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30日 星期三

台灣做不到?能做到跨領域、跨地區、跨時間的事業就是「大事」

來源:Garrett Heath@flickr, CC BY 2.0
在趕去機場的路上,朋友請我無論如何到他那邊去一下,他有一個很好的案子想要和我分享,大陸有興趣,但他想把這個案子留在台灣。
作為一個投資銀行家,每年我要和很多公司見面,通常我不會看新創公司,因為規模太小,但這兩年我逐漸改變作法,主要是站在鼓勵和幫助台灣同胞的立場,算是對家鄉的一種回饋。
40分鐘下來,雖然這個老闆講的不是很流利,加上不少技術名詞,但我基本上還是聽懂了,他支持的發明家有一項革命性專利,可以用新技術改變食物的成分,大大提高價值,基本上有一點「垃圾進去,黃金出來」的概念。
有些案子我5分鐘就不想再聽,但這個項目很有意思,我只能用amazing來形容。首先是概念很簡單,不是複雜的不得了的商品。其次是有技術門檻,已取得一堆專利。重要的是屬於健康概念,市場非常之大。
我最喜歡問別人的一個問題不是「what」 ,而是「why」,你為什麼會想出這個idea?據了解,這個發明家有一個親戚,一直有某方面的問題,過去用傳統方法解決,有一天發明家靈機一動,想到為何不能換一個方法解決,所以就發明了這個產品。
台灣人每年在世界發明大展獲獎無數,你如果問這些發明家他們當初是什麼會啟發他們的發明,答案絕大多數和他們的現實經歷有關,這正是知識經濟最重要的特質:以創新手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台灣的問題是什麼?太少原創性的構想最終能夠成為偉大的事業。這不只是創業的問題,就算創了業也無法發揚光大,在理想(idea)和現實(reality)之間,台灣有全世界最大的「理想現實鴻溝」。
我們不是沒有資質(人才),雖然近年流失了很多,也不是沒有資源,更不是沒有資金,世界上許多其他經濟體的問題在台灣都不適用,你會覺得奇怪,為什麼我們擁有那麼多,卻成就那麼少?What’s wrong?
有幾個問題,第一我們視野小,只有看到台灣,只能想像本土的商機。第二溝通協調力差,從政府、企業到個人,不能形成共識。第三欠缺商業執行力。
這造成一個結果,我們無法「Think Big」,想不大,做不大,也沒法創造價值。我遇見的創業家只因為拿到了幾個城市的經銷代理就很滿足,中國大陸甚至有人想用幾百萬台幣就把他技術買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