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5日 星期一

群創, 華為, Theranos, 南茂 紫光, 寶成, 川普, Airbnb 小豬, Fitbit Pebble, 馬士基, 海外併購

2016.12.05創會理事長的話
群創, 華為, Theranos, 南茂 紫光, 寶成, 川普, Airbnb 小豬, Fitbit  Pebble, 馬士基, 海外併購

群創傳出員工跳槽到大陸彩虹光電,恐有關鍵技術外流疑慮,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震怒下,針對48名離職員工發存證信函。不過從群創轉進彩虹光電的人員,有前奇美主管主導的影子,市場人士認為,猶如「奇美人叛逃」戲碼,恐加速鴻海對群創的整頓腳步。

對此,群創昨(30)日發表三點聲明,強調未與彩虹光電進行投資或技術合作;並對於疑洩漏營業秘密而損害公司的行為,主動調查,絕不寬貸。除了上述聲明外,群創對相關細節三緘其口,拒絕透露更多訊息。依照「營業秘密法」,跳槽員工若損害到群創利益,將面臨5年以下有期徒刑,最高可求處10年有期徒刑。

群創48名掌握技術的群創員工跳槽到咸陽彩虹光電,加上負責供應群創設備的東捷通過投資彩虹智能裝備,代表相關生產線的經驗,可能全數移植到對岸,傳出郭台銘得知群創遭技術性掏空後大為震怒。要求幕僚蒐證,並針對2個月前離職到彩虹光電的員工發存證信函。

由於這批離職員工中,傳言包括總廠長以下的48名擁有關鍵技術者,主要目的就是協助咸陽彩虹光電建構8.6代面板廠,總投資金額約人民幣280億元,隸屬於中電熊貓集團,為熊貓繼南京 6代廠及小量的 8.5代廠後,首度赴咸陽建置第一座8.6TFT-LCD生產線,被譽為「絲綢之路第一板」。規劃201710月底前完成設備安裝,20182月投產。

分享另一關鍵線索則是面板設備廠東捷,東捷為前奇美電設備主要供應商,東捷設立時奇美電(原奇晶光電)曾取得20%股權,不過群創併購奇美電後,已陸續出脫東捷持股,但雙方仍維持供應鏈關係。

今年119日東捷董事會通過,將與中電集團合資新成立咸陽彩虹智能裝備公司,這項動作被外界解讀為群創攜手協力廠商深化與陸廠合作。

從群創人員去職轉進彩虹光電,設備供應商東捷也決定投資彩虹智能裝備公司,不難窺見彩虹光電的建廠布局,有群創人員主導的影子。而各項線索均指向群創執行副總經理丁景隆,可能就是群創與彩虹光電合作「咸陽計畫」的負責人。

我們的看法:

第一、大陸挖角台灣高科技公司員工是不可避免的趨勢。

第二、台灣只剩下人的價值,大陸挖角人比較快,即使給我們三、五倍薪水也很便宜,根本不需併購台灣公司。

第三、台灣公司唯有將自己賣給大陸企業,或將子公司在大陸上市,才能避免人員流失。

第四、只要不牽涉到侵占智慧財產權,人民有轉換工作的權利。

第五、台灣政府不允許台灣企業在大陸投資下一代面板廠,也不讓大陸投資台灣面板上市公司,才會造成這些問題,如今已經來不及了,台灣技術落在大陸後面。

華為

瞄準可撓性OLED(大陸稱柔性OLED)顯示器的市場商機,中國通訊設備與手機大廠華為傳將與通信設備商步步高攜手籌組聯盟,並從明年起增加對可撓性OLED的投資。

中國證券網報導,步步高對於搶攻顯示面板市場相當積極,並已建立另家獨立公司專門製造顯示面板。市場更傳出,一旦市場需求增加,不排除國家和地方政府將加大對顯示面板的支持。這意味著,繼中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簡稱大基金)之後,OLED產業也可能成立國家隊。

報導稱,除了華為,以及大陸手機品牌VivoOppo的母公司步步高通信設備公司以外,還有另家專門從事可撓性顯示技術的創業公司柔宇科技,3家公司可能組成聯盟,並且將在2017年對可撓性OLED進行新的投資。

可撓性OLED的需求近年快速增長。先前外媒曾報導,由於缺乏可滿足蘋果設計需求的OLED供應商,蘋果可能會延遲推出可彎曲螢幕的iPhone,可見其市場熱度。目前三星是蘋果最主要的OLED螢幕供應商,而富士康、夏普、LGJDI也已搶下訂單,將在2018年成為蘋果iPhoneOLED螢幕供應商。

報導稱,從2018年到2020年期間,蘋果對OLED螢幕的需求極大,這可能會影響中國國內的廠商。為了確保不落後蘋果,華為才會計畫和步步高共同組成聯盟,以支持可撓性OLED螢幕的發展。

報導稱,市場傳出,步步高已建立另家名為MGV的獨立公司,用於製造顯示面板,而且明年還將推出另一個智慧手機品牌,這將同步帶動中、小型顯示面板的需求增加。

行業消息人士預測,MGV的投資計畫中,規劃每月的產能將達6萬塊OLED面板。雖然詳細的時間表和生產地點尚未可知,但是MGV很可能在2017年至2019年投產,以確保達成上述的產能。

為滿足OLED顯示幕需求,柔宇科技除計畫在深圳建立生產線,並已規劃2017年和2018年的投資計畫,預計產能將達到每月生產4.5萬塊第5.5代可撓性和剛性OLED面板。

海通證券認為,OLED產業鏈備戰氣氛漸濃,巨頭助力打開中段面板產量提升。和傳統的LCD產業鏈一樣,OLED產業鏈從原材料、技術革新與生產應用,無一不需要大量資本投入和技術研發,OLED的普及需要巨頭企業的推動。LG、三星等中游產業鏈巨頭結合上游材料市場積極的擴產投資、降低產品成本,認為OLED產業還有相當大的增長空間。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三星出問題,華為是最大受惠者。

第二、台灣電子代工業過去是蘋果生態系,未來應會漸漸轉成華為生態系。

第三、台灣政府將華為視為重大敵人,對台灣企業非常不利,畢竟台灣不是美國。

第四、華為已形成可以打造OLED聯盟的地步,而且又和步步高聯盟。

第五、兩岸關係不佳,台灣在5GOLED都沒有立足點。

Theranos

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人士說法指出,傳媒大亨梅鐸(Rupert Murdoch)自掏腰包砸下1億美元投資血液檢驗新創公司Theranos,如今該業者深陷醜聞且遭官方勒令退出驗血產業,梅鐸可能眼睜睜看著他的持股價值化為烏有,血本無歸。

知情人士透露,Theranos獲得許多大筆家族和個人的投資,估計在20142015年間進行的最後一輪籌資募集6.32億美元。據悉,梅鐸和家族投資公司Cox Enterprises,兩者各投資1億美元。

梅鐸入股時,Theranos的估值已接近90億美元高峰,如今在一連串醜聞發生後,該公司已收到禁令須退出血液檢驗產業。

Theranos創辦人荷姆斯(Elizabeth Holmes)在2003年創立Theranos,當時她年僅19歲。Theranos推出以刺指頭的迷你設備nanotainer,號稱可取代傳統針筒抽血的方式,只要採集幾滴血即可取得精確檢驗結果。她看好此技術可顛覆醫療檢驗產業,讓驗血成本大幅降低,便於病患檢查是否有癌症等疾病。

近來媒體相繼踢爆Theranos技術的專業性,美國政府亦介入調查,最後發現該公司技術設備使病患的生命置於風險,下令禁止荷姆斯和另一位高層經營血液檢驗產業。

荷姆斯之前吸引許多赫赫有名的投資人,包括梅鐸和甲骨文創辦人艾利森(Larry Ellison)等人的支持,董事會成員不乏重量級人物,包括兩位前美國國務卿:舒茲(George Shultz)、季辛吉(Henry Kissinger)。

1家新創公司而言,能夠從這麼多投資者身上吸金實在非比尋常。由於這些投資大腕是運用自身資金,所以能比創投資本家和私募公司更祕密地進行投資。

我們的看法:

第一、Theranos曾經紅極一時,沒想到居然是有史以來最大生技詐騙案。

第二、這個案子犯了名人效應的錯誤,一群名人爭先恐後的上車,加入菁英俱樂部。

第二、創辦人是美女,曾就讀史丹福,又年輕,創造了一個高度想像的美女神話。

第四、生技還是要回歸理性,台灣很多生技股都被炒作的不像話,散戶損失慘重。

南茂 / 紫光

封測大廠南茂昨(30)日宣布終止與紫光集團私募入股案,改由直接出售上海宏茂54.98%股權給紫光及策略供應商等,取得人民幣10.74億元(約新台幣50.5億元),之後再回頭增資上海宏茂。在兩岸關係冷凍期,南茂迂迴轉進大陸是否成為半導體業未來模式,引起市場關注。
南茂董事長鄭世杰和副總經理兼財務長陳壽康昨天親赴交易所宣布這項決議,南茂為百慕達南茂的子公司,為矽品虛擬集團成員之一,矽品持有南茂股權14.8%

南茂希望能在今年內完成上海宏茂股權交割,將於本季認列出售利益22.88億元,估計每股挹注獲利2.67元,並擬於明年第1季完成董監改選。

依照雙方新合約,南茂以人民幣每股0.65元價格,把原透過百慕達控股持有100%的上海宏茂48%股權售予紫光國微,另6.98%給員工及策略供應商,南茂控股公司ChipMOS BVI持股降至45.08%

南茂取得售股資金將全數再投入上海宏茂,上海宏茂資本額將由目前人民幣14億元增至人民幣27億元,但這部分增資計畫,仍得通過經濟部投審會核准。

同樣已與紫光談好入股協議的力成動向成為外界關注重心。力成表示,因與紫光的入股協議書明年元月14日才到期,此案仍在經濟部投審會審議中,仍尊重政府協議,若到期未放行,力成仍保留任何合作空間,不會錯失大陸發展記憶體的商機。

鄭世杰表示,上海宏茂改變股東結構後,因紫光股權超越南茂,未來董事長將由紫光集團推派,但原則是雙方共同經營。南茂希望和紫光集團合作,能先擴大LCD驅動IC封測和晶圓凸塊產能,希望占南茂集團營收比重,三年後由目前的6~7%,提升至30%

上海宏茂目標明年下半年轉盈,並計劃在大陸上市,同時計劃跨及記憶體封測領域。

鄭世杰表示,南茂與紫光的合作案,原本希望在兼顧股東和台灣利益下合作,但經歷近一年努力,此案遲未獲政府核准,但上海擴建案必須有足夠資金支持,經過慎重思考後,才會做出這項決定,並於昨天董事會通過,同時與紫光簽訂合資經營上海宏茂的新合約。

我們的看法:

第一、台灣上市公司未來會加速分拆大陸子公司,以此作為合資和募資平台。

第二、美律和聯發科也先後賣掉大陸子公司,主因就是陸資無法投資台灣。

第三、由於政府不讓陸資投資台灣,台灣上市公司只好出售子公司賣給陸資。

第四、最後台灣公司大陸子公司將會上市,正如同聯發科子公司匯頂在A股上市一樣。

第五、台灣沒有不允許南茂出售子公司控股權給陸資的理由。

寶成

全球製鞋龍頭寶成集團啟動轉型計畫,在執行長蔡佩君主導下,寶成位於大陸瀋陽的第一家「勝道健身」運動俱樂部,訂12月開幕營運,這將是寶成由傳統代工製造,擴大運動休閒通路的第一步。
蔡佩君認為,大陸年輕人運動風氣漸盛,然而當地一年有好幾個月不是冰天雪地、就是氣候嚴寒,加上空汙日益嚴重,標榜室內運動的健身俱樂部,市場前景可期。

寶成規劃,未來瀋陽的勝道健身俱樂部一旦營運成功,將快速複製到寶勝在大陸的130餘家「勝道運動城」中,逐步建立寶成集團的健身俱樂部通路,同時提升相關運動用品的業績與獲利。

目前,寶勝在大陸擁有7,700家銷售據點,其中以複合式賣場經營的「勝道運動城」有130餘家,自營的「YY Sports」多品店100餘家,去年營業額23億美元(約新台幣725億元)、年增16.1%,稅後純益6,449萬美元(約新台幣20.5億元)、年增1,287.4%

寶勝今年起財務改以人民幣計算,上半年累計營收人民幣83.12億元(約新台幣416億元)、年增12.3%,稅後純益人民幣3.84億元(約新台幣19.3億元)、年增134.5%,與負責製造的裕元上半年營收年增僅0.8%比較,表現相對亮眼。法人估,寶勝今年營收仍可望有10%以上增長。

繼台中工業區Under ArmourUA)研發中心啟用後,寶成集團愛迪達(adidas)創研中心也可望落腳桃園,桃園市政府正全力爭取創研中心進駐桃園高鐵站附近,全案將於近期敲定。

據了解,寶成計畫使用約5公頃土地,規劃智慧型製鞋試作工廠及adidas創研中心,連同土地、廠房及設備,初估投資金額至少超過20億元。

寶成今年完成二代接班,蔡佩君全面主導集團營運與發展方向,未來經營策略除固守製造本業,也將採取強化通路布局及加強與品牌客戶研發合作「雙路併進」。

蔡佩君指出,集團在推動研發中心的政策上,希望回歸各品牌獨自發展,以保持各品牌的特色與競爭力。

其中,位於台中工業區的UA研發中心,已於今年第2季營運,彰化福興工業區Nike研發中心,也正加碼擴建中。至於規劃中的adidas創研中心智慧製鞋試作工廠,主要在台灣做設計,及產線全面自動化,做出原型鞋後,再到海外大量生產。

我們的看法:

第一、健身房是大陸最有潛力的投資事業。

第二、以前Spa很被看好,但近年大陸年輕人消費力強,個人健康意識抬頭,因此健身房成為新主流。

第三、未來許多台灣上市製造業公司需要向服務業模式快速轉型,市場都在中國大陸。

第四、未來台商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一定要尋找戰略合作夥伴,否則會犯錯,也無法做大。

川普

美國準總統川普當選後美股迭創歷史新高,高盛周三發布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川普明年120日上台後蜜月行情將續熱,可望將標普5百指數推上2,400點大關,較目前水位高出9%。不過隨著通膨升溫,聯準會(Fed)全年升息4碼後,美股料將先盛後衰,標指年底時將拉回至2,300點。

高盛首席美國策略師柯斯丁(David Kostin)表示,選前市場還將川普視為美股的恐懼因子,不料川普當選後市場看法逆轉,轉而聚焦於川普上台後推動施政帶來的新希望。

柯斯丁認為,「展望2017年,我們預估左右大盤行情的關鍵在於,川普的經濟政策與共和黨國會的作為是將帶來希望還是引發恐懼。」

他指出,明年初川普上台後,由於投資人仍將持續對川普新政抱以樂觀期待,因此美股多頭可望續攻,標指第1季底可望漲到2,400點,較周三收盤水位高出約9%。

高盛也調高美國上市企業明年獲利預測,新估標指成份股每股盈餘可達130美元,較2016年增加11%,優於10月底美國大選前預估的年增5%、每股盈餘123美元。

包含柯斯丁在內的市場策略師認為,川普上台後將實施減稅,促使跨國企業將海外的現金匯回美國,同時還會推出其他財政刺激方案,凡此種種都有利於企業提升獲利。

柯斯丁在研究報告中提到:「川普就職日是120日,我們華府的經濟學家預估,大多數的法案會在川普上台後的100日內提出。」

不過,柯斯丁還表示,隨著經濟成長加溫,通膨率會揚升到Fed設定的2%目標,勞動成本也會加速上揚,預估Fed明年全年總計將升息4碼,即1個百分點。

通膨升溫與殖利率上揚會對大盤本益比帶來負面衝擊,而國會赤字鷹派可能也會阻撓川普的稅改,加上諸如關稅等政策引發的不確定性,市場的不安將終結川普的蜜月行情,美股下半年後就反轉走跌。

柯斯丁並預估,明年底標指將收在2,300點,較歷史高點回挫100點。

我們的看法:

第一、市場還是對川普未來抱持高度信心,主要因為他是生意人,懂得企業需求。

第二、很少人像川普能同時得到窮人和富人的支持。

第三、川普真情流露,論點清晰,執行力強,反而讓人容易理解,並產生信任感。

第四、川普撕毀傳統政治的虛假面具,給政治人物上了一課。

Airbnb / 小豬

全球知名房屋短租平台Airbnb或將收購中國競爭對手小豬,後者是中國第2大的民宿短租平台。遲遲打不開中國市場的Airbnb,或將透過操作當地平台實現目標,深入人口眾多的中國市場。

綜合外媒報導,小豬的估值達3億美元,若該收購完成,將是民宿短租領域至今最大的交易。但小豬創始人陳馳對此事表示,不方便評論。

今年中國多家公司前往海外併購;而許多海外初創公司前進中國時,都遭受當地同業和效仿者競爭,例如Uber便在中國市場失利,最終出售中國子公司給滴滴出行。但Airbnb走往與上述情況不同的方向。

報導稱,Airbnb在中國僅有7.5萬套房源,員工也只有30人,遠不及當地競爭同業知名度和影響力。有房東指出,中國遊客偏好租下整套住房,而非一部分;不同民族風情或許也是Airbnb難進入中國市場原因。

目前Airbnb也正在推動自身成長,預計2年內中國地區員工將增加至300人,房源預計今年底到達10萬套。

另,小豬在中國擁有超過10萬套房源,僅次於中國最大旅遊短租平台途家;後者擁有超過40萬套房源,且中國最大的旅遊線上公司攜程是它的股東之一。若成功收購小豬,Airbnb將有機會和途家競爭中國這塊大市場。

正在追求明年上市的Airbnb,除了投資中國市場外,也設法在全球提高收入。近期Airbnb推出新服務Trips,提供客戶當地旅遊體驗。9月時,Airbnb募集了5.55億美元的資金,目前估值已達300億美元。

我們的看法:

第一、Airbnb將來也會走上Uber的路,在大陸和中國業者合併。

第二、中國大陸共享經濟跑在世界前面,台灣遙遙落後。

第三、台灣把Uber趕走,將讓全球新經濟業者對台灣失去信心。

第四、台灣一定會被歷史的潮流和中國的崛起淘汰,這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Fitbit / Pebble

金融時報報導,穿戴裝置大廠Fitbit正洽談收購智慧型手表始祖Pebble,突顯此一產業正尋求整併來求生存。

知情人士指出FitbitPebble的收購談判已到最後階段,但尚未有結果。若成功收購,Fitbit將適時獲得Pebble的智慧財產權和新技術,協助其擴大產品陣容。

雖然Pebble已先後透過Kickstarter募集逾4,000萬美元資金,而且6月才再募資1,280萬美元,卻仍然缺少資金。知情人士透露,Fitbit提出收購價碼可能僅3,400萬到4,000萬美元之間。

Pebble早在2012年推出其首款智慧表,較蘋果Apple Watch還早2年。儘管Pebble的開放式app平台獲得不少軟體商喜愛,但Pebble始終難以成為主流。

FitbitPebble的最主要興趣是其軟體平台PebbleOS,因為它是所有穿戴裝置app的最大平台之一,還能跟iPhoneAndroid裝置相容。

儘管外界預期許多Pebble員工在收購後,會併入Fitbit去維持開發其原先產品,但Pebble的智慧表生產就不太可能在併購後持續太久。

因為Pebble今年發表新裝置Core,可從Spotify下載串流音樂,使用者能以GPS找出其要走的路徑,和連結亞馬遜Alexa語音服務平台。預計Core將在明年初出貨。

Fitbit拒絕評論相關報導。Pebble則不做回應。

Pebble是穿戴配置市場裡最新一家傳出經營困難的廠商。像Fitbit勁敵Jawbone過去幾個月裡早已陷入困境。微軟在2個月前也砍掉其數位健康穿戴配置業務Band

就連Fitbit股價自9月底也開始大跌,就是因為警告年底銷售業績會低於市場預期,其新產品Flex 2因為生產問題而延後發表。

我們的看法:

第一、智慧型穿戴裝置要賺錢不容易,連 Apple手錶都不成功。

第二、Pebble Kickstarter募太多錢,卻沒有引進主流投資者,是一大敗筆。

第三、穿戴式裝置這個行業已經開始整合。

第四、Pebble現在若不賣,未來注定會破產,走上興航之路。

第五、中國市場在未來全球物聯網整合將扮演重要角色。

馬士基

海運業整併潮又一發,龍頭馬士基(Maersk Line)周四同意收購第7大海運商德國Hamburg Sud。此交易達成後,馬士基將占全球貨櫃貿易市占率18.6%,自目前15.7%提升。

德國Hamburg Sud去年營收67億美元,雙方均尚未透露交易價格。丹麥馬士基於2006年買下鐵行渣華(P&O Nedlloyd)後原無意再併購,但今年9月該公司改變政策方針。

馬士基周四表示,已與Hamburg Sud的德國母公司Oetker集團達成協議,預期明年第2季將能敲定內容,明年底前通過審查。

Hamburg Sud主力是南北貿易,對此馬士基表示Hamburg Sud在南美洲與西非地區之間的貿易業務,將有助提升冷凍貨櫃的業績,尤其巴西肉品貿易。相關媒體本周稍早曾報導,世界第3大的法商CMA CGM原也有意競爭收購Hamburg Sud

花旗分析師艾略特(Roger Elliot)表示,馬士基這筆交易是賭上了一切,但他不全然看好。艾略特指出這樁交易的好處是讓馬士基的貨品不再極度偏重國際商品,但是根據媒體報導Hamburg Sud市值約50億美元,收購的規模之大,恐加重馬士基恢復配發股息的困難度。

馬士基與快桅執行長施索仁(Soren Skou)表示,快桅將邁向下一個里程碑,2家公司將把南、北半球最好的貨品帶給大家。

至於Oetker集團早就想把海運業務出售,並著重在食品與銀行等其他業務上。該集團董事長AugutstOetker表示,經營Hamburg Sud長達80年,這個決定雖不容易但他們已做了最好的選擇。

Hamburg Sud原是少數僅存尚未被整併的大型海運商;馬士基已與世界第2大的MSC聯盟,法商CMA CGM去年則買下新加坡東方海皇航運(Neptune Orient Lines)。

我們的看法:

第一、全球保護主義盛行,貿易不振,影響最大的當然是航運。

第二、大陸中海運和中遠太平洋前兩年就已開始整合。

第三、台灣長榮海運,可以存活,陽明海運就不甚樂觀。

第四、台灣業者應該盡快合作,形成大聯盟,才能度過寒冬。

海外併購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分析,中國資金外流情況嚴重,中國公司近年來以海外併購投資的方式,掩飾大筆資金外逃,包含國有企業在內,促使中國官方最近不斷祭出如緊縮海外投資管制、限制黃金進口等種種措施,目的就是在打擊國內資金運用多種管道而偷渡出境。

報導指出,今年人民幣兌美元的貶幅約5.8%,中國資金外流趨勢隨著人民幣重貶而加劇;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非金融業對外投資方面,中國公司在今年前10個月的海外收購金額達1460億美元,已超過去年一整年的1210億美元紀錄。

在人民幣貶值和中國經濟減緩之際,北京認為,中國投資人透過海外併購名義,協助數十億美元以上資金轉移至海外,因此正尋求抑制此類活動。據指出,中國國務院擬發布通知,禁止中資集團於非核心業務10億美元以上併購交易,嚴審100億美元以上的跨境投資交易,以及國有企業投資10億美元以上的海外房地產項目。

今年以來,中企價值超過10億美元的收購案達33件,但根據湯森路透數據分析,這些交易至11月初僅7件完成,不少是受到歐美各國監管機構的審查,如中國化工集團以440億美元收購瑞士農化鉅子先正達,就仍待歐盟監管部門同意。

此外,中國政府今年在季度評估時,已降低用於黃金進口的配額。中國銀行業也有美元配額,在購買黃金時,必須使用到一部分的美元配額。銀行業者反映,最近一些持有許可證的銀行,很難獲得可進口黃金的批准,此舉凸顯中國官方試圖緊縮美元外流。

中國資金透過各種管道外逃出境,還包括趁出境旅遊時購買保險產品。香港最新官方數據顯示,第三季中國旅客在香港買保險的金額達188億港元(24.2億美元),為去年同期的超過兩倍;今年前9個月,中國旅客買保險金額達489億港元,超過去年一整年總和。

我們的看法:

第一、中國大陸海外併購,未來因為外匯管制新政策,一定會放緩。

第二、因應這個趨勢,台灣應該和中國大陸合作,作為大陸企業的全球併購夥伴,這是難得的
機會。

第三、中國企業超大型海外併購案,除了國內政策限制外,也受到歐美國家法規政策抵制,兩邊受到夾擊。

第四、總而言之,大陸海外併購未來有很多變數,大趨勢仍能成長,但短期不確定性升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