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5日 星期二

雄獅,美國求償中國,紫光展銳,車聯網,Esprit(思捷),京東,中概股回歸


 理事長的話:雄獅,美國求償中國,紫光展銳,車聯網,Esprit(思捷),京東,中概股回歸

雄獅
武漢肺炎疫情重創全球觀光產業,雄獅(2731)集團董事長王文傑指出,雄獅過去以經營出境旅遊為主,在疫情衝擊下,回不去了,也不能回去,雄獅必須打破過去模式,找出的新營運模式,考量雄獅目前剩下的4項營收,包括產業振興與推廣、旅遊、商品、食品,都與生活有關,因此雄獅將會就地轉型為生活產業。

王文傑說,雄獅過去1300億元營收,現在因疫情影響,少了出境旅遊,只剩國內旅遊的20億元營收,且到年底都看不到出境旅遊復甦,而觀察國際航空業者的看法,全球觀光產業要恢復到過去的榮景,樂觀一點會是在2022年,悲觀一點則要到2024年,但絕對不會是今年、明年。

王文傑說,經過疫情的洗禮,雄獅未來絕對不會只做旅行業,將會加強人才培育、自動化,並改變行銷與品牌定位,未來會讓50~60%的人力來做原來的模式,其他人會轉到新的生活產業,就地轉型,不會回到旅行公司的老路,「雄獅不會蹲下去就站不起來」。雄獅集團目前員工約3000人。

為了長期抗戰,雄獅首度發行無擔保轉換公司債,發行總額上限7億元。王文傑指出,雄獅資本結構會調整,以具備足以因應至2021年底的能力。雄獅3月營收3.83億元,年減85%,創上市以來新低,市場預期4月營收恐較3月再下探。雄獅第1季營收44.49億元,年減近40%

我們的看法:

第一、旅遊業沒有短期復甦的可能。
第二、發行可轉債是正確的作法,需要資金長期抗戰。

第三、公司轉型生活產業,是令人振奮的決斷作法。

第四、全球旅遊會減緩,轉成在地為主的行業。

美國求償中國
美國總統川普二十七日再度公開批評中國,指控中國原本可以阻止武漢肺炎疫情蔓延,「我們對中國很不滿,我們對這整件事都很不滿」,美國正在「嚴肅調查」北京處理疫情的作為,並暗示將會向中方求償,而且金額會超過德國的索償規模。

川普說,「有很多方法可以讓他們(中國)」為這場大流行病負起責任,「我們相信,疫情原本可從源頭阻止,本來可以被迅速遏止、不會擴散到全世界。」記者問到德國「畫報」(Bild)社論要求中國為疫情賠償德國一六五○億美元(約五兆台幣),美國會不會跟進時,川普表示,「德國正在了解情況,我們也在了解」,「我們在談的是比德國所說的還高得多的金額」,最終金額尚未定案,但「非常可觀」。

澳洲也積極推動國際社會向中國究責,招致北京格外強烈的反應。在中國駐澳大使成競業揚言透過經濟手段反制後,中共黨媒「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也發文稱澳洲「不停的幫美國咬中國」,「像黏在中國鞋底上嚼過的口香糖,有時你不得不找塊石頭把它蹭下來」,還說往後大家與澳洲做生意,「要有更多風險意識」。

澳洲外交部針對成競業言論向中方提出交涉,澳洲外交暨貿易部(DFAT)常務副部長孫芳安(Frances Adamson)致電成競業要求解釋;貿易、旅遊暨投資部部長伯明罕(Simon Birmingham)強調,「一如對國家安全事務,澳洲不會因為經濟脅迫或揚言經濟脅迫,而改變對重大公共衛生議題的政策」。非營利媒體網「對話」指出,澳中關係已降至一九七二年建交以來「最低點」。

非洲奈及利亞一群律師也為疫情造成該國「人命損失、經濟窒息」等影響,向中國求償二千億美元(約六兆台幣)。律師團負責人、法學教授阿辛傑(Epiphany Azinge)說,求償行動分為兩階段,先在該國聯邦高等法院提告,接下來說服政府組織國家行動,在海牙聯合國國際法院(ICJ)控告中國。

白宮貿易顧問納瓦洛二十七日也再次痛批北京,提供美國的病毒抗體檢測試劑「有很多品質低劣、檢測結果錯誤,諸如此類的情況」,中國卻藉疫情「大發利市」。他也指控中國「隱瞞疫情六週」後,讓成千上萬的中國人搭乘飛機前往世界各地「散播(病毒)」。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二十八日回應,美國政客「一再罔顧事實,公然撒謊」,「對自己的嚴重問題」視而不見,其目的只有一個,撇清他們自己防控疫情不佳的責任,轉移公眾注意力。

我們的看法:

第一、美國向中國求償,是川普政治操作手法,把責任推給中國。
第二、不管是1650億、2000億美元,很難成立,因為美國和其他國家看到武漢疫情,卻沒有積極作為,認為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第三、可以確定的是,未來全球民族主義和民粹,會越來越嚴重。

第四、值得台灣注意的是,在逐漸分化的世界,必須重新建構產業鏈,形成新的生態系。

紫光展銳
中國大陸IC設計二哥紫光展銳獲官方注資人民幣45億元(新台幣191億元),後續並將規劃股票初次上市(IPO)籌資,挾官方銀彈與市場資金奧援,積極發展手機晶片業務。業界認為,紫光展銳掌握資金有助衝刺研發,大陸品牌將可成為其龐大出海口,大搶聯發科地盤。

紫光展銳是由紫光集團旗下展訊通信、銳迪科微電子合併成立,為大陸僅次於華為旗下海思的第二大IC晶片設計業者。不同於海思晶片專供華為手機使用,紫光展銳銷售對象為非蘋品牌業者,已推出「虎賁」和「春藤」兩大品牌,產品涵蓋2G/3G/4G/5G行動通信技術及物聯網等無線連接技術。

業界人士分析,中國大陸積極發展半導體行業,近期美方頻頻施壓,更加快大陸官方腳步,透過實際的資金援助,是最快且最直接的方式。加上OPPOvivo、小米等大陸非蘋品牌龐大的出海口與內需市場支撐,後續可能透過「以品牌養晶片廠」的策略,壯大紫光展銳能量。

紫光展銳主攻中低階市場,近期宣布進軍最火熱的5G領域,目前聯發科的5G手機晶片以大陸非蘋品牌為最大客戶群,紫光展銳成為大陸官方重點發展企業,後續搶進大陸非蘋品牌,將直接搶聯發科地盤。紫光展銳挾大陸官方撐腰,是否會在中低階市場發動價格戰擾亂秩序,值得關注。
陸媒披露,大陸國家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大基金二期),首個投資項目紫光展銳項目已經完成簽署,消息人士昨(28)日證實,由大基金二期和上海國盛集團共同向紫光展銳注資人民幣45億元已經到帳。

紫光展銳已啟動IPO,內部股權激勵已展開,部分員工已簽署股權激勵協議,根據紫光展銳上市計畫,預計今年630日前完成科創板IPO申請。

澎湃新聞報導,由於新冠疫情影響,大基金二期投資節奏放緩,但紫光展銳正在衝刺科創板,加上缺營運資金,大基金在關鍵時刻給予紫光展銳資金支持。

大陸半導體網站芯智訊報導,紫光展銳目前估值高達人民幣630億元,大基金二期注資人民幣22.5億元,取得約3.57%的股份,再加上大基金一期間接持有的17.14%的股權,共控制20.71%的股權。

我們的看法:

第一、紫光展銳是中國大陸的聯發科。
第二、大陸一定會逐漸打造完整的半導體供應鏈。

第三、這對台灣來說是短多長定,人才會流失,加入中國大陸企業。

第四、關鍵不在於錢,而是市場長期潛力,等於創造一個新的生態系。

車聯網
鴻海29日代子公司富智康(FIH)公告,以現金增資方式投資Evenwell控股有限公司,進而注資富智捷股份有限公司,交易總金額約新台幣5億元。據了解,相關布局是去年年中至今年以來,鴻海集團布局電動車相關車用軟體領域的一環。

由於鴻海持有富智康股權約61.88%,加上去年第4季單季認列富智康營收約7%,法人看好,隨著富智康開拓車用軟體等新領域發展,有望挹注母公司鴻海的表現。

鴻海昨日說明,此筆交易主要是長期投資。富智康昨日也說明:「此次注資是為了充實在台灣子公司富智捷股份有限公司營運資金,未來將作為車聯網業務擴展、產品研發、人才招募以及資金運轉需求。」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去年6月上任後,集團已展開「3+3新技術」與產業領域系列布局,電動車屬於其中關鍵一步。

我們的看法:

第一、車聯網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形,現在還太早。
第二、鴻海正在部署電動車生態系,入股裕隆華創就是一步棋。

第三、但鴻海主要還是以代工為主,未來可能希望接特斯拉的訂單。

第四、台灣企業若要打造生態系,不只需要資金,還要有生態系思維。

光雲科技
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參與投資的電商SaaS(軟體即服務)服務商光雲科技,29日在科創板掛牌,成為科創板第100家上市公司。該公司上市首日股價暴漲,股票一度停牌,盤中最高飆漲311.48%至人民幣(下同)44.44元,為4月以來上市首日漲幅最大的科創板股。

據香港財聯社統計,自201911月至今,科創板公司上市首日漲幅超過200%的有14家,超過300%的則有4家。光雲科技發行價為每股10.8元,募資總額約為4.33億元。因該公司29日盤中股價漲幅驚人,上交所決定於當日1101分起暫停光雲科技交易,自1111分起恢復交易,該公司最終收報38.03元,大漲252.13%。

光雲科技於2009年在浙江省杭州市成立,其核心業務是基於阿里巴巴等電商平台為商家提供SaaS產品,在此基礎上提供配套硬體、營運服務及CRM簡訊等增值產品及服務。目前,光雲科技已為淘寶、京東、拼多多等各大電商平台的商家提供服務。

香港經濟通通訊社報導,光雲科技的主要產品為「超級店長」,截至2018年底擁有51.9萬名付費用戶,在淘寶第三方付費軟體中排名第一。但該公司的隱憂為超級店長用戶數於2018年全年及2019年前三季,與上年同期相比均下滑,且2019年業績也呈現衰退。光雲科技2019年營收為4.65億元,年減0.05%,淨利為9,638萬元,年減10.01%。

另一方面,光雲科技表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預計2020年第一季營收為0.95億元至1.03億元,年減4%至11%。

光雲科技與阿里巴巴的關係密切,不僅光雲科技實際控制人、董事長譚光華曾任職阿里巴巴,馬雲個人還間接持有該公司3.8%的股份,股東名單還包括泛海控股、巨人投資、華誼兄弟及蘇寧控股等。

我們的看法:

第一、「科創板」有100家企業上市,不到一年,成績斐然。
第二、台灣好像很少有SaaS的公司上市,這個一定要面對龐大的市場,對台灣而言,只有美妝等產品有機會。

第三、該公司業務連2年下滑,不知是什麼原因。

第四、大陸互聯網經濟有資本市場作為依託,將會呈現爆發式的增長。

Esprit(思捷)
又一個港商服飾品牌撤台。繼bossini(堡獅龍)宣布將在今年7月底全面撤台後,服飾品牌ESPRIT母公司思捷環球於港交所公告,將全面撤出亞洲,包括關閉新加坡、馬來西亞、台灣、港澳等56間店舖,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挑戰,並重新聚焦歐洲市場。(時尚品牌被電商、直播銷售打敗)

ESPRIT全亞洲店鋪預計6月底前全部關閉。其中,台灣市場方面,ESPRIT在百貨有多個專櫃,品牌也已發文給各大百貨商場,研議後續相關事宜並計畫大型出清活動,像台中大遠百的ESPRIT女裝將營業至531日;板橋大遠百和台中大遠百ESPRIT男裝,分別在531日、430日撤櫃。

至於台灣員工資遣問題,記者致電香港商思捷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公司不願表示意見,僅指一切須由香港總部對外說明。

ESPRIT創立於1960年代,為美國Tompkins夫婦創辦,並由影星林青霞的先生邢李㷧設立的思捷遠東取得亞洲代理權,1996年他更一鼓作氣收購了ESPRIT亞洲、歐洲和美國的股權;不過,後來邢李㷧陸續出脫持股,不僅全身而退,也大賺一筆。

ESPRIT服飾則分為ESPRIT,以及以18歲至25歲年輕消費者為主要訴求的品牌edc by esprit等。

該品牌曾在台紅極一時,全盛時期更曾在台北市東區打造占地百坪的形象概念店,ESPRIT旗下產品有男女裝、童裝、青年服飾、內衣、運動系列、鞋子及配件外,還包括手錶、眼鏡、首飾、香水、寢具及浴室用品等授權產品,沒想到最後仍不敵大環境變化,黯然退出亞洲市場。

根據思捷環球在港交所公告的內容,亞洲ESPRIT56間店舖貢獻集團營收2.67億港元(約新台幣10.68億元),占集團營收約4%

未來全關閉後,集團將繼續營運中國大陸的合資公司以及亞洲批發業務和許可權業務,並且專注歐洲核心市場。

公告中也提到,行政管理層各減薪35%,而高級副總裁及副總裁已接受減薪25%,非執行董事(包括獨立非執行董事)減董事薪酬20%

思捷環球公司現由Marathon Asset Management LLP持股,現任主席為柯清輝,2000年他曾任香港上海滙豐銀行總經理,2005年被滙豐調任為恒生銀行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柯清輝亦曾任香港銀行公會主席。

【記者林宸誼/綜合報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香港服飾品牌思捷環球(ESPRIT)公布,除終止在大陸業務外,決定6月底關閉大陸以外亞洲的所有56間門市。

該股28日盤中一度大漲20%,收盤上漲4%,收港幣0.78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思捷不只是撤出台灣,而是全面撤出亞洲。
第二、這是亞洲公司併購歐、美品牌的典範,資本運作也很成功。

第三、但是關掉亞洲,只保留歐洲,恐怕是錯誤的作法,歐洲分裂、歐盟瓦解,歐洲已不是一個完整的市場。

第四、以往中國企業很積極併購外國品牌,特別是歐洲,未來恐怕很難再見到。

京東
繼阿里巴巴去(2019)年11月在港二次上市後,大陸第二大電商零售商京東集團,已透過保密方式正式向香港聯合交易所遞交上市申請,最快在6月上市,預計籌資33.5億美元(新台幣1,011億元),將是今年香港最大的股票資本市場交易。

證券時報進一步報導,參與京東赴港上市的消息人士確認,瑞銀以及美銀美林為主要承銷商,正在安排京東赴港上市事宜,並且已經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請。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正遭遇信任危機,市場人士分析,京東赴港上市將掀起中概股回港上市熱潮。
路透報導,京東可能出售最多約5%的股份,以京東28日收盤市值為670億美元計算,公司在香港的集資規模預料可達33.5億美元(約新台幣1,011億元)。

證券時報報導,參與京東赴港上市的消息人士昨天表示,29日上午正在討論該事件,市場傳言的募資額都還沒確定,至於上市規模要看市場環境而定,希望疫情好轉之後,募資額會更高一點。

彭博報導,此次發行可能籌集至少20億美元,但審議仍在進行中,籌資規模可能發生改變。

京東近期最大的動作屬管理層劉強東的淡出,他於4日低調卸任京東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並由徐雷接任執行董事、經理和法定代表人。

累計今年年內,劉強東已卸任集團旗下近50家公司職務,但他持有15.1%股權,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0.3%,投票權達78.5%

儘管如此,京東赴港二次上市,劉強東仍是大贏家。據京東2019年年報顯示,劉強東目前持有京東4.46億股,相當於15.1%的股權,為公司第二大股東,但同時擁有公司78.5%的投票權。

疫情當頭,電商化危機為商機,今年以來,京東股價暴漲逾23%,市值淨增121億美元,按劉強東持股計算,身家淨增37.24億美元,逾人民幣1,000億元。

而京東第一大股東為騰訊,持股17.9%,不過只有4.6%的表決權。公司第三大股東為沃爾瑪,持股9.8%,有2.5%的表決權。

京東赴港二次上市計畫早已有動向,香港信報在今年3月就曾報導,京東已經聘請瑞銀和美銀安排IPO

京東於32日發布的2019年度業績報告顯示,收入人民幣5,769億元(約829億美元),年增24.9%;淨利潤人民幣107億元,年增211%

其中平台全年GMV首次突破人民幣2兆元大關,至人民幣2.08兆元;年活躍用戶數達3.62億,第4季與上季相比增加2,760萬。

公司預計,今年第1季收入增長至少將達到10%

我們的看法:

第一、美國已不歡迎中概股,特別在京東事件之後。
第二、京東創辦人劉強東,已經淡出。

第三、香港上市是比美國較佳的選擇。

第四、京東形象不佳,但電目前商市場很熱,留強東已下台。

中概股回歸
中概股回港上市掀起新一波熱潮,除了京東之外,百度、攜程在香港二次上市進程加速,近期將向香港聯交所遞表。

界面新聞報導,包括網易、百度、攜程、百勝中國等多家中概股,紛紛傳出有意赴港二次上市,這些公司29日均回應不予置評;港交所方面表示,不評論個股,但歡迎所有符合「上市規則」的公司到香港上市。

新浪港股報導,光是在今年12日到10日,就有網易、攜程、百度、百勝中國,傳出正考慮到香港二次上市計畫。

不過新冠疫情爆發後,打亂了這些企業的計畫,不僅出行受到限制,IPO過程中的各方參與者也受到影響,連企業無法進行路演(針對機構投資者的推介活動),保薦人無法盡職調查,會計師則無法進場審計。

光是2020年第1季,香港新股市場共有37檔新股上市,融資金額為港幣204億元,年減31%。德勤認為,疫情能否於第2季末受控制,將對今年香港新股市場表現起關鍵作用。

中金公司策略分析師王漢鋒表示,中概股選擇回歸港股或者A股上市,可能考慮包括為業務發展融資且增加股票流動性、離本土市場更近、獲得更好的估值,以及在新的美中關係形勢下,減少中概股面臨的監管風險等。

目前以美國為主上市地的中概股共234檔,根據中金計算,其中包括拼多多、網易、百度、騰訊音樂等,約20檔中概股初步符合回歸港股的條件。

20184月底港交所修改上市規則,允許陸企以第二上市形式在港掛牌,但要求的條件首先必須在英、美等地上市,其次是市值不少於港幣400億元,或市值不少於港幣100億元以及最近一年收益至少港幣10億元。

在上市新規生效之後,阿里巴巴立即啟動在港二次上市計畫,並在去年11月成功登陸港股,籌集資金淨額約129億美元,占港交所全年所有新股融資額的三分之一。

我們的看法:

第一、美國上市的中概股會大幅度轉移到香港。
第二、這是中美脫鉤的體現。

第三、中概股可選擇港股或A股上市,A股以往很難,但現在中央政策大力支持科創板。

第四、攜程和百度是屬於第二上市,第一上市地點仍然在美國,這種模式會成為趨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