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賠錢賣掉大潤發,為什麼其他企業還在搶攻O2O?
最近中國阿里巴巴集團,將手上持有的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78.7%全部股權,以131.38億港元(約新台幣558億元)出售,相較於2017年、2020年分別以224億港元和280億港元收購高鑫股份,可說是慘賠出場。
2024年底阿里集團也賣掉銀泰百貨的股權,根據彭博報導,在O2O領域(線上線下整合)阿里恐面臨約30億美元的損失。O2O看起來似乎是很對的策略,阿里卻無法創造綜效。
不過,這不代表O2O沒有前景。
線下零售巨頭統一集團在2024年7月收購雅虎台灣8成股權,在10月時又斥資20億元取得PChome 30%股權,透過這2筆交易跨入線上領域。
蝦皮從線上電商模式延伸到線下實體也是一例。雖然蝦皮在線上實力強大,但為了拿回物流主導權,透過自建網點推廣店到店取貨模式。
虛實整合的未來:實體AI時代來臨
事實上,從虛擬世界走向實體就是當前主流趨勢,上週CES展的最大亮點是「實體AI」(Physical AI),這是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極力倡導的概念。
過去我們只有在虛擬世界裡進行各種AI操作,但未來透過機器人、自動駕駛汽車、智慧物流、無人機等裝置,實體AI得以快速成形。
實體AI和傳統實體不同,我們要面對的是有智慧的實體環境。阿里+大潤發模式無法落實,很可能是因為線上平台雖有智慧,但線下仍只是傳統商家,沒有智慧化,兩者未能有效融合。
在未來世界裡,實體AI將可發揮強大功能,這也是黃仁勳看好機器人的原因。不管是機器人或自駕車,這些都是在實體世界裡「有智慧的移動載體」,未來將興起一波產業變革。
實體AI運作看起來很複雜,但透過數位孿生工具,例如輝達的Omniverse可模擬工廠、倉庫、自動駕駛各種場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真實世界的測試。將來製造、物流、自動駕駛、工業和服務型機器人,大幅提升效率並降低成本。
台灣應加速實體AI的發展,善用AI升級傳統通路,並積極推廣新型態O2O商業模式,才能在AI時代保持競爭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