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4日 星期一

中信金 台壽, 閉鎖性新創企業, 上海自貿區, 鴻海 新創事業, 鴻海 夏普, 聯想挖角宏碁, 機器人產業, 滬自貿區 台灣商品, 央企大整併

中信金/ 台壽
中信金控併購台灣人壽案出現重大進展,兩家公司協商代表昨(30)日敲定換股比例,將以1股台壽換1.44股中信金方式合併,普通股與特別股都依此比例,總交易金額346億元。

這次合併交易金額,較20131031日宣布合併時的金額增加80億元,增幅約30%

消息人士指出,中信金與台灣人壽決定在512日舉行臨時董事會,討論這項合併案,並在當天雙方董事會確認1.44的換股比例。

此次中信金併購台灣人壽的換股比例與201310月談的一樣,但兩家公司股價已大不相同。中信金上次宣布日股價是19.9元,昨天收盤價已達23.9元,換算後,台壽普通股這回出售總值高達333億餘元,加計特別股,總金額達到346億元,相較於上次的266億元,高出80億元。

法人表示,從1.44的換股比例來看,中信金等於「買貴了」,股價短期恐有拉回壓力。但中信金目前獲利只靠銀行單一引擎,架上第二部壽險引擎後,有助進一步成長。

中信金經過兩次併購小型外商壽險公司後,有必要再吃下一家中型壽險公司,後續若能快速整合,發揮雙引擎綜效,有利金控長期表現,股價也會再反映應有價值。

台壽大股東龍邦主張,台壽的股東權益去年底已提高到160億元,而去年稅後純益18.1億元,也高於前年的4.8億元。

另外,台壽總資產去年底已突破5,000億元大關,達5,083億元,也比前年底增加586億元。

經雙方談判代表折衝協商下,昨天敲定維持前次換股比例,接下將再就員工福利等細節討論。

依規定,台壽、中信金只要在6月股東常會前40天提出併購議案,便可趕上股東常會討論,不必再加開股東臨時會。相關人士形容,「一切都在掌握中,朝正向發展成就」。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人壽是台灣現有獨立非金控保險公司中,最具經營效益的一家業者.難怪會被多家金控看上。

第二、中信金已經買了二家外商壽險公司,但目前規模仍小,買了台壽保才真正晉身一哥之列。

第三、透過一系列的併購,中信金保險事業的規模,已經是台灣的前五大,說明併購的重要性,以及其策略的靈活。

第四、中國大陸企業這幾年熱衷併購歐美保險公司,相信是受了巴菲特的啟發。

第五、在金管會的積極推動下,台灣保險業這二年進行了前所未有的整合,如果能夠再整合到十家之內,台灣的保險業會更加健全。

第六、中型保險業者如三商美邦,因為透過整併更上一層樓,不管是併別人或被別人併。

第七、當然這個行業也有被不肖業者利用的例子,例如國寶和幸福人壽,所幸在金管會大刀闊斧下已經處理完畢。

閉鎖性新創企業
行政院會昨(30)通過公司法增訂閉鎖性公司專章,新法賦予創業者多項鞏固經營權與降低現金出資壓力工具,可謂公司法最大一次「看齊」英美流行做法。

有助鞏固經營權工具包括,准做一股多權、黃金股等特別股設計,准許締結表決權拘束契約;降低現金出資壓力,如可發行無面額股票、可轉換公司債,及有條件放寬技術、勞務入股。這些多是現行公司無法享受的優惠。

行政院長毛治國上任以來大力推動創新經濟與網路經濟,在法制修正上,第三方支付專法、股群式群眾募資平台剛剛上路;有限合夥法草案正待立院審議;公司法增訂閉鎖性公司專章,則是最後一張法制鬆綁王牌。

經濟部在本次修法開宗明義說,要提供閉鎖性公司較大的自治空間、多元籌資工具及具彈性的股權安排,以便吸引更多國外創業者來台成立公司。依照定義,閉鎖性公司是指股東人數不超過50人,並在公司章程訂有股份轉讓限制的非公開發行股票公司。

政務委員蔡玉玲表示,過去新創公司擔心的各種創業障礙,如擔心經營權遭「金主」吃掉、第一桶金不夠深,及盼針對不同階段引進的股東,做差異化股權安排等,在這次修法中全數排除。

舉例來說,一股多權,可讓股東相互約定,例如有些股東可以「一股抵五股或十股」;黃金股的設計,則是讓一些股東在重大事項上,有絕對的話語權,「只要他們說不,就不能推動」。

值得注意的是,新法首度引進英美相當流行的「締結表決權拘束契約」,讓某些股東可以共同行使一致的表決權,來維持經營權穩定。

例如,公司創辦人可與擔任金主的創投公司締約,未來會共同支持某人擔任董監事,此舉可讓創辦人鞏固經營權,創投公司也不用擔心日後有其他的策略性投資人出現,會被排擠。

我們的看法:
                                                                                                 
第一、這是劃時代的突破,對於新創企業有很大的幫助,可以和國外慣例接軌。

第二、「一股多權」類似馬雲在阿里巴巴的作法,可以避免新創公司被金主吃掉,在台灣由於新創公司估值不高,所以股權稀釋會很嚴重。

第三、但「一股多權」也不可濫用,否則是對公司治理精神的違背,未來創投或外資便不會再看台灣新創企業,好的法令需要有妥善的執行。

第四、經濟部很幸運,能提出如此創新而完整的方案,因為修法得到政務委員蔡玉玲的協助,而她是這方面的法律專家。

第五、社會大眾對閉鎖性公司並不了解,未來要多多溝通,讓創業者和投資者都了解這項設計。

上海自貿區
中國近來開放金融資本帳戶的速度有望加快。消息人士指出,上海自貿區的合格個人境外投資(QDII2)試點最快將在今年上半年啟動,並可能取消每人每年5萬美元的購匯上限。而市場人士也指出,一旦QDII2試點啟動,對於人民幣申請加入IMF特別提款權(SDR)會有直接幫助。

路透引述消息人士指出,依照上海自貿區已經公布的文件,只要是在自貿區內工作,並在上海納稅滿1年以上的民眾,就可以開設自貿帳戶。而QDII2試點的投資標的主要是投資移民、房地產、股權投資和直接實業投資,但必須提供資金來源的合法證明。

消息人士認為,資金流動是雙向的,一旦QDII2試點啟動,資金有出就會有進,但只要雙向平衡,就不會有資本大量流出的問題。而提出資金來源證明,主要是擔心QDII2成為洗錢與非法移轉資產的管道。另一位接近中國人行的人士認為,QDII2籌備近2年,關鍵就只剩下政府高層拍板開放。如無意外,上半年就可推出。

上海市金融辦主任鄭楊曾在上個月透露,上海自貿區爭取在年內啟動QDII2,透過一個比較寬鬆的換匯額度,讓合格居民自由到境外進行投資。

對於QDII2的啟動,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涂永紅認為,這代表資本帳戶的開放又向前進了一步,如果2014年的資本帳戶開放程度是70%,那加上QDII2之後就相當於達到80%以上了。這將有助於推動人民幣納入SDR,因為中國對於資本帳戶的開放程度不足,一直被視為阻礙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的一項阻礙。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自貿區的政策會不斷推陳出新,台灣由於沒有自由經濟示範區,未來企業可能透過大陸自貿區進入中國市場。

第二、服貿是否通過大陸已不在乎,反正台灣要吵要鬧是台灣自己的事,大陸不會特別去討好台灣,最後吃虧的反正是台灣。

第三、QDII2是一大突破,將來大陸人可以更自由的去投資海外房地產,股票或其它實業。

第四、假如台灣可以更自由的開放陸資大媽來台投資,相信有人會願意透過QDII2管道試一試。

鴻海/ 新創事業
鴻海再度出手投資新創公司,昨(29)日斥資600萬美元(約新台幣1.8億元),入股台灣大學副教授葉丙成與學生共同創辦的遊戲教育軟體公司BoniO(幫你優),寫下近期台灣新創軟體團隊募資新高紀錄。

鴻海積極投資未來具有潛力的新創公司,加計BoniO在內,近半年來已經投資超過四家新創事業,此次投資以遊戲教育軟體公司BoniO,業界認為是鴻海為擴大教育相關領域布局,埋下的新種子。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相當重視教育,曾捐贈台中女中、師大附中、新竹科學園區實驗中學等三所高中翻轉教育整體實驗平台,要為這三所知名高中打造智慧校園與智慧教室。

郭台銘認為,用鴻海發展「11屏三網一霧一雲」的理念打造智慧學習空間,不僅可讓國家投注教育經費大幅減少,也可讓偏鄉小孩增加更多學習資源,提升學習效果。

鴻海副總裁呂芳銘表示,這次投資BoniO,主要是投資台灣的優秀人才,對BoniO在全球的布局很有信心。

BoniO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何志宏表示,將結合台灣的校園團隊,打造世界一流的軟體公司,接受鴻海集團的投資提案,有助加速進入歐美與中國大陸市場。

BoniO目前主要產品是一款結合教學的線上遊戲PaGamO (台語「打Game學」之意),葉丙成先前帶領台大電機系、資訊系學生,於2013年共同設計出PaGamO,讓學生、教師在PaGamO註冊帳號之後,如同一般線上大型遊戲,擁有線上角色,可為角色練功,但任務是解題,用遊戲化的方式引發學習興趣。

PaGamO團隊去年獲得國際教學創新大獎,打開國際知名度。今年推新平台,六周內學生用戶突破5萬人,並吸引長春藤名校美國賓州大學牙醫學院,主動與BoniO簽三年合約,將PaGamO引進牙醫教學。

今年初推出新平台,已獲美國賓州大學牙醫學院採用,未來正式營運收費後,也將鎖定歐美與大陸,持續拓展海外市場,在台灣則以社會服務為主。

葉丙成表示,教育科技成為全球最關注的技術領域,過去三年來,國際間陸續都有大規模投資案進行,但台灣卻缺乏指標性的投資案。過去他曾拒絕國外機構的高價收購案,只為了想做不一樣的事情。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的大企業中,只有鴻海不遺餘力的投資新創企業。

第二、教育有很大的潛力,葉丙成教授是台灣MOOC的權威,他所做的事情自然值得關注。

第三、BoniO很有創意,將遊戲和學習結合在一起。

第四、台灣的軟體新創公司,一定要加速進入歐美和中國大陸市場,才能真正創造價值。

鴻海/ 夏普
日本媒體報導,鴻海與夏普資本合作計畫可能告吹,甚至傳出鴻海對入股夏普一事「已經放棄」,意味「鴻夏戀」將告吹。

日本媒體《日刊工業新聞》報導,夏普向主要銀行瑞穗銀行、三菱東京日聯銀行請求2,000億日圓的資金支援一事,近期可望達成實質協議。

報導披露,夏普取得銀行金援後,有匿名鴻海幹部對外透露「鴻海出資入股夏普的計畫可能結束」,但未獲鴻海證實。

《日刊工業新聞》報導,鴻海與夏普在20123月簽訂合作契約,雙方約定有效期間為三年,今年3月下旬到期。

雙方在2012年簽訂的契約中有規定,只要雙方沒有提出「終止協商」的要求,協商期限可自動往後展延一年。

報導指出,雙方幹部評估目前情勢變化,對於「協商終了」已經產生共識,鴻海入股夏普的合作實質上已劃下句點。

日本媒體日前報導,夏普2014年度(到今年3月止的會計年度)預估將虧損超過2,000億日圓,夏普打算出售總社建物,並大規模裁員。

鴻海日前曾表示,投資夏普本社的關鍵,在於能否「參與」經營,鴻海對合作計畫從來並不僅限於投資,而是包括技術授權轉移等更多元的合作。

鴻海昨天股價受台股重挫影響,終場下跌1.5元,收92.1元,成交量4.26萬張。

我們的看法:
                                                                                                 
第一、鴻海看來是真的傷了日本人的自尊,夏普擺明了寧可切腹自殺,也不願意賣給鴻海。

第二、這說明國際併購不管多麼有synergy,談判時一定要和氣,預留空間,什麼事情都不要講死,不要鬧翻,否則就很難挽回了。

第三、夏普的失敗說明日本電子公司的普遍問題:技術很強,但是完全不了解市場。

第四、另一個問題日本人只有在自己國內的市場很強,打不開國際市場,這一點和台灣很像。

第五、夏普犯的錯誤是只想要純粹的財務投資人,鴻海的錯誤是少數股權卻想全面的介入主導,兩者都不對。
                                                                                                 
聯想挖角宏碁
聯想再度挖角宏碁大將。宏碁前泛亞營運總部中南半島區最高主管暨泰國分公司總經理楊宏培(Harry Yang)近期閃電赴聯想就職,震驚業界。

泰國是宏碁近期全力發展的市場,已拿下當地個人電腦市占龍頭,也是宏碁主要行動裝置銷售地區,楊宏培是打下泰國市場主要功臣。市場憂心,楊宏培出走聯想,與老東家打對台,將衝擊宏碁營運。

知情人士透露,聯想正於東南亞與雙印市場展開新一波獵才行動,除宏碁泰國當地高階主管以外,下一階段鎖定華碩菁英,以及印度第一大品牌廠Micromax管理階層等,「聯想挖角風」正在業界擴散。

宏碁前執行長蘭奇(Gianfranco Lanci20119月突然轉檯聯想,並率領聯想搶下全球筆電龍頭,成為宏碁一大威脅。外界擔憂,聯想這次複製「蘭奇模式」,恐威脅宏碁在泰國的PC龍頭寶座。

根據楊宏培在專業社群網站LinkedIn最新更新訊息,他於3月離開宏碁之後,4月立即前往聯想就職,新、舊工作銜接幾乎「無縫接軌」。楊宏培目前擔任聯想副總裁暨東南亞區總經理,未來將以新加坡為據點,加速擴張聯想在區域市場的版圖,與老東家宏碁直接打對台。

對於楊宏培離職後火速轉檯與宏碁對打,宏碁昨(29)日表示,楊宏培是在宏碁服務到達資格後退休,尊重其退休後的個人生涯決定。

業內人士分析,宏碁在2005年正式擊敗群雄,在泰國奪下個人電腦霸主地位,迄今已長達數十年未變,楊宏培從基層做起、是在泰國任職時間最久的高階主管。

我們的看法:
                                                                                                 
第一、宏碁在歐洲因為前總經理蘭奇關係,已經敗給聯想,現在人數投靠聯想,屋漏偏逢天雨。

第二、隨著中國大陸「一帶一路」政策,大陸企業當然也想經營東南亞市場,台商面臨強烈的競爭。

第三、台商過去將大部份精力放在中國市場上,但成效有限。

第四、台商沒有在最佳時機深耕東南亞市場,未來免不了在東南亞會和大陸企業有一番苦戰。

第五、但整體說來,台商在東南亞還是有優勢的,因為文化及管理上能夠東西融合。台灣新創企業尤其應該加大東南亞市場發展力度。
                                                                                                 
機器人產業
全球智慧機器人大會昨(29)日於北京召開,大陸中央研究院長徐方指出,「中國製造2025」目標明確,將帶動中國製造升級為自動化、機器人從工業級跨入服務級,現在中國已有一定的機器人製造實力,將在未來10年進入黃金成長期,躍升為全球最大機器人產銷國,搶攻全球破1兆美元的市場商機。

徐方指出,以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來看,2013年全球銷售量為17.9萬台,年成長率約12%,中國銷售量為3.7萬台,年成長率58%,占比約2成,成為全球最大機器人市場。其中由本土企業銷售的數量大約0.9萬台。到了2014年,全球銷量達22.5萬台,年成長率26%,中國銷售量約5.6萬台,年成長率到51%,全球占比已提升至25%,持續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而本土企業的銷售量則已增加至1.6萬台。

受到「中國製造2025」政策推動,徐方指出,目前中國登記在案的已有超過500家機器人相關企業,並有超過40家的機器人概念上市公司掛牌。這些在陸股上市的公司在產業鏈裡包括有關鍵零組件、工業機器人單體、相關系統組裝廠,隨著機器人的應用市場將從工業級進入服務級,未來產業的規模將持續擴大。

中國政府驅動機器人產業源自2012年,當年3月科技部《智慧製造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4月科技部《服務機器人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7月國務院出台的《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工信部的《智慧製造裝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到了201312月工信部《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且至20148月國務院《國務院關於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千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甚至公開說過,不僅要提高中國機器人的水準,也要儘可能占領市場份額(市占率)。

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隨著物聯網、大數據、雲端運算、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技術跟學科融合,徐方強調,機器人、穿戴式設備滲入人們生活領域,將引領世界進入機器人服務時代,尤其是醫療、看護服務性機器人更可改善老年化社會所帶來的結構性問題。

我們的看法:
                                                                                                 
第一、機器人是未來明星產業,台灣在這方面投資力度明顯比不上中國大陸。

第二、中國大陸已經將機器人列為十三五產業發展重點,並且有「中國製造2025」策略,這對台灣不是一件好事。

第三、台灣只有少數公司如上銀、友嘉比較有著墨機器人相關產業。

第四、機器人產業是光、機、電的整合,傳統上這是台灣的強項,但事實上台灣整合不佳,規模太小。

第五、大陸在積極拓展的是整個相關產業鏈的整合,這是台灣要加強的地方。

第六、台灣只有鴻海掌握了機器人完整的產業鏈,除了有相關的生態系統,並且擁有產品出海口(自己本身就有需要)

滬自貿區/ 台灣商品
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副主任朱民透露,上海自貿區正積極籌建「台灣商品中心」,擴區後將提供台資企業更大的發展空間與更好的服務。

上海自貿區擴區方案去年12月獲大陸中央批准後,27日上午在浦東新區區政府大樓外舉行擴區揭牌儀式。上海自貿區正式擴大範圍,納入陸家嘴金融區、金橋開發區、張江高科區,面積從原本的28.78平方公里,擴增至120.72平方公里,區內企業達到73,900多家。

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副主任朱民則指出,台資企業對於參與上海自貿區建設也非常積極。截至今年3月底,在原本28.78平方公里的區域內,入駐的台資企業已達215家,占自貿區掛牌以來外資企業的7.2%

朱民說,上海自貿區正積極推進和台灣中小企業建立「台灣商品中心」,這將給台灣的中小企業提供商品展示、投資貿易對接的平台。該中心將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推進。

「自貿區擴區以後,我們會有更大的空間,同時也有更大的市場給台資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 上海外高橋國際貿易營運中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春曦早前曾透露,位於外高橋區的「台灣商品中心」預計今年6月建成並投入運營。未來將相互展示兩岸中小企業的產品,讓上海民眾可在此買到便宜的台灣商品,並且為兩岸中小企業搭建合作交流平台。

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在隨後召開的市委、市政府動員大會中告訴上海各級官員,「搞自貿試驗區就是要試驗,沒有解放思想去試驗,就不可能真正試驗出好的東西來。」

韓正說,「要鼓勵敢於試、敢於創新的精神,一些重大改革創新舉措,在浦東的平台上要大膽試、在自貿區的平台上要大膽試,只有試了,才能更好地輻射,在總結的基礎上,形成一整套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孫繼偉表示,上海自貿區下一階段工作重點為:全面落實大陸國務院本月初公布的上海自貿區「深化方案」;全面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全面加強與「四個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連動;全面對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全面銜接浦東綜合配套改革。

對於擴區後與天津、福建、廣東等三個新自貿區間的關係,上海自貿區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寅表示,按中共中央規劃,四個自貿區各有不同的功能和定位。廣東主要是對接港澳的融合發展,福建更多是立足於推進兩岸經濟互動,天津主要是推動京津冀合作一體化。上海更多是面向國際,力爭建立更加市場化、開放度最高的自貿試驗區。

我們的看法:
                                                                                                 
第一、理論上所有和台灣的優惠政策似乎都集中在福建自貿區,但上海並未忘情於台灣。

第二、「台灣商品中心」最大的意義不是線下,而是線上,這是一個跨境電子商務交易平台。

第三、真正受到衝擊的是昆山,上海正在做的事情是昆山想做的,但很大額度被上海給取代了,昆山已看不到自己的特色。

第四、但上海水太深,台灣大企業在上海也不可能拿到什麼特殊政策。

第五、上海的國際環境不一定適合台灣中小企業。台灣中小企業普遍沒有國際觀,視野狹窄、膽子小,口袋淺,還是講閩南話的福建自貿區比較適合台商中小企業。

央企大整併
大陸媒體昨(27)日傳出,由大陸國務院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國資委)管理的112家中央級國有企業(央企),有望整併成40家公司。不過,國資委昨日晚間出面否認。

新華社旗下的經濟參考報,昨日引述消息人士說法指出,國資委管理的112家央企,將有望整併成40家公司,並且已下發相關文件,使昨日「中字輩」公司在陸股紛紛大漲。中石油及中石化更雙雙攻上漲停板。

報導引述消息人士說法稱,央企在強化主業的同時,本輪合併重組將更加市場化和公開化,避免行政性調整。這些央企的非核心業務,將通過資本市場公開出售。

不過,昨日晚間國資委官網即澄清指出,該消息未向國資委進行過採訪或核實。環球時報採訪國資委官員的說法指出,國資委在國企改革沒有這樣的計畫與方案。

數據顯示,目前國資委管理的112家公司中,旗下包含了277家大陸A股的上市公司,總市值超過人民幣10兆元(約新台幣50兆元)。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李錦表示,央企重組是一項艱巨和複雜的工程,沒有兩三年的時間,合併不起來,並且也不是所有的央企都有合併的必要。他也表示,大陸一些股民瘋狂進入央企合併概念股,有被套牢的危險,應予以警惕。

除了中石油、中石化的合併消息外,包括國家核電和中電投、中鐵和中鐵建、中船集團和中船重工,以及四大航運央企(中國遠洋、中海集運、中外運長航集團、招商局集團)相互整合的傳聞也越來越多。

2005年大陸央企推行多元化發展以來,央企便出現同類型企業競爭的局面,因此國資委未來將進一步推動央企「合併同類項」。按照此前國資委設定的國企改革目標,由國資委監管的112家央企可能會重組為3050家左右,而2015年也被市場稱為國企改革的「落地年」。

我們的看法:
                                                                                                 
第一、國企改組是大陸未來的大戰略,會加強國內龍頭企業彼此間的合併,以便走出去打世界盃。

第二、我們非常支持大陸大型集團(同類型產業)的合併,以往這些公司如南車、北車在國際市場上互相廝殺,砍低價格,未來將會結合在一起,和歐美一流企業競爭。

第三、造船、船運、石油、電信都有可能是下一波央企整併的對象。

第四、台灣政府不見任何產業大規模整併的動作,不管是公營或民營企業。


第五、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是國有企業的股份改制民營化,有很多投資機會,外國主權基金如淡馬錫會是大贏家,台灣完全沾不到好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