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8日 星期一

瑞鼎 禾瑞亞, 中嘉, 主權基金, 清華紫光, 漢翔, 銀行大陸風險, 合作型自由貿易區, 上銀 研華, 交易平台, 聯想

瑞鼎/禾瑞亞
觸控ICF-敦泰(5280)與驅動IC廠旭曜(3545)今年4月宣布合併,為內嵌式(IN-Cell)觸控面板挑起的IC整合競賽鳴槍開跑,友達(2409)旗下驅動IC設計廠瑞鼎(3592),即傳出與友達觸控面板IC供應廠禾瑞亞(3556)洽談合併。

 市場傳出,雙方將以1股禾瑞亞合併1.31.5股瑞鼎的換股比率進行整併,合併後禾瑞亞將為存續公司,該婚事一旦成功,友達將成為最大受惠者。不過,瑞鼎及禾瑞亞均不評論市場傳言。

 瑞鼎為全球大尺寸驅動IC三大廠之一,不過,相較於前兩大廠聯詠及奇景,其技術落差正在拉開中,不但在中小尺寸的整合型驅動IC及觸控IC研發進度落後前兩大廠,其高度依賴的大尺寸面板驅動IC4K2K的研發上也受到研發人才有限,也落後前兩大廠。

 瑞鼎雖年年獲利,但在IC設計界因為是個「靠爸族」,技術資源的投入與落後,吸引不到好人才之外,客戶群過度集中於友達的問題也一直未得解決,上市櫃之路更是讓大股東友達失去耐性。

 據了解,友達集團為了找到解套方法,早在去年底瑞鼎業績仍不錯之際,即已開始尋找買家,甚至透過投資界的介紹人找上曾經跟友達集團買過IC設計公司絡達的聯發科。不過,瑞鼎的LCD驅動IC核心技術與聯發科欲發展的方向並不符而遭回絕。

 今年以來,行事更為低調的瑞鼎,上半年的業績表現並不理想,上半年營收達40.66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29.16%,而在業內更是不斷傳出待價而沽的消息,只是有意的買家並不多,近期瑞鼎於710日除息8元後,與禾瑞亞合親的傳言隨即在業內盛傳開來。

 禾瑞亞自去年On-Cell的觸控IC公板設計打入友達eTP供應鏈,其原有的生意模式也開始由觸控面板系統模組廠轉向面板廠,因此與面板廠的互動愈來愈近。

 隨著內嵌式觸控面板時代來臨,整合驅動IC功能的觸控IC才是未來主流,禾瑞亞尋找驅動IC設計廠直接整合,仿效F-敦泰的模式亦是個快速追上的卡位的機會。

我們的看法:

第一、IC設計業者不斷整合,這個案子如果是真的也不讓人意外。

第二、同集團內的IC設計公司,當然更有整合的必要。

第三、IC設計公司需要有一定規模才有競爭力,過去小而美的思維已不再適用。

第四、現在不整合,將來連「被整合」的價值恐怕都沒有。

第五、以現在的市場節奏來說,今年IC設計可能是台灣M&A最活耀的sector之一。

中嘉
安博凱規劃出售有線電視多系統營運商(MSO)中嘉,潛在買家合縱連橫,讓交易案高潮不斷。外電報導,遠傳將結合摩根士丹利亞洲私募基金收購中嘉,中部MSO台灣數位光訊科技也有意以小吃大,加上鴻海及頂新集團也對中嘉有興趣,形成四龍搶珠的競爭態勢。

針對收購中嘉,遠傳發言人郎亞玲表示:「沒聽說」;中嘉則指出,無法評論,但歡迎各界合作;鴻海、頂新不予評論;台數科總裁簡森垣則坦言:「不排除併購同業,中嘉是名單之一」。

市場傳出,去年中嘉稅前息前折舊攤提前獲利(EBITDA)約為71億到72億元,遠傳與摩根士丹利亞洲私募基金開價EBITDA8.5倍(約610億元);鴻海開價約九倍(約650億元),頂新已進行過內部實地查核,台灣數位光訊科技則還在評估中。

外電報導,銀行業界人士指出,遠傳有意與摩根士丹利亞洲私募基金攜手辦理480億元銀行聯貸案,做為收購中嘉網路資金,而承辦聯貸銀行包含台灣銀行、中信、星展、台新、土銀等。

據了解,遠傳曾向安博凱開價要收購中嘉,但因價格太低,雙方談不攏,因此,遠傳對外尋求資金合作夥伴,希望與摩根士丹利亞洲私募基金攜手,近期重啟談判。業界盛傳,此次開價金額約為中嘉去年EBITDA8.5倍、約610億元。
台灣第四大MSO台數科總裁簡森垣昨日也表示,台數科除追求自己成長,進行跨區經營,若財務規劃允許,不排除向上併購。

簡森垣指出,業界排名第二的中嘉及排名第三的TBC都是其可能併購目標之一。台數科主要經營區包含台中、南投與雲林,未來若發動併購,將補足其他未跨入的經營區,以收購中嘉的整合效益最大。

簡森垣認為,以美國有線電視業者為例,不乏小業者想吃大業者案例,例如美國第四大有線電視業者Charter,想要收購第二大業者時代華納(Time Warner)。後來時代華納被美國最大有線電視業者Comcast買走。

當年旺旺中時集團開價760億元收購中嘉,交易金額為EBITDA11.8倍,目前安博凱認為雙方交易已終止,但旺旺方面並不認同。市場盛傳,若新買家願退還當初旺旺被安博凱沒收的20億元訂金,事情將有轉機。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嘉是台灣第二大的有線電視多系統營運商(MSO),自然有很多投資人有興趣。

第二、和2008年時不同的是,台灣進入數位匯流時代,所以有許多新的策略投資人(如遠傳和鴻海)對這塊資產有興趣。

第三、旺中去年投資中嘉,遭到阻撓,和旺旺集團的形象,以及台灣非理性的反中意識有關,對安博凱和旺旺來說都不公平,另外對於台灣數位媒體產業長遠發展來說,也是一大打擊。

第四、頂新和旺旺都有興趣投資電信和媒體產業,這代表甚麼?第一、成功的大陸台商都想回台,尋找好的投資標的;第二、有線電視產業是「新經濟」的代表之一,也是傳統展業跨足新興產業的良好機會;第三、投資人口袋夠深,而中嘉這個投資標的也夠大。

第五、遠傳和Morgan Stanley的私募股權基金結合,是聰明的作法。外資PE對於台灣仍有高度興趣,希望和策略性業者合作,促進產業整合,或者一起走出去到全世界併購,台灣優異的管理能力和國際化水平是吸引外資PE的主要原因。

主權基金
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昨天發布資料明確指出,外匯存底中有七成是外資所有,而且外匯存底與主權基金的目的迥然不同,外匯存底是為因應緊急事件的流動性,主權基金則是追求報酬極大化,兩者不宜混為一談,外匯存底也不宜以主權基金方式操作。

金融界人士解釋,若外資出清國內的新台幣資產並全數匯出,逾七成的外匯存底將瞬間蒸發,若這些錢用以投資,恐產生流動性風險。

外界經常有人提議,央行應提撥外匯存底,成立主權基金。但央行報告指出,外匯存底為提供一國對外交易的流動性,挹注國際收支短缺時的外匯需求,目的在於調節供需、維持市場秩序,必須保持高度的安全性與流動性。

至於主權財富基金目的,在創造更多財富,由於承擔風險較高,報酬率也比較好。不過,一旦爆發金融危機,主權基金往往無法全身而退;金融海嘯時期,全體主權基金的虧損高達六千億美元。

央行還強調,至四月底為止,我國勞保、勞退、國民年金與退撫基金合計約三點零五兆多元,其中相當大的部分投資海外資產,退休基金雖無主權基金之名,已有主權基金之實。

央行副總裁嚴宗大表示,如果要成立主權基金,可以先立法,成立一個基金或一家專責機構發行債券籌資,像新加坡的政府投資公司與中國大陸的中國投資公司,都是政府發行公債,取得本國幣別資金,交給這兩個機構,在外匯市場購買外匯,進行海外投資。

嚴宗大也說,六月底外匯存底為四千二百卅四億美元,其中外資持有國內股票與債券市值約三千零十六億美元,占外匯存底比率約七成一,扣除外資所占部分,營運資金僅剩一千二百十八億美元;換言之,我國外匯存底沒有想像中充沛。

 什麼是「主權財富基金」?
早期主權基金是石油輸出國如科威特及阿布達比成立,因為擔心油源將逐漸枯竭,為了替後代子孫維持購買力,把出口石油收入的一部分,投資在期限較長、風險較高的資產,以換取較高的報酬率。

近年來,由非產油國所成立且規模較大並為各界所注意的主權基金,以新加坡的政府投資公司,及中國大陸的中國投資公司為代表。
新加坡和中國大陸兩者都由政府發行公債,取得本國幣別的資金,交給政府經營的投資公司在外匯市場購買外匯,進行海外投資。

另外,各國政府的退休基金也被列入廣義的主權基金。其中,規模最大的是日本退休基金,達八千七百八十億美元。

我國勞動部成立後,勞保、勞退及國民年金即委由該部操作,如再加上銓敘部主管的退撫基金,總規模至四月底已達三兆五百八十億台幣,近五年平均年增率達百分之十六點六,也有相當大部分投資海外資產。

我們的看法:

第一、我們對中央銀行相當失望,那麼多的專家提出主權基金的重要性,央行卻一昧阻撓。

第二、彭淮南總裁只是站在央行的角度,可能並未考慮到台灣整體戰略利益和立場。

第三、央行舉金融海嘯時期的損失來說明風險,為什麼不看看這幾年全世界許多國家主權基金成功的例子呢?

第四、新加坡、挪威、阿布達比,都是全球成功運作世界主權基金的典範,為什麼別人能,台灣不能?中央銀行又如何作解釋呢?

第五、去年彭淮南曾表示他不反對主權基金,但不希望用外匯存底來成立,還建議應該從國發基金或勞退基金下手。

第六、事實上國發基金已經計畫提撥200億元新台幣成立「產業再造基金」,類似日本非常成功的INCJ(日本產業革新機構)

第七、中央銀行的理論有盲點:「外匯存底七成是外資所擁有,若外資出清新台幣資產並全數匯出,外匯存底將瞬間蒸發。」請問這是甚麼情況,難道是世界末日嗎?中國要打台灣嗎?2008年金融海嘯時有發生這種狀況嗎?中央銀行不願別人碰外匯存底我們可以理解,但請不要拿這種似是而非的理論來愚人。

第八、台灣外匯存底高達4000億美元,就算只拿其中的三成來規畫主權基金也有1200億美元,若再拿其中的5%也有60億美元,約等於1800億新台幣,這是經濟部預計規畫的「產業再造基金」(200億元)的九倍。我用這個來算給大家看只是要說明彭淮南若能夠更寬容,對台灣經濟會有多大的貢獻。

第九、10A總裁一定要為台灣整體利益著想,不是把一切造成匯率變動的可能因素通通排除就可以了。中央銀行除了維持匯率穩定,還要兼顧國家整體經濟戰略。

第十、其實中央銀行有提出解決的方法,央行副總裁顏宗大表示可以先立法,成立一家專責機構發行債券集資,那就請央行多往這個方向去努力,不失為解決方案之一。我們不能接受的是中央銀行的「態度」,掌握了那麼多的資源,卻那麼本位主義。至少中央銀行對成立主權基金應該持正面態度,大家一起來為台灣努力,協助產業轉型升級,積極走向全球。

清華紫光
根據陸媒新華網報導,北京清華紫光集團已於19日以9.07億美元完成收購大陸IC設計廠RDA(銳迪科),後續清華紫光是否把去年收購的IC設計公司展訊與銳迪科整併?成為半導體界下半年最關注的焦點之一。
20137月,清華紫光集團以17.8億美元收購在那斯達克上市的展訊,成為近年大陸最大的半導體收購案;今年7月又以9.07億美元收購同在那斯達克掛牌的RDA(銳迪科)。

根據大陸媒體引述,紫光集團董事長兼總裁趙偉國表示,順利完成銳迪科的收購,這對紫光集團、銳迪科、清華產業乃至中國的半導體產業,都具有里程碑的意義。銳迪科和展訊在技術和產品上的有效協同,將顯著提高中國企業在全球移動通信晶片領域的市場地位。

由於趙偉國沒有把「合併」兩字說死,也讓外界目前仍無法肯定清華紫光集團將如何規畫展訊與銳迪科的下一步。不過,低調許久的展訊執行長李力游,近期在媒體上發表他對IC設計業的看法,引起圈內人高度關注;他預言,「在今後5年,中國的IC設計有機會達到世界一流」。

李力游指出,半導體產業鏈中毛利率最高的就是IC設計,第二是製造(晶圓代工),第三是封裝;中國的IC設計企業增長率每年都超過15%,在前年甚至達到22%,並具備追趕世界一流水準的能力。目前中國IC製造業和國際領先廠商水準差距約為兩代,反倒是IC設計有機會達到世界第一。

李力游認為,全球手機產業東移造成半導體產業東移。10年前的中國市場全是歐美公司天下,但現在以展訊為代表的「中國芯」企業已經嶄露頭角,成為行業領先的代表。李力游預告未來兩、三年整個公司將招聘近萬人,被業內視為是為展訊與RDA進行合併留下伏筆。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將半導體定為戰略產業,未來將會投入巨大資金。

第二、銳迪科在IC設計並非龍頭,但因為在美國上市,有利於整併的進行。

第三、銳迪科背後有PE要出場,也是促成這次併購的原因。

第四、台灣的IC設計業已開始整合,未來這個趨勢會持續下去。

第五、台灣IC業者有幾個選擇,首先是自己彼此整併,重點是一定要主動,規畫自己的前途,你不會自己掌控命運,將來只能被別人掌握。

第六、台灣IC設計業者應該更上一層樓,引進VC/PE財務性夥伴,收購歐美IC設計公司,才能保持相對競爭優勢和市場領先地位。

漢翔
國內航太龍頭漢翔(2634)預計8月底掛牌上市,每股競價拍賣底價12.95元,為台灣近10年來規模最大的國營企業民營化釋股案。漢翔董事長劉介岑昨天表示,航太產業未來亮麗,漢翔下半年業績會愈來愈好。

漢翔去年營收230.89億元,年增2.15%,每股稅後純益1.42元,優於前年的1.37元。今年第1季每股純益已達0.46元,漢翔總經理徐延年信心滿滿表示,漢翔「今年全年營運不會比去年差。」

劉介岑上周前往英國考察全球第二大的法恩堡國際航空展(Farnborough
International Air Show)抱回上百億元大單。包括空巴A320的後機腹整流罩訂單,金額約45億元;及波音B787多項零組件訂單,金額約85億元。

法人表示,漢翔去年入手訂單金額約500億元,今年上半年新訂單也有215億元,這些訂單都將在未來五至十年內陸續發酵。

漢翔昨天舉行上市前法人說明會,公布上市規畫,最大股東經濟部將一口氣釋出54%股權,總共28.8萬張。籌資規模至少超過60億元,將創下近十年來國內最大規模的民營化釋股案紀錄。

此次漢翔釋股案將分成兩階段。其中六成(17.31萬張)競標拍賣,每股競價拍賣底價為12.95元。競標拍賣期為730日至81日,預計87日開標。
另外四成(11.54萬張)公開申購,公開承銷售價格訂定將等競標拍賣結束後,以不超過競標底價的1.3倍為限。公開申購期為811日至13日,預計815日公開抽籤,目標8月底完成掛牌上市目標。

劉介岑表示,由於環保法規及油價居高不下,迫使航空公司須加速導入輕型、省油、綠能減排的新飛機,引爆強勁的換機潮。

據統計,波音與空中巴士等全球兩大航大龍頭,目前手上的新飛機訂單多達1.4萬架,但兩家公司合計每年產能不過1,000多架,等於光是手上的訂單,就要花十年以上才能消化。這使得波音和空巴必須加速對外釋單,全球航太產業的未來將非常亮麗。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近兩年最值得關注的一支IPO股票,雖然不是甚麼生技熱門股,但對於台灣經濟卻具有正面意義。

第二、25年前,台灣計畫開始發展航太工業,成立台翔(漢翔),但中間歷經許多波折,漢翔今日才得以上市。

第三、亞洲許多國家都切入航太零組件工業,包括菲律賓,但台灣卻蹉跎掉許多機會,一事無成,一心想要做整機,卻沒有打好根基,甚至在九十年代中期還去花100億元投資美國史威靈直升機,最後通通賠掉。

第四、中國現在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的航太市場,但技術仍然掌握在歐美手上,台灣處在中間,掌握非常有利的位置。歐美不放心將技術直接轉給中國,可以以台灣作為基地;台灣更應該利用機械和生產製造的優勢打造航太產業的零組件相關配套產業鏈,而漢翔就是最好的契機。

第五、台灣以往IPO規模都太小,但漢翔這個案子夠大。除此之外,漢翔也是一個民營化的指標。台灣公營事業民營化停滯不前,希望在漢翔成功上市之後能帶來新的動力。

第六、我1990年在外商證券公司服務的時候,曾擔任「航發中心」(漢翔前身)「公司化」(因為那時仍然只是一個政府機關)的財務顧問,也可以算是今日漢翔的催生者。

銀行大陸風險
金管會繼不提高大陸曝險部位上限規定後,日前再度出手,下令所有金融業申請登陸投資或設點時,必須提交風控計畫。金管會一連串管控動作已奏效,第2季銀行大陸曝險部位首度下降,國銀對大陸地區授信、投資開始出現降溫現象。
依規定,銀行在大陸地區的投資、授信等餘額,不得逾銀行淨值1倍。金管會最新資料顯示,今年第2季,銀行在大陸地區曝險部位占淨值倍數,從第1季的0.65下降至0.62,這是曝險上限規定實施以來首度下降。

據了解,大陸影子銀行與房市的不穩定因素,加上國內銀行在大陸曝險金額不斷攀升,讓金管會緊盯銀行大陸曝險部位。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在45月間已多次強調,國銀未來最大風險將來自大陸,提醒所有銀行要注意風險控管,並宣示短期內都不會提高大陸曝險上限1倍的規定。

據了解,金管會日前更指示或發文,要求銀行、保險及證券業,未來只要是申請到大陸投資或設立據點,金融機構都必須評估可能風險,並提出具體風險控管計畫。

我們的看法:

第一、金管會自去年起對於所有銀行對大陸投信(包括大陸台商)就有總額的管制。

第二、基於大陸影子銀行和房地產泡沫化等問題,這並沒有甚麼不對,大陸是機會但也存在風險。台灣銀行去年一窩蜂前往中國大陸設立租賃子公司,前後將近20家。

第三、由於台灣利率成本低,厲害的中資企業甚至還跑到台灣來進行聯貸,即便資金成本達4~5%,還是比中國大陸便宜。

第四、金管會的措施已經奏效,銀行整體對大陸授信、投資出現緩和。

第五、這一任的金管會在手法上比之前陳裕璋時代成熟很多,收放自如,一方面大力開放,但也懂得適時踩剎車,重要的是決策都很迅速,很清楚,沒有模糊,一個好的主管機關不就是應該這樣嗎?

合作型自由貿易區
前副總統蕭萬長昨天表示,兩岸應避免零和賽局,建議兩岸產官學界共同成立研究小組,建構「合作型自由貿易區」,且中國大陸對台灣加入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應多一點經濟想法,少一些政治思考,才有利兩岸長遠關係發展。

天下雜誌昨天舉辦經濟論壇「兩岸轉型新賽局」,蕭萬長在開幕演講時做出以上表示。

蕭萬長說,目前兩岸經貿關係已從「合作大於競爭」,轉變為「競爭大於合作」的新賽局,建議兩岸政府建構合作型自由貿易,為經濟轉型創造雙贏。

他建議,在合作型自由貿易區具體做法上,應該在ECFA(兩岸經濟協議)等市場開放基礎上,另行協商建立配套合作以及管理機制,充分體現產業優勢互補,人才及資源互補,合作成果共享以及利益普及化。

蕭萬長指出,台灣和大陸都面臨經濟轉型挑戰,為避免出現零和賽局,兩岸不僅要從國際經濟新秩序角度思考,也要從兩岸關係大局進行長遠布局,要有新思維,建立新經濟合作架構。

他表示,台灣、大陸經濟合作要定位為創新經濟,合作進入世界市場,利用台灣充沛的創新能量,並以大陸龐大內需市場,做為兩岸創新經濟合作的練兵場,同步提升兩岸經濟,並在全球布局。

兩岸產業合作也要有所改變。蕭萬長分析,以前大陸對台招商引資,提供台商優惠待遇,以大陸為工廠進行代工製造等垂直加工,這樣的模式應該轉換為利用台灣產業在國際供應鏈的特殊優勢,結合大陸市場規模優勢,共同制定標準,共同研發、創造品牌、開發全球市場,賺全球的錢,才能讓兩岸產業同步發展壯大。

前副總統蕭萬長建議兩岸成立研究小組,建構合作型自由貿易區,國發會主委管中閔昨天回應指出,站在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政策的立場而言,他樂見能和其他地區合作,看如何把餅做大,「這是非常好的建議」。

不過,他強調,現在「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草案正在立法院審議,國內各界對政策內容仍有不同意見,尤其是兩岸合作與否,一定要獲得民意的普遍共識,在政策推動上才有基礎。

我們的看法:

第一、蕭萬長前副總統提出的「合作型自由貿易區」其實就是我們之前所說的兩岸自貿區的彼此對接。

第二、只不過作法更進一步,在同一個地點(可以是台灣或大陸)成立「合作型」的自貿區,連接兩地的資源。

第三、其實在習近平總書記最近訪問南韓的時候,就已經提出在上海成立「中韓自貿區」的想法,這就是一種合作型自貿區。換言之,服貿未過,韓國已經超越台灣。

第四、很可惜的是,台灣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受到民進黨的阻撓,連最基本的結構都無法通過,更遑論合作型自由貿易區。

第五、台灣如果夠聰明,就應該把這種自貿區設在台灣,否則只好設在中國大陸,到時候台灣的資源通通被吸過去。

上銀/ 研華
上銀、研華昨(21)日宣布策略聯盟,要發揮螞蟻雄兵「打群架」精神,形成台灣機器人產業鏈及聚落,將催生設立系統整合公司。上銀、研華參與投資外,也廣發英雄帖邀請工研院、創投、鴻海等電子五哥、半導體、封測及食品業等廠商入股,攜手搶攻全球機器人市場。

上銀董事長卓永財與研華董事長劉克振昨天在經濟部次長沈榮津、工研院機械所長張所鋐見證下,簽署策略聯盟,攜手建構台灣機械人產業鏈,擬孕育應用系統整合新公司。

劉克振坦言,汽車產業是最早引進機器人用在生產上,但日本發那科已從上中下游一條龍建構完整的機器人產業鏈,台灣機器人要切入汽車產業困難度很高,但台灣很多產業不像鴻海集團有能力建構百萬機器人大軍,電子裝配業、半導體、食品飲料製造及金屬加工等輕工業製造業過去都不太用機器人,反而是切入點,台灣產業要策略聯盟、分工形成聚落,建置機器人產業鏈,才能追趕上日本及德國。

卓永財表示,上銀、研華兩公司很早就合作,上銀工廠控制器採用研華寶元的控制器,策略聯盟互補性很高,兩人3月開始交換意見,7月初台灣智慧自動化及機器人協會大會時才敲定合作方向。上銀的核心技術在自動化元件、機械手臂本體、伺服馬達、驅動器、專用夾治具核心;研華核心技術是工業電腦、機器視覺、新併購的研華寶元擅長控制器。

根據規劃,上銀、研華雙方初期先從現行產品及服務相互提攜展開合作,相互向客戶推薦對方的產品,上銀可以向購買滾珠螺桿及線性滑軌的客戶推薦研華的控器器及軸卡,行銷上相互協助。第二階段展開專案合作及技術諮商及整體解決方案服務,第三階段才會育成「應用系統整合公司」。

新的合資公司將不只上銀、研華兩公司投資,採取開放下游參與投資的態度,目前邀請鴻海等電子五哥、半導體業的日月光、友達及群創、金屬加工業及食品飲料業參與投資入股,在新公司成立前,和碩、仁寶等大公司內部都有系統整合部門自己做。

劉克振希望1年內籌設應用系統整合新公司。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個案子之所以引人注目,在於這是「跨領域」的合作。

第二、不僅有思維前瞻性,而且是共同攜手建構台灣機械人產業鏈。

第三、這是一個「平台式」的投資,將來會變成「應用系統整合公司」,在現有的平台基礎上,邀請下游用戶端入股。

第四、挑戰是如何創造價值,不要和下游客戶形成競爭關係。這是一個水平的平台,但下游廠商如和碩和仁寶內部也都有系統整合部門,這個新平台一定要創造出類似台積電的龐大附加價值,並且在很短時間內找到核心客戶,才能越做越大。

交易平台
為了落實主管機關「金融進口替代」政策,並為證券商增添業務空間,櫃檯買賣中心積極規畫建置「開放式基金交易平台」、「黃金現貨交易平台」、「利率交換平台」,3者都希望趕在今年底前上線。

櫃買中心積極規畫「開放式基金交易平台」、「黃金現貨交易平台」、「利率交換平台」,在上周由董事長吳壽山親自向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報告、說明後,主管單位希望三個交易平台都能在今年底前上線,以增加金融商品交易暢通性。

櫃買中心表示,為提供國內投資人更便利的投資基金受益憑證、黃金、利率等金融商品之管道,規畫推出交易平台,藉由投資人極為熟悉的證券市場交易機制,直接透過往來的經紀商及集保帳戶畫撥環境,在「同一經紀商、同一集保證券存摺、同一交割款戶」的精神下,經由櫃買中心、證券商、集保結算所的整合平台服務,「開放式基金受益憑證交易平台」預計10月左右即可上線,投資人不必另行開戶,只要以原有的櫃買交易帳戶,以及集保存摺,即可參與基金受益憑證之買賣,如同投資買賣國內股票一樣地直接與方便。

除了開放式基金受益憑證交易平台之外,櫃買中心也將推出「黃金現貨交易平台」及「利率交換交易平台」,同樣也將參考興櫃股票之登錄掛牌及交易模式,由造市商負責報價並驅動交易進行。其中,黃金現貨交易平台將以「兩」為報價單位算;投資人透過「黃金實物交易平台」買賣黃金,將可選擇實物交割或現金交割。

由於黃金現貨交易平台及利率交換交易平台,由於牽涉的法規及實務層面比較廣,櫃買中心原本規畫讓「開放式基金交易平台」先行上線,黃金現貨交易平台、利率交換交易平台明年首季再上線,惟在主管單位指示下,將拚年底前全部上線。

我們的看法:

第一、金管會制定「金融進口替代」方案,這三個平台都是為此而成立的。

第二、成立平台的立意很好,但一定要趕快形成規模,否則不容易有影響力。

第三、台灣的平台一定要想清楚目標客戶在哪裡?是機構法人還是散戶?是大型機構還是中實戶?是內資還是外資?

第四、一定要給初期的參與者足夠誘因,才能做得起來。

第五、公眾教育很重要,政府的新政策一定要和市場積極溝通,才會有效。

聯想
看準物聯網新商機,大陸聯想集團昨(24)日在北京宣布推出網路創業平台—聯想NBDNew Business Development,暱稱「新板凳」),並發布平台「孵化」的首批三項創新產品。


聯想推出的智慧眼鏡、智慧空氣淨化器、智慧路由器。 其他來源
三項創新產品分別是智慧眼鏡、智慧空氣淨化器和智慧路由器,其中智慧眼鏡M100售價為人民幣8,000元(約新台幣3.9萬元)

由於新產品上市消息提前曝光,受利多消息影響,聯想昨天在港股市場收盤上漲0.77%,收盤價港幣10.8元(約新台幣52.5元)。

阿思達克財經網報導,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陳旭東表示,行動網路改變用戶的資訊消費方式,聯想需要根據用戶需求的變化,建立起更符合網路的業務模式;由於聯想需要踏入未知的領域,對於傳統企業是最難實現的一步,因此以歸零的心態重新開始。

騰訊科技報導,聯想此次發布的智慧眼鏡有兩款,分別是針對行業用戶的M100和對普通消費人群的new glass,由聯想分別與美國Vuzix公司及雲視智通公司合作開發。M100可針對機械、物
流、醫療等行業領域,推出一系列定制化軟體解決方案,售價人民幣8,000元,731日在NBD線上平台預售;而開發中的new glass將成為首款採用分體設計的智慧眼鏡,適配於絕大多數光學鏡架。

三款智慧空氣淨化器由聯想聯手德國Luftmed公司推出,售價分別為人民幣1,999元(約新台幣9,717元)、4,800元(約新台幣2.3萬元)及8,800元(約新台幣4.3萬元),將於818日預售。

智慧路由器newifi是聯想與成都諦聽科技公司共同研發,具備防蹭網(溢波)、防釣魚、防網購欺詐三防功能,上市售價人民幣199元(約新台幣967元)。

新浪財經報導,推出NBD是聯想探索網路業務模式第一步, 將採取參股、協作等方式,向全球最頂尖、擁有核心技術能力的創業團隊,開放聯想軟硬體開發、通路、服務資源。

我們的看法:

第一、聯想不但在PC/NB領域中稱雄,還要積極跨入「行動網路」領域。

第二、另一個聯想計畫進入的領域是「物聯網」,特別是「穿戴式裝置」。

第三、聯想在作法上非常靈活,採取參股、協作方式,向全球創業團隊,開放聯想軟硬體開發、通路、服務資源,這已經是在打造一個「開放式的生態體系」。

第四、大陸因為市場大,創業資金多,年輕人創業動機強,所以絕對比台灣更容易成功。


第五、台灣業者一定也要有開放式平台思維,連接全球和中國大陸優秀人才,盡快跨入新的領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