是明後年前往海外市場掛牌。
沙爾曼對外宣稱Aramco預估市值高達2兆美元,且近日已開始拉攏潛在投資人,包括當年遭到沙爾曼掃蕩貪腐的眾多富豪世家,以及中東各國主權財富基金。
然而,外界對Aramco的2兆美元市值仍有所質疑。海外投資人認為,Aramco管理高層暗藏許多問題,且該公司先前投資690億美元收購沙國石化公司Sabic也是政府一手促成,令人擔心沙國政府日後將繼續主導Aramco決策。
今年9月伊朗對沙國發動空襲重創Aramco基礎設施,一度造成沙國石油日產量減半,也令投資人擔心Aramco欠缺維護產能的能力。基於以上考量,不少分析師認為Aramco市值約1.2兆至1.5兆美元較合理。
2016年沙爾曼首度提出Aramco部分私有化時,曾宣稱這項計畫有助沙國石油經濟轉型,但過去3年來這項計畫一再延宕,主因就是2兆美元市值難以取信投資人。
Aramco為了說服投資人,近來已宣布年度股息750億美元,並調降公司付給沙國政府的授權金,還縮減長期投資規模。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世界最大的IPO,每一家基金應該都會投資,當作核心持股。
第二、600億美元的IPO規模,實在太驚人。
第三、但2兆美元市值絕對不現實,目前公司全年獲利不到1000億,本益比高達20倍。
第四、沙國想要轉型,所以上市不是為了發展石油,而是其它的行業。沙國投資軟銀孫正義基金就是為了跨入未來新科技。
亞太私募
鴻海集團旗下亞太電信將在7日舉行董事會,預料將討論15億股私募案定價等議題。巧合的是,亞太電另一大股東台灣大延後原訂董事會日期至亞太電董事會隔天(8日)召開,市場揣測是為了等亞太電董事會拍板私募案後,將參與私募案列入討論通過,提供金援。
對此,台灣大表示,此次董事會日期異動,主要是配合董事時間變更。在台灣大之後,亞太電最大股東鴻海也將在亞太電拍板私募定價等之後舉行董事會,預料也將討論通過參與亞太電私募案。隨著兩大股東銀彈奧援,亞太電將可望繼續參與第五代行動通訊(5G)競賽。
亞太電日前減資彌補虧損,減資後實收資本額為281.72億元,每股淨值從今年第2季末的6.55元回到每股10元,同時因應5G頻譜、建設,及未來營運需求,將進行15億股私募案。由於5G頻譜競標將在12月10日展開,亞太電籌資計畫備受關注。
亞太電股東中,鴻海持股19.63%,台鐵持股9.29%,台灣大持股3.45%,華榮3.16%,欣光華1.17%,其他約五成股權都是小股東。因此,鴻海及台灣大對私募的態度,最為關鍵。
據悉,亞太電將在本周四董事會拍板私募定價等細節。由於程序上需要亞太電先把細節敲定後,大股東才能列入董事會討論參與亞太電私募後續動作。因此,此次台灣大將既定董事會時間延後至亞太電董事會隔天召開,市場認為「有弦外之音」。
業界認為,台灣大延後董事會時間,應是等待亞太電私募細節拍板後,直接列入台灣大董事會討論通過,爭取時效,以避免台灣大若在亞太電之前舉行董事會,未來還得召開臨時董事會通過相關議案。
尤其台灣大通常都在前一年底就訂下隔年度董事會及法說會時間,此次原訂第3季董事會於10月31日召開,卻延期到11月8日,就在亞太電董事會私募定價的隔一天,讓業界人士直呼「太巧了!」
亞太電董事長呂芳銘曾公開表示,私募案將分為三階段進行,董事會將在11月決定第一階段私募價格,並確定私募對象,將以對公司未來營運能產生直接或間接助益者為首要考量。
對於亞太電私募,鴻海3日也維持先前說明;「相關議案將送董事會討論,待董事會決議。」鴻海集團高階主管表示,亞太電是集團布局5G的關鍵之一,不論是增資減資或其餘策略,都是為了5G,因此會從全盤來考量。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電信業,未來會走上策略聯盟。
第二、台灣大逐漸轉型,成為新經濟產業控股公司。
第三、亞太的大股東是鴻海,對於鴻海來說,電信公司的布局對於5G發展至為重要,是關鍵生態系。
第四、亞太電信太弱,未來產業整合是唯一出路。
RCEP
印度4日宣布,初步決定退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為這項區域貿易協定其他15個成員國在明年簽署協議鋪路。此前印度以外的其他15國都已完成協議的文本協商,只有印度對開放服務業與投資市場抱有憂慮。
印度外交部長辛格4日在曼谷表示,為了保護國家利益,印度已決定不加入RCEP。彭博資訊引述印度官員表示,印度總理莫迪決定不加入這項協議,是為了保護服務業勞工與農民。印度已推動其他RCEP成員國,化解該國對於貿易逆差;以及對印度開放服務業與資金市場的憂慮。
RCEP成員國4日發布聯合聲明表示,印度有許多問題尚待解決,而所有成員國將以各方都滿意的方式,努力化解這些問題,而印度的最後決定將取決於知對這些議題的解決方案是否能令人滿意。
中國大陸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則指出,「我們持開放態度,若印度準備好了,歡迎加入RCEP」。他說,其餘15國已決定先推進RCEP,有些問題雖無法在今年解決,但明年簽署協議不會有任何問題。
在此之前,日經新聞、彭博資訊及路透都報導,印度以外的其他15個RCEP成員國都已結束協議談判,同意簽署協議,也都計劃繼續推進法律程序,希望能在明年簽署協議,同時繼續與印度談判。
專家認為,2020、2021及2022年東協峰會的輪值主席國分別為越南、汶萊及柬埔寨,但這三國的外交經驗不如泰國豐富,意味著各國難以加快談判腳步。但中國大陸在與美國出現貿易爭端之際,已不斷尋求加快RCEP的談判腳步。
在RCEP發布聯合聲明之前,樂玉成就說印度以外的其他15國將繼續推進RCEP,並於明年簽署,印度可以稍後加入。
雖然大陸自己也有許多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但RCEP仍能彰顯其追求自由貿易的意志。RCEP涵蓋調低關稅、保護智慧財產權等議題,成員國包括東協十國,以及大陸、日本、印度、南韓、澳州和紐西蘭。
我們的看法:
第一、印度是超級大國,有很多層面的考量,特別是和中國的競爭。
第二、中國大陸全力推動RCEP,意義非凡,往國際化積極推進一大步。
第三、由於中美貿易大戰,中國特別加快RCEP的進程。
第四、台灣將進一步被邊緣化。
中小企/AI
行政院長蘇貞昌4日首度召開科技會報,會報聚焦人工智慧(AI)等數位經濟興起造成的影響。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會中表示,對於AI的討論,不應只聚焦產業面,也應注意社會面,且政府應助中小企業因應新興科技帶來的衝擊。
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谷辣斯・尤達卡)轉述,張忠謀提醒,對新興科技帶來的影響不能太過樂觀,如果只用數字來看,如失去多少工作,只要補足多少工作就可解決問題,恐怕是過度簡化邏輯,未來將產生的新興工作類型,對勞動力需求不同,且勞動力供給也可能分布在不同地區與國家。
張忠謀表示,科技發展帶來的變化,大企業應面對AI等帶來的勞動力轉型改變,並要自己提高競爭力來夠面對與因應;但因中小企業未必能像大企業有彈性及因應能力,政府應為中小企業思考,建議中研院、資策會甚至教育部等,要做好相關人力的教育、培育。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表示,在工業發展時,耕耘機的到來,取代了體力上的粗活,而AI科技的到來,則取代了腦力上的粗活。政府在制度與責任上為保障勞工工作權利,是否會創造許多缺乏生產力的工作,且是否因此導致國家社會生產力落後。
廣達董事長林百里表示,若台灣成為AI強國,數位轉型所需人力缺口,可能將大於國發會預估的8.3萬人,政府應思考要從何處補足,因此相關人才的教育、培育非常重要。簡立峰也提醒,政府應因應AI發展所帶來的勞動力改變。
Kolas轉述,蘇揆表示認同、理解張忠謀的提醒,政府的確必須加強跨部會合作聯繫,已因應AI發展後的人力需求、供給,兩者必須完美結合,以免產生委員們的擔憂。
蘇揆強調,行政院在今、明兩年整體科技預算,都比前一年成長5%,明年科技預算更達到新台幣1,208億元,顯示政府重視科技發展。
蘇揆昨日召開科技會報,副召集人政委吳政忠、科技部長陳良基等部會首長,以及童子賢、林百里、國策顧問何美玥、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等人皆出席,益安生醫董事長張有德則告假。
我們的看法:
第一、張忠謀不愧是意見領袖,這次提到把中小企和AI連結起來。
第二、過去談AI,總是聯想到鴻海、廣達這些大企業。
第三、張忠謀已點出對AI帶來的衝擊,不能太過於樂觀,因為取代人力的速度,實在太快了。
第四、廣達、和碩和Google台灣的總經理,發言時都提到人力資源問題,台灣需要重新訓練人力資源。
人力缺口
行政院長蘇貞昌4日首度召開科技會報,國發會在會中報告指出,人工智慧(AI)產業興起與數位轉型,可能造成部分職業被取代,但也將產生AI與機器學習專家等新興職業,直到2030年;我國數位轉型人力需求缺口將達8.3萬人。
國發會報告指出,AI興起,就勞動面將產生「科技性失業」與「貧富差距」問題;教育面則為學習落差的影響;公共參與面則有社會信任的影響。國發會表示,在未來十到15年,科技性失業可能影響我國工作機會,高達46%。
科技進步雖會影響部分工作機會,但長期將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根據麥肯錫評估,2016年至2030年,自動化將影響全球工作數達1.6億到4.9億;到2030年,我國數位轉型人力需求缺口將達8.3萬人。
國發會分析,因應數位科技的發展,到2022年,新興工作包括有AI與機器學習專家、資安分析師、電商與社群媒體專家等;可被取代的工作,包含會計、祕書、組裝工人、客服、電話行銷、貨車司機、仲介等;穩定的工作則有管理階層、軟體開發、銷售人員、業務代表等。
為此,在勞動面,政府現行因應政策,包含協助員工因應轉型、培育數位科技人才、強化勞動保障、提升國內薪資、優化所得稅制,例如因平台經濟及零工經濟興起,非典型勞動增加,勞動課題日益重要。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人力缺口,到2030會變得非常嚴重。
第二、我同意國發會報告,AI興起,將帶來「科技性失業」和「貧富差距」。
第三、新興工作產生的速度,不及傳統工作流失的速度,包括很多服務業。
第四、台灣經濟太偏重製造業導向,「服務業」的再教育是未來重點。
對台26條
大陸國台辦等21個部委4日共同宣布「對台26條」措施,是繼去年初「對台31條」的基礎上更為具體化和全面化。讓台企參與大陸科技創新、共享經濟發展;讓台灣民眾在領事保護、購房資格、就學就業提供更多便利和支持。
26條措施的全名為「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提供台資企業、一般台灣民眾與大陸的同等待遇。
26條措施分別有13條針對台資企業,13條針對一般台灣民眾;在針對企業部分,主要有台企可同等參與大陸重大技術裝備、5G、循環經濟、民航、主題公園、新型金融組織等投資建設,同等享受融資、貿易救濟、出口信用保險、進出口便利、標準制訂等政策,並支持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示範點建設。
在為台灣人民提供同等待遇方面,包含為台人在領事保護、農業合作、交通出行、通信資費、購房資格、文化體育、職稱評審、分類招考等方面。其中第14條「台灣同胞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使領館尋求領事保護與協助,申請旅行證件」最受台灣關切。陸委會表示,陸方藉此塑造對台行使管轄假象,矮化主權的圖謀已昭然若揭。
國台辦表示,26條措施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今年1月2日發表「習五點」與中共19屆四中全會精神,完善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保障台人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
昨天同一時間在南京開幕的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年會上,大陸全國政協主席汪洋致詞時也表示,大陸剛剛發布了新的26條措施,在諸多領域為台胞台企提供同等待遇,兩岸融合發展之路必將越走越寬。
兩岸企業家峰會台灣方面理事長、前副總統蕭萬長表示,新的26條措施,一定會對台商在大陸發展提供很大的便利,今後應持續充實跟提升內容,深化落實執行。但蕭萬長也說,建議對台措施的適用對象,除了高科技製造業,也能延伸到更多的台商傳統產業,以及有未來發展潛力的現代服務業。
我們的看法:
第一、「對台31條」偏重個人,去年的「對台26條」則比較偏重台商。
第二、台企能夠公平參與大陸技術項目,意義重大,因為台灣在很多方面有技術優勢。
第三、「保障救濟」也很重要,過去台商利益沒有保障。
第四、5G商機對台商來說,有很大的吸引力。
第五、文創園區開發可以吸引很多優秀的台灣人才,因為有大手筆發揮創意的機會。
微軟/混合雲
微軟公司推出新工具,瞄準不願將資料轉移到雲端的大型企業,搶占雲端運算市場最熱門的領域,並將「混合雲」(hybrid cloud)產品視為追趕市場龍頭亞馬遜的關鍵。
華爾街日報報導,微軟4日推出「混合雲」新工具,讓業者可將部分運算移至雲端服務,並繼續牢牢掌控這些資料。微軟表示,將擴大旗下雲端服務平台Azure的產品組合,以爭取對「混合雲」系統感興趣的客戶。
金融等產業雖編列最多資訊科技(IT)預算,但礙於監管機關的規定,這些業者難以將資料存放在其他公司的伺服器上,而貨船與偏遠油氣開採地點也很難連上雲端。
為贏得這類客戶,微軟等雲端服務業者正擴大「混合雲」業務。「混合雲」將雲端IT系統與客戶自己的資料中心連結起來,而這些資料中心專門儲存、處理高度敏感的資訊。
Azure企業副總裁懷特指出,微軟在設計雲端業務之初,就考慮到混合模式,「我們一開始就認為系統將會是分散式的」。
雲端運算業務已成為帶動微軟與亞馬遜獲利成長的市場,客戶則可藉由租用雲端運算,省下投資相關系統的成本。微軟過去兩年的商業雲營收約倍增至116億美元,而Azure大放異彩也帶動微軟的市值擴大至1.1兆美元。研究機構Gartner的數據則顯示,去年雲端市場的總營收達到1,758億美元。
微軟並非唯一一家看好「混合雲」的業者。IBM已斥資約340億美元收購雲端軟體巨擘紅帽(Red Hat),力圖成為該領域的要角。IBM執行長羅梅娣在7月完成交易時表示,這是IBM雲端之旅的決定性時刻。
我們的看法:
第一、除了亞馬遜以外,微軟在雲端的布局最為成功,成長速度超快。
第二、但亞馬遜還是最難得,因為其不是技術背景起家。
第三、全世界關於「公有雲」和「私有雲」誰優,有很多爭議,微軟是第一家開始推「私有雲」,讓客戶繼續掌握部分資料。
第四、未來幾年,微軟的雲端市占率應該會再增加10%,一兆美元市值只是開始。
樂天
日本最大電商平台樂天集團加碼投資台灣,新增網銀、棒球、醫藥等事業,10大事業合體搶市,今年營收看增五成!台灣樂天市場執行長羅雅薰透露,樂天明年接手Lamigo桃猿隊,將結合樂天旅遊,打造旅遊運動觀光產業鏈,做大台、日粉絲經濟;預計明年第二季開業的樂天銀行,則串連整個台灣樂天生態圈金流面,代表日本樂天深耕台灣的決心。
其中,桃猿隊不僅是台灣樂天首度併購的事業,也將讓台灣樂天從一個偏重電商交易的品牌,擴大成生活型態的品牌,從會員經營帶動粉絲經營,將透過賽事、粉絲創新運動行銷活動,讓市場發出「哇!」的驚嘆聲。
台灣樂天是日本最大電商平台樂天在海外首家子公司,2008年由線上購物平台樂天市場帶頭切入,至今累計10大服務,涵蓋電子商務、生活娛樂、金融科技三大領域,透過點數經濟串連台灣生態圈,會員逾620萬、信用卡發卡60萬張。羅雅薰透露,去年樂天市場營收增四成,整體樂天生態圈成長逾五成,台灣樂天生態圈成熟度僅次日本。
台灣樂天營收衝高關鍵是會員回購率高,去年每個會員人均貢獻成長逾30%,頂級會員成長率更高達40%,會員每多使用一項服務,年貢獻就提升2.1倍。樂天全球30國提供多達72種多元服務,未來陸續登台;台灣樂天也創新服務,推Pickup下載手機APP電子票券寄存,讓消費者一次買、分次領、跨店取。
羅雅薰強調,台灣樂天生態圈每項服務都扮演不同角色,其中樂天市場為活化會員主力,攜手近2萬台灣店家打團體戰,今年雙11購物節更聯合APPLE等大打品牌聯盟戰,樂天信用卡則扮演線上到線下、台灣樂天生態圈串連日本樂天生態圈的橋樑,KOBO電子書是創新趨勢服務,帶來新的年輕男性消費群。
台灣樂天也積極搶攻點數經濟兩大趨勢商機,一是接地氣,串聯台灣大型點數經濟體帶進新客人,包括PCHome、Open point、亞洲萬里通、HappyGo等,讓點數更易流通,提高會員黏著度、動卡率;二是打造區域型點數經濟,預計第四季先開通台日雙向跨境點數兌換,在明年東京奧運引爆商機。
我們的看法:
第一、日本看好台灣,但由於樂天是新經濟業者,特別難得。
第二、另外一家日本新經濟業者是LINE,最近也在台灣大手筆投資。
第三、樂天要打造全生活產業鏈,甚至投資棒球隊。
第四、新經濟的關鍵是「生態圈」,這正是樂天在做的事情。
JR東日本
搶攻台灣觀光與日客來台旅宿商機,JR東日本集團揮軍台灣觀光飯店市場,向國壽租下北市南京東路原六福皇宮大樓,結合旗下「大都會飯店」(Hotel Metropolitan)與豪華品牌「東京站大飯店」(The Tokyo Station Hotel)特色,打造豪華升級版的「JR東日本大飯店台北」(Hotel Metropolitan Permier Taipei),預計2021年開幕。
「JR東日本大飯店台北」是由捷福旅館管理顧問向國泰人壽承租並營運管理,租約20年,捷福將斥資6億元改裝,完工後有288間客房,並有中西日式與自助餐等7家餐廳,正式營運後年均房價目標訂在5,500元上下,年均住房率約80%,並以第5年營收達10億元為目標。
捷福旅管管顧是由JR東日本在台子公司台灣捷爾東事業開發與旗下日本飯店株式會社,以及福泰飯店關係企業福康投資合資設立,資本額5億元,日方持股95%,福康投資占股5%。
「JR東日本大飯店台北」地上15層、地下6樓,但日本飯店株式會社社長里見雅行表示,捷福向國壽承租並不包括地下3樓宴會廳,換言之,此一樓層將由國壽自行招租。據了解,以「晶宴會館」經營婚宴事業的御頂國際已表達承租意願。
JR東日本集團為日本重量級企業,旗下事業涵蓋交通建設與運輸,車站大樓開發、車站商場開發與營運管理,以及飯店餐飲與生活事業。而日本飯店株式會社旗下飯店品牌有「東京站大飯店」、「大都會飯店」、「JR東日本METS飯店及「Hotel Familio」、「Folkloro」等,在日本共有49個連鎖據點,客房總數7,378間。「JR東日本大飯店台北」是JR東日本集團首次跨足海外經營飯店。
捷爾東事業開發2018年3月設立,今(2019)年1月於台北信義區微風南山開設atre百貨公司與JAPAN RAIL CAFE主題咖啡館。JR東日本集團執行總監三輪美惠表示,為擴大集團經營格局,JR東日本集團訂出進軍生活產業為成長策略,而日本以外的海外市場更被JR東日本集團列為成長主軸,為此繼百貨與餐飲之後,JR東日本集團決定進軍台灣飯店市場。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商機湧現,外商投資台灣,現在正是時候。
第二、相較歐美廠商,日本業者對台灣有更深刻的認識和更高的興趣。
第三、這說明政府企圖分散來自中國大陸的客源,有初步成效。
第四、JR東日本集團的本業是運輸,本次決定進軍日本以外的生活產業,選中台灣,意義重大,對台灣而言也是一次成功的招商。
軟銀
軟體銀行集團6日公布上季淨損7千億日圓(約64億美元),是過去14年來首見虧損,主因是美國共享辦公室服務業者WeWork上市失敗,讓股東軟銀上季認列3,747億日圓損失,也讓創辦人孫正義醞釀的第二檔願景基金面臨壓力。
孫正義稍早表示:「我做了錯誤的投資決策,對此相當懊悔,但我的投資策略與願景並未改變。」
孫正義當年最成功的投資無疑是成為阿里巴巴早期投資人。儘管阿里巴巴股價持續上漲,依舊彌補不了WeWork上市失敗對軟銀帶來的損失。從軟銀投資WeWork到上季結算為止,軟銀承擔的WeWork資產減損已達5,379億日圓。
軟銀投資的叫車服務業者優步(Uber)在今年初上市後股價也一路下跌,同樣衝擊軟銀上季表現。
軟銀上季營收年減2.8%至2.3兆日圓,低於分析師預期的2.4兆日圓。願景基金各項投資在上季造成的損失高達9,703億日圓,完全抵銷軟銀核心電信事業獲利。
分析師原先預期軟銀上季淨損2,410億日圓,不料實際淨損超過1倍,且與去年同期的5,260億日圓獲利相比由盈轉虧。
當初WeWork在創辦人兼執行長紐曼(Adam Neumann)大力宣傳下,成功吸引軟銀投資106.5億美元,一度使WeWork成為眾所矚目的IPO市場未來之星。
當時WeWork預估市值約470億美元,隨後卻因虧損連連及高層管理失當而引起投資人疑慮,最終不得不取消首度公開發行(IPO)計畫,甚至裁員4千多人。
軟銀在兩周前同意以證券及債券形式提供95億美元金援協助WeWork重振旗鼓,而這筆資金並未列入軟銀上季財報計算。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上季淨損64億美元,是過去14年來首見虧損,但數字太驚人。
第二、孫正義以衝動式迅速投資而聞名,但WeWork讓他虧損50億美元,說明他的直覺已經不管用了。
第三、軟銀提供95億美元協助WeWork,還未列入上季財務報告計算,可見情況有多糟。
第四、這對孫正義正在募集第二個1000億美元願景基金,會有嚴重負面影響。
全錄/惠普
《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說法指出,全錄(Xerox)有意以現金加股票的條件向PC與印表機大廠惠普(HP)提出收購邀約,全錄董事會周二已開會討論該案的可能性。若傳聞成真,將是兩家光環漸褪的科技廠商走向合併的大膽之舉。
受此消息影響,全錄周三開盤跳空開高漲1.2%,惠普則飆升17%,至21.50美元。
目前全錄還不確定是否會提出邀約,惠普身價是全錄的逾3倍大,消息人士透露,全錄開出的收購價應會高於惠普目前股價。
惠普今年股價大跌10%,市值約270億美元。
反觀全錄2019年股價飆升84%,上周公布財報優於預期,並且調升全年財測。拜出售持股消息所賜,周二股價大漲5%。
在資金方面,據傳全錄已取得某家銀行的非正式融資承諾,也就是所謂的「高度確信函」(highly confident letter)。此外,全錄周二宣布將合資事業富士全錄的25%持股售予富士軟片(Fujifilm),換取23億美元入袋。
隨著全錄與富士軟片達成交易,後者也將撤回對全錄提出的訴訟。
全錄和富士軟片2018年原擬結親,但激進投資者伊坎(Carl Icahn)以價值被低估為由,聯手其他股東阻撓施壓,迫使全錄取消合併計畫,富士軟片怒告違約,要求賠償逾10美元。
全錄與惠普曾為家喻戶曉的廠商,然而科技潮流瞬息萬變,人們對影印與列印文件的需求大減,使得這兩家業者光環逐漸褪色,陷入發展瓶頸。
消息人士認為,全錄與惠普皆進行撙節成本計畫,合而為一有助於節省開銷,預估最高可省下逾20億美元。
全錄總部位在康乃狄克州諾沃克,主要事業為生產、租賃與維護大型印表機與影印機,全年營收近100億美元。印表機大廠惠普總部位在加州帕羅奧圖,同時也是全球最大PC廠商之一,截至2018年10月止的年度營收超過580億美元。
有鑑於企業與消費者列印需求持續減少,銀行家認為全錄、惠普、日廠佳能(Canon)可以考慮進行整合。
我們的看法:
第一、HP的印表機業務,在分家後變成今天的HP,另外一家是HPE,負責雲計算解決方案。
第二、全錄和HP在影印業務上,有高度互補性。
第三、全錄股價今年以來大漲84%,成為併購惠普的本錢。
第四、雖然是以小吃大,但本案成功的機會絕對存在,因為這是「產業結合」,也是「美國盃」的體現。
Walgreens
美國連鎖藥局沃爾格林聯合博姿(Walgreens Boots Alliance)正跟多家私募基金進行私有化談判,尋求以700億美元賣出。一旦完成,這將是歷來最大宗股票下市交易。已有分析師指出,一直尋求大宗併購的股神巴菲特應該出手買下來。
沃爾格林執行董事長裴西納(Stefano Pessina)擁有公司16%股權為最大單一股東。他本人逾10年來積極尋找併購交易,目前在25個國家有零售與批發等藥品業務,一直致力建立一個全球性醫藥產業帝國。
金融時報引述知情人士報導,沃爾格林的私有化交易很難短期內完成,因為其面對不少挑戰,尤其交易金額鉅大,增加達成交易的難度。
即使目前規模最大的私有化交易,是2007年德州能源巨擘TXU的450億美元,但金額仍然低於700億美元許多。
據了解,沃爾格林到底花落誰家仍未有答案,因為目前仍不清楚可能的買家是否能取得鉅額融資來完成交易。
沃爾格林拒絕評論相關報導。其股價周二上漲2.6%收61.21美元,市值約550億美元,但淨負債約150億美元。公司去年營運收入大減2成,讓其財務承受很大削減成本的壓力。
巴菲特投資旗艦柏克夏海瑟威迄第三季止持有1,280億美元現金。由於他一直尋求大型收購對象來為柏克夏大量現金找出路,因此外界認為他應該出手買下沃爾格林。
沃爾格林也符合巴菲特的收購條件,包括其業務簡單易懂和估值不高。按照迄2020年8月底結束的本會計年度每股獲利預測5.94美元計算,其本益比才大約10倍而已,遠低於目前整體美股平均約18倍。
我們的看法:
第一、本案如果成功,將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上市公司私有化個案。
第二、醫藥行業本身需要整合,但又有「跨界」的特質,未來和零售行業有合作的空間。
第三、亞馬遜前年跨界投資Whole Foods,說明傳統通路正在改變。
第四、全球資金太多,但好案子以及大項目太少,台灣情形也是如此。
沃旭/綠債
為挹注大彰化東南及西南離岸風場投資,沃旭能源6日宣布在台發行120億元綠色債券,此為台灣第一次由外國企業在台發行以新台幣計價的綠色債券。據了解,沃旭本次發行兩種年期的綠債,7年期債券主要買盤為銀行,證券商、投信業與勞退基金也共襄盛舉,合計發行40億元;至於15年期,發行80億元,幾乎全數由國內的壽險業者吃下。
另外,台電董事會昨日通過,預定12月中發行今年第4期無擔保公司債183.2億元,其中10年期公司債58.5億元,取得櫃買中心綠色債券資格認可,綠債資金將用於「再生能源及能源科技發展」的綠色投資計畫。
沃旭本次在台發綠債,由法國巴黎銀行及台灣銀行擔任統籌主辦銀行,中國信託銀行及德意志銀行為共同主辦行,其中,7年期固定利率0.92%,15年期固定利率1.5%,掛盤為11月19日。
沃旭能源在台灣投資大彰化離岸風電,投資總金額為1,650億元,計畫一半為自有資本、一半在台籌資,亦即在台籌資規模將達825億元;今年6月時拍板5年期250億元聯貸案,除台銀、國泰世華銀與法國巴黎銀行三家共同主辦外,還有12家國銀熱烈參貸,並創下台灣首次八家官股銀行,全數參與離岸風電融資案的紀錄。
銀行主管透露,沃旭聯貸利率為TAIBOR加碼55點,加碼後利率不到1.7%,因銀行間對於聯貸利率有不得低於1.7%的默契,因此,沃旭聯貸案的利率即為1.7%。
沃旭本次發行的120億元綠債為第二階段的籌資計畫,由於國內資金充裕,銀行與壽險業資金苦無去化之路,且沃旭綠債發行利率略高於市場行情,吸引不少銀行與壽險積極搶進。承銷銀行主管表示,7年債主要獲銀行、投信、券商與勞退基金等買盤捧場,但年期較長的15年債,則是受到壽險業的熱烈搶購。
沃旭指出,本次債券將由Ørsted Wind Power Taiwan Holding A/S為發行公司,依據沃旭的歐洲中期債劵發行計畫,由沃旭丹麥提供保證。該發行公司已獲得中華信評twAA台灣信用評級以適用其在台灣的債券發行。
我們的看法:
第一、綠能經濟是未來趨勢。
第二、台灣政府大力支持風電,沃旭又是產業龍頭。
第三、綠債是新的投資品種,很有吸引力,符合潮流,法令也是必須。
第四、目前保險公司資金太多,未來綠債只要發行,就會供不應求。
外資金融業
大陸國務院7日宣布對外資加速開放,將全面取消在華外資銀行、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業務範圍限制;外商投資准入則將全面清理,取消未納入負面清單的限制措施;另外,開放外資生產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准入,等於宣告大陸國產特斯拉可以開賣交車了。
中國政府網報導,大陸國務院發布關於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的意見,在擴大外資金融業開放重點包括:全面取消在華外資銀行、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業務範圍限制;減少外國投資者投資設立銀行業、保險業機構和開展相關業務的數量型准入條件;取消外國銀行來華設立外資法人銀行、分行的總資產要求;取消外國保險經紀公司在華經營保險經紀業務的經營年限、總資產要求。
同時,擴大投資入股外資銀行和外資保險機構的股東範圍;取消中外合資銀行中方唯一或主要股東必須是金融機構的要求;允許外國保險集團公司投資設立保險類機構;繼續支持按照內外資一致的原則辦理外資保險公司及其分支機搆設立及變更等行政許可事項。
政策並宣布,2020年取消證券公司、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壽險公司外資持股比率不超過51%的限制。
在擴大外資市場准入方面,開放重點包括:優化汽車外資政策,保障內外資汽車製造企業生產的新能源汽車享受同等市場准入待遇;修訂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允許外資在華投資的整車企業間轉讓積分。
針對投資便利化,則擴大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改革試點範圍;支援外資企業自主選擇借用外債模式,鼓勵其資本金依法用於境內股權投資。另外,對外資專案,合併規劃選址和用地預審,合併建設用地規劃許可和用地批准。
國務院強調,將平等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不得強制或變相強制外國投資者和外資企業轉讓技術,依法保護商業秘密,完善電商平台專利侵權判定通知、移除規則。同時,政府採購不得限定供應商所有制形式、投資者國別、產品或服務品牌等。
為了擴大吸引外資,國務院也宣布,支持地方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包括對招商部門、團隊內非公務員職位實行更加靈活的激勵措施;對出境招商活動、團組申請等予以支持;並在中西部地區優先增設一批綜合保稅區。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金融業全面對外資開放。
第二、資本市場也取消QFII,時間也是今年。
第三、台灣因為服貿,錯過了過去5年先行的最好時機。
第四、大陸希望積極引入外資,特別是現在中美貿易大戰,更要把大門打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