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3日 星期四

亞馬遜電視,臉書眼鏡,福特印度,電池,比特幣,亞馬遜,蘋果APP,俄國IPO,大陸房市,SOHO百仕通,機器人,海外資產,硬科技,城市,支付寶

 理事長的話:亞馬遜電視,臉書眼鏡,福特印度,電池,比特幣,亞馬遜,蘋果APP,俄國IPO,大陸房市,SOHO百仕通,機器人,海外資產,硬科技,城市,支付寶

亞馬遜電視

 

亞馬遜為了深入客廳及智慧居家裝置市場,首度推出自有品牌電視,分為高階的Amazon Fire TV Omni Series及入門的Amazon Fire TV 4-Series兩系列,價格自369.991,099.99美元不等,10月在亞馬遜官網及百思買通路開賣。

 

亞馬遜9日發表Omni Series系列電視價格自409.99美元起跳,有43吋、50吋、55吋、65吋及75吋共五種尺寸,其中最大尺寸價格1,099.99美元。4-Series系列有43吋、50吋及55吋共三種尺寸,價格自369.99519.99美元不等。

 

上述兩大系列都內建Alexa語音助理,除了播放電視節目之外,還能像亞馬遜其他智慧居家裝置一樣播放音樂、查即時氣象、控制其他智慧家電。假設用戶家中裝有智慧監控攝影機,還能在看電視的同時透過電視螢幕看到監控畫面。

 

Omni Series主打遠距語音遙控功能,即便在電視關閉的狀態下,只要用戶呼叫Alexa就能自動開啟電視,無論在家中任何角落都能透過語音遙控電視。Omni Series全系列皆支援4K高畫質影片及杜比Digital Plus音訊,還能加裝攝影鏡頭進行Zoom視訊通話。

 

亞馬遜自2011年推出Fire TV作業系統後,便一步步深入客廳,多年來陸續推出機上盒及電視棒等多款裝置。2018年起亞馬遜和東芝及百思買品牌Insignia合作推出內建Fire TV作業系統的電視,這回首度推出自有品牌電視。

 

Loup Ventures分析師蒙斯特(Gene Munster)表示,亞馬遜推出自有品牌電視符合近年硬體裝置發展策略,凡是消費者日常生活中長時間使用的裝置都不放過。

 

亞馬遜強調自有品牌電視不影響亞馬遜與其他電視製造商的合作關係,並在9日推出亞馬遜與東芝、Pioneer合作的電視新品。此外,亞馬遜Fire TV電視棒也在9日推出新款Stick 4K Max,售價54.99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亞馬遜曾推出手機但失敗。

第二、但亞馬遜為客廳設計的Alexa超級成功。

 

第三、電視變成重要的新載體。

 

第四、未來人類在家的時間會越來越長。

 

臉書眼鏡

 

社群龍頭臉書9日推出首款智慧型眼鏡,由執行長祖克伯(Mark Zuckerberg)親自上場打廣告宣傳。此產品由臉書與雷朋(Ray-Ban)眼鏡生產商EssilorLuxottica合作開發,可用於接聽電話、播放音樂、拍照錄影並上傳分享,售價299美元起跳。

 

臉書周四成為最新一家跨足智慧眼鏡領域的科技巨擘,該公司希望新產品能獲得消費者青睞並打入市場主流,逆轉谷歌七年前與Snap 五年前推出同樣產品未能一炮而紅的失敗經驗。

 

為了宣傳智慧眼鏡,祖克伯親自試用眼鏡拍照並上傳內容,同時拍攝滑水影片介紹產品功能。他表示:「我們一直相信,眼鏡將成為打造下一個運算平台的重要部分。」

 

這款智慧眼鏡名為「Ray-Ban Stories」,外觀與一般雷朋眼鏡並無太大差異、重量略重5公克。眼鏡內建兩個500萬畫素鏡頭、可用於接聽電話的揚聲器與麥克風,以及可儲存500張照片的記憶體容量。

 

用戶只要按壓眼鏡右側按鈕便可拍照或錄影片,右側另有觸控區,可用來調節音量與控制語音助理。當相機開啟時,Led燈會亮起,提醒周遭的人正在拍攝。

 

使用者可利用搭配程式Facebook View將影像上傳至臉書與Instagram等社交平台。該產品附有一個充電眼鏡盒。至於外界最在乎的個資外洩問題,臉書表示未經用戶同意不會私自使用數據,也不會進行客製化廣告投放。

 

臉書智慧眼鏡9日起將於全球六國開賣,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愛爾蘭、義大利與澳洲。

 

臉書先前也曾推出其他硬體裝置,但市場反應不如預期,例如虛擬實境頭套Oculus QuestPortal視訊聊天設備。臉書近年來砸下重金投資虛擬與擴增實境技術,儘管此次智慧眼鏡並未具備擴增實境功能,但該公司認為這已經是重要里程碑。

 

我們的看法:

 

第一、臉書跨入眼鏡領域意義非凡。

第二、之前谷歌的智慧眼鏡是大失敗。

 

第三、臉書推出數位貨幣Libra也失敗。

 

第四、未來將是軟硬結合的時代。

 

福特印度

 

不敵亞洲對手,美國福特汽車9日宣布將停止在印度生產汽車,此舉將導致數以千計的工人失業。過去十年來福特在印度累計營運虧損逾20億美元,未來以進口取代在當地生產,而且只專注於高階車款和電動車等利基市場。此舉對印度莫迪政府不啻一記打擊。

 

 不到一年前,福特汽車才宣布關閉巴西三座工廠,如今又再關閉印度兩座廠,再度在新興市場遭遇挫敗。

 

 福特執行長法利(Jim Farley)說,停止在印度生產汽車是一個艱難但必要的行動,這才能讓公司擁有可長期維持獲利能力的事業,把資金調配到具成長性和能創造價值的正確領域之中。

 

 他說,儘管福特過去十年來大舉投資印度,但累計龐大營運虧損,當地新車需求又遠低於公司預測。

 

 福特已著手停止在印度生產那些供應當地銷售的汽車,估計會花約一年時間來完全停止在印度的生產運作。

 

 像在薩納恩德(Sanand)的汽車與引擎組裝的生產作業將在第四季停止運作,約3,000名工人會因此失業。在清奈雇用約5,000人生產汽車與引擎的廠房運作,將在明年第二季底結束。

 

 但福特在印度的零件服務與維修保養等支援將繼續運作。公司強調其在印度的工程、技術與業務等部門將繼續經營,以支援其目前的印度客戶。

 

 法利強調公司會繼續照顧其在印度的重要客戶,並跟當地長期支持福特的經銷商緊密合作。

 

 停止在印度生產汽車,不代表福特完全放棄這個市場,但未來將只會在印度專注於銷售像野馬等高階車款、油電車和純電動車等利基型產品。福特將透過進口來供應印度市場需求。

 

 目前福特會致力出清其在印度的FigoAspireFreestyleEcoSportEndeavour等中低價位車款的庫存。

 

 福特預期退出印度製造的決定,會產生約20億美元的稅前特定項目支出。估計今年這方面支出達6億美元,明年約12億美元,然後在接下來幾年分攤剩下來的支出。

 

我們的看法:

 

第一、印度市場非常不容易經營。

第二、另外印度作為工廠也很困難。

 

第三、但印度有14億人口,誰都不想放棄。

 

第四、只有大廠有本錢進入印度市場。

 

電池

 

各大車廠在加緊研發電動車以跟上這股熱潮,日本豐田汽車(Toyota7日宣布,計劃在2030年前投資1.5兆日圓(136億美元)研發電動車和混合動力車使用的電池技術,尋求在汽車技術的關鍵領域取得領先地位,南韓現代汽車(Hyuandai)則表示,到2028年時,所有商務車款都將有氫燃料電池版。

 

全球汽車銷量龍頭豐田將承諾以約1兆日圓打造生產線,尋求在未來十年設立70條電動車電池產線,目標是到2030年時,電池供應產能達到200兆瓦小時(GWh),高於先前的180 GWh目標。

 

豐田暫未透露電池投資計畫的細節或是新工廠的地點,但日經新聞指出,這些投資可能集中在美國和中國大陸等豐田的主要市場,在日本,豐田正計畫透過與Panasonic的合資公司擴產。

 

豐田表示,正在研發電池材料以及結構,目標是讓電池成本降低30%以上,技術長前田昌彥說,「我們的目標是改善電力消耗30%,先從豐田bZ4X車款開始」。

 

豐田也是有望量產固態電池的領先者之一,這項技術具有顛覆汽車產業的潛力,因為固態電池的能量密度更高,充電速度更快且較不易起火,若研發成功,可望取代鋰離子電池。

 

豐田仍苦於固態電池使用壽命過短的瓶頸,但前田昌彥說,其目標仍是在2025年左右開始生產固態電池,「我們仍在尋找最理想的材料」。

 

豐田正加快電動車研發步調,明年將發表首款全電動車。豐田4月也表示,預計在2025年前推出15款電動車。

 

現代汽車則尋求在氫動力車市場取得領導地位,準備在2028年之前,讓全部商務車款都有氫燃料電池版汽車。

 

現代汽車集團旗下的現代汽車和起亞汽車目前共有20款商務車款,包括卡車、巴士與廂型車,去年銷售量約28.7萬輛。

 

現代已推出一款氫燃料電池巴士和一款氫燃料電池卡車。

 

現代也說,將在2040年前把電動車款的全球銷售占比,由目前的1.5%提升至80%,為達成這項目標,現代將在2035年前逐步汰換在歐洲市場銷售車款的產線,以氫能或電池動力車款取代,其他市場則在2040年前汰換產線。

 

現代表示,目前全球的燃料電池車產量約為1-1.5萬輛,電動車的產量則為400萬到500萬輛。由於歐洲和中國大陸都已設定遠大的減碳目標,且支援氫能源基礎設施的議題日益受到重視,現代、豐田、BMW和戴姆勒等汽車製造商都正投入氫燃料電池技術研發。

 

我們的看法:

 

第一、電動車電池有很高的門檻。

第二、台灣在電池上沒有利基。

 

第三、豐田跨入電動車電池有重大意義。

 

第四、現在大陸寧德時代已成為全球電動車電池第一。

 

比特幣

 

薩爾瓦多7日已正式把比特幣列為法定貨幣,是全球第一個以比特幣為法定貨幣的國家,展開加密貨幣史上最大規模的實驗。但不管是民調、還是「新興市場教父」墨比爾斯等市場專家,目前都不看好比特幣做為法定貨幣的前景。

 

薩國總統布格磊(NayibBukele)推文表示,該國已分批買進共計400枚比特幣。根據Coindesk的報價,比特幣價格7日在5萬至52,800美元之間波動。若以目前最新報價5.07萬美元來看,400枚比特幣相當於2,028萬美元。

 

目前比特幣和美元在薩爾瓦多同時流通,當地企業須能接受以比特幣付款購買商品與服務,而政府也接受比特幣納稅。讓比特幣成為法定貨幣的計畫是由40歲的總統布格磊提出,他表示,這會把更多民眾納入金融體系,且讓匯款成本更低。

 

薩爾瓦多的經濟相當依賴赴海外打工民眾的匯款,例如去年匯回的款項多達60億美元,幾乎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五分之一。布格磊因此主張,若採用比特幣每年能省下4億美元的匯款手續費。

 

不過,批評人士說,當比特幣價格下跌時,這項倉促實施的計畫可能會讓較貧困的薩爾瓦多民眾付出代價,使銀行和保險公司成本提高,同時為洗錢者提供避風港,並對經濟穩定帶來風險。

 

知名投資人墨比爾斯接受彭博電視訪問時也說,比特幣不方便且風險高,薩國此舉不會在國際上掀起跟風,「或許幾個在財政上有問題的國家才會採用」;除非像美國這樣的政府,也接受人民用比特幣等加密幣繳稅,他才可能改變對加密幣的看法。

 

他形容薩爾瓦多是把比特幣當救命稻草抓著。

 

布格磊本人的支持度超過80%,但上周何塞西蒙坎納斯中美洲大學進行的民調卻顯示,多達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認為總統一手推動的比特幣法該廢除,逾70%說他們還是寧願使用美元。

 

信評機構穆迪(Moody's)已調降薩爾瓦多的債信評等,部分原因是這項法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表示,採用加密貨幣做為法定貨幣,可能會破壞物價穩定並使金融體系面臨風險。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央行第一家列為法定貨幣,意義非凡。

第二、代表加密貨幣地位不斷提升。

 

第三、新興國家使用加密貨幣較為頻繁。

 

第四、明年市場會進一步成長。

 

亞馬遜

 

電商巨擘亞馬遜(Amazon9日宣布,明年起將為美國逾75萬名時薪員工,全額支付四年制的大學費用,也凸顯在就業市場緊俏之際,全美公司行號競相以加薪和教育補助等誘因搶人才,促使亞馬遜下重本。

 

明年1月起,亞馬遜將首度為想追求學士學位的倉儲、運輸和其他時薪人員,支付大學學雜費和書籍費。該公司也將開始資助員工上高中學位、高中同等學力GED測驗或英語認證等課程。亞馬遜預估,在2025年前將須為了這項新福利、已及其他新的職訓計畫投資12億美元。

 

到職滿90天的員工能夠申請使用此一福利,但上課期間仍須保持全職或兼職工作,而哪些大學符合補助規定還待確認。亞馬遜旗下的全食超市(Whole Foods)員工也沒有這項福利。有資格申請的75萬多名員工絕大多數是時薪工作人員。

 

此外,每周只工作20小時的亞馬遜兼職員工,公司將補助50%的大學學費。亞馬遜過去從未全額資助過員工的大學費用,目前提供資助兩年制副學士學位,或合作學校如馬里蘭大學線上課程的福利。但隨著競爭對手沃爾瑪(Walmart )和目標(Target)最近幾個月增加補助員工上大學,亞馬遜的福利再增加四年制大學費用。

 

沃爾瑪先前是在7月宣布對150萬名兼職或全職美國員工補貼大學學費與書籍費,Target則是在8月宣布將對34萬名美國員工提供免費的大學課程。

 

全美各地零售商和倉儲流通業者在招聘上都面臨挑戰。根據勞工統計局最新數據,7月的零售業職位空缺高達87.9萬個,運輸和倉儲行業則有22.2萬個。

 

分析師指出,隨著各大公司對時薪人員也推出豐厚的教育進修福利,美國其他公司可能也必須跟進,否則單靠有限的時薪漲幅很難吸引到足夠的人才。

 

此外,像是資助上大學進修這樣的福利,也可能會吸引到更有企圖心、更上進的員工,在進修後為公司貢獻更好的生產力,使公司與員工獲得雙贏。

 

有些企業進一步補貼員工小孩學費,肉品供應商JBS USA今年稍早推出進修計畫,為全職員工本人或其扶養人提供免費的副學士進修學費。

 

我們的看法:

 

第一、亞馬遜已成美國最大雇主之一。

第二、未來是知識經濟的時代。

 

第三、每位員工都要不斷再教育和培訓。

 

第四、全額補助大學學費作為員工福利。

 

蘋果APP

 

熱門遊戲《要塞英雄》開發商Epic控告蘋果壟斷的裁決10日出爐,法官下令蘋果不得禁止開發商引導用戶,透過第三方支付平台付費,衝擊蘋果應用程式商店App Store獲利模式,引發股價重挫逾3%,市值一夕蒸發850億美元。

 

受訴訟失利影響,蘋果10日股價挫低3.3%,收在148.97美元,創54日以來最大單日跌幅,並將市值削去850億美元。10日股價大跌讓蘋果周線寫下3周以來首次收黑紀錄,不過2021年迄今股價仍上漲逾12%。

 

美國聯邦法官羅傑斯(Yvonne Gonzalez Rogers10日向蘋果下達禁制令,要求蘋果不得禁止開發商向用戶提供連結或指示,繞過蘋果的應用程式內付款系統,禁令自12月起生效。每筆應用程式內購買交易蘋果可抽成15%至30%。

 

此外,羅傑斯亦下令Epic必須向蘋果支付賠償金,原因是該公司違反合約。賠償金額為EpiciPhoneiPad直接獲得的三成《要塞英雄》收入,估計超過350萬美元。

 

這起官司的重點在於蘋果是否違反反托拉斯法,依據審判結果,蘋果違反加州競爭法,必須變更App Store政策,並放寬應用程式內購買限制。不過羅傑斯亦表示,蘋果不是壟斷企業,而且「成功不是違法」。法院最終無法判定蘋果屬於聯邦或州法定義的壟斷企業。

 

蘋果將判決結果視為勝利,法務長亞當斯(Kate Adams)表示,蘋果樂見法院裁決,並將此視為是蘋果的一大勝利。蘋果並未透露是否會對禁制令提出上訴。

 

Epic執行長史威尼(Tim Sweeney)透過推特表達對裁決的不滿,他寫道,「今日的判決對開發商或消費者都不算勝利。Epic的發言人表示公司將提起上訴。

 

App Store2020年的銷售額為640億美元。法律文件顯示,遊戲應用程式占App Store整體收入的七成,由不到10%的用戶貢獻。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對於科技大廠獨占地位都在積極檢討。

第二、南韓已有類似案例判決。

 

第三、可能會影響蘋果在其它國家判決。

 

第四、中國大陸近期亦對騰訊、阿里提出挑戰。

 

俄國IPO

 

外媒引述消息報導,俄國健康食品零售商VkusVill與聖彼得堡證券交易所(SPB Exchange)預計今年稍後或明年初在美國掛牌交易,顯示越來越多俄國企業加入全球IPO(股票首度公開上市)熱潮。

 

消息人士透露,VkusVill最快今年稍後於美國秘密提交IPO申請文件,該公司亦尋求於莫斯科雙重上市。VkusVill估值預估介於30億~50億美元。

 

聖彼得堡證券交易所則已向美國證交會(SEC)提出上市申請,公司估值約為20億美元。兩家公司皆婉拒回應相關提問。

 

俄國企業於美國紐約上市的前例眾多,包括俄羅斯搜尋引擎Yandex、線上招募平台Headhunter Group與俄國最大行動電信商MTS等。

 

俄國公司今年競相掛牌交易,IPO熱度可望創下2014年該國遭制裁以來最高。原因除了海外股市迭創新高,油價攀升令俄國經濟改善也是因素之一。

 

另一方面,儘管美俄關係仍接近冷戰以來最低點,但美國總統拜登與俄國普丁6月於瑞士日內瓦舉行高峰會,消除外界對於美國可能針對俄國實施新制裁的擔憂。

 

安本標準證券投資公司(Aberdeen Standard Investments)投資長薩博(Viktor Szabo)表示:「俄國當前環境有利上市,企業成長穩定,美俄關係似乎緩和。」

 

投資銀行VTB Capital數據顯示,俄國企業今年來已發行約60億美元股票,發行量創5年新高。VTB Capital主管梅瑟雷爾(Alex Metherell)表示:「2021年表現可望超越2014年。」

 

今年掛牌上市的俄國企業眾多,包括3月於倫敦上市的折扣零售商Fix Price與在莫斯科掛牌的木材產品製造商Segezha Group及歐洲醫療中心(EMC)等。

 

我們的看法:

 

第一、俄國科技能量強。

第二、俄國企業近年利用美國資本市場。

 

第三、以往俄國公司去倫敦上市較多。

 

第四、俄國近年有很多新創公司。

 

大陸房市

 

大陸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旗下《中國消費者報》10日報導,今年大陸房企到期債務將達12822億元(人民幣,下同,約合新台幣56417億元)達到償債高峰,違約規模191.92億元,居各行業首位,近半年來更有12家房企債券違約,房企寒冬將至。不過,大陸分析師認為,從預售資金監管到限價令,在精準、深化調控房市下,大陸房地產行業出現的市場分化日益加劇、強者恆強等巨變,也有利於促進行業規範發展。

 

穿透式監管借新償舊難

 

報導稱,大陸20208月頒布實施的「三道紅線」,要求房企剔除預收款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於70%、淨負債率不得大於100%、現金短債比不得小於1倍。此後,針對房企融資的監管愈加嚴厲,一系列穿透式監管手段,讓房企融資管道大大收縮。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這意味著靠加槓桿不斷擴大規模的房企,開始被限制,融資越來越難。

 

貝殼研究院統計,今年前7個月,房地產行業債券融資規模持續下滑至6428億元左右,較2020年同期下降13%,增速為2018年以來最低點。貝殼研究院高級分析師潘浩說,今年房企到期債務規模達12822億元,將成為2019-2023年之間的償債高峰。

 

巨額債務壓頂違約大增

 

報導稱,嚴峻形勢意味房企以往「借新償舊」的融資套路,很難維持下去。面對今年房企償債高峰,一方面是嚴格監管收縮融資,另一方面是大規模債務壓頂,房企在資金端壓力可想而知。

 

貝殼研究院統計,今年房地產行業債券違約比過去兩年明顯增加。僅6個月已違約的房企就有12家。據Wind統計,截至630日,今年企業信用債違約規模已達985.73億元,其中,房地產行業違約規模為191.92億元,居於首位。

 

房企分化加劇強者恆強

 

潘浩直言,「三道紅線」加劇房企分化,這一變化於頭尾兩端房企並無大礙,但對中型房企卻意味著艱難的調整。一方面,透過出售項目或尋求股權合作等方式來穩定資金鏈、盤活現金流、降負債,謀求出路;另一方面,藉由戰略收購併,承接更多優質土地資源,擴充自身土地儲備。行業分化加劇,推動強者恆強,也可進一步促進行業規範發展。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中央開始大力打房。

第二、恆大很可能破產。

 

第三、SOHO出售失敗原因是大陸政策。

 

第四、對中國大陸經濟影響深遠。

 

SOHO百仕通

 

在大陸官方監管部門介入審查下,百仕通(Blackstone10日正式放棄收購SOHO中國,讓決心套現30億美元退出市場的大陸房地產大亨潘石屹,無法全身而退,業內也盛傳SOHO中國隨後可能遭逢下市。

 

港股上市的SOHO中國10日股價全天大漲,早盤一度漲近21%報3.87港元,收盤漲9.38%報3.5港元。但10日盤後,SOHO中國公告,百仕通旗下TWO CITIES MASTER HOLDINGS公司決定不做出收購SOHO中國全數已發行股份的要約。

 

綜合陸媒11日報導,這起百仕通收購SOHO中國的事件一年半以來歷經諸多波折,廣受大陸市場與業界關注。最早在20203月,市場就傳出百仕通可能私有化SOHO中國,但隨後又傳出無意收購、有其他競購者等傳聞。

 

直到20216月,SOHO中國才正式宣布與百仕通洽談收購案,百仕通可將以每股5港元,斥資最高236.58億港元(約合30.47億美元)收購SOHO中國全數已發行股份,但最終這筆收購還是告吹。

 

外界普遍認為,大陸官方的態度是導致這筆巨額交易無果的主因。百仕通在8月初收到大陸市場監管總局通知,要按照反壟斷法進行審查,在大陸當前嚴苛對待網路、教育、房地產行業的態度下,百仕通最終選擇放棄收購。

 

柏文喜指出,在收購案終止後,SOHO中國恐怕很難再找到願意接手的買家,隨後很可能會下市。另有業內人士觀點指出,預料大陸民企或外資接手的可能性不大,就算有買家,更有可能會是央企出面。

 

相關觀點也反映,大陸官方對房地產收購、資產轉移的嚴苛態度,已經影響市場上外資買家意願,使其寧願先保持觀望態度。

 

我們的看法:

 

第一、SOHO出售差點成功。

第二、但大陸中央公布新政策。

 

第三、未來很難再找到新買主。

 

第四、大陸房地產將進入長期盤整期。

 

機器人

 

為實現「製造強國」目標,近年大陸政府積極鼓勵機器人產業發展,尤其是跟自動化有關的工業機器人。在北京舉行的「2021世界機器人」大會上,業內人士預料,大陸機器人產業2021年年增速將超過30%,遠超近年平均增速。其中,工業機器人上半年年增率更高達69.8%,埃斯頓、瀋陽新松等大廠更掀起擴產潮。

 

新浪財經11日報導,「2021世界機器人大會」10日在北京開幕,業內專家在現場表示,在官方政策支持下,加上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後造成企業人工短缺,反促成業者提升自動化生產的決心,預計大陸機器人產業2021年全年增速將超過30%,遠超過近年平均15%的增速。

 

其中,作為製造業升級、產業自動化指標的工業機器人,2021年上半年的年增率已高達69.8%,達17.36萬台。而在2020年時,大陸工業機器人產量23.71萬台,年增19.1%。

 

另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目前為配合官方政策與爭搶市場,大陸多家工業機器人大廠掀起擴產潮。過去大陸工業機器人市場長期被日歐等外資企業掌控,陸企市占率僅約30%,遠低於50%的政府目標。如今陸企將以比外資便宜約三成的成本作武器,藉以擴大客戶範圍。

 

譬如,為了盡快追趕日本發那科和瑞士ABB等日歐企業,廣東佛山20218月中旬宣布向大陸最大機器人廠商南京埃斯頓出售土地,埃斯頓新廠計劃在2024年之前投入。埃斯頓還計劃在佛山以外新建多個生產和研發基地,7月下旬為了推進設備投資,埃斯頓通過定向增發預案,籌集約人民幣8億元,這些新工廠將在2023年以後逐步投入運行。

 

急著擴展產能的不僅只有埃斯頓,2021年起,包括遼寧省的瀋陽新松,以及安徽省的埃夫特智慧裝備等七家以上陸企,先後宣布擴充設備。瀋陽新松曾經在2018年收購韓國企業,埃夫特也在2019年之前收購過四家海外企業,藉此不斷提高技術實力。

 

報導指出,目前日本與歐洲企業在大陸市場仍占優勢,大陸業者坦言,「外資廠商的動作精度和耐久性更高,特別在減速器等核心零組件和軟體的技術實力更具優勢」。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製造2025」已被美國封殺。

第二、中國大陸國家新政策強調製造。

 

第三、「工業機器人」是其中關鍵。

 

第四、台灣比較沒有重視機器人產業。

 

海外資產

 

大陸企業前幾年在海外大舉擴張投資,從豪華飯店到足球俱樂部等都無所不包,但現時正逐漸出脫資產。數據顯示,陸企2021年迄今宣布的海外資產剝離計劃,價值達到105億美元,創下1998年以來第二高水平,並可望超越2020年的150億美元紀錄。

 

 搜狐財經報導,中金公司中國跨境併購主管BagrinAngelov表示,大陸企業正在主動關注自己的資產組合,但與中國恒大和海航集團等陸企集團不同,目前的大陸賣家大多沒有財務壓力,他們正在處置的是那些估值隨著股價飆升的資產,尤其是現金流強勁的資產。

 

 報導指出,被企業重新關注的領域包括廢物處理業務,例如20216月時,中國天楹同意以18億美元價格,出售其西班牙廢物和污水管理公司Urbaser SA,該交易價值可能高達29億美元。

 

 同時,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也是陸企考慮剝離的投資類型。其中,首創集團正準備以10億美元的價格,出售其在2014年以大約6.67億美元收購的紐西蘭業務。另有知情人士透露,中國三峽集團公司即將達成一項協定,出售其海外可再生能源資產組合中的25%股權,估值可能高達20億美元。

 

 另一方面,中國科瑞集團正在考慮出售其在2018年收購的德國血漿供應商Biotest AG的股份。資料顯示,科瑞擁有Biotest90%的普通股,而Biotest的股價在過去12個月內上漲32%。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併購業務主管Miranda Zhao指出,現在正是變現的好時機,這些資產在當前低利率環境下提供了不錯的回報率,對該地區的其他戰略投資者或基礎設施基金也具有吸引力。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企業以往大肆海外併購。

第二、這兩年關始處分資產。

 

第三、有些企業如海航已出問題。

 

第四、習近平未來重視「內循環」。

 

硬科技

 

大陸知名投資公司紅杉中國創辦人沈南鵬12日在一場會議中指出,當前創新創業有回歸原創和硬核的科技創新的趨勢,這對創投機構帶來更高標準和要求。他透露,紅杉中國目前的投資組合有超過80%是放在AI和高端製造等硬科技項目。

 

澎湃新聞報導,沈南鵬12日在HI COOL全球創業者峰會上指出,和五年前、十年前的創業環境相比,目前大陸的創業主題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一個科技主導的創業新時代已經到來。他表示,在2014年前後以行動互聯網商業模式創新為核心的創業浪潮已悄悄退潮。對於以行動互聯網為基礎,從PC時代向行動時代遷移的流量革命,資本已漸難捕捉到下個投資神話的機遇視窗。

 

沈南鵬說,近年來,資本對模式創新的熱烈追捧,已被更為冷靜和專業的「硬科技」、「原創科技」替代。創投行業也從粗放發展進入了以專業能力取勝的精耕期。

 

沈南鵬指出,與以往模式創新為主的行動互聯網時代不同的是,依靠技術驅動的創業企業,往往面臨更長的發展週期,也需要更多長期資本去支援這些公司在某一個領域裡深耕,需要投資機構有耐心、有恆心、有信心,與創業者長期共同成長。他說,這需要投資人暫時不去計算回報和收益這筆「小帳」,重點去算科技創新這筆「大賬」。

 

沈南鵬指出,紅杉將自身定位為「創業者背後的創業者」,一直堅持「投早、投小、投科技」,同時秉承「半公益」的態度去支援天使輪、種子輪等早期企業的發展。他指出,所謂「半公益」,就是真正支持具有原創和顛覆性技術的企業長線發展,不被眼前的雜音干擾。

 

沈南鵬舉例,紅衫於2016年在香港發起一個專注於硬科技投資的早期基金「Hong Kong X」,開始嘗試「半公益」投資。5年來,該項目已培育出30多家有鮮明科技特色的創業公司。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以往投資有商業模式的互聯網企業。

第二、未來重視真正有技術的企業。

 

第三、半導體、機器人都是未來發展重心。

 

第四、未來也強調製造業的投資。

 

城市

 

英國經濟學人智庫(EIU)日前最新公布2021年大陸新興市場排名,杭州、深圳、廣州居前三甲。報告認為,大陸正在轉型由技術驅動經濟增長,這些城市處於最有利的位置,看好這些城市於未來五年的經濟增長潛力最大。 

 

綜合陸港媒體報導,上海雖然未擠入該榜前三名,僅位居第四,但報告依舊看好上海的發展潛力,認為上海以其龐大的零售動能、高度集中的財富以及對國內旅客的吸引力,仍是大陸排名第一的消費市場。 

 

至於杭州,以及同樣榜上有名的南京和蘇州,則將獲益於「十四五規劃」下的創新及生產力驅動的增長,因這些城市吸引了大量技術工人流入。不過,長沙、西安、武漢及成都等地因房價較易負擔,未來可能對技術工人更具吸引力。 

 

報告指出,大陸官方在「十四五」期間保持製造業占GDP比重的政策支持,將惠及製造業基礎雄厚的城市。「中國新興市場指數」顯示,廣東省在生產成本及勞動力方面仍然最具競爭力;至於圍繞上海的長三角城市及山東省,因大學生人數眾多,將為先進製造業儲備勞動力。 

 

EIU表示,儘管大陸經濟保持韌性,但新冠病毒疫情大流行仍影響了政府政策,並促使商業動態的轉型變化。包括消費者網購增加、企業採用如直播等新營銷形式,電子商務滲透率不斷增加等。另外,由於海外旅遊受限,國內旅遊成為主要選擇,這將促使免稅購物擴大以迎合消費者回流大陸的消費。 

 

此外,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8日在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為實施好「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選擇北京、上海、重慶、杭州、廣州、深圳六個城市,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上述六個試點城市,就有5個在EIU的榜單中,也意味著這些城市在政策助力下,將可望加速發展。 

 

路透報導,李克強指出,將繼續推動取消企業跨區經營的不合理限制,破除政府採購等領域對外地企業的隱性壁壘,推進客貨運輸、電子證照跨區域互認與核驗。為了方便市場主體准入和退出,推進市場監管、社保、稅務等年報「多報合一」等。

 

我們的看法:

 

第一、杭州的崛起值得深入研究。

第二、杭州以往靠阿里巴巴,但未來可能受到影響。

 

第三、未來走向知識型經濟。

 

第四、知識性人口是城市成長關鍵。

 

支付寶

 

大陸官方整頓螞蟻集團再出重拳。外媒報導,大陸監管部門要求螞蟻集團將最重要業務─支付寶予以分拆,並要求「花唄」及「借唄」兩大網貸業務與其他金融業務切割,單獨建立應用程式(APP)。報導指出,官方此舉是為了加強對金融科技企業的監管,且螞蟻集團不會是唯一的監管目標。

 

受此消息影響,阿里巴巴港股13日重挫4.23%,收報160.8港元。港股科技股同樣大跌,恒生指數受到拖累,13日暴跌392點重挫1.5%,收報25,813.81點。截至13日晚間8點,阿里美股盤前下跌1.7%,報165.25美元。

 

自螞蟻集團202011IPO觸礁後,除被人行等監管層多次約談,要求將金融業務進行調整和切割之外,近期再傳出官方有意推動國資與螞蟻成立合資徵信公司,以利掌握重要的數據資料。

 

英國金融時報13日引述消息人士透露,根據官方的規劃,支付寶在與螞蟻集團分拆後,將不能再對客戶信用狀況進行內部審查,而必須依賴外部信用評分。支付寶目前擁有逾10億的用戶,活躍用戶也超過7億,過去一直是螞蟻集團重要的數據和流量來源,一旦進行切割,對螞蟻集團業務將是一大打擊。

 

另外,大陸監管單位要求螞蟻集團需將「花唄」及「借唄」獨立出來,並需引入外部股東、成立單獨的APP,並要求螞蟻集團需和國有企業合資成立全新的個人徵信公司,並將其掌握所有與信貸相關的使用者個資與數據,全都移交到上述徵信公司。

 

消息人士表示,目前已經有數家官方背景的企業持有上述個人徵信公司的大量股份。其中,螞蟻集團與浙江省旅遊投資集團各持有35%的股份,其他國資背景的股東還包括浙江電子口岸公司和杭州市金融投資集團。這都是螞蟻集團整改內容的一部分。上述人士指出,螞蟻集團不會是唯一受此新規影響的網貸機構。

 

中國人民銀行等部委在今年4月約談螞蟻時,曾提出五大整改方向,其中一項就是斷開「花唄」、「借唄」與支付寶的連結。上述兩大業務是螞蟻集團的「金雞母」,一旦付之實施,螞蟻集團經營將面臨更大不確定性。

 

另一方面,目前大陸正推動國資企業入股互聯網平台,進而可管理並掌握龐大的數據庫。在螞蟻之前,路透8月曾報導,國資背景的企業將入股字節跳動的重要子公司北京字節跳動科技,同時也持有新浪微博主要子公司北京微夢創科網路股權。

 

我們的看法:

 

第一、螞蟻未來IPO模將大幅縮水。

第二、支付寶是螞蟻最有價值資產。

 

第三、大陸正掀起對金融科技企業一系列的改革。

 

第四、關鍵在於「大數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